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2.1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教案9.doc_第1頁
魯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2.1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教案9.doc_第2頁
魯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2.1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教案9.doc_第3頁
魯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2.1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教案9.doc_第4頁
魯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2.1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教案9.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 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huán)境第一節(jié)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地球的圈層結構,認識自然環(huán)境的組成了解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認識巖石圈的范圍、結構,掌握地殼的組成;巖石圈的組成物質及物質循環(huán);褶皺、斷層與地貌的關系,研究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類型。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課本插圖說明地球的圈層結構,巖石圈的位置、范圍、結構,提高運用讀圖觀察的方法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能夠熟練閱讀“地殼內部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同時能繪制簡單示意圖說明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過程。自己動手繪制褶皺、斷層、向斜、背斜等地質構造簡圖,培養(yǎng)準確判斷地質構造的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三大巖石的轉化和地殼物質循環(huán)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物質的運動性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念,認識世界萬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是發(fā)展變化的;通過對地質構造意義的學習和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地觀,提高科學素養(yǎng)。【重點難點】:1、地殼內部物質循環(huán)2、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的判斷3、地貌的變化及其成因【教學方法】:讀圖觀察 自主探究 列表分析 比較分析法【教學手段】:多媒體 板圖 【講授過程】:引入新課通過上一單元的學習,我們從宇宙對地球有了一個宏觀的認識,知道了宇宙環(huán)境對于地球的形成和發(fā)展來說特別重要,但人類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影響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發(fā)展的直接因素是地球自身的環(huán)境。因此,從本單元開始我們就進入地球本身對做一些微觀的了解。提問:1、閱讀單元標題,說說你的理解?2、閱讀本單元序言部分的圖文,設計出地球圈層構成的知識框架,并說明各圈層之間的關系?歸納引入:地球有四大圈層,四大圈層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提問:1、閱p26圖,指出巖石圈的范圍,并說明巖石圈對人類活動的意義?(結合2-1-1圖)承轉:人類活動受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而巖石圈是形成地表形態(tài)的基礎,因而,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巖石圈的具體情況。一、巖石圈快速閱讀一、二兩部分內容,試設計本部分內容的知識框架:仔細閱讀該部分內容完成下列問題:1、試用資料說明大洋地殼與大陸地殼的差異?2、閱讀p30知識窗,了解巖石、礦物與元素的關系及地殼的元素組成?(根據時間采取課堂還是課后完成)3、試繪制簡單的示意圖說明各大巖石的形成及分類?(可分組進行;一組回答,其他組點評;老師可展示其他比較形象、實際的示意圖)4、p29“裸露在地表的巖石”、“地殼中原有的巖石”可能指哪些巖石,這說明三大巖石之間有何聯(lián)系?完成p31活動1。5、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對人類活動有何意義?完成p31活動2。承轉:讀圖2-1-6試說明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對地表形態(tài)的具體影響? (學生對圖中的地表形態(tài)進行說明并歸納總結) 分類能量來源表現(xiàn)形式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內力作用外力作用試解釋下列現(xiàn)象:1、 兩千萬年以來,珠穆朗瑪峰地區(qū)抬升了大約兩萬米,但珠穆朗瑪峰海拔只有8848.13米。2、 黃河每年將16億噸泥沙輸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但千百萬年來,渤海的輪廓并沒有太大的變化。3、上述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二、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變化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斷地改變著地表形態(tài),形成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的地貌景觀。(一)內力作用的“足跡”展示巖層分布示意圖褶皺、斷層直觀圖思考:沉積巖在形成時一般為水平或接近水平分布,可是為什么在山區(qū)常常看到巖層是彎曲的或是斷裂錯位的?閱讀本部分圖文完成下列問題:1、 填表地質構造形成基本單元巖層形態(tài)地貌形態(tài)褶皺斷層2、 褶皺和斷層在形成過程及地貌上有何異同?3、 圖2-1-10與2-1-11中的構造和地貌有何異同?并解釋原因?4、研究這些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生活有何意義?具體說明。承轉:內力作用為地表形態(tài)的形成提供了“粗毛坯”,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師,不斷地對“粗毛坯”進行塑造成。那么,外力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呢?(二)外力作用的表現(xiàn)閱讀課本第一自然段,認識幾種主要的外力并設計前五種外力作用的關系圖?各種外力都是一把刻刀不斷雕塑著地表,其中最鋒利的是流水作用和風力作用。閱讀流水作用與風力作用部分的圖文,完成下列問題:1、填表外力作用分布地區(qū)作用形式地貌類型典型地貌流水作用風力作用2、 沖擊扇、沖擊平原、三角洲的位置有何不同?3、 沙丘的迎風坡和背風坡的坡度有何不同?4、 黃土高原和黃土高原地區(qū)錢溝萬壑現(xiàn)象的形成有何不同?5、 如果在沉積地貌處做一個剖面,剖面上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試解釋其原因?除了流水作用與風力作用外,還有哪些外力對地貌產生著巨大影響?它們作用下的地貌會是怎樣的呢?閱讀p36知識窗,了解冰川、海浪侵蝕形成的地貌類型及分布位置。(根據時間采取課堂還是課后閱讀)外力的來源很多,作用形式也多,因而,塑造的地表形態(tài)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人類生活在地球表面,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tài)有何關系?試舉例說明。(學生回答)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讀圖觀察法、繪制示意圖法、列表對比法、討論法等地理學習方法我們學習了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巖石圈的結構、巖石圈的物質組成及循環(huán)、地質構造與地貌;地質構造的實際意義;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重點掌握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地質構造與地貌;流水與風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課堂鞏固訓練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巖石中能見到氣孔的是 ( ) a玄武巖 b花崗巖 c大理巖 d石灰?guī)r2記錄地理歷史的“書頁”和“文字”是指 ( ) a各種化學元素 b地層和化石 c生物 d組成地殼的地層3礫巖、砂巖、頁巖的劃分是按 ( ) a沉積時的時代順序 b埋藏深淺不同 c沉積時的環(huán)境差異 d沉積巖的顆粒大小圖224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圖中數碼表示的地理含義是( )a巖漿、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b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巖漿c變質巖、沉積巖、巖漿巖、巖漿d沉積巖、變質巖、巖漿、巖漿巖5.關于地質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地質作用進行得極其緩慢,不易被人覺察 d地殼運動是內外力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 c.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fā)展變化起主導作用 d地質作用可引起地形變化,而地殼的內部結構與地質作用無關6.下列各圖反映的地理現(xiàn)象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7關于喀斯特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屬于內力作用 b其能量來自地球內部c屬流水的搬運 d屬于流水的化學溶蝕與淀積8、造成“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內力作用 b、變質作用 c、侵蝕作用 d、沉積作用9.下列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 a、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b、沙漠中的風蝕磨菇 c、喜馬拉雅山脈 d、花崗巖地區(qū)的球狀巖石10下列地質作用中,屬于內力作用表現(xiàn)形式的是:( )風化作用 地殼運動 .固結成巖作用搬運作用11確定背斜的最可靠依據是( )a巖層向上拱起b在地形上形成山嶺圖23c巖層中心較老,兩冀較新 d巖層中有石油儲藏12我國廬山的地質構造類似于右圖中的( )a b c d 13.下列概念中屬地質構造的有( )。 a、火山和地震 b、沙丘和斷層 c、背斜和向斜 d、斷層和泥石流 圖2414在右圖中河岸兩側興建房屋隨著河流的不斷發(fā)育, 房屋地基