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標準_第1頁
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標準_第2頁
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標準_第3頁
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標準_第4頁
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標準一、總則1、為有效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高垃圾處置效率,實現(xiàn)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目標,規(guī)范本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依據生活垃圾分類標志(GB/T19095-2008)、城市垃圾產生源分類及垃圾排放標準(CJ/T3033-2011)、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準(CJJ/T1022004)、城市環(huán)境衛(wèi)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2012)以及國家和本市有關規(guī)定,制定本標準。2、本標準適應于本市居住小區(qū)(住宅)、機關及企事業(yè)單位辦公場所,以及各類公共場所。3、本標準管理的垃圾是指居住小區(qū)(住宅)、機關及企事業(yè)單位辦公場所或各類公共場所產生的日常生活垃圾。企

2、業(yè)產生的一般工業(yè)垃圾,醫(yī)院產生的醫(yī)療垃圾,學?;蛴袑嶒炇业膯挝划a生的有危險的廢棄物應按照相關的規(guī)定單獨設置收集容器,并單獨收集處置。4、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應與區(qū)域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系統(tǒng)相適應,與生活垃圾產生量、收運頻率要求相適應。二、分類標準1、以日常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集貿市場有機易腐垃圾為主要內容,開展生活垃圾大分流;其中居民小區(qū)、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學校和公共場所的垃圾實行細分類。2、專項分流對非家庭產生的廚余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及集貿市場有機易腐垃圾實行分項處理,在產生源頭經分類收集,避免進入日常生活垃圾處理體系。2.1

3、餐廚垃圾餐廚垃圾包括餐廚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餐廚垃圾:除居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廚余果皮外,在其他部門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余和食品加工廢料等垃圾。廢棄食用油脂:不可再食用的動植物油脂和各類油水混合物等廢棄食用油脂。2.2 建筑垃圾本標準中的建筑垃圾主要指居民及企事業(yè)單位裝飾裝修房屋過程中所產生的棄土、棄料及其它廢棄物。2.3 大件垃圾大件垃圾主要指居民及企事業(yè)單位丟棄的床墊、沙發(fā)、床、餐桌椅、櫥等大件家居、辦公用品。2.4 園林綠化垃圾因城市園林、道路兩旁綠化而產生的廢棄物,包括砍伐的樹枝、清掃的落葉、草坪修剪的碎草等。2.5 集貿市場有機易腐垃圾在集貿市場轉賣、轉包裝

4、等過程中產生的菜皮類、果蔬類、肉類等的垃圾。3、日常生活垃圾細分類對人們在居民小區(qū)、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學校以及公共場所等日常工作生活中產生的日常生活垃圾進行細分類。3.1 居民小區(qū)的生活垃圾可以按照其它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三類來進行分類。各行政區(qū)可根據各地具體情況,進一步選擇其它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四分法。3.2 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學校可按照其它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成三類。有食堂或集中供餐的單位應單獨設置餐廚垃圾收集點,將餐廚垃圾收集后納入餐廚垃圾專項分流體系。3.3 公共場所可分成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 2 類。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的配置4、收集設施設備配置4.1居民小區(qū)(

5、三分類地區(qū))4.1.1設置其它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三種分類收集容器。4.1.2 新建的居住小區(qū)應設置裝修垃圾歸集點,并設置明顯標志;具備條件的,應設置專用收集容器。現(xiàn)有居民小區(qū)應根據實際情況,指定裝修垃圾、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等臨時分類堆放場所,并設置明顯標志。收集到的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和園林綠化垃圾納入相應的大分流體系。4.1.3 居民小區(qū)宜按門洞(高層住宅)或每幢(多層住宅)在適宜位置設置分別設置垃圾分類收集點。每個收集點都宜配備其它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三種分類收集容器。其中其他垃圾的收集容器采用藍色 240 升垃圾桶,每個收集點可根據門洞或每幢的居民人數設置 3-7 個;可回收

6、物收集容器采用綠色 120 升垃圾桶;有害垃圾收集容器采用 120 升紅色垃圾桶或專用的有害垃圾收集箱,每個收集點各設置一個。4.1.4 居民小區(qū)的收集容器宜置于垃圾收集亭下,垃圾收集亭無統(tǒng)一標準樣式,各行政區(qū)宜根據自身特點設計垃圾收集亭樣式,要求統(tǒng)一、美觀、功能齊全并與周邊環(huán)境相協(xié)調。4.1.5 對于部分規(guī)模較小,場地條件有限,不能設置垃圾收集亭的居民小區(qū),可以采用集中設置有害垃圾收集點的方式進行分類收集容器的布置。這類小區(qū)的其他垃圾收集點多采用單放桶的形式進行,根據門洞或每幢的居民人數,在每個門洞或每幢住宅前設置 1-5 個藍色 240 升垃圾桶和至少一個綠色 120 升垃圾桶;根據小區(qū)的

