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部編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知識點歸納(含答案),推薦文檔_第1頁
(完整word)部編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知識點歸納(含答案),推薦文檔_第2頁
(完整word)部編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知識點歸納(含答案),推薦文檔_第3頁
(完整word)部編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知識點歸納(含答案),推薦文檔_第4頁
(完整word)部編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知識點歸納(含答案),推薦文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魚我所欲也知識點梳理一、文學(xué)常識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此書與大學(xué) 、 論語 、中庸合稱為“四書”。我們還學(xué)過他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二、詞語積累1. 通假字。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通“向”,從前)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得:通“德”,思惠,這里是“感激”之意)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2. 一詞多義(1)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詞,比)萬鐘于我何加焉(介詞,對于)而 蹴爾而與之(連詞,表修飾,可不譯)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去山可是)為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介詞,為了

2、)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動詞,接受)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動詞,做、采用)3. 詞類活用患故患有所不辟也(動詞作名詞,禍患,災(zāi)難)4. 古今異義一豆羹古義: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今義:豆子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古義:一種量器。今義:計時的器具或中空的響器萬鐘于我何加焉古義:益處今義:增加三、重點詞語解釋1 .魚我所欲也2 .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時)3 .故不為茍得也(茍得:茍且取得)4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禍患,災(zāi)難 辟通“避”,躲避)5 .行道之人弗受(弗:不)6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輕視而不可接受)8 .妻妾之奉(奉:侍奉)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10 .賢者能勿喪耳

3、(喪:丟掉)11 .蹴爾而與之(蹴:用腳踢)12 .萬鐘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處,力口:益處)13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棄)14 .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本來的思想,天性)15 .一簞食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16 .一豆羹(豆:古代盛飯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 .所惡有甚于死者 (惡:厭惡)18 .舍生而取義者也(義:正義)19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形容位高厚祿)20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寫1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 者也。2 .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

4、能勿喪耳。3 .孟子認(rèn)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4 .孟子認(rèn)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5 .不辯禮義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6 .文中與“嗟來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7 .魚我所欲也中出現(xiàn)的成語有舍生取義、嗟來之食。五、重點句子默寫1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寧愿 舍棄魚而選取熊掌。2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

5、還有勝過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3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4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么一切能夠用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采用呢?5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不僅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精神,每個人都有這種精神,不過有道德的人能夠最終不喪 失掉罷了。7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有人對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區(qū)別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它。那優(yōu)厚的俸祿對于我有什么好處呢?8 .是亦不可以已乎?這不也是可以停止了的嗎?9

6、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卻為了讓所認(rèn)識窮困貧乏的人感激他們的恩德而接受了它。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學(xué)常識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戰(zhàn)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 山十二冊。為國別體史書。二、通假字1 .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 *2 .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青黑色)*三、詞類活用1 .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看不起) *2 .請廣于君(廣,形容詞用作動詞,增廣、擴(kuò)充*3 .天下縮素(名詞用作動詞,穿

7、喪服) 4 .伏尸二人,流血千里(伏、流均為使動用法,使,伏,使,,流) 四、一詞多義以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詞,用) *2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詞,憑借)*3 .徒以有先生也(介詞,因為)*使1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動詞,派遣) *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動詞,出使) 徒1 .亦免冠徒跣(動詞,裸露)*2 .徒以有先生也(副詞,只,僅僅) *夫1 .此庸夫之怒也(讀fu,名詞,指成年男子) *2 .夫?qū)VT之刺王僚也(讀fu,句首發(fā)語詞,無意義)*與1 .輕寡人與(通"歟",疑問語氣助詞)2 .與臣而將四矣(連詞,力口,同) *五、古今異義1.雖

8、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這樣。今:連詞,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 “可是”、“卻”等與它呼應(yīng),表示承認(rèn)前邊的事,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2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古:交換。今:容易,簡單,與難相對) *3 .長跪而謝之(古:道歉。今:感謝或凋落)*4 .豈直五百里哉(古:只,僅僅。今:不彎曲,成直線)*5 .秦王色撓(古:屈服。今:輕輕地抓)*六、特殊句式判斷句1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前一分句用“也”表判斷;后一分句用“非也”表否定判斷)2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斷)倒裝句1 .受地于先王(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于先王受地”)2 .休樓降于天(狀語后置

