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小石潭記課內(nèi)精讀比較閱讀_第1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小石潭記課內(nèi)精讀比較閱讀_第2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小石潭記課內(nèi)精讀比較閱讀_第3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小石潭記課內(nèi)精讀比較閱讀_第4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小石潭記課內(nèi)精讀比較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小石潭記課內(nèi)精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小石潭記(節(jié)選)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31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地,為嶼,為蟆,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 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 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心毛之()(2)伸處不動()(3)

2、其岸勢犬.牙.差互()(4)乃記之而去()2 .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乃記之而去C.乃記之而去D.心樂之A.全石以為底 不足為外人道也有聞而傳之者75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山川之美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4 .下列對選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圍繞著“石”來寫,在移步換景中引導(dǎo)讀者去領(lǐng)略不同的景致。B.第二段寫了游魚、陽光和影子,動靜結(jié)合,展現(xiàn)了生動的畫面,目的是表現(xiàn)魚的活躍、 可愛。C.作者的感情隨景而變,由樂而憂。D.柳宗元被貶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認(rèn)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實作者筆下

3、的小石潭 風(fēng)景如畫,如果我們能跨越時空到此一游,或許會流連忘返。5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通過描寫潭邊青蔥的樹木和翠綠的藤蔓,突出小 石潭周圍環(huán)境的幽美,與下文“四面竹樹環(huán)合”相呼應(yīng)。B.文章對潭中游魚的描寫動靜結(jié)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從靜態(tài)上描寫,而“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呈現(xiàn)的則是游魚的動態(tài)美。C.作者以“發(fā)現(xiàn)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一一潭中氣氛一一小潭源流一一交代同游之人”為順序來安排材料,移步換景,前后照應(yīng),結(jié)構(gòu)緊湊。D.同是描繪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記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與朱元思書則流露出作者愛慕自然、避

4、世退隱之意。6 .建設(shè)兵團(tuán)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刪去?說說你的理由。比較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甲小石潭記(節(jié)選)7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31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地,為嶼,為蟆,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 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 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 記之而去。乙游西山十記(記四)袁中道從香山俯石磴行柳路,

5、不里許,碧云在焉。剎后有泉,從山根石罅 中出,噴吐冰雪,幽韻涵澹。有老樹,中空火出 ,導(dǎo)泉于寺,周于廊下,激聒石渠,下見文礫金沙。引入殿前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許,了若徑寸。朱魚萬尾,匝池紅酣,爍人目睛,日射清流,寫影潭底,清慧可憐 ?;蛲讹炗谧?,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聲。然其跳達(dá)剌潑游戲水上者,皆數(shù)寸魚,其長尺許者,潛泳潭下,見食不赴,安閑寧寂,毋乃靜躁關(guān)其老少耶?注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罅:裂縫。涵澹:水波激蕩的樣子。有老樹, 中空火出:泉水從一棵空心老樹中如噴火般激濺而出。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蕩起嘩啦啦 的水聲。匝池紅酣:滿池的魚歡快地游動。清慧可憐:樣子清秀靈動惹人喜愛。跳達(dá):

6、 同“佻達(dá)”,此處指魚兒歡快游動的樣子。 剌潑:魚擊水聲。毋乃:表揣測,相當(dāng)于“恐 怕” “只怕”。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心樂之()(2) 不可久居.()不里許()2 .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目長尺許者若真無馬邪8 .乃記之而去康肅笑而遣之C.投餅于.左當(dāng)求之書上流D.以其境過清蒙辭以軍中多務(wù)9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2)然其跳達(dá)剌潑游戲水上者,皆數(shù)寸魚。10 下列六個句子分為四組,全部屬于間接寫水清澈的一組是()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激聒石渠,下見文礫金沙。寫影潭底,清慧可憐。下深丈許,了若徑

7、寸。從山根石罅中出,噴吐冰雪。A.B.C.D.11 甲、乙兩文各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二、閱讀甲、乙兩文,回答問題。甲小石潭記(節(jié)選)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31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地,為嶼,為蟆,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 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 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 記之而去。乙觀第五泄記(節(jié)選)袁宏道從山門右折,

8、得石徑。數(shù)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日:“此瀑聲也。”疾趨,度石罅,瀑見。瀑行青壁間,撼山掉 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 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態(tài)愈偉, 山行之極觀也。游人坐欹 巖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 忍去。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注第五泄:第五級瀑布。在今浙江諸暨境內(nèi),此處有五大瀑布,當(dāng)?shù)厝朔Q瀑布為“泄”, 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勝地。掉:搖動。怒石橫激:突兀的巖石橫攔瀑布, 激起水花。掣折:轉(zhuǎn)折。欹 (q i):傾斜。6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日光下澈()(2)山行之極觀也()7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凄神寒骨,悄愴幽

