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五年下冊教案_第1頁
科學五年下冊教案_第2頁
科學五年下冊教案_第3頁
科學五年下冊教案_第4頁
科學五年下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 科科 學課 題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課 型新 授備課時間2.27授課時間3.3-3.7課時1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2、同種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zhì)量和體積,沉浮狀態(tài)不改變。過程與方法:1、對物體沉浮做出預測,并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2、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教學重點同種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zhì)量和體積,沉浮狀態(tài)不改變。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德育點認識到用實驗驗證猜想,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教學準備教師演示實驗:水槽1個,大小相近的磚塊、木塊和塑料塊各一。小組實驗一:水槽1個,物體7種(小石塊、泡沫塊

2、、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實驗記錄表(教材第2面)。小組實驗二:水槽,蘿卜,橡皮(與實驗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針10枚,木塊3塊,實驗記錄表(教材第3面)。教學方式探究發(fā)現(xiàn)法教學手段啟發(fā)式教學特色教學模式復習檢測-目標導航-合作探究-質(zhì)疑解惑-達標檢測-拓展探究板書設計: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磚塊 沉木塊 浮塑料塊 浮猜測與沉浮相關(guān)因素: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種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教 學 過 程一、觀察物體的沉?。?、談話: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磕男┪矬w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體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預設:在

3、自由發(fā)表的前提下,及時抓住學生的錯誤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發(fā)認知沖突,激發(fā)探究沉浮的興趣。)2、把磚塊和木塊分別輕輕放入水里,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操作過程:把水槽放在展示臺上。出示磚塊,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察它的下沉過程,板書:沉。再出示木塊,同樣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情況,板書:浮。(活動要點:規(guī)定放物體的操作要求,確定判斷沉浮的標準。)3、把塑料塊輕輕放入水里,觀察它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操作過程:先猜測塑料塊的沉浮。再根據(jù)操作要求輕輕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情況,板書:浮。(說明:若選擇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塊,可能會出現(xiàn)塑料塊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體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說明

4、是浮的。限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暫時回避“懸浮”概念。)二、觀察更多物體在水中的沉?。?1、教師從小袋子取出7種物體,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2、以小石塊為例,討論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預測”、“理由”的填寫,并建議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頭符號來表示。3、學生獨立完成其他物體的“預測”、“理由”這2行表格的填寫。4、小組領實驗器材,分工合作,進行實驗觀察,完成實驗記錄表。5、組織交流:把我們的預測與實驗結(jié)果相比較,預測正確的有哪些,預測不正確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預測理由,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呢?(隨機羅列各因素,如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

5、、是否空心等,以備后面活動中進行探究。)(說明:本活動按“教師出示材料樣本學生預測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組實驗觀察”的順序進行,因為觀察前的預測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必然條件。而且選擇的7種物體是一組有結(jié)構(gòu)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斷沉浮的,也有難以直接判斷沉浮的,比如胡蘿卜、蠟燭頭等,這樣的設計都體現(xiàn)了用材料有效調(diào)控教學的目的。)6、還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對白,試試其他身邊的小物體的沉浮,對影響沉浮的因素作進一步的思考。三、觀察同一種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1、小組整理實驗材料,留下水槽、蘿卜、橡皮,裝好另外幾種物體放置一邊,教師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說明:排除無關(guān)材料的干擾

6、,用新材料新活動再次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并對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說明,為避免劃破桌面,建議墊一塊小木板或硬紙板),引導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沉嗎?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沉嗎?推測把它切得更小會怎樣。蘿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蘿卜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浮嗎?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浮嗎?推測把它們切得更小會怎樣。2、學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記錄表“預測”、“理由”這兩列。3、小組領小刀,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結(jié)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說明:橡皮和蘿卜不能無限度的切小,因為一旦切分的過小,會出現(xiàn)浮在水面上的情況,這是水的表面張力的原因,這樣的情況不利于教學,會改變活動探

7、究的方向,建議回避。)4、組織交流,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改變了什么因素?(體積大?。?,物體的沉浮情況有沒有發(fā)生改變?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jié)論?(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小,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補充:這里也可以用質(zhì)量來概括,即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質(zhì)量減輕,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5、收回小刀、蘿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針和木塊,引導思考:一枚回形針在水中是沉的,把兩枚回形針穿在一起,還是沉的嗎?把更多的回形針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還是?。恳粔K木塊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膠帶把兩塊木塊粘在一起,放入水里,還是浮的嗎?如果把三塊、四塊甚至更多的木塊粘在一起,

8、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6、提供材料回形針10枚,木塊3塊,學生實驗。7、組織交流,概括: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大,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也不會發(fā)生改變的。8、小結(jié):把剛才切分和疊加這兩個實驗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得到了什么結(jié)論?學生記錄中教材第4面的實驗報告單上。(由同一種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作業(yè)設計:用小袋子把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裝好,并補充大小輕重相近的蘿卜、橡皮各一,以便下節(jié)課各組實驗使用。課后記我依次出示了小石塊、小泡沫塑料板、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胡蘿卜、橡皮,讓學生預測這些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因為學生對小石塊、

