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中藥學總論課件_第1頁
中藥學中藥學總論課件_第2頁
中藥學中藥學總論課件_第3頁
中藥學中藥學總論課件_第4頁
中藥學中藥學總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家好1第1頁,共119頁。第八章 中 藥 2第2頁,共119頁。08.08.20223 總 論一、中藥(本草)、中藥學的概念藥 植物占絕大多數(shù),使用最普遍。物 動物 的 礦物來 化學制品 源 生物制品 第3頁,共119頁。08.08.20224 反映了我國的歷史,文化及自然資 源的特點。中藥學 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 “藥物以草為本”,“藥之眾者,莫過于草,故舉多者,言之本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第4頁,共119頁。08.08.20225 中藥是指在中醫(yī)藥理論和經(jīng)驗指導下使用的藥物。 (是我國傳統(tǒng)藥物的總稱,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化學制品和生物制品) 草藥? 中藥學是研究中藥基本

2、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采制、性能、功效、臨床應用等知識的一門學科。是祖國醫(y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5頁,共119頁。08.08.20226二 .學習中藥學的重要性 1.是祖國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辯證論治:理、法、方、藥 2. 藥是治病的武器,是方劑學和臨床各學科的基礎。 與中醫(yī)基礎學的關系: 中基:臟腑 寒熱 表里 虛實 痰 中藥:歸經(jīng) 四氣 升降 補瀉 化痰 五色五味入五臟 浮沉第6頁,共119頁。08.08.20227 與方劑學和臨床各學科的關系 辨證、立法 組方 臨床實踐 中藥理論 俗語云:“識醫(yī)不識藥, 十醫(yī)九不著” 在中醫(yī)學中的地位 在現(xiàn)代醫(yī)藥學中的地位第7頁,共119頁。08.0

3、8.20228三.學習中藥學的要求1.掌握中藥、中藥學的概念和中藥學基本 理論知識(性能、炮制目的、配伍關 系、 用藥禁忌等)。2.掌握130余種常用中藥的分類、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規(guī)律和特殊意義者)及特殊用法;并了解其來源(指一味藥品因品種不同而效用有別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義、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第8頁,共119頁。08.08.202293.熟悉本學科的發(fā)展概況(各時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4.熟悉80余種較常用藥物的分類、功效和主要應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5.了解中藥的起源、產(chǎn)地、采收及其它炮制方法。6.了解80余種較常用藥物的分類、功效和主要應用、特殊用法

4、及使用注意。余藥僅供參考。7.具備識別常用中藥飲片的一般知識。第9頁,共119頁。08.08.202210 第一章 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各時期的代表著作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簡稱本經(jīng),作者托名神農(nóng),成書于約公元二世紀,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載藥365種,初步奠定了中藥學的理論基礎,首創(chuàng)上中下三品分類法。第10頁,共119頁。08.08.202211 梁陶弘景本草經(jīng)集注,成書于約公元500年左右,載藥730種,首創(chuàng)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 南朝劉宋時期雷敩著炮炙論,敘述藥物通過適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藥效,減輕毒性或烈性,收錄了300種藥物的炮制方法,并提出在炮制藥品前,應注意區(qū)別混淆品。該書是我

5、國第一部炮制專著,也標志著本草學新分支學科的產(chǎn)生。 第11頁,共119頁。08.08.202212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作者李勣、蘇敬等,成書于唐顯慶四年(659年),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載藥844種,開創(chuàng)藥物圖譜文字說明等圖文對照法,(有人將其譽為世界上第一部藥典,先于歐洲的紐倫堡藥典(1542年)800余年 ) 第12頁,共119頁。08.08.202213 本草拾遺,作者陳藏器,成書于開元年間 (公元713年741年),將各種藥物功用概括為十類,即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十種,為后世中藥按臨床功效分類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第13頁,共119頁。08.08.202214

6、證類本草又名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作者唐慎微,載藥1500多種,藥后附有方劑以相印證,有學術、實用、文獻價值。 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15181593),成書于明代(于15521578年間 ),載藥1892種,集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的大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貢獻。 第14頁,共119頁。08.08.202215 滇南本草,我國現(xiàn)存內容最豐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中國藥學大辭典,陳存仁,成書于1935年,藥物辭典類大型工具書。 第15頁,共119頁。08.08.202216 中藥大辭典,江蘇新醫(yī)學院,成書于1977年 中華藥海載藥約8000種,成書于198

