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高中語文 《漁父》教案_第1頁
浙江省衢州市高中語文 《漁父》教案_第2頁
浙江省衢州市高中語文 《漁父》教案_第3頁
浙江省衢州市高中語文 《漁父》教案_第4頁
浙江省衢州市高中語文 《漁父》教案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漁父(一課時)第一課時、教材簡析漁父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專題“直面人生”的第一板塊“生存選擇”中,本板塊還選了報任安書。這兩篇文本在內(nèi)容上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它們是“生存與毀滅”的選擇問題,有較強的互補性。漁父采用對比的手法,主要通過屈原和漁父的問答,表現(xiàn)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tài)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學(xué)情分析經(jīng)過上個單元的學(xué)習(xí),同學(xué)們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因此的在教學(xué)活動中,漁父一文的語言疏通工作將交給學(xué)生完成,但是由于本文的思想內(nèi)容比較深刻,還是需要教師詳細點明,并和同學(xué)們一起探討人生選擇的問題。、教學(xué)目標(biāo):  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將此文

2、順暢地譯成現(xiàn)代漢語。 2、 通過對屈原和漁父的對話的分析,認識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 3、注意分析文中屈原和漁父的人物形象。、教學(xué)重點: 理清文章大意,掌握楚辭一文中的文言詞語和句式,了解漁父的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shù)成就。、教學(xué)難點:體會在漁父一文所展示的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大致了解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在文章中的對立。 、教學(xué)流程一、導(dǎo)入新課在那飄著凄風(fēng)楚雨的江畔,有一個詩者踽踽獨行,他那憔悴的臉上寫滿了憤怒和無奈,他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他的縱身一躍定格成永遠的風(fēng)景,他的熱血化成了汩羅江的滔滔江水,隨著江水滔滔流淌千年,滋潤著一個

3、民族的靈魂。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屈原。報任安書中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作家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背UZ則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钡珰v史上就有這么一群人,在生死關(guān)頭毅然選擇了死,屈原就是其中的一位,這堂課讓我們一起領(lǐng)略屈原的風(fēng)采。二、背景介紹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末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出生于和楚王同宗的沒落貴族家庭,因“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而深受楚懷王的信任,屈原主張對內(nèi)明修法度,舉賢授能,對外主張聯(lián)齊抗秦,遭到了腐朽貴族集團的攻擊,后因遭饞而去職,楚懷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漢北,從

4、此楚國國勢日益衰微,懷王晚年 ,不聽屈原的勸阻,在子蘭等人的慫恿下,去秦講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頃襄王即位后,繼續(xù)對秦執(zhí)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評舊貴族集團誤國,繼續(xù)受到子蘭等人的迫害,約在頃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帶,他對國家前途憂心如焚,痛恨奸佞誤國,但又不肯同惡勢力同流合污,繼續(xù)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他覺得無力挽救楚國危亡,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極端憤怒絕望,后投身汩羅江。楚辭又稱“楚詞”,是戰(zhàn)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chuàng)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xué)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fēng)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

5、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并成為繼詩經(jīng)以后,對我國文學(xué)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并且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騷體詩:亦稱楚辭體,古代詩歌體裁之一,起于戰(zhàn)國時楚國,因為這種形式的詩歌以屈原的楚辭為代表,到了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與蕭統(tǒng)的文選等作品中,就用“騷”來指具有楚辭特色的詩歌,后人便稱之為騷體詩,在語言形式上,屈原的作品突破了詩經(jīng)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傊?,他的作品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有巨大

6、的創(chuàng)造性。三、初讀課文,指導(dǎo)翻譯譯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湘江一帶行走。他沿著水邊走邊唱,臉色憔悴,形體容貌枯瘦。漁父看見屈原就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落到這個地步?”屈原說:“整個世界(的人)都骯臟只有我干凈,人人都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圣人不被任何事拘泥,并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既然世界上的人都骯臟,您為什么不也把那泥水弄得更渾濁而推波助瀾?既然人人都醉了,您為什么不也跟著吃那酒糟,喝那薄酒?為什么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為高出世俗,使自己遭到放逐的下場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埃。哪里能用潔白的身體去接觸

7、污濁的外物呢?我寧愿投身湘江,葬身在江魚的肚子里。怎能讓玉一般的高潔受世俗塵埃的污染呢?”漁父微微一笑,敲打著船槳而去,唱道:“滄浪的水清又清啊,可用來洗我系帽的帶子;滄浪的水濁又濁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腳。”(漁父)就離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四、再讀課文,深入分析1、找出描寫屈原和漁父的句子: a、肖像、動作 屈原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游于江潭,行吟澤畔”,刻畫出了屈原心里交瘁的狀態(tài),體現(xiàn)他當(dāng)時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人生態(tài)度。用柳永的話就是“為伊消得人憔悴” 漁父: “莞爾而笑”,唱起滄浪歌,“鼓枻而去”漁父的肖像描寫“莞爾而笑”則寫出了他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與世無爭,淡泊名利,把一切都看透了的感覺

8、。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屈原不聽他的勸告,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以隱者的超然姿態(tài)心平氣和地與屈原分道揚鑣。b、語言 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在是非不分、顛倒黑白的世界,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不茍合表現(xiàn)了他潔身自好的人生態(tài)度,顯示了他的與眾不同,特立獨行。同時也說明他始終堅守自己的理想。包含著一種執(zhí)著無怨無悔的決絕。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這一段表現(xiàn)出一種激憤之情,更加表明了屈原堅定的立場,為了堅持理想犧牲生命也再所不惜現(xiàn)他剛正不阿的性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人生態(tài)度。 明確:他是一個始終不渝地

