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素材 人教新課標版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31/7e239c1c-f91b-48ab-b2c2-3e763f91d1f9/7e239c1c-f91b-48ab-b2c2-3e763f91d1f91.gif)
![九年級語文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素材 人教新課標版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31/7e239c1c-f91b-48ab-b2c2-3e763f91d1f9/7e239c1c-f91b-48ab-b2c2-3e763f91d1f92.gif)
![九年級語文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素材 人教新課標版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31/7e239c1c-f91b-48ab-b2c2-3e763f91d1f9/7e239c1c-f91b-48ab-b2c2-3e763f91d1f93.gif)
![九年級語文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素材 人教新課標版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31/7e239c1c-f91b-48ab-b2c2-3e763f91d1f9/7e239c1c-f91b-48ab-b2c2-3e763f91d1f94.gif)
![九年級語文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素材 人教新課標版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31/7e239c1c-f91b-48ab-b2c2-3e763f91d1f9/7e239c1c-f91b-48ab-b2c2-3e763f91d1f9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一、整體把握(第9段)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jù),要看地底下。可以看出,這篇課文分為三個部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段與段之間、部分與部分之間銜接緊密,過渡自然。例如,第3段開頭“如果單據(jù)這一點現(xiàn)象而論”這一句上承第1、2段對方的論據(jù)和論點,然后進行批駁。又如,在直接反駁部分與間接反駁部分之間,安排第6段作過渡段:“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睆亩D(zhuǎn)向正面歌頌,作間接反駁。從文章結(jié)構(gòu)可以理清作者思路。文章第1段擺出對方論據(jù),第2段緊接著擺出對方論點。第3至5段,作者承認所擺出的論據(jù)是事實,是“真”的,但推不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結(jié)論,它
2、們不能證明論點。他們早已失掉自信力,只是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現(xiàn)在發(fā)展著“自欺力”,因此現(xiàn)在叫嚷“中國人失掉自信力”,只是為了掩蓋自己悲觀失望、喪失信心的心態(tài)。這是直接批駁。接著,作者在第6至8段,另立一個與對方論點對立的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第6段承上啟下,正面立論,第7至8段熱情歌頌富于自信力的“中國的脊梁”,從而駁倒對方。這是間接批駁。第9段是結(jié)論,照應題目,對題目提出的問題作出回答。二、問題研究1這篇駁論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主要特點是:用駁論證的方法直接批駁,又用正面立論的方法間接批駁,從而徹底駁倒對方謬論。對方的論據(jù)確是事實,問題在于這些論據(jù)不能證明論點,就是說,論證上不合
3、邏輯。就這樣,通過駁論證直接駁斥了對方論點。從正面提出論點,這個論點與對方論點是針鋒相對的。證明了這個論點的正確性,等于宣告對方論點不能成立。這是間接駁斥了對方論點。直接批駁和間接批駁相結(jié)合,批駁就全面深刻,十分有力。2這篇文章的論述性語言好在哪里?這篇文章的語言尖銳犀利,富于戰(zhàn)斗性,帶有嘲諷意味。例如,在文章開頭,“總自夸著地大物博”“只希望著國聯(lián)”“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充滿著嘲諷意味?!翱偂保桓弊晕异乓?、夜郎自大的樣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頑固不化的樣子。這些尖銳潑辣的語言,栩栩如生地漫畫式地畫出了悲觀論者的臉譜,給讀者留下深刻印
4、象。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排比、反問、仿擬等修辭方法,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仿擬,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顯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僅僅改動一個字,就將反動當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令人難忘。 練習說明一你也許從歷史課知道,中華民族一向是富于自信力的民族。想一想,如果你面對“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錯誤論調(diào),你將怎樣批駁?再熟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怎樣從對方論據(jù)不能推出論點來直接批駁,又怎樣提出正面論點作間接批駁?從中你獲得哪些啟示?此題意在培養(yǎng)學生把握駁論的能力。第一問。批駁一個錯誤觀點,學生從小起就在生活中不斷地遇到,不斷地在增長這方面
