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診治標準_第1頁
病毒性肝炎診治標準_第2頁
病毒性肝炎診治標準_第3頁
病毒性肝炎診治標準_第4頁
病毒性肝炎診治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    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表現(xiàn)復雜,切忌主觀片面地只依靠某一項或某一次檢查異常即作出診斷,應根據(jù)流行病學史、臨床癥狀和體征、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并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及動態(tài)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做好鑒別。然后根據(jù)肝炎病毒學檢測結果做出病原學診斷,最后確診。    一、臨床診斷    (一)臨床分型    1. 急性肝炎:(1)急性無黃疸型;(2)急性黃疸型。2. 慢性肝炎:(1)輕度;(2)中度;(3)重度。3. 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2)亞急性重型肝

2、炎;(3)慢性重型肝炎。4. 淤膽型肝炎。5. 肝炎肝硬化。    (二)各型肝炎的臨床診斷依據(jù)    1. 急性肝炎:(1)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應根據(jù)流行病學史、臨床癥狀、體征、化驗及病原學檢測結果綜合判斷,并排除其他疾病。 流行病學史 如密切接觸史和注射史等。密切接觸史是指與確診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別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經常接觸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糞便)或有性接觸而未采取防護措施者。注射史是指在半年內曾接受輸血、血液制品及未經嚴格消毒的器具注射藥物、免疫接種和針刺治療等。癥狀 指近期內出現(xiàn)的、持續(xù)幾天以上但無其他原因可解

3、釋的癥狀,如乏力、食欲減退、惡心等。體征 指肝腫大并有壓痛、肝區(qū)叩擊痛,部分患者可有輕度脾腫大?;?主要指血清ALT升高。病原學檢測陽性。凡化驗陽性,且流行病學史、癥狀和體征三項中有兩項陽性或化驗及體征(或化驗及癥狀)均明顯陽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診斷為急性無黃疸型肝炎。凡單項血清ALT升高,或僅有癥狀、體征,或有流行病學史及、三項中有一項陽性者,均為疑似病例。對疑似病例應進行動態(tài)觀察或結合其他檢查(包括肝組織病理學檢查)做出診斷。疑似病例如病原學診斷陽性,且除外其他疾病者可確診。(2)急性黃疸型肝炎 凡符合急性肝炎診斷條件,血清膽紅素17.1mol/L,或尿膽紅素陽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

4、黃疸,可診斷為急性黃疸型肝炎。    2. 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過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攜帶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現(xiàn)肝炎癥狀、體征及肝功能異常者可以診斷為慢性肝炎。發(fā)病日期不明或雖無肝炎病史,但肝組織病理學檢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據(jù)癥狀、體征、化驗及B超檢查綜合分析,亦可作出相應診斷。為反映肝功能損害程度,慢性肝炎臨床上可分為:(1)輕度 臨床癥狀、體征輕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標僅或項輕度異常;(2)中度 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居于輕度和重度之間;(3)重度 有明顯或持續(xù)的肝炎癥狀,如乏力、納差、腹脹、尿黃、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

5、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無門靜脈高壓征者。實驗室檢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復或持續(xù)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異常、丙種球蛋白明顯升高。除前述條件外,凡白蛋白32g/L,膽紅素大于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動度60%40%,膽堿酯酶2500U/L,四項檢測中有一項達上述程度者即可診斷為重度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的實驗室檢查異常程度參考指標見表2。超檢查結果可供慢性肝炎診斷的參考:(1)輕度 超檢查肝脾無明顯異常改變。(2)中度 超可見肝內回聲增粗,肝臟和/或脾臟輕度腫大,肝內管道(主要指肝靜脈)走行多清晰,門靜脈和脾靜脈內徑無增寬。(3)重度 超檢查可見肝內回聲明顯增粗,分布不均勻;肝表面欠光滑

6、,邊緣變鈍,肝內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輕度狹窄、扭曲;門靜脈和脾靜脈內徑增寬;脾臟腫大;膽囊有時可見“雙層征”。表2   慢性肝炎的實驗室檢查異常程度參考指標項目輕度中度重度ALT和/或AST(IU/L)正常倍正常倍正常倍膽紅素(mol/L)   正常2倍正常倍正常5倍正常倍白蛋白(A)(g/L)35353232A/G1.41.41.01.0電泳球蛋白(EP)(%)21212626凝血酶原活動度(PTA)(%)7070606040膽堿酯酶(CHE)(U/L)* 5400540045004500* 有條件開展CHE檢測的單位,可參考本項指標  