9、小泡沫塑料板、帶蓋的空瓶有相關(guān)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很容易地做出了預測,但對回形針、蠟燭、胡蘿卜、橡皮四種物體,學生比較有爭議,實驗之前我每說一種物體的名稱讓學生判斷它在水中的沉浮情況,持不同意見的同學便很自覺地分為兩派:“沉”、“浮” 、“沉”、“浮”之聲不絕于耳,各不相讓,此起彼伏,還頗有節(jié)奏,氣氛非常熱烈。為此,我特別規(guī)定:“最多只能說三遍闡明自己的觀點,因為事實勝于雄辯“,然后我依次將這幾種物體放入水里,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睂W 科科 學課 題2、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課 型新 授備課時間2.27授課時間3.3-3.7課時1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有關(guān)。2、不同

10、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質(zhì)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3、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過程與方法:1、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2、學習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教學重點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教學難點學習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德育點1、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和思想的意義。2、感受科學原理應用于實際的巨大作用。教學準備小組實驗一:物體7種,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小組實驗二:水槽,一套相同體積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質(zhì)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實驗報告單。小組實驗三:水槽(與

11、實驗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實驗報告單。教學方式探究發(fā)現(xiàn)法教學手段啟發(fā)式教學特色教學模式復習檢測-目標導航-合作探究-質(zhì)疑解惑-達標檢測-拓展探究板書設計: 2、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小球的沉浮 物體沉浮與自身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有關(guān)立方體的沉浮 控制變量小瓶子的沉浮 體積大質(zhì)量小易浮,體積小質(zhì)量大易沉潛水艇 應用沉浮原理教 學 過 程一、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guī)律: 1、導入:我們已經(jīng)知道,同一種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沒有關(guān)系。那么,不同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有關(guān)系嗎?2、按體積大小順序排列七種物體,再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想,物體的沉

12、浮和它的體積大小有關(guān)系嗎?3、按輕重順序排列七種物體,再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和它的輕重有關(guān)系嗎?(說明:兩次排列,隱含著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學意義,在本課教學中主要作為下面活動的契引,故不專門安排記錄單,僅用實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體位置上移沉的物體位置下移即可。)4、當我們對這些物體進行比較時,為什么看不出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與沉浮之間的關(guān)系?二、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1、引導:當遇到這種情況時,科學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的方法,來研究某一個因素是否對物體產(chǎn)生作用。今天老師就為大家準備了兩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學都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小科學家。

13、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體積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質(zhì)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讓學生推測它們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上。(建議:為了減少教師準備材料的辛苦,此活動也可以只給每個小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類和立方體類,在完成自己組的實驗后可以跟其他小組進行交換,既可提高活動效率,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意識。)“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實驗報告單 第( )小組實驗一:相同體積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的沉浮(從重到輕排列)小球1號2號3號4號5號我們的發(fā)現(xiàn):預測結(jié)果實驗二:相同質(zhì)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的沉?。◤男〉酱笈帕校┝⒎襟w1號2號3號4號5號我們的發(fā)現(xiàn):預測結(jié)果3、小組領材料,實驗觀察,記錄分析。4、組織交流:從這兩

14、組材料的實驗中,我們得出什么結(jié)論?(第一層次: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有關(guān)。第二層次;不同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質(zhì)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第三層次:體積大、質(zhì)量小的物體容易浮,體積小質(zhì)量大的物體容易沉。)5、為什么用上節(jié)課的物體進行比較看不出物體大小、輕重對沉浮的影響,而用這兩組材料進行研究時能夠看出物體的輕重、體積大小與沉浮的關(guān)系?(提醒學生對研究過程進行反思,認識到變量控制實驗的意義和作用,體會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三、用小瓶子繼續(xù)研究:1、潛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應用了什么原理呢?讓我們來做個模擬實驗。2、提供實驗材料:水槽,小瓶

15、子,沙子若干,實驗報告單,學生小組合作。小瓶子沉浮實驗報告單 第( )小組小瓶子狀態(tài)大部分浮小部分浮沉到底沙子數(shù)量說明:沙子數(shù)量可用無、一點點、較多、裝滿來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體積的大致分數(shù)來說明。最后一列給學有余力的小組作其他狀態(tài)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間“浮在水中”(即懸?。顟B(tài)。3、組織討論:這個活動改變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沒有改變的?(改變了物體的質(zhì)量,物體的體積沒有改變。)4、學生嘗試用這個實驗結(jié)論去分析潛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礎上閱讀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潛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潛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艇會下潛,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

16、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潛艇就開始上浮。5、建議有興致的同學課外去制作簡易潛水艇。作業(yè)設計:本課活動內(nèi)容較多,考慮到探究時間限制,故把制作潛水艇的活動略去,但本活動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動手能力是很有意義的,可作為課外科技活動落實。另把“小瓶子實驗”中的裝液體改為裝沙子,更方便操作。課后記在第一課時,我們已經(jīng)知道,同一種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沒有關(guān)系。那么不同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他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有關(guān)系嗎? 按輕重順序排列的七種物體,大家能看出他們在水中沉浮的規(guī)律嗎?同學們一個個沉默了,因為他們無法發(fā)現(xiàn)。為什么按輕重順序排列我們不能看出他們在水

