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脈如豆”癌癥多(精編版)_第1頁
“關脈如豆”癌癥多(精編版)_第2頁
“關脈如豆”癌癥多(精編版)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脈如豆”癌癥多“關脈如豆”癌癥多中醫(yī)臨證,貴在四診合參、而歷代名家,于四診之中,無不 倚重脈診。內(nèi)經(jīng)曰:“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對于辨證求因,脈之作用至關重要。 四言脈決云: “脈乃血派,氣血之先。 ”是謂脈為人體生理病理信息之反應及預兆。余臨證三十年間, 辨疑似, 別真?zhèn)危?深得力于脈者恒多, 而于癌癥患者之證治, 亦無不借重于三指之禪。就中不乏體會,此處僅以消化道腫瘤患者之關脈, 診見厥厥動搖如豆例,略加報道, 以作探討。從中醫(yī)傳統(tǒng)之脈診部位而論,左關屬肝膽,右關屬脾胃,俱歸消化系統(tǒng)。 若于此處脈道中或一手,或兩手, 診見“動脈”,即指下如小豆一粒,稍硬而突起,厥厥動搖者。脈書多作肝

2、脾不調(diào), 氣機郁滯論, 主于行氣開郁法; 或作痰濁瘀血盤踞, 主于祛瘀消痰;或主陽熱亢盛,熱毒內(nèi)燔,治宜瀉火解毒。 余于消化道癌癥患者中,至今見此脈凡三例: 一例胃腺癌,一例淋巴癌愈后復發(fā)胃轉移,一例十二指腸壺腹部癌腫,均已晚期。三者同見此脈,足否此脈為消化道腫瘤患者特異脈象之一種,有待于今后深入探索。但三人脈象之辨證意義,同中有異,然皆不越上述所說病機。例一教師吳先生之岳母,年過古稀,雖形瘦而精神矍爍。于 1993年春間, 漸覺胃脘疼痛嘈雜, 自服胃藥不效, 方去醫(yī)院檢查, 已是胃腺癌晚期,乃婿迓余為診。診見患者兩手關脈均有一粒突起如小豆大,堅硬跳突,厥厥動搖,是兩關均見動脈。加之患處時作脹

3、滿疼痛,若得噯氣矢氣,方能稍獲寬松。胃氣上逆,嘔吐時作,屢投行氣寬中、消痰、化瘀、和胃降逆,兼以解毒制癌之方, 均有小效而脈終不變。經(jīng)再三思考, 改以逍遙散為主方,參酌諸癥以增損之,突起之脈體漸小。服藥一月余,動脈竟得平復,兩手均呈清晰之弦象,脈體一統(tǒng),直上下行。后患者入醫(yī)院切除病灶,不意術后不久,即長逝矣,殊為可惜。例二女支書許某,年方五十,于 1992年患淋巴癌,頸側淋巴結腫脹成串。已轉移至雙側扁桃體及胃部,因化療后致胃部病灶破裂,引起大出血,故于救治止血后,僅以極小劑量療之。許極邀余治,余為詳析四診,擬定一方:以參芪術草補益其氣,歸芍養(yǎng)血調(diào)肝,夏陳消痰,藻布棱莪攻逐軟堅,合牡蠣皂角刺以透

4、剔通絡兼消腫核,夏枯紅藤清熱消炎,復配以解毒制癌之品,碾磨成粉,使其吞服。藥后自覺癥狀逐步消除, 精神轉佳,飲食暢進。繼則頸咽淋巴腫脹消失。在某醫(yī)院住院一年,同時服余之藥粉一年,一如無病然。復查則胃中轉移病灶亦已消失。后在該院每月檢查一次,連續(xù)五次均未找到病灶及癌細胞,準予出院。 患者以為病既愈, 不必服藥而自行停服中藥。蓋不知病灶雖除而余毒未凈,正須繼續(xù)服藥鞏固。如其不然,則“爐焰雖熄,灰中有火”,稍一不慎,勢必燎原。三個月后,醫(yī)院囑其化療,謂為之作根 治之計,以杜日后復發(fā)。余再三懇切相勸,不能阻止。一期 化療既畢,即覺右上腹痛且加劇,繼則嘔吐不止。檢查結論 為“膽囊炎”,予對癥處理無效。余

