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0高考語文核按鈕專題16: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綱解讀】考綱內(nèi)容考綱闡釋考點分布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能力層級:B級(識記)(1)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與用法,是指能根據(jù)語境進(jìn)行理解與辨別?!熬涫健睂儆谡Z法范疇.(2)“不同的用法”指詞類活用,也屬于語法范疇。同現(xiàn)代漢語相比,古代漢語的語法構(gòu)造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所謂“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正是指這樣一些相異的部分。(1)“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 、成分省略。(2)“不同用法”指的是詞類活用,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的活用。重點是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難點是意動用
2、法和使動用法。考試大綱明確需要掌握的不同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理解這些“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與用法,是指能根據(jù)語境進(jìn)行理解與辨別?!熬涫健睂儆谡Z法范疇,“不同的用法”指詞類活用,也屬于語法范疇。同現(xiàn)代漢語相比,古代漢語的語法構(gòu)造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所謂“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正是指這樣一些相異的部分?!究键c透析】(一)文言文常見文言句式判斷句式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dāng)謂語,對主語進(jìn)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1、“者,也?!边@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
3、。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jié)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2、“,也?!迸袛嗑渲?,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項脊軒志)3、“者,?!庇械呐袛嗑?,只在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游褒禪山記)4、“者也?!痹诰淠┻B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5、無標(biāo)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
4、任何標(biāo)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對否定判斷,同學(xué)們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別注意。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六國論)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難點探析1.不用語氣詞,完全由詞序來體現(xiàn)。如: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信陵君竊符救趙)晉鄙嚄唶宿將。(信陵君竊符救趙)此人也,罵曰畜產(chǎn),辱孰甚焉?(后漢書劉寬傳)例中判斷很難辨認(rèn)。在翻譯時要注意判斷這類句
5、子屬于判斷句,并譯成判斷句格式,加上判斷詞“是”。2.用“為”聯(lián)系主語和謂語,表示判斷。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鴻門宴) 3.用“是”表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辭)但是,注意下一個句子: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察今) 劃線的這個句子是判斷句。主語由“是”充當(dāng),翻譯為“這”;謂語是名詞短語,由所字結(jié)構(gòu)(所的地方)充當(dāng)?shù)摹H浞g為:這(就是)我的寶劍所掉下去的地方。 這個“是”,是代詞而不是判斷詞,因為句子中沒有“者”“也”之
6、類,而且主謂間沒有逗號,可見掌握判斷句。理解的關(guān)鍵在于其基本特征:名詞性主語+名詞性謂語。 被動句式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 1、用介詞“于”表被動,“于”起介紹引進(jìn)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這里“惑”、“欺”的動作是由“于”后的“鄭袖”、“張儀”發(fā)出來的。2、在介詞“于”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于”表被動。如: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3、用“見”、“于”,“見于?!北肀粍印H纾呵爻强植豢傻?,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同上)4、用“為”,“為所”
7、表被動。如: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為仲卿母所遣。(孔雀東南飛)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過秦論)5、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記)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6、動詞本身表被動。戍卒叫,函谷舉。(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過秦論)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鄭伯克段于鄢)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難點探析被動句分兩類,一是有標(biāo)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biāo)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1)有標(biāo)志被動句的難點在于“見”。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
8、相如列傳)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2004年高考上海卷)上述例句中,“見”表被動。但很多情況下被理解為動詞。又如: 冀君實或見恕也。(答司馬諫議書)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孔雀東南飛) 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同上)例中“見”都相當(dāng)于副詞,有指代意義,指動作偏指一方。如“見恕”意為“饒恕我”。以上幾例“見”均為指代“我”。這是一個難點,注意掌握。 (2)意念被動主要通過上下文的內(nèi)容來進(jìn)行推斷,找出動詞的施動對象進(jìn)行判斷。如:洎牧以讒誅。(蘇洵六國論)而劉夙嬰疾病。(陳情表)例中“誅”“嬰”都是動詞本身表被動。如果不譯成被動,就會是“到了李牧因讒言誅
9、殺”“可是祖母劉氏多年纏繞疾病”,這樣說不通,不合原意。意念被動要求我們能理解文段,這樣才能推敲。倒裝句式文言文的倒裝句是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較而言的?,F(xiàn)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xiàn)了前后顛倒的情況。倒裝句式主要有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等形式:1、主謂倒裝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ㄓ薰粕剑┥跎埔?,子之治東阿也?。套又螙|阿)稱心快意,幾家能彀??。ㄅc妻書)以上兩句的順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子之治東阿,甚善矣!”“幾家能彀稱心快意!