9、,正常語序為“休程于天降”)七、重點詞語解釋不辱使命(辱沒、辜負(fù))易安陵(交換) 其許寡人(表示祈使語氣)(答應(yīng))大王加惠(給予恩惠) 故不錯意也(所以)(錯同“措,放置”)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逆寡人者(抵觸,不順從)非若是也(這樣) 雖千里不敢易(即使)(10)豈直五百里哉(難道)(只,僅僅) (11)秦王怫然怒(憤怒的樣子)(12)布衣之怒(平民) (13)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經(jīng))(14以頭搶地耳:碰,撞; 庸夫之怒(平庸無能的人)(16)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休松:吉兇的征兆(18)秦王色撓(屈服)*(19)寡人諭矣(明白,懂得)(20)免冠徒跣(腳)

10、 八、翻譯句子1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生,愿終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給予恩惠,用(貴國的)大面積的土地來換(敝國)小面積的土地,很好; 雖然這樣,我從先王那里繼承了這塊土地,(我)愿意意始終守住它,不敢拿它來交 換。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國。3 .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來交換安陵),擴(kuò)大他的領(lǐng)土,然而,安陵君違背我的意見,(這)不是小看我嗎?5 .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只(換)面積為五

11、百里的(土地)嗎?6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老百姓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7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發(fā),休松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這三個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膽識的人啊。 (他們)心里的憤怒還沒有迸發(fā)出來、 匕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8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縮素,今日是也。如果有能力有膽識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現(xiàn)在立刻)倒下兩具尸體,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的人將會因此而穿上喪服,今天的情況就是樣。9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秦王變了腌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九、??键c1 .本文選自哪部作品?2

12、.秦王是怎樣一個人?答:戰(zhàn)國策答:驕橫狂妄、貪得無厭、奸詐狡猾、外強(qiáng)中干3 .唐雎是怎樣一個人?答:從容鎮(zhèn)定、有膽有識、有凜然正氣、熱愛祖國、不怕犧牲。4 .唐雎列舉專諸刺王僚等吏實有什么用意?答:兩方面:一是對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厲害程度加以渲染說明,二是警告秦 王吸取教訓(xùn),不要輕舉妄動,自尋死路。5 .本文最后一段描寫秦王的神態(tài)的變化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從側(cè)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6、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并且請?zhí)砌隆白?,秦王真的屈服了嗎?為?么?答:這是秦王的權(quán)宜之計,表現(xiàn)出他的奸詐狡猾。他請雎“坐”,是坐下來談,不是放棄吞并。文中所說,也

13、只是恭維唐雎的話,從當(dāng)時秦在軍事的占壓倒優(yōu)勢及秦 王的性格來看,秦王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送東陽馬生序知識點整理一、注音叱咄(chi duo)俟(si)負(fù)篋曳屣(qie) (xi)破裂(jm)媵人(y ing)衾(q in)容臭(xi立) 炸然(y 3 )瀛袍敝衣(y立n)二、文學(xué)常識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自宋學(xué)十文集。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明初文學(xué)家.生是長輩對晚輩的稱呼。序,文體名,有贈序和書序之分,這是一篇贈序 三、通假字1 .四支值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2 .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這里是穿的意思。 *四、古今異義1 .錄畢,走送之走 古義:跑; 今義:表行走。*2 .媵人持湯沃灌

14、湯 古義:熱水; 今義: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假 古義:借;今義:表虛偽的,不真實的。*4 .右備容臭古義:氣味,文中指香氣 今義:難聞的氣味,與香相對*5 .主人日再食古義:兩次 今義:表示又一次*五、一詞多義以1 .以衾擁覆(介詞,用) *2 .以中有足樂者(連詞,因為) *3 .俯身傾耳以請(相當(dāng)于“而”) *4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第一個“以”,介詞,因,以是,即“因此”;第二個“以”,介 詞,把)家貧,無致書以觀。(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從1 .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介詞,向) *2 .當(dāng)余之從師也(動詞,跟從) *足1 .以中有足樂者(副詞,

15、足以,足夠) *2 .足膚破裂而不知(名詞,腳) *至1 .禮愈至(形容詞,周到) *2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動詞,至到底) *若1 .炸然若神人(好像) *2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 人也(如) *之1 .弗之怠(代詞,抄書) *2 .走之送(代詞,它,指書) *3 .當(dāng)余之從師出(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4 .益慕圣賢之道(助詞,解釋為“的”) *六、重點詞解釋1 .致:得到。2 .假借:借。3 .走:跑。4 .以是:因此。5 .弗之?。杭锤サ≈?,不懈怠,不放松讀書。弗,不。之,指代抄書 6 .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7 .碩師:學(xué)問淵博的老師。碩,大。*8 .既加冠:加冠之后

