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二脲的肥害_第1頁
縮二脲的肥害_第2頁
縮二脲的肥害_第3頁
縮二脲的肥害_第4頁
縮二脲的肥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肥害的“神秘因子”-縮二脲 “縮二脲”這種物質在生產復合肥的傳統(tǒng)工藝中是不會產生的,所以現(xiàn)在復合肥的國家標準中不要求檢測“縮二脲”;但尿素在生產過程中如處理不當,可能會產生“縮二脲”,因此,目前尿素的國家標準中要求檢驗“縮二脲”含量是否超標。 近年來,復合肥生產工藝發(fā)生了變化,例如高塔熔融噴漿造粒工藝、油冷造粒工藝及轉鼓噴漿造粒工藝,都是較新的生產工藝,這些工藝的生產過程中如有處理不當,如高溫時間持續(xù)過長,很可能會產生“縮二脲”,而“縮二脲”則會導致燒苗、燒根,造成肥害。即是說,按目前的復合肥國標進行檢測,即使所有指標合格,產品仍有可能產生肥害,因為“縮二脲”等容易造成肥害的物質沒有被納入檢測

2、范圍。 也有意見認為,燒苗、燒根,造成肥害的黑手也可能不是“縮二脲”,而確與施肥方法不當有關。但是,施肥方法不當很可能是由肥料配方的變化造成的。例如,傳統(tǒng)的復合肥配方中,氮含量一般不超過15%,而現(xiàn)在有些復合肥其配方中氮的含量往往超過20%。氮含量高了,施肥方法自然就得隨之改變,一是施肥量要減少,二是施肥點離作物根部要遠些,不能直接淋向作物,且淋施的濃度要低些,否則濃度過高產生鹽害,造成燒根、爛根。肥料配方發(fā)生改變施肥方法也要改變的道理,生產企業(yè)和經銷商也有責任告知缺乏經驗的農民。當然,以上只是部分知情人士的意見,甚至是一些猜測。 尿素在熔融過程中,若高溫(高于133攝氏度)處理,會產生縮二脲

3、,縮二脲含量超過2%時,對作物種子和幼苗均有毒害作用。尿素易溶于水,20攝氏度時,100公斤水中可溶解105公斤尿素。 尿素是生理中性肥料,在土壤中不殘留任何有害物質,長期施用沒有不良影響。但在復合肥高塔熔融噴漿造粒工藝、油冷造粒工藝中溫度過高,會產生少量縮二脲,又稱雙縮脲,對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國規(guī)定肥料用尿素縮二脲含量應小于0.5%。縮二脲含量超過1%時,不能做種肥,苗肥和葉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過多或過于集中。 在果、菜上長期、單獨、連續(xù)施用尿素,容易造成縮二脲中毒。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柑橘類作物,縮二脲積聚量超過0.25%,就會產生葉尖發(fā)黃變脆和花葉現(xiàn)象,降低光合作用,造成葉片早衰脫

4、落,影響開花結果。 因此,果、菜作物施用尿素化肥要防“縮二脲”中毒。主要注意事項: 其一,不可長期單一施用,要與硫酸銨、碳酸氫銨等氮肥交替使用; 其二,要與多元素肥料配合施用,促進營養(yǎng)協(xié)調; 其三,施用濃度不宜過高,一般澆根濃度為1%至2%,葉面噴施濃度以0.3%至0.5%為宜,濃度過高易傷根。認識尿素,用好尿素尿素的農業(yè)化學性質與合理施用2007年我國生產了約5 100萬t尿素(折合氮素2 346萬t),預計2008年產量將達到5 500萬t。全面認識尿素的農化性質,是合理施用尿素,提高其氮素利用率的基礎。筆者僅就多年實踐,結合有關知識,對此作簡要討論。1尿素的農業(yè)化學性質11尿素是化肥中唯

5、一的有機態(tài)氮肥尿素是有機態(tài)氮肥,一種小分子量的碳氮有機化合物;學名碳酰二胺,分子式CO(NH2):。無論自然界中存在的、還是人工合成的尿素,都只有一種形態(tài),無其他同分異構體。因此,含在糞尿中的尿素和商品氮肥中的尿素,作氮肥施用時只要數(shù)量相等,方法相同,其肥效也應相同。12尿素是無酸根化肥 尿素之前被用作氮肥的都是能在水中解離出正負離子的鹽,如硫銨、氯化銨、硝銨等含有強酸根的鹽。由于作物根系對正負離子的不平衡吸收,陽離子銨被吸人多,陰離子酸根被吸入少,其余殘留土壤。這些殘留的陰離子如S042-、Cl-在中性酸性土壤中,與H+結合形成H2S04或HCl,能在一定程度上酸化土壤;在石灰性土壤上則與鈣

