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建造師.第十一講地基與基礎施工_第1頁
一級建造師.第十一講地基與基礎施工_第2頁
一級建造師.第十一講地基與基礎施工_第3頁
一級建造師.第十一講地基與基礎施工_第4頁
一級建造師.第十一講地基與基礎施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一講地基與基礎施工第十一講 地基與基礎施工人工控制地下水施工第十一講 地基與基礎施工深基坑工程施工第十一講 地基與基礎施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第十二講 主體結構施工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第十二講 主體結構施工砌體施工第十三講 裝飾裝修施工第十四講 結構力學基本知識第十一講地基與基礎施工人工控制地下水施工一、人工控制地下水施工內容(P102104,P429)施工排水(明排水)施工降水:輕型井點降水(一級輕型井點,二級輕型井點);噴射井點降水;管井井點降水截水:落底式豎向截水帷幕,懸掛式豎向截水帷幕回灌二、施工明排水三、輕型井點降水(1)原理與組成(2)平面布置 (3)豎向布置一、噴射井點二、井點降水

2、三、降水方法的適用條件(P429)方法名稱土類滲透系數深水深度水文地質特征真空(輕型井點)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0.120m/d一級6m上層滯水或水量不大的潛水二級12m多級20m噴射井點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0.120m/d20m同上管井井點粉土、砂土、碎石土、可溶巖、破碎帶1200m/d5m含水豐富的潛水、承壓水、裂隙水七、截水案例1某辦公樓工程,地下一層,地上十層,筏板基礎,框架結構,施工現場自然地面標高為0.5?;娱_挖深度為-5.3m,地下水位位于-1m處,土的滲透系數為0.5m/d,基坑開挖專項施工方案的部分內容如下:(1) 采用放坡開挖(2) 采用一級輕型井點降水問題:1.

3、本工程最小降水深度為多少。2. 采用一級輕型井點降水是否可行。答疑編號5413311301解析與答案案例2某辦公樓工程,地下一層,地上十層,筏板基礎,框架結構,施工現場自然地面標高為-0.5m,基坑開挖深度為-6.5m,地下水位位于-1.5m處,土的滲透系數為0.5m/d。本工程深基坑施工專項方案經專家論證后,履行了審批手續(xù)。該方案決定采取放坡開挖。問題:1. 本工程能否采取一級輕型降水方案,為什么?答疑編號5413311302解析與答案案例3某辦公樓工程,地下三層,地上十層。筏板基礎,框架結構,施工現場自然地面標高為-0.5m,基坑開挖深度為-12.1m,地下水位位于-1.0m處,土的滲透系

4、數為0.5m/d,本工程深基坑施工專項方案經專家論證后,通過了審批。該方案決定采取放坡開挖。問題:1. 本工程能否采取輕型井點降水方案,問什么?2. 本工程能否采取噴射井點降水方案,問什么?答疑編號5413311303解析與答案案例4某辦公樓工程,地下二層,地上十層,框架結構,施工現場自然地面標高為-0.5m,基坑開挖深度為-12.1m。地下水位位于-5m處,土的滲透系數為0.5m/d,本工程深基坑施工專項施工方案擬采用灌注樁擋土加水平內支撐。問題:1. 本工程最小降水深度為多少?2. 本工程宜采取何種降水施工方案?答疑編號5413311304解析與答案案例5某工程,地下三層,地上十層,框架結

5、構,施工現場自然地面標高為-0.5m,基坑開挖深度為-14.1m,地下水位位于-5m處,土的滲透系數為25m/d,本工程深基坑專項施工方案擬采用灌注樁擋土加水平內支撐加截水帷幕(深入不透水層)。問題:1. 本工程應采用何種降水施工方案。答疑編號5413311305解析與答案第十一講地基與基礎施工深基坑工程施工一、深基坑工程支護結構類型1. 根據下列條件選型(1) 基坑周邊環(huán)境(2) 開挖深度(3) 工程地質(4) 水文地質(5) 施工作業(yè)設備(6) 施工季節(jié)2. 支護結構類型表結構(擋墻)形式適用基坑側壁安全等級適合開挖深度地下水控制地下連續(xù)墻一、二、三級懸臂式結構在軟土中不宜大于5m當地下水

6、高于基坑底面時,宜采用降水排樁(灌注樁、強制樁、板樁)一、二、三級懸臂式結構在軟土中不宜大于5m當地下高于基坑底面時,宜采用降水,截水帷幕水泥土墻二、三級6m土釘墻二、三級非軟土場地12m當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時,應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逆作拱墻二、三級但淤泥和淤泥質土場地不宜采用12m當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時,應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放坡三級且應滿足放坡條件當地下水位高于坡腳時,應采取降水措施上述組合3. 基坑側壁安全等級 由建筑基礎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99規(guī)定一級 支護結構破壞對周邊環(huán)境與地下結構施工影響很嚴重二級 支護結構破壞對周邊環(huán)境與地下結構施工影響一般三級 支護結構破壞對周邊環(huán)境與地下

