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辨治-干祖望_第1頁
耳鳴辨治-干祖望_第2頁
耳鳴辨治-干祖望_第3頁
耳鳴辨治-干祖望_第4頁
耳鳴辨治-干祖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耳鳴辨治干祖望東風吹摘自現(xiàn)代中醫(yī)內(nèi)科學-何紹奇雖然文理欠佳,但為已知最權威、最全面的耳鳴辨治論著耳鳴,在臨床上有截然不同的2種:一為妄聞性耳鳴,我們古今中醫(yī)文獻中所謂的耳鳴,都是屬于這種,現(xiàn)代名稱為主觀性耳鳴,或內(nèi)在性耳鳴,或非震動性耳鳴;一為非妄聞性耳鳴,這是在耳內(nèi)或耳周圍確實有的聲音傳播所致,所以可用微音器或頻譜分析儀記錄下來,甚至用最簡單的醫(yī)械也能聽到,現(xiàn)代名稱為客觀性耳鳴,或外在性耳鳴,或震動性耳鳴,對這種耳鳴,如果采取現(xiàn)有中醫(yī)文獻上的治療方法,絕對沒有療效。所以要提高療效,非把這兩者辨別得涇渭分清不可。因為非妄聞性耳鳴比較少見,造成非妄聞性耳鳴的原因,大體上有4種:血管源性、肌源性、咽鼓管異常開放、顳頜關節(jié)病變。對非妄聞者,大體上以辨病為主,辨證為輔;而對妄聞者,則應注重辨證。一、非妄聞型耳鳴正因為此型耳鳴,主為辨病、次為辨證,所以局部檢查就顯得相當重要,脈診、舌診的參考價值不太高。1血管性耳鳴【臨床表現(xiàn)】耳鳴大多為一側(cè),當然雙側(cè)的并非沒有。鳴聲呈“哧”、“哧”聲,音調(diào)不會太高,甚至是低沉的,音量有大有小。其唯一特點是:有前奏且與本人心律同步一致。也有以體位的姿勢不同而改變其音響。無全身癥狀?!驹\斷要點】要點只有一個,即鳴聲與心律同步。內(nèi)中又分兩型:一為血管本身的,一為血管周圍性的。所以一遇本證,首要任務是檢查,方法:初步兩者相同,用兩頭安有耳塞子的長約3545厘米的塑料管或橡皮管,一端插入病耳,一端插入醫(yī)生耳中,如屬此病,則醫(yī)生可以聽到與病者相同的音響。為了深入一些,醫(yī)生用手指重重壓迫病耳一側(cè)的頸部,確屬此病者,其鳴聲可減弱甚至消失。如系血管周圍性者,再進一步檢查頸部有無包塊、韌硬、壓痛等等,必要時可借助于現(xiàn)代的各種檢查,達到確診目的(論述不甚明白。且前面的一些語句中,亦有不少病句者)?!静C分析】屬血管本身性的,屬頸動脈或椎動脈系統(tǒng)的血管病變,包括顱內(nèi)和頸部的動脈靜脈瘺和動脈瘤。誠如劉完素所謂:“隨其脈氣微甚而作諸聲也”。內(nèi)中除動靜脈瘺以手術處置為宜之外,以中醫(yī)理論權衡,一為血虛、一為血瘀。屬血管周圍性的,血管本身無病,是它的周圍病變,壓迫血管,使其正常循環(huán)受阻。我們在側(cè)臥時,偶而爾也有“哧、哧”聲出現(xiàn),為同一原理。主要為血管周圍病變。【辯證論治】診斷為血管本身病變之屬于血虛者,勢必結合全身情況才能下此結論。即明確診斷為血虛,當然以補血養(yǎng)營為事。以四物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為主方。屬瘀者,可用桃仁承氣湯(桃仁、大黃、桂枝、炙甘草、芒硝),亦可選用血府逐瘀湯(當歸尾、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血管周圍病變所致者,切切提高警惕,是否惡性腫瘤的淋巴轉(zhuǎn)移。除此之外,不外乎淋巴組織,各種肌肉等炎癥所導致,那末危害性就輕得多了。