16、,指已成年。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束發(fā)戴帽)儀式,表示*已經(jīng)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9 .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拿著經(jīng)書向當(dāng)?shù)赜械赖掠袑W(xué)問的前輩請教。叩,請教。*10 .德隆望尊:道德聲望高。11 .叱咄:訓(xùn)斥,呵責(zé)。12 .至:周到。13 .援疑質(zhì)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弓I、提出。質(zhì),詢問。 14 .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cè)著耳朵請教(表示尊敬而專心)。15 .稍降辭色: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辭色,言語和臉色。 16 .俟:等待。17 .窮冬:隆冬。18 .破裂:皮膚因寒冷干燥而開裂。*19 .負(fù)篋曳屣: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表示鞋破)。20 .湯:熱水。

17、21 .舍:這里指學(xué)舍,書館。22 .媵人:這里指服侍的人。23 .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24 .沃灌:澆洗25 .衾:被子。26 .纓:帽帶。27 .炸然:光彩照人的樣子28 .腰:腰佩。腰,用作動詞瀛,舊絮。 敝,破慕艷,羨慕,29 .容臭:香袋。臭,氣味,這里指香氣30 .瀛袍敝衣:破舊的衣服。 31.略無慕艷意:毫無羨慕的意思 3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內(nèi)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 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隗w之奉,指吃的穿的。七、重點句子翻譯1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譯:家里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jīng)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

18、,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 定的日子按期歸還。2 .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破裂而不知。譯: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節(jié),刮著猛烈的寒風(fēng),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 膚凍裂了還不知道。3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炸然若神人 譯: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xué)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帶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 腰上系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著刀,右動掛著香袋,渾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樣。4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譯: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5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譯: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6 .以衾擁覆,久而乃和。譯:用被子給我善卜,很久才暖和

19、過來。7 .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譯:一點不羨慕他們,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8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譯:我求學(xué)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9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譯: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于能夠有所收獲。10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譯:又苦于沒有與大師、名人交往,曾經(jīng)跑到百里外,捧著經(jīng)書向同鄉(xiāng)有道德學(xué)問的 前輩請教。八、用原文的語句回答1 .揭示作者小時侯學(xué)習(xí)就很勤奮的句子是余幼時即嗜學(xué)2 .最能表現(xiàn)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3 .表明作者嘗趨百里外求學(xué)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

20、名人與游4 .寫借書的句子:每假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6 .寫書的句子: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7 .寫還書的句子: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8 .寫跋涉之苦的句子: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9 .寫冷凍之苦的句子(1)足膚破裂而不知;(2)四肢值勁不能動。10 .衣食簡陋的句子:(1)編袍敝衣處其間;(2)無鮮肥滋味之享。11 .懾能體現(xiàn)作者求學(xué)之“勤”的句子是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 自筆錄,計日以還。12 .屋能體現(xiàn)作者求學(xué)“艱”的句子是 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破裂而不知。11 .表明作者嘗趨百里外求學(xué)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賢之道。又思無碩師名人與

21、游。12 .作者寫富家子弟衣飾華美,寫自己瀛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對比反襯自得其樂。說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戰(zhàn)勝物質(zhì)上的貧困。13 .寫出有關(guān)“勤學(xué)”的詩句、事例、成語和名人名言。勤學(xué)詩句: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勤學(xué)事例:唐朝李白鐵杵磨成針西漢匡衡鑿壁偷光戰(zhàn)國時代孟柯改過勤學(xué)勤學(xué)成語:曩螢映雪懸梁刺股鑿壁偷光 韋編三絕 圓木警枕 勤學(xué)的名人名言: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一高爾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一一岳飛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一一華羅庚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一一韓愈詞四首知識點歸納漁家傲?秋思1 .漁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

22、文學(xué)家,有范文正公集傳世。2 .漁家傲?秋思全詞分為上下兩闋,上闋 寫景下闋抒情 寫景以一 “異”領(lǐng)起,描 繪了 “雁去衡陽”、“邊聲四起”、“落日孤城 ”三個畫面。分別寫了 雁去、邊聲、 孤城、長煙、落日,渲染了西北邊塞 荒涼蕭瑟氣氛。下闋先以“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表現(xiàn)將士們思念家鄉(xiāng)又渴望建功立業(yè)的矛盾心情; 最后以“人不寐, 將軍白發(fā)征夫淚”點明主旨,抒發(fā)了將士們壯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憂國的情懷。3 .重點字詞(1)漁家傲,詞牌名(2)塞下:指西北邊地。千嶂:崇山峻嶺(4)邊聲:邊塞所特有的聲音,如:大風(fēng)、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5.考點歸納(1)該詞是范仲淹駐守西北邊防時所作