7、;  3. 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周內出現(xiàn)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明顯,迅速出現(xiàn)度以上(按度劃分)肝性腦病,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濁音界進行性縮小,黃疸急劇加深;或黃疸很淺,甚至尚未出現(xiàn)黃疸,但有上述表現(xiàn)者均應考慮本病。(2)亞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現(xiàn)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明顯,同時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黃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mol/L或血清總膽紅素大于正常10倍,首先出現(xiàn)度以上肝性腦病者,稱腦病型(包括腦水腫、腦疝等);首先出現(xiàn)腹水及其相關癥候(包括胸水等)

8、者,稱為腹水型。(3)慢性重型肝炎 其發(fā)病基礎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史;無肝病史及無HBsAg攜帶史,但有慢性肝病體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學改變(如脾臟增厚等)及生化檢測改變者(如丙種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肝穿檢查支持慢性肝炎;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或慢性HBsAg攜帶者重疊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時要具體分析,應除外由甲型、戊型和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亞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時的臨床表現(xiàn)同亞急性重型肝炎,隨著病情發(fā)展而加重,達到重型肝炎診斷標準(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40%,血清總膽紅素大于正常10倍)。  

9、60; 為便于判定療效及估計預后,亞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可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分為早、中、晚三期:(1)早期 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條件,如嚴重乏力及消化道癥狀,黃疸迅速加深,血清膽紅素大于正常10倍,凝血酶原活動度40%30%,或經病理學證實。但未發(fā)生明顯的腦病,亦未出現(xiàn)腹水。(2)中期 有度肝性腦病或明顯腹水、出血傾向(出血點或瘀斑),凝血酶原活動度30%20%。(3)晚期 有難治性并發(fā)癥如肝腎綜合征、消化道大出血、嚴重出血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嚴重感染、難以糾正的電解質紊亂或度以上肝性腦病、腦水腫、凝血酶原活動度20%。    4. 淤膽型肝炎: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

10、肝炎,但自覺癥狀常較輕,皮膚瘙癢,大便灰白,常有明顯肝臟腫大,肝功能檢查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凝血酶原活動度60%或應用維生素K肌注后一周可升至60%以上,血清膽汁酸、谷氨酰轉肽酶,堿性磷酸酶、膽固醇水平可明顯升高,黃疸持續(xù)周以上,并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肝內外梗阻性黃疸者,可診斷為急性淤膽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礎上發(fā)生上述臨床表現(xiàn)者,可診斷為慢性淤膽型肝炎。    5. 肝炎肝硬化:(1)肝炎肝纖維化 主要根據(jù)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診斷,超檢查結果可供參考。超檢查表現(xiàn)為肝實質回聲增強、增粗,肝臟表面不光滑,邊緣變鈍,肝臟、脾臟可增大,但肝表面尚無顆粒狀,肝

11、實質尚無結節(jié)樣改變。肝纖維化的血清學指標如透明質酸(HA)、型前膠原(PC-)、型膠原(-C)、層連蛋白(LN)四項指標與肝纖維分期有一定相關性,但不能代表纖維沉積于肝組織的量。(2)肝炎肝硬化 是慢性肝炎發(fā)展的結果,肝組織病理學表現(xiàn)為彌漫性肝纖維化及結節(jié)形成,二者必須同時具備,才能診斷。代償性肝硬化 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屬Child-Pugh A級。雖可有輕度乏力、食欲減少或腹脹癥狀,尚無明顯肝功能衰竭表現(xiàn)。血清白蛋白降低,但仍35g/L,膽紅素35mol/L,凝血酶原活動度多大于60%。血清ALT及AST輕度升高,AST可高于ALT,谷氨酰轉肽酶可輕度升高。可有門靜脈高壓癥,如輕度食管靜脈曲

12、張,但無腹水、肝性腦病或上消化道出血。失代償性肝硬化 指中晚期肝硬化,一般屬Child-Pugh B、C級。有明顯肝功能異常及失代償征象,如血清白蛋白35g/L,A/G1.0,明顯黃疸,膽紅素35mol/L,ALT和AST升高,凝血酶原活動度60%?;颊呖沙霈F(xiàn)腹水、肝性腦病及門靜脈高壓癥引起的食管、胃底靜脈明顯曲張或破裂出血。根據(jù)肝臟炎癥活動情況,可將肝硬化區(qū)分為:活動性肝硬化 慢性肝炎的臨床表現(xiàn)依然存在,特別是ALT升高,黃疸、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質地變硬,脾進行性增大,并伴有門靜脈高壓征。靜止性肝硬化 ALT正常,無明顯黃疸,肝質地硬,脾大,伴有門靜脈高壓征,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肝硬化的影像學