10、”。2、賓語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前置,主要有下列幾種情形:(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而彼且奚適也?(逍遙游)不然,籍何以至此? (鴻門宴)作賓語的疑問代詞有“誰、何、孰、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恐
11、年歲之不吾與。(離騷)未之有也。(孟子)正常語序應(yīng)該是“恐年歲之不與吾”、“未有之也”。(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是”只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無乃爾是過矣。(季氏將伐顓臾)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惟)”,構(gòu)成“唯(惟)是(之為)”的格式。如:惟弈秋之為聽。(弈秋)唯利是圖。唯命是從。(4)方位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鴻門宴)例句意思是“項王、項伯面向東邊坐,亞父面向南邊坐?!保?)文言文中,“自”作賓語時常常置于動詞之前。人不暇自哀。(過秦論)
12、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難點探析比較下列句子: 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詩經(jīng)·碩鼠)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鄒忌諷齊王納諫)例前一個是肯定句,“汝”作為代詞不前置,但后一句是否定句,“我”要前置。例雖是否定句,由于賓語“王”是名詞,而不是代詞,故不能前置。、定語后置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diào)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其形式有:(1)定語放在中心詞后,用“者”字結(jié)尾,組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例如:邠人偷嗜暴惡者,率以貨竄名軍伍中。(段太尉逸事狀)客有吹洞簫者。(赤壁賦)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
13、愚公移山)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陳涉世家)例中“客有吹洞簫者”即“有吹洞簫之客”,“邠人偷嗜暴惡者”即“偷嗜暴惡之邠人”。余例類推。(2)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中間加“之”字,組成“中心詞之定語”的格式,表示定語后置。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勸學(xué))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岳陽樓記)例句中的中心詞分別是“爪牙”、“筋骨”、“廟堂”、“江湖”,后置定語分別是“利”、“強”、“高”、“遠(yuǎn)”,四個“之”是定語后置句的標(biāo)志,無實在意義。 (3)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中間加“而”字,再用“者”字結(jié)尾,組成“中心詞而定語者”的格式。例如: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N紳
14、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幾人歟?(5)數(shù)量詞作定語的后置。構(gòu)成“中心詞+數(shù)量詞(定語)”的形式。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我持白璧一雙,欲獻(xiàn)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難點探析辨識“之”作助詞的定語后置要注意三點:一是表示領(lǐng)屬性的定語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來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時間、處所、數(shù)量等修飾性定語才能后置。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捕蛇者說)(“之”前表領(lǐng)屬)二是注意把定語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類似的語言形式區(qū)別開來。如: 村中少年好事 (定語+主語+謂語+賓語) 村中少年好事者 (定語后置) 村中少年之好事 (主語與謂語之間加了一個結(jié)構(gòu)助詞“之”,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三是特別注
15、意賓語前置和定語后置均可用“之”作助詞,容易混淆。區(qū)別的辦法是:賓語前置的“之”前是名詞或名詞性詞組(賓語),“之”后是動詞(謂語);定語后置的“之”的前面是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中心詞),但“之”的后面一定是形容詞或能充當(dāng)定語的詞或詞組。二者結(jié)構(gòu)如下:賓語前置句:句讀(名詞,作賓語)之不知(動詞),惑之不解不懂得句讀,不能解除疑惑定語后置句:蚓無爪牙(名詞,中心詞)之利(形容詞),筋骨之強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于”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1)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
16、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仍作補語外,大多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文采不表于后世。(報任安書)(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如:具告以事。(鴻門宴)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涉世家)“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這種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動詞賓語,實際就是“以事具告(之)?!苯樵~“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譯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狀語,又可譯為“生在我的前面”,作補語,一般來說仍作補語,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則一定要譯作狀語。(3
