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語言的跨文化差異.doc_第1頁
肢體語言的跨文化差異.doc_第2頁
肢體語言的跨文化差異.doc_第3頁
肢體語言的跨文化差異.doc_第4頁
肢體語言的跨文化差異.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化差異下的肢體表達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社會工作學院 索蕊摘要 肢體語言同語言一樣,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肢體語言是人類進行非語言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內(nèi)涵也隨著文化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要用外語進行有效的、成功的跨文化交際就必須學習和了解肢體語言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交際功能。 而在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思維模式的差異影響著人們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交流。肢體語言的重要性決定了它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地位,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于文化差異的的緣故,對肢體語言的誤解可能會人陷入尷尬的境地。倘若忽視這些,人們可能會造成一些令人不快的嚴重錯誤。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你應該在對人的肢體語言和動作下結(jié)論之前,首先考慮對方的文化背景,從而避免產(chǎn)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因此,提高對文化認知的程度,并通過研究了解肢體語言的差異,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進而使得溝通顯得更加通暢無阻。所以在這里,決定寫下這篇關(guān)于跨文化交際中的肢體語言表達的差異文章。關(guān)鍵詞肢體語言 跨文化交際 文化差異引言通過一些對已有的文獻綜述的重新整理和概括,分析出一些跨文化交際中的肢體表達的差異,通過大量的數(shù)據(jù)文庫的分析,從而能夠清楚的知道如何應對此類現(xiàn)象。選題背景一個人要向外界傳達完整的信息,單純的語言成分只占7/100,聲調(diào)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語言的體態(tài)來傳達。研究方法問卷調(diào)查法: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diào)查者就調(diào)查項目編制成表式,通過讓室友填寫,然后回收整理、統(tǒng)計和研究。共十份。觀察法:根據(jù)跨文化交際的特點,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從而獲得資料。主要是通過觀看一些視頻或是影視作品,來增加對本方面的認知。在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啟發(fā)思維,導致新的發(fā)現(xiàn)有重要意義。文獻研究法:通過搜集前人已有的調(diào)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些現(xiàn)狀和思考。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于各種學科研究中。能了解有關(guān)問題的歷史和現(xiàn)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能形成關(guān)于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觀察和訪問。能得到現(xiàn)實資料的比較資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正文:你以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張嘴說的第一句話嗎?不。其實,在開口之前,你們的肢體互動就已經(jīng)開始了,一個簡單的動作,可能就會給別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或否。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語言交際方式,在不同文化中,也許同一動作會有不同的。文化差異影響人們的行為,包括肢體語言。一個人要向外界傳達完整的信息,單純的語言成分只占7/100,聲調(diào)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語言的體態(tài)來傳達,而且因為肢體語言通常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騙性。這也是為什么非言語表達變得越來越重要的原因。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jīng)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廣義上,肢體語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內(nèi);狹義上,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 由肢體表達時,當事人以肢體活動表達情緒,別人也可由之辨識出當事人用其肢體所表達的心境。比如,鼓掌歡呼代表激動興奮、捶胸頓足表示痛苦、垂頭表示喪氣等等??偠灾?,肢體語言在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可是在不同國家,同一動作也許會有大相徑庭的深層含義。下面我將從面部表情和手部表情來舉一些例,說明解釋這一現(xiàn)象。面部:微笑臉被稱作為“感情的器官”,因為我們通常能從他人的面部表情讀出他或她的內(nèi)心感受。