7、結構施工影響不嚴重二、基坑變形的監(jiān)控值由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規(guī)定(P416)基坑變形的監(jiān)控值(cm) 基坑類別圍護結構墻頂位移監(jiān)控值圍護結構墻體最大位移監(jiān)控值地面最大沉降監(jiān)控值一級基坑35 3二級基坑686三級基坑81010注 1.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為一級基坑(1)重要工程或支護結構做主體結構的一部分(2)開挖深度大于10m(3)與鄰近建筑物,重要設施的距離在開控深度以內的基坑(4)基坑范圍內有歷史文物,近代優(yōu)秀建筑、重要管線等需要加以保護的基坑2.三級基坑為開挖深度小于7m,且周圍環(huán)境無特別要求時的基坑3.除一級和三級外的基坑屬二級基坑4.當周圍已有的設施有特殊要求時,尚應符合這

8、些要求三、鋼筋混凝土地下連續(xù)墻+內支撐支護結構類型1.原理在基坑土方開挖前,在基坑周邊地下成連續(xù)、封閉的鋼筋混凝土墻,以使抵抗在土方開挖時形成的坑外土壓力,地連墻2.作用(1)抵抗土方開挖時形成的坑外土壓力,保護基坑側壁。(2)由于地連墻本身不透水,因此在坑外降水時可阻止坑外地下水流入坑內。(3)在土方開挖時,可以作為基坑支護結構,同時又是地下室永久外墻,稱為兩墻合一,甚至還可以作為樁基礎使用,稱為三墻合一。3.圖示組成案例1某辦公樓工程,地下一層,地上十層,基礎為筏板基礎。基坑開挖深度為5.1m,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二級,施工總包單位經建設單位同意,將深基坑工程施工分包給了專業(yè)施工單位。專業(yè)分

9、包單位編制了深基坑專項施工方案,該方案根據基坑周邊環(huán)境、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施工作業(yè)設備、施工季節(jié)等條件擬采用水泥土墻支護結構形式。問題:1. 基坑支護結構造型還應根據什么條件選擇。2. 本工程擬采用水泥土墻支護結構形式是否合適。3. 總包是否合法。答疑編號5413311401解析與答案1. 還應根據開挖深度選擇。2. 合適,水泥土墻適合開挖深度不大于6m?;觽缺诎踩燃壎⑷壍幕?。3. 合法。案例2某辦公樓工程,地下二層,筏板基礎,地上十層,框架結構,自然地面標高為-0.5m,基坑開挖深度為-10m,地下水位位于-2m,滲透系數為30m/d,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一級。施工總包單位按照合同

10、約定,將基坑工程施工分包給了專業(yè)施工單位,專業(yè)施工單位編制了專項施工方案。專項施工方案決定采用“灌注樁(擋)+內支撐+降水井”方案。在總包單位組織對該方案的專家論證完后,該方案履行了審批手續(xù)。開工前,建設單位認為深基坑工程施工造價太高,要求將北面、東面、西面支護改成土釘墻,南面仍按原方案施工。問題:1. 從技術角度看,建設單位要求是否正確。2. 如果,距基坑側壁南側9m處有一7層住宅樓,則基坑支護降水專項施工方案如何進一步完善。答疑編號5413311501解析與答案1. 不正確。由于本工程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一級,只能選擇地連墻或排樁結構型式,土釘墻是適合做二、三級基坑支護結構。2. 完善方案一

11、“灌注樁+內支撐+降水井+ 回灌井”完善方案二“灌注樁+內支撐+降水井+截水帷幕(插入不透水層)”完善方案三“灌注樁+內支撐+降水井+截水帷幕(懸掛式)+水平封底”或完善方案三“灌注樁+內支撐+降水井+截水帷幕(懸掛式)+回灌井”案例3某辦公樓工程,地下二層,筏板基礎,地上十層,框架結構。自然地面標高為-0.5m,地下水位-2.0m,滲透系數為50m/d,基坑開挖深度至-10.0m,距基坑側壁南側9m處有一住宅樓,高度為23m,距基坑側壁南側8m處有一天燃氣管道。天燃氣管道位于-1.8m處。施工總包單位按合同約定將深基坑工程施工交給了專業(yè)分包單位,專業(yè)分包單位編制了深基坑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決定

