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實驗報告燃燒焓_第1頁
物化實驗報告燃燒焓_第2頁
物化實驗報告燃燒焓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燃燒焓的測定張磊楠 2008030054燃燒焓的測定姓名:張磊楠學號:2008030054班級:生 86同組實驗者:石穿實驗日期:2010 年 4 月 14 日提交報告日期:2010 年 4 月 15 日帶實驗助教:江寅1引言1.1實驗目的1. 使用彈式量熱計測定萘的燃燒焓。2. 了解量熱計的原理和構造,掌握其使用方法。3. 掌握熱敏電阻測溫的實驗技術。1.2實驗原理當產物的溫度與反應物的溫度相同,在反應過程中只做體積功而不做其它功時,化學反應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稱為此過程的熱效應,通常亦稱為“反應熱”。熱化學中定義:在指定溫度和下,一摩爾物質完全燃燒成指定產物的焓變,稱為該物質在此溫度下的摩爾

2、燃燒焓,記作CHm。通常,C、H 等元素的燃燒產物分別為 CO2(g)、H2O(l)等。由于上述條件下 H=Qp,因此 CHm 也就是該物質燃燒反應的等壓熱效應 Qp。在實際測量中,燃燒反應常在恒容條件下進行(如在彈式量熱計中進行),這樣直接測得的是反應的恒容熱效應 QV(即燃燒反應的摩爾燃燒內能變 CUm)。若反應系統(tǒng)中的氣體物質均可視為理想氣體,根據(jù)熱力學推導,CHm 和 CUm 的關系為:(1)式中,T 為反應溫度(K);CHm 為摩爾燃燒焓(J·mol-1);CUm 為摩爾燃燒內能變(J·mol-1);vB(g)為燃燒反應方程中各氣體物質的化學計量數(shù)。產物取正值,反

3、應物取負值。通過實驗測得 QV 值, 根據(jù)上式就可計算出 Qp,即燃燒焓的值 CHm。- 1 -燃燒焓的測定張磊楠 2008030054圖 1 氧彈的構造測量熱效應的儀器稱作量熱計,量熱計的種類很多,一般測量燃燒焓用彈式量熱計。本實驗是用氧彈式量熱計進行萘的燃燒焓的測定,結構如上圖。實驗過程中外水套保持恒溫,內水桶與外水套之間以空氣隔熱。同時,還把內水桶的外表面進行了電拋光。這樣,內水桶連同其中的氧彈、測溫器件、攪拌器和水便近似了一個絕熱系統(tǒng)。量熱儀的外桶蓋為提升式。將其向上提到限位高度,順時針旋轉約 90 度,便可停放住。點火電極的上電極觸頭、內水桶攪拌器及測溫器件均固定在外桶蓋上,當把桶蓋

4、旋轉到適當位置降下時,它們便都處于預置。攪拌器的馬達也固定在外桶蓋上,其電源線及點火電極連線經(jīng)桶蓋內部與量熱儀的電控部分連通。氧彈的另一極經(jīng)彈杯、內水桶及外水套與電控部分連通。將待測燃燒物質裝入氧彈時,充入足夠的氧氣。氧彈放入裝有一定量水的內桶中,蓋好外桶蓋。以電控部分各開關攪拌并實現(xiàn)燃燒點火,用熱敏電阻作為測溫元件,用電子自動平衡儀連續(xù)內桶水溫度的變化。當溫度變化不大時,可以認為熱敏電阻阻值變化與溫度變化成正比;當阻值變化不大時,電橋的不平衡電勢 U 與阻值變化成正比。所以 UT由于U 與儀的曲線峰高h 成正比,故T=ah(2)式中 a 為比例常數(shù)。設系統(tǒng)(包括所有內水桶中的物質)的熱容C

5、為常數(shù),則當某樣品連同輔助物質棉線、金屬絲燃燒后,下式成立:· mBåD U= CDT = CaDh = KDh(3)c BMB式中: Dc UB物質 B 的摩爾燃燒內能變,J·mol-1mB物質B 的質量,kgMB -物質 B 的摩爾質量 ,kg·mol-1C-系統(tǒng)熱容,也稱能當量或水當量 J·K-1K儀器常數(shù),J·mm-1Dh -儀曲線峰高, mm先燃燒已知燃燒焓的物質(如苯甲酸),標定儀器常數(shù)K,再燃燒未知物質,便可由上式計算出摩爾燃燒內能變。2實驗操作2.1實驗儀器及藥品實驗儀器:GR3500 型彈式量熱計 1 套;熱敏電阻