17、中沉浮的規(guī)律?因為這些物體在按輕重排列時還隱含了一個變量體積大小,需要學生認真思考才能分辨清楚。經(jīng)過引導學生用心思考。學生的回答也多種多樣。有的說“因為他們是不同的物體”,有的說“他們雖然重量排序了,可是大小沒排序”,有的說“他們的形狀不同”,還有的說“這些東西的材料不同”等。 然后讓學與對比實驗聯(lián)系起來,為了實驗的公平,得出的結(jié)論科學,對比實驗時研究一個因素,其他的因素都要保持相同,雖然對對比實驗的操作已經(jīng)比較熟練,可是當他們面對有兩個變量同時影響結(jié)果的實驗時,他們還是顯得無所適從。因此這部分的重點是要讓學生認識到“可能是物體的輕重和體積大小都在影響物體的沉浮?!?本課的實驗研究重點是材料的

18、準備。一組是“體積相同,質(zhì)量不同”,我為學生準備了5個同樣大小的乒乓球,通過增加鋅粒和水來改變他們的重量;一組是“重量相同,體積不同”,我為學生準備了都是40克泡沐塊、木塊、磚塊、石塊、鐵塊。然后讓學生按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從這個實驗中學生很容易知道“體積相同的物體,重的物體容易沉;體積相同的物體,輕的物體容易浮。質(zhì)量相同的物體,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質(zhì)量相同的物體,體積大的物體容易浮”。 在最后一部分的實驗中,因為我們以前曾經(jīng)給學生們講解過潛水艇的工作原理,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孩子們很容易理解。但是對實驗過程的觀察,我還是要求他們要細致認真。因為要瓶子沉下去,很簡單,要浮上來也很容易,可是要讓瓶子

19、懸浮在水里,是需要操作時注意的,也需要認真的觀察的。學 科科 學課 題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課 型新 授備課時間3.7授課時間3.10-3.14課時1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2、鋼鐵制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開的水量很大。過程與方法:1、用刻度杯測量橡皮泥排開的水量。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狀,使之能夠浮在水面上。3、根據(jù)橡皮泥排開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斷。教學重點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教學難點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德育點1、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2、在探求原因的過程中,懂得證據(jù)的重要性。教

20、學準備水槽1個,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塊,刻度杯1個,記錄表(教材第8面)。教學方式探究發(fā)現(xiàn)法教學手段啟發(fā)式教學特色教學模式協(xié)作討論法 生生之間交互協(xié)作 共同討論取長補短板書設計: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橡皮泥的形狀量杯里的水量(毫升)放入后水面刻度排開的水量(毫升)沉浮狀況實心團200沉的形狀200浮形 1200浮形 2200浮形 3200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 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船浮在水面上 排開的水量很大教 學 過 程一、觀察橡皮泥的沉浮(實心):1、導入: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浮的。我們能想辦法改變它們的沉浮嗎?2、把一塊橡皮泥放入水里,觀察它的沉浮。3、把一塊橡皮泥做成各種不同

21、的形狀,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4、分析:改變橡皮泥形狀,橡皮泥的質(zhì)量有沒有發(fā)生變化?橡皮泥的體積有沒有發(fā)生變化?(預設:若學生對橡皮泥的體積是否改變無法確定,可出示刻度杯測量。從而得出,改變橡皮泥的形狀,質(zhì)量沒有變,體積也沒有變,橡皮泥的沉浮狀態(tài)不會發(fā)生改變。)二、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沒有辦法能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變橡皮泥的形狀,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2、討論:同一塊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狀,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這是什么原因呢?(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體積發(fā)生改變,導致在水中排開的水量發(fā)生了變化。)三、比較橡皮泥排開的

22、水量:1、講授: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排開的水量可以用量杯來進行測量。方法是:放入物體后的刻度減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體排開的水量。(補充:排開的水量與我們平時說的是排水量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指的是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而后者是物體排開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測量排開的水量還不是很精確,所以在讀數(shù)的時候一定要細致,特別是觀察刻度時視線要與水凹面持平。)2、取一個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實心團,放入量杯中,觀察它排開的水量,做好記錄。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種形狀,觀察它們排開的水量,也記錄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3、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沉的形狀排

23、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體積小,浮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體積大。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橡皮泥浮起來的原因在于它的質(zhì)量不變,而浸入水的體積增大。)4、鐵塊在水中是沉的,鋼鐵造的大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還能裝載貨物。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能解釋了嗎?如果要制造能裝載更多貨物的超大輪船,你認為個怎樣做呢?課后記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想辦法讓橡皮泥能夠浮在水面上;接下來問學生:你們是如何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這說明了什么呢?學生回答是由于橡皮泥的體積發(fā)生了變化。于是我們就要思考了,橡皮泥的體積是否發(fā)生了變化?這是否是橡皮泥能夠浮起來的原因?于是順其自然

