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共3頁)_第1頁
語文閱讀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共3頁)_第2頁
語文閱讀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共3頁)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語文閱讀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一、 值得困惑的現(xiàn)象課程標準開篇即說“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然而,標準處突出“人文素養(yǎng)”,卻沒有哪一處體現(xiàn)、落實了“科學素養(yǎng)”,在事實上排斥了“科學素養(yǎng)”。課程標準(附錄二)“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列出的書單,包括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散文作品、長篇文學名著、當代文學作品等。此外再提及“科普科幻讀物和政治、歷史、文化、種類讀物”,但并不列具體篇目,交

2、由老師推薦??傊扑]的傾向性是明顯的偏重文學。難道中外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里,只有文學作品能代表人類文化嗎?科普內容也是中學生不可缺少的閱讀內容。合理選擇一些如科學家談物理、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現(xiàn)代通訊王國漫步、材料王國的奇葩、保護人類家園、現(xiàn)代城市交通等閱讀,也是不可或缺的。近現(xiàn)代中外自然科學家,甚至許多專為青少年寫作的科普作家,他們產生的許多力作,同詩歌等文學作品一樣適應學生課外閱讀。缺少了社會科學(政治法、文史哲、倫理、邏輯、宗教、美學等等)和自然科學(宇宙、環(huán)境、能源、數(shù)理化生、信息技術等),所謂“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只能是殘缺不全的。當翻開現(xiàn)行中學語文教材,我們不難看到令人困惑的現(xiàn)象

3、。儒家、道家、法家的文章一次又一次地入選,而唯獨難見墨家的作品上海高中(H)版新增了一篇。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是中國古代的四大主要思想流派,其思想與作品組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主體。為什么單單冷落了墨家?墨子是一位極具工具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科圣”。他在科學上頗有建樹,如“重力的發(fā)現(xiàn)”、“平衡靜力學的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上的貢獻 0的發(fā)現(xiàn),切線的發(fā)現(xiàn)以及彈性力學”等等。這在講究科學、講究創(chuàng)新的現(xiàn)代社會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文采上,墨子也頗有特色,在先秦散文以質樸無文著稱。然而,墨家作品的缺席,不由引起我們的思考。這在某種程度上正反映了教材選編上的不足,即語文閱讀教學的天平,在大角度地向文學傾斜。難道學生的

4、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僅靠感性的文學形象的潛移默化就能形成嗎?二、 語文閱讀要滲透科學教育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藝術的重塑,也是科學的構建過程。語文閱讀的發(fā)展趨勢是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過程。任何的偏向都會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語文閱讀在關注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也應重視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在閱讀中滲透科學教育。(一) 語文閱讀要富有時代感,加強與社會發(fā)展和科技新成就的聯(lián)系隨著信息革命、數(shù)碼革命和生命科學革命劃界的后現(xiàn)代社會的到來,科技與人形成了難分難解的關系,不懂科學,就不能達到對人性的深入理解。如今,對社會經濟生活影響最大的事件,往往不是來自人際關系領域,而是發(fā)生于自然界或者人類的“物理自然”

5、,比如沙塵暴,比如水土流失,比如隕石撞擊的威脅,比如海平面升高,比如厄尼爾諾現(xiàn)象等等。科學正在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自然界,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社會”。我們再也不能以老眼光去看機器的存在,連“現(xiàn)代科技對人類影響很深遠”這句話都要打上問號,因為“科技就是我們自己”。文學呼吁科學,那么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關注科學嗎?文學的這一發(fā)展趨勢,不能不促使我們對此進行思考。答案是肯定的。時代在前進,歷史在演進,相對于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語文教材的內容往往是滯后的。傳統(tǒng)的語文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體系,長期受到禁錮,與自然科學的聯(lián)系與通相對貧乏。如果我們一味地沉湎于歷史文化中裹足不前,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現(xiàn)代瞬息萬變的科技生

6、活,那么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就會失去其真正的內涵。(二) 語文閱讀要體現(xiàn)科學性,注重培養(yǎng)以獲取信息為目的的閱讀能力語文閱讀不僅要體現(xiàn)科學性,還要著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以獲取信息為目的的閱讀能力。21世紀是知識與信息的,從當年所謂的“知識大爆炸”到現(xiàn)在的“網絡時代”,交流信息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交際的內容,處理信息已成為學習、工作甚至娛樂須臾不可離開的任務。信息時代人們的閱讀必須迎接三個挑戰(zhàn),即“無限的書籍對有限的閱讀時間的挑戰(zhàn);成幾何級膨脹的信息對讀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戰(zhàn);大量的新知識對讀者理解能力的挑戰(zhàn)?!苯鼛啄昱d起的信息學與人力資本理念從社會角度指出,一個真正的現(xiàn)代人必須是一個懂得如何閱讀、選擇信息,如

7、何真實高效地傳達信息且具有文化素養(yǎng)的人。除了鑒賞性、評價性等傳統(tǒng)閱讀樣式以外,以“獲取信息”為目的的這種曾經“藏在深山不見人”的實用性閱讀樣式越來越被人所熟識,并茁壯成長。這種閱讀具有冷峻、嚴謹、精細等定向閱讀的特點,高考科技類文章的閱讀測試,正是這種社會需要的反映。如1994年的“四角龍化石研究”,1995年的“地球外訊號研究”,1996年的“造紙新工藝研究”,1997年的“顱腦與腸腦研究”,1998年的“轉基因作物研究”,1999年的“動物冬眠奧秘研究”,2000年的“光速降低研究”,2001年的“銅奔馬正名”,2002年的“沙塵暴”。語文高考科技說明類閱讀的檢查,引導人們認識到培養(yǎng)處理信

8、息能力的重要。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的“沙塵暴”,屬于含人文色彩的科技說明文,一改往年科技說明文的神秘面孔。絕大多數(shù)人從電視或報紙里都見過沙塵暴,不少省份還不同程度地遭遇過它。今年的考題真正考“語文”,考查篩選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準確地獲取新鮮的信息,是信息時代的需要,是學習、工作、生存的需要,語文教學要訓練學生這種能力,使學生適應時代的需求。(三) 語文閱讀要欣賞科學美,張揚科學的批判精神入選初中新教材的說明文近20篇,它們無不正確地表現(xiàn)了事物或事理的特征,注重了內容的科學性。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把握說明文所表述的事物或事理,仔細領會科學家們對科學的追求,欣賞課文表達的科學美。如統(tǒng)籌方法是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事理說明文,作者從日常生活到設例,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生活到科學,說明了統(tǒng)籌方法的基本原理,應用方法及應用價值。教這篇課文,學生不但可以理解作者如何用通俗易懂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