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飲酒 一、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體會詩歌語言的特點。 2、理解陶淵明追求平靜自由生活的志趣。 3、體會詩意。 (二)能力訓練點 1、朗讀詩歌做到以聲傳播,有感情朗讀,讀出詩中的意味。 2、了解詩歌的賞評。 (三)德育滲透點 1、學習詩人的高雅志趣,高尚節(jié)操。 2、人對待自然的正確態(tài)度愛。 (四)美育滲透點 1、感受詩歌語言的美、節(jié)奏的美。 2、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3、感受詩人的人格美。 二、學法引導 知析賞評行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 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難點 )、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詩人的整體評價。 3、疑點 重點詞句的理解。 4、解決方法 )、注重貫穿朗讀訓練,以朗讀帶動理解。 )、結合陶淵明的詩歌介紹背景。 )、以同類詩文拓展詩歌的賞評。 四、課時安排 課時 五、媒體設計 錄音機古箏高山流水、投影儀陶詩、賞詩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朗讀詩歌。 2、設問、作答、引題。 3、背誦詩歌。 4、古詩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學步驟 (一)導語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詩歌和散文更是兩股清泉,我們應不斷地汲取,讓它們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終生受益。初一上學期我們學過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哪位同學能背誦一下:“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蔽覀兛梢钥吹皆娙艘幌炊际械男鷩?、塵世的鉛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的畫圈。展示了山村優(yōu)美的風光,恬靜的生活,老友間的情誼,透出詩人淡泊名利、追求閑適恬靜的田園生活的情趣。大家還能知道哪些詩人也是田園詩人(王維竹里館。謝靈運登池上樓中寫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語: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淵,雜英滿芳甸。”)請大家把課本打開P317,今天我們來共同研討真正的隱士,田園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的一首田園詩上品飲酒來領略他給我們展示的清凈世界。 二、背景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謚號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人。在其自傳性散文中稱“五柳先生”(宅邊有五柳樹,因此為號焉) 他的一生經歷可分為三個階段。 二十九歲以前家居時期,“猛志逸四?!?,有“大濟于蒼生”之志。 二十九到四十一歲或仕或隱時期“一心處兩端” 四十一歲辭彭澤令隱居躬耕時期,史記當他在做彭澤令時,郡里派一個督郵來縣,縣吏叫他來帶相迎,以示敬意,他說“吾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當天就離職回鄉(xiāng),并寫下了著名的歸去來兮辭表示歸隱的決心,“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 在次年寫的歸園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對世俗的觀點“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做官是“誤落塵網(wǎng)中,久在樊籠里”歸田園是“復得返自然”(這里的自然不僅指回到大自然的懷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謂純真本性的意義,將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復到自然的面目) 代表作:詩歌歸園田居飲酒桃花源詩并序 散文桃花源記成語世外桃源的出處“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花垂鬢,并怡然自樂?!?五柳先生傳(過去進步知識分子企慕的人物),賦歸去來兮辭其中優(yōu)秀作品內容上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對后代作家影響很大,王維曾寫“復值接與醉,狂歌五柳前。”自比五柳,開田園一派。 三、知 解題:本篇為飲酒組詩的第五首,此組詞共二十首,為陶淵明酒后寫的雜感詩。 在古代酒與人關系甚密,可解憂可增興。 曹操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李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斗酒詩百篇。 杜甫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xiāng)。 王維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俗語:酒后吐真言,我們來看看陶淵明的真言。 2、一讀 一字一詞地讀,憑借注釋,讀準字音,了解詞意義,體會文意, 3、逐步讀析賞。 教師范讀前四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點明而轉折矛盾 人境無車馬喧。 自問自答 實虛 意味深長。 學生齊讀(注意問句升調,答句的意味深長) 歸納:他置身人境,卻能做到“無車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詩人意味深長地說“心遠地自偏”,心既遠離了塵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板書 心遠骨 心靜境自靜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無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鬧市也宛如在山,風吹幡動,一曰:“旗動”二曰:“風動”慧能曰:“心動”亦點明此意。 學生齊讀,體會詩意。 接著詩人順勢而下寫出無限的意趣。 教師范讀后六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初句點明:妙在“悠然”無意看山。 “見”不是“望”“看”景已入心。 觸景生情,與自然化為一體,進入更高的境界。 體會人與自然的貼近,顧城遠和近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這是詩人推崇的田園生活優(yōu)雅閑適的絕妙寫照,也是作者追求的飄逸之夢。王維詩中亦云其悠閑“倚杖紫門外,臨風聽暮蟬”。 至于“菊”字,我們可從蘇東坡冬景中可見“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傲霜枝”一個“傲”字盡現(xiàn)其意。 周敦頤愛蓮說中曾云“晉陶淵明獨愛菊”物芳可明志潔足見其節(jié)操高尚,淡泊名利。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歸園田居中“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去來兮辭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可見此句有兩意:1)、在己,鳥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鳥知回,你們?yōu)槭裁床豢辖邮苓@美好的歸宿,投身寧靜優(yōu)美的自然懷抱中呢?