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中醫(yī)治療_第1頁
艾滋病的中醫(yī)治療_第2頁
艾滋病的中醫(yī)治療_第3頁
艾滋病的中醫(yī)治療_第4頁
艾滋病的中醫(yī)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艾滋病的中醫(yī)(zhngy)治療重慶(zhn qn)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 蒲曉東共三十二頁概述(i sh)艾滋?。ˋIDS)又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種嚴重的慢性傳染病,臨床表現(xiàn)為免疫功能低下和全身衰竭,引起一系列機會性感染和卡波西肉瘤。艾滋病通過性接觸及輸血或血制品等方式侵入人體,特異性地破壞輔助性T淋巴細胞,造成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嚴重受損。臨床上由無癥狀病毒攜帶者發(fā)展為持續(xù)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為特征的艾滋病相關綜合征,最后

2、并發(fā)嚴重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其特點(tdin)為起病緩慢,無癥狀期持續(xù)210年,發(fā)病時出現(xiàn)乏力、間歇性發(fā)熱和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盜汗、腹瀉、淋巴結腫大等局部或全身癥狀。共三十二頁流行(lixng)本病于1981年首先發(fā)現(xiàn)于美國,但回顧性研究發(fā)現(xiàn)在非洲中部1959年保存至今的血清中已有此病抗體。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各大洲均有病例發(fā)生,逐年呈直線上升趨勢。我國1986年首次發(fā)現(xiàn)該病,系一美籍阿根廷人在西安發(fā)病(f bng)。我國艾滋病感染者已逾百萬人,引起政府和醫(yī)學界極為高度重視。該病不僅傳染性強、流行極廣,而且病死率極高,而到目前為止對這種疾病尚缺乏理想的防療方法。該病發(fā)病(f bng)沒有明顯

3、的季節(jié)性,主要與高危人群密切接觸傳染為主。其病原體為HIV,主要通過艾滋病病人和HIV攜帶者的精液、血液、陰道分泌物等傳染;其次是治療性輸血和注射血液制品,分娩及哺乳等均可傳染。共三十二頁中國(zhn u)艾滋病疫情疫情直報(截至2013年8月31日)現(xiàn)存(xincn)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127,758例2013年1-8月份新發(fā)現(xiàn)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5,744例, 艾滋病病人16,303例共三十二頁中國(zhn u)艾滋病流行的新特點經性途徑傳播(chunb)為主,男男同性傳播(chunb)構成比上升明顯歷年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傳播途徑構成比共三十二頁

4、中國(zhn u)艾滋病流行的新特點感染人群多樣化男男性行為人群艾滋病感染人數(shù)增加迅速(xn s);青年學生感染者逐年增多;50歲及以上老年感染者增加較快;低檔暗娼HIV感染率較高。共三十二頁15-24歲青年(qngnin)學生艾滋病感染者每年(minin)新發(fā)現(xiàn)15-24青年學生HIV/AIDS病例數(shù)增加其占每年新發(fā)現(xiàn)HIV/AIDS病例的構成比呈上升趨勢共三十二頁中醫(yī)(zhngy)在中醫(yī)古籍內沒有本病證治的記載。一般認為,艾滋病屬中醫(yī)學的瘟疫、溫病、溫毒、虛勞等范疇。許多文獻報道說明,按照中醫(yī)辨證論治方法,尤其是運用中醫(yī)溫病學理論和證治方法,對艾滋病進行治療,能取得較好的療效,特別是在改善

5、病人癥狀、延長生命方面效果較為明顯。另外,在中藥成方和單味藥研究方面也證實了中藥對抑制艾滋病病毒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所以,中醫(yī)藥防治艾滋病,有其極好(j ho)的前景,引起了世界醫(yī)學界的廣泛興趣和重視。共三十二頁臨床(ln chun)分型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與WHO提出HIV感染臨床分為三大類,每類根據(jù)CD4+T淋巴細胞數(shù)和總淋巴細胞數(shù)又分三級。 A類:包括急性HIV感染、無癥狀感染和持續(xù)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綜合征。 B類:為HIV感染相關免疫細胞缺陷的臨床表現(xiàn),包括繼發(fā)性肺炎或腦膜炎,念珠菌病,腫瘤,口腔毛狀白斑,復發(fā)性帶狀皰疹,肺結核,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不能解釋的體質性疾

