《魚我所欲也》(課件+教案+04-09中考試題及相關(guān)課外試題50個+精品測試題)_第1頁
《魚我所欲也》(課件+教案+04-09中考試題及相關(guān)課外試題50個+精品測試題)_第2頁
《魚我所欲也》(課件+教案+04-09中考試題及相關(guān)課外試題50個+精品測試題)_第3頁
《魚我所欲也》(課件+教案+04-09中考試題及相關(guān)課外試題50個+精品測試題)_第4頁
《魚我所欲也》(課件+教案+04-09中考試題及相關(guān)課外試題50個+精品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魚我所欲也(課件+教案+0409中考試題及相關(guān)課外試題50個+精品測試題)影響力位居國內(nèi)前列教育資源網(wǎng).21魚我所欲也歷年中考試題及相關(guān)課外試題一網(wǎng)打盡:共計51個試題課內(nèi)文段1安徽省(09)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

2、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過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15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1)故不為茍得也 茍: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3)所惡有甚于死者 惡: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16翻譯下列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17誦讀下列句子時,每句至少應(yīng)有一處停頓,請用“/”把這一處停頓標示出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18請

3、摘錄原文申的語句,填寫下表。(5分)篇 目 體現(xiàn)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魚我所欲也過零丁洋答案: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厭惡。 (4)史冊。(各占1分)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夠同時得以,(那么就)舍棄魚而選取熊牚。(2)不僅僅賢人有這樣的心(或:本心)。(每句2分。意思對即可)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各占1分)18.(5分)篇 目 體現(xiàn)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魚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舍生而取義過零丁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2濱州

4、市(09山東?。ǘ╅喿x下面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后問題。(10分)(甲)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乙) 晏子諫景公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cè)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晏子自稱)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蹦肆畛鲷冒l(fā)粟,與饑寒

5、。(選自晏子春秋)解釋:景公:齊景公。霽:雨雪停止,天放晴。堂側(cè)陛:堂,朝堂。陛,臺階。逸:安樂,安閑。聞命:齊景公自謙的話,意為聽您的話。9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1)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發(fā)粟 裘:10翻譯下列句子。(4分)(1)此之謂失其本心。(2)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11文段(甲)中畫線句子強調(diào)的是: (2分)12文段(乙)所講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2分)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處。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著,穿著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10這種做法就叫做喪失了

6、天性,天良及羞惡之心。我聽說古時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飽了卻想到別人的饑餓。11有的人“不辯禮義”地貪求“萬鐘”,這就是失去本心“義”的表現(xiàn)。12作為君王要以民為本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樣就會失去民心。3赤峰市(09 內(nèi)蒙古)(四)閱讀下邊兩個文言文語段,完成2126題。(16分)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魚,我所欲也)乙:公孫儀1相魯而

7、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孫儀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2受魚,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彼必不能常給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贝嗣鞣蚴讶瞬蝗缱允岩?。(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解釋:1公孫儀:春秋時魯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遷就他人。21.解釋加點的詞語。(4分)(1)蹴爾而與之(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3)公孫儀相魯而嗜魚( )(4)其弟子諫曰( )22.翻譯句子。(4分)(1)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2)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23

8、.甲文“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24.乙文中哪句話表達了公孫儀的觀點?(2分)25.從公孫儀對受魚和枉法關(guān)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品質(zhì)?(2分)26.概括這兩個語段內(nèi)容上的相同之處。(2分)答案:(四)閱讀兩個文言語段 21(1)用腳踢 (2)通“辨”,分辨 (3)特別喜歡(很愛好) (4)他,指公孫儀 22.(1)一碗飯,一碗湯,得到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餓死。 (2)先生喜歡魚卻不接受(別人送給的)魚,為什么呢? 23.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或: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如用自己的話答出這個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

9、恃也。 25公孫儀是個注重防微杜漸(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兩個語段都是寫在利與義面前如何抉擇的問題。 4貴陽市(09貴州?。┮缓勈?,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令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20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4分)之 蹴 辯 已21翻譯劃線句“此之謂失其本心”這個句子。(2分)22填空:用“一簞食,一豆羹”來進行論證,這屬于 的論證方法。文