17、)“乎”作介詞時相當(dāng)于“于”,與其構(gòu)成的介詞短語后置。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 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xiàn)代漢語中都有,不過在文言文中更普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1.省略主語。有承前省、有呼應(yīng)下文省、對話省。文言文中的第三稱代詞“之”、“其”不能作主語,這也是文言文中主語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楚人為食,吳人及之。(楚人)奔,(吳人)食而從之。(楚國人做好飯,吳國人趕上來了。楚國人跑了,吳國人把飯吃了又跟上去追趕)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蛇)黑質(zhì)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蛇)以嚙人,(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有時一個復(fù)句或一段話中多處省略主語,這些主語并不一貫,即所指不
18、是同一對象,在閱讀和翻譯時要注意。如:(靜女)愛而不見,(靜女的男朋友)搔首踟躕。(靜女)2.省略謂語。謂語一般不能省略。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yīng)下文或因?qū)υ挾÷缘?。如: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除臣(為)洗馬。(陳情表)3.省略賓語。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如:言未畢,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軍以從(公命)(段太尉逸事狀)豎子不足與(之)謀!(鴻門宴)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理解時要補充出來。4.省略介詞。常見的是省略介詞“于”
19、和“以”。如:至則無所用,放之(于)山下。(黔之驢)項王則受璧,置之(于)座上。(鴻門宴)賜之(以)彘肩。(鴻門宴)4.省略中心詞。中心詞是在一個詞組中被定語狀語修飾的詞,一般是不能由定語狀語來替代省略的。讀文言文時,應(yīng)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礙。如:宮中府中(之吏),俱為一體(之吏)。(出師表)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地)。(出師表)難點探析倒裝的雜糅 有時,一個句子中存在多種倒裝現(xiàn)象,我們往往辨析不全。如: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 這是平原君的使節(jié)對信陵君的激將話?!鞍病狈g為疑問代詞“哪里”,“急人之困”翻譯為“為別人的困難而著急”。句子結(jié)構(gòu)分析如下: 安 在 公
20、子能急人之困也 賓語 謂語 主語這是一個倒裝的雜糅,是主謂倒裝與賓語前置的結(jié)合。從一個句子分為主謂兩部分來看,這個句子首先應(yīng)該判斷是主謂倒裝,其次,再指出其謂語部分的賓語前置。整個句子翻譯為:公子您能為別人困難所著急(的美德)在哪里呢?遇到倒裝雜糅,要分清結(jié)構(gòu),抽繭剝絲,層層剖析。常見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jié)構(gòu)、凝固結(jié)構(gòu)。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jié)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dá)一種新的語法意義,約定俗成,經(jīng)久不變。按表達(dá)語氣的種類分為四種:陳述語氣有以、無以、有所、無所、比及、為所、以為、以為有用來、沒有用來、有的、沒有的、等到的時候、把當(dāng)作疑問語氣奈何、何如、如(奈)何、得
21、無乎、孰與、孰若怎么辦、怎么樣、把怎么樣、大概吧(恐怕吧)、跟相比感嘆語氣何其、一何、何之多么、何等、多么、怎么這樣啊反問語氣無乃乎、不亦乎、得無乎、何為恐怕、只怕、不是嗎、難道嗎、為什么呢下面分別介紹幾種在高考中經(jīng)??嫉降墓潭ńY(jié)構(gòu)。1、“以為”、“以為” “以為”,可以作為一個雙音節(jié)詞,和現(xiàn)代漢語的動詞“以為”、“認(rèn)為” 相當(dāng)。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過秦論)更多的場合,“以為”是“以為”的緊縮,常見的有如下兩種情況:(1)在“以為”、“以為”句式中,“以”是介詞,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作動詞“為”的狀語,此時的“以為
22、”、“以為”相當(dāng)于“用做”或“把當(dāng)作”。如: 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黔之驢)夫以銅為鑒,可正衣冠。(新唐書·魏征傳)(2)在“以(之)為”、“以為”句式中,“以”是動詞,“認(rèn)為”的意思;“為”是主謂詞組,作“以”的賓語。這種句式,相當(dāng)于“認(rèn)為(覺得)怎么樣”或“認(rèn)為(覺得)是”。如: (滿座賓客)以為妙絕。(口技)注意:“以為妙絕”,即“以(之)為妙絕”,原句省略“以”的賓語“之”。2、“所以”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兩個詞,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詞,作介詞“以”的前置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產(chǎn)生的原因。由于介詞“以”具有表原因、憑借等功能,因此,“所以”這個
