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_第1頁
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_第2頁
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_第3頁
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我的一次教研經歷教學背景語文新課程改革對于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機遇.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無時不在嘗試著去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為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這幾年來看了很多,聽到不少,也想了一些。在個人進行教學時橋這堂課讓我印象頗深。教學片段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你與眾多的形形色色的橋產生過聯(lián)系,看見過小木橋,踏過石板橋,走過鋼筋混凝土橋,想像得出城市立交橋。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還有一種“生命橋”,相信我們有些同學聽說過老羚羊為救年輕羚羊,犧牲自己,讓年輕羚羊飛渡懸崖的橋;螞蟻為

2、了讓自己的同伴在烈火或大水中留下來而抱作一團滾過火淌過水的橋。這些都是動人心魄的橋。今天,仍有一座橋,演繹著動人的故事。 二、學生自讀課文 1、找出并討論自己不能正確朗讀的字詞。 2、用一句話概括故事的內容。 三、研讀課文 師:文章中點明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的句子有哪些,試找出朗讀。 生:第一、二、四、十四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但兩尺多高的洪水已經開始在路面洶涌而來”。 師:洪水中的人們是怎樣的反應,從哪里體會到? 生:“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擁向木橋”、“亂哄哄的”。 師:描寫老漢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觸動你的心?為什么? 生:“老漢清秀的臉上流著雨水”。“像一座山。” “黨員排在后邊”

3、“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師:請用不同語氣語調朗讀以上描寫老漢的句子。 先輕讀,后重讀。用堅毅的語氣讀。 師:在人群中,老漢“拖”出一個小伙子,一個“拖”字非常搶眼,他為什么這么做? 生:因為小伙子是個黨員。一方面表現老漢極強的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想像他不拖的后果。 師:老漢因此不喜歡小伙子了嗎? 生:不是?!八昧Π研』镒油粕蠘颉薄U沁@一“推”,足見老漢對他的愛。 師:以上描寫老漢的語句應重讀什么? 生:“拖”、“推”。 師:讀完全文,你發(fā)現老漢和小伙子是什么關系?前文有無暗示?這樣的結尾你覺得有何妙處? 生:父子。有過暗示:“小伙子竟來推他”,“老漢似乎要喊什么”。這樣的結尾出人意料

4、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倍覺老漢形象的高大,在深深的感嘆之余不免深思。 師:你認為文中的老漢是怎樣一個人? 生:老漢是一個在生死攸關之際,無私無畏,舍己救人,極具黨性和親情的黨支部書記。 師小結:小小說通過形勢危急的環(huán)境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塑造了老漢這個在生死攸關之際,把生的希望給別人,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極具黨性和親情的黨支部書記。洪水吞沒了木橋,吞沒了兒子,吞沒了老漢,但吞沒不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可貴精神。 討論:小說以“橋”為題,好在哪里? 生: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橋見證了老漢崇高的精神,老漢的生命是一百多個群眾通向新生的橋。橋又是引渡我們進入更高境界的紐帶讓我們的靈魂得以洗滌。 四、課堂練習

5、1、小說最悲壯的情節(jié)是哪處? 2、小說最感人的地方是哪處?3、找出文中你最欣賞的一處,做賞析。 4、文中的老漢是怎樣一個人?你用什么話對他和他兒子說?5、你能說出我國平凡而又有偉大精神的共產黨員的名字及事跡嗎? 教學反思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wěn)、高風亮節(ji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

6、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 (2)本文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xù)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在備課中,我把自己當成既是老師又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就假裝學生的樣子畫一畫,答一答。有時還故意答錯問題難為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學生沒有找到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的句子怎么辦,我要用怎樣的語

7、言把學生引入到文章中去;怎樣引入學生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等。總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問題以及引導銜接的語言都記了下來。做完這些后我多少做到心中有些底了??墒亲约涸趥湔n中也存在著很多疑問。對于文章的結構,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起到的令人震驚感嘆的效果怎么能自然的引到課文中。課上,對于“老漢像一座山”這句學生體會的還不夠深入怎樣引導效果會更好。另外就是課文的結尾的處理,課中在體會老漢形象時學生已理解了一些,但結尾如果給學生例舉一些優(yōu)秀黨員形象,讓學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書這樣的黨員在人民生活中不僅僅只是這一個。課上完了,自己的感受還是很多的。剛上完課,聽課的老師反映教學構思挺別致,過程也比較清晰但對學生的