但都屬于外科、耳鼻喉科的范疇,這里不作討論。2肌源性耳鳴【臨床表現(xiàn)】患者一耳或雙耳聽到不規(guī)則的“卡噠”聲,耳鳴聲似有前奏但并無規(guī)律。音調(diào)以低的居多,偶也有高的。音量不會太大。無全身癥狀,舌診、脈診,在辨證方面,很有參考價值?!驹\斷要點】這種耳鳴的前奏常與軟腭痙攣性收縮同步。因之每當耳鳴的同時,可見到軟腭肌的攣縮,必要時可用間接鼻咽鏡觀察。鐙骨肌或鼓膜張肌痙攣性收縮也可產(chǎn)生無節(jié)奏的“卡噠”聲。用聲阻抗儀進行檢查,可以發(fā)現(xiàn)耳鳴的發(fā)生與中耳阻抗的改變是同步的。【病機分析】腭肌痙攣是本癥最常見的原因,這些肌肉包括著腭帆掛肌、腭帆張肌、咽腭肌如咽鼓管咽肌。少數(shù)為鐙骨肌或鼓膜肌等。其所以引起痙攣,是失于營血的濡養(yǎng),當然少數(shù)病例,因氣虛所致?!巨q證論治】在辨病的基礎上,更需要辨證。辨證的重點在于血虛還是氣虛,或者氣血雙虧,則自有常規(guī),不作介紹。血虛治以補血養(yǎng)營,常用方為四物湯,唯必須參用山藥、白扁豆、肉蓯蓉等營養(yǎng)肌肉的藥品,也可佐以活血之品如落得打、紅花、益母草等促使微循環(huán)改善的藥品。如需血氣雙補的,用八珍湯(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熟地、當歸、白芍、川芎),或十全大補湯(上方加黃芪、肉桂)。但營養(yǎng)肌肉及活血之品,仍不能少。3咽鼓管異常開放【臨床表現(xiàn)】有低音調(diào)、大音量的呼嘯聲與呼吸同步的轟響,出現(xiàn)于耳中,有一側(cè)也有雙側(cè)的。自聲(是漸增的意思嗎),在咀嚼、說話、呼吸時更倍加嚴重。因之,在講話時感到耳內(nèi)似有“空谷傳聲”的回響,甚至感有氣源沖入鼓室。少數(shù)病例,可以影響聽力或產(chǎn)生鈍痛。有人認為嵩崖尊生書卷六:“睡著如打戰(zhàn)鼓,如風入耳”的描寫,是為本病。但筆者不同意。因為本病另外一個特點是坐位、立位時加重,平臥時減輕。【診斷要點】除上述癥狀之外,檢查者可通過聽診管在外耳道聽到上述呼吸聲,并可觀察到鼓膜隨著呼吸而起伏?!静C分析】大多為咽鼓管周圍脂肪組織消失,四面牽拉,使咽鼓管直徑擴大,也有因周圍肌肉緊張力減退,使咽鼓管開口處開放后無力關閉。少數(shù)為周圍組織疤痕形成,不論是咽部的放射、手術、炎癥或外傷,都可使該處組織僵化成疤痕,牽制之下咽鼓即失去常態(tài)。還有老年性的肌肉萎縮,事實上與上述的周圍肌肉緊張力減退情況出于一轍。平臥時,由于頭部血管充血,故使耳鳴減輕,起立后失去充血而加重。所以除疤瘡形成的屬于僵化之外,主要病機都是氣滯血瘀,組織失去營養(yǎng)而然?!巨q證論治】治療大法,只有疏和氣血,培土以營養(yǎng)肌肉,取方以天真丸(肉蓯蓉、山藥、天門冬,研細成粉,用瘦羊肉蒸爛作賦形劑,同時再加黃芪、紅人參、白術粉。杵成糯粉團,制成綠豆大小丸藥)最為對證。如為疤瘡僵化者,在原方中加三棱、莪術、乳香、沒藥。唯收效緩慢,丸藥應長期進服毋輟。4顳頜關節(jié)病變【臨床表現(xiàn)】在張口或閉口時,患者及旁人都能聽到“卡噠”聲。其聲音調(diào)高,音量有大有小不定。無一切全身癥狀。舌診、脈診,無參考價值?!驹\斷要點】診斷并不困難,只要明確地聽到彈響出于關節(jié)的,即可作出診斷。【病機分析】這是牙齒咬合不平衡,或顳頜關節(jié)炎所引起的傳播性耳鳴。一般情況下,實證大多為風寒濕入侵關節(jié)所致,虛證為血不榮關節(jié)。