9、堅持理想、不惜舍生取義的生活中的強者,是一個不隨波逐流,不茍合,不妥協(xié),潔身自好、憂國憂民的、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形象;顯示了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漁父: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歠其醨? 弦外音:世道既如此黑暗,又有什么清濁、曲直可分?還不如與世推移,隨遇而安,作個知天達命的明哲。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斌w現(xiàn)了他隨遇而安,瀟灑大度的人生態(tài)度,似乎有些超然物外。 總結(jié):他是一位遠離塵囂的隱者形象。具有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明哲保身、知天達命無拘無束、超然物外的處世態(tài)度。 2、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樣一

10、個形象?顯示了屈原怎樣的人格?分析: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塵埃”,他是一個不隨波逐流,不茍合,不妥協(xié)的特立獨行者,“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還刻畫了一個矢志不渝地堅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現(xiàn)了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明確:屈原:堅持理想,潔身自好;憂國憂民,堅貞不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3、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時,還塑造了漁父這一形象,那么漁父是怎樣一位形象?他具有怎樣的處世態(tài)度?塑造這一形象有何意義? 明確: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他具有明哲保身、隨遇而安、知天達命、與世推移的處事態(tài)度。作者還刻畫出他不慍不

11、怒、不強人所難、心平氣和的超然姿態(tài)。作用:作者塑造這一形象,對塑造屈原來講,具有對比、襯托的作用,文章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主要通過屈原和漁父的問與答,表現(xiàn)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tài)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突出屈原堅持理想、堅持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   4、屈原和漁父分別體現(xiàn)哪個派別的處世主張?      儒家                 道家     &

12、#160; 入世                 出世 在屈原的身上我們看見的是儒家的積極用世思想,屈原的一生都是在為著其政治理想而奮斗,他從社會著眼,堅持入世,希望能通過君主的明識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故屈原的作品中多以直言勸君,但是結(jié)果卻是慘遭流放,行吟江畔,痛苦萬分。漁父的形象已經(jīng)作為一種文化符號。這個符號就是堅持操守、追求自由這樣一種人生的代稱,漁父意象寄托著中國文人對這種與世無爭的超然生活的向往。漁父是真正的隱者,他們留給世界的

13、是一個飄逸的背影,輕輕地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他們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愜意,無拘無束。得意時出仕兼濟天下,失意后歸隱吟風(fēng)嘯月,是中國文人千載不變的人生軌跡。歷經(jīng)宦海沉浮顛沛流離之后,莫如散發(fā)弄扁舟,獨釣寒江雪。 5、屈原和司馬遷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一個是毅然赴死,一個忍辱負重,他們?yōu)槭裁磿腥绱瞬煌娜松x擇。明確:“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的屈原具有高潔的人生品格和遠大的政治理想,他不愿隨波逐流 ,他“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塵?!保闳桓八?,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動選擇死亡,以死來體現(xiàn)生命的意志和尊嚴。司馬遷隱忍茍活,是“恨私心有

14、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為自己規(guī)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記,成就人生的大事業(yè),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司馬遷和屈原樹立了兩種人格榜樣:一個擇死,一個擇生;一個以死明志,一個以生踐志,對后世的知識分子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五、課堂小結(jié):漁父采用寓言對話體的形式,假托漁父與屈原一次相遇。通過兩人的對話,展開思想交鋒,把屈原內(nèi)心的矛盾斗爭外化出來,真實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如果說屈原是一位行到水窮處的儒生,那么漁父就是一位坐看云起時的隱者。文中兩個人物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此來凸顯屈原潔身自好、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的品質(zhì)崇高的人格。 六、板書設(shè)計1、屈原

15、:堅持理想,潔身自好;憂國憂民,堅貞不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2、漁父:自由曠達,隨遇而安,與世推移,樂天知命,無拘無束,超然物外。3、屈原和漁父分別體現(xiàn)哪個派別的處世主張?      儒家                 道家       入世        

16、0;        出世 七、分層作業(yè)C層(一)熟讀文本,掌握字音憔( )槁( ) 父( ) 閭( ) 濁( ) 滯( ) 淈( ) 餔( ) 歠( )汶( ) 皓( ) 莞( ) 枻( ) 濯( )B層(二)屈原名句填寫-,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離騷)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離騷) -,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漁父)A層(三)、詞類活用1、通假字 漁父:“父”通-含義:-。 2、古今異義 (1)顏色憔悴(顏色: ,今指 ) (2)形容枯槁(形容: ,今指 ) (3)圣人不凝滯于物

17、(凝滯: ,今指 ) (4)何故深思高舉(高舉: ,今指 ) 3、一詞多義 而: 漁父莞爾而笑( ) 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 ) 涵淡彭湃而為此也 ( ) 于: 圣人不凝滯于物 ( ) 何故至于斯 ( ) 葬于江魚之腹中 ( ) 以 是以見放 ( ) 安能以身之察察 ( ) 可以濯吾纓 ( ) A層(四)、閱讀思考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樣一個形象?顯示了屈原怎樣的人格?。(一)熟讀文本,掌握字音憔(qiáo) 槁(go ) 父( f ) 閭( l ) 濁( zhuó) 滯(zhì) 淈(g) 餔(b ) 歠(chuò ) 汶(mén) 皓(hào) 莞(wn) 枻(yì) 濯(zhuó)(二)屈原名句填寫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舉世皆濁我獨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