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的茶文化_第1頁
紅樓夢里的茶文化_第2頁
紅樓夢里的茶文化_第3頁
紅樓夢里的茶文化_第4頁
紅樓夢里的茶文化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紅樓夢里的茶文化紅樓夢里的茶文化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描寫茶 文化的篇幅廣博,細節(jié)精微,蘊意深遠,為中國小說史上所罕見。紅樓夢描寫的是鐘鳴鼎食、詩禮簪纓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 茶事顯得富貴豪華。富貴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首先是小說 第41回品茶械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產于安徽六安縣霍山, 與龍井、天池并名,為清代貢茶。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為賈母 特備的一種名茶,一般認為指的是產于洞庭湖的君山銀針。清代 也將其作為貢茶。第三是普洱茶。小說第63回壽怡紅開夜宴, 林之孝向襲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說的女兒茶也是普洱茶的一個品 種,是盛行清代宮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貴貢茶。第四是小說第82

2、回中 的龍井茶。第五是楓露茶,見于小說第8回奇緣識金鎖。以上5種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貢茶和名茶的狀況,堪稱清代貢茶錄。名茶還須好水泡,在紅樓夢中,烹茶之水尤為講究,并被 人們喻為廣大雅趣。賈寶玉冬夜即景的詩中曰:卻喜侍兒知試 茗,掃將新雪及時烹。妙玉招待黛玉、寶釵、寶玉喝茶,烹茶的水 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飲茶這般講究的境界,可見中國茶道的不 一般了。有了名茶好水,還要講究烹茶藝術。紅樓夢對此也有描寫: 妙玉自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一壺茶。名茶沖泡要把握好開水溫度, 一般宜用七八十度開水沖泡,使茶葉清醇幽香,茶葉品質又不受損 壞。這些描述,不禁令人贊嘆,作者深得飲茶之道。飲茶之道還講究配以杯、壺

3、、盤成套茶具。紅樓夢多處描述 種種精美的茶具,可謂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覽會。先說一般的 茶具,小說中幾乎每一位富貴人家居室里都擺著一套精致的茶具。 如賈母的花廳上,擺設洋漆茶盤里就放著舊窯十錦小茶杯。王夫人 居坐的正二室里,也是茗碗瓶茶具備。女婢們用精致的茶盤托著茶 盅為主人客人送茶,如寶玉的女仆襲人就用連環(huán)洋漆茶盤送茶水。連元妃獎給賈府兄妹的燈謎獎品也有茶具一一柄茶憲。更值得稱道的是妙玉械翠庵里的茶具。僅賈母、寶玉、黛玉來到 械翠庵,妙玉就拿出10種不同的茶具招待客人。一是給賈母獻茶用 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小茶盤;二是這小茶盤里裝著成窯 五彩小蓋盅,這是明代成化年間景德鎮(zhèn)官窯所產的茶

4、具;三是給隨 賈母同來的眾人的茶盞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四是煮茶的 風爐;五是煮茶的茶壺;六是妙玉貯藏梅花雪水的鬼臉青茶甕。 這些茶具積淀了多少文化底蘊?用這些茶盞飲茶,稍稍一呷,就呷 出一個遠古芬芳。械翠庵品茶詳見小說第41回品茶械翠庵,當妙玉捧茶給賈 母時,賈母初以為是六安茶而不吃,當被告知為老君眉后方才 吃。在明代屠隆考槃余事中記載:六安茶品亦精,入藥最效, 但不善炒,不能發(fā)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實佳。又據中國茶經 記載:六安茶產于壽州盛唐現為安徽六安市,其中小覘春最為 出名。自唐代始被列為名茶,屬綠餅茶。而老君眉實為岳陽古 稱岳州洞庭君山所產的君山銀針茶(也有學者認為屬普洱茶,筆 者

5、認為是屬黃茶類),其外形似眉毛,滿批白毫,又因產于君山, 故名老君眉。清代袁枚隨園食單中記述:洞庭君山出茶,色 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采掇很少。其品質為,外形芽頭 肥壯、 緊實挺直、 芽身金黃、 滿披銀毫, 湯色橙黃明凈, 香氣清純, 滋味甘醇,葉底嫩黃勻亮。屬于輕微發(fā)酵茶中的黃茶類的品種。老 君眉葉片彎彎,滿披白毫,純凈如壽星之眉;制成茶葉,嫩、勻、 鮮、凈,色澤潤綠賈母不愛吃六安茶,而喜歡老君眉,筆者以 為恐有以下原因:(1)日常生活習慣所致。賈府在北方,而北方居民多喜飲花茶 類和發(fā)酵茶類。(2)賈母方才吃了酒肉,而茶葉功效中就有醒酒去肥膩之勞,再加上賈母年事已高,脾胃虛弱,飲滋味