更有為彈響關節(jié),這是“不是毛病的毛病”的疾病,可予觀察,不必處理?!巨q證論治】除彈響關節(jié)不須治療外,最常用而少副作用的方劑,為獨活寄生湯(獨活、桑寄生、防風、秦艽、細辛、川芎、肉桂、當歸、熟地、白芍、茯苓、杜仲、牛膝、黨參、甘草)。筆者用時,常將細辛、肉桂、牛膝刪去,加油松節(jié)。血虛明顯者,加丹參、夜交藤。二、妄聞型耳鳴自素問之脈解篇、六元正紀大論篇、至真要大論篇,靈樞之邪氣臟腑病形篇、經(jīng)筋篇、口問篇、海論篇中的耳鳴,靈樞口問篇的“耳為之鳴”,靈樞決氣篇的“耳數(shù)鳴”起,到今天所有中醫(yī)文獻中的耳鳴,都是在討論這個“妄聞”的耳鳴。它是病人在耳中甚至擴散到頭顱里的一種聲音感覺,但外界并無相應的聲源存在,事實上他所聞到的聲音,都是幻聽幻象,是典型的妄聞。正常人在特殊條件下也可出現(xiàn)耳鳴,如在夜深沉靜里,只要你凝神意到,誰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耳鳴出現(xiàn)。同時真正有病而耳鳴輕微者,也能被外在環(huán)境中的噪音掩蔽,不知不覺中耳鳴似乎消失了。對耳鳴的音調(diào),古代文獻有許多記載,音調(diào)高低等這一點,正是中醫(yī)對耳鳴辨證的一個重點。張景岳認為“凡暴鳴聲大者多實,漸鳴聲細者多虛”(見醫(yī)述雜證匯參耳),確是大有指導意義之言。但十分可惜,怎樣是“大”、怎樣是“細”?張氏沒有指出。因為大小、長短、粗細、佳劣,僅僅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詞,根本就沒有絕對的標準。而且鳴聲2字也籠統(tǒng)得很,因為每一個聲音,都內(nèi)含著音調(diào)、音量、音色等等,沒有指出哪一個,所以還是沒有給后人以權衡尺寸。毋怪乎后人對這一點都沒有好好注意及之。我們要知道,耳鳴之聲,僅僅為音調(diào)與音量二者組成,在辨證所用以作指導者,唯有音調(diào)。音量參考價值不大,但不是說沒有。所以張氏的“大”,是指音調(diào)的高亢,“細”是指音調(diào)的低沉。因之可以這樣說:音調(diào)高的的實證、低的是虛證。臨床家必然提出了一個問題,“現(xiàn)在臨床上,高音調(diào)的多于低音調(diào),難道耳鳴癥,實證的多嗎”?可以毫不遲疑地回答“是的”,本來耳鳴癥實證多于虛證,所以濫用六味地黃、左歸、左慈者,因為虛實未分而跡近錯誤診斷??傊Q的憑音調(diào)作診斷指導,比其它四診,更有其可靠性?!九R床癥狀】常有不同程度的幻響,輕者僅在極靜環(huán)境里或平心靜氣時才能聽到。所以一般患者主訴,大多以夜間為最明顯,故世醫(yī)得效方耳病強調(diào)“夜間睡著,如打戰(zhàn)鼓”。嚴重的,轟轟作響,甚至日夜大聲鳴嘯,終日不寧,異常痛苦,誠如張氏醫(yī)通七竅門下耳所謂“無休止時,妨害耳聞”?!驹\斷要點】一般概念,認為只要在沒有外來聲源的情況下而產(chǎn)生各種聲音都可稱為耳鳴。但嚴格地說起來,更要排除各種耳病如耵聹栓塞、外耳道及中耳的各種炎癥病變,才能稱為耳鳴。再確切的,排除了“非妄聞也”的耳鳴,才可稱為妄聞性耳鳴?!静C分析】耳為宗氣所聚之處,還要得血而能聽,可知耳能執(zhí)行其功能與保持良好狀態(tài)的正常健康,無法離開氣血。心寄竅于耳,肝膽之絡附耳,脾胃一虛,五官皆病,肺穴籠蔥在耳中,腎開竅于耳,可知五臟都與耳有直接的關系。所以五臟之內(nèi)傷,耳病虛證;外來的外傷,耳病實證。茲詳述之:1六淫外感。