6、、鎂、鉀、鈉等鹽基結合,增加鹽基從土壤中淋失。其中,一些長期大量施用硫銨的國家如日本,特別注意到殘留的S042一在有機質豐富、鹽基含量低、供氧不足的水田土壤,很容易發(fā)生硫的生物化學還原,生成 HzS,對作物根系有明顯的毒害。為此,日本科學家率先在世界上強調氮肥工業(yè)應優(yōu)先發(fā)展尿素等無酸根化肥。而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后,隨著尿素的大量發(fā)展,替代硫銨用作氮肥后,已基本消除了水田老朽化和水稻秋落現(xiàn)象,長年保持較高的水稻產量?,F(xiàn)代由工廠大規(guī)模生產的尿素,不僅生產過程中幾乎不夾帶有害無機成分,而且人土后的水解產物氨、二氧化碳和水,也都是作物的養(yǎng)分源。13脲酶與尿素的生物化學水解 作物根系雖然能直接吸收少

7、量尿素分子,但尿素施人土后的主要供肥形態(tài)是其水解產物銨態(tài)氮。尿素能在常溫常壓下水解出銨態(tài)氮,完全是由于脲酶作用下的生物化學反應: 反應中起催化作用的脲酶是由多種土壤微生物(細菌、真菌、放線菌)分泌產生的鎳(Ni)金屬酶,全稱尿素氨基水解酶,能水解酰胺中的C-N鍵。凡有土壤微生物活動的地方都存在脲酶,但其含量差異較大。一般說,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黏粒和陽離子交換量(CEC)高,脲酶含量也高,反之則少;土壤自上層而下,脲酶分布數(shù)量逐漸減少,表層土壤含量最高。同樣數(shù)量的脲酶,其活性強弱受土壤溫度、水分、pH和有效磷含量等因素的影響,在適宜的溫度(25左右)、水分(田間持水量的6080)、pH(808

8、8)以及存在適量有效磷和其他養(yǎng)分離子時,脲酶的活性最高。如上海大棚條件下多數(shù)季節(jié)中施于棚內土壤中的尿素比棚外大田中的尿素水解快。尿素如水解過快,作物吸收跟不上時,也會引起更多損失。因此,隨著尿素的大量生產和使用,同時出現(xiàn)了成百種脲酶抑制劑,主要起鈍化和抑制脲酶活性的作用。國內外目前尚有少量使用,被認為較好的如鄰一苯基磷酰二胺(PPD),N一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氫醌等,但價格比較高。較高濃度的Cl-、Hg2+、酚等,也對脲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其實尿素&-I-后的水解是一個有利有弊的反應,水解后產生的銨態(tài)氮能供肥,但也有易繼續(xù)變化或導致?lián)p失;而將分子態(tài)尿素保存在土壤中雖然可以存肥于土,

9、但如遇較多雨水,同樣會被淋失,且延后產生的銨態(tài)氮,不一定與作物的吸肥要求一致。因此,迄今國內外并未認同和肯定脲酶抑制劑的作用,也未將其作為尿素添加劑普遍應用,一些研究機構也終止了繼續(xù)研究。14尿素的主要供氮形態(tài)是銨態(tài)氮 由尿素水解產生的碳酸氫銨,在土壤中可進一步解離成NH4+和HC03-,或分解成NH3、C02、H20: 按(1)式解離出的NH+4,是尿素供肥的主要形態(tài),HC03-則可存在于土壤溶液或轉化成C02;按(2)式分解時產生的NH3,既能直接揮發(fā)損失和灼傷幼嫩植株,又可直接與酸性土壤黏粒上H+或土壤溶液中的H+結合轉變成NH4+態(tài)供肥,或可在中性、石灰性土壤中與OH一結合成NH40H

