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基本內涵_第1頁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基本內涵_第2頁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基本內涵_第3頁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基本內涵_第4頁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基本內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基本內涵鄧仕雄 “仁、 義、 禮、 智、 信、 廉、 恥、 孝、 溫、 良、 恭、儉、 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 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fā)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重德行、 貴禮儀, 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形成和發(fā)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仁,是指同情、關心和愛護這樣的心態(tài),即“仁愛之心”,是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

2、、互相尊重和互相愛護的情感,是世間萬物共生、和諧相處、協(xié)調發(fā)展的一種道德規(guī)范?!叭省弊钤绯鲎陨袝?尚書中說:“克寬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說當年商湯用寬恕仁愛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叭省弊钤绲暮x是“親人”的意思, 說文解字中說:“親,仁也”,又說:“仁,親也”。主要是指家庭成員之間、氏族親人之間要“親愛”,這種“仁愛”之情, 僅僅局限于家族親屬之間。隨著歷史演變, “仁”的涵義得到了進一步擴展, 由“親人”發(fā)展到了“愛人”。 老子說: “與, 善仁”。 意思是與人交往要友愛、真誠、無私。 孔子說: “志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這里“仁”已成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 為了維護

3、“仁”, 可以“殺身”, 即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維護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見,在“仁”的情感范圍由家族擴展到社會的同時, “仁”的道德內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提升,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第一要素。義,是指正當、正直和道義這樣的氣節(jié),即“正義之氣”,是超越自我、正視現(xiàn)實、仗義公道的做人態(tài)度?!傲x”的原義是指人的儀表,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對親密友誼、對美好善良的追求。說文解字:“義,己之威儀也。從我從羊?!币馑颊f,“義”是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涵養(yǎng),人的形象和涵養(yǎng)要像羊一樣溫和、善良、美好。羊在我們生活中,從古至今都是六畜之首,是最美的食品。中國人非常崇尚羊,古人在造字的時候,把“羊”都用在

4、最美好的事物上面。比如, 羊與魚構成了“鮮”,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羊和魚都是最鮮美的食品,最好吃的食品。中國人最美好的字眼“美”、“善”上面都有一個“羊”字,都是用“羊”作主要部首來構造的,這反映了人們對羊所具備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并把這種境界作為國人應該追求的品行,作為應該提倡的道德。說文解字把“義”同“美”和“善”聯(lián)系起來解釋,“美”和“善”是“羊”字頭,“義”的繁體字“義”也是羊字頭。所以,義、美、善是同義的。古人強調“義氣”,就是指這樣一種美好善良的 境界和正直正義的氣節(jié)??鬃訕O為推崇“仁”德,提倡“殺身成 仁”。而孟子非常推崇“義”德,說要“舍生取義”?!皻⑸怼焙汀吧嵘笔窍嗤囊馑肌?/p>

5、相同的境界,說明孟子是把“義”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認識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主要是“仁、 義、禮、智、信”五大要素,通常簡化成“仁義道德”,可見,在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仁”和“義”兩德, 是最核心、最基本的兩大要素。古人云:“仁則榮,不仁則辱”,“由義為榮,背義為辱”, 說明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榮辱觀也是以是否做到“仁”和“義”作為主要標準的。禮,是指禮儀、禮貌和禮節(jié)這樣的規(guī)矩,即“禮儀之規(guī)”,建立人際關系、社會秩序的一種標準和規(guī)則。 “禮”最初是原始社會祭神祈福的一種習俗和儀式。禮記·表記中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指的就是一種儀式、一種習俗,當時還沒有把“禮”作為

6、一種道德規(guī)范、道德準則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確和倡導。隨著社會進一步發(fā)展,關于“禮”的認識和理解也有了新的變化。 禮記·表記中說“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闭f的是周人事鬼敬神,開始遠離它,并且“制禮作樂”,逐步把這些禮儀規(guī)范起來,對在哪種情況下實行什么樣的禮節(jié)、 舉行什么樣的禮儀、講究什么樣的禮貌進行了具體規(guī)范,提倡以“禮樂”治天下。 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 “禮”的內容又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變化,開始將“禮”作為道德準則加以提倡。 詩經中有“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的詩句,意思就是說:看那老鼠還有一張臉皮,做人豈能無禮儀;如果一個人沒有禮儀,不去死還干什么?孔子有一