23、凝固結(jié)構(gòu)大致有兩種情形: (1)“以”字當(dāng)“因為”講,“所以”相當(dāng)于“的原因”、“的緣故”,用來表示原因。如: 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2)“以”字當(dāng)“拿”、“用”或“憑借”講,“所以”相當(dāng)于“的辦法”或“用來的”,用來表示手段、方法、根據(jù)、工具等。如: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3、“如何”、“奈何”、“若何” 文言文中,“如(若)”、“奈”是動詞,“何”是疑問代詞,這兩個詞經(jīng)常連在一起用,組成凝固結(jié)構(gòu)。“如何(若何)”、“奈何”,可譯為“怎”、“怎么辦”、“怎么樣”或“為什么”等。
24、如: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鴻門宴)如果將“如何”(或“奈何”、“若何”)二字拆開,當(dāng)中夾進(jìn)名詞或代詞,就形成表示疑問的凝固格式“如何”、“奈何”、“若何”,這種格式可譯作“對(拿、能)怎么樣(怎么辦)”。如: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鄭伯克段于鄢)有時,“如何”、“若何”又變作“何如”、“何若”的形式,可以作為疑問形容詞用,譯為“怎么樣”。如: 曰:“今日之事何如?”(項羽本紀(jì)) “更若役,復(fù)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4、“何以為”、“奚以為” 文言文中,“何以為”也是表示疑問的一種格式。其中“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著”,“為
25、”是語氣助詞?!昂我詾椤笨勺g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譯為“怎么(為什么)用得著呢”。如: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書·霍去病傳)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5、“何之有” “何之有”式表示反問,是“有何”的倒裝?!昂巍笔莿釉~“有”的前置賓語,“之”是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昂沃小笨勺g為“有什么呢”或 “有什么的呢”。如: 姜氏何厭之有?(鄭伯克段于鄢)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 有時,在“何之有”的壓縮式“何有”的前邊加“于”字,或在后邊加“于”字,形成“于何有”或“何有于”的形式,這兩種形式所
26、表示的意義基本相同,都可譯為“對于來說,又有什么呢?”。如: 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述而)6、“不亦乎”、“豈(其)哉(乎)”、“盍乎”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高考福建卷)譯:范家富貴,何不取消這門親事呢?或:范家富貴,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人各有志,吾豈以利祿易之哉? (2004年高考江蘇卷)譯: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為利祿改變它呢? “不亦乎”是古代一種比較委婉的反問(含有探問)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詞,可譯為“也”;“乎”字是疑問語氣詞,可譯作“嗎”??梢杂矛F(xiàn)代漢語“不也嗎”或“豈不也是嗎”對譯。如: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27、?”(論語·學(xué)而)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遙游)7、“無(毋)乃乎(與、歟)” “無乃乎”是表示一種委婉商量的疑問語氣,對某種情況加以測度。句式中的“無”為副詞,表示的意義相當(dāng)于“非”;“乃”字,無實際意義,只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盁o乃”,表示“不是”的意思,與疑問語氣詞“乎”相呼應(yīng),可譯為“恐怕(只怕、大概)吧”。如: 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無乃不可乎?(2006年高考天津卷)譯:現(xiàn)在想讓他投降卻反倒殺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注意:“無乃乎”切忌用“不是嗎”去對譯,因為在古漢語中,“無乃乎”表示委婉商量的語氣,而“不是嗎”則偏重于反問
28、。8、“得無(微、非)乎(耶)” “得無乎”是一種表示疑問的固定格式,譯為“能不嗎”或“能沒有嗎”。如: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然而,當(dāng)“得無乎”用于表示猜想性、推測性的疑問時,可譯為“該不會(莫非、只怕、恐怕)(是)吧”。如: 成反復(fù)思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9、“孰”、“孰與” “孰”字,作疑問代詞指代人時,可譯作“誰”,指代事物時,可譯為“哪”或“哪個”。如: 孰知道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佾)另一種用法是,“孰”字之前如有先行詞,即表示人或事物的詞語,而這個先行詞是表示“孰”字所代的范
29、圍的,這時,“孰”字就有從中“選擇其一”的意思,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哪一個”或“哪一件”。如: 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孰與”兩詞連用,就不是表示抉擇,而在于表示比較,并成為固定格式。如: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鴻門宴)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注意:“孰與”若用在名詞或代詞前,則表示在比較中詢問,譯為“比怎么樣”或“跟(與)比誰(哪一個)”;用在動詞前,則表示在比較中反問,意在肯定后者,譯為“哪里比得上”或“怎比得上”、“怎如”。如: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10、“與其孰若(豈若)”“與其孰若”和“與其豈若”是表示在反問中有比較而抉擇(
