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名言 1、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解析:這句話是從物質與意識的關系上來把握物質的。 2、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人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解析:這句話表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并反作用于物質。 3、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要從實踐出發(fā)去理解社會。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xiàn)在: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 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 實踐構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體,而是過程的*體。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事物發(fā)
2、展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時間上的持續(xù)性和空間土的廣延性的交替;從內容上看,是事物在運動形式、形態(tài)、結構、功能和關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話。 -解析:這句話是形而上學否定觀,這種觀點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觀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絕對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這就割斷了事物的聯(lián)系,使發(fā)展中斷。 6、所謂的客觀辯證法是在整個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謂的主觀辯證法,即辯證的思維,不過是在自然界中到處發(fā)生作用的、對立中的運動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客觀辯證法是指客觀事物或客觀存在的辯證法 主觀辯證法是指人類認識和思維運動的辯證法 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的
3、反映 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在本質上是統(tǒng)一的,但在表現(xiàn)形式上則是不同的。 7、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辯證思維與科學研究的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辯證思維方法是現(xiàn)代科學思維方法的方法論前提。 現(xiàn)代科學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豐富和深化了辯證思維方法。 8、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chuàng)造客觀世界。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表明了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9、人的實踐經過億萬次的重復,在人的意識中以邏輯的式固定下來。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億萬次的重復才有先人之見的鞏固性和公理的性質。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主要說明了實踐作為一種客觀
4、物質活動,是按照一定規(guī)律進行的,這種合規(guī)律的活動,久而久之會在人們頭腦中積淀下來形成各種模式,如邏輯格式等。 10、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分工掘成的。-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主要說明了造成人們認識和才能差別的決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會實踐。 11、假若我能比別人瞭望得略為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啟膀上。 解析:牛頓的這句話表明了學習間接經驗的重要性,這是發(fā)展人類認識的必要途徑。 12、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了實踐的發(fā)展不斷地提出認識的新課題,推動著認識向前發(fā)展。 13、人
5、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變自然界而發(fā)展的。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說明了實踐鍛煉和提高主體的認識能力。 14、人的思維的最本質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單獨是自然界本身。 -解析:這句話表明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而實現(xiàn)的。這句話里的“基礎” 指的就是實踐。15、對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飽經風霜的老年人之口與出自缺乏閱歷的青少年之口,其內涵是不同的。-解析:這句話說明了理性認識不僅以感性認識為基礎,而且要通過感性的認識來說明。感性認識豐富的人與經驗貧乏的人相比,對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樣的。豐富的經驗積累能加深我們 對事物的認識。 16、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
6、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說明了積極的情感、情緒給認識活動注入活力,對認識的發(fā)展是一種推動力量。這句話體現(xiàn)了非理性因素的動力作用。 17、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說明了意志對人的認識的發(fā)展也是一種重要的支撐力量和推動力量。這句話體現(xiàn)了非理性因素的動力作用。 18、以為只有詩人才需要想象,這是沒有道理的,這是愚蠢的偏見!甚至在數學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積分的發(fā)現(xiàn)沒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解析:這句話主要說明了非理性因素的誘導作用。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會使人產生種種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學創(chuàng)
7、造中的極可貴的品質。 19、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人的認識受實踐范圍、立場、觀點、方法、思維能力、工作經驗和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制約。 20、真理是人類經驗的組織形式,是社會組織起來的經驗。-解析:這種命題的是錯誤的,因為它否定真理的客觀性。又如,“有用即真理”、“被社會公認的就是真理?!钡榷际侵饔^真理論。承認真理的客觀性,就是堅持了真理問題上的唯物主義。一切唯心主義都否認真理的客觀性。 21、必須把人的全部實踐作為真理的標準,也作為事物同人所需
8、要它的那一點的聯(lián)系的實際確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義中去。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表明了實踐是檢驗價值評價結果的標準。 22、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意識是人們進行社會物質交往的產物。 23、各種經濟時代的區(qū)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fā)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借以進行的社會關系的指示器。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說明了勞動資料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工具,它是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客觀尺度,是區(qū)分社會經濟時代的物質標志。 24、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yè)資本家的社會。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
9、了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 25、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fā)展階段在發(fā)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xiàn)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關系。社會發(fā)展過程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表現(xiàn)為同類社會形態(tài)既有共同的本質,又有各自的特點。在現(xiàn)實社會中,每一種社會形態(tài)在不同的民族那里都有自己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 26、“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按部就班地向前發(fā)展,不會有時出現(xiàn)大幅度的躍退,那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在理論上是不正確的。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形態(tài)更替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統(tǒng)一,曲折前進是歷史的普遍規(guī)律。 27、我認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