13、診斷:超見肝臟縮小,肝表面明顯凹凸不平,鋸齒狀或波浪狀,肝邊緣變鈍,肝實質回聲不均、增強,呈結節(jié)狀,門靜脈和脾門靜脈內徑增寬,肝靜脈變細,扭曲,粗細不均,腹腔內可見液性暗區(qū)。    二、病原學診斷    (一)病原學分型    目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至少有五型,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    關于GBV-C/HGV和TTV的致病性問題尚有爭議,且目前國內外尚無正式批準的診斷試劑可供

14、檢測,因此,不宜將GBV-C/HGV和TTV納入常規(guī)病毒性肝炎的實驗室檢測。    (二)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學診斷依據(jù)    1. 甲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 IgM陽性,可確診為HAV近期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檢測抗-HAV IgM陽性時,判斷HAV重疊感染應慎重,須排除類風濕因子(RF)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假陽性。接種甲型肝炎疫苗后23周約8%20%接種者可產生抗-HAV IgM,應注意鑒別。    2. 乙型肝炎:有以下任何一項陽性,可診斷為現(xiàn)癥HBV感染:血清HBsA

15、g陽性;血清HBV DNA陽性;血清抗-HBc IgM陽性;肝內HBcAg和/或HBsAg陽性,或HBV DNA陽性。    (1)急性乙型肝炎診斷 必須與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fā)作鑒別。診斷急性乙型肝炎可參考下列動態(tài)指標:HBsAg滴度由高到低,HBsAg消失后抗-HBs陽轉;急性期抗-HBc IgM滴度高,抗-HBc IgG陰性或低水平。    (2)慢性乙型肝炎診斷 臨床符合慢性肝炎,并有一種以上現(xiàn)癥HBV感染標志陽性。    (3)慢性HBsAg攜帶者診斷 無任何臨床癥狀和體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

16、續(xù)陽性個月以上者。    3. 丙型肝炎:(1)急性丙型肝炎診斷 臨床符合急性肝炎,血清或肝內HCV RNA陽性;或抗-HCV陽性,但無其他型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標志。(2)慢性丙型肝炎診斷 臨床符合慢性肝炎,除外其他型肝炎,血清抗-HCV陽性,或血清和/或肝內HCV RNA陽性。    4.丁型肝炎:(1)急性丁型肝炎的診斷:急性HDV、HBV同時感染 急性肝炎患者,除急性HBV感染標志陽性外,血清抗-HDV IgM陽性,抗-HDV IgG低滴度陽性;或血清和/或肝內HDVAg及HDV RNA陽性。HDV、HBV重疊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17、病人或慢性HBsAg攜帶者,血清HDV RNA和/或HDVAg陽性,或抗-HDV IgM和抗-HDV IgG陽性,肝內HDV RNA和/或肝內HDVAg陽性。(2)慢性丁型肝炎診斷:臨床符合慢性肝炎,血清抗-HDV IgG持續(xù)高滴度,HDV RNA持續(xù)陽性,肝內HDV RNA和/或HDVAg陽性。    5. 戊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EV陽轉或滴度由低到高,或抗-HEV陽性1:20,或斑點雜交法或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法(RT-PCR)檢測血清和/或糞便HEV RNA陽性。目前抗-HEV IgM的檢測試劑尚未標準化,仍需繼續(xù)研究,但抗-HEV IgM檢測可作為

18、急性戊型肝炎診斷的參考。    (三)確立診斷 凡臨床診斷為急性、慢性、重型、淤膽型肝炎或肝炎肝硬化病例,經病原學或血清學特異方法確定為某一型的肝炎時即可確診。兩種或兩種以上肝炎病毒同時感染者稱為同時感染(co-infection)。在已有一種肝炎病毒感染基礎上,又感染另一型肝炎病毒稱為重疊感染(super-infection)。    確診的肝炎病例命名是以臨床分型與病原學分型相結合,肝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附后。例如:(1)病毒性肝炎,甲型(或甲型和乙型同時感染),急性黃疸型(或急性無黃疸型)。(2)病毒性肝炎,乙型(或乙型和丁型重疊