5、的能力。學生也許沒有寫過駁論文,但口頭實踐是不會少的。因此,不妨讓學生思考一下,怎樣批駁“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錯誤論調(diào)。第二問。作者承認對方的論據(jù)是事實,但只能指一部分人,不能指全體中國人,因此不能證明論點。這是通過駁論證來駁論點。作者又提出正面論點,指出“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就間接批駁“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錯誤論調(diào)。第三問。可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二聯(lián)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國人”的含義,說明“狀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1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然而,在
6、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3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4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5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此題意在培養(yǎng)學生揣摩語言文字的能力,并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五個句子中“中國人”的含義,依次是:指極少數(shù)頑固分子以外的中國人民;指廣大人民;指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指所有的中國人;指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盃钤紫唷敝府敃r國民黨反動政客及其御用文人?!暗氐紫隆敝府敃r還處于地下斗爭狀態(tài)的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領(lǐng)導下的革命力量。三課文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
7、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這一類的人們”,在上世紀30年代,“有確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在今天,他們是什么樣的人呢?試寫片段作文,作一番介紹。此題意在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學習課文。本題答案不求一致,言之成理即可。教學建議一、這篇文章寫于“九一八”事變?nèi)苣曛H,距現(xiàn)在近70年了,文章又是針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寫的,因此有必要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文章的思想深邃,語言簡練,可以引導學生了解魯迅的生平業(yè)績和作品風格。不妨讓學生通過圖書館、網(wǎng)絡(luò)或者其他途徑搜集這篇課文及其作者的有關(guān)背景資料,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由教師印發(fā)給學生閱讀。二
8、、課文結(jié)構(gòu)嚴謹,層次清楚,論證縝密??梢砸龑W生用列提綱的方法,把握課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和思想內(nèi)容。在列提綱以前,先指導學生找出對方的論點和論據(jù),再討論對方論據(jù)不能證明對方論點;然后找出作者的正面論點和論據(jù)。把這些內(nèi)容梳理清楚了,就可以建議學生用提綱形式顯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大致結(jié)構(gòu)。三、對這篇課文,要引導學生多誦讀,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去感知、領(lǐng)悟、理解、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對文中的重要語句,要用品讀法品味其思想內(nèi)涵以及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對文中的關(guān)鍵問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探究,提倡各抒己見,使學生在多種看法的碰撞中深化對課文的認識,在三個維度上得到提高。四、下邊三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重點探究:第一,