23、。詞的上闋寫 邊塞秋色、下闋寫思鄉(xiāng)之情、筆力 雄健,感情沉郁?!扒п掷?,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怎樣的景致?試加亦描述。 群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一座孤城、表現(xiàn)了邊塞的悲涼。(3)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抒發(fā)了將士們怎樣的情懷? 杼發(fā)了將十們壯志難酬I、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4)詞的上片間接點明季節(jié)的詞語是“唯左”(限2個字)。你怎樣理解“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一句中的“寐”?»(6)從“長煙落日”,你想到了學(xué)過的哪兩句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7)這首詞的上、下闋分別以什么表達(dá)方式為主?全詞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上闋側(cè)重于描寫,下闋側(cè)重于抒情。全詞表達(dá)了戍邊

24、將士建功力業(yè)的英雄氣概和濃濃 的思鄉(xiāng)之情,側(cè)面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8)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描寫了什么景物?在詞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句形象描繪了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guān)閉城門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2分)同時點明了戰(zhàn)事吃緊,戒備森嚴(yán)的特殊背景。(9)對“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的理解。抒發(fā)了將士們壯志未酬的感慨和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雄渾沉郁,蒼涼悲壯。(10)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一句中為什么戍邊將士徹夜不眠、頭生白發(fā)? 愛國激情,濃重思鄉(xiāng),兼而有之。(11)阿中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fēng)物的異樣感受的句子是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汩雁去無留意。一(1

25、2)恂中透出歸家無期的悲傷,又飽含為國戍邊的責(zé)任感的句子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江城子?密州由獵1 .江城子?密州出獵作者:蘇軾,字王唬,號“東坡居士”,北宏(朝代)著名的 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詞派的代表人。2 .江城子?密州出獵全詞分為上下兩闋,上闋 寫景,描寫密州出獵的宏大壯觀的場面; 下闋言志,下寫詞人渴望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3 .重點字詞聊:姑且,暫且。黃:黃犬。蒼:蒼鷹千騎:形容隨從之多。騎:一人一馬。傾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胸膽尚開張:胸懷還很寬闊,膽氣還很豪壯。微霜:稍白。會:定將。天狼:星名。這里借指自西北來進(jìn)擾的西夏軍隊。4 .考點歸納(

26、1)詞中的“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來了(形容隨觀者之眾);,“為報傾城”體現(xiàn)了當(dāng)?shù)匕傩諏μK軾態(tài)度是: 表面是跟隨太守,實質(zhì)是對蘇軾的擁戴、贊揚(yáng)、敬佩(或:對蘇軾政績的肯定)(能從“實質(zhì)”上說對,即可給滿分)?!敖亲印笔沁@首詞的 詞牌名,“密州出獵”是這首詞的 題(3)請寫出“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蘊(yùn)含的情感。定將把弓拉得如圓月一樣去參加戰(zhàn)斗, 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達(dá)了作者要報效祖國, 抵御入侵者,建功立業(yè)的決心。(4)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 一句有什么含義?在表達(dá)上有什么好處?這是詞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說,什么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起用自己呢?運(yùn)用

27、典故、使表達(dá)委婉含蓄(5)詞的上片突出觀獵盛況的的一個詞是 “傾城。(6)請用自己的話描述“千騎卷平岡”所展現(xiàn)的狩獵場面。太守率領(lǐng)眾多隨從,縱馬飛奔,像狂風(fēng)一樣越過小山岡。(7)在下闕中作者運(yùn)用兩個典故,表這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8)貫穿全詞的“詞眼”是什么?有什么好處?狂;突出自己要發(fā)少年狂的豪情壯志(9) “遣馮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點?分別表達(dá)什么意思?都用典故;“遣馮唐”表達(dá)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達(dá)了作者要竭盡全力抵御外敵,為國力功的決心(10)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樣的形象?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心態(tài)?(運(yùn)用典故的

28、作用)通過“挽、望、射”這幾個動詞,生動傳神地勾勒出了一個挽弓勁射、英武豪邁的英雄形象,表達(dá)了作者渴望報效朝廷、 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天狼”代指西夏軍隊, 運(yùn)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dá)了作者渴望報效朝廷、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11) “親射虎,看孫郎”表達(dá)了此人什么意思和情感?意思是作者要像當(dāng)年的孫權(quán)那樣挽弓馬前射虎,突出展現(xiàn)了作者雖然年紀(jì)不小,但仍有著少年的狂氣。(12)阿中抒寫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將魏尚戍邊抗敵的句子是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13)忖中表達(dá)詞人報效國家的宏愿和偉大氣魄的句子是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 天狼。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1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作者