19、感染),慢性(中度),G2 S3(炎癥活動程度;纖維化程度)。(3)病毒性肝炎,丙型,亞急性重型,腹水型,早期(或中期或晚期)。(4)HBsAg攜帶者近期感染另一型肝炎病毒時可命名如下:病毒性肝炎,甲型(或戊型),急性黃疸型;HBsAg攜帶者。    對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標志均陰性者可診斷為:急性肝炎,病原未定;或慢性肝炎,病原未定。    三、組織病理學診斷    組織病理學檢查在肝臟疾病的診斷、分類及預后判定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確診斷、衡量炎癥活動度、纖維化程度以及判定藥物療效的金標準。為

20、避免因穿刺組織太小給正確診斷帶來困難,力求用粗針穿刺,標本長度須在1cm以上(1.52.5cm)。至少在鏡下包括個以上匯管區(qū)。肝穿標本應作連續(xù)切片,常規(guī)作HE及網狀纖維和/或Masson三色染色,以準確判斷肝內炎癥、肝組織結構改變及纖維化程度等。根據(jù)需要可開展肝組織內病毒抗原或核酸的原位檢查,以助確定病原及病毒復制狀態(tài)。病理醫(yī)生要加強肝臟病變的基本功訓練,力求對病變定性正確,劃分程度恰當,并密切與臨床相結合,以保證組織病理學診斷的準確性。    (一)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為全小葉性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肝細胞腫脹、水樣變性及氣球樣變,

21、夾雜以嗜酸性變、凋亡小體形成及散在的點、灶狀壞死,同時健存肝細胞呈現(xiàn)再生,胞核增大,雙核增多或出現(xiàn)多核;竇枯否細胞增生,竇內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增多;匯管區(qū)呈輕至中度炎癥反應;肝內無明顯纖維化。有的肝組織內可見淤膽,肝毛細膽管內形成膽栓、壞死灶及竇內有含黃褐色素的吞噬細胞聚集。上述改變在黃疸型患者較為明顯。    (二)慢性肝炎    1. 慢性肝炎的基本病變:小葉內除有不同程度肝細胞變性和壞死外,匯管區(qū)及匯管區(qū)周圍炎癥常較明顯,常伴不同程度的纖維化,主要病變?yōu)檠装Y壞死及纖維化。    (1)炎癥壞死 常見

22、有點、灶狀壞死,融合壞死,碎屑壞死及橋接壞死,后二者與預后關系密切,是判斷炎癥活動度的重要形態(tài)學指標。碎屑壞死(PN)又稱界面肝炎(interface hepatitis)系肝實質和匯管區(qū)或間隔交界帶的炎癥壞死,特點為單個核細胞浸潤,交界帶肝細胞壞死,肝星狀細胞增生,可致局部膠原沉積和纖維化。依病變程度分為輕、中、重度、是判定小葉炎癥活動度的重要指標之一。a. 輕度 發(fā)生于部分匯管區(qū),界板破壞死范圍小,界面肝炎限局;b. 中度 大部分匯管區(qū)受累,界板破壞可達50%,界面肝炎明顯;c. 重度 炎癥致匯管區(qū)擴大,PN廣泛,炎癥壞死深達小葉中帶,致小葉邊界嚴重參差不齊,可致匯管區(qū)周圍較廣泛膠原沉積。

23、橋接壞死(BN) 為較廣泛的融合性壞死,根據(jù)壞死連接部位不同分類:a. 匯管區(qū)匯管區(qū)(P-P)BN 主要由匯管區(qū)炎癥及PN發(fā)展形成;b. 匯管區(qū)小葉中央?yún)^(qū)(P-C)BN 沿肝腺泡區(qū)小葉中央與匯管區(qū)炎癥、壞死互相融合,常致小葉結構破壞;c. 中央中央(C-C)BN 兩個小葉中心帶的壞死相融合。BN常導致橋接纖維化,與預后密切相關。BN的多少是診斷中、重度慢性肝炎的重要依據(jù)之一。    (2)纖維化 指肝內有過多膠原沉積,依其對肝結構破壞范圍、程度和對肝微循環(huán)影響的大小劃分為14期(S1-4)。S1 包括匯管區(qū)、匯管區(qū)周圍纖維化和限局竇周纖維化或小葉內纖維瘢痕,二者均