9、作者為什么把“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作為批駁對象?批駁這個錯誤論點有什么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第二,作者怎樣用駁論與立論相結(jié)合的方法駁斥錯誤論點的?駁論主要闡明什么觀點?立論又主要闡明什么觀點?第三,課文結(jié)構(gòu)十分縝密,段與段、句與句銜接自然,勾連緊密,層次推進,無懈可擊。試作具體說明。五、本文語言保持了魯迅雜文的一貫風格:潑辣、犀利、有力,諷刺意味強,感情色彩濃??梢砸龑W生舉出一些典型語句加以品味、分析。六、引導學生重視領(lǐng)會魯迅先生的立場、觀點、方法。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文章的駁論方法上,對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則不去深入領(lǐng)會。要指導學生看出悲觀論者錯誤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學習魯迅革命的立場、觀點、
10、方法。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和做人兩個方面都獲得益處。有關(guān)資料一、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備課札記(陳根生)(一)魯迅雜文的一大特色是小中見大,“格局雖小”,內(nèi)里卻“有著時代的眉目”。這是由他的革命的創(chuàng)作思想所決定的。他在談到自己寫雜文的目的時說:“現(xiàn)在是多么切迫的時候,作者的任務(wù),是在對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jīng),是攻守的手足?!保ㄇ医橥るs文序言)這就告訴我們魯迅寫作雜文完全是時代的要求,斗爭的需要,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正是這樣。當時一家有影響的資產(chǎn)階級報紙大公報。在1934年8月27日社評孔子誕辰紀念中所散布的悲觀主義、失敗主義的論調(diào)并不是大公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大公報實在只是撿了蔣介
11、石的唾余而已。蔣介石于1934年2月17日新生活運動發(fā)凡一文中說:“反觀吾國國民,頹唐,污穢,散漫,零亂,有如今日,安得不見輕取侮于列邦?”蔣介石于1934年7月在廬山軍官訓練團大肆兜售“三日亡國論”更是荒謬絕倫,說什么“到現(xiàn)在他(指日本引者)一切軍事的準備比世界上任何一國都要充足”,“不僅十天之內(nèi),三天之內(nèi)他就可以把我們中國所有沿江沿海的地方都占領(lǐng)起來,滅亡我們中國。”長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中國之大,神州之眾,還有誰比蔣介石更失掉自信力的?還有誰比蔣介石所代表的大地主、大官僚、大資產(chǎn)階級更失掉自信力的?這有代表性的論調(diào)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的、階級的心理,決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街談巷議。魯迅捕捉住這
12、一論調(diào)進行深入剖析,是極有現(xiàn)實戰(zhàn)斗意義的。今天我們讀起來仍然深深感受到內(nèi)中所包藏的豐富的歷史內(nèi)容,呼吸到強烈的時代氣息,并且領(lǐng)略到一顆偉大的心臟在緊緊連著人民革命事業(yè)而勃勃跳動的心聲。(二)補充下面一則材料以使學生理解“自欺力”一詞?!熬乓话恕币院螅瑖顸h官僚政客和社會“名人”曾在北京等地多次舉行“法會”,祈禱“解救國難”。1934年4月,又由國民黨著名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軍閥段祺瑞等發(fā)起,請第九世班禪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靈隱寺舉行“時輪金剛法會”,“請班禪大師求佛菩薩來保佑”,說什么“古人一遇災,上者罪己,下者修省。今則人心浸浸以衰矣!非仗佛力之加被,未由消此浩劫”,鼓吹“法
13、會”可以“為國內(nèi)消災患,為世界祈和平”。這場鬧劇的“司馬昭之心”,不過是在這內(nèi)外交困之際借此轉(zhuǎn)移人民的視線,麻痹人民的心智而已。(三)“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一句中“地底下”,是相對于豺狼當?shù)馈⒑蟊贾鸬牡孛嫔隙裕贿@不是一個自然科學的涵義,而是政治范疇的概念。正如魯迅在野草題辭中寫道:“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當年中國政治舞臺的“地底下”正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人民革命力量風起云涌,蓬勃發(fā)展,他們才是中國的“筋骨和脊梁”,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所在。(四)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語言犀利是和作者出色地運用仿擬修辭手法是分不開的。魯迅筆下的仿擬,決不是簡單、機械的模仿,
14、而是仿照現(xiàn)成的詞語格式變動字眼、寓以新意的一種創(chuàng)新用法。這種仿擬修辭手法往往都書有一定的針對性,或順其意而仿之,或反其意而仿之,都能借助變動的字眼表明自己的獨特見解,尤其是在駁論文章里往往能產(chǎn)生一種辛辣的幽默感和諷刺意味。因而仿擬修辭格為魯迅雜文廣泛使用,如拿來主義中仿擬出“送去主義”便是。這一篇中“自信力”本是大公報社評使用的一個字眼,魯迅抓住不放,就著這個字眼起伏翻騰,在“信”的對象、類屬、影響上大做文章,起而剖析出反動政府本沒有“自信力”而只有“他信力”,繼而聯(lián)系新近求神拜佛鬧劇進一步挖掘出現(xiàn)在正發(fā)展“自欺力”,由“自信力”而“他信力”而“自欺力”,析理精警,出語奇崛,使人耳目一新。由于