這是一種真情的召喚。在自然的感召下,詩人的心更寧靜了,他悟得了真意:鳥日出而出,日歸而返,完全委運自然,那么我要像飛鳥一樣,縱身大自然之中,以盡百年,不也欣然自得嗎。正如挽歌中云“死去何足惜,托體同山阿”這接近于老莊的自然無為,返樸歸真。但詩人悟得有沒有說出?引出末句。 點明,真意髓 南宋詞人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李白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驀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歸納,詩人悟得卻不愿細析(有莫測高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意。此句展現(xiàn)無比廣闊無比自由的內心世界,這個世界正是陶淵明畢生追求的世界,人生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不是很多人能懂得,足見其詩“曠達中含幾多悲涼,飄逸中帶幾多沉重。”) 此時景情意合而為一,實乃詩之完美境界。 體味、討論、齊讀。 聽高山流水教師范讀 學生齊讀 評: 1、陶自評“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2、宋 陳師道評“淵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爾?!?3、金 元好問“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醇?!?啟、行 1、學其金剛怒目一面“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2、洗其消極:共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3、熱愛自然,共享自然。 輕松一刻:古詩拾趣,巧填植物名。 1、采( )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人閑( )花落,夜靜春山空。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 )始盛開。 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 5、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 )出墻來。 6、人面不知何處去,( )依舊笑春風。 7、竹外( )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8、沾衣欲濕( )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 10、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 )來。 11、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 )村。 12、( )( )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3、來日綺窗前,( )著花未? 14、停車坐愛( )晚,( )紅于二月花。 15、( )盡已無擎雨蓋,( )殘猶有傲霜枝。 板書 飲 酒 陶 淵 明 啟、行:有追求、愛自然 評:景、情、意、理合一 閑適、自得-傲 析、賞:而 心靜境自靜 心遠骨 田園塵世 悠然飄逸之夢 景即情 真意髓 自然 知:背景 文意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陶淵明生平及這首詩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了解學習鑒賞詩歌形象的常見方法。2過程與方法:以探究陶淵明成為士大夫精神堡壘的個中原因為線索,采取讀講賞評練的教學方法,探究學生自主學習、會學習的教學模式。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飲酒,使學生正確理解詩人心志高遠的精神境界,樹立熱愛自然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生命態(tài)度。二、教學重點 探究陶淵明成為士大夫精神堡壘的思想意義。三、教學難點 理解“心遠”的豐富內涵。四、教學媒體 播放器、多媒體五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同學們熟悉陶淵明吧?學過他的詩文吧?誰來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你心中的陶淵明?講 生- 陶淵明,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著名詩人。田園詩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東晉開國元勛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隱,最后下決心走上歸田之路。在東晉末年,玄學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詩表現(xiàn)出一種新的人生觀與自然觀,反對用對立的態(tài)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人與自然的一體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主要作品有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其中飲酒詩20首,這組詩并不是酒后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huán)境下借醉酒來躲避迫害。他在飲酒第二十首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這里選的是第五首。 師:那么陶淵明在士大夫心中又是怎樣的呢? 可以說,陶淵明對后世的影響是深遠的。許多士大夫仕途失意,或厭倦了官場的時候,往往回歸陶淵明,從他身上尋找新的人生價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看屏幕)由此可見,陶淵明已成了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壘,精神上的一個歸宿。那么陶淵明為什么會成為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壘呢?今天我們通過飲酒這首詩來探究一下個中原因。(二)自主 合作 探究讀 朗讀整體感知(劃出節(jié)拍、重音、情味)男生讀 女生讀 齊讀明確: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師:同學讀懂這首詩沒有?請小組出示疑問。賞1、(預設問題)關于詩題。是否與飲酒有關?一種有關:飲酒二十首序“偶有名酒,無夕不飲。既醉之后,則題數(shù)句為娛,紙墨遂多,聊為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币环N無關:借酒為題,躲避迫害。飲酒二十首“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為什么“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呢?明確:心遠地自偏?!靶倪h”的含義是什么?為什么要心遠?心遠與地偏又是什么關系?“(先援引陶歸去辭中 “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援引江州刺史檀濟道例。陶常是“夏日抱常饑,寒夜無被眠”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這時,他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濟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檀道濟饋以梁肉,被他揮而去之。