9、邃。(2)數(shù)步,聞疾雷聲,心悸。8 .請從上面兩篇選文中各找出一個表現(xiàn)水的特點的字。(1)小石潭記:(2)觀第五泄記:9 .兩篇選文,讓我們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宏偉氣勢,其中分別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課外閱讀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游三游洞記(節(jié)選)劉大楣二石柱屹立其口,分為三門,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廚,左室如別館。其中 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聲如鐘。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雜以土,撞 之則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與二三子浩歌其間,其聲轟然,如鐘磬助之響者。 下視深溪,水聲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尋,其下有徑,薪采者負(fù)薪行歌,縷縷不絕焉。昔白樂天自

10、江州司馬徙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適自通州將北還,樂天攜其弟知退,與微 之會于夷陵,飲酒歡甚,留連不忍別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歐陽永叔暨黃 魯直二公皆以挨斥流離,相繼而履其地,或為詩文以紀(jì)之。予自顧而嘻,誰挨斥予乎?誰使 予之流離而至于此乎?10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下視深溪()(2)負(fù)薪行歌()(3)適自通州將北還()(4)或為詩文以紀(jì)之()11 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限斷兩處)其后歐陽永叔暨黃魯直二公皆以挨斥流離。1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予自顧而嘻,誰挨斥予乎?誰使予之流離而至于此乎?13 試分析本文表達(dá)的感情與小石潭記表達(dá)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處。二

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百丈山記(節(jié)選)朱熹出山門而東,十許步,得石臺。下臨峭岸,深昧險絕。于林薄間東南望,見瀑布自前巖 穴灌涌而出,投空下數(shù)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噴霧,日光燭 .之,璀璨奪目,不可正視。臺當(dāng) 山西南缺,前揖 蘆山,一峰獨秀出,而數(shù)百里間峰巒高下,亦皆歷歷在眼。日薄西山,余 光橫照,紫翠重疊,不可彈數(shù)。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yuǎn)近諸山出其中者, 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臺東徑斷,鄉(xiāng)人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東,水旱禱焉。畏險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觀者,至是則亦窮矣。余與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游之。既皆賦詩以紀(jì)其勝,余又?jǐn)⒋纹湓斎绱恕?而最其可觀

12、者:石磴、小澗、山門、石臺、西閣、瀑布也。因各別為小詩以識其處,呈同 游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注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陽市東北與今武夷山市交界處,海拔690米。灌(f時涌:水源自地下噴涌而出。揖:如人作揖,這里是“對”的意思。飛?。猴h飛浮動。各別 為小詩:各個另外作了幾首短詩。14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1)燭()(2)旦()(3)或()15 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于林薄間/東南望B.見瀑布/自前巖穴灌涌而出C.鄉(xiāng)人/鑿石容磴以度D.因/各別為小詩以識其處16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而數(shù)百里間峰巒高下,亦皆歷歷在眼。(2)然山之可觀者,至是則亦窮矣。17 文章

13、第一段描繪了景物的什么特點?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參考譯文與答案詳析課內(nèi)精讀1 .(1)以為樂(2)靜止不動白樣子(3)像狗的牙齒那樣(4)離開2 .解析B A項,前者意為“作為”,后者意為“向、對”。 B項,均為連詞,表承 接。C項,前者意為“于是,就”,后者意為“竟然”。D項,前者為代詞,它,指水聲;后者為助詞,的。3 . (1)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傍的。(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 像蛇那樣蜿蜒前行, 時隱時 現(xiàn)。4 . B5 .解析C作者是按“發(fā)現(xiàn)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一一小潭源流一一潭中氣氛一一交代 同游之人”的順序來安排材料的

14、。6 .解析回答此題首先亮明觀點:不能刪去。然后闡明理由。從句子前后照應(yīng)及作者 的情感方面入手分析。答案不能刪去。因為與“隔篁竹”中的“隔”相對應(yīng),為了親眼看看清脆悅耳的水聲 產(chǎn)生的原因,不惜伐竹開辟出道路,傳達(dá)了作者的喜悅之情;同時表明作者在貶官之后,為 了排解心中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yuǎn),探山玩水。比較閱讀1 . (1)以樂 (2)停留大約2 .解析C A項,“其長尺許者”中的“其”是代詞,指朱魚;“其真無馬邪”中的 “其”解釋為“難道”。B項,“乃記之而去”中的“而”是連詞,表承接;“康肅笑而遣之”中的“而”是連詞,表修飾。C項,兩個句子中的“于”都解釋為“在”。D項,“以其境過清”中的

15、“以”解釋為“因為”;“蒙辭以軍中多務(wù)”中的“以”解釋為“用”。3 . (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 隱時現(xiàn)。(2)然而那些歡快游動發(fā)出擊水之聲,在水面上嬉耍的,都是幾寸長的小魚。4 .解析B 本題考查對文言文的寫法的分析與理解。甲文通過寫“日影、游魚”來 間接描寫潭水的清澈,乙文通過寫“文礫金沙、日影”來間接描寫池水的清澈。5.解析本題考查把握作者的情感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回答。甲文中作 者“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小石潭周邊寂寥無人、凄神寒骨的環(huán)境給作者帶 來了幽深冷寂、孤苦悲涼的感受。乙文中寫噴泉老樹、游魚池水,無不充