風、寒、暑、濕、燥、火謂之六氣,是天地四時自然變化的生氣,宇宙間一切生物,都賴之以成長生息。但過盛之后,轉(zhuǎn)為六淫,即就對一切生物有其危害性了。一般急發(fā)性的以六淫外感為多,也即外因。2痰濁上蒙。痰之為患,不論外因與內(nèi)傷,根本上沒有痰之一物,只有通過了內(nèi)因的七情汩亂,臟氣不行,致津液取津,濁化為痰。外感六淫侵犯,玄腑不通,當汗不泄,蓄而為痰;不內(nèi)外因則飲食不調(diào),嗜欲無度,叫呼勞累,運動失宜,津液不行,聚而為痰。這三者所致,因固不同,為病相似。痰既形成,再經(jīng)郁滯,于是化火為崇,痰本為火之標,火本是痰之本,以常而言,火可化痰,在某種情況下痰也能化火,在兩者相因為果之下,勢必上壅。濟生方痰飲謂:“人身無倒上之痰,天下無逆行之水”,所以沒有火的威逼,痰是不會上壅阻津而蒙蔽清竅的。只要痰火結合,則一如明醫(yī)雜著痰飲所謂:“隨氣升降,遍身上下,無處不到”,上蒙清竅,則為耳鳴。3肝膽火旺?!案螢閷④娭佟?,故稟性剛勁善怒。幸而它更具備了升發(fā)的功能來取得“條達”以調(diào)節(jié)。但在情緒上的激動、忿怒、憂郁等情況下,則即失去其條達的作用而肝火上亢了。肝膽之絡附耳,因之首當其沖。4心火上熾。心居丙丁離位,所以心之有火,理所當然。醫(yī)學源流論面部耳認為“蓋心所火,而位居于上,又純陽而為一身之主”,所以在正常情況下,這種火是生命的動力。但一旦有余妄動,動則起火,火盛則毀傷正氣。心寄竅于耳,腎開竅于耳,兩者雖然“寄”、“開”的不同,但都同體于耳。心主君火,腎寓相火,君火一熾,必然禍延相火。君相同焚,頭面諸竅首蒙其害,除心苗之舌以外,唯有兩耳。5瘀滯清竅。血一離經(jīng),即為瘀血,它與周圍營血早已睽絕不合。血證論瘀血認為瘀血無處不到,所到之處,就可以把該處的正常功能破壞而代之以該臟腑、該器官所特有的病痛。耳稱聽宮,所以瘀滯病至,非聽力障礙之聾,即妄聞聽之鳴了。6腎陽不足。溫養(yǎng)全身組織臟腑、百骸五官,維持生理功能和固衛(wèi)體表的作用,完全依賴于陽氣。陽氣充于周身,因散布部位不同,其作用和名稱亦各異,但是最最主要的是陽氣之元-腎陽,故而也稱元陽。一旦腎陽告匱,則全身陰霾籠罩,百病叢生了。故東醫(yī)寶鑒外形篇謂:“耳目受陽氣以聰明”。所以腎陽不足,陽光不能溫煦臟腑,火威不能上榮于竅,更談不到澤及耳目。7腎虛精脫。腎開竅于耳,經(jīng)隸水臟,低音調(diào)的耳聾鳴,基本上都是虛證。正因為靈樞決氣篇最早指出“精脫者,耳聾”、“液脫者,腦髓消,耳數(shù)鳴”。還有靈樞口問篇:“上氣不足,耳為之苦鳴”。靈樞海論:“髓海不足,則腦轉(zhuǎn)耳鳴”。以及諸病源候論耳病諸候的耳鳴,一面倒地皆認為屬虛、無一言涉實。終于造成后世“耳鳴-腎虛”、“腎虛-耳鳴”形影相隨概念的流弊。當然,筆者并不否認耳鳴有腎虛證,但堅決反對把耳鳴癥認為全屬腎虛。張聿青醫(yī)案耳鳴沈某一例的“耳鳴失聰,脈弦尺虛,此腎水空虛,木失涵養(yǎng),”的論說,還是十分合理的,臨床上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8中氣不足。中氣不足,意味著等同于脾土衰弱。人,主要有賴于脾胃功能的健全,以保證長生、發(fā)育及生存的需要,而其中更主要的是脾,因為飲食的精微是靠脾的消化吸收并輸送到人體各個器官中去,使之獲得營養(yǎng)。而且這種將精微、津液上輸于肺,再轉(zhuǎn)布于其它器官而化生氣血,營養(yǎng)機體的脾氣,就是“升清”的作用。