6、病。 C類:包括出現(xiàn)各種神經系統(tǒng)癥狀,機會性病原體感染,因免疫缺陷而繼發(fā)腫瘤及并發(fā)(bngf)其他疾病的典型艾滋病。 根據(jù)CD4+T淋巴細胞和總淋巴細胞分級為:CD4+T淋巴細胞0.5X109L,總淋巴細胞2X109L,CD4+占總淋巴細胞數(shù)(CD4+)29;CD4+T淋巴細胞為(0.2-0.49) X109L,總淋巴細胞(1.01.9)X109L;CD4+占總淋巴細胞1428。CD4+T淋巴細胞0.2X109/L,總淋巴細胞1.0 X109L,CD4+占總淋巴細胞14。共三十二頁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210年。HIV侵人人體后可分為四期。 I期:急性感染。原發(fā)HIV感染后部分病人發(fā)熱、頭捅、咽痛、肌

7、痛、關節(jié)痛,半數(shù)病人面、頸及軀干等處有46mm皮疹,呈斑疹、斑丘疹或蕁麻疹,并有頸、腋、枕部淋巴結腫大??捎锌笻IV陽性,癥狀持續(xù)314天。 期:無癥狀感染。血中可檢出HIV及HIV核心和包膜蛋白的抗體,具有傳染性。此類病人稱為“HIV攜帶者”。此期可持續(xù)2-10年或更長。 期:持續(xù)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綜合征(PGL)。除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外,頸、枕和腋下等多處無痛性淋巴結腫大,直徑約0.5-2cm。持續(xù)3月以上。 期:艾滋病期??捎邢铝袔追N表現(xiàn)。(1)體質性疾?。喊l(fā)熱、乏力、體重下降、盜汗、慢性腹瀉、容易感冒等。(2)神經系統(tǒng)癥狀:除上述癥狀外,可有癲癇、下肢癱瘓等(3)臨床免疫缺陷:可有各種(

8、zhn)機會性感染,且感染可同時在多部位出現(xiàn)。(4)繼發(fā)腫瘤:如卡波西肉瘤(Kaposi sarcoma,KS)、非霍奇金病等。(5)并發(fā)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間質肺炎等。共三十二頁臨床(ln chun)診斷1急性感染:可根據(jù)高危因素及類血清病表現(xiàn),慢性感染則結合流行病學史伴嚴重機會性感染或機會性腫瘤及CD4CD8倒置等等考慮本病的可能。 2高危人群存在下列兩項或兩項以上,應考慮AIDS的可能性。體重下降10以上;持續(xù)或間歇發(fā)熱1個月以上;慢性咳嗽(k su)或腹瀉超過1個月;全身淋巴結腫大。反復帶狀皰疹或慢性播散性HSV感染;口咽念珠菌病。 3實驗室檢查:可疑者ELISA法連續(xù)兩次抗-HIV

9、-I陽性,經免疫印跡法證實。共三十二頁中醫(yī)(zhngy)病因該病病因有外因與內因兩個方面:外因為艾滋病病毒,該病邪毒力強,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易于蔓延,應屬中醫(yī)的疫毒病邪。內因為正氣虧虛,蓋由狎妓、同性戀等恣情縱欲,腎精虧耗;或吸毒成癮,氣血損傷,陰陽失衡;或先天不足,稟賦虛弱等,均易使正氣不足,正虛則邪毒通過精竅、皮膚入侵,伏于血絡,內伏于營分而成為本病發(fā)病(f bng)之源。本病的發(fā)病(f bng)與否,與人體正氣的強弱以及疫毒病邪的盛衰有密切相關。正氣強盛,疫毒病邪不易侵犯人體,即使侵入體內也可不發(fā)病(f bng);正氣虛弱則易受邪侵,發(fā)病(f bng)后病情也多深重。另外,如疫毒病邪較盛

10、,超過人體的抵御能力,發(fā)病(f bng)較快,病情往往較重。因此,正邪兩方面均對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共三十二頁病機從本病的發(fā)病情況來看,可分為急性感染期、潛伏期和發(fā)病期。急性感染期為疫毒入侵人體,正邪相搏,或為邪毒犯表,表衛(wèi)失和,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咽痛、乏力、全身不適等;或為邪毒犯肺,出現(xiàn)壯熱、咳嗽、咯痰、頭身疼痛等;或邪毒侵擾,痰火結于頸 、項、腋,而見頸、腋及枕部淋巴結腫大;或疫毒外竄皮膚、經絡,內結臟腑,可見急性多發(fā)性神經炎,皮疹,肝脾腫大等,總之,此期正邪相搏,但正暫能勝邪;潛伏期為正邪相當,正邪相持,邪氣傷正,正氣漸被損,陰陽、氣血、津液和臟腑功能日漸失調,臨床上以陽氣耗傷為主