29、 辛棄疾,南宋(朝代)豪放派詞人。破陣子, 詞牌名2 .重點字詞賦:寫作八百里:牛(3)八百里分麾下炙:分牛肉給部下享用翻:奏(5)五十弦:原指瑟,這里泛指各種樂器(6)塞外聲:指悲壯粗獷的戰(zhàn)歌(7)沙場:戰(zhàn)場(8)馬作的盧飛快:戰(zhàn)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作:像-一樣。(9)霹靂:特別響的雷聲(10) 了卻:了結(jié),把事情做完。(11)天下事:這里指收復(fù)北方的大事。3.考點歸納(1)上闋寫軍營中的生活,寫了 看劍、聞角、分炙、奏樂、點兵 五件事情;下闋寫激 烈的戰(zhàn)斗場面,寫了騎快馬、挽強(qiáng)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憐白發(fā)生”的 現(xiàn)實中,詞作有雄壯轉(zhuǎn)為悲壯, 抒發(fā)了作者抗敵救國、建功立業(yè)的愛國

30、情感和報國無 門、壯志未酬的悲憤之情。(2)根據(jù)你所掌握的歷史知識,說說“了卻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復(fù)中原,統(tǒng)一國家。(3)辛棄疾盡管“白發(fā)生”,卻依然眷戀自己曾經(jīng)浴血征戰(zhàn)的疆場。這種眷戀的情結(jié) 從詞中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兩個細(xì)節(jié)中可以讀出)(4)試體味“沙場秋點兵” 一句中“秋”字的表達(dá)效果。既點明了季節(jié),也為戰(zhàn)士出征增添了肅殺的氣氛。(5)最能體現(xiàn)壯詞的句子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6)表現(xiàn)作者政治遠(yuǎn)大理想的句子是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牛前身后名(7)表現(xiàn)作者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的句子是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8)杼發(fā)詞人一生的事業(yè)與抱負(fù),并抒發(fā)

31、無盡感嘆的句子是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 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9)悅明戰(zhàn)斗激烈的句子是: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10)全詞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杼妗了作者抗敵救國、建功立業(yè)的帝國情感(1分)和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之(11)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描寫的是什么場面? 運(yùn)用比喻;從視覺、聽覺角度牛動形象的描寫出驚險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q(12)請分析“可憐白發(fā)生”中“可憐”的表達(dá)效果。作者為什么會發(fā)出可憐白發(fā)生 的慨嘆?“可憐” 一詞,是全詞情感抒發(fā)的轉(zhuǎn)折點。由“雄壯”轉(zhuǎn)為“悲壯”。這句話表達(dá)了詞人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他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當(dāng)他看到自

32、己鬢邊的白發(fā)時,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壯志難酬的悲情!(13)詞人為什么要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通過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表現(xiàn)作者渴望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壯志和壯志難酬的無奈、悲憤。(14)辛棄疾說自己寫破P$子是“賦壯詞”,試結(jié)合作品加以解釋。從題材上寫出了軍營中的勇猛、雄健的生活情景;語言風(fēng)格上壯麗而不“纖巧”,情感上表達(dá)了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所以叫做“賦壯詞”。滿江紅1 .滿江紅,作者秋瑾,字睿卿,近代革命烈士,中國女權(quán)和女學(xué)倡導(dǎo)者2 .重點字詞拭:擦徒:空,徒然(3)未屑:不屑,輕視,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類:屬類,范圍。(5)青衫濕:指因感嘆無知音而落淚。3 .上闕表

33、達(dá)了作者自己初離家時的矛盾心情、別具匠心 。下闕寫作者雖有凌云壯志、但知音難覓、內(nèi)心充滿擔(dān)心和憂慮、真實地反映一個革命者剛踏上征途的思想狀況。4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詞所表達(dá)的思想感情作者對外國入侵國土,中華大地前途危殆的憂思。5 .簡要賞析“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引用典故.抒發(fā)詞人知音難覓.不禁潸然淚下的苦悶心情。6 .商人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國家的危難處境的句子是 四面歌殘終破藉.八年風(fēng)味徒思亞曹劌論戰(zhàn)知識點梳理一、文學(xué)常識本文選自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根據(jù)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記載春 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況。書名原為左氏春 秋,后人稱為春秋左氏