16、滿著作者對山水的 喜愛和贊美之情。答案甲文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之情。乙文表達(dá)了作者對幽靜快樂的山水田園生活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參考譯文乙從香山寺沿著石階往下走,楊柳夾道,不到一里路,就是碧云寺了。寺后有一股泉水,從山腳的石縫中流出,好像噴冰吐雪,泉聲清幽,水波激蕩。泉水從一棵空心老樹中如 噴火般激濺而出,把泉水引入寺內(nèi),(泉水)圍繞著走廊,在石渠中激蕩起嘩啦啦的水聲,在石渠底部可以看得見五顏六色的石子和金黃色的泥沙。把泉水引流到大殿前面,成為一個池 塘,用石條砌岸,池水深一丈左右,(可是)清澈得看起來如同寸把深一樣。池中有萬條金魚,滿池的魚歡快地游動,耀人眼目,陽光照在清水上,把金

17、魚的影子映在池底,樣子清秀靈動 惹人喜愛。有人在池左邊拋下餅餌,(魚)就成群地奔向左邊,拋在池右邊也一樣,還會發(fā)出啜食吸飲的聲音。然而那些歡快游動發(fā)出擊水之聲,在水面上嬉耍的,都是幾寸長的小魚, 那些尺把長的大魚卻往往躲藏在池底下,看見餅餌也不來爭奪,安閑寧靜,恐怕是好靜好動 與年齡的大小有關(guān)系吧?6. (1)穿透(2)景象、景觀7. (1)讓人感到心情悲傷,寒氣透骨,凄涼幽深。(2)走了幾步,聽到很響的雷聲,心里感到害怕。8. (1)清。(2)偉(奇)。9. 小石潭記表達(dá)了作者被貶謫后的孤獨、寂寞、凄涼之情。觀第五泄記表達(dá)了作者的喜愛、贊嘆之情。參考譯文乙從廟門往右拐,有一個石頭鋪的小路。

18、走了幾步,聽到很響的雷聲,心里感到害怕。 山上的和尚說:“這是瀑布的聲音?!笨觳阶呷?,邁過一處石頭縫隙,就看見了瀑布。瀑布 在青壁間落下,震撼著山谷,就像直著向下噴出雪花一樣, 突兀的巖石橫攔瀑布, 激起水花, 就像彩虹,拍到岸邊的水浪突然卷起來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氣勢更加雄壯,是游山看到的 最壯觀的景色了。游人們坐在傾斜的巖石下方抬頭望,拿自己的臉接住濺起的水沫,開始就 像一絲涼線,空空的都像編織物的橫線,到了飛雨瀉崖,還留戀不想回去。傍晚回來,(游人們)各自寫詩贊嘆。所看到的景色已經(jīng)非常綺麗,回想起來更加奇幻。課外閱讀1 . (1)向下(2)背著(3)恰逢,正遇上(4)有的人2 .其后/歐

19、陽永叔暨黃魯直二公/皆以挨斥流離。3 .我想到自己,不禁笑了,是誰斥責(zé)我、趕走我的嗎?是誰把我貶到這里的嗎?4 .兩篇游記都表達(dá)了作者被貶謫后郁郁不得志的感慨。參考譯文洞口有兩根石柱,把門分成了三部分,就像三室的房子一樣。中間的房子像客廳,右邊 的房子像廚房,左邊的房子像別館。洞中有一塊下垂的鐘乳石,敲它,會發(fā)出像鐘聲一樣清 脆的聲音。左室外有一塊小石頭突出,形狀規(guī)則,敲它聲音像磬聲。這地方還有些石頭夾雜 著土,撞它就會發(fā)出逢逢的鼓音。后面還有一塊石頭像床,可以坐。我與幾個一同前來的朋 友在洞內(nèi)大聲放歌,聲音轟響,就像是鐘磬等樂器加大了我們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條深溪, 水聲潺潺,就像是從地底下傳來的一樣。 深溪兩岸是高達(dá)千尋的綠色的山壁,下面還有小路,山中樵夫背著柴邊走邊唱,歌聲縷縷不絕于耳。以前白居易從江州司馬遷為忠州刺史,而他的好友元稹恰好從通州回北方,白居易攜同 弟弟知退,和元稹在夷陵相會,喝酒喝得十分高興,不忍離別,所以一起來此洞游玩,三游 洞因為這三個人而得名。 后來,歐陽修及黃庭堅兩個人都先后被貶到夷陵,相繼來此洞游玩,有的還寫了詩文來記錄這件事。我想到自己,不禁笑了,是誰斥責(zé)我、趕走我的嗎?是誰把 我貶到這里的嗎?5 . (1)照耀 (2)早晨 (3)有的6 .解析B B項,可以從動賓短語的角度劃分,正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