11、者常表現(xiàn)為面白少華,易感冒,神倦乏力,失眠多夢,焦慮恐懼,情緒低落、頭暈目眩,以陰液耗傷為主者常表現(xiàn)低熱盜汗、煩熱口干,淋巴結腫大等,機體(jt)抗邪能力逐漸降低;發(fā)病期為正不勝邪,正氣更虛,病邪乘虛而入,以致正虛邪實,氣血津液及臟腑功能虧損;或因虛留瘀致痰,痰瘀互結,消耗正氣,臨床可見各種機會性感染。表現(xiàn)為持續(xù)發(fā)熱、淋巴結腫大、腹瀉、消瘦、乏力、鵝口瘡、咳嗽、頭痛、皮疹皮炎、并發(fā)PCP、腫瘤、結核等。至終晚期,正氣極衰,陰陽俱衰,氣血并損,陰損及陽,陽損及陰,表現(xiàn)為虛羸消瘦、倦怠乏力、萎黃神疲、喘促息微等,終致陰陽離決,生命消亡。在本病的發(fā)展過程中,大多數(shù)患者始終有乏力,倦怠,納差,消瘦,肢

12、體疼痛麻木,頭痛,胸痛,腹痛,或瘕瘕,皮膚瘙癢,舌質淡有瘀斑或青,脈象細澀或弦澀等氣虛血瘀證候,可見,但氣虛血瘀是貫穿此病發(fā)展過程的主要病理變化。共三十二頁邪犯衛(wèi)表證風熱夾濕犯衛(wèi)癥狀:發(fā)熱,惡寒,頭痛,咽痛,惡心嘔吐(u t),納差,乏力,腹瀉,苔薄白膩,脈浮滑數(shù)。病機:此證見于艾滋病急性感染期,邪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外應于衛(wèi),故肺衛(wèi)先病。風熱襲表,衛(wèi)陽郁閉,正邪相爭而發(fā)熱惡寒并見;風熱上壅故頭痛、咽痛;濕邪犯脾,脾胃升降失司,故惡心嘔吐,納差,乏力,腹瀉;苔薄白膩,脈浮滑數(shù),為風熱夾濕犯衛(wèi)之象。治法:祛邪解毒,健脾化濕。代表方:銀翹散合藿樸夏苓湯加減。藥物:銀花、連翹、桔梗、薄荷、竹葉、生

13、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藿香、厚樸、茯苓、法半夏、杏仁、白蔻仁、苡仁。共三十二頁邪犯衛(wèi)表證風寒犯衛(wèi)癥狀:惡風、惡寒明顯,頭痛劇烈,發(fā)熱汗不出,周身肌肉疼痛,脈浮緊,舌苔薄白。病機:此證見于艾滋病急性感染期,風寒襲表,衛(wèi)陽郁閉,正邪相爭而發(fā)熱惡寒;寒主收引,寒邪入侵,腠理郁閉,故發(fā)熱汗不出;寒閉經絡,故頭痛、周身肌肉疼痛;脈浮緊,舌苔薄白,為風寒犯衛(wèi)之征。治法:辛溫解表。代表方:荊防敗毒散加減。藥物(yow):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茯苓、荊芥、防風、桔梗、川芎、甘草。共三十二頁濕熱(sh r)困阻癥狀:發(fā)熱口渴,胸脘痞悶,全身沉重,口苦咽痛,嘔吐,腹瀉,苔黃膩垢濁,脈濡數(shù)。病機:此證

14、多見于艾滋病機會性感染之胃腸道感染,由于濕熱(sh r)交蒸,故發(fā)熱;邪熱傷津故口苦、口渴;濕熱(sh r)留中,阻滯氣機則胸脘痞悶;濕熱(sh r)釀毒,上壅咽喉則咽喉腫痛;濕熱(sh r)蘊遏脾胃,升降失司,故嘔吐,腹瀉;苔黃膩垢濁,脈濡數(shù)為濕熱(sh r)困阻之象。治法:清熱化濕解毒。代表方:甘露消毒丹加減。藥物:藿香、姜半夏、金銀花、石菖蒲、白豆蔻、連翹、黃芩、茵陳、射干、象貝母、薄荷、木通、滑石、生甘草。共三十二頁熱毒內蘊(ni yn),痰熱壅肺癥狀:發(fā)熱,頭痛,胸痛,咳嗽,喘息,痰多色黃,口干口苦,皮疹或皰疹,或大熱,大渴,大汗出,日晡潮熱,舌紅苔白或兼黃,脈浮數(shù)或弦數(shù)。病機:此證