34、傳,簡稱左傳,是編年體史書。二、詞類活用1 .神弗福也 (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2 .一鼓作氣(名詞作動詞,擊鼓)*3 .下視其轍(名詞作動詞,向下)*三、一詞多義故:1 .故逐之(連詞,所以) *2 .公問其故(緣故,原因)*其1 .公問其故(代詞,那樣做)*2 .吾視其轍亂(他們,指齊師)*3 .其鄉(xiāng)人日(代詞,他的,指曹劌)*加1 .弗敢加也(動詞,虛夸,夸大)*2 .萬鐘于我何加焉(名詞,益處)*之1 .肉食者謀之(代詞,這件事)*2 .公與之乘(代詞,指曹劌)*3 .小大之獄(結(jié)構(gòu)助詞,的)*4 .公將鼓之(助詞,無義)*5 .故克之(他們,指齊師)*以1 .何以戰(zhàn)(介詞,用,

35、憑,靠)*2 .必以分人(介詞,把) *3 .必以信(介詞,按照) *從民弗從也(動詞,聽從) *戰(zhàn)則請從(動詞,跟隨) *信1 .必以信(名詞,實情) *2 .小信未孚(名詞,信用) *四、古今異義詞1 .齊師伐我(古義:討伐,攻打 今義:砍伐) *2 .又何間焉(古義:參與 今義:中間,隔開,空隙) *3 肉食者鄙(古義:淺陋,這里指目光短淺今義:輕視,看不起)*4 .小大之獄(古義:官司、案件 今義:監(jiān)禁罪犯的地方) *5 .犧牲玉帛(古義: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豬等祭品 今義:為正義事業(yè)獻(xiàn)出自己的 生命。)6 .可以一戰(zhàn)(古義:可以憑借 今義:能,行) 判斷句夫戰(zhàn),勇氣也(“也”表判斷)

36、倒裝句1 .何以戰(zhàn)(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以何戰(zhàn)”)2 .戰(zhàn)于長勺(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于長勺戰(zhàn)”)五、重點詞語解釋1 .既克,公問其故(克:戰(zhàn)勝) *2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 焉(間:參與) *3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可以:可憑借) 4 .肉食者鄙(鄙:淺陋,這里指目光淺短) *5 .望其旗靡(靡:倒下) *6 .公將馳之(馳:(驅(qū)車)追趕) *7 .弗敢專也(專:獨自享有,獨自專有) *8 .小信未孚(孚:使信服) *9 .必以信(信:實情) *10 .神弗福也(神:賜福,保佑) *11 .戰(zhàn)則請從(從:跟隨) *12 .俱有伏焉(伏:埋伏)*六、重點語句翻譯1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

37、伏焉。大國是很難估測(它的行動)的,擔(dān)心他們會設(shè)下埋伏。2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這只是小信用,不能為神所信服(信任),神靈是不會賜福(保佑)你的。3 .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蓱{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4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據(jù)實情慎重處理。5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6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掌權(quán)的人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參與呢?7 .小惠未,民弗從也。小恩小熏熏遍及百姓,百姓不會聽從您的。8 .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十氣已繹消失

38、了,我方的十氣正旺盛,所以酢夠戰(zhàn)勝他們。9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土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時勇氣減弱,到第三次擊鼓時勇氣已經(jīng)消失了。10 .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夠深謀遠(yuǎn)慮。11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已經(jīng)戰(zhàn)勝了,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12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帛一類的東西,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必定做到誠實可信。13 .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這是)盡了本職一類(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就請允許我跟著去。七、理解性默寫1 .曹劌論戰(zhàn)中反映

39、戰(zhàn)前政治準(zhǔn)備,表現(xiàn)曹劌“取信于民”的戰(zhàn)略思想的一句話是: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 .曹劌進(jìn)見魯莊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3 .曹劌在對戰(zhàn)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jī)的句子是:視其轍亂,望其旗靡;4 .本文中出現(xiàn)的一個成語是: 一鼓作氣。5 .曹劌阻止魯莊公追擊的原因是 懼有伏焉。(限四個字)6 .牌劌認(rèn)為“可以一戰(zhàn)”的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7 .魯軍發(fā)起反攻的時機(jī)選擇在 彼竭我盈之時,魯軍追擊敵軍的時機(jī)選擇在齊軍 轍亂旗 靡_之時。8 .文中表現(xiàn)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詞語是:請見、請從。9 .文中“忠之屬也”具體指的是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10

40、.曹劌請見的主要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11 .曹劌阻止魯莊公追擊的原因是 懼有伏焉(限4個字)12 .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鄒忌諷齊王納諫知識梳理一、通假字孰視之(孰:通“熟”,仔細(xì)) *二、詞類活用1 .朝服衣冠(服:名詞用作動詞,穿戴) *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rèn)為美”私:形容詞用作 動詞,偏愛)3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做狀語,當(dāng)面) *4 .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 *5 .暮寢而思之(暮:名詞作狀語,在晚上) 三、一詞多義朝1 .朝服衣冠(名詞,讀zh©早晨) *2 .于