7、4年 中華臨床中藥學、中華本草等成書于1998年 中醫(yī)藥學高級叢書中藥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為中藥,二部為西藥,每年出版次。 解放后,中藥發(fā)展的概況第16頁,共119頁。08.08.202217 第 二 章 中藥的產(chǎn)地、采集與貯藏 “陰干暴干,采治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zhèn)侮愋拢⒏饔蟹ā!?本經(jīng)第17頁,共119頁。08.08.202218 第一節(jié) 中藥的產(chǎn)地 道地藥材把那種一地所產(chǎn)、其品種、質量、療效均優(yōu)的藥材,稱為“道地藥材”(地道藥材)。 新修本草言“離其本土,則質同而效異?!?陳嘉謨說:“凡諸草木昆蟲,各有相宜地產(chǎn),氣味功力自異尋?!?;“地產(chǎn)南北相殊,藥力大小懸隔”。 第18頁,共

8、119頁。08.08.202219 水提取物(人參皂甙)的量%日本長野縣紅參 13韓國紅參 14日本長野縣白參 4韓國白參 3中國生曬參 3中國大力參(紅參類) 6 應按地道藥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栽培技術、產(chǎn)品質量去發(fā)展藥材生產(chǎn),總以確保療效為標準。來認識道地藥材的含義。第19頁,共119頁。08.08.202220 第二節(jié) 中藥的采集 中藥的采收季節(jié)、時間和方法,對中藥的質量好壞和療效高低有著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說,藥材的采收應該在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時進行。 如園參中人參皂甙含量的季節(jié)變化月份 1 4 6 8 10 12人參皂甙% 7 10.1 20.3 22.6 16.2 7.8 故采收應在69月為

9、宜。 第20頁,共119頁。08.08.202221一般藥材的采收時間及方法植物類: 全草類:多數(shù)在植物充分生長,枝葉茂 盛的花前期或剛開花時連根拔起。 葉類:花蕾將放或正在盛開時。 花類:在花正開花時進行,或含苞欲放 時摘取花蕾。 果實和種子:果實成熟后或將成熟時。 亦有未成熟時采收的。第21頁,共119頁。08.08.202222 根和根莖類:多以農(nóng)歷二、八月采收。 少數(shù)夏季采收。 樹皮和根皮類:清明至夏至間剝取皮。 亦有秋后或早春采者。 動物:因品種不同,采收各異。 礦物:大多可隨時采收。 “不依時采取,與朽木不殊,虛費人功,卒無裨益?!?千金翼方 第22頁,共119頁。08.08.20

10、2223 第三節(jié) 中藥的貯藏 貯藏中藥,由于藥材受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響,質量不斷發(fā)生變化,其變化的性質和程度各有不同。質變后的中藥,質量低劣,有效成分損失,可致療效降低,失去藥用價值,甚至產(chǎn)生不良反應,危害人體健康。第23頁,共119頁。08.08.202224目前中藥的貯藏養(yǎng)護方法主要有: 晾曬處理一、干燥處理貯藏 烘干處理 微波干燥處理 遠紅外干燥處理 容器密封貯藏二、密封貯藏 罩帳密封貯藏 庫房密封貯藏第24頁,共119頁。08.08.202225三、吸潮養(yǎng)護 吸潮劑吸潮養(yǎng)護 機械吸潮養(yǎng)護四、化學藥劑養(yǎng)護 硫黃熏蒸養(yǎng)護 低氧低藥量養(yǎng)護 自然降氧五、氣調養(yǎng)護 機械降氧 充二氧化碳 第2

11、5頁,共119頁。08.08.202226 第三章 中藥的炮制 炮制是藥物在應用前或制成各種劑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處理過程(包括對原藥材進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藥材的特殊處理),古稱“炮炙”、“修治”、“修事” 。 炮制前后藥物成份質和量會有所變化、藥理作用及臨床療效可因之而不同。故炮制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臨床療效,宜當重視。第26頁,共119頁。08.08.202227 第一節(jié) 炮制的目的一、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保證用 藥安全。(減毒)如: 半夏 生半夏刺激胃粘膜嘔吐 姜半夏鎮(zhèn)吐 烏頭鹼(有毒)浸泡、煎熬 烏頭 可去毒。 消旋去甲烏藥鹼耐熱故可保 留。 第27頁,共119頁。08.08.202

12、228 二、增強藥物的作用,提高臨床療效。 (增效) 生藥水煎液溶出甚少。如延胡索 (生物鹼)醋炒后水煎液溶出增加,止痛又如:明礬枯礬燥濕、收斂 槐花槐花炭止血第28頁,共119頁。08.08.202229 蜜炙百部、紫菀潤肺止咳 酒炒川芎、當歸溫經(jīng)活血 又如: 醋炒香附、延胡舒肝止痛 姜汁炙川連、竹茹止嘔 (此與輔料藥性有關)第29頁,共119頁。08.08.202230三、改變藥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適應 病情的需要。(改性)如:生地黃(甘、苦、寒,清熱涼血,養(yǎng) 陰生津) 熟地黃(甘、微溫,補血滋陰。) 生首烏(甘、苦、平,截瘧,解毒, 潤腸通便) 制首烏(甘澀、微溫,補益精血,固 腎烏須