12、采用“灌木樁(擋土)+內支撐+降水井+截水帷幕(插入不透水層)”支護降水方案。總包單位組織了專家論證會。會后根據專家論證會意見進行修改。之后,專業(yè)分包單位技術負責人??偘鼏挝患夹g負責人、總監(jiān)、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分別先后簽字。 問題:1.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本工程基坑類別屬于哪一級?2. 本工程應重點監(jiān)測對象包括哪些?答疑編號5413311502解析與答案1. 開挖深度9.5m,最近建筑物距離為9m,小于9.5m,基坑類別屬于一級基礎。2. 重點監(jiān)測支護結構水平位移,周邊南側住宅樓及燃氣管變形,地下水位等。案例4某辦公樓工程,建筑面積82000,地下3層,地上20層,鋼筋混凝土

13、框架剪力墻結構,南側距鄰近6層住宅樓7m。地基土層為粉質粘土和粉細砂,地下水為潛水,地下水位-9.5m,滲透系數為50m/d,自然地面-0.5m?;A為筏板基礎,基礎埋深14.5m??偘鼏挝粚⑸罨庸こ淌┕ぐ凑湛偘s定分包給了專業(yè)施工單位。總包單位要求專業(yè)施工單位提供三種深基坑施工方案,以便進行技術經濟比選。專業(yè)施工單位按總包要求提出的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如下:方案一:灌注樁+錨桿+降水井方案二:灌注樁+錨桿+降水井+截水帷幕方案三:灌注樁+內支撐+降水井+截水帷幕問題:1. 基礎底面標高是多少?2. 從技術角度比較三種方案的優(yōu)缺點。答疑編號5413311503解析與答案方案一:優(yōu)點,外支撐便于

14、坑內反鏟挖掘機,挖土效率提高;缺點,錨桿長度太長,可能會影響南側臨近住宅基礎??觾冉邓赡軙绊懩蟼扰R近住宅樓地下水位。方案二:優(yōu)點,不影響坑內機械挖土,有一定的隔水作用,避免對住宅地下水位線的影響。缺點,錨桿太長,可能會影響南側臨近住宅基礎,錨桿穿透了截水帷幕,存在截水失敗的風險。方案三:優(yōu)點,避免坑內降水造成南側坑外地下水位線下降的風險,避免錨桿施工可能會破壞住宅樓基礎的風險。缺點,內支撐會影響挖土機械作業(yè),降低作業(yè)效率。四、順便介紹一下框架剪力墻等結構(按上個案例題)(P15-17)1.框架結構(1)由梁板柱結構件組成(2)垂直傳力特點。人在板上,板在梁上,梁在柱上,柱在基礎上,基礎在地

15、球上(3)平面形式(4)適用范圍,在非抗震地區(qū),不能超過15層2.框架剪力墻結構(板、梁、柱、墻)第十一講地基與基礎施工大體積砼施工一、筏板基礎2.其它基礎形式(案例形分類)(1)獨立基礎 (2)條形基礎(3)柱下十字交叉基礎(4)筏型基礎(一建)(5)箱型基礎(6)樁基礎 二、大體積混凝土1.定義2.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特定三、大體積混凝土有專門的規(guī)范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GB5049620091.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澆筑方案(1) 整體分層連續(xù)澆筑施工(2) 推移式連續(xù)澆筑施工推移式連續(xù)澆筑施工2. 大體積混凝土防裂技術措施四、大體積混凝土(1)應采取保溫保濕養(yǎng)護(2)保濕養(yǎng)護持續(xù)時間不得少于1

16、4d【案例1】某建筑工程 ,建筑面積145200m2,現澆鋼筋混凝土筒體結構地下三層,地上60層。基礎埋深18.6m,主樓底板厚3.0m,底板面積6036m2 底板混凝土設計為C35P12,底板施工時施工單位制定了底板施工方案,并選定了某混凝土攪拌站提供商品混凝土。底板混凝土澆筑時當地最高大氣溫度為35,混凝土,混凝土最高入模溫度為40;混凝土澆筑完成12h后采用覆蓋一層塑料膜,一層保溫草簾進行保溫保濕養(yǎng)護7d,養(yǎng)護期間溫度計測溫顯示;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為75,這時表面最高溫度為45。底板混凝土施工全部結束后,監(jiān)理工程檢查中發(fā)現底板混凝土表面有裂縫,經過鉆芯取樣檢查,取樣樣品有貫通裂縫。問題

17、:根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GB504962009,施工過程有何不妥,指出正確做法。答疑編號5413311601解析與答案1. 不妥之一:里表溫差為75-45=30,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為75 ,表面溫度為45 正確做法:應將里表溫差控制在25以內不妥之二:保溫保濕養(yǎng)護7d正確做法:保溫保濕養(yǎng)護至少14d。【案例2】某建筑工程,基礎為筏型基礎,厚度為1.5m,基礎埋深為7m,底板混凝土設計為C35P12。施工過程中發(fā)生了如下事件,事件1.在底板混凝土開始施工前項目部編制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決定采用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并計劃沿底板短邊方向從一端向另一端進行。事件2.底板混凝土施工期間采用溫控措施測得大氣最高溫度為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