24、不影響小葉結構的完整性。S2 纖維間隔即橋接纖維化(bridg-ing fibrosis),主要由橋接壞死發(fā)展而來,S2雖有纖維間隔形成,但小葉結構大部仍保留。S3 大量纖維間隔,分隔并破壞肝小葉,致小葉結構紊亂,但尚無肝硬化。此期一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門靜脈高壓和食管靜脈曲張。S4 早期肝硬化,肝實質廣泛破壞,彌漫性纖維增生,被分隔的肝細胞團呈不同程度的再生及假小葉形成。此期炎癥多尚在進行,纖維間隔寬大疏松。改建尚不充分。這與肝硬化不同,在肝硬化時,纖維間隔包繞于假小葉周圍,間隔內膠原及彈力纖維經改建,多環(huán)繞假小葉呈平行排列。    2. 慢性肝炎病變的分級、分期(見

25、表3):將炎癥活動度及纖維化程度分別分為14級(G)和14期(S)。炎癥活動度按匯管區(qū)、匯管區(qū)周圍炎癥及小葉內炎癥程度分級,當兩者不一致時,總的炎癥活動度(G)以高者為準。表3 慢性肝炎分級、分期標準炎癥活動度(G)纖維化程度(S)級匯管區(qū)及周圍小葉內期纖維化程度0無炎癥無炎癥0無1匯管區(qū)炎癥(CPH) 變性及小數(shù)點、灶狀壞死灶1匯管區(qū)纖維化擴大,局限竇周及小葉內纖維化2輕度PN(輕型CAH)變性,點、灶狀壞死或嗜酸小體2匯管區(qū)周圍纖維化,纖維間隔形成,小葉結構保留3中度PN(中型CAH)變性、融匯壞死或見BN3纖維間隔伴小葉結構紊亂(distortion),無肝硬化4重型PN(重型CAH)B

26、N范圍廣,累及多個小葉(多小葉壞死)4早期肝硬化    3. 慢性肝炎的程度劃分:慢性肝炎按炎癥活動度(G)劃分為輕、中、重三度。如SG,則應予特殊標明。    (1)輕度慢性肝炎(包括原慢性遷延性肝炎及輕型慢性活動性肝炎):G1-2,S0-2。肝細胞變性,點、灶狀壞死或凋亡小體;匯管區(qū)有(無)炎癥細胞浸潤,擴大,有或無限局碎屑壞死(界面肝炎);小葉結構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相當于原中型慢性活動性肝炎):G3,S1-3。匯管區(qū)炎癥明顯,伴中度碎屑壞死;小葉內炎癥嚴重,融合壞死或伴少數(shù)橋接壞死;

27、纖維間隔形成,小葉結構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相當于原重型慢性活動性肝炎):G4,S2-4。匯管區(qū)炎癥嚴重或伴重度碎屑壞死;橋接壞死累及多數(shù)小葉;大量纖維間隔,小葉結構紊亂,或形成早期肝硬化。    4. 慢性肝炎的組織病理學診斷:組織病理學診斷包括病因(根據(jù)血清或肝組織的肝炎病毒學檢測結果確定病因),病變程度及分級分期結果。例如: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G3/S4;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慢性,重度,G4/S3。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1.

28、急性重型肝炎:肝細胞呈一次性壞死,壞死面積肝實質的2/3,或亞大塊性壞死,或橋接壞死,伴存活肝細胞的重度變性;壞死2/3者,多不能存活;反之,肝細胞保留50%以上,肝細胞雖有變性及功能障礙,渡過急性階段,肝細胞再生迅速,可望恢復。如發(fā)生彌漫性小泡性脂肪變性,預后往往較差。    2. 亞急性重型肝炎:肝組織新、舊不一的亞大塊壞死(廣泛的區(qū)壞死);較陳舊的壞死區(qū)網狀纖維塌陷,并可有膠原纖維沉積;殘留肝細胞增生成團;可見大量小膽管增生和淤膽。    3. 慢性重型肝炎:病變特點表現(xiàn)為在慢性肝?。愿窝谆蚋斡不┑牟∽儽尘吧希霈F(xiàn)大塊性(

29、全小葉性)或亞大塊性新鮮的肝實質壞死。    (四)肝硬化    1. 活動性肝硬化:肝硬化伴明顯炎癥,包括纖維間隔內炎癥,假小葉周圍碎屑壞死及再生結節(jié)內炎癥病變。    2. 靜止性肝硬化:假小葉周圍邊界清楚,間隔內炎癥細胞少,結節(jié)內炎癥輕。病毒性肝炎的治療原則    病毒性肝炎尚無滿意的治療藥物及方法。治療原則是根據(jù)不同病原、不同臨床類型及組織學損害區(qū)別對待。    一、一般處理    (一)休息 急性肝炎的早期