10、段中著重論述了“ ”比“ ”更重要,人應(yīng)該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23請任意寫出文段中具有對比性的一組句子(內(nèi)容)。(2分)答案:20、加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蹴,用腳踢。辯,通“辨”,辨別。 已,停止,放棄。(4分)21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天性、天良)。(2分)22舉例 義 生 (3分)2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與“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對比;“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與“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對比;“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與“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對比;“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鐘”對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話敘述也可。)(2分)5瀘州市(09四川省)閱讀下列選文,完成69題。魚,我所欲也;熊掌

11、,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

12、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魚我所欲也)6. 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含義。(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爾而與之 蹴:(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7. 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婦拍而嗚之(口技)B. 此之謂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C.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至于負者歌于途(醉翁亭記D.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8.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6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13、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譯:(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翻譯:9. 文反復(fù)論證了一個什么觀點?主要用了哪些論證方法?(3分)答:答案:6.(4分)患禍患,災(zāi)難 蹴用腳踢 鄉(xiāng)通“向”,從前 已停止(一詞1分)7.(3分)C(C項均譯為代詞“的人”;A項分別為轉(zhuǎn)折關(guān)系連詞、并列關(guān)系連詞;B項分別譯為“他的”、“恐怕”;D項分別譯為“卻”、“就”)8.(6分)(1)(3分)如果人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分)(2)(3分)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每個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14、。(“非獨”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分)9.(3分)人在“生”與“義”不能兼顧時,應(yīng)該舍生取義(1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答到任意2點即可,2分)。6慶陽市(09甘肅省)(一)閱讀魚我所欲也,完成1721題。(15分)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

15、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17 下列加點字解釋相同的兩組是(4分,每個2分)( ) ( )A. 弗敢加也 萬鐘于我何加焉 B 故不為茍得也 為宮室之美為之C. 得之則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D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E 宮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18.

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分)_(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2分)_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xué)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xué)生要“珍愛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xué)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此,你是怎樣看待的 (3分)_20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列舉了“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請你給本文補充個論據(jù)。(2分)_21儒家認為“性相近,習(xí)相遠”,即人們生來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會環(huán)境與物欲使人的“性”差距變大,有人變“惡”了。閱讀選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這一觀點相近,

17、并寫下來。(2分)_答案:17、B D18、(1);(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夠同時得到,(我寧愿)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2)過去寧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為了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激自己卻去去做接受它。19、我們每一個個體,由于身體的、技能的原因,有著不同的特長與能力,只要為社會的正義事業(yè)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個好市民。我們不能完全贊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這種“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則,對自己,可能是身體的損害;對家人,是失去親人的悲傷:對國家,則是社會資源的無謂浪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們倡導(dǎo)的見義勇為,應(yīng)該是“巧為”、“智為”。

18、20、朱自清寧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2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7河南?。?8)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619題。(共10分)(一)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二)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鬃愚o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dāng)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绷畹茏尤ゑ{,辭而行。(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注:廩丘:地名。養(yǎng):供養(yǎng)之地。

19、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丘:孔子,名丘。16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1)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1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謂失其本心。18文段(一)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9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yǎng)之地呢?請用文段(一)中的語句回答。(2分)答案:16(1)有什么益處(帶來什么好處)(1分) (2)感激(1分)17(1)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2分)(2)這就叫做喪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共4分)18對比論證法。 強調(diào)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論證了舍生取

20、義的觀點)。(2分)19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ù酥^失其本心)8金華市(08浙江省)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20.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

21、)賢者能勿喪耳21.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22.文中以“舍魚而取熊掌”這一生活常理為喻有什么作用?(3分)23.古往今來,有許多“舍生取義”的志士仁人,請你舉出一例,并簡要說說他(她)的事跡。(不超過20字)(4分)答案:20.(1)通“避”,躲避。(2)丟掉21.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具有的話,我就犧牲生命選取大義。22.引出“舍生取義”的觀點。23.略(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肯吃美國的救濟糧)9莆田市(08福建?。╅喿x下文,完成5-7題。(12分)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22、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

23、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5、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6分)(1)魚,我所欲也。譯文:_(2)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譯文:_6、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成語就源自自文第一段,這個成語是:_。(2分)7、簡要概括在第二段中闡述的觀點(4分)答:_。答案:5、魚,是我所喜歡的。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 6、舍生取義7、人為能為了獲取高官厚祿而舍棄“禮義”10青島市(08山東?。╅喿x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題魚我所欲也孟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官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

25、本心。(此文選自初中語文第六冊)(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茍得:_)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辟:_)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_)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譯文:_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譯文:_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譯文:_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譯文:_(3)簡答題(5分)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用了_論證和_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dāng)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yīng)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