5、診其脈,左關近似平脈, 而右關動脈厥厥旋動,堅硬跳突。余斷然以為膽囊無病,當是癌癥復發(fā),病灶在于胃脘。急改往市一醫(yī)院作ct ,汪實確系癌癥卷土重來,病灶在胃部。繼而請原治醫(yī)院專家作化療,不數(shù)日撒手去矣。此為“關脈如豆”與癌癥相關之又一病例也:例三退體工人孫某,年逾古稀。1994年 3 月突發(fā)上腹劇痛,送長征醫(yī)院剖腹探查,乃見十二指腸壺腹部 及胰頭部有八處癌灶,大小如花生仁。隨即關閉并出院。于 是其婿迓余為治。余診見發(fā)病之時,中皖腫脹高鼓,胸脘及腹外形如鼓脹,胃內(nèi)切痛,似絞似剜,飲食不進,噯氣腐臭,嘔吐頻作,大便不通。診其脈則右關一粒如豆,厥厥然跳突不止,用力按之,挺然指下,余脈則小滑。舌質淡紅

6、飽滿,苔薄白而干。即為行氣活血。疏肝化滯,兼以抗癌。藥用丹參、赤芍、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柴胡、川楝子、延胡、木香之屬。三劑癥狀消失,患者飲食起居恢復常態(tài)。且眼至第三帖時,得大瀉,腹笥鼓急之狀隨消,右關動脈亦見軟小。一周后,前癥復作,動脈又復堅硬跳突,復用前方,竟無寸效。思患者年事已老,氣血本虛,原方加入大劑白術歸芍,脘腹脹滿又即消散。右關跳突之脈亦明顯軟小,按之已不甚堅。由此可以推測,是脈象隨元氣與邪氣之盛衰而呈形耳。至第三次脘腹再痛,仍加白術歸芍以進又無效,經(jīng)反復研究,重予一方,以益氣健脾、軟堅散結、解毒抗癌為法,竟又得癥狀全除,脹滿不作,神情飲食,一如常人。服用三年余,無絲毫病象,復作檢查

7、則病灶仍在。是藥之與病,旗鼓相當,勢均力敵,故相安無事。在與患者復診數(shù)十次中,其右關之動脈,時大時小,時軟時堅。有時竟可消失,而與寸尺部之脈合為一體。該患者目前仍健在。按:上述三例患者,均為消化道癌腫,而所見之脈,右關部均為動脈,是否動脈乃消化道癌腫特異脈象之一? 有待進一步探索。固然,消化道癌腫患者,并不都見動脈,可各有脈象呈現(xiàn)。反之,若見動脈而無驚恐、跌仆、胎產(chǎn)及他癥疼痛者,當警惕是消化道腫瘤之預兆。此理若能成立,則不僅于診斷多一門徑,且于腫瘤之預測及早期發(fā)現(xiàn),亦有重大意義。其次,就吳母及孫某兩例用藥之情況而論,動脈堅硬跳突,似是實證無疑,然投行氣活血、軟堅散結等品,皆不甚使動脈改變,而參以益氣養(yǎng)血,疏肝解郁之劑,動脈則變軟小。是以脈象之強勁堅結者,應先慮其虛,后慮其實。當因元氣傷殘,無力正常運行氣血,加上七情所傷,氣機不舒,病氣始堅凝不散。但余所見僅此兩例,尚不足以得其結論。此說若是,從而推廣之,則腫瘤病灶之堅凝根深,與患者自身之真元虧損,及七情重傷實屬至關。則治療之時,不可不時時顧護病者之元氣,亦不可不時時注意調(diào)適患者之情志也。關于 精神因素與癌癥之關系越來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