13、)第30頁,共119頁。08.08.202231四、改變藥物的某些性狀,便于貯藏和制 劑。五、純凈藥材,保證藥材品質和用量準確六、矯臭、矯味,便于服用。第31頁,共119頁。08.08.202232 第二節(jié) 炮制的方法 可分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制法等五大類型。 純凈處理去掉灰屑、雜質及非 藥用部分。修治 粉碎處理粉碎藥物及符合制劑 及其它炮制法之需。 切制處理利于炮制、貯藏、 調劑及有效成份煎出。 第32頁,共119頁。08.08.202233 洗除去雜質。 淋使其清潔或軟化。 泡使其軟化。水制 潤(悶、伏) 漂去除腥味,鹽分或有毒 成份。 水飛使藥物細膩,內服易 吸收,外用少刺

14、激。第33頁,共119頁。08.08.202234火制: 清炒便于粉碎、緩和藥性,便于 有效成份的煎出。或增強收炒 斂止血作用。 減少藥物刺激性,增效。 固體輔料炒 使藥物酥脆易煎便服。 第34頁,共119頁。08.08.202235 改變藥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 蜜炙滋補強壯的作用。 炙 醋炙引藥入肝,止痛,減毒。 酒炙升提、通經(jīng)活血。 鹽炙引藥入腎,補腎作用。 姜汁炙止嘔、制寒、去毒。 煅使藥物酥脆易碎,充分發(fā)揮藥效 煨去油、減毒、增效。 烘焙使之干燥而利于貯藏或粉碎。第35頁,共119頁。08.08.202236 煮以增強藥效,降低毒性。 清蒸軟化藥材,便于切 蒸 制或干燥保存。水火共

15、制 輔料蒸改變藥性。 潬除去非藥用部分,便于 干燥。 淬便于粉碎,易煎出,增藥 效。第36頁,共119頁。08.08.202237 制霜 榨油取霜以減毒 風化取霜其他制法 日曬夜露制霜 發(fā)酵 改變藥性,生產(chǎn)新藥 發(fā)芽 生產(chǎn)新藥 “凡藥制造,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陳嘉謨.第37頁,共119頁。08.08.202238 第四章 中藥的作用 第一節(jié) 中藥作用的基本原理一、中醫(yī)治病的基本原理 正氣不足發(fā)病 陰陽失去平衡 病陰陽 外邪內侵 偏盛偏衰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第3

16、8頁,共119頁。08.08.202239 治病以藥性之偏來糾正病性之偏,調整臟腑功能,糾正陰陽偏盛偏衰,使之恢復平衡。 以偏糾偏 “藥以治病,因毒而能。所謂毒者,以氣味之有偏也其為故也,正以人之為病,病在陰陽偏勝耳;欲救其偏,則以氣味之偏者能也,正者不及也?!?景岳全書類經(jīng)第39頁,共119頁。08.08.202240 二、中藥的作用 治療作用:中藥(發(fā)揮治療作用)的功 效 副作用,指常用劑量時出現(xiàn) 的與治療需要無關 不良作用 的不適反應 毒性反應,指藥物對身體的 損害性反應第40頁,共119頁。08.08.202241 第二節(jié) 中藥的功效 中藥功效:亦稱為中藥的“功能”。是對中藥治療作用高

17、度概括的表述形式。 中藥功效的認識和概括,是根據(jù)機體的用藥反應,即用藥前后癥狀、體征的變化,通過審證求因、辨證論治的方法歸納出來的。 第41頁,共119頁。08.08.202242 功效與主治的關系:中藥的主治,是指其所主治的病證,又稱為“應用”或“適應證”。從認識方法而言,主治是確定功效的依據(jù);從臨床運用的角度來看,功效提示中藥的適應范圍。 中藥功效是聯(lián)系中藥主治(應用)和性味歸經(jīng)的樞紐,因此是學習中藥學的重點內容。第42頁,共119頁。08.08.202243功效的分類: l. 對因治療功效(治本) 包含祛邪、扶正、調理臟腑功能、消除病理產(chǎn)物等方面的內容。祛邪的功效:祛風、散寒、除濕、清熱

18、 瀉下、涌吐、解毒、殺蟲等扶正的功效:益氣、助陽、滋陰、補血 第43頁,共119頁。08.08.202244調理臟腑氣血功能的功效:理氣、活 血、安神、開竅、潛陽、息風消除病理產(chǎn)物的功效:消食、利水、 祛痰、化瘀等。 祛邪、扶正、調理臟腑功能、消除病理產(chǎn)物四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上述劃分又是相對的。 第44頁,共119頁。08.08.2022452對癥治療功效(治標) 對癥治療功效是指能緩解或消除疾病過程中出現(xiàn)的某些癥狀,具有減輕痛苦,防止病勢惡化的意義。止痛、止咳、止血、止嘔、止咳平喘、止汗、澀腸止瀉、澀精止遺等皆屬對癥治療功效。 臨床遣方用藥時,因根據(jù)具體病情,或治其本,或治其標,或標