7、句名言: “克己復禮為仁”, 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應克制自己不正當?shù)挠_動的情緒和不正確的言行,做到“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使自己的視、聽、言、行,一舉一動都符合“禮”的規(guī)定。 這說明“禮”在道德領域已經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尊重、加以規(guī)范、加以倡導。春秋齊國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管仲,提出“禮儀廉恥, 國之四維”的治國理念,把“禮”放在道德規(guī)范之首, 表明“禮”已經由原來的一種習俗和儀式逐步地規(guī)范為一種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華為治國的四大要素之首。中國人向來把“禮”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禮儀之邦來表明我們是文明的,不講禮儀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見,“禮”在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有

8、著重要位置。 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惡和知己識人這樣的能力,即“智謀之力”。“智”作為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基本要素之一,很早就出現(xiàn)在文字記載里。 孔子說: “君子道有三: 仁者不憂,智者不慮,勇者不懼。”中庸云:“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德”。 論語中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么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才是智慧之舉?!笆侵病本褪侵浮斑@才是智慧、這才是聰明、這才是智者”。孔子、孟子在繼承和發(fā)展唐堯、 舜禹、 商湯等關于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認識是非、 認識善惡這樣的聰穎、智慧思想的基礎上,豐富了“智”的具 體思想內容,提升了“智

9、”作為一種道德要求在道德規(guī)范中的 地位,使之成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新的道德概念和價值取 向,成為對人們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質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信,是指誠實守信、堅定可靠、相互信賴這樣的品行,是們交往和處事的道德準則。 “信”不是簡單的誠實, 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內涵。它不僅要求人們在自己的行為上要誠實和守信,同時也反映出人們對某一個事物、某一種理念認識上的堅定可靠,反映出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相互信賴的關系。缺乏堅定可靠和相互信賴這樣一種基礎,人們在自己的行為上也難以實現(xiàn)誠實和守信。關于“信”,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認識了它,并且積極地加以提倡。歷代賢人圣哲關于“信”的強調不絕于書, 甚

10、至包括像三國演義、 水滸傳、紅樓夢等一些古典文學名著里面,也都強調“信”的道德理念, 都有關于“信”的人性詮釋和故事描繪。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記載說:“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意思是說統(tǒng)治者有“信”,是立國的根本,是老百姓得以生存的基礎。老子說:“言,善信”。意即說話要恪守信用。孔子說,“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他還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為規(guī)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誠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點。孟子則把誠信看作社會的基石和做人的準則,他所謂“誠者, 天之道也。思誠者, 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的闡述,即是其證。

11、貞觀政要中唐代名相魏征說:“德禮誠信,國之大綱”, 把“信”作為治國之大綱來加以強調。 舊唐書里說“君之所保, 惟在于誠信”。 尚書 寫道: “信用昭明于天下”。 詩經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語叫“信誓旦旦”。像這樣一種對“信”的認識、對“信”的提倡、對“信”的崇拜,從古至今像一棵常青樹一樣存活于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說明“信”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內容,歷來被人們所肯定、所推廣。廉恥, 廉操與知恥。荀子 :偷儒憚事,無廉恥而嗜乎飲食,則可謂惡少者矣。管仲: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茨献樱好駸o廉恥,不可治也。非修禮義,廉恥不立。孝,就是關愛父母長輩、尊

12、老敬老。孝道是中國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要求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關愛、贍養(yǎng)老人,為父母長輩養(yǎng)老送終等等,主要包括:一為“敬親”。中國傳統(tǒng)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對父母首先要“敬”和“愛”, 要時刻地心情愉悅地對待父母。沒有敬和愛,就淡不上孝。二為“奉養(yǎng)”,就是要從物質上供養(yǎng)父母,即贍養(yǎng)父母,“生則養(yǎng)”,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綱領。儒家提倡在物質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讓老年人吃。這一點非常重要,孝道強調老年父母在物質生活上的優(yōu)先性。三為“侍疾”,老年人年老體弱,容易得病,因此,孝道把“侍疾”作為重要內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時診治,精心照料,多給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關懷。