臉為我們自己的感情向周圍的人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在所有非言語的交際方式中,臉是我們感情最重要的廣播員。在許多文化如美國和中國文化里,微笑是幸福或友好的象征。當我們向別人微笑時,別人也會回報以微笑;但如果對方拉著長臉,并不友好時,我們也會停止微笑。當我們有客人在家時,我們會微笑以示歡迎。但美印第安人則用哭來表達歡迎。微笑不僅表示友好和快樂,而且還可以表示歉意和理解。例如,當我們在公交車上因急剎車而踩了他人的腳時,我們就會朝對方笑笑,意思就是“對不起,非常不好意思”。但有時西方人會對中國人的微笑感到厭惡,例如,一個外國人在餐館就餐時打碎了一個盤子而感到非常尷尬,當時在場的一位中國人向他微笑了一下,意思就是“沒關(guān)系”以示安慰。沒想到這個善意的微笑讓這個外國人更加的生氣,或許在他心里,意味著雙重的恥辱。另一個面部表情就是吐舌頭。當中國人感到自己行為不合時宜或非常尷尬時,他們經(jīng)常會吐吐舌頭,同時縮一下脖子(這個動作在女孩子中間比較普遍)。但在美國人看來,這個表情非常的粗魯,并且從來不去做。另一個面部表情就是吐舌頭。當中國人感到自己行為不合時宜或非常尷尬時,他們經(jīng)常會吐吐舌頭,同時縮一下脖子(這個動作在女孩子中間比較普遍)。但在美國人看來,這個表情非常的粗魯,并且從來不去做。眼神交流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目光接觸在人交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一方面可以有許多“規(guī)定”:由于場所、談話雙方的感覺需求以及背景的不同;人們的目光接觸也不同。如在美國大城市里,白人之間有個大家公認的目光交流距離大概16-32英尺,在這個距離內(nèi)只是瞟一眼而避免直接的目光交流;但在小城鎮(zhèn),即使是陌生人,人們也習慣用目光交流來打招呼。談話時的目光交流的不同。由于社會階層、年齡、地區(qū)、種族以及國家的不同,人們在談話時目光交流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在美國以及大多數(shù)的西方國家,在進行交際時說話雙方都希望對方注視自己。而不是低頭不見,這樣會讓對方感覺談話人漠不關(guān)心、不想進行對話。尤其在公眾場合演講時,更應該注視聽眾,進行目光交流。如果演說的人只顧低頭看演講稿或者眼神總是閃爍不定,會讓聽眾感覺演講者膽怯以及不尊重他人。然而在中國、日本和墨西哥,談話時說話人和聽話人不能一直注視對方,因為直接的目光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在日本,人們談話時眼睛是要看著對方喉結(jié)的位置而不是對方的眼睛;在阿拉伯國家,談話時眼睛需要直視對方來表示雙方對所談話題有興趣;在波多黎各,好姑娘“不看成人的眼睛”這種行為是尊敬和聽話的表現(xiàn)。點頭、搖頭在我們的文化中,多是點頭yes搖頭no,這句順口溜甚至被放進歌詞里教小朋友。然而在印度,巴基斯坦,保加利亞等國家,它的意思卻恰恰相反。阿爾巴尼亞人習慣以搖頭表示贊同,點頭表示不同意.若熟人相間,他們往往要相互一連串的問好,并普遍地行一種貼面禮,其程度也有很大不同;一般的只作左右貼臉姿勢;稍微親熱一點的是互相貼一貼左右面頰;最親熱的是互相擁抱起來,在左右貼臉的同時還要親吻對方的面頰.手勢豎起中指在美國、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中指豎起表示輕蔑和鄙視,是一種非常粗魯?shù)男袨?。但在中國及一些亞洲國家,中指豎起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含義。K型手勢在北美以及德國,這一動作表示萬事順利、同意以及很好的意思。而在法國以及歐洲國家,卻表示毫無價值以及零的意思。在日本卻表示錢。在中國這個動作表示數(shù)字“三”。 捻中指和拇指。這一動作在北美以及大不列顛國家一方面表示為了引起某人注意,另一意思表示粗魯、催人做什么事情。而在法國卻是非常粗俗的動作如果對女士做出此動作會讓對方討厭。在中國特殊含義,是一種習慣性的手指動作。拇指、食指按住鼻子。這一動作在美國、中國以及大多數(shù)的亞洲國家表示氣味不好聞,發(fā)臭。但在法國卻表示醉酒。 食指敲打太陽穴。用手指輕輕地敲打太陽穴在中國、非洲國家以及秘魯表示人們正在努力思考、沉思。而在北美國家、歐洲以及德國卻表示那人瘋了,精神不正常。 握緊拳頭。在中國表示力量或者下決心要努力做什么事情;而在北美以及大不列顛國家表示憤怒;在巴基斯坦以及黎巴嫩卻表示猥瑣,一般在公眾場合下都不能做這個動作。伸出食指和中指構(gòu)成V型在不同國家也有著不同的含義,在中國即可表示數(shù)字2,也可以表示一切順利。在北美以及大不列顛國家表示勝利以及高興。在英國則有兩種含義當做這一手勢時,手掌朝著對方,表示勝利,若手背朝著對方,則表示侮辱。 伸出食指構(gòu)成半圓形在北美國家,表示招呼對方過來的意思。而在中國,人們常是用手掌向下朝自己方向招動。而在說英語國家的人使用這一手勢,是讓人“慢一點”,如果手掌向外舉起向下招動,則表示“你好”或“再見”。身體距離在人類的人際交往中,個人往往會不自覺地與別人保持相當距離,以保持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受。美國人類學教授愛德華霍爾博士認為,在人際交往中存在四種空間距離:親密距離(045cm,適合于夫妻關(guān)系及情侶之間)、個人距離(45120cm,存在于朋友、熟人、親戚之間)、社交距離(120360cm,多用于洽談業(yè)務和接待陌生客人時)和公共距離(360cM -750cm,多用于非正式的聚會。四種分法可以看出,人類在不同的活動范圍中因關(guān)系的親密程度而有著或保持不同的空間距離,關(guān)系越遠,親密程度越小。并且這個空間距離的大小還會受到文化背景、環(huán)境、行業(yè)、個性等的影響。 一般說來,西方文化注重個人隱私,而中國人則不太講究個人空間。多數(shù)英語國家的人在交談時不喜歡離得太近,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北美人通常認為1.5m左右的間距是人與人交往之間舒適安逸的距離。在人際交往中,如果身體距離超過了個人距離的極限,會讓他們覺得是一種侵犯隱私行為,從而感到不愉快。阿拉伯人則喜歡互相挨得近些、觸摸他的伙伴,感受他的體熱、甚至通過聞他的氣味以示信任、友情和尊重。而在中國文化中,尤其在同性青年朋友(尤其女性交往時),人們常常手挽手地并肩而行以示友好和親昵,這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很難理解的。