6、醇和的茶葉較適合。因為 茶葉中一般發(fā)酵茶的去膩解酒的功效要好于不發(fā)酵茶綠茶,所以 北方少數民族地區(qū)因飲食中多酒肉,所以他們寧可一日無食,不可 一日無茶。喝的多為再加工茶中的緊壓茶或紅茶等等。龍井茶,產于杭州西湖龍井村。自宋代以后被列為貢品名茶,屬于細嫩綠茶,它有四絕: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外形扁平挺 秀,光滑勻齊,芽毫依稀可見,色澤翠綠悅目,香馥若蘭,滋味甘 鮮,頰齒留芳,沁人心脾,湯色明亮。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創(chuàng)設行 宮,把龍井列為貢茶黛玉請寶玉喝龍井茶小說第82回中說明寶 玉在林妹妹心中的重要,然而寶玉一下學第一時間就來看這位妹妹, 不能不說二位是心有靈犀的。林妹妹生于江南自喜飲綠茶,又好

7、龍 井,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林黛玉也是一個飲茶高手,超凡不俗。至于寶玉所鐘愛的楓露茶,暹羅國進貢的暹羅茶,產于何時, 如何制法,均不得而知,筆者在此也不多加猜測了。陸羽茶經中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 水,撿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即泉水、江水、井水,這三種 水最為常見。紅樓夢中提到的雨水和雪水,在古代的典籍中也 多有記載。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起詩句:融雪兼香茗,唐 代陸龜蒙煮茶詩中有: 閑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的詩句, 宋代蘇軾記夢回文二首并敘詩前敘中曰:夢文以雪煮小團茶。 等等。為何曹雪芹在運用茶文化用水時而不多言陸羽的三水,而 唯獨在雨雪上下工夫呢?比筆者認為這其中恐有三點原因

8、:(1)北方地理氣候的客觀原因所至。北方多干旱天氣,河流水 質不佳,山泉較少。井水中,好水也不多,北京故宮里的大庖井 水質不錯,但那是皇上專用的,管理甚嚴,小說中也不可能選用。(2)雨雪水是天泉,古代的自然環(huán)境比現代好,食用雨雪水 是生活中的常識現象。如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有茶聯:”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描寫的就是尋常百姓的日常生 活的真情實景,這里的天水指的就是雨雪水。對于雨水,其品質 一般因季節(jié)而異,秋季天高氣爽,塵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 口回甘;梅雨季節(jié),和風細雨微生物易滋生,泡茶品質較次;夏季 雷陣雨,常般飛砂走石,水質不凈,泡茶茶湯易渾濁,不宜飲用。所以在小說中

9、,當妙玉約寶釵、黛玉去吃梯己茶時,黛玉問妙玉: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回答: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 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隔年的雨水,那有這樣的輕浮,如何吃得?而古人對貯水也 頗有研究:要貯水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羅齊茶記中指出:養(yǎng) 水須置石子于甕明代羅療在茶解中曰:大甕滿貯,投伏 龍肝一塊,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熱投之。貯水甕預置于陰庭,覆以 紗帛,使晝挹天光,夜承星露,則英華不散,靈氣常存。假令壓以 木石,封以紙箸,暴于日中,則內閉其氣,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敗矣。在小說中,也可見曹雪芹對貯水之法也頗有研究。一、茶飲是且飲且讀先生選擇的一種文明的生活方式如

10、今,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變得越來越快,人們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 大,于是,很多人開始追求豪宅、華服、美食的奢侈生活,很多人 爭斗、傾輒于名利場上,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違背良心的事。 急功近利、躁動不安、偽飾和虛夸之風逐漸成為當今社會的時代癥 候。處于這樣的一個物欲橫流的年代,一些有道德良知的文人們是 不屑于營營茍茍,隨波逐流的。他們開始在落落寡歡中尋求他途。茶作為大自然的精靈,質樸無華、自然天成。品茶一直被文人當 成一種高雅的藝術享受,一種淡泊的人文精神,既講究泡飲技藝, 更注重情趣,追求天然野趣。茶飲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 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煉身心,這與提倡清 靜、恬淡