15、多見于艾滋病機會性感染之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包括(boku)PCP)初、中期,由于熱毒內蘊,邪熱熏蒸故發(fā)熱;痰熱壅肺,肺氣宣降失司,故胸痛,咳嗽,喘息,痰多色黃;熱擾清空則頭痛;熱傷津液故口干口苦;肺熱波及營分,竄入血絡,可發(fā)皮疹或皰疹;大渴,大汗出,日晡潮熱為肺熱內傳陽明之征;舌紅苔白或兼黃,脈浮數(shù)或弦數(shù)為熱毒內蘊,痰熱壅肺之象。治法:清熱解毒,宣肺化痰。代表方:清金化痰湯合麻杏石甘湯加減。藥物:半夏、杏仁、陳皮、栝樓仁、黃芩、枳實、茯苓、麻黃、生石膏、甘草。共三十二頁肝經風火(fn hu),濕毒侵淫癥狀:皰疹,口瘡,不易愈合、皮膚瘙癢或糜爛、潰瘍,或小水泡,疼痛、灼熱,或發(fā)于面部軀干,或發(fā)

16、于口角、二陰,口苦,心煩(xnfn)易怒、苔膩質紅,脈滑數(shù)。病機:此證多見于艾滋病發(fā)生帶狀皰疹、單純性皰疹、膿皰瘡、脂溢性皮炎、藥疹癥時。濕熱毒邪侵淫,熏蒸肌膚,故見皰疹,口瘡,皮膚瘙癢或糜爛、潰瘍,或小水泡;肝經風火熏灼故疼痛、灼熱;口苦,心煩易怒為肝經風火熾盛之征;苔膩質紅,脈滑數(shù)為肝經風火,濕毒侵淫之象。治法:清肝瀉火,利濕解毒。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加減。藥物: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車前子、當歸、生地黃、柴胡、生甘草、白蘚皮、地膚子。共三十二頁氣郁痰阻,瘀血(y xu)內停癥狀:瘰疬腫塊,抑郁寡歡,病情(bngqng)常隨情緒而變化,善太息,按之不痛或輕痛,胸脅脹滿,或梅核氣,或大便不

17、爽,婦女可見月經不暢或痛經或兼血塊,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病機:此證多見于艾滋病出現(xiàn)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紫色丘疹和結節(jié),或頸部淋巴結核等。由于情志不暢,肝氣郁結,進而影響脾的運化功能,使痰濁內生,結成核塊,故見瘰疬腫塊;肝氣郁結,不能調暢情志故抑郁寡歡,病情常隨情緒而變化,善太息;肝氣郁結則氣機不通,則胸脅脹滿;痰氣郁結于咽喉,則見梅核氣;氣郁痰阻則血行不暢,故見月經不暢或痛經或兼血塊。治法: 利氣化痰,解毒散結。代表方:消瘰丸合逍遙丸加減。藥物:川芎、茯苓、桔梗、當歸、柴胡、白術、芍藥、海藻、昆布、牡蠣、玄參、半夏、陳皮、連翹、貝母。共三十二頁肝郁(n y)氣滯癥狀:平素性格內向,情感脆弱,情

18、緒易抑郁,得知自己感染HIV后,更是焦慮恐懼,胸脅脹悶,失眠多夢,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產生輕生念頭,婦女可有月經不調,乳房少腹結塊,查體可較早出現(xiàn)淋巴結腫大,舌苔薄白,脈弦。病機:此證多見于艾滋病潛伏期。由于情志不暢,肝氣易于郁結,肝氣郁結,經氣不利,故胸脅脹悶。肝主疏泄,具有調節(jié)(tioji)情志的功能,氣機郁結,不得條達疏泄,則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順舒暢之性,故情緒急躁易怒。氣郁生痰,痰隨氣逆,循經上行,搏結于乳房少腹則見乳房少腹結塊;積聚于頸項則為癭瘤。氣病及血,氣滯血瘀,沖任不調,故月經不調。治法:疏肝理氣。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減。藥物:當歸、芍藥、陳皮、柴胡、川芎、甘草、白