24、地進入本課的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究橡皮泥的沉浮與排開水量的多少之間的關(guān)系。我先給學生演示:取一個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種形狀,觀察它們排開的水量,再把橡皮泥做成實心團,放入量杯中,觀察它排開的水量,進行比較。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很快答出了沉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體積小,浮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大,即浸入水的體積大。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橡皮泥浮起來的原因在于它的質(zhì)量不變,而浸入水的體積增大。演示后接著學生分6人小組進一步進行實驗探究,得到“橡皮泥的沉浮與橡皮泥形狀改變后排開水量的多少決定的”這一科學觀點,我們的教學目標到此已經(jīng)達到了。弄清了橡皮泥在

25、水中的沉浮規(guī)律后,我接著問:鐵塊在水中是沉的,鋼鐵造的大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還能裝載貨物。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能解釋了嗎?如果要制造能裝載更多貨物的超大輪船,你認為該怎樣做呢?學生的探究欲望又得到了空前的高漲,他們急于躍躍欲試,都想應用剛才學到的知識來解釋我提出的問題。雖然學生的回答不盡完善,但他們都能解釋個中原因??茖W課堂是充滿活力的課堂,是學生體驗成功的課堂,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課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有了更深的體會。我覺得一個科學老師要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實驗效果,并不迷信教材,尋找最科學、最適宜教學的手段和材料,最終完成科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學 科科 學課 題4、造一艘小船課 型新 授備課時間

26、3.14授課時間3.10-3.14課時1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2、科學與技術(shù)緊密相連,它們?yōu)槿祟惖陌l(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過程與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斷改進船的形狀,增大船浸入水中的體積。2、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斷改進。教學重點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教學難點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斷改進船的形狀,增大船浸入水中的體積。德育點1、體會不斷改進設計對結(jié)果的影響。2、感受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歷程,激發(fā)創(chuàng)造欲望。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水槽一個,橡皮泥若干,墊片或玻璃彈子若干。制作多媒體。學生準備

27、:收集船的發(fā)展史資料和各種船的模型,造個性船需要的各種材料。教學方式探究發(fā)現(xiàn)法教學手段啟發(fā)式教學特色教學模式協(xié)作討論法 生生之間交互協(xié)作 共同討論取長補短板書設計: 4、造一艘小船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賽造個性船我的造船計劃一、準備二、制作三、改進和完成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 越容易浮 裝載量增大教 學 過 程4、造一艘小船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賽:1、談話導入:船是人類的偉大發(fā)明。自從有了船,人們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駛,也可以把很多的貨物運送到遠方。今天讓我們來造一艘小船。不過,我們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們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賽。2、集體制訂比賽規(guī)則:用同體積的同種品牌橡皮泥,不準

28、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誰制造的小船裝載量大。時間限制在10分鐘內(nèi)。3、學生分小組制作,教師提醒要考慮裝載物以及船的穩(wěn)定性。并控制時間。4、測試:哪艘船裝載的貨物多。先在黑板上記錄各小組的序號和船名,再挑選幾個同學作為記錄員和監(jiān)督員,由教師統(tǒng)一放墊圈的個數(shù),每個組只有一次機會,提醒放的時候動作要輕,墊圈在船體里的分布盡量均勻,一開始可以先統(tǒng)一多放幾個,然后再逐個增加,及時記錄各組的小船的載重量(以沉下時小船里的墊圈個數(shù)減1作為小船的載重量)。5、讓幾個裝載量比較大的小組上臺介紹經(jīng)驗。二、船的發(fā)展史和展覽會:1、閱讀教材11面內(nèi)容,教師隨機介紹(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木筏、獨木舟、明輪、帆船、氣

29、墊船、遠洋貨船、現(xiàn)代客輪、航空母艦。2、學生補充介紹自己收集的關(guān)于船的知識,要求精要。3、學生出示各類船的模型,集體觀看。三、造個性船:1、學生說說了解了船的發(fā)展、觀看了各種船模型后的體會。2、討論如何制造自己喜歡的個性船,重點討論:我想造什么樣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點?造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3、出示我的造船計劃,學生分組按計劃進行個性船的制作。一、準備1.決定造一艘什么船;2.準備需要的材料。二、制作1.畫出船的設想草圖;2.動手制作。三、改進和完成1.放到水里試試,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2.演示、介紹我的小船。我的小船有哪些特點?我的小船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4、交流:我的或同學的小船

30、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四、拓展活動:進行一次個性船展示會,舉行各類獎項的評比。作業(yè)設計:本課教材安排了5個活動內(nèi)容,為了更有效利用時間,我對教材作了比較大的調(diào)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裝載的貨物多”合并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賽”,把原教材“船的發(fā)展史”和“船的展覽會”合并作為第二個教學內(nèi)容,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后,可以比較機動的處理課堂教學時間。課后記今天課上又進行了造一艘小船活動,學生活動積極。我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制造小船再進行貨物載重量比賽,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激情。通過造船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各組都派出了精兵強將,比賽異常激烈。學生用一塊小小的橡皮泥制造了承載138個區(qū)別針