6、1 支(約 2k);大學化學實驗計算機接口:溫度計 1- 2 -燃燒焓的測定張磊楠 2008030054支:2000ml,1000ml 容量瓶各 1 個;3000ml 裝水盆 1 個;鑷子 1 把,壓片機、鎳絲、棉線、萬用表、臺秤、分析天平、剪刀、尺子、氧氣瓶公用。實驗藥品:分析純的苯甲酸和萘。2.2 實驗操作步驟及方法要點2.2.1 樣品準備在臺秤上稱量約 0.8g 苯甲酸,在壓片機上壓成片狀,取出藥片并輕輕去掉黏附在藥品上的粉末, 用棉線繞在藥片上,將鎳絲穿入棉線后在分析天平上準確稱量。將苯甲酸片上的鎳絲緊拴在氧彈的兩根電極上。用萬用表檢查是否通路,旋緊彈蓋。通入 1.0MPa 的氧氣。充

7、氣后再檢查是否通路與漏氣,然后將氧彈放入內水桶內。2.2.2 儀器準備接好線路,先將熱敏電阻放入外水套,后將熱敏電阻放入水盆中,調節(jié)水溫,使內外大約相差0.6 度。準確稱取水 3000ml 倒入內桶中,蓋好桶蓋。打開量熱儀電源,開動攪拌器,接下導通實驗開關。2.2.3燃燒當基線走成直線后接下升溫結束后走出直線后停止,若在半分鐘之內迅速移動表示點火。關掉,待筆所指位置儀。停止攪拌,取出熱敏電阻放入外水套中,此時為內外水套溫度相等處。用電腦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切斷量熱儀熱源,取出氧彈,放出燃燒廢氣。旋開彈蓋,檢查樣品是否燃燒完全,若有黑色物質,實驗失敗。若燃燒完全,將剩余鎳絲取下稱量, 倒出內水桶水

8、,將氧彈洗凈、擦干。2.2.4 測量未知樣品外水套溫度。在臺秤上面稱取約 0.6g 萘,重復以上操作。2.2.5 實驗結束整理儀器,用計算機擬合數(shù)據(jù)線并求出萘的燃燒焓,實驗結束。2.2.6 實驗注意事項1稱取樣品不可過量,否則會升溫過高,信號超出量程。2氧彈充氣后一定要檢查確信其不漏氣,而且要再次檢查兩電極間是否通路。3將氧彈放入量熱儀前,一定要先檢查點火掉。鍵是否位于“關”的位置。點火結束后,即將其關4氧彈充氣操作過程中,人應站在側面,以免意外情況下彈蓋或閥門向上沖出發(fā)生。3結果與討論3.1原始實驗數(shù)據(jù)表 1實驗原始數(shù)據(jù)被測項目苯甲酸萘棉線質量(g) 鎳絲總質量(g) 總質量(g)鎳絲剩余質

9、量(g)外水套溫度()0.00200.00830.81150.004514.314122.12127.97020.00240.00820.62700.004715.140128.17151.7004被測物量峰高h(mV)- 3 -燃燒焓的測定張磊楠 20080300543.2計算的數(shù)據(jù)、結果選擇并雙擊,選擇并雙擊,輸入鎳絲、棉線、剩余鎳絲、總質量及標準只樣品和被測樣品的摩爾質量,點擊,選擇并打開文件,交替移動光標 1 和 2 到點火前一段平穩(wěn)的基線位置,點擊,交替移動光標 1 和 2 到完全燃燒后溫度不變的位置(水平線位置),點擊,交替移動光標移動到外套水溫曲線位置,點擊,移動光標,將綠色光標

10、放在擬和曲線與升溫曲線的交點上,光標放在升溫曲線上的任何位置,點擊;如果線性擬合交點不理想,點擊,移動光標重新擬合。確定后,點擊,峰高值就會值。兩條曲線都處理完成后,點擊,就可以得到被測樣品的燃燒焓圖 2 苯甲酸處理曲線圖- 4 -計算處理提交刷新計算H線性擬合 3線性擬合 1線性擬合 2燃燒焓測定打開物理化學實驗燃燒焓的測定張磊楠2008030054圖 3 萘處理曲線圖用計算機計算出萘的燃燒焓為-5218.7002 KJ/mol接下來用公式(3)及修正公式(1)計算萘的燃燒焓。· mB已知 åD U= CDT = CaDh = KDh , 棉線和鎳絲的燃燒內能變?yōu)?167

11、36KJ/Kg 和c BMB-3243KJ/Kg,苯甲酸摩爾燃燒焓為-3231.3KJ/mol 1mol 苯甲酸完全燃燒反應方程式:C7H6O2+7.5O27CO2+3H2O即可得出B(g)=-0.5 代入(1)式:得出苯甲酸摩爾燃燒內能變?yōu)?3230.1KJ/mol則(3)等號左邊為-3230.1*1000*(0.7364-0.0039-0.0083)/122.12-16736*0.0039-3243*0.0007J即-19222.6J,求得 K=-196.963J/mV對于被測樣品萘,(3)等號右邊為-25956.5J左邊為CU*1000*(0.6269-0.0041-0.0081)/12