26、據(jù)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jié)合)。(3分)_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jù)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2分)a_b_答案:(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茍且偷生”不得分)。禍患,災(zāi)難;“辟”通“避”,躲避?!班l(xiāng)”通“向”,從前。停止,放棄。天性,天良。(6個詞,共3分,每個0.5分)(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

27、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有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4個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yīng)的分,每句有2個或2個以上錯別字,該句不得分)(3)簡答題:道理舉例(兩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來入侵,失敗被俘后,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他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后人學(xué)習(xí)的(共2分,舉例典型1分,敘議結(jié)合1分,列舉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確即可得分)。答案示例: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1湘潭市(08湖南省)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8、;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9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2 分)(1)所欲有甚于生者(2)故患有所不辟也。1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2 分)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譯文:11、根據(jù)文意,魚和熊掌各

29、比喻什么?(2 分)答:12、上面選段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觀點?請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銓γ献佑^點的看法。( 3 分)答:答案:9 、于:比 辟:通“避”,躲避(或通“避”或躲避)10、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思想),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11、魚,比喻生(生命);熊掌,比喻義12 、 舍生取義(舍生而取義者也)( l 分) 聯(lián)系實際恰當(dāng),觀點鮮明,表達通順,計2 分。.12益陽市(08湖南省)(一)閱讀魚我所欲也一文,完成題。(分)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30、;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

31、是( )(分)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由是 / 則生而有不用也 此之謂 / 失其本心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 / 我而為之 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分)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儼然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綺繡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萬鐘于我何加焉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分)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分)(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結(jié)合具體實例,談?wù)?/p>

32、是運用什么論證方法(談一種即可)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的。(分)答:答案:9. (2分) D 10. (2分) C 11. (2分)B12.(4分)(1)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不喪失罷了。(2分,準確翻譯“非獨”,“是”等詞語記1分,語句通順記1分) (2)用腳踢著給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2分。準確翻譯“蹴爾”、“與”、“不屑”等詞語記1分,語句通順記1分)13. (3分)中心論點:舍生取義(答“舍生而取義者也”或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亦可。1分)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如將生比做魚,將義比做熊掌,當(dāng)二者不能兼得時

33、,應(yīng)舍生取義;又如舉“一簞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訴我們要不食嗟來之食,要不喪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義。(2分。能說出一個或幾個論證方法記1分,能就某一個論證方法舉例分析記1分)13桂林市(07廣西?。?二)閱讀魚我所欲也選段,完成912題。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

34、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 ( )A.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B.得之則生,弗得則死。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D.緣溪行,忘路之遠近。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11.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2分)譯文:(2)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2分)譯文:12.文段中的“魚”和“熊掌”分別比喻什么 用這個比喻要說明什么 (3分)答:“魚”比喻_;“熊掌”比喻_;要說明_。答案:9B本題難度

35、較大,重點考查學(xué)生對古文中“之”字意義的理解。其中A、C、D項中的用法為結(jié)構(gòu)助詞,意為“的”;B項中的用法為代詞,意為“一簞食,一豆羹”?!爸弊钟梅ㄓ校鹤鹘Y(jié)構(gòu)助詞,意為“的”;作代詞;用于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作語音襯詞;作動詞,意為“去、往、到”。平時學(xué)習(xí)中一定要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古文中詞語的含義,并注意積累。10(1)患:禍患,災(zāi)難。(2)是故:因此。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平時學(xué)習(xí)時,不僅要注意對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還要能舉一反三,加深理解。11(1)所需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句中的“欲”“甚”“故”“茍”為重點翻譯詞

36、語)(2)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 (句中的“之”“賢者”“喪”為重點翻譯詞語)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文中重點語句的理解。平時學(xué)習(xí)時,不僅要注意對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還要注意對一些常見古今異義或不同用法的詞語理解。翻譯時還要注意不要漏字,要按照現(xiàn)代文的語序去 敘述。12生,義;在“生”與“義”不可兼得時,要舍生取義。本題難度適中,重點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主旨的能力。14濟寧市(07山東?。?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

37、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乙 曾子(名參)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給一座城)焉,曰:“請以此修衣?!痹硬皇?。反,復(fù)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 “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v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 終不受??鬃勇勚唬骸皡⒅宰阋匀涔?jié)也?!保ㄟx自 說苑)7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4 分) 故患有所不辟