7、規(guī)模,在小區(qū)出入口及主要通道處設置 1-3 個有害垃圾回收點,每個收集點設置一個有害垃圾桶或垃圾箱。收集容器可采用垃圾桶或垃圾箱。分類垃圾桶的要求見 4.2,垃圾箱應該滿足收集垃圾的要求,有害垃圾收集箱應在醒目位置標明有害垃圾。4.2 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學校4.2.1 室內區(qū)域單位和學??稍诿總€辦公室和教室設置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有條件的可設置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收集容器的大小和樣式可根據辦公室和教室垃圾產生量確定。鼓勵將可回收物直接投放至公共區(qū)域垃圾收集點。4.2.2 公共區(qū)域4.2.2.1 單位和學校有條件的可在每層樓的衛(wèi)生間、茶水間等適當位置或每幢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設置 1 個收集點。每個收集

8、點至少設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各 1 個,收集容器宜為 120L 或 240L腳踩垃圾桶,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配制合適的收集容器。收集點的設置不能影響安全通道的暢通。收集點設置樣式參見附錄 B。4.2.2.2 單位和學校應至少在主要出入口設置 1 個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容器應設置在安全區(qū)域。學校的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應設置在可監(jiān)控范圍內,避免學生接觸有害垃圾。4.2.2.3 已有垃圾收集房或垃圾歸集點的單位和學校,可在垃圾收集房或垃圾歸集點設置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各1 個,收集容器宜為 120L 或 240L 腳踩垃圾桶及專用收集箱,宜置于垃圾分類收集亭下。垃圾分類收集亭的設置

9、樣式參見附錄 C。4.2.2.4 根據實際情況,有條件的單位和學校可單獨設置織物、玻璃瓶、塑料瓶等專項回收容器,容器樣式參見附錄 D。4.2.3 有食堂或集中供餐的單位應單獨設施餐廚垃圾收集點,將餐廚垃圾收集后納入餐廚垃圾專項分流體系。4.2.4 在裝修、綠化修剪期間,應指定建筑垃圾、園林綠化垃圾等臨時堆放場所,并將收集的建筑垃圾和園林綠化垃圾納入專項分流體系。4.2.5 設置在室外的收集點宜置于垃圾收集亭下,垃圾收集亭的設置標準詳見附錄 C。4.3 公共場所4.3.1 公共場所指道路、廣場、公園、影劇院、體育場館、軌道交通站廳、鐵路公路輪渡客運站侯客廳、大型商場等文化、體育、交通、商業(yè)設施等

10、公共場所。以上公共場所應設置其它垃圾和可回收物兩類分類收集容器,在合適的場所可設置有害垃圾收集箱。4.3.2 有餐飲單位、食堂或集中供餐的公共場所應單獨設施餐廚垃圾收集點,將餐廚垃圾收集后納入餐廚垃圾專項分流體系。4.2.4 在裝修、綠化修剪期間,應指定建筑垃圾、園林綠化垃圾等臨時堆放場所,并將收集的建筑垃圾和園林綠化垃圾納入專項分流體系。4.4 餐廚垃圾專項分流收集設施設備配置產生餐廚垃圾的企業(yè)、單位等應在合適的場所設置餐廚垃圾收集點,并根據餐廚垃圾的產生量配置灰色 120 升或 240 升垃圾桶;在收集點應設置明顯的收集點標志,標明收集點編號、聯(lián)系和監(jiān)督電話等。餐廚垃圾收集點設置標準見附錄

11、 A。3.1.5 建筑垃圾專項分流收集設施設備配置居民小區(qū)或單位若產生建筑垃圾,應在合適的位置設置建筑垃圾臨時堆放點,或采用拉臂箱進行收集,待一定量后,運往建筑垃圾儲運場。其他集中產生建筑垃圾的工程,由工程單位在工程所在地范圍內臨時堆放建筑垃圾,并自行運至建筑垃圾儲運場、建筑垃圾回用場所或終端資源化利用設施。3.1.6 園林綠化垃圾專項分流收集設施設備配置在產生園林綠化垃圾的場所設置臨時堆放點,由專門的收運車輛上門收集;道路修剪和道路清掃保潔的園林綠化由綠化養(yǎng)護單位直接運輸至終端資源化設施進行統(tǒng)一處置。3.1.7 農貿市場有機垃圾專項分流收集設施設備配置大型農貿市場在市場內設置有機垃圾收集點,

12、并專項分類運輸至終端資源化設施進行處置。分散的中小型農貿市場應設置單獨的有機垃圾收集點,避免將其他垃圾混入有機垃圾收集點;收集到的有機垃圾專項分類運輸至終端資源化設施進行處置。3.2 分類收集車輛配置3.2.1 日常生活垃圾細分類收集車輛配置要求3.2.1.1 應根據收運作業(yè)服務范圍內分類垃圾種類、垃圾產生量、收運頻率、車輛有效使用率等綜合因素,配置適宜數量及技術標準的垃圾收運車輛。3.2.1.2 垃圾收集車應密閉,并設置相應裝置,防止運輸過程中滲瀝液滴漏、垃圾飛揚灑落。3.2.2 專項分流車輛配置3.2.2.1 應根據收運作業(yè)服務范圍內垃圾性質、收運頻率、車輛有效使用率等綜合因素,配置適宜數