31、的記錄。學生對小小競賽很有動力,體現(xiàn)現(xiàn)在的學生喜歡競爭。學 科科 學課 題5、浮力課 型新 授備課時間3.11授課時間3.17-3.21課時1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2、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過程與方法:1、學習用彈簧秤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教學重點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教學難點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32、,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德育點1、懂得方法的改進有利于研究的順利進行。2、懂得數(shù)據(jù)在分析解釋現(xiàn)象過程中的重要性。教學準備小組實驗一:精確刻度杯一個,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等物體。小組實驗二:彈簧秤一個,一塊大泡沫塑料塊,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共用),細線,記錄表(教材13面)。小組實驗三:在實驗二的材料基礎上,補充二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記錄表(教材14面)。教學方式探究發(fā)現(xiàn)法教學手段啟發(fā)式教學特色教學模式協(xié)作討論法 生生之間交互協(xié)作 共同討論取長補短板書設計: 5、浮力浮力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 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 浮力等于重力教 學 過 程5

33、、浮力一、感受浮力: 1、觀察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況,用手指輕輕按壓小船,有什么感覺?分別把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壓人水中,有什么感覺?2、出示關(guān)于浮力的描述性定義: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板書:浮力。3、生活中我們什么時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書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圖,講解示意圖的含義。(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設計說明: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課開始的基礎。教師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讓學生感受,為繼續(xù)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礎。)二、測

34、量一塊泡沫塑料塊的浮力:1、討論怎樣測量浮力:當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有變化嗎?是多大呢?我們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嗎?2、教師根據(jù)學生討論的情況,演示規(guī)范的測量方法,講解注意的地方。特別要講清楚浮力的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3頁的示意圖,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再用線拉住泡沫塑料塊,使它進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讀出彈簧測力計上拉力的數(shù)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塊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3、學生測量泡沫塑料塊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書的要求測量三種狀況,分別把測量結(jié)果(拉力

35、大小和排開的水量)記錄在表格中。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記錄表(自重: 牛頓)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開的水量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guān)系,得出:(板書)浸人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三、測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1、教師出示三塊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塊或者三塊不同大小的木塊,讓學生預測: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或者木塊,完全浸人水中,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嗎?2、學生參照前一個活動的測量方法,獨立自主完成測量,把測量結(jié)果填入記錄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與體積大小之間的關(guān)系。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受到水的浮力記錄表小泡沫塑料

36、塊中泡沫塑料塊大泡沫塑料塊自重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開的水量3、讓學生把前后兩個測量活動中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有怎樣的關(guān)系?()4、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里,一松手,為什么它會上浮?(浮力大于重力)課后記1、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參與意識。 引導學生邊上課,邊做實驗,邊進行觀察。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眼、多動口。使學生自己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探究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這個學習的主體就會主動地參與到實際設計和實施實驗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引發(fā)了學生的潛在創(chuàng)造動因

37、。2.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競爭意識。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能發(fā)揮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分工合作,有序進行。采用新課-實驗-觀察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實踐表明,選用小組教學方法,有利于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有利于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有利于充分發(fā)展問題解決和決策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組織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相互確認、相互補充和相互啟發(fā)的團體性思考和創(chuàng)造等要求。同時,教師能及時了解情況并給予指導。3、親切交流,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建立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是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師的態(tài)度和藹可親,表情豐富、幽默,教學

38、氣氛輕松自然,力圖使教學活動活潑,激起學生興趣,尊重學生,允許學生出錯,經(jīng)常運用表揚鼓勵性評價,耐心啟發(fā)引導,使創(chuàng)新思維得以充分發(fā)揮。 不足之處也很多: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時,教師應增強身的調(diào)動學生能力;學生聲音輕時,沒有很好消除膽怯;學生探究時間把握不夠好,有待改善。學 科科 學課 題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課 型新 授備課時間3.11授課時間3.17-3.21課時1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就下沉。過程與方法:1、設計

39、實驗驗證下沉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彈簧秤測量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2、畫示意圖,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教學重點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教學難點設計實驗驗證下沉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彈簧秤測量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德育點1、體驗實驗驗證的重要意義。2、懂得數(shù)據(jù)在分析解釋現(xiàn)象過程中的重要性教學準備每組一個彈簧秤、一個鉤碼、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三塊大小不同的石塊或磚塊、細線、記錄表(教材15面和16面)。教學方式探究發(fā)現(xiàn)法教學手段啟發(fā)式教學特色教學模式協(xié)作討論法 生生之間交互協(xié)作 共同討論

40、取長補短板書設計: 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下沉的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教 學 過 程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一、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問: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嗎?2、聯(lián)系生活情形,并進行推測。如果學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師可以出示一個系有細線的鉤碼,讓每組學生把鉤碼浸人水中,體驗一下鉤碼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說明鉤碼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覺是不太準的,我們能否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推測呢?小組討論設計驗證方法,特別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圖示畫出來