19、本兼治。第45頁,共119頁。08.08.202246 第五章 中藥的性能 性性質、特征:四氣、五味、歸性 能 經(jīng)、升降浮沉、毒性。(藥性) 能作用:功效,主治。 氣味苦寒。 性 歸經(jīng)心、胃、大腸經(jīng)。 升降浮沉沉降。如黃連 功效:清熱燥濕(清里熱、燥里濕 能 主治:清心、胃火熱,燥泄大腸濕 熱,治熱病高熱,胃腸濕熱等證。 第46頁,共119頁。08.08.202247 中藥性能是中藥作用的基本性質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依據(jù)用藥后的機體反應歸納出來的,是以人體為觀察對象。 主要包括四氣、五味、歸經(jīng)、升降浮沉、毒性等。 中藥性狀是指藥物的形狀、顏色、氣味、滋味、質地(輕重、疏密堅軟、潤燥等),是以藥

20、物為觀察對象。 第47頁,共119頁。08.08.202248 第一節(jié) 四 氣一、含義 寒(甚于涼,大寒) 性質基本一致 涼(次于寒,微寒) (屬陰)四氣 熱(甚于溫,大熱) 性質基本一致 溫(次于熱,微溫) (屬陽) 平 不涼不溫之謂,但按藥性皆偏之 理,實際仍有偏涼或微溫,不過其 寒熱偏性不顯著而已。第48頁,共119頁。08.08.202249 中醫(yī)學認為,病證寒熱根本上講是由于人體陰陽偏盛、偏衰而引起的。四氣反映了藥物在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方面的作用傾向,是說明藥物作用性質的重要概念之一。第49頁,共119頁。08.08.202250二、來源 西瓜使人感覺涼 快寒涼性 機體發(fā)生的

21、反應 (正常機體) 生姜使人感覺溫 暖溫熱性藥物機體 知母、石膏治愈 熱證寒涼性 對疾病的療效 (異常機體) 附子、肉桂治愈 寒證溫熱性第50頁,共119頁。08.08.202251三、作用(一般中藥的作用規(guī)律) 寒 清熱瀉火 涼血解毒 熱證、陽證。 涼 養(yǎng)陰生津作 用(共性) 熱 溫里散寒 補火助陽 溫經(jīng)通絡 寒證、陰證。 溫 回陽救逆 第51頁,共119頁。08.08.202252說明: l.四性實際只有寒熱二性,每個藥物只 能有一個性,非寒則熱。其與藥物的 功效,是共性與個性,抽象與具體的 關系。 2. 藥之寒熱是相對病之寒熱而言的,只 能反映藥物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 變化方面的基本傾

22、向,并不說明藥物 的具體作用。第52頁,共119頁。08.08.202253 藥之寒熱病之寒熱 掌握四性,分清寒熱、逆治可糾偏。 病“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 “陰虛則內熱,陽虛則外寒” 用藥原則“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 “溫以調陰,寒以調陽, 蓋使陰陽調而得其正” 3四性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改變的 (主要與炮制有關)。第53頁,共119頁。08.08.202254 第二節(jié) 五 味一、含義 “藥有酸咸甘苦辛五味”本經(jīng) 辛辛辣、麻脹感覺,芳香氣味。 酸包括澀(即味澀、性澀)。 甘甜味。五味 苦包括火焦味。 咸 淡淡而無味 “本草不言淡,淡附于 甘”實際是甘味最淡薄者(余

23、甘 之味),淡附于甘,甘淡并稱。 第54頁,共119頁。08.08.202255說明: 1.一藥可以有兩個以上的味,但有主次之分。 2.若一藥具兩個以上的味,主要之味起主要 作用。二、來源(五味確定的依據(jù)) 主要是通過味覺器官辨別出來(即藥物實際滋味)。其次是根據(jù)五味的作用反推其味(即藥物作用的標識)。如:葛根(甘、涼) 發(fā)汗解肌 甘、辛、涼。玄參(苦、甘、寒) 軟堅 苦、甘、咸、寒。第55頁,共119頁。08.08.202256三、作用 “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淡味滲泄” 內經(jīng) “凡酸者,能收能澀;苦者,能泄能燥能堅;甘者,能和能補能緩;辛者能散能潤能橫行;咸者能下能軟堅;淡者,能