15、運用“仿擬”修辭格翻造出一字之差的三個詞語,層層深入剝筍,步步強化邏輯力量,而且睿智閃爍,機趣橫生,也增添了辛辣的諷刺鋒芒。魯迅雜文對敵人深惡痛絕,犀利如刀,而對中國人民的優(yōu)秀兒女則是衷心愛戴,熱情似火。一曲高亢激越的“脊梁頌”之后,便熱情贊頌中國共產(chǎn)黨人“有確信,不自欺”,“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在那樣嚴重白色恐怖中寫得這樣字字含情,句句有意,寄托著這位偉大革命作家的欽敬深情,是何等難能可貴!犀利如刀與熱情似火,是兩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卻又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篇優(yōu)秀雜文里,這也說明不同的思想感情的確也要求迥然相異的語言外衣才能出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二者不僅不相左,而且相互映襯,相輔相成,顯示出魯迅雜文語言藝術(shù)
16、的色調(diào)豐富、絢麗多彩。(選自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5期) 二、民族脊梁的頌歌讀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安永興)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社會逐漸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的半殖民地。在帝國主義面前,“可憐的民族,奴隸的民族,上上下下都是奴隸?!痹谀撤N意義上,整個舊中國就是一個奴隸王國,在這個鐵一般黑暗的國度里,帝國主義的奴役與中國古老的封建傳統(tǒng)相結(jié)合,使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力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在一部分人當中,甚至喪失殆盡。魯迅對此痛心疾首,與這種奴隸的“劣根性”進行了堅忍不拔的斗爭,但這并不意味著魯迅認為四萬萬同胞都已經(jīng)消極、沉淪乃至墮落,他清醒地看到了問題的另外一面,即中國現(xiàn)實和歷史上的“脊梁”。中國
17、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就是中華民族脊梁的一曲頌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寫于1934年9月25日,時值“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之間。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在踐踏了東北三省之后,又向關(guān)內(nèi)步步進逼,亡國滅種的威脅迫在眉睫,悲觀失望的情緒主宰了一部分人的頭腦。1934年8月27日大公報社評孔子誕辰紀念哀嘆:“民族的自尊心與自信力,既已蕩焉無存,不待外侮之來,國家固早已瀕于精神幻滅之域。”針對這種論調(diào),魯迅在他53歲誕辰時,寫下了這篇著名的雜文。作者冷峻的目光首先注視著現(xiàn)實。文章一開頭就列舉了三種事實:自夸“地大物博”,寄希望于“國聯(lián)”;“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這些事實都見之于“公開的文字”
18、,表示言之有據(jù),事實確鑿,然后很自然地引出本文批駁的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但作者當即指出,這個提法本身就是不確切的,因為信“地”,信“物”,信“國聯(lián)”,這明明是“他信力”,而不是“自信力”。這種以論敵的論據(jù)為論據(jù)來反駁論敵的論點的方法,使文章在從容不迫的氣度中,蘊含著一種無可辯駁的力量。文章在指出一部分人連他信力都已喪失之后,筆鋒一轉(zhuǎn):“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zhuǎn)身,也許能夠只相信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弊髡咴谶@里開出的“新生路”,意在反襯下文的“死路”:“玄虛之至”的求神拜佛,只能說明“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边@一結(jié)論是前文的自然引申,但文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在層層遞進的推
19、理之中,始終貫穿著邏輯的力量。在批駁了論敵的論點之后,作者深沉的目光由近及遠地轉(zhuǎn)向了我們民族古老的歷史。他那縱貫古今的思緒首先從嚴峻的現(xiàn)實中生發(fā)開來,指出“自欺”并非現(xiàn)在的新東西,而是古已有之,于今為烈,以致“籠罩了一切”?!盎\罩”一詞,在這里用得十分準確、形象,它生動地描繪了這種思潮像毒霧一樣禁錮著人們的頭腦,并蔓延到了各個領(lǐng)域。然后,作者用“然而”一轉(zhuǎn),滿腔熱情地歌頌了“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彼麄儺斨?,既包括歷史上那些“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更包括現(xiàn)在那些“有確信,不自欺”,“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而又“被摧殘,被抹殺”的
20、人。這樣,作者的思緒就在追溯歷史長河的源流之后,又回到了現(xiàn)實,明確指出:“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蔽恼碌慕Y(jié)尾提出了判斷自信力有無的正確標準:“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薄盃钤紫唷?,當是泛指古今封建統(tǒng)治階級在思想文化戰(zhàn)線上的代言人?!暗氐紫隆?,則是泛指古今一切有自信力的中國人,并與前文的“籠罩”成為鮮明的對照。這樣的結(jié)尾,既總結(jié)了全文,又恰與文章開頭“公開的文字”相呼應,使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渾然一體。綜觀全文,文章以現(xiàn)實為緯,以歷史為經(jīng)組織材料,開頭始于現(xiàn)實,然后引申到歷史,再由歷史回到現(xiàn)實,結(jié)尾則既是對歷史的總結(jié),又是對現(xiàn)實的