13、四為“立身”, 孝經 :安身行道,揚名于世,孝之終也。這就是說,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業(yè)。兒女事業(yè)上有了成就,父母就會感到高興,感到光榮,感到自豪。因此,終日無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這也是對父母的不孝。五為“諫諍”, 孝經 :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也就是說,在父母有不義的時候,不僅不能順從,而應諫諍父母,使其改正不義, 這樣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義。六為“善終”, 孝經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喪禮時要盡各種禮儀。溫良恭儉讓,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

14、謙讓這五種美德,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春秋時期,子禹問孔子的學生子貢,為什么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子貢回答說孔子老人家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品德。那么, 如何看待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仁、 義、禮、 智、 信”五大基本要素呢?從五大要素的關系看, 它們之間相互關聯(lián)、相互依存、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大廈的根基,也可以說是道德大廈的支柱。 “仁、義、 禮、 智、 信”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是我們要很好遵循的、最重要的五種社會道德規(guī)范。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各種組合的比較來看,“仁

15、、義、 禮、 智、信”是人們應該履行的基本義務和主要品行,在道德建設中具有基礎地位。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產生、發(fā)展的歷史來看,“仁、義、禮、智、信”在中華民族道德建設的長河中具有本源地位。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林林總總、豐富多彩的龐大體系來看,“仁、義、禮、智、信”具有主導地位。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對社會進步所產生的廣泛性、深遠性影響來看, “仁、義、 禮、 智、 信”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fā)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是怎樣形成和發(fā)展的呢?“仁、 義、 禮、 智、信”是中國古代儒家提出并歸納的五個最重要的道德要求, 從文字記載看,距今已有2500

16、多年歷史,從口頭傳播來看,還要早得多。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隨著社會演變和文明的推進, 逐漸得到明確、規(guī)范、 升華、 豐富和發(fā)展。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禮、義、廉、恥”四個道德要素。管子對這四個要素非??粗兀Q“四維張則君令行”,“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意思是說,這四大道德要素如果能夠弘揚,君主的政令就能夠暢通,反之國家就要滅亡,從關系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強調了這四大道德要素之重要。何謂“四維”?管子說“一曰禮, 二曰義, 三曰廉, 四曰恥”,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春秋末的老子提出人要“上善若水”。意思是最善的人要像水一樣,具體地說,要“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

17、信;政,善治;事,善能; 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顯然老子倡導“仁”、“信”等道德操守。隨后, 戰(zhàn)國思想家孟子在此基礎上把“仁、 義、 禮、智”這四個要素整理歸納出來,作為道德的基本要求。 孟子·告子篇寫道“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的意思是說,“仁、義、禮、智”這四個方面是我自身獨有的, 并不是外界給我的,人就應該有這樣的本質和品德。孟子把“惻隱之心、 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總結歸納為“仁、義、禮、智”,并把它們作為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道德準則和道德理念。把“仁、義、 禮、 智、 信

18、”五大道德要素整合在一起加以全面闡述和規(guī)范的,是漢代的董仲舒。他說“仁誼禮智信,五常之道”,要在世間推行,以此教育民眾,改變民間陋習,形成良好的民風。 文中的“誼”即“義”。 漢書·董仲舒?zhèn)?寫道“夫仁誼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王者修飭,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靈,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仁義禮智信”這個“五常之道”,即五大道德要素。官方把“仁義禮智信”明確為整個國家要提倡和遵循的道德綱領,是在漢建初四年(公元79 年)的白虎觀會議以后。當時西漢政權召集大夫、博士、 議郎、 郎官和諸生集會白虎觀,討論五經同異,會后漢章帝命班固把討論結果編成白虎通義作為官方典籍公布,影響深遠。白虎通義中寫道“五常者何?仁、義、 禮、 智、 信也。 仁者不忍也,施生愛人也;義者宜也,斷決得中也;禮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于事,見微者也;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故人生而應八卦之體,得五氣以為常,仁義禮智信也。”不僅將“五?!闭酱_定下來,而且進行了明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