38、也 患 辟 縱子有賜,不我驕也 賜 驕8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 分)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9 甲文中闡述的主要觀點是 ; 乙 文中贊揚了曾子不受別人施舍 的高貴品質(zhì)。(4 分)10 請你從 甲 乙 兩文中提煉一個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 3 分)答案:15嘉興市(07浙江省)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

39、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1)萬鐘于我何加焉 (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3)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2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21、補出下面句子中括號里省略的內(nèi)容。(2分)鄉(xiāng)為( )身死而不受(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22、孟子中有這樣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蹦阏J為其中的哪一句話最能說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為?(2分)答案:19、(1)益處、好處(2)通“向”,從前(3)侍奉 (4)停止、放棄20、輕蔑地、呵斥著給別人吃,

40、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21、義;萬鐘或施舍22、“貧賤不能移”或第二句。16遼寧省實驗區(qū)(07)(一) 閱讀甲乙兩個語段,回答1013題。(10分)甲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選自語文出版社語文九年級上冊)乙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本薏唬骸斑h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

41、,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辟\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げ@全。(選自世說新語)解釋荀巨伯:漢桓帝時人。 值:遇到。 胡賊:胡人入侵的軍隊。 ?。簹?,舍棄。 男子:這里表示輕蔑的稱呼。 止:停留。全:保全。10解釋選文中加點的詞。(4分)(1)故不為茍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3)不忍委之 (4)遂班軍而還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選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12請概括出乙文所寫的故事。(2分)13甲 乙兩文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都體現(xiàn)了 的思

42、想。(2分)答案:10(1)茍且(注:使用語文版教材的學(xué)生還可以答為“茍且。這里指為了生而不擇手段”) (2)禍患,災(zāi)難 (3)丟下,拋棄 (4)于是,就 每詞1分。11(1)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得到,(我就)舍棄生命,而選?。ɑ虻玫剑┱x(2)朋友對荀巨伯說:“我現(xiàn)在就要死了!你可以離開了?!泵烤?分,大意正確即可。12荀巨伯在危難關(guān)頭不拋棄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確即可。13舍生取義17深圳市(07廣東省)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8-10題。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

43、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子知之乎?夫鹓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以梁國而嚇我邪?(節(jié)選自故事兩則)8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

44、取丹心照汗青”來表現(xiàn)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魚我所欲也中“_”的思想也體現(xiàn)了這種追求。(1分)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_10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形象與故事兩則(惠子相梁、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莊子的形象有很大不同。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孟子與莊子形象的不同點。(3分)答案:8、舍生取義9、魚,是我喜愛(想要)的;熊掌,也是我喜愛(想要)的 。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得到,我愿意舍棄魚而得到熊掌。(得分要點:整句翻譯準確流暢得滿分,其中“所欲”、“得兼”的準確翻譯各占0.5分)10

45、、孟子積極入世;莊子消極避世。答到“積極”、“消極”或“入世”、“避世”的意思,均可得滿分;答到孟子“重義輕生”,莊子“不貪圖富貴,幽默風(fēng)趣”等也可給滿分。18滕州市(07山東?。?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別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

46、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5解釋下列加點詞。(2分)故患有所不辟也 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1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譯文: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譯文:17“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闭埶褜す沤襁@樣的“賢者”的言或行去印證孟子的觀點,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人物 言或行18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xué)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xué)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xué)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3分)答案:10(2分) 禍

47、患災(zāi)難; 同“避”,躲避 11(2分)C 12(4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傲茍且偷生的事。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不喪失罷了。 13(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陳毅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冷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愿領(lǐng)取美國的救濟糧。 14(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yīng)當(dāng)要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還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

48、威協(xié)。(言之成理;觀點鮮明即可) 19蕪湖市(07福建?。┘佐~,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勿喪耳。(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乙天祥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yún)兩?,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p>

49、“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焙敕缎Χ弥?。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碧煜殂怀鎏?,曰:“國亡不能捄,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弘范:元軍元帥。捍(hn):保衛(wèi)。泫(xun)然:水滴下的樣子。捄:同“救”1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譯文:(2)弘范遂以客禮

50、見之。譯文:19、請從乙文中分別找出最能體現(xiàn)文天祥“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答: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為印證了甲文中的哪句話?(1分) 21、請結(jié)合文體特點,簡要分析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何不同?(4分)答案:17、(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淚。(1分)18、(4分)(1)由此可見,人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所厭惡的有比兀亡更嚴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賓客的禮節(jié)來會見文天祥 。(2分)19、(4分)國亡不能捄,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分) 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20、(1分)