同時頭面諸竅,長期保持“空”與“清”的狀態(tài)者,也完全依賴這種來源于脾氣的清陽之氣,一旦脾氣不升,則清陽難舉,濁陰馬上可以乘虛而僭居頭面,于是“空清”之竅不空不清而蔽塞,表現(xiàn)于耳者,非聾即鳴了。成方切用補中益氣湯謂:“傷其脾胃,則眾體無以稟氣而皆病矣。陽氣下陷,則陰火上乘”,就是說明這個機制。這里的“運化”和“升清”兩者俱備。因之不論李東垣的脾胃論或趙養(yǎng)葵的醫(yī)貫,都闡明或發(fā)揮了這個論點。9營血虛損。靈樞決氣篇:“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所以得知它是由營氣轉(zhuǎn)化而來,循行于經(jīng)脈之中,營養(yǎng)全身臟器組織。又如目之能視,掌指的握攝活動,皮膚面感覺,耳的聽覺均有血的濡養(yǎng)。一旦血液虛損枯竭,在耳者勢必非聾即鳴。【辯證論治】1六淫外感。發(fā)病急驟,大多為急性。一般為在流感、腮腺炎、帶狀皰疹等急性傳染病的同時或后期發(fā)作。也有由于感寒受冷當風而致者,鳴聲為高音調(diào)、大音量,自聲增強,耳內(nèi)常有悶脹及阻塞感,還可伴有聽力障礙。局檢:鼓膜正常或稍有下陷,耳咽管常有堵塞情況。音叉測驗,可伴有導音性聾。至于進一步區(qū)別六淫的鑒別,則參考脈舌及全身表現(xiàn)為重要依據(jù)。全身癥狀表現(xiàn)為發(fā)熱重、惡寒輕,甚至不惡寒,咽痛目赤、口渴、大便偏干、舌苔微黃,邊尖紅,脈浮數(shù)或洪大者,偏于風熱,可用辛涼解表法,常用方有桑菊飲(桑葉、菊花、杏仁、連翹、薄荷、桔梗、蘆根、甘草),或銀翹散(銀花、連翹、大力子、淡豆豉、薄荷、荊芥、桔梗、竹葉、蘆根、甘草)。全身癥狀表現(xiàn)為惡寒重,發(fā)熱輕,頭痛,筋骨關節(jié)酸,鼻塞流涕,發(fā)音重濁,舌苔薄白,脈浮緊等,偏于風寒??捎孟闾K飲(香附、蘇葉、陳皮、甘草),或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枳殼、川芎、茯苓、甘草)。在取用成方時,不一定原方錄用,憑疾病的需要和各人用藥的習慣,甚至師其法而不用其藥。2痰濁上蒙。病程有短有長,短者數(shù)天,長者也可論年論月。一般規(guī)律,鳴聲高音調(diào)的都屬實證,低音調(diào)者都屬虛證,但痰濁之癥,縱使實證,音調(diào)也是低而不高,除非痰火之痰才有高音調(diào)出現(xiàn)。一般痰濁證,全身癥狀無急性病態(tài),僅僅慢性的可能出現(xiàn)頭腦沉重昏昏,胸膺失暢,舌苔滑潤,或膩苔,舌體淡白,脈多軟而澀。局檢:鼓膜渾濁,其渾濁程度往往依據(jù)病程的長短而各異,當然愈長者愈明顯。嚴重的常可使光椎消失,標志不清。測聽為混合性聾。痰證盡管各類很多,但耳鳴痰證,僅有濕痰與痰火2種,屬痰濕者常用化濕消痰法,常用方有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溫膽湯(二陳加枳實、竹茹、生姜、大棗),導痰湯(二陳加膽星、生姜)。為了加強藥力可佐以三子(萊菔子、白芥子、蘇子)。屬痰火者,音調(diào)高而音量也大,多見于高血壓者,嚴重的往往并發(fā)妄聞的耳鳴。其全身癥狀,有面紅目赤,善怒,舌邊紅,脈弦等,應取清火化痰法,常用方有清氣化痰丸(杏仁、瓜蔞、枳實、半夏、膽星、陳皮、茯苓、黃芩,姜汁和丸)。虛證,六君子湯(黨參、白術、陳皮、半夏、茯苓、甘草)。3肝膽火旺。鳴聲高亢異常,可使患者心煩失安,常為陣變性或一陣低些一陣特別高亢。所以病人往往感到這種耳鳴比耳聾更苦痛。