24、利竅能滲泄;此五味之用也” 本草從新第56頁,共119頁。08.08.202257 發(fā)散表邪治表證,解表藥味多辛 散 祛散風邪治外風證及外風引動內風證 (發(fā)散) 祛散風濕治風濕痹證,祛風濕藥味多辛(苦) 祛散濕邪治濕阻中焦證?;瘽袼幬督孕?辛 行氣治氣滯證,行氣 、芳香化濕藥味多辛味 行血治血瘀證,活血藥味多辛 行 宣通肺氣治肺氣不宣之咳嗽 (運行) 芳香開竅治竅閉神昏證,開竅藥味多辛 芳香避穢治穢濁證 禁忌辛味藥性多辛散,易傷津耗氣(陰),故 氣虛、津虧陰虛者慎用第57頁,共119頁。08.08.202258 收斂止汗治虛汗證 收 收斂止血治虛證出血證 (收斂) 斂肺止咳治肺虛久咳 酸 澀腸

25、止瀉治久瀉久痢味 澀 (固澀) 澀精止遺治遺精遺尿 禁忌酸澀味能收斂邪氣,故有實 邪者不用。第58頁,共119頁。08.08.202259 補(補養(yǎng)、強壯)補益, 治虛證,補虛藥味多甘 作用 和(調和)調和藥性甘 緩(緩急)緩急止痛味 解毒解食物、藥物中毒 禁忌甘味藥性多膩滯、難消化, 易助濕,脾胃濕滯勿用。第59頁,共119頁。08.08.202260 降肺平喘治咳嗽證 降泄 降胃止嘔治嘔呃 通瀉大便治積滯便秘 通泄 通利小便治小便不利證 泄 疏泄肝氣治肝郁證苦 疏泄 疏泄血結治血瘀證味 清泄邪熱(苦寒)治熱證 苦寒治濕熱證 燥燥濕 苦溫治寒濕證 堅某些苦寒藥如知母、黃柏能瀉火堅陰 禁忌苦味

26、多燥,易傷津液,陰津不足者當 慎用。第60頁,共119頁。08.08.202261 軟(軟堅、軟化)軟堅散結治痰火 作用 或瘀血凝滯 下(瀉下)瀉下通便咸 味 禁忌咸能滋水,故便溏,水腫者不宜用 作用滲(滲利)滲利水濕治水淡 濕證(小便不利、泄瀉、淋濁)味 禁忌淡味性多能通利,易傷津液,故津 液不足者慎用。第61頁,共119頁。08.08.202262四、氣和味的關系1四氣和五味分別從不同角度說明藥物 的作用,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構成較成 完整的藥性,從而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 溫(祛寒)辛溫發(fā)散風 辛 寒風寒表證(發(fā)散表證) 涼(清熱)辛涼發(fā)散風 熱風熱表證第62頁,共119頁。08.08.202263

27、2性和味都有多種,兩者結合,可反映藥物 的多種作用和性能。 發(fā)散風熱 辛辛寒 透發(fā)肌熱 清斂肺氣 酸酸寒清斂清熱澀腸同一寒性 甘甘寒清熱生津或養(yǎng)陰 藥有 苦苦寒清熱瀉火、解毒 咸咸寒清熱滋陰潛陽 淡甘淡寒清熱利水第63頁,共119頁。08.08.2022643性味相同、而功用不一定相同,因一味 當中有多種作用。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 解毒如同一苦寒藥 大黃瀉熱通便 丹參活血化瘀第64頁,共119頁。08.08.202265五、五味的陰陽屬性及其與五臟的關系。 1五味的陰陽屬性 辛、甘、淡屬陽 酸、苦、咸屬陰 “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彼貑?2五味與五臟的關系 “

28、夫五味入胃,各有所喜攻,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钡?5頁,共119頁。08.08.202266 辛先入肺肺氣郁閉,以辛散之 五味所入 酸先入肝醋炒玄胡,入肝止痛(五臟所欲)甘先入脾米炒人參,補脾“久而增氣,苦先入心物化之常也”咸先入腎鹽炒杜仲 辛傷皮毛有害(五傷) 酸傷筋“氣增而久, 甘傷肉夭之由也?!?苦傷氣(苦為心火之味, 多則化火傷氣) 咸傷血第66頁,共119頁。08.08.202267 第三節(jié) 升降浮沉一、含義:是指藥物作用的趨向。 升升提、升陽(上升) 作用趨向基本一致 浮上行、發(fā)散向上、向外(浮越) (升浮并稱) 沉下行、通利(下沉) 作用趨向基本一致 降降逆

