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高了》多媒體教案_第1頁
《我長高了》多媒體教案_第2頁
《我長高了》多媒體教案_第3頁
《我長高了》多媒體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長高了?多媒體教案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6-37頁理論活動我長高了。二、教學目的1、通過學生活動,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才能,并通過實際的測量鍛煉學生在理論中運用知識、創(chuàng)新開展的才能。2、通過比賽,進步學生對測量的興趣。同時在測量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分工意識,在活動中浸透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三、教學難點體會米的實際意義,會恰中選擇長度單位。四、教學設想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厘米,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根底上進展的,學生對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但對于米這個抽象單位,體會到它的實際意義,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仍有一些困難,教材提供了一些測量活動,引導學生

2、認識米,鼓勵學生理解米的實際意義,使抽象的單位變得可以體驗,并通過學生對米尺的觀察,使學生認識米和厘米的關系,還安排了許多體驗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義和技能。五、學生活動形式以小組形式進展,6-7人一組,課桌呈U字型擺放。六、學具準備每組1把米尺,1根長繩,2張練習紙。七、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今天我們在教室里舉行一次測量大比拼,決出一個冠軍小組。老師出示課題和獎杯 你們有信心嗎?既然是測量大比拼,那誰來說一說,測量時,我們需要注意什么?二展開活動1、小組合作分別量出1米、2米長的繩子。1量出1米長的繩子請大家量出1米長的繩子,做出記號,比比看,哪個小組量得又準又快。你們組量得既準又快,能說說你

3、們是怎么分工的嗎?兩個同學拿尺子,兩個同學拉繩,一個同學檢查,一個做記號。他們不僅分工明確,而且還能互相配合,所以量得又準又快,希望其他組能向他們學習,學會分工、合作,在第二輪比賽中爭當?shù)谝弧?量出2米長的繩子第二輪比賽,請合作量出2米長的繩子,做好記號,開場。學生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檢查測量結果。能說說你們組這次又是怎樣測量的嗎?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1、1米后面再量出1米;2、把上次量的1米對折;3、重新量出2米你們認為哪種測量方法最好?總結:看來,測量時,我們要選擇既簡單又方便的方法,這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務。2、量出課桌的長、寬、高。1大家先討論一下,要想準確、快速地量出這3個數(shù)據(jù),你們

4、打算怎樣分工合作呢?2學生活動,老師指導。3集體講評請說一下,你們組的測量結果。假如碰到不完全一樣,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在測量實物時,都會出現(xiàn)一些誤差,這是正常現(xiàn)象。3、聯(lián)絡生活,綜合運用。1出示 小小體檢表大家觀察一下,這個表格需要測哪幾項?回想一下,醫(yī)生是怎么給你測身高的?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1、頭要挺直,不低頭,不仰頭。2、不把尺子拉的太松,也不太緊。3、手臂要抬平,不往前,也不往后。2小組分工合作測量。3小組匯報4進展安康教育出示制作好的身高統(tǒng)計表,這是同學們在活動中做出的咱們班的身高統(tǒng)計表,觀察一下,你可以看出什么?引導學生看對照表,我們量出了身高、頭圍、胸圍,那怎樣才能看出我們的生長發(fā)育

5、情況呢?老師這里有一張6-8歲兒童生長發(fā)育對照表,課件出示 同學們可以對照 一下,看看自己的生長發(fā)育情況怎樣?三課外延伸1、大家還想測什么?學習步長。那什么叫步長呢?步長就是我們平時走路一步的間隔 ,從腳尖到腳尖的長度,或者是從腳 跟到腳跟的長度。課件演示步長知道了步長有什么用呢?放學后,試著量出從家到學校有多遠?與當今“老師一稱最接近的“老師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時期。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于是看,宋元時期小學老師被稱為“老師有案可稽。清代稱主考官也為“老師,而一般學堂里的先生那么稱為“老師或“教習。可見,“老師一說是比較晚的事了。

6、如今體會,“老師的含義比之“老師一說,具有資歷和學識程度上較低一些的差異。辛亥革命后,老師與其他官員一樣依法令任命,故又稱“老師為“教員。2、興趣延伸課本、報刊雜志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么?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后黑板的“積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老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大家來看一幅圖,觀察一下,這講了什么故事呀!課件出示螞蟻與蝸牛的賽跑圖,如今它們分別跑了多少?你猜一猜,它們誰會贏?為什么?課本、報刊雜志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么?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梢詫懺诤蠛诎宓摹胺e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