全身癥狀為頭痛頭脹,頭昏眩暈,口苦,面紅目赤,血壓增高。舌苔薄,也可能薄黃苔,質(zhì)紅或尖邊紅。脈弦、硬、有力。局檢:鼓膜正常,少數(shù)乳突壓痛。治療以清肝膽郁火為主,但其中還有2法:其一,苦寒直折,使炎炎之火一挫而清,代表方為龍膽瀉肝湯(龍膽草、黃芩、山梔、柴胡、生地、澤瀉、車前子、木通、當歸),或梔子清肝湯(山梔、柴胡、白芍、當歸、川芎、生石膏、丹皮、大力子、黃芩、黃連、甘草)之類。其二,肝膽之火,跡近龍雷,不能直折,否則“徒用瀉火之湯,則膽汁愈干,膽火益熾,火借風威,愈肆焚燒而耳病轉(zhuǎn)甚矣”(引百病辨證錄耳痛門),所以應用滋陰潛陽一法,代表方有杞菊地黃湯(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藥、澤瀉、丹皮、茯苓),或丹梔逍遙散(柴胡、白芍、茯苓、白術、甘草、煨姜、丹皮、山梔)之類。4心火內(nèi)熾。病以急性的為多,當然也有慢性的,鳴聲音調(diào)高亢,音量不一定,常常與口瘡并發(fā)。舌少苔,光紅,脈數(shù)。局檢:無異常發(fā)現(xiàn)。熱者清之,用清瀉法。代表方有重證的瀉心湯(黃連、黃芩、大黃),輕證的導赤散(生地、木通、甘草、竹葉)。5瘀滯清竅。本病在臨床上可有2種截然不同的類型:其一,為爆炸性耳聾的伴發(fā)耳鳴,得病于受到強烈的聲響或頭部受震之后,所以鳴聲特別強烈而音調(diào)特高。也有在高分貝噪音中工作或生活所引起。檢查:鼓膜正常。其二,發(fā)作于不知不覺中,往往病人難以主訴出起病原因及時日。檢查:鼓膜可有內(nèi)陷現(xiàn)象。此二者,都沒有全身癥狀,不太反映于舌診、脈診。少數(shù)舌有紫氣及舌底靜脈郁血。唐容川強調(diào)“故凡血證,總以去瘀為要”(見血證論瘀血),因之應取活血化瘀法。常用代表方為通竅活血湯(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生姜、紅棗、老蔥、黃酒)(沒有當門子則難稱通竅活血),嚴重的可用干氏三甲散(炮山甲、鱉甲、土鱉蟲、蟬衣、紅茶、桃仁、澤蘭葉、沒藥、落得打)。6腎陽不足。鳴聲音調(diào)低沉,音量較大,全身癥狀以肢體得不到陽氣的溫煦及衛(wèi)氣失去固表的能力,所以形寒肢冷,容易感冒,面色白光白,夜尿頻繁。陽氣一虛,精氣不充。骨與腦髓失其溫養(yǎng),故而腰膝酸軟,舌質(zhì)淡白而瘦,脈沉遲微弱。腎中真陽不足,必須益腎溫陽。成方便讀補養(yǎng)之劑的“溫腎中之少火,以御陰邪”即指此而言。常用代表方有桂附八味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丹皮),或左歸丸(熟地、山萸肉、山藥、枸杞子、杜仲、肉桂、附子、甘草)之類。重證可用肉蓯蓉丸(肉蓯蓉、菟絲子、山萸肉、人參、茯苓、肉桂、熟地、黃芪、附子、澤瀉、白芍、羊腎)。7腎虛精脫。無獨有偶,實證俱為高音調(diào),唯某些痰證出現(xiàn)低沉者,虛證俱為低音調(diào),唯腎虛精脫者可以出現(xiàn)較高音調(diào)。所以本證特點為鳴聲細小,音調(diào)較高,延綿不絕于耳,有時也可以因外來的噪音而掩蓋去較輕的鳴聲。這與實證恰恰相反,實證則往往因外來的噪音而增加其耳鳴聲,甚至煩躁倍加。全身癥狀,也是本型耳鳴診斷的重要依據(jù),大多表現(xiàn)為頭暈、健忘,兩頰緋紅,手足心灼熱。男易遺精早泄,女多經(jī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