10、,進一步解離產生NH4-態(tài)氮和OH-。其產生的OH-和由 HC03一十HzOH2C03+OH-產生的OH-是尿素呈高達pH 9lO的暫時堿性的原因。但很快會因NH4+被根系吸收或被土壤結持,以及被土壤溶液中的其他緩沖化合物所緩沖,而使土壤pH恢復正常。人土尿素水解后土壤產生高pH值的暫時堿性階段,是最易發(fā)生揮發(fā)損失和揮發(fā)氨毒害作物的時間。合理使用尿素的重要原則之一,是盡量減少尿素水解產物碳銨的分解和縮短土壤pH值升高的時間。 在氣溫高(25左右),土壤pH和水分等條件適宜時,施人土壤的尿素能在幾個小時內水解,而在冬季則需要幾天甚至1周,使其肥效明顯較施用硝態(tài)氮晚。表1是在盛夏,用上海郊區(qū)有機質

11、含量高的青紫泥,以及杭州紅壤,進行的等量不同氮肥硝化速率實驗結果??汕宄乜闯?,青紫泥上尿素能及時水解出銨態(tài)氮,使其轉變成硝態(tài)氮的速率與其他銨態(tài)氮肥相似或略高,但在紅壤上的硝化速率(以硝態(tài)氮占速效氮的分率表示)普遍較慢。由表1可見,尿素與碳銨2種化肥在施用前差別很大,但施人土壤后的農化性質基本相似。15尿素分子的極性及其應用 尿素分子中與羰基結合的兩個胺基(-NH2)傾向于偏位分布,因而尿素分子與水分子一樣,會表現(xiàn)出一定極性: 雖然,尿素中兩個偏向胺基之間的夾角數(shù)值不清楚,但其表現(xiàn)的極性較為明顯。 1)尿素是中性有機物分子,但在極性無機物液體如水和液氨中,有較大溶解度,20可溶解5l左右。并可

12、被土壤中呈現(xiàn)負電性的黏粒所結持,即不會全部隨土壤中水溶液流失。我們的一個淋洗實驗,將2種土壤放于大號古氏漏斗中,土層高10 cm,3種銨態(tài)氮肥分別按667 m2表施85 kgN,立即用純水淋洗,從承接淋洗水的三角瓶中取樣分析淋出量,計算淋失率如表2。 尿素的淋失率雖然最高,但仍有1725被結持在土壤中,且黏粒含量高的青紫泥結持得更多。 2)尿素易于同具有極性的水分子締合,是其易于吸濕的重要原因。尿素吸濕點的相對濕度較低,30時為725,與其他氮肥混合時吸濕點更顯著降低,如與氯化鉀或硝銨以1:l混合,其吸濕點相對濕度可立即降低至564和181。 3)尿素易與其他鹽、酸等化合物形成締合物或復鹽。如

13、與硝酸、磷酸,分別生成微溶于水的硝酸尿素CO(NH2)2-HN03和磷酸尿素CO(NH2)2 H3P04,與銨鹽等可生成硝銨尿NH4N03CO(NH:):、硫銨尿(NH4)2S04CO(NH2)2、氯銨尿NH4C1CO(NH2)2、硫酸鋅尿Zng04CO(NH2):等。尿素與一些化肥養(yǎng)分形成締合物或復鹽,顯然有利于提高那些與尿素結合的養(yǎng)分的有效性,如與尿素結合的P、K、zn、Mg等。 在用團粒法生產復肥的配料中,若將尿素與過磷酸鈣直接混合,物料將很快成黏糊狀,不利于造粒。因為尿素與過磷酸鈣中的磷酸一鈣反應,形成尿磷復鹽,釋放出結晶水所致: C0(NH2)2+Ca(H2P04)2-H20C0(N

14、H2)2Ca(HzP04)2+H20 通常只要變更配料成分或改變基礎物料摻混的次序,即可防止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 4)有一定極性的尿素分子,也有利于自身分子間的團聚,使其容易成粒。同時其極性也有利于和單體硫結合,形成不同包衣厚度的硫包尿素(sCU)。尿素與甲醛、乙醛、異丁醛等直鏈碳氫化合物較易聚合,生成不同尿醛摩爾比的脲醛樹脂等工業(yè)原料,也可生成尿醛類緩釋氮肥,如尿甲醛(UF)、尿乙醛(CDU)和異丁,NY-尿(IBDU)等。 5)尿素是具有一定極性的小分子量有機物,易被作物葉片和其他幼嫩器官吸收,即使?jié)舛壬愿咭矡o灼傷葉片等副作用,因而被廣泛用作葉面施肥,其肥效常好于葉面噴施的其他氮肥。尿素可單一噴