由此可見,在對個人空間要求方面,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習慣。 同時,西方人崇尚個人自由,不喜歡身體之間的接觸;中國人則往往喜歡把個人空間擴展為集團或家族的空間。中國的家人、同學和親密朋友在公共場合一般都喜歡擠在一起。英語國家的人卻不同,即使是一家人也不例外。在餐廳就餐的時候,中國人寧可全家擠在一起也不愿意分一部分人到別的餐桌去。英語國家的人是寧可輪流用餐也不愿擠坐在一起。在英語國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間交談時,避免身體任何部位與對方接觸。而在中國,人們常常通過輕輕觸摸來表示親近。比如中國人往往喜歡摸摸、拍拍、或是親親小孩,這樣往往很容易引起外國友人的尷尬和反感。以上這些都說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空間的運用和安排都有著各自的固定模式,從而構(gòu)成無數(shù)的文化差異。因此,在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對于人際空間的要求,從而避免誤會和爭執(zhí),有助于不同文化、國家的人民之間更好地交流和交際活動的順利實現(xiàn)。 3.深究此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具有不同的信仰是肢體語言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美國人類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類的行為和思考問題的方式等等都受它們自身的信仰影響。并且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信仰體系。在一種文化中被認可的行為在另一種文化中可能就會被誤解為是粗魯?shù)?,不可接受的。東方世界的國家崇尚謙虛,寬容,忍耐,相互支持和團體責任感。就是由于我們國家的核心價值觀是集體主義;而西方國家的人崇尚獨立,自尊,自由發(fā)展,尊重隱私,要求有個人空間等等。這是因為西方國家的價值觀是個人主義。受經(jīng)濟制度的影響。中國的傳統(tǒng)經(jīng)濟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人們比較安分保守。因為他們依靠一塊土地可以活一輩子,文化比較內(nèi)向。而且中國的古代文明,發(fā)源于大河流域,屬于農(nóng)業(yè)文明,“農(nóng)業(yè)文明性格”造就了東方人注重倫理道德,求同求穩(wěn),以“和為貴,忍 耕遠不像中國的農(nóng)耕在古代社會那樣重要,所以歐洲人喜歡向外探索,文化比較外向。而且西方國家經(jīng)過工業(yè)革命很早就進入了工業(yè)經(jīng)濟時代,“工業(yè)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較強的斗爭精神和維護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識,以獨立、自由、平等為處世原則,所以在肢體表達的時候更注重小幅度和穩(wěn)重內(nèi)斂。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封閉的大陸型地理環(huán)境使中國人的思維局限在本土之內(nèi),善于總結(jié)前人的經(jīng)驗教訓,喜歡“以史為鏡”,而空間意識較弱。這種內(nèi)向型思維導致了中國人求穩(wěn)好靜的性格,對新鮮事物缺乏好奇,對未知事物缺乏興趣。而西方國家大多數(shù)則處于開放的海洋型地理環(huán)境,工商業(yè)、航海業(yè)發(fā)達,自古希臘時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體,探索自然奧秘的傳統(tǒng)。同時,海洋環(huán)境的山風海嘯、動蕩不安,也構(gòu)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間拓展和武力征服的個性。就此也決定了西方的文化注定要更開放一些,因此肢體語言在表達方面更不拘小節(jié)一點。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歷史背景、審美心理的不同而產(chǎn)生的,是在社會的發(fā)展、歷史的沉淀中約定俗成的,是一種永久性的文化現(xiàn)象。我們應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社會風俗習慣。在信息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居住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來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異,提高文化適應性,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習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利于我們實現(xiàn)從感性到理性質(zhì)的飛躍,排除東方思維負遷移的影響,進而使我們的跨文化交際更有效,更順暢。結(jié)論正如諺所說的入鄉(xiāng)隨俗,這是我們交際活動的主要原則。這個原則就是說交際一方應該尊重所在國家的文化并盡力消除自身文化帶來的干擾。根據(jù)這一原則,我們就應該熟知風俗文化的差異,信仰和他們的肢體語言的含義。我們對于不同的文化應保持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包括信仰,風俗習慣等等,從而避免歧視和盲目崇拜。肢體語言所代表的意義是其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經(jīng)過長時間的相互交往所約定俗成的。不同的肢體語言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義,具體的肢體語言在各個文化中的理解也不同。這樣的文化差異常常容易導致交往失當甚至使交際完全中斷。因此,學習者應了解、熟悉并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種肢體語言的確切含義以正確理解對方的意圖,避免因誤解而產(chǎn)生不必要的交際障礙,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