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考試內容范圍_第1頁
機械設計考試內容范圍_第2頁
機械設計考試內容范圍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機械設計考試內容范圍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掌握機械設計及其相關課程(如機械制圖、材料力學、機械原理、工程材料、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等)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備常用零(部)件的設計、分析能力;了解機械設計方法的最新發(fā)展。二、考試的內容及比例1、機械零件疲勞強度計算(15左右)(1)了解疲勞極限應力線圖的意義及用途;(2)掌握繪制零件的疲勞極限應力簡化線圖的方法;(3)熟悉單向穩(wěn)定變應力時機械零件疲勞強度計算方法;(4)了解單向不穩(wěn)定變應力時機械零件疲勞強度計算方法。2、連接(20左右)(1)了解螺紋聯(lián)接件的類型及標準、螺旋傳動性能(效率、自鎖等);(2)熟悉螺紋聯(lián)接的特點(預緊、防松)及應

2、用;(3)掌握螺栓組聯(lián)接的結構設計與受力分析(4)掌握螺紋聯(lián)接強度計算的理論與方法、螺栓總載荷的確定方法;(5)了解螺紋聯(lián)接件的材料及許用應力;(6)熟悉提高螺紋聯(lián)接強度的措施;(7)熟悉鍵聯(lián)接的主要類型及應用特點,鍵的類型及尺寸的選擇方法;(8)掌握平鍵聯(lián)接強度校核計算方法;(9)了解花鍵聯(lián)接的類型、特點和應用,(10)了解無鍵聯(lián)接與銷聯(lián)接的類型、特點及應用。3、機械傳動(35左右)(1)了解帶傳動的類型、特點和應用場合;(2)熟悉普通v帶的結構及其標淮;(3)掌握帶傳動的工作原理、受力情況,帶傳動的彈性滑動及打滑,v帶傳動的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柔韌體摩擦的歐拉公式、帶的應力及其變化規(guī)律;(

3、4)熟悉v帶型號選擇方法、V帶傳動的張緊方法、V帶帶輪的結構形式;(5)了解鏈傳動的工作原理、特點及應用;(6)熟悉滾子鏈的標準、規(guī)格及鏈輪的結構特點;(7)掌握滾子鏈傳動的工作情況分析;(8)熟悉滾子鏈傳動的設計計算方法;(9)熟悉鏈傳動的布置和張緊方法;(10)熟悉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及設計淮則、齒輪的常用材料及選擇;(11)掌握齒輪受力分析方法、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方法、標準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方法、標淮直齒圓錐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方法;(12)了解變位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特點;(13)了解提高齒輪傳動疲勞強度的措施、齒輪結構形式及其設計、齒輪傳動潤滑。(14)了解蝸桿傳動的類

4、型及其應用;(15)掌握普通圓柱蝸桿傳動及圓弧圓柱蝸桿傳動的幾何參數(shù)的計算及選擇方法;(16)熟悉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受力分析及其強度計算;蝸桿傳動的熱平衡計算方法;(17)了解變位蝸桿傳動的特點;(18)了解蝸桿、蝸輪的結構形式、材料及設計,蝸桿的剛度計算方法。4、軸系零、部件(30左右)(1)了解滑動軸承的特點、典型結構及應用場合;(2)熟悉軸承材料及其選用;(3)掌握不完全液體潤滑滑動軸承的設計方法、流體動力潤滑徑向滑動軸承的設計原理及設計方法。(4)熟悉滾動軸承的類型及代號、滾動軸承的類型選擇;(5)掌握滾動軸承的尺寸選擇與壽命驗算方法、滾動軸承的工作情況分析、軸承裝置的設計、軸承的潤

5、滑及密封等內容。(6)了解聯(lián)軸器的類型、結構、特點及應用場合,聯(lián)軸器的類型及型號選擇與計算方法。(7)了解軸的類型及常用材料;(8)熟悉轉軸、心軸和傳動軸的載荷和應力特點;軸上零件的軸向和周定位方法及其特點;軸的結構設計方法及提高軸的承載能力的措施;(9)掌握心軸的強度計算方法;傳動軸的強度計算方法;轉軸最小直徑的估算方法,轉軸的彎扭合成強度校核計算方法,轉軸的疲勞強度精確校核計算方法;軸的剛度校核計算方法。三、試卷題型及比例1.客觀題(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填空,判斷等)-占40左右2.主觀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分析計算題等)-占60左右四、主要參考教材1.濮良貴等主編.機械設計(第九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