15、施,質量分數(shù)在0525,視作物種類、生育期和噴出霧滴大小而異,也可與磷酸二氫鉀或微量元素等混合噴施,或作為激素類、氨基酸類等商品營養(yǎng)液的氮源。16尿素的揮發(fā)氨與縮二脲毒害 尿素水解產物碳銨以分解方式產生的揮發(fā)氨,一般可占施入氮的5一15;不僅引起氮損失,而且易灼傷作物,產生氨中毒,使植株的呼吸作用降低,蛋白質變性或合成受阻,葉片黃化甚至枯萎死亡。成年作物如水稻等,可以忍受較高的氨濃度,一般在小于50 mgkg干物質時,無明顯中毒現(xiàn)象,但對幼苗期植株(幼葉和幼根),同樣濃度的氨,可引起明顯中毒。不僅尿素,所有銨態(tài)氮肥施用后,尤其撒施土表時,都可能產生一定數(shù)量的揮發(fā)氨(見表3)。可見,若將銨態(tài)氮肥

16、表施在 pH70的石灰性土壤上可引起顯著量的氨揮發(fā)損失。一般對不穩(wěn)定的碳銨容易理解,而對施用前性質穩(wěn)定的硫銨(分解溫度228)和尿素(分解溫度133)則容易迷惑,往往導致施肥時將其撒施土表,而對由此引起的揮發(fā)氨毒害則喪失警惕。 若將銨態(tài)氮肥深施入濕潤土層,由于分解產生的NH3能很快形成NH4+被土粒吸持或被根系吸收,而可顯著降低其氨揮發(fā)。 尿素中含有少量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縮二脲,我國的產品標準為:優(yōu)級品縮二脲0.5,一級品縮二脲10。應用先進工藝生產的產品縮二脲可控制在03左右,與國外優(yōu)質產品相同。按此計算,若一次667 m2施尿素10 kg,可能帶入土壤的縮二脲30 g左右,大大低于過去產品的

17、150200 g甚至更多。當這些縮二脲分散在較大范圍土層中時,對多數(shù)作物,即使在其幼苗期,也不會達到50200 mgkg土能產生毒害的水平。 作物可能吸入的少量縮二脲,一般會積累于葉和生長點,吸人量較多時,可能會引起蛋白質變性,降低種子發(fā)芽率,使葉色褪淡變黃,生長發(fā)育受阻,甚至幼苗死亡,中晚期易落花落果。最易受其毒害的是對其敏感的瓜、菜等幼苗期(幼根和幼葉)。因而不宜將尿素作種肥,并須控制苗期施用量。 揮發(fā)氨和縮二脲引起的兩種中毒癥狀近似而常將其混淆,因而需要重點提示:1)兩者均主要因蛋白質變性而中毒,癥狀近似,但縮二脲可在植株內積累,呈現(xiàn)全株癥狀;氨中毒一般發(fā)生快,常呈局部癥狀。2)大都發(fā)生

18、在作物的幼苗期,重點關注作物地上部幼葉和生長點。3)干旱季節(jié)和土壤干旱時易發(fā)生,大棚條件下尤其尿素表施時易發(fā)生。4)就近幾年情況看,氨中毒現(xiàn)象更普遍,縮二脲中毒幾率較小。2尿素的合理施用21不離水,不離根 要求將尿素深施人濕潤土層,以便尿素入土后更快接觸脲酶,在土壤溶液中水解,使NH4*能分布在更大的根系吸收土層,被作物根系吸收或被土粒結持。尿素與水相伴也會顯著減少水解產物的分解,減少其氨揮發(fā)損失。 當遇干旱季節(jié)或對干旱土壤施用尿素時,更須注意施入濕潤土層或施后澆水。也可將尿素化水澆施,使其能隨水滲入土層。22先肥土,后肥苗 尿素水解成銨態(tài)氮,需要一定時間和條件。因此,尿素可作基肥早施入土,使其及時水解變成銨態(tài)氮,并使氮素分布于更大范圍的根系可吸收土層(肥土);在作物根系伸展過程中被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