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與《文心雕龍》序體源起辨析_第1頁
《文選》與《文心雕龍》序體源起辨析_第2頁
《文選》與《文心雕龍》序體源起辨析_第3頁
《文選》與《文心雕龍》序體源起辨析_第4頁
《文選》與《文心雕龍》序體源起辨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選與文心雕龍序體源起辨析序體作為一種文體, 真正產(chǎn)于何時, 最早的序文代表是什么,由何人寫作, 寫作目的為何, 這是一個很重要但仍然模糊不清的問題。而任何中國古代文體,與中國古代的本土實情不可割裂。序體也應當從這樣的角度入手,通過考察文章、文集、著作的產(chǎn)生過程,得出新的看法。而文選與文心雕龍又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學總集和文學理論著作, 辨析二者關于序體的起源的觀點,可以考察深層的文學觀念。文心雕龍是一部“體大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的文學理論批評專著,其中的文體論是其“綱領”,前四十九篇以文體名稱而命名, 以突出文體的重要性。 而第五十篇雖是以序志命名,但它的性質屬于一篇書序,劉勰也并沒有

2、在此篇論述序體的淵源流變,因此多數(shù)學者否認文心雕龍涵蓋序體。 而依現(xiàn)今可見的李善注本 文選 所選序文共計 89 篇(不計文選序入內),其中卷四十五和卷四十六收錄了九篇獨立的序體文,其他73 篇分別依附于賦、詩、騷等共14 種文體代表的單篇文章之前。賦序 26 篇,詩序 20 篇,騷序 8 篇,七體已降序文共 26 篇。相較于前者,文選的序體觀較為明顯,但絕不能完全否定劉勰對序體的認識。 以下, 我們從二者關于序體的起源進行論述。1 序體源于易經(jīng)說歷來序體源于易經(jīng)說,都是備受關注的觀點。最早始于?孔子世家記載: 孔子晚而喜 易 , 序 彖 、 系 、象 、 說卦 、 文言 。 張守節(jié) 正義 釋“

3、序”為“ 易序卦也”。此處“序”意中, 姚鼐把“序文”的出現(xiàn)也定位在孔子時代,“序跋類者,昔前圣作易,孔子為作系辭。說卦、文言、序卦、雜卦之傳,以推論本源。”其中“序”應為動詞詞性,有“編排次序”之意,若直接解釋為序卦,有些突兀,顯然不妥。 周易正義中鄭玄解釋序卦之名為“各序其相次之義,故謂之序卦焉”,即孔子在整理易經(jīng)時,指明各卦依次相承,有序排列。1.1 論說辭序 易統(tǒng)其首劉勰在宗經(jīng)篇中提到“論說辭序,則易統(tǒng)其首”。他把文體的起源都歸于詩、書、禮、易、春秋,即“百家騰躍,終入環(huán)內者也”,“環(huán)內”也就是五經(jīng)范圍之內。劉勰的主導思想是宗經(jīng),把“序”與易放在一起。只是, 關于“論說辭序”, 劉勰是

4、否有意識地把它們作為四種文體?劉勰認為“序”與易經(jīng)的關系是什么?除了宗經(jīng)以外,他又受何影響?黃侃札記:“論說辭序,則易統(tǒng)其首,謂系辭說卦序卦諸篇為此數(shù)體之原也。尋其實質,則此類論理之文?!秉S侃先生把它們作為四種文體,并找到易傳中相對應的文章名稱。此誤解是易傳中序卦篇是以“序”名稱篇的, 但不足以成為古人將序體上溯至 易傳 的全部原因。但是不可否認, 易傳中的序卦傳是第一篇以序為名的文章,對序體的文體特征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夏志厚先生認為這里的“論”與“說”, 把它們作為文體的論、說,恐怕不妥。他的觀點是如果將“論”、“說”作文體指認,那么以下“辭”、“序”似也應順理成章地認為文體,但在文體

5、論中,辭、序卻都未曾作為一體出現(xiàn),“論說辭序”之“序”, 大體上是說寫作時的安排布局, 其實就是“位理定名”的意思。 此觀點雖否認劉勰序體論, 但解釋已是序體特征的一部分,否認序為文體,觀點欠妥?,F(xiàn)代學者于雪棠周易與中國上古文學認可序體源于易傳:從序所在的位置上看這些附在易經(jīng)后面的傳文,對 其后著作中作者自序的位置起到了啟示作用。易傳中的序卦解說了六十四卦的編排順序。漢代序文中也不乏對該書排列順序的解說。 從行文風格上看,后代的序也與易傳有著比較明顯的傳承關系。在于雪棠看來, 易傳可以看作是從各個方面對易本經(jīng)所作的一篇總序。劉勰和姚鼐才提出易 (確切地說是易傳)是序這種文體的本原。其中,姚鼐有

6、兩處錯誤的認識,認為易傳為孔子所作和易傳為易經(jīng)的序。易傳并非為易經(jīng)的序,但是?A兌拙?的闡述解釋,從客觀上看具有序體的作用, 即“敘述次第”, 進而姚鼐肯定了傳與序體的關系和序體自身的價值。1.2 序者次事 引者胤辭在第十八詮賦篇中,劉勰提到“圣哲彝訓曰經(jīng),述經(jīng)敘理曰論”, 顯然劉勰把“述經(jīng)敘理”的內容稱為“論”。 他認為論有四體:一是論政治,而是論經(jīng)文,三是論史,四是論文。其中論文中提到“銓文則與敘引共紀”(范文瀾注:“銓當作詮。”),劉勰對這句話的解釋為“序者次事,引者胤辭”。這是一篇駢文,那么,依照前面的句子,與“銓文則與敘引共紀”中的“敘引”位置相對應的分別是“議說”、“傳注”、“贊評