41、是入朝見威王(名詞,讀ch 9,朝廷)*3 .能皆朝于齊(動詞,讀ch 3朝拜) *孰1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代詞,怎么) *2 .孰視之(形容詞,通“熟”,仔細(xì)) *上1 .受上賞(形容詞,上等的) *2 .上書諫寡人者(動詞,呈上,上交 )*下1 .聞寡人之耳者,受下 賞(形容詞,等級低的) *2 .乃下令(動詞,頒布,發(fā)布) *而1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 形貌映麗(并列連詞) *2 .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順接連詞)之1 .齊國之美麗者也(助詞,的) *2 .吾妻之美我者(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代詞,指徐公) *4 .暮寢而思之(代詞,指這

42、件事) *于1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介詞,對,向)*2 .皆以美于徐公(介詞,比) *3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介詞,在)*四、古今異義1 .明日徐公來(古義:次日,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2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古義:指責(zé) 今義:尖的東西進(jìn)入或穿過物體) *3 .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古義:偏愛今義:自私)*4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古義:侍從今義:方位詞,左和右) 五、文言句式1 .判斷句(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者也,表判斷)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表判斷)2 .省略句“皆以美于徐公” “以"后省略了 “我”。3 .倒裝句(1) “

43、忌不自信” 正確語序是“忌不信自”(賓語前置)。(2)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正確語序是“我與城北徐公孰美”。六、重點詞語諷:諷喻,指下級對上級以委婉曲折的言語進(jìn)行規(guī)勸。納:接受。諫(ji a n):勸說君王、尊長改正錯誤。修:長,這里指身高。映(y i)麗光艷美麗。服:名詞活用做動詞,穿戴。私:動詞,偏愛窺(ku i)鏡照鏡子。孰與:與比誰更一,表示對比。 乃:于是,就甚:極了及:趕得上,比得上。旦日:明日,第二天。期(j i)年滿一年孰,通“熟”(sh u ),仔細(xì)。朝:朝廷見:拜見。 蔽,受蒙蔽間進(jìn):偶然進(jìn)諫,間,偶然。聞:使聽到的意思。面刺,當(dāng)面指責(zé)。謗譏,指責(zé)、議論。謗,公開

44、指責(zé)別人的過錯,譏,諷諫七、句子翻譯1 .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譯: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 更漂亮?”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譯:我的妻子認(rèn)為我美,是偏愛我3 .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譯: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然后再問他的妾侍:“我與徐公比誰更美?”4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譯:如今齊國的土地方圓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5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譯:宮廷里的侍女、侍衛(wèi)沒有誰不偏愛大王,朝廷的百官沒有誰不害怕大王,全國范 圍內(nèi)的百姓沒有誰不有求于王。

45、6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譯:從這件事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7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譯: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使我聽到的,受下等獎賞。8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譯:這就是所謂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9 .表明鄒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熟視之,自以為不如,在鏡而自視,又弗如沅其。10 .與“王之蔽甚矣”相照應(yīng)的語句是 令初下,群臣講諫,門庭若市。11 .除忌修八尺有余,面形貌映麗Q12 .邱忌分析齊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 宴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匕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一13苗述齊威王納諫后,群臣紛紛進(jìn)諫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一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出師表一、文學(xué)

46、常識作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本文是作者出師伐 曜,寫給后主 劉禪的奏章(表:是古代一種文體,是臣子給皇帝的上書,內(nèi)容大多是陳述自己的愿望, 請求和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以 議論為主,兼有記敘和抒情)二、重點詞語解釋1.崩殂 (崩:古時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此誠危急存亡之秋 也(秋:時) 3.蓋追先帝殊遇(殊遇:優(yōu)待,厚遇) 4.誠宜開張圣聽(開張:擴(kuò)大) 5.以光先帝遺德(光:發(fā)揚(yáng)光大)6.恢弘志士之氣(恢弘:發(fā)揚(yáng)擴(kuò)展) 7.引喻失義 (引喻:稱引,譬喻)(義:道理) 8.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陟:提升) (臧否:贊揚(yáng)和批評) 1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顯示,表明)

47、1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d陛下(簡通“揀”,選拔)(遺:給予) 13.悉以咨之(悉:都 咨:詢問) 14.必能裨補(bǔ)闕漏(闕通“缺”,缺點、疏漏) 15.未嘗不嘆息痛恨 于桓、靈也(痛恨:痛心遺憾) 1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17.猥自枉屈(屈:辱,這里指降低身份)18.遂許先帝以驅(qū)馳(遂:于是)(許:答應(yīng))(驅(qū)mfe:奔走效勞) 20.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夙夜:早晚)(效:實現(xiàn)) 22.庶竭弩鈍,攘除奸兇(庶:希望)(攘除:鏟除) 23.則責(zé)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25.以彰其咎(彰:公布)(咎:過失) 26 .咨i取善道,察納雅言。(咨i?。涸儐?雅