30、,應住院或就地隔離治療并臥床休息;恢復期逐漸增加活動,但要避免過勞,以利康復。慢性肝炎活動期應適當休息,病情好轉后應注意動靜結合,不宜過勞。由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轉重者應臥床休息,住院治療。    (二)營養(yǎng) 病毒性肝炎患者宜進食高蛋白質、低脂肪、高維生素類食物,碳水化合物攝取要適量,不可過多,以避免發(fā)生脂肪肝。恢復期要避免過食。絕對禁酒,不飲含有酒精的飲料、營養(yǎng)品及藥物。    二、藥物治療    各型肝炎病人有明顯食欲不振、頻繁嘔吐并有黃疸時,除休息及營養(yǎng)外,可靜脈滴注10%20%葡萄糖液及維生素等。根

31、據(jù)不同病情,可采用相應的中醫(yī)中藥治療。    (一)急性肝炎    1. 甲型肝炎:不變慢性,主要采取支持與對癥治療。密切觀察老年、妊娠、手術后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病情,若出現(xiàn)病情轉重,應及時按重型肝炎處理。    2. 乙型肝炎:應區(qū)別是急性乙型肝炎抑是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fā)作,前者處理同甲型肝炎,后者按慢性乙型肝炎治療。    3. 丙型肝炎:確診為急性丙型肝炎者應爭取早期抗病毒治療見附件。    4. 丁型肝炎:同乙型肝炎治療。 &#

32、160;  5. 戊型肝炎:同甲型肝炎。    (二)慢性肝炎     應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采取抗病毒、調整免疫、保護肝細胞、改善肝功能、抗纖維化及心理等治療措施。目前認為,形成肝炎慢性化主要是由于病毒持續(xù)感染,因此,對慢性肝炎應重視抗病毒治療??共《局委熞姼郊?。    (三)重型肝炎     以綜合療法為主,主要措施是加強護理,進行監(jiān)護,密切觀察病情。加強支持療法;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補給新鮮血液或血制品,含高支鏈氨基酸的多種氨基酸,抑制炎癥壞死及促肝細胞再生藥物。

33、改善肝微循環(huán),降低內毒素血癥,預防和治療各種并發(fā)癥(如肝性腦病、腦水腫、大出血、腎功能不全、繼發(fā)感染、電解質紊亂、腹水及低血糖等)。在有條件單位可進行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及肝移植的研究。    (四)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可照常工作,但應定期復查,隨訪觀察,并動員其作肝穿檢查,以便進一步確診和作相應治療。附件抗病毒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一、目的    抗病毒治療的目的是:抑制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改善肝功能;減輕肝組織病變;提高生活質量;減少或阻止肝

34、硬化和原發(fā)性肝細胞癌的發(fā)生。    二、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    (一)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    1. 治療指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適合干擾素治療:(1)HBV復制 HBeAg陽性及HBV DNA陽性;(2)血清ALT異常。    2. 符合上述條件但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宜用干擾素治療:(1)血清膽紅素升高倍正常值上限;(2)失代償性肝硬化;(3)自身免疫性疾?。?4)有重要臟器病變(嚴重心、腎疾患、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神經精神異常等)

35、。    3. 劑量及療程:(1)劑量 3MU5MU/次,推薦劑量為5MU/次。(2)用法 每周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療程46個月,可根據(jù)病情延長療程至年??蛇M行誘導治療,即在治療開始時,每天用藥一次,0.5個月后改為每周次,至療程結束。(3)療效評價 療程結束時評價近期療效。停藥后追蹤觀察,隨訪612個月,評價遠期療效。療效評價應以遠期療效為準。    4. 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評定標準:(1)完全應答(顯效) ALT復常,HBV DNA、HBeAg、HBsAg均陰轉。(2)部分應答(有效) ALT復常,HBV DNA和HBeAg陰轉,但HBsAg仍陽性。(3)無應答(無效) 未達到上述指標者。(4)持續(xù)應答 完全應答(顯效)或部分應答(有效)者,停藥612個月仍為顯效或有效者。(5)復發(fā) 治療結束時為顯效和有效,停藥612個月內出現(xiàn)ALT異常及HBV DNA陽轉者為復發(fā)。    5. 干擾素的不良反應及其處理:(1)治療初期常見感冒樣綜合征:多在注射后24個小時出現(xiàn)。有發(fā)熱、寒戰(zhàn)、乏力、肝痛、背痛和消化系統(tǒng)癥狀,如惡心、食欲不振、腹瀉及嘔吐。治療23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