11、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中國儒釋道三家的“內省 修行”思想。吳覺農先生曾說:“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 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辈枧c中國的書法藝術“酒壯英雄膽,茶助文人思”。茶能觸發(fā)文人創(chuàng)作激情,提高創(chuàng) 作效果。但是,茶與書法的聯系,更本質的是在于兩者有著共同的 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藝術特性,兩者以不同的形式,表現了共同 的民族文化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將兩者永遠地聯結了起來。中國書法藝術,講究的是在簡單的線條中求得豐富的思想內涵, 就象茶與水那樣在簡明的色調對比中求得五彩繽紛的效果。它不求 外表的俏麗,而注重內在的生命感,從樸實中表現出韻味。對書家

12、 來說,要以靜寂的心態(tài)進入創(chuàng)作,去除一切雜念,意守胸中之氣。書法對人的品格要求也極為重要的, 如柳公權就以“心正則筆正” 來進諫皇上。宋代蘇東坡最愛茶與書法,司馬光便問他:“茶欲白 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從陳,君何同愛此二物? ”東坡 妙答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堅,是其操也。譬如賢人 君子黔皙美惡之不同,其德操一也?!边@里,蘇東坡是將茶與書法 兩者上升到一種相同的哲理和道德高度來加以認識的。此外,如陸 游的“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边@些詞句,都是對茶 與書法關系的一種認識,也體現了茶與書法的共同美。唐代是書法藝術盛行時期,也是茶葉生產的發(fā)展時期。書法中有 關茶的記載

13、也逐漸增多,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的狂草書 家懷素和尚的苦筍貼。宋代, 在中國茶業(yè)和書法史上, 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代, 可謂 茶人迭出,書家群起。茶葉飲用由實用走向藝術化,書法從重法走 向尚意。不少茶葉專家同時也是書法名家。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宋 四家”。唐宋以后,茶與書法的關系更為密切,有茶葉內容的作品也日益 增多。流傳至今的佳品有蘇東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詩、鄭燮的竹枝詞 、汪巢林的幼孚齋中試涇縣茶等等。其中有 的作品是在品茶之際創(chuàng)作出來的。至于近代的佳品則更多了。法門寺地宮的茶具和法門寺發(fā)現的茶文化西安大雁塔在慈恩寺內,是玄奘法師譯經的地方,傳說玄奘為擔 憂經文梵篋遇到火難而散佚,

14、乃請高宗皇帝采西域之制,建大雁塔, 安置梵篋。大雁塔的來源還有兩個傳說,都非常動人。一是在一位菩薩舍身的紀念日,慈恩寺的法師聚集在一起誦經,這時,一群雁子呈人字飛過天空,有一位僧人起了一念:“我們生活艱苦,一直不能飽腹,菩薩也應該知道吧!尤其今天是他舍身的 日子。”他的念頭才閃過,空中雁群里有一只雁子突然筆直墜落,當場觸 地而死,為了紀念這只舍身供僧的雁子,在它觸地的地方蓋了一座 雁形的寶塔。二是曾有獵人在慈恩寺外射雁,一只大雁被射中了,它的伴侶悲 啼數聲,飛上高空,然后急速地撞地而亡,為了紀念這對雁子的情 深義重,慈恩寺的僧人遂蓋大雁塔以為見證。不管哪一個說法是正確的,每一個都令人十分動容。

15、法門寺則是收藏佛骨舍利的地方。唐朝皇帝經常迎佛骨舍利入宮 供養(yǎng),使得韓愈看不過去,寫了諫迎佛骨表給憲宗皇帝。我想去法門寺,不只是為了瞻禮佛骨,而是十年前因法門寺的寶 塔崩塌,發(fā)現了 “地宮”,這地下宮殿里保留了非常重要的茶文化, 還是首次被發(fā)現。可惜行程的安排太緊,使我沒有時間到大雁塔和法門寺,幸好,在書店里找了許多書籍資料,對法門寺發(fā)現的茶文化有了更新的認 識。在陸羽的茶經里雖然對茶作過非常完整的記述,但陸羽到底 是一個平民,對于唐朝宮廷的飲茶方式是無法記載的。此外, 陸羽對茶具雖有細致的描寫, 可惜因年代久遠, 找不到當 時的茶具,無法呈現出茶道在唐朝的原貌。法門寺在一九八八年發(fā)現的茶具,