29、、收斂 向下、向里(下降) (沉降并稱) 第67頁,共119頁。08.08.202268二、作用 表證發(fā)汗解表 病位在上 頭風痛祛風止痛 在表 升浮 食停上脘涌吐 病勢病勢下陷久痢、脫肛、 內臟下垂升陽第68頁,共119頁。08.08.202269 里熱證、里寒證清 病位在下 熱、溫里 在里 便秘瀉下 小便不利利水滲濕沉降 咳喘止咳平喘 病勢病勢 嘔呃止嘔、止呃 上逆 肝陽上亢、肝風內動 潛陽息風第69頁,共119頁。08.08.202270三、升降浮沉的依據(jù)1升降浮沉的依據(jù)是藥物的功效(即主要 的、直接的關系)2升降浮沉與藥物性味、質地的關系是: 升降浮沉與藥物性味是間接的關系 溫熱辛甘升浮

30、 寒涼酸苦咸沉降“酸咸無升,甘辛無降;寒無升,熱無沉” 綱目第70頁,共119頁。08.08.202271 升降浮沉與藥物質地無本質聯(lián)系,不 作為判斷的根本依據(jù)。 “凡輕虛者浮而升,重實者沉降?!?說明: 1以上是一般規(guī)律,很多藥物的情況不 是這樣。 2升降浮沉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改變 的。主要與炮制、配伍有關。 3有些藥物的升降浮沉不明顯,或存在 雙向性。第71頁,共119頁。08.08.202272 第四節(jié) 歸 經(jīng)一、含義: 歸經(jīng)是藥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藥物作用部位。歸是作用的歸屬,經(jīng)是臟腑經(jīng)絡的概稱。二、歸經(jīng)的理論基礎及依據(jù): 歸經(jīng)是以臟腑、經(jīng)絡理論為基礎,以所治具體病證為依據(jù)。第72

31、頁,共119頁。08.08.202273三、歸經(jīng)理論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 1按經(jīng)選藥,便于臨床使用藥物,可執(zhí) 簡馭繁。 2作引經(jīng)藥,使藥力直達病所,更好地 發(fā)揮作用。 膀胱經(jīng)羌活、桂枝 胃經(jīng)葛根、白芷 大腸經(jīng)白芷 心經(jīng)黃連 膽經(jīng)柴胡 腎經(jīng)細辛、知母 肺經(jīng)桔梗 肝經(jīng)青皮第73頁,共119頁。08.08.202274四、必須注意的問題 1運用歸經(jīng)理論,必須考慮到臟腑經(jīng)絡 間的綜合關系,若單分經(jīng)用藥,治療 效果必受影響。 “不知經(jīng)絡而用藥,其失也泛,必無捷效;執(zhí)經(jīng)絡而用藥,其失也泥,反能致害 ?!保ㄐ祆`胎) 2歸經(jīng)所依據(jù)的是用藥后的機體效應所 在,而不是指藥物成分在體內的分布第74頁,共119頁。

32、08.08.202275 第五節(jié) 有毒無毒 一、含義: 廣義(古)是指藥物的總 毒性 稱或藥物的偏性 狹義(今)是指藥物對機 體的損害性 (現(xiàn)所說毒性多指狹義的毒性) 第75頁,共119頁。08.08.202276二、使用有毒藥物應注意的問題1.影響毒性的因素: 用藥是否對證 劑量的大小 藥材的品種 藥材質量 炮制方法 給藥途徑 劑型及制劑工藝 配伍 服藥時間 患者個體差異第76頁,共119頁。08.08.2022772.減毒方法 炮制要規(guī)范 適當配伍 控制劑量 掌握劑型、煎法 及給藥途徑 此外還須注意,藥物儲存、使用時間的長短以及病人的體質、年齡、證候性質等都有密切關系。因此,使用有毒藥物時

33、,應從上述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控制,避免中毒發(fā)生。 第77頁,共119頁。08.08.202278三、正確使用有毒藥物,掌握中藥中毒 的解救方法和預防措施。1有毒藥物的偏性強,根據(jù)以偏糾偏、 以毒攻毒的原則,有毒藥物也有其可 利用的一面。古今利用某些有毒藥物 治療惡瘡腫毒、疥癬、麻風、瘰疬癭 瘤、癌腫癥瘕,積累了大量經(jīng)驗,獲 得肯定療效。 “有毒觀念,無毒用藥” 第78頁,共119頁。08.08.2022792為確保用藥安全,在使用有毒藥物時, 必須遵循: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而不 過極量,中病即止,加強觀察,做好中 毒搶救準備。 “若毒藥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 神農(nóng)

34、本草經(jīng) 第79頁,共119頁。08.08.202280 小 結 “凡藥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質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成之地各以其所偏勝而即資之療疾,故能補偏救弊,調和臟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徐靈胎) 四氣五味是闡述藥物的性質與作用,升降浮沉是指藥物的作用趨向,歸經(jīng)是說明藥物的作用部位,而毒性是指藥物對機體的損害性。第80頁,共119頁。08.08.202281 第六章 中藥的配伍 1.配伍: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藥性 特點,有選擇地將兩味或兩味 以上的藥物配合使用。 2.七情:是指中藥的單味使用及藥與藥 之間的配伍關系,包括單行、 相須、相使