30、肯定)其中之一的兩種凝固結(jié)構(gòu),可譯為“與其不如”或“與其怎么趕得上” 。如: 與其殺是童,孰若賣之?與其賣而分,孰若吾得專焉?(童區(qū)寄傳)有時,“與其”不出現(xiàn),單用“孰若”。如: 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童區(qū)寄傳)11、“有(無)以”“有(無)以”中的“有”、“無”都是動詞(謂語),“以”字用于另一動詞或形容詞(謂語)與“有”、“無”之間,表示關(guān)聯(lián),可譯作“(沒有)用來(拿來)”、“來”等。如: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xué)) 項王未有以應(yīng)。(鴻門宴)今之朝臣無以易薛季昶。(2004年高考湖北卷)譯:如今的朝臣當(dāng)中,沒有用來取代薛季昶的人。“足以”連用,形成了固定格式,意義與“有以”、“無
31、以”相近,相當(dāng)于“能夠拿來”或“足夠拿來”的意思。如: 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鴻門宴)12、“有所(無所)”“有所(無所)”是文言中常見的格式,“所”字,經(jīng)常用于動詞、主謂詞組的謂語動詞之前,組成“所”詞組,也叫做“所”字結(jié)構(gòu),具有名詞性,經(jīng)常用在動詞“有”或“無”之后,可譯為“有(沒有)什么”。如: 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鴻門宴)13、“之謂也”、“其之謂(也、矣、乎)” 文言文中,尤其是議論文,常出現(xiàn)“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矣”、“其之謂乎”的格式。它往往是作者先提出一句名言或一個典故,然后來判斷前文講的道理或現(xiàn)實的人或事。 “之謂也”是總結(jié)性判斷的基本形式。“之”是動詞
32、“謂”的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這種形式可譯為“說的就是啊”或“這就叫啊”。如: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鄭伯克段于鄢)(二)明確詞類活用的理解方法名詞活用1.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在古代漢語中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钣煤蟮囊饬x仍和這個名詞的意義的密切相關(guān),只是動作化了。名詞活用為動詞有以下規(guī)律:(1)名詞后帶了補語,這個名詞就活用為動詞。如: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禪山記) 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 上述幾例中,“舍”后帶了介詞結(jié)構(gòu)“于其址”充當(dāng)補語,活用為動詞,意思是“筑舍定居”;“壽”活用為動詞“祝壽”。
33、(2)幾個名詞連用,不構(gòu)成并列或偏正關(guān)系,其中一個名詞?;钣米鲃釉~。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陳涉世家) 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藉吏民,封府庫。(鴻門宴)陳涉甕牖繩樞之子。(過秦論)兩個名詞連用,如果組成的是主謂關(guān)系,那么后面的名詞活用作動詞,“王”即分別活用為動詞“稱王”。兩個名詞連用,如果組成的是動賓關(guān)系,那么前面的名詞活用作動詞。 “刑、藉、甕、繩”都與后面的名詞組成動賓關(guān)系,活用為動詞,意思分別是“殺、登記造冊、用破甕作、用草繩系”的意思。(3)名詞前如有結(jié)構(gòu)助詞“所”,則一起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該名詞活用為動詞。如:置所罾魚腹中 (陳涉世家)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 (與妻書) 不
34、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鴻門宴) 例中,“罾、志、虜”本來都是名詞,意思是“魚網(wǎng)”、“志向”、“俘虜”,與“所”一起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活用為動詞,意思分別是“捕捉”、“立志”、“虜獲”。 (4)名詞用在“之、其、爾、汝、我”等代詞前面,則該名詞活用為動詞。如:汝幸而偶我。(與妻書)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上述幾例中,名詞“偶、蹄、名”用在代詞“之”的前面,活用為動詞,意思分別為“嫁給、用腳踢、命名”。 (5)如果一個名詞前面有“敢、未”等狀語,這個名詞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動詞。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說 未果,尋病終。桃花源記
35、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上述幾例中,名詞“毒、果、前”均活用作動詞,譯為“憎恨、實現(xiàn)、走上前”。2.名詞用作狀語 (1)普通名詞用作狀語 名詞直接用于動詞前作狀語,所起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還具有比較濃厚的修辭色彩。常見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游褒禪山記(從旁邊)使不上漏。(項脊軒志)(從上邊)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jù)、手段或工具。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失期,法皆斬。陳涉世家(依法)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或狀態(tài)。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戰(zhàn)國策)(象蛇一樣)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像鳥張開
36、翅膀一樣)表示行為的身分或?qū)Υ姆绞?。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過秦論)(如客人)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來)難點探析普通名詞作狀語雖和一般主謂結(jié)構(gòu)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樣。 通過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來確認(rèn)。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小石潭記壯號哭,老人兒啼。史記·循吏列傳加點部分如果是主謂結(jié)構(gòu),譯為“蛇爬行”“小兒啼哭”顯然不對。 結(jié)合分析句法關(guān)系來確認(rèn)。分析句法關(guān)系,主要從兩方面著眼:一是弄清動詞的主語,名詞作狀語的句子,往往在這個名詞前面還另有主語,如“嫂蛇行”“老人兒啼”,“嫂”“老人”作全