16、制成于咸通九年到十二年,為 僖宗皇帝御用的真品,保留得非常完整,這套唐朝宮廷用的茶具, 是迄今世界上發(fā)現最早、最完善、最精致的茶具文物。法門寺地宮的茶具包括:一、烘焙器:金銀絲結條籠子、鑒金飛鴻球路紋籠子。這兩件都是烘烤團茶所用的,通體剔透,工藝精巧,可見早在唐 代,金絲編織工藝己達到極高的水準。二、碾羅器:建金鴻雁流云紋銀茶碾子、建金仙人駕鶴紋壺門 座茶羅子。因唐代用團茶,煮茶之前,要將團茶烘烤,用茶碾子碾碎,再用 茶羅子篩茶。當時的人品茶,多是自碾自羅,是品茶者醞釀品茶情 趣的重要過程。陸羽在茶經中主張碾羅器要用竹木制成,法門寺出土的茶具 顯然豪華得多,也可見帝王飲茶的享受比一般人講究得多

17、。三、貯茶器、貯盆、椒器:鑒金銀龜盒、鑒金人物畫壇子、鑒 金摩羯紋蕾紐三足架銀鹽臺。唐人吃茶,以茶粉末放入爆發(fā)中烹煮,加入椒、鹽等佐料,調成 糊狀,一起吃下。四、烹煮器:鑾金飛鴻紋銀匙、建金飛鴻紋銀則。銀則是投茶時的匕狀量具,形如勺,茶匙是煮茶時用來擊沸湯面, 使茶末融于湯中。五、飲茶器:婆金伎樂紋銀調達子、素面淡黃色琉璃茶盞、茶 托。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茶碗??梢娨粤鹆е瞥傻牟杈?,早在唐代就已起用,色茶碗更可看出茶 具在唐朝己經在造型、釉彩、紋色等方面達到最高境界了!法門寺地宮得以保存如此完整的茶具是非常偶然的。原來,晚唐 的皇帝經常到法門寺拜祭佛骨舍利,祈愿“圣壽萬春,圣枝萬葉, 八荒來服,

18、四海無波”。 這套文思院特別為僖宗打造的茶具, 不知 是僖宗拜祭時供養(yǎng)佛陀所用?或者是隨行喝茶所用?它就存放在法 門寺的地窖里,上面又蓋了寶塔,才能經歷千年還毫發(fā)無損,完美 如新。這套茶具使我們知道茶道在唐朝不只是成熟的文化現象, 具有深 邃的思想內涵,還是精美的藝術形式,成為生活的完美實踐。宮廷,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層,也是社會意識的源頭。既是時尚與 文明的典范,又是文化思想傳播的中心。當皇帝講究飲茶之道,御 用茶具金碧輝煌、華美富麗到了極致,社會飲茶的風靡也就可想而 知了。漢魏六朝一一中華茶文化的醞釀茶是因作為飲料而馳名的,茶文化實質上是飲茶文化,是圍繞飲 茶活動所形成的文化現象。茶文化的產生

19、是在茶被用作飲用之后, 兩晉南北朝是中華茶文化的醞釀時期。(1)茶與宗教結緣漢魏六朝朝時期,是中國固有的宗教一一道教的形成和發(fā)展時期, 同時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時期,茶以其清淡、 虛靜的本性和卻睡療病的功能廣受宗教徒的青睞。(2)茶文學初興晉宋時期的搜神記、神異記、搜神后記、異苑 等志怪小說集中便有一些關于茶的故事。孫楚的出歌、張載的 登成都白菟樓、左思的嬌女詩、王微的雜詩是早期的 涉茶詩。西晉杜育的苑賦是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茶為題材的散文, 才辭豐美,對后世的茶文學創(chuàng)作頗有影響。南北朝時鮑令暉撰有香茗賦,惜散佚不存。(3)茶藝萌芽茶藝即飲茶藝術,是藝術性的飲茶,是飲茶生活藝術化,它包括 選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的程式和技藝。杜育的茹賦中有對于茶藝的描寫,有擇水:“水則岷方之注, 挹彼清流”,擇取岷江中的清水;選器:“器擇陶簡,岀自東隅”, 茶具選用產自東隅(今浙江上虞一帶)的瓷器;煎茶:“沫沉華浮, 煥如積雪,曄若春?。”煎好的茶湯,湯華浮泛,象白雪般明亮, 如春花般燦爛;酌茶:“酌之以匏,取式公劉?!庇棉似白梅植铚?。兩晉南北朝,佛教、道教徒與茶結緣,以茶養(yǎng)生,以茶助修行。茶文學初步興起,產生了苑賦等名篇。中華茶藝亦于西晉時萌 芽。這一切說明,兩晉南北朝是中華茶文化的醞釀時期。唐代一一中華茶文化的第一個高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