12、8.17-16736*0.0041-3243*0.0013J求得萘的CU 為-5396.96KJ/mol 1mol 萘的完全燃燒反應方程式:C10H8+12O210CO2+4H2O進而求得萘的摩爾燃燒焓為-5401.92KJ/mol,于計算機結果基本一致。- 5 -燃燒焓的測定張磊楠 20080300543.33.3.1 與標準值對比計算相對誤差萘的標準摩爾燃燒焓約為-5153.8KJ/mol,計算相對誤差得:| -5153.8-(-5218.7)|/|-5153.8|=1.26%3.3.2 誤差分析本次實驗在多個環(huán)節(jié)都引入了可能造成誤差的操作,其中最主要的誤差來自樣品燃燒過程中量熱計本身并不

13、能保證絕熱,只能保證等容。因此,實測的溫度變化值與恒容完全絕熱體系的溫度變化T 存在偏差,必須加以校正。于是我們在實驗中采用雷諾作圖法校正溫度變化值,將實驗測量的體系溫度與時間數(shù)據(jù)作圖,得曲線 CAMBD(見下圖)在樣品燃燒之前,由于體系被攪動做功和微弱吸熱(環(huán)境比體系溫度高)體系溫度隨時間微弱升高,見 CA 線段,A 點為樣品點火時體系的溫度,點火時,樣品燃燒放出的熱量使體系溫度升高, 達到最高點 B,見 AB 線段,隨后由于體系微弱放熱(此時體系比環(huán)境溫度高),溫度隨時間微弱下降,見線段 BD(。取 A、B 兩點之間垂直于橫坐標的距離的中點O 作平行于橫坐標的直線交曲線于 M 點,通過 M

14、 點作垂線 ab,然后將 CA 線和 DB 線外延長交 ab 線于E 和F 兩點。則 F 點與E 點的溫差即為校正后的溫度升高值T。本次實驗中量熱計絕熱情況良好,熱量損失很小,但由于攪拌不斷引進少量能量,使燃燒后最高點不出現(xiàn),隨時間推移 BD 接近直線,如圖中右邊一幅所示,這時仍可按相同原理校正。本試驗依靠上圖中的那些線相對位置的差值來測量計算峰值,而且沒有像上面所說的用中點來處理數(shù)據(jù),而是加入了一條線外水桶溫度的線也就是環(huán)境溫度的線。因為我們認為環(huán)境溫度是相對穩(wěn)定的,所以用它作為參考的量將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除了熱交換外,還有很多因素能夠引起誤差:藥品壓片稱量后仍可能在操作中損失很小一部分,

15、而且樣品在空氣中可能受潮;充入的氧氣很難保證絕對純凈,內部會有空氣(主要成分為氮氣)存在,在樣品燃燒時氮氣將形成硝酸;樣品燃燒完全后將剩余鎳絲取下再次稱量,如果不夠鎳絲可能沾上氧彈上的水,這樣剩余鎳絲質量將增大。,3.3.3 建議我們在做這個實驗時,感覺最費時間的就是水溫的調節(jié),由于室溫較低,外水套溫度很低,用水管放了很久,內水套溫度僅比外水套低 0.2°C,所以我們采取了給外水套加入熱水的方法。由于外水套式環(huán)形的,所以調水溫是加入一點熱水,會導致水溫變化很長一個時間段,攪拌裝置并不能試水溫在整個系統(tǒng)很快平衡,所以散熱比較多,另外儀器的攪動生熱也會使溫度有所變化。所以我們建議可以使用

16、恒溫水浴槽,提早設置好外水套溫度,這樣外水套溫度也可以固定到計算機的系統(tǒng)里。另外可以把外水套溫度舍得稍高一些,避免內水套溫度難以減低,減少自來水放水減少水浪費,也可以準備冰塊用以降溫。- 6 -燃燒焓的測定張磊楠 20080300544結論本次實驗測得萘的燃燒焓為-5218.7002 KJ/mol5參考文獻基礎物理化學實驗,賀德華,麻英,張連慶,高等教育6 思考題6.1 本實驗中如何考慮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通過哪些途徑進行熱交換?這些熱交換結果影響怎樣?如何校正?答:本實驗中,把氧彈和內水桶看作孤立系統(tǒng),把外水桶及其外部看作環(huán)境。氧彈和內水桶系統(tǒng)在燃燒過程中理論上絕熱恒容。通過導熱進行熱交換,難以校正。6.2 使用氧氣時要注意哪些問題?答:先將藥片上的鎳絲緊栓在氧彈的兩根電級上,用萬用表檢查是否通路,旋緊彈蓋,使用氧氣時, 要擰緊蓋子和氣閥,防止漏氣。充氣時要先確認輸氧口安裝正確,當輸氧口的氣壓達到 1MPa 時, 充氧完畢,將輸氧口懸塞推出,取下輸氧口,一定要檢查確信氧彈不漏氣,而且要再次檢查兩電極間(頂帽與彈蓋間)是否通路。氧彈充氣操作過程中,人應站在側面,以免意外情況下彈蓋或閥門向上沖出,發(fā)生。6.3 攪拌過快或過慢有何問題?答:攪拌過快會引起溫度升高,使得溫度不穩(wěn);攪拌過慢會導致各部分傳熱不均,不能很好的恒溫。6.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