19、術、茯苓、香附、枳殼。共三十二頁痰熱內擾癥狀:平素飲食不節(jié),或嗜食辛辣厚膩,易于心煩急躁,胸悶惡心,嘔吐痰涎,脘腹痞滿,納少神疲,失眠,目眩頭暈,苔膩而黃,脈滑數(shù)。病機:此證多見于艾滋病潛伏期。平素飲食不節(jié),或嗜食辛辣厚膩釀生痰熱,痰熱擾心,則心煩急躁失眠;痰濁中阻,氣機不利,故脘腹痞滿、胸悶作惡;痰濁中阻,清陽不升,則眩暈(xunyn);嘔吐痰涎為痰濁內盛之象;納少神疲為脾氣虛弱表現(xiàn);苔白膩,脈弦滑均為痰濕內盛之征。治法:化痰清熱,理氣和中。代表方:黃連溫膽湯加減。藥物:黃連、半夏、陳皮、茯苓、枳實、竹茹、甘草、生姜。共三十二頁寒濕(hn sh)內盛癥狀:泄瀉清稀,甚則如水樣,脘悶食少,腹痛

20、腸鳴,若兼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肢體酸痛,舌質淡,苔白膩,脈濡緩,或苔薄白,脈浮。病機:此證多見于艾滋病機會性感染之上胃腸道感染。由于寒濕內盛,脾失健運,清濁(qn zhu)不分,故泄瀉清稀,甚則如水樣;寒濕內困脾胃,升降失司,故脘悶食少,腹痛腸鳴;若兼外感則衛(wèi)氣受郁,經絡閉阻,故惡寒發(fā)熱頭痛,肢體酸痛;舌脈為寒濕內盛之征。治法:散寒化濕。代表方:藿香正氣散加減。藥物: 藿香、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厚樸、大腹皮、紫蘇、白芷、桔梗。共三十二頁濕熱(sh r)傷脾癥狀:泄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hun h),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濡

21、數(shù)。病機:此證多見于艾滋病機會性感染之上胃腸道感染。由于濕熱互結,損傷脾胃,傳化失常,故泄瀉腹痛;熱性急迫故瀉下急迫,濕熱互結,腑氣不通,故瀉而不爽,濕熱下注,故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濡數(shù)為濕熱內蘊之征。治法:清熱利濕。代表方:葛根芩連湯加減。藥物:葛根、黃芩、黃連、甘草、車前草、苦參。共三十二頁熱入營血癥狀(zhngzhung):發(fā)熱,神昏譫語,驚厥抽搐,皮膚發(fā)斑疹,或見吐血、衄血、尿血、便血,頭痛如裂,苔黃燥或焦黑,舌紅絳,脈細數(shù)。病機:此證屬艾滋病急性感染期之重癥。邪熱熾盛,陰血耗傷,病屬邪盛正虛,病情危重。血熱燔灼故發(fā)熱;熱擾心神,故

22、神昏譫語;邪熱熾盛,引動肝風,故驚厥抽搐;熱入血分,迫血妄行,損傷血絡,從上而出則吐血、衄血; 從下而泄則為便血、尿血;熱擾清空故頭痛如裂;舌質紅絳,脈細數(shù)屬熱灼陰血之象。治法:清營涼血,清熱解毒。代表方:清瘟敗毒飲。藥物:水牛角、大青葉、板藍根、鮮生地、元參、生石膏、赤芍、丹皮、金銀花、連翹、紫草、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知母、龍膽草、生甘草。共三十二頁氣虛(qx)血瘀,邪毒壅滯癥狀:午后或夜間發(fā)熱,熱勢時高時低,遇勞而復發(fā)或加重,自汗,易感冒,食少便溏,乏力氣短,軀干或四肢有固定痛處或腫塊,甚至肌膚甲錯,面色萎黃或黯黑,口干不欲飲,或肢體麻木,甚至偏癱,或脫發(fā),舌質淡或紫暗或有瘀點、瘀斑,