10、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 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同樣離不開改革。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客觀要求,是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28、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解析:馬克思的這話說明了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但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活動及作用,又受到社會歷史條件(包括經濟條件、政治條件和精神文化條件)的制約。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是他們進行活動的既定
11、前提和基礎。 29、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guī)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fā)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是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 人的自覺選擇在社會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類總體歷史進程是不可超越的。 30、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宗教觀念仍然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對物質的反映。 31、當一位杰出的老科學家說什么是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對的;但當他說什么是不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錯的。-解
12、析:這句話說明了每代人所獲得的真理性認識,既有絕對性,又有相對性。這表明任何一個時代的真理既有確定性、絕對性、又有不確定性、相對性,因此對一定時代來說不可能的事情對以后的時代來說往往就是可能的,因此真理需要不斷地擴展和深化。 32、在觀察事物之際,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解析:這句話強調了人們在認識事物時要有理性的指導。 33、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錯誤。-解析:這句話表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真理和謬誤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領域內才有絕對的意義。 34、在純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純粹的黑暗中一樣,什么也看不見。 -解析:黑格爾的這句話體現(xiàn)了矛盾是
13、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35、元氣是構成世界的本體。-解析:這句話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性,并力圖從某種具體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說,古希臘、羅馬關于水、火、氣是世界本原的學說。典型句子有:“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氣者,理之依也”、“天地合氣,萬物自生”、“太虛即氣”、“凡可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五行之氣、天與人相交勝”、“水是萬物的始基”、“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礎”等。 36、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解析:這句話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這句話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而且它還用靜止的
14、觀點看問題,又屬于形而上學的觀點,形而上學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形而上學的典型句子有:“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白馬非馬”、“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飛矢不動”等。 37、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解析:這是一種只見聯(lián)系不見區(qū)別的相對主義觀點。 38、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解析:王充的這句話說明人的肉體與精神是統(tǒng)一的,不可分離的。形存神存,形謝神滅,這是唯物主義觀點。 39、“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與“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解析:前一句是辯證法觀點,后一句是詭辯論觀點。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第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
15、水中的時候,人與河水相對靜止,人是踏入了同一條河流中;而河水是處于絕對運動的狀態(tài)當中,因此當人再次踏入河中,河水已經流動,人是無法兩次踏入同一條河的。這句話承認了絕對運動,也承認了相對靜止,因而屬于辯證論。第二句話意思是說河水永遠在流動,隨著人的“踏入”,河水依然不斷流淌,人永遠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句話認識到了河水的絕對運動,卻沒有認識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人與河水的相對靜止關系。這種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觀點屬于詭辯論。 40、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解析:這句話說明了自然界的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例如“鴻雁出塞北,舉止萬余里”、“冬季
16、食南稻,春日復北翔”、“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等都是這個道理。 41、心誠則靈,心不誠則不靈。-解析:這句話夸大了意識能動作用,是唯心主義觀點。 42、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解析:荀子認為,如果不欲動心的功能,就會導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段話蘊涵了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認識主體在反映中具有創(chuàng)造性。 43、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解析:老子的這句話中所蘊涵的哲理是: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44、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解析:這句話說明了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45、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它平它謂之和,
17、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解析:“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強調的是對立統(tǒng)一而反對絕對等同;“以它平它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強調的是相反相成并由此推動事物的發(fā)展并產生新生事物。 4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解析:這句話體現(xiàn)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雙方不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又如“善泳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塞翁失馬,安知非?!薄ⅰ疤撔氖谷诉M步,驕傲使人落后”、“滿招損,謙受益”、“居安思?!薄?“失敗乃成功之母”等都包含著矛盾同一性原理。 47、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解析:老子的這種觀點的錯
18、誤在于:否認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48、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就人的本性說,是能夠認識客觀事物的;就客觀事物的道理說,是可以被認識的。 49、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解析:荀子的這段話體現(xiàn)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 50、聽其言必責其用,觀其行必求其功。-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檢驗言行的客觀標準是“功用”,即效用。這句話強調了實踐對認識的檢驗作用。 51、事實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認識和理論必須符合客觀事實,必須通過實際效果來檢驗,凡是符合事實效果,就是正確的,
19、否則就是錯誤的。 52、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則知尚淺。既親歷其域,則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知而不行,則體會不深;見之于行,則認識更明,知行互相依賴,互相促進,不可偏廢。這是知行關系問題上的相互辯證法思想。 53、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解析:王陽明的這段話是說,知是行的來源,行是知的作用;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認為知決定行。顛倒了知和行的關系,是唯心主義的知行觀。 54、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解析:王陽明提出的這個命題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