48、:正確) 27 .臨表涕零(涕:眼淚)(零:落下) 28 .性行淑均(淑:善良 均:公正) 29 .斟酌損益 (損:除去)(益:興辦,增加) 三、一詞多義1 .遺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ei)陛下(動詞,給予)*深追先帝遺(y i)詔(遺留下來的)*2 .所以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介詞,用來) 此后漢所以傾頹也(文中表示原因) 3 .益有所廣益(名詞,益處)*至于斟酌損益(動詞,增加)*4 .以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連詞,來)*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詞,把) *以塞忠諫之路也(連詞,以致)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詞,因為) *5 .效不效,則治臣之罪(動詞,取得成效)*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

49、效.(名詞,任務(wù))*6 .行性行淑均(名詞,品行)必能使行陣和睦(名詞,指軍隊)*然后施行(動詞,做,執(zhí)行) *7 .道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名詞,路途) *以咨i取善道(名詞,道理) *8 .論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動詞,判定) *每與臣論此事(動詞,談?wù)摚?四、古今異義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古義:指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義:指品質(zhì)惡劣、不道德) 2臨表涕零(涕零 古義:眼淚。 今義:鼻涕) 3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痛恨 古義:痛心遺憾。今義:指十分憎恨) 4誠宜開張圣聽(開張 古義:擴(kuò)大。今義:指商店開始營業(yè)) 5遂許先帝以驅(qū)馳(驅(qū)馳 古義:奔走效勞。 今義:策馬快跑) 6陟罰臧否(

50、否 古義:批評。 今義:否定) 五、詞類活用1 .優(yōu)劣得所(優(yōu)劣:形容詞用做名詞,德才高的人和德才低的人) 2 .恢弘志士之氣(恢弘:形容詞作動詞,發(fā)揚(yáng)、擴(kuò)展) 3 .此皆良實(良實:形容詞名用,善良誠實的人), 4 .親.賢臣,遠(yuǎn).小人(親,遠(yuǎn):形容詞用作動詞,親近、疏遠(yuǎn)) 5 .深入不毛.(毛:名詞用作動詞,生長草木) 6 .攘除奸兇(奸兇:形容詞作名詞,奸邪兇頑的敵人) 7 .以光先帝遺德(光:名詞作動詞,發(fā)揚(yáng)光大) 六、特殊句式1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也表判斷)2 .不求聞達(dá)于諸侯(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不求于諸侯聞達(dá)”)3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故

51、臨崩以大事寄臣也”)4 .受任于敗軍之際(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于敗軍之際受任”)5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于草廬之中三顧臣”)七、理解性默寫:1 .賞罰同一標(biāo)準(zhǔn):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2 .辰明諸葛亮臨危受命的千古句子是: 受任于敗軍之際a奉命于危難之間 。2 . E條建議是:開張圣聽(廣開言路);嚴(yán)明賞罰;親賢臣,遠(yuǎn)小人(親賢遠(yuǎn)佞)。 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yuǎn)小3 .曲明作者志趣(無意功名、淡泊名利):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4 .文中勸諫后主廣開納諫之門、鼓舞士氣的句子是: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入先帝遺德, 恢弘志士之氣。5 .出師目標(biāo)(“大事”、政治愿望)

52、: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 于舊都。6 .表明諸葛亮身份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7 .出師表中的成語: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三顧茅廬8 .文中回顧了三顧茅廬和臨崩托孤兩件事、表達(dá)了受恩感激之情。9 .諸葛亮在出師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劉備,他的用意是激勵后主劉禪深追先 帝遺詔、以國家的興亡為重。10 .反中寫出先漢興隆而后漢傾頹的原因的句子是 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10 .本文的名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非淡泊無以明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11 .三國演義中反映諸葛亮聰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計、七擒孟獲、草船借箭、舌戰(zhàn)群儒、擺八封陣、三氣周瑜。12 .有關(guān)出師表的名句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正氣歌)出師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燈更細(xì)看。(陸游病起書懷)13 .從出師表中你覺得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答:為報劉備三顧草廬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難關(guān)頭奉命出使,患難與共,劉備臨 終托孤,他受命以來,早晚憂嘆,把興復(fù)漢室看成報先帝忠陛下的職責(zé)而鞠躬盡瘁, 可見他是個感恩圖報的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