21、概括。文章先破后立,破得有力,立得牢固,駁論與立論相結(jié)合,互相映襯。駁論以事實為依據(jù),內(nèi)含邏輯推理,極其雄辯;立論則直抒胸臆,充滿激情;排比句式的運用,更使文章增添了氣勢;議論與抒情水乳交融,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的核心是論述中國人自信力的有無,因此,正確地理解作者所稱頌的有自信力的人的含義,就成了理解這篇雜文的關(guān)鍵。筆者認為,“中國的脊梁”是一個民族的概念,而不僅僅是中華民族中某一階級、某一集團的概念,在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我們中華民族是有著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偉大民族,她孕育了千千萬萬個英雄豪杰,其中既包括勞動人民中的優(yōu)秀人物,也包括剝削階級中的
22、志士仁人以及歷代統(tǒng)治階級中的杰出人物。由于歷史條件的原因,后者的聰明才智比前者有更多的機會得到發(fā)揮;他們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科學、藝術(shù)等領(lǐng)域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也比后者有更多的可能在史書上有所記載。文中所論及的“埋頭苦干的人”,指那些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執(zhí)著于某一項事業(yè),不畏艱險,奮斗不息的人。就在寫作本文之后一年,作者寫了歷史小說理水,塑造了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可互相印證。“拼命硬干的人”,當指那些置身家性命于不顧,揭竿而起、斬木為兵的農(nóng)民領(lǐng)袖和精忠報國、壯懷激烈的民族英雄?!盀槊裾埫钡拇_切含義,指的是為老百姓請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這一詞語的出處,見漢書蒯通傳:“西
23、鄉(xiāng)(向)為百姓請命?!薄盀槊裾埫边@一提法在極“左”思潮泛濫時曾經(jīng)受到過大規(guī)模的口誅筆伐,以至一些教科書的編者在選用這篇雜文時,不得不將這句話從文章中刪除。但是,正如一位戲劇家借助劇中人物之口所說的那樣:“為民請命,何罪之有?”幾乎在寫作本文的同時,作者寫了歷史小說非攻,塑造了一個古代為民請命的墨子形象,也可互為印證?!吧嵘砬蠓ā钡摹胺ā保@里可做標準,規(guī)范解。又,“法”在世界各國語源上都兼有“公平”“正直”“正義”等含義,所以,“舍身求法”可以解做:為追求某一種規(guī)范(諸如公平、正義等),不惜犧牲性命,類似“舍生取義”,而“舍生取義”語出孟子告子上,它在本質(zhì)上屬于儒家思想。歷代統(tǒng)治階級中的不少杰出人物,都把它奉為行動的準則,這樣的例證,史不絕書。甚至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一些先驅(qū),有時也借用這一成語來激勵自己的革命意志??梢?,作者在這里列舉的幾種類型的人,都不僅僅限于某一階級或集團,而是指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精華。魯迅是實事求是的典范。對于那些所謂“正史”,他雖然借用梁啟超的說法,認為它們不過是為帝王將相作家譜,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歷代統(tǒng)治階級采取簡單否定、一筆抹殺的態(tài)度,更不意味著對他們中的杰出人物所做的貢獻也采取不承認主義。他曾經(jīng)把漢唐統(tǒng)治者魄力的“雄大”與“閎放”和“人民具有不至于為異族奴隸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第4課洋務(wù)運動聽課評課記錄
- 環(huán)保合作項目協(xié)議書
- 2022年新課標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六課 角色與責任同在 》聽課評課記錄(2課時)
- 蘇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7.2《探索平行線的性質(zhì)》聽評課記錄1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1.3.3《整數(shù)指數(shù)冪的運算法則》聽評課記錄
- 無錫蘇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由幾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聽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2.6《弧長與扇形面積》聽評課記錄2
- 可轉(zhuǎn)股債權(quán)投資協(xié)議書范本
- 投資框架協(xié)議書范本
- 多人合辦店鋪合伙協(xié)議書范本
- 衛(wèi)生院安全生產(chǎn)知識培訓課件
- 口腔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1
- 發(fā)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及處理方法課件
- 中國旅游地理(高職)全套教學課件
- 門脈高壓性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療課件
- 民航保密培訓課件
- 兒童尿道黏膜脫垂介紹演示培訓課件
- 詩詞寫作入門
- 學校教育中的STEM教育模式培訓課件
- 電器整機新產(chǎn)品設(shè)計DFM檢查表范例
- 樁基礎(chǔ)工程文件歸檔內(nèi)容及順序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