20、是宇宙”等命題都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58、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人之。 -解析:蘇軾的這句話體現(xiàn)了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59、治大國如烹小鮮。 -解析:老子的這句話表明做事情要注意火候,要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 60、行百里者半九十。-解析:這句話出自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認真對待。常用以勉勵人做事要善始善終。這句話體現(xiàn)的哲學原理有:事物的發(fā)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和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
21、果。要重視量的積累。同時,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能發(fā)生質變,因此,要抓住時機促成飛躍;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一定要在困難面前堅定理想和信念,要有自信心,看到光明的前途。 61、人或加訕,心無疵兮。-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別人誹謗,我也問心無愧。它所蘊涵的哲理是:要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持奉獻是人生的真正價值。個人活動和社會發(fā)展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要正確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之所以問心無愧,就是因為堅持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了人民和國家的利益為之奮斗,自己沒有任何私利。 62、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解析:2010年3月14日,溫總理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說,兩岸是兄弟,
22、問題總會可以解決的。這句話體現(xiàn)的哲理有: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這要求我們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問題。矛盾具有特殊性,其主要情形之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統(tǒng)一。這要求我們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看問題。 63、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解析:老子的這一段話體現(xiàn)了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可以向其對立面轉化二諺語 1、守株待兔-解析:這個成語違背了物質是運動、變化的觀點,想問題、辦事物沒有從客觀實際出發(fā),把事物的個別現(xiàn)象當成了一般規(guī)律,把事物之間的偶然聯(lián)系當成了必然聯(lián)系。 2、田忌賽馬-解析:這個成語說明
23、了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fā)生變化,也能夠引起質變。 3、刻舟求劍-解析:這個成語反映了一種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的形而上學觀點,違背了物質是運動、變化的。 4、揠苗助長-解析:這個成語說明生物成長過程是遵循一定規(guī)律的,試圖用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guī)律性,必然要受到懲罰。又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等亦屬此類。 5、按圖索驥-解析:這個成語反映了一種違背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主觀主義觀點,犯了本本主義的錯誤。 6、智子疑鄰-解析:這個成語說明了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受主觀因素制約,人們立足點不同對客觀事物反映結果也不同。 7、審時度勢-解析:說明了看問題、做事情要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24、與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客觀條件結合起來。 8、對癥下藥-解析:體現(xiàn)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指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等都包含了這一原理。 9、對牛彈琴-解析:這個成語比喻不分對象,用同一方式對待不同的事物,違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張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屬此類。 10、畫龍點睛-解析:這個成語是說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點,抓關鍵。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賊先擒王”、“牽牛要牽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屬此理。11、本末倒置-解
25、析:這是違背了矛盾主次方面關系的原理,不分主流與支流,主次顛倒。又如,“喧賓奪主”、“得不償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屬此類。 12、唇亡齒寒-解析:體現(xiàn)了事物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同唇齒相依。又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等同屬此理。 13、竭澤而漁-解析:這個成語體現(xiàn)的是一種違背事物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它看不到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事物前后相繼發(fā)展過程的長遠利益。又如,“殺雞取蛋”、“毀林種田”等同屬此類。 14、看相知命-解析:這個成語違背了聯(lián)系的客觀性,把
26、兩種互不相干的事情強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種“聯(lián)系”。又如,“喜鵲報喜,烏鴉報喪”、“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屬此類。 15、故步自封-解析:這個成語是形而上學的觀點,它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fā)展,而是用靜止的觀點對待事物。又如,“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都屬此義。 16、水滴石穿-解析:體現(xiàn)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即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變化。又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契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同屬一理。 17、適可而止-解析:這個成語體現(xiàn)了適度的原則。由于只有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內,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質,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wěn)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內,這就是掌握尺寸,堅持適度。又如,“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等都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文化藝術節(jié)專用舞臺搭建與施工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塔吊安全監(jiān)控安裝施工勞務分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產買賣合同關于房屋附屬設施使用協(xié)議4篇
- 口腔科2025年度公益活動策劃與執(zhí)行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儲備與交易居間合同
- 2025年度消防器材租賃與維修專業(yè)承包服務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臨時倉儲倉儲貨物保險及理賠合同
- 2025年度牧草種植與農業(yè)科技研發(fā)合同范本4篇
- 2024維修電器合同
- 2025年度配電箱模塊化設計與制造合同4篇
- GB/T 43650-2024野生動物及其制品DNA物種鑒定技術規(guī)程
- 2024年南京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暴發(fā)性心肌炎查房
- 口腔醫(yī)學中的人工智能應用培訓課件
- 工程質保金返還審批單
- 【可行性報告】2023年電動自行車項目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五月天歌詞全集
- 商品退換貨申請表模板
- 實習單位鑒定表(模板)
- 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yè)調研方案
- 2023年常州市新課結束考試九年級數學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