8、考慮還是不夠全面現在的孩子很難被文中的老村長打動。我聽后回想自己的備課過程,想想也深思熟慮了,結果卻不盡人意。細細思考學生為什么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沒有被文中的人物打動,也沒有被我的激情感染呢?為什么偏偏出了這么大的問題呢?冥思苦想,終于找到了答案。原因在于不管是從年齡、視野還是經歷的角度考慮,文章中所描述的真人真事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了,雖然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了解到許多優(yōu)秀人物的英雄事跡,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缺少這樣的生活體驗,因此,從內心上來講,他們對這類人與事并不認同。所以,在學習橋這篇文章時,學生對于文本內容充滿懷疑,他們的情感是蒼白的,以挖掘語言文字來體會

9、人物的高尚品質在他們看來只是一種弄虛作假的形式,所以他們這樣的表現也在情理之中了。那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狀呢?我是這樣想的:首先從學生所處的社會大環(huán)境來看,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金錢的地位日益突出,人與人的關系處處和利益掛鉤,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很難感受到鄰里親情,很少看得到熱情互助的情景,更多的是看到人們對于貧窮的漠視,對于苦難的漠然和對于需要幫助的人們的漠不關心。再者從學生所處的家庭小環(huán)境來看,現在的家長迫于各種壓力,在生活中扮演著各種角色,有著多副面孔,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漸漸失去了童真,學會了偽裝。試想,當學生看夠了丑惡,受夠了冷漠,如何還能苛求他們的眼里仍是一片澄清呢?這是社會的悲哀

10、,是家庭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新課標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作為一名現代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怎么去努力呢?(一)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 美需要情感為中介,教學需要情感為紐帶,這種紐帶應首先由教師拋向學生。文學鑒賞只有在師生對文學作品從情感上產生強烈共鳴的情況下,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其美的內涵。因此,教師應致力于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各種手段,營造一種和諧、生動、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氣氛和情境。關于情境教學,我認為不應拘泥于生硬地再現文中的情境。 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重視情感的誘導,善

11、于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設一種與被感知對象相似的、熟識的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從而過渡到對認知對象的審美體驗上。 此外,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設置教學情境,可通過多種途徑,如圖畫,音樂、幻燈、電影、錄像等,將學生引入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和興趣。這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且它們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在學習內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現象或過程,都能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在使學生獲得大量感性的知識信息的同時,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在朗讀中感受作品的語言美。 要體味作品的語言美,應從朗讀開始,因為朗讀

12、是感知語言的重要方式,是獲取文章美感的途徑之一。朗誦可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美的感受。(三)在分析中挖掘作品的形象美。 文學作品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社會的,而它又以形象教育讀者,影響讀者整個精神世界。當學生有了審美感受,獲得審美愉悅后,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就是對審美對象的鑒別和評價能力,它包括對審美對象的真善美的識別,對審美客體逐漸加深理解、并能給予審美評價,得到新的領悟。作為一名教師若能啟發(fā)學生挖掘作品中的意蘊美,達到意美以動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悅目,那么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在潛移默化中也就逐漸地提高了審美能力。 (四)在整體感悟中體味作品的思想美。 我們閱讀文章應該準確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通過對作品中人物、事物、內容的分析,可以使學生在對作品產生體驗的基礎上,由情入理,把握作者思想觀點,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感知形象,產生審美效應,啟發(fā)學生把審美感受上升到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五)在鑒賞中領略作品的藝術美 美包含在文學作品中,教師若能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調動各種因素,讓學生在或喜或悲、或愛或恨、或樂或哀的審美體驗中感知作品的語言美、形象美、思想美、藝術美,就會使學生進入審美意境,陶冶情操。沒有美育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