13、量及技術標準的專項垃圾收運車輛。3.2.2.2 專項垃圾運輸車輛應實行密閉化運輸,并設置相應的防護裝置,防止運輸過程中可能對環(huán)境及人身安全產生不良影響和危害。具體要求由各專項分流垃圾的實施單位細化。3.2.2.3 餐廚垃圾和建筑垃圾專用車輛應安裝 GPS、電子標簽識別器以及車載行車記錄儀。4 生活垃圾細分類標識及收集容器標準4.1 分類容器標志生活垃圾分類容器整體或局部體現(xiàn)對應標志色,具體規(guī)定應與生活垃圾分類標志(GB/T 19095-2008)一致,詳見附錄 F。4.2 收集容器標準4.2.1 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標準可回收物(Recyclable)指適宜回收循環(huán)使用和資源利用的廢棄物,包括紙類

14、、金屬、塑料、玻璃、織物五類等。各類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內容如下:紙類:報紙、紙板箱、圖書、雜志、藥盒、傳單廣告紙、辦公室用紙、洗凈的牛奶盒等利樂包裝、洗凈的飲料盒、紙杯等。金屬:易拉罐、罐頭盒、金屬廚具、金屬餐具等。塑料:塑料飲料瓶、塑料油桶、塑料盆、塑料餐盒、泡沫塑料、塑料玩具、洗凈的酸奶杯等。玻璃:玻璃瓶罐、平板玻璃、鏡子等??椢铮何唇浳廴镜囊路⒚薇?、毛巾、書包等。收集可回收物的收集容器為綠色(色標為 PANTONG 7481 CVC),應分別在容器正前方、蓋頂和蓋背面標識分類標記。其中容器正前方一面應標識可回收物種類及示意圖;蓋頂和蓋背面分別標識垃圾分類標志。具體樣式參照圖 4-1:圖

15、4-1 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外觀樣式要求4.2.2 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標準有害垃圾(Harmful waste)含有可能對人體健康或自然環(huán)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五類:廢電池(充電電池、紐扣電池、手機電池,不包括普通干電池);廢燈管(日光燈燈管及節(jié)能燈燈管);廢棄日用化學品(消毒液、洗滌劑、油漆、油漆桶、殺蟲劑、化學溶劑等);廢棄電子產品(廢棄手機、收音機、電路板等);其他含汞、鉛、鎘等重金屬元素的廢棄物(水銀溫度計、血壓計等)。收集有害垃圾的收集容器為紅色(色標為 PANTONG 703 CVC)應分別在容器正前方、蓋頂和蓋背面標識分類標記。其中容器正前方一面應標識有害垃圾種類及示意圖;

16、蓋頂和蓋背面分別標識垃圾分類標志。也可使用專用的有害垃圾收集箱。具體樣式參照圖 4-2圖 4-2 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外觀樣式要求4.2.3 其它垃圾收集容器標準其它垃圾(Other waste)日常生活垃圾中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外的所有垃圾。其中包括不適宜回收循環(huán)使用和資源利用的紙類(嚴重玷污的文字用紙、包裝用紙、餐巾紙、其他紙制品等)、塑料(如玷污的保鮮膜、保鮮袋等)。4-3 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外觀樣式要求收集其它垃圾的收集容器為藍色(色標為 PANTONG 647 CVC),應分別在容器正前方、蓋頂和蓋背面標識分類標記。其中容器正前方一面應標識其它垃圾種類及示意圖;蓋頂和蓋背面分別標識垃圾分

17、類標志。具體樣式參照圖 4-3。5 附則5.1 本標準參照關于印發(fā)<蘇州市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標準>的通知(蘇容政發(fā)2012128 號)、關于印發(fā)<蘇州市單位學校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設備配置標準>的通知(蘇城分辦2017號)編制。5.2 本標準由太倉市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指導中心負責解釋。5.3 本標準自 201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附錄 A:餐廚垃圾專項分流收集點標準產生餐廚垃圾的單位和學校應在合適的場所設置餐廚垃圾收集點,并根據餐廚垃圾的產生量配置灰色 120L 或 240L 垃圾桶;在收集點應設置明顯的收集點標志,標明收集點編號、聯(lián)系和監(jiān)督電話等。 收集點標識及參考樣式如下:附圖 1 餐廚垃圾集中點參考樣式附錄 B:公用區(qū)域收集點參考樣式公共區(qū)域的收集點可選擇設置在衛(wèi)生間、茶水間等適當位置,樣式可參見下圖:附圖 2 公共區(qū)域收集點參考樣式附錄 C:垃圾分類收集亭參考樣式垃圾分類收集亭的樣式可設置成直排或者轉角式,在風格上要求統(tǒng)一美觀,并與周邊環(huán)境相協(xié)調。收集亭內應設置垃圾分類宣傳展板,具體樣式及內容參照以下圖片:附圖 3 垃圾分類收集亭參考樣式附圖 4 垃圾分類收集亭投放說明附圖 5 垃圾分類收集亭生活垃圾分類標志附錄 D:玻璃瓶、塑料瓶和織物專項投放容器參考樣式附錄 E:術語和定義餐廚垃圾:單位和學校食堂或集中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