他辭官回鄉(xiāng)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jié)的志趣,老而益堅。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故 “心遠”與“地偏”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這四句,包含著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凈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huán)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明確:“心遠”包含三個因素:心志高遠,淡泊名利,寧靜處世。這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達觀的生活態(tài)度(酌貪泉以覺爽,處涸澤而猶歡)這就是陶成為士大夫精神堡壘的的一個重要因素。除此,詩人筆下所描繪的質樸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園風光, 是不是士大夫回歸陶的又一因素呢?(意境分析)在東邊的籬笆下,詩人在采擷菊花,正在專心聚志悠閑地采,偶一抬頭,無意間望見了悠遠的南山:太陽下山時,山色十分美麗,成群的飛鳥結伴而還,籬笆、菊、山、鳥、日、人景構成一幅由近及遠的傍晚時分一幅美麗的圖景,表達詩人回歸自然后的悠閑自得的心境。 (名句分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名句名在哪里?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耙姟弊忠灿玫脴O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采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笨坍嫵鲆粋€采菊形象。有人說“采菊”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你怎么看?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把菊花稱為“花之隱逸者也”,“晉陶淵明獨愛菊”。采菊,實際上是自我高潔的表現(xiàn),刻畫了詩人悠閑自得的形象,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尤有傲霜枝耿介;鄭思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高潔。唐元縝“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明確:淵明常以孤云、松菊自比,表現(xiàn)了詩人孤芳自賞、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李白筆下的月,林逋筆下的梅,周敦頤筆下的蓮等等。 (分析含義)“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詩的深刻含義是: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呢?為什么還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不肯接受這種美好的歸宿呢?不思返歸這優(yōu)美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呢?詩人在歸去來兮里說過:“鳥倦飛而知還”,這句正好應和“飛鳥相與還”。歸園田居“羈鳥戀舊林”,“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在規(guī)勸其他人,不妨也 “還”吧,我們仿佛又一次聽到詩人在呼吁:“歸去來兮,田園荒蕪胡不歸”?“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痹娙藦倪@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是對遠古純樸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向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于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無窮。歸結:陶淵明高遠的心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以及他筆下令人神往的田園風光都是他作為士大夫精神歸宿的原因。(情景理交融的藝術特色)前四句敘事道理(人境無喧心遠地偏);中間四句寫景顯理(采菊見山日夕鳥還);最后兩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無論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抒歸隱之情,或敘田居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饒有理趣。 師:2、封建社會,士大夫們把陶淵明作為精神歸宿,那么今天,我們能從陶身上得到哪些啟示呢?生一是“淡泊名利”, 潔身自好”的思想值得借鑒。 詩中寫到“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非?,F(xiàn)代化的、非常喧鬧的這樣一個社會當中,已經不可能像陶淵明時代那樣隱居到山林里面去。我們在這個非常熱鬧的現(xiàn)實當中,只要每個人的心遠離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質追求,那么我們的心境也會變得寧靜起來,也會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緒,這對于我們自身的修養(yǎng),對于社會的安寧都是很有好處的。二是陶淵明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善于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來生活。詩人不愿意在黑暗的官場混,他本人又十分崇尚自然、熱愛自然,因此也就選擇了回歸自然。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生存方式可供選擇,特別是現(xiàn)在,生活日呈多樣性和多變性,面臨的誘惑也很多,選擇的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利水電工程未來發(fā)展趨勢展望試題及答案
- 水利水電工程社區(qū)關系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關于勞動合同的簽訂
- 實戰(zhàn)經驗總結市政試題及答案研究
- 2025年中考二模語文試題(含答案)-4
- 2025年經濟法概論現(xiàn)代案例試題及答案
- 以題為主線的中級經濟師試題及答案
- 經濟法概論考試全解析與探討試題及答案
- 如何建立良好的公眾關系試題及答案
- 公共關系在社會影響評估中的應用研究試題及答案
- DB11-T 356-2017 公共廁所運行管理規(guī)范
- 融僑大道螺旋橋施工方案
- 安全生產指導幫扶工作方案
- 墨刀原型交互培訓
- 油氣回收培訓課件
- 2024年6月青少年軟件編程Python等級考試試卷五級真題(含答案)
- 優(yōu)化城市公交線路的規(guī)劃
- 粉末涂料的MSDS介紹
- 《電力安全工作規(guī)程DLT408-2023》知識培訓
-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物流信息管理》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18個文言虛詞用法及舉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