23、脈沉澀。病機:此證多見于艾滋病之周圍神經炎、帶狀皰疹后遺癥。本證虛中夾實,以氣虛和血瘀的征候表現(xiàn)為辯證要點。中氣不足,無力升發(fā)敷布陽氣(yn q),陽氣(yn q)不能宣泄而郁于肌表,故發(fā)熱。勞則氣耗,中氣益虛,陽氣(yn q)更不得敷布,故郁熱加重;自汗,易感冒,食少便溏,乏力氣短為氣虛之癥;氣虛運血無力,血行緩慢,終致瘀阻絡脈,故面色萎黃或黯黑;血行瘀阻,不通則痛,故軀干或四肢有固定痛處或腫塊,甚至肌膚甲錯;氣虛舌淡,血瘀紫暗,沉脈主里,澀脈主瘀,是為氣虛血瘀證的常見舌脈。治法:益氣活血,化瘀解毒。代表方:補中益氣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藥物:黃芪、牛膝、桔梗、枳殼、甘草、人參、橘皮、升麻、柴

24、胡、白術、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川芎、赤芍。共三十二頁正氣(zhngq)衰竭證癥狀:形體羸弱,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汗出淋漓,心悸目眩,舌質紫黯胖大,舌苔灰膩或剝脫,脈細微欲絕。病機:此證多見于艾滋病晚期惡液質。多因邪氣太盛,耗竭氣陰,氣陰外脫所致。陰精衰竭不能充養(yǎng)形體故形體羸弱;陽氣暴脫,失于溫煦則面色蒼白,四肢厥冷;陽脫失于固攝則冷汗(lnghn)淋漓;陰竭不能養(yǎng)心充目,故心悸目眩。治法:益氣滋陰,回陽固脫。代表方:炙甘草湯加減。藥物:炙甘草、人參、桂枝、阿膠、麥冬、生姜、紫河車、菟絲子、 鹿膠、龜膠、大棗。共三十二頁邪戀陰傷癥狀:低熱久而不退,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五心煩熱,顴紅,盜汗

25、,口干咽燥,消瘦,心悸,舌淡少苔,脈細數(shù)。病機:此證多見于艾滋病呼吸系統(tǒng)機會性感染(包括PCP)之后期。余邪未盡故低熱久而不退;陰液不足,虛火(x hu)內生,灼液成痰,膠固難出,故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陰液不足,上不能滋潤咽喉則口燥咽干,外不能濡養(yǎng)肌肉則形體消瘦。虛熱內熾則五心煩熱。熱擾營陰為盜汗,虛熱上炎則顴紅;心失所養(yǎng)則心悸;舌紅少津,脈象細數(shù),皆為陰虛內熱之象。治法:養(yǎng)陰清熱。代表方:沙參麥冬湯加減。藥物:沙參、玉竹、生甘草、桑葉、麥冬、生扁豆、花粉、葳蕤、白薇。共三十二頁脾腎虧(shn ku)虛,濕邪阻滯癥狀:腹瀉便溏,脘悶食少,大便如稀水,間歇發(fā)作,或持續(xù)不斷而遷延難愈;或瀉下糞臭

26、如敗卵,得瀉而痛減,伴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滿,噯腐酸臭;或大便時溏時瀉,時發(fā)時止,日久不愈,水谷不化,稍進油膩等難消之物或涼食則發(fā),食少腹脹,面色萎黃;或五更泄瀉,甚則滑泄不禁,遷延反復,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腹痛綿綿,下腹墜脹,脫肛;或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痛腹脹,泄瀉頻多,經久不愈;或伴腰酸腿軟,消瘦痿弱,毛發(fā)疏落,耳聾耳鳴,舌淡苔白或黃膩或厚膩穢濁,脈沉細或滑數(shù),或濡緩。病機:此證多見于艾滋病以消化道為主的各種慢性疾病。由于濕邪阻滯損脾傷腎,脾弱不能運化精微,腎虛(shn x)致脾失溫煦,運化失職,水谷不化,升降失調,清濁不分,而成腹瀉。因余濕未盡,脾腎受損,故間歇發(fā)作,或持續(xù)不斷而遷延難愈;瀉下糞臭如敗卵,得瀉而痛減,伴不消化之物,為夾有食滯;大便時溏時瀉,時發(fā)時止,日久不愈,水谷不化,為脾虛較甚;五更泄瀉,甚則滑泄不禁,遷延反復,為腎虛(shn x)明顯;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痛腹脹,為脾虛之象;腰酸腿軟,消瘦痿弱,毛發(fā)疏落,耳聾耳鳴,為腎虛(shn x)之征。治法:和胃健脾,利濕止瀉。代表方:參苓白術散加減。藥物:黨參、白術、茯苓、桔梗、縮砂仁、白扁豆、山藥、薏苡仁。共三十二頁氣血(q xu)兩虧癥狀:平素體質虛弱,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畏風寒(fngh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