37、句的主語,“蛇”“兒”就不可能還是主語,而只能是狀語了。二是看主語與用作狀語的名詞是否是并列關(guān)系。如果是并列關(guān)系,就可能是并列主語;如果不是并列關(guān)系,就先確定謂語動詞主語,另一名詞必然是狀語。如果句中主語不容易確定,或根本就是無主語句,那就只能根據(jù)上下文意來判斷了。如:少時,一狼逕去,其一犬坐于前。如不結(jié)合上下文,就很難確定“犬坐于前”的“犬”是主語還是狀語。如果是主語,則是“其中一條狗坐在前面”;如果是狀語,則是“其中之一像狗那樣坐在前面”。從上下文意看,這一句是說其中一只狼的情況,因而“犬”必然是“坐”的狀語。(2)時間名詞用作狀語 時間名詞用于動詞前作狀語,主要表示行為變化的時間。(1)
38、時間名詞用作狀語,有時用連詞“而”或“以”連接謂語。這是現(xiàn)代漢語里所沒有的。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在早晨、在傍晚)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原毀)(時時)(2)文言文中“日”、“月”、“歲”等時間名詞,用作狀語時所表示的意義和它們平時的意義有所不同,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時間修飾。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每天)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捕蛇者說)(每年)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捕蛇者說)(一天比一天地)(3)方位名詞用作狀語 文言文中,方位名詞也可以直接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或表示動作的趨向。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石青
39、糝之。核舟記(在右邊、在左邊)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陳涉世家)(在外邊)非臣隕首所能上報。(陳情表)(向上)3.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用作使動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并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傳)(使復(fù)活、使長肉)元濟(jì)于城上請罪,進(jìn)城梯而下之。(李元濟(jì)雪夜入蔡州)(使下來)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宮賦)(使滅族)4.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把當(dāng)作賓客)吾從而師之。(師說)(以為師)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阿房宮賦)(以為鑒
40、)形容詞活用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在語句中,形容詞如果處在主語或賓語及判斷句謂語的位置上,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義,它就活用為名詞。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袆、董允等,此皆良實。(出師表)(忠良誠實的人)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 (堅固的鎧甲、銳利的武器)2.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多數(shù)是由于后面帶了賓語,形容詞本身是不能帶賓語的。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記)(有很多、缺少)天下苦秦久矣。(陳涉世家)(痛恨、因而痛苦)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與交好)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后,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
41、性質(zhì)和狀態(tài),那么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孟子)(使遭受痛苦、使貧困)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從軍行)(使灰暗)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rèn)為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當(dāng)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與妻書)(以為快樂)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師說)(以為恥) 動詞活用1.動詞活用為名詞動詞的主要作用是充當(dāng)謂語,但有時也出現(xiàn)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表示與這個動詞的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人或事,這時它就活用為名詞了。吾射不亦精乎? (賣油翁)(射箭的技術(shù))夫大