7、”,均為動詞詞性,所以這里用“敘”字合情合理,意思為敘述。 而“序者次事, 引者胤辭”, 周振甫 文心雕龍注釋 將“次事”翻譯為“使事物有次序”,“胤辭”譯為“繼承演繹的話”。其實,按照上下文相對應的原則,這兩處應為同樣的字。故議者宜言,說者說語,傳者轉師,注者主解,贊者明意,評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辭:八名區(qū)分,一揆宗論”,“議”、“說”、“傳”、“注”“贊”、“評”、“引”前后比較均是同一字,唯獨出現(xiàn)兩個“敘”和“序”,意思也不一樣。前者敘述的意思, 而論體是“研精一理者也”, 所以詮文敘述性的內容不是論。而“序者次事”,說明論的行文方式,要有次序,他清楚地認識到序的作用, 這只能使用“

8、序”字。 劉勰在進一步解釋用“序”代替“敘”, 一方面他意識到序有敘述的作用,另一方面, 他充分地運用到序的次第性, 這是對序一種成熟的認 識。2 序體源于 詩經(jīng) 說 文心雕龍 主張“易經(jīng)說”,而文選以可觀的作品為要,則傾向于“詩經(jīng)說”。2.1 篇辭引序蕭統(tǒng)在 文選序 曰: “篇辭引序。 ”蕭統(tǒng)已經(jīng)意識到“序”這種文體, 并在分體選錄詩文中也有錄入單篇序體作品, 也是目前可見的文學總集中的首創(chuàng)。 文選重在選本,所以我們無法直接表明編者對序體的系統(tǒng)觀點。 六臣注在其后注為“序, 舒也,舒其物理?!?呂延濟只是對序字做了動詞詞性解釋,但并不是從字面意思出發(fā), 而是從其擔任的功能和任務辨析, 他并沒

9、有言明是否為序體,也并沒有列舉其他序體以佐證,更沒有像劉勰給出序體的源頭。 但“序”解釋為“舒也”并不局限與此處, 在文選?兩都賦序“或以杼下情而通諷諭”中,張銑注曰:“杼,舒也”。文選?圣主得賢臣頌“敢不略陳愚心而杼情素”,呂延濟注曰: “杼, 申也”。 六臣注解釋“序”、 “舒”、 “杼”、“申”等四字意思均相通,劉熙在釋名?釋言語敘述:“序,抒也,?亞抒其實也蘇與曰:序與敘同。3結合起來看,“序”其實又回歸到“敘”字意思中, 但解釋更具有針對性。 總結六臣注文選和劉熙的觀點,對“序”的理解為:其一,序具有疏通事物的常理, 理清來龍去脈, 即說明性和條理性; 其二,“杼”借作“抒”,序便也

10、具有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即孔安國尚書序所作“序所以為作者之意”;其三,表達真實情況,即敘事性。2.2 毛詩序蕭統(tǒng)在卷四十五上列舉序體首篇為子夏的 毛詩序 , 在文選序中又說“詩序云”,直接引用毛詩序的內容,所以從選篇的角度考慮,蕭統(tǒng)認為序體來源于毛詩序。毛詩序是毛氏寫在關雎題下的一篇序言,包括詩大序和詩小序。 詩小序是對單篇作品做的序, 涉及到 關雎 、 麟之趾、雀巢、騶虞等單個作品。從形式上看,依附于單篇作品下;從內容上看,是對詩創(chuàng)作背景或主旨的介紹,均符合序的特征和性質。蕭統(tǒng)既然選用此序為首序,說明他肯定毛詩序的價值,也肯定詩小序代表的意義。小序雖然是對作品的解說, 但多是議論性和評論性的話語

11、, 表明了古老的“序”的特征,正如上文分析易傳之“序”也是偏向議論性,這也是序體在早期時的表現(xiàn),開創(chuàng)了系統(tǒng)逐篇作序的先聲。2.3 序詩者事征于篇外清魏源在詩古微?齊魯韓毛異同論提到:“作詩者意盡於篇中 , 序詩者事征于篇外。 ”他強調了為詩作序與原來的詩作的差別。 在文選序 中, 蕭統(tǒng)提到“文之時義遠矣哉”; “隨時變改,難可詳悉”;“今之作者,異乎古昔”等,表明蕭統(tǒng)也意識到文學隨著時代的更變而變化, 表現(xiàn)在文體、 主旨和思想等 各方面。 毛詩序是在詩經(jīng)的基礎上烙印著作者所處的時 代性和政治色彩, 借經(jīng)典之說闡發(fā)自己的思想價值, 具有一定的 功利性。如毛詩小序對關雎的解說,“關雎后妃之德也”,指向帝王后妃,實際以美、刺的口吻,對情詩以曲解,難免牽強附會。 雖與詩本義相差深遠, 但卻達到了政治教化的目的。毛詩 大序在解釋“風”時說: “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這不僅是對“風”之名義的解釋,更準確地說,這句話揭明了一種特殊的序詩方式根據(jù)詩歌被采集、 編訂的時代及當時的政治狀況人為地規(guī)定其美刺之意。 毛詩序終極指向是將詩經(jīng)作為樹立君王權威、維護封建秩序的工具 ,并巧妙地利用說解 詩經(jīng)以求達到委婉地諷喻警示當代帝王的目的。文心雕龍?詮賦篇開端言“昔召公稱公卿獻詩,師箴頌”,“箴”的意思是以擊天子過失, 可謂自古以來公卿的獻詩都有政治目的。 文選選取此篇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