35、、相畏、相殺、相 惡、相反七種情況。第81頁,共119頁。08.08.202282 “藥有陰陽配合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 有相惡者, 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 。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序錄第82頁,共119頁。08.08.202283 “藥有七情,獨行者,單方不用輔也;相須者,同類不可離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惡者,奪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兩不相合也;相殺者,制彼之毒也” 。 本草綱目第83頁,共119頁。08.08.202284.七情的內容 單行:即一種藥物單獨應用。 相須:即性能

36、、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 應用,可以增強原有療效。 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 性能功效雖不相同,但是治療目 的一致的藥物配合應用,而以一 種藥為主,另一種藥為輔,能提 高主藥的療效。 第84頁,共119頁。08.08.202285相畏:即一種藥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 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惡:即兩藥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 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相反:即兩藥合用,能產(chǎn)生或增強毒性反 應或副作用。第85頁,共119頁。08.08.202286 4. 配伍用藥原則: 有些藥物因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而增進療效,是臨床用藥時要充分利用

37、的。 有些藥物可能互相拮抗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藥時應加以注意。 有些藥物則由于相互作用,而能減輕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應用毒性藥或烈性藥時必須考慮選用。 一些藥物因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或增強毒副作用,屬于配伍禁忌,原則上應避免配用。 第86頁,共119頁。08.08.202287第七章 用藥禁忌 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藥禁忌、服食時飲食禁忌 1配伍禁忌:是指藥物之間有相反的關 系。主要包括“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 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 細辛、芍藥 第87頁,共119頁。08.08.202288 本草明言十八

38、反,貝蔞半蘞及攻烏, 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十九畏: 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 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 人參畏五靈脂。 第88頁,共119頁。08.08.202289 2妊娠用藥禁忌:妊娠禁忌藥專指婦女妊娠期除中斷妊娠、引產(chǎn)外,禁忌使用的藥物。按不同的藥對妊娠的危害程度不同,將妊娠禁忌藥分為禁用與慎用兩大類。禁用藥的多系劇毒藥,或藥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墮胎作用較強的藥。慎用藥則主要是活血祛瘀藥、行氣藥、攻下藥、溫里藥中的部分藥。第89頁,共119頁。08.08.202290 3.服藥時的飲食禁忌:是指服藥期間 對某些食物的禁

39、忌。又稱食忌、忌口。服藥食忌的一般原則: 一是忌食可能妨礙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影響藥物吸收的食物。應忌食生冷、多脂、粘膩、腥臭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 二是忌食對某種病證不利的食物。如生冷食物對于寒證,特別是脾胃虛寒證不利;辛熱食物對熱證不利;食油過多,會加重發(fā)熱;食鹽過多,會加重水腫;等等 第90頁,共119頁。08.08.202291 三是忌食與所服藥物之間存在類似相惡或相反配伍關系的食物。如服皂礬應忌茶,因為皂礬為低價鐵鹽(硫酸亞鐵),遇茶中的鞣質,容易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鐵,使藥效降低;服綿馬貫眾應忌油,因為綿馬貫眾系脂溶性藥物,腸中有過多的脂肪存在,則藥物容易被機體吸收,如吸收過多,可導致中

40、毒。第91頁,共119頁。08.08.202292第八章 用藥劑量與用法 第一節(jié) 中藥的用藥劑量 一古今計量單位及換算 一兩(進位制)克, 一錢克, 一分.克, 一厘.克 二確定劑量的依據(jù):藥物方面、應用方 面、患者方面第92頁,共119頁。08.08.202293 藥物用量影響因素表 影響因素 用量較大 用量較小藥 藥物質量 質次 質優(yōu)物 藥物質地 金石,貝殼類質重 花葉類質輕方 藥物性味 味淡性弱溫和 味濃性峻烈面 鮮品 干品應 方藥配伍 單味 入復方用 作主藥 作輔藥方 劑型 作湯劑 作丸、散劑面 用藥目的 臨床用時的目的不同,同一藥物 的用量亦不同。第93頁,共119頁。08.08.2

41、02294 影響因素 用量較大 用量較小 年齡大小 青壯年 嬰幼兒、兒童、患 老人 體重 重 輕者 體質 強壯 虛弱 病程 新病 久病情 病勢 病急病重 病緩病輕 患者職業(yè)、生活習慣、體力 勞動者或腦力勞 況 動者、婦女月經(jīng)期、妊娠期;還應考慮到季 節(jié)、氣候、居處環(huán)境等方面的因素。第94頁,共119頁。08.08.202295三掌握劑量的準確性,確保臨床用藥有 效而安全。1單味藥的常用有效量2方劑中各藥的相對用量(比例分量)3藥物的實際利用量 第95頁,共119頁。08.08.202296第二節(jié) 中藥的用法一、給藥途徑二、應用形式三、煎煮方法 1.煎藥器具:最好用砂鍋、砂罐。 其次可用白色搪瓷