42、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列論戰(zhàn))(伏兵)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出產(chǎn)的東西、收入的東西) 追亡逐北。(過秦論)(逃跑的軍隊)2.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guān)系,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chǎn)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活用作使動的動詞,多數(shù)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于使動時,后面就帶有賓語。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孟子)(使挨餓)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陳涉世家) (使憤怒)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西江月)(使受驚、使鳴叫)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赤壁賦)(使起舞、使哭泣)及物動詞也有活用為使動的,但較少見。晉侯飲趙盾酒。(左傳)
43、(使喝)難點探析及物動詞本來就帶賓語,在形式上與使動用法沒有區(qū)別,區(qū)別只在意義上,這就需要認(rèn)真具體分析具體語言環(huán)境,根據(jù)上下文來分辨。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使活下來)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師說)(使學(xué)習(xí))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鴻門宴)(使跟從)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論語)(使吃)3.動詞作狀語錄畢,走送之。(送東陽馬生序)(跑著)忽啼求之。(傷仲永)(哭著)數(shù)詞的活用數(shù)詞一般活用為動詞,但比較少見?!白淙粏栐唬禾煜聬汉醵??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梁惠王上)士也罔極,二三其德。(氓)以上幾例中的“一”、“二三”均為數(shù)
44、詞,這里活用為動詞,意為 “統(tǒng)一”、“數(shù)次改變”。難點探析 “使動”和“意動”的辨析“使動”和“意動”都是詞的活用,二者結(jié)構(gòu)相似,但有區(qū)別,表現(xiàn)在以下兩點上:(1)表示的意義不同。用如“使動”的詞,對賓語含有“使它怎樣”或“使它變?yōu)槭裁础钡囊饬x;而用如“意動”的詞,對賓語含有“認(rèn)為(感到)它怎樣”,或者“把它當(dāng)成(看作)什么”的意義。如: 父利其然也。(傷仲永)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 例中“利其然”是“認(rèn)為這樣做有利”的意思,“利”,形容詞用作“意動”;例“活之”是“使之(他)活”的意思,“活”用作“使動”。 (2)表現(xiàn)的主客觀不同?!笆褂谩北仨毷侵髡Z使賓語表示的人或事發(fā)生了變化,這是一
45、種客觀的變化,“意動”的主語沒有讓賓語表示的人或事發(fā)生變化,只是主語的一種主觀認(rèn)識,因而“使動”的主語可以是人或物,而“意動”的主語一般只能指人。如: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句中主語“春風(fēng)”是指物,“春風(fēng)”使江南岸發(fā)生了變化(綠),因而“綠”用作“使動”。再如前例中“父”指人,主語(父)主觀上認(rèn)為“其然”有利,因而“利其然也”的“利”是意動用法?!净涱}精講】1.2009年廣東高考題2. (2008年廣東)下列各句中的“之”,屬于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C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shù)D將士用命,訪何功之有名師剖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A項為動詞
46、,到任; B項“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C項代詞賓語。D項為助詞,幫助使賓語前置??季涫脚袛?,此題為本套試題變化之三。答案:B。3.(2006年廣東)下列各句,與“何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晉,何厭之有 D.何故而至此 名師剖析:此題考查我們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題,先要看題干,例句是一個什么句式,再仔細(xì)分析選肢中的每一個句子。題干中的句子是一個介詞賓語前置句,“何為”即“為何”,在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要前置。再看選項中,A項是介詞賓語前置句,“何以”即“以何”;B項的“何”(為什么)作狀語,
47、置于謂語之前,是正常語序;C項的“何”(什么)作定語,置于中心詞之前,是正常語序,“何厭之有”為動詞賓語前置,即“有何陋”;D項的“何”的用法與意義同C項。此題的選項全部出自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子路、曾皙、冉由、公西華侍坐燭之武退秦師屈原列傳。因此,我們要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各種句式,并善于區(qū)別那些貌似相同,實則不同的句子。也可以借助語法分析,看詞語充當(dāng)?shù)木渥映煞謥矸直?。答案:A?!净浛稼厔荨颗c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文言句式的考查,近幾年的高考??嫉挠校侯悇e例句出處判斷句1. 力不足,死焉,職也。2. 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3. 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4.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
48、而求富之,是富桀也。5. 民,吾民也。發(fā)吾粟振之,胡不可?6. 湯、武非受命,乃弒也。7. 季布名所以益聞?wù)撸芮饟P之也。8. 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2008上海2008浙江2007年全國12006年福建2006年江蘇2006山東2006全國2005天津w.w.w.k.s.5.u.c.o.m 倒裝句主謂倒裝未考賓語前置1. 此何難之有焉,特上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2. 欲而得之,又何請焉?3. 不識吾子奚以知之?4. 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5. 趙國何求而不得也。208天津2004福建2004廣東2004全國2005天津定語后置1. 竹床一,壘以之;木榻一,臥以之。2.