5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或“舍生取義者也”)21、(4分)甲文:通過比喻引出論點,接著從正反兩方面進行闡述,最后得出結(jié)論。(2分)乙文:以時間為順序,通過對話、動作和神態(tài)來刻畫人物。(2分)20貴陽市課改區(qū)(06)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22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4分)生亦我所欲: 故不為茍得也:故患有所不避也

52、: 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23翻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個句子。(2分)翻譯:24文段中所說的“有甚于生者”和“有甚于死者”分別指什么?(2分)答:25請聯(lián)系文段并結(jié)合你的實際情況,談?wù)勛约旱摹八庇心男﹥?nèi)容。(列舉兩點即可,要求思想內(nèi)容健康)(2分)答案:22也(本) 所以 躲避 禍患(各1分,共4分)23不僅僅賢德的人有這種精神,人們都有這種精神,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保持它罷了。(2分)24“有甚于生者”指的是比生命更被人喜歡的義,“有甚于死者” 指的是比死亡更受人厭惡的不義。(各1分,共2分)25開放性試題,不設(shè)統(tǒng)一答案,只要思想內(nèi)容健康,言之成理即可。(列舉兩點

53、便可得2分)21河池市(06廣西?。~我所欲也 孟 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萬鐘于我何

54、加焉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8、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解釋相同的一組是( )(2分)A、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B、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人不知而不慍C、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D、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受任于敗軍之際9、請用“”標出下面語句的朗讀節(jié)奏。(2分)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則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10、翻譯句子。(2分)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答: 。11、陋室銘、

55、魚我所欲也兩文分別表明了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態(tài)度,你是怎樣看待這種情趣和態(tài)度的 (4分)答:答案:8、B (2分)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每處停頓1分,共2分)10、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失掉了人的天性。(2分,每半句1分。)l1、示例:劉禹錫追求的是一種保持高尚節(jié)操、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極避世的思想?yún)s是不可取的。(圍繞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表明觀點的1分,能作分析1分)示例:孟子表明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yīng)該舍生取義的人生態(tài)度,表現(xiàn)了一種高尚的氣節(jié),對當(dāng)時及后世都產(chǎn)生了良好的影響。(圍繞舍生取義表明觀點的1分,能作分析1分)22金華市(06

56、浙江?。~,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20.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賢者能勿喪耳21.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22.

57、文中以“舍魚而取熊掌”這一生活常理為喻有什么作用?(3分)23.古往今來,有許多“舍生取義”的志士仁人,請你舉出一例,并簡要說說他(她)的事跡。(不超過20字)(4分)答案:20.(1)通“避”,躲避。 (2)丟掉21.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具有的話,我就犧牲生命選取大義。22.引出“舍生取義”的觀點。23.略(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肯吃美國的救濟糧)23南寧市課改區(qū)(06廣西省)(分)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A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C呼爾而與之 與:D萬鐘于我何加焉 加: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A 由是則生而不用也 B蹴爾

58、而與之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行道之人弗受C 所惡有甚于死者 D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9、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10、請說說畫線句子“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體指什么?(2分)答案:7禍患,災(zāi)難 這,這樣 給 增加,益處(答對1空給1分)8A(2分 A 轉(zhuǎn)接 B 代乞人;結(jié)構(gòu)助詞,的 C 比;在 D 為了;是 )9(我)所喜歡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意思對即可。)10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yīng)該舍生取義。(或直接摘錄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如果籠統(tǒng)回答天性、天良或“

59、義”給1分。2分)24寧夏實驗區(qū)(06)l、用“l(fā)”標出下面句中最明顯的兩處停頓。(2分)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1、由是I則可以避患I而有不為也12魚我所欲也中,“此之謂失其本心”的“失其本心”指什么 給你怎樣的啟示 (2分)12“失其本心”指的是失去“義”。要求:能圍繞“在任何情況下無論出于何種目的,都不能舍義取生”作答即可。25欽州市(06廣西?。?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

60、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乙)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關(guān)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嗚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4分)(1)蹴爾而與之( ) (2)萬鐘于我何加焉( )(3)才美不外見( ) (4)策之不以其道( )9、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A、(1)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2)不效則治臣之罪B、(1)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2)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