42、器皿或不銹鋼鍋 煎藥忌用鐵、銅、鋁等金屬器具。 2.煎藥用水:必須無異味、潔凈澄清,含 礦物質及雜質少,無污染。在生活上可 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來煎煮中藥。 第96頁,共119頁。08.08.202297 3.加水多少: 一般用水量為將飲片適當加壓后,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cm為宜。 質地堅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藥物略多; 質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揮發(fā),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則液面淹沒藥物即可第97頁,共119頁。08.08.2022984.煎前浸泡: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避免因煎煮時間過長,導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損、破壞過多。多數(shù)藥物宜用冷水浸泡,一

43、般藥物可浸泡2030分鐘,以種子、果實為主的藥可浸泡1小時。夏天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腐敗變質。第98頁,共119頁。08.08.2022995.煎煮火候及時間:煎一般藥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tài),以免藥汁溢出或過快熬干 解表藥及其它芳香性藥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維持1015分鐘左右即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藥及補益藥,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第99頁,共119頁。08.08.20221006. 趁熱濾汁:藥煎煮好后,應趁熱濾取藥汁。因久置后藥液溫度降低,一些有效成分會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加之藥渣的吸附作用

44、而有部分損失,因而影響療效。7.煎煮次數(shù):一般來說,一劑藥可煎煮三次,最少應煎煮兩次。因為藥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這時,只有將藥液濾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繼續(xù)溶出。第100頁,共119頁。08.08.20221018. 入藥方法:一般藥物可以同時入煎。 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質、性能及臨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時間不同。有的還需作特殊處理,甚至同一藥物因煎煮時間不同,其性能與臨床應用也存在差異。所以,煎法中的先煎、后下、包煎、另煎、 烊化等特殊方法的不同要求及意義: 先煎:是指礦石類、貝殼類及其他質堅的藥物,因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應先煎30分鐘左右再納入其

45、它同煎。 第101頁,共119頁。08.08.2022102常用先煎藥物: 水牛角、山羊角、鹿角、龜甲、鱉甲、海蛤殼、石決明、牡蠣、珍珠母、紫貝齒; 石膏、花蕊石、灶心土、自然銅、海浮石、磁石、礞石、代赭石、龍骨、生鐵落、紫石英; 苦楝皮、川烏、草烏、附子、雷公藤。第102頁,共119頁。08.08.2022103 后下:是指藥物的有效成分煎煮時容易揮發(fā)或破壞而不耐煎煮者,入藥宜后下,待他藥煎煮將成時投入,煎沸幾分鐘即可。常用后下藥物(不宜久煎) : 解表藥、芳香化濕藥中大部分藥物,金銀花、連翹、魚腥草、徐長卿、肉桂、沉香、木香、檀香、降香、月季花、玫瑰花; 青蒿、大黃、番瀉葉、臭梧桐、麥芽、

46、谷芽、神曲、白芥子、杏仁、鉤藤、決明子。 第103頁,共119頁。08.08.2022104 包煎:是指對花粉、細小種子及研末的礦石類藥物,宜用紗布或其薄布包裹后,再放入鍋中煎煮。避免煎后藥液混濁,或減少對咽喉和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常用包煎藥物: 辛夷、旋覆花;海金砂、海蛤殼粉、百草霜、蒲黃、蠶沙、兒茶、灶心土、五靈脂;車前子。第104頁,共119頁。08.08.2022105 另煎:是指對某些貴重藥材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藥渣吸附,造成浪費。 烊化:是對膠質、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藥物,容易粘附于其它藥渣及鍋底,既浪費藥材,又害易煎焦,宜另行烊化,再與其他藥汁兌服。 沖服:丹劑、自然汁及入

47、水即溶的藥物,宜用煎好的其他藥液或開水沖服。第105頁,共119頁。08.08.2022106四、服藥方法1.服藥時間:適時服藥也是保證藥效的重要方面,具體服藥時間應據(jù)腸胃狀況、病情需要及藥物特性來確定。 (1)空腹服:清晨空腹時,胃及十二指腸均無食物,此時服藥避免與食物相混合,能迅速進入腸中,充分發(fā)揮藥效,故峻下逐水藥、攻積導滯藥、驅蟲藥均宜空腹服。 第106頁,共119頁。08.08.2022107 (2)飯前服:飯前胃腑空虛,有利于藥物迅速進入小腸消化吸收,故多數(shù)藥特別是補虛藥和治療胃腸疾病的藥物都宜飯前服。 (3)飯后服:飯后胃中存有較多食物,可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故消食健胃藥或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后服。 第107頁,共119頁。08.08.202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