49、 家人瞷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3. 良欲籍農(nóng)故為兵者,民大恐。2006江西2006江西2003安徽春狀語后置1. 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2. 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3. 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4. 乃招其酋豪,諭以禍福,諸蠻皆以君言為可信。5. 飲酒于斯亭而樂之。2008江蘇2006重慶2006安徽2004浙江2004湖南被動句1. 及得召見,遂見親信。2. 既復(fù)用,又皆幼君,仕情頓而索寞。3. 罪細(xì)且不容,巨猾乃置不問,陛下不出伯獻(xiàn),臣不敢奉詔。4. 吾為物所苦,亟起索燭照。5. 吳王困于姑蘇之上,而求哀請命于勾踐。6. 暉剛于為吏,見忌于上,
50、所在多被劾。2008江蘇2008浙江2008安徽2006浙江2005福建2005廣東省略句1. 章君之子若孫,當(dāng)夙夜以繼(章君的)志(辦好義塾)為事,毋豐己以自私。 2. 郭異之,持(之)以白王。3. 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天臺生困暑,夜臥(于)絺維中 B.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其)端B.其煙勃郁,(煙)左麾右旋,繞床數(shù)匝 D.蚊一舉喙,(人)即號天而訴之4. 而其弊常豐縟而寡實。(“?!焙笫÷浴坝凇保?.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而”前省略“事君者”)6. 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后句子意思不符號原文的一項是A.(但)無樂有上矣。 B.(
51、景公)令趨駕追晏子其家。C.惟夫子之令(是聽)。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7. 主簿大驚,遽以白就。(“以”后省略“之”)8. 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乃”前省略“李超”,“僧”后省略“名”,“告”后省略“之”)2008湖北2007廣東2006浙江2006湖南2006福建2006北京2005廣東2005湖北固定結(jié)構(gòu)1. 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豈為政哉?雖得罪,所甘心焉。2. 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無乃不可乎?3. 比暮至朝去,寧有顧惜心耶?4. 且彼異類也,防之茍至,烏能為人害?5. 聞同類之相而若無聞,豈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6. 其李將軍之謂也!2008安徽2006天津20
52、05浙江2006浙江2006浙江2002全國 從上表可以看出,考查范圍幾乎涉及所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2005年納入考試范圍后,各省市試題都有出現(xiàn)。考查形式,有的單獨命題,多放在文言文翻譯中綜合考查。2010年的考試,極有可能在客觀題中命題,或在翻譯題中考查。近幾年各地高考詞類活用的考查情況如下:例句考查方式出處說明時陶侃為散吏,訪薦為主簿,相與結(jié)友,以女妻侃子瞻。翻譯題2008廣東妻,作動詞,嫁且又大購之,皆不獲,有司苦之。翻譯題2008湖南苦,以為苦日待哺于東南之轉(zhuǎn)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翻譯題2008全國1日,作狀語,每天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翻譯題2008全國1君、兄,以君、兄郭異之,持以白王。翻譯題2007廣東“異”:意動用法,“以為異”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實詞題2007全國1“祠”:作動詞,祭祀拜住袖其疏人諫實詞題2006重慶“袖”,作動詞“藏在袖里”士類益以此多之同上2006全國I“多”意動用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外派工程師專項勞動合同精要3篇
- 2025年度特許經(jīng)營權(quán)授予與行使合同3篇
- 海南外國語職業(yè)學(xué)院《交通信息系統(tǒng)》2023-2024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度假村合作協(xié)議范本
- 2025年度綠色蔬菜直銷合作協(xié)議范本6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超市連鎖加盟經(jīng)營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機(jī)構(gòu)教師兼職工作合同2篇
- 課程設(shè)計批閱意見
- 二零二五年度季度銷售獎杯采購與市場調(diào)研與競爭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ROHS認(rèn)證服務(wù)及產(chǎn)品保證合同模板2篇
- DB3305T 285-2023 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 德清早園筍
- (八省聯(lián)考)河南省2025年高考綜合改革適應(yīng)性演練 化學(xué)試卷合集(含答案逐題解析)
- 學(xué)校自習(xí)室管理及收費方案
- 自來水工程施工方案
- 2024年度科研機(jī)構(gòu)實驗技術(shù)人員勞務(wù)派遣合作框架
- 2023年中職《計算機(jī)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秋季學(xué)期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
- 2025七年級下道德與法治教學(xué)工作計劃
- 2025年護(hù)理部護(hù)士理論培訓(xùn)計劃
- 環(huán)保管家管家式管家式一站式服務(wù)合同
- 醫(yī)療廢物污水培訓(xùn)
- 防網(wǎng)絡(luò)電信詐騙主題班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