41、。交流學生的設計計劃,并按照計劃驗證,匯報結(jié)果。研究的問題:實驗方法:所需器材:實驗結(jié)果:二、測量下沉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測量鉤碼在空氣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記錄在表格中。2、測量鉤碼分別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時對彈簧秤的拉力,記錄在表格中。3、計算鉤碼受到的浮力大小,與鉤碼排開的水量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一個下沉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記錄表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在空氣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開的水量4、分別測量大、中、小三塊石塊完全浸人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小,記錄在表格中。5、計算石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它們排開的水量進

42、行比較,找出其中聯(lián)系。小石塊中石塊大石塊在空氣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開的水量6、分析兩次測量所得的數(shù)據(jù),找出下沉的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規(guī)律。(大小不同的物體完全浸人水中,它們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與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有關(guān),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三、用浮力和重力的關(guān)系解釋沉浮現(xiàn)象:1、概括: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浸人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有關(guān),浸人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參照教科書第12頁的示意圖,試著用物體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圖來解釋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體沉浮的原因。(具體見教師用書)板書設計: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下沉的

43、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課后記前一課,孩子們明白了浮力測量的方法,了解到了物體(上?。┧艿母×Υ笮「砰_水量有關(guān)。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拍開水的體積越小所受的浮力越小。然而,孩子們一定有個疑問:那么那些本來就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雖然這個問題會困擾孩子們,可是他們未必很主動地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所以在上課時我就直接提出了這個問題。問完這個問題后,我就觀察他們的反應。我本來想他們中一定會產(chǎn)生很大的分歧,應該有一半人會認為不受水的浮力的。然而出乎我的預料的是,絕大多數(shù)孩子認為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的。于是我就問他們,為什么會這樣

44、認為呢?我覺得這個追問還是有必要的。孩子們的判斷,有的來自本身的思考,有的則是來自別人的判斷。如果能說出判斷依據(jù),那就是自己的思考了。即使自己是蒙的,或者是從了“眾”,聽一下別人的思考過程也是好的。有的孩子說在水里拿重的東西比較好拿,有的說不管是什么物體,都是受水的浮力的,有的說是從書上看到過的,從孩子們的發(fā)言看,他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片面的,表面的,不確定的。所以這節(jié)課最大的目的就是用實驗來證實他們的猜想。實驗本身比較簡單,而操作的難度也不大。所以我就難度體現(xiàn)在了對實驗的設計上了。由孩子仿照上一課的實驗過程來設計本課的實驗方法和過程。而孩子們的表現(xiàn)和證實了他們是有能力做這樣的事情的。另外,在

45、今天的課上,我又一次重申,要在科學課上學會安靜。安靜地思考,安靜地傾聽,安靜地討論。孩子們也很配合,互相監(jiān)督著、提醒著,課堂的秩序保持得不錯。我表揚了他們,也希望在以后的課上能繼續(xù)良好的表現(xiàn)!學 科科 學課 題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課 型新 授備課時間3.18授課時間3.24-3.28課時1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液體的性質(zhì)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2、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許多。過程與方法:1、經(jīng)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fā)現(xiàn)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2、通過加熱液滴和調(diào)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zhì)。3、學會給液滴加熱的技能。教學重點經(jīng)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fā)現(xiàn)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

46、動過程。教學難點懂得確定一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需要很多的證據(jù)。德育點懂得確定一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需要很多的證據(jù)。教學準備演示實驗:一個馬鈴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小組實驗:每組一個馬鈴薯、酒精燈、不銹鋼調(diào)羹2個、濃鹽水、40克食鹽、40克白糖、2只燒杯、一根筷子。教學方式探究發(fā)現(xiàn)法教學手段啟發(fā)式教學特色教學模式協(xié)作討論法 生生之間交互協(xié)作 共同討論取長補短板書設計: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液滴加熱調(diào)制液體觀察發(fā)現(xiàn)推測驗證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教 學 過 程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一、馬鈴薯的沉?。?、觀察馬鈴薯的沉浮。(1)推測馬鈴薯放人水中是沉還是浮。(2)把馬鈴薯輕輕放人清水中,觀察它

47、的沉浮狀況。(3)把馬鈴薯從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輕輕放人另一個杯子中,觀察它的沉浮。怎樣解釋馬鈴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響馬鈴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釋馬鈴薯的沉浮現(xiàn)象?二、觀察比較兩種液體:1、觀察兩杯液體有什么不同。2、做液滴加熱實驗,教師先指導加熱的方法,然后從兩個杯子里各取幾滴液體,分別滴在不銹鋼調(diào)羹上加熱,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液滴加熱:各取一滴液體來觀察一下:把液體滴在不銹鋼調(diào)羹上,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察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加熱后,其中一個不銹鋼調(diào)羹上會留下比較明顯的白色顆粒物。)3、觀察兩種留下的痕跡,有什么不一樣,兩種液體一樣嗎?能使馬鈴薯上浮的液體有什么特點?

48、三、調(diào)制一杯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1、提問: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zhì)就能夠使馬鈴薯浮起來呢?2、每個小組調(diào)一杯鹽水試試,馬鈴薯在鹽水中能上浮嗎?注意調(diào)制鹽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鹽,食鹽溶解后,放人馬鈴薯檢驗是否浮起來,并做好記錄,直到馬鈴薯浮起來為止。(提示:這里不要學生一下子把全部食鹽倒人杯中,如果這樣,學生就探索不到液體濃度與馬鈴薯沉浮的關(guān)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zhì)就能夠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濃度不夠、液體的密度不夠大,馬鈴薯是不會浮起來的學生在調(diào)制的過程中,一次次地加鹽,馬鈴薯沒有立即浮起來,當食鹽溶液的密度超過馬鈴薯的密度時,馬鈴薯才浮起來。)實驗記錄水的量食鹽的量

49、沉浮情況100毫升100毫升100毫升100毫升3、如果時間允許,讓學生用同樣方法,制作一杯糖水進行檢驗,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進行檢驗。(設計目的:不局限于用食鹽做實驗,調(diào)制不同的液體來檢驗學生的猜想,這樣對學生形成嚴謹?shù)乃季S有很大的幫助。)4、思考:從實驗現(xiàn)象和結(jié)果分析,怎樣的液體才會使馬鈴薯浮起來。四、閱讀資料:閱讀本課的資料,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作業(yè)設計:考慮到學生往往已經(jīng)有鹽水能讓馬鈴薯浮起來的認知,在演示實驗中教師有意識的把另外一個杯子里溶解味精,當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幾種物質(zhì)的混合,這樣就避免了讓學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課后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通過“

50、引導、啟發(fā)、實踐、發(fā)現(xiàn)、總結(jié)”,提高學生自主分析、掌握和運用相關(guān)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自己構(gòu)建概念和相應的知識體系。課堂教學要強調(diào)實驗結(jié)論“一定濃度的液體,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而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是要讓學生理解掌握“一定濃度”這個概念。所謂強調(diào),就是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注重這種概念的滲透,而不是實驗結(jié)束后一揭示了事。在記錄和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溶解了1勺或者2勺食鹽后,馬鈴薯沒有浮起,而當溶解了5勺或6勺后馬鈴薯浮了起來,這就是因為后來食鹽溶液達到了“一定濃度”,從而證明只有“一定濃度”的鹽水才能使馬鈴薯浮起來,這里還間接地進一步理解了“濃度”的概念,使學生對于本課實驗所要揭示的科學

51、概念真正做到了在實驗中總結(jié),在理解中記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還認識到,不管學什么內(nèi)容,都要珍視學生在其中產(chǎn)生的問題;或者是假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使之成為教學的起點。例如,在猜測能使馬鈴薯上浮的液體都是鹽水,驗證的方法都說是用嘴嘗嘗,但對于不知名的液體能隨便嘗嗎?沒有想到在酒精燈上加熱蒸發(fā)的辦法。要及時解決學生困惑,教師的點撥也不可少。是不是鹽水才能使馬鈴薯在水中浮起來?學生們都說,不是。那還有哪些液體也能使馬鈴薯浮起來?味精水、白糖水、雞精水。于是大家調(diào)制味精水白糖水進行驗證,結(jié)果與猜想一致,大家的情緒很高,課堂氣氛活躍。通過本課的教學,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加

52、以改進:一是在使用酒精燈加熱使液體加速蒸發(fā)時,要充分考慮安全性。課堂上使用的鐵夾子持續(xù)加熱后會比較燙手,因此使用木制夾子會更加安全;二是實驗記錄單的設計能否更人性化,比如在記錄加入物質(zhì)量和沉浮情況時,把沉、浮、半沉半浮等情況標注細致,讓學生便于準確記錄。同時,可以沉浮情況之后再加上一欄項目“心情如何”,在學生一勺一勺添加物質(zhì)時,馬鈴薯從沒有浮起來、慢慢浮起來再到完全浮起來的過程中,記錄下“焦急”、“興奮”等心情,會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習慣??傊茖W課要放手讓學生探究,相信學生有能力進行探究。通過這一節(jié),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在小學科學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ji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不

53、斷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以更加完善的細節(jié)和充滿親切感的教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學 科科 學課 題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課 型新 授備課時間4.3授課時間3.24-3.28課時1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3、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過程與方法:1、通過簡單的推測、驗證活動獲得數(shù)據(jù),并轉(zhuǎn)化為證據(jù),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2、整理所學的知識,進行概括總結(jié),形成科學概念。教學重點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54、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教學難點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德育點認識到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是有規(guī)律的,規(guī)律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教學準備每組一個鉤碼、一個馬鈴薯、一個彈簧秤、一杯清水、濃鹽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教學方式探究發(fā)現(xiàn)法教學手段啟發(fā)式教學特色教學模式協(xié)作討論法 生生之間交互協(xié)作 共同討論取長補短板書設計: 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測力計教 學 過 程一、測量鉤碼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討論:馬鈴薯在有的液體中下沉,在有的液體中上浮,是不是馬鈴薯在不同液體

55、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2、討論:怎樣用實驗驗證自己的推測。3、用鉤碼代替馬鈴薯進行研究。按照第6課學過的方法,分別測量鉤碼在清水、濃鹽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驗證原來的推測。鉤碼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清水濃鹽水濃糖水酒精在液體中的重量受到的浮力4、根據(jù)鉤碼受到的浮力大小,進一步類推馬鈴薯在不同的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況,從而驗證學生原來的推測。(建議:在這個分組實驗中,測量鉤碼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動,只要有一個小組完成即可,這樣可以節(jié)約實驗材料,又不影響驗證的結(jié)果。)二、推測與驗證:1、思考:物體在不同的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為什么會不同呢?影響馬鈴薯浮力大小的原

56、因是什么?2、從馬鈴薯和液體的重量去比較會有什么結(jié)果?比較重量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引導學生思考要在同體積的情況下比較重量。)3、推測同體積的清水和濃鹽水重量是否相同,進一步推測與同體積的馬鈴薯比較,重量是否相同。4、如果要驗證我們的推測,那么怎樣比較同體積的馬鈴薯、清水和濃鹽水的輕重? 5、用天平比較同體積的馬鈴薯、清水和濃鹽水的輕重,得出數(shù)據(jù)。同體積的馬鈴薯、清水和濃鹽水的輕重比較馬鈴薯清水濃鹽水重量6、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我們知道馬鈴薯沉浮的秘密了嗎?物體的沉浮與液體有什么關(guān)系呢?小結(jié):馬鈴薯比同體積的清水重,而比同體積的濃鹽水輕,這就是造成馬鈴薯沉浮變化的原因。三、判斷塑料塊的沉?。?、觀察

57、教科書提供的資料,判斷塑料塊在不同液體中的沉浮情況,并說說判斷的理由。2、觀察教科書第20頁中間的2張圖片,根據(jù)這些物體的沉浮關(guān)系,我們能判斷這些物體的輕重嗎?注意:判斷輕重的前提條件是同體積。四、沉浮原理的應用:比重計的作用可以教師講解為主,或者用多媒體課件配合講解。五、整個單元的總結(jié):這是對整個單元的科學概念的梳理和總結(jié)。教學時,教師可以從簡單到復雜進行梳理,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進行梳理??梢栽O計一些有層次的問題進行整理:1、怎樣用浮力和重力的關(guān)系,來解釋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2、不同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規(guī)律?3、石塊在水中的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同體積的石塊與水的輕重比較有關(guān))4、木塊在

58、水中的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同體積的木塊與水的輕重比較有關(guān))5、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同體積的物體與水的輕重比較有關(guān))6、物體在液體中的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同體積的物體與液體的輕重比較有關(guān)) 課后記本課是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首先學生觀察老師兩個大小不同的馬鈴薯放在兩個水量相同的杯子里,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你看到什么現(xiàn)象,你有什么想法?(猜測一下,馬鈴薯上浮的幾種原因?)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這節(jié)課,總共設計了五個活動:觀察兩個馬鈴薯在水中的沉浮、推測什么原因使馬鈴薯上浮.實驗驗證兩個水槽里的水不同,自由選擇調(diào)制一杯鹽水或糖水,比較鹽水和糖水的輕重等活動,要求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為

59、了使學生想出的辦法能充分得以實施,我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材料,玻璃水槽盛有清水和鹽水;一大一小兩個馬鈴薯;蠟燭、湯勺火柴、;塑料杯攪拌食鹽、白糖馬鈴薯;電子秤、酒精燈、勺子大小相同的塑料杯三只、熟雞蛋一只、250毫升燒杯一只及死海資料投影片.由于活動材料準備得十分充足.。學生們想出的辦法絕大數(shù)能夠得以實施,從而為學生們的探究提供了方便。材料的多樣性符合了不同學生的需求,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開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學 科科 學課 題第二單元 熱1、熱起來了課 型新 授備課時間3.23授課時間3.31-4.4課時1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有多種方法可以產(chǎn)生熱。2、加穿衣服會使人感覺到熱,但并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

60、熱量。過程與方法:1、自主設計實驗探究衣服是否能為身體增加熱量。2、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邏輯的實驗結(jié)論。教學重點自主設計實驗探究衣服是否能為身體增加熱量。 教學難點設計、驗證“衣服能不能自己產(chǎn)生熱”的活動德育點1、對熱現(xiàn)象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2、尊重客觀事實。教學準備溫度計、毛巾、實驗記錄單等教學方式探究發(fā)現(xiàn)法教學手段啟發(fā)式教學特色教學模式協(xié)作討論法 生生之間交互協(xié)作 共同討論取長補短板書設計: 1、熱起來了曬太陽、溫泉、烤火(外界物質(zhì)給予熱量)吃食物 (外界物質(zhì)吃進身體產(chǎn)生熱量)跑步等運動 (血液循環(huán)加快)加穿衣服 、蓋被子 -(衣服不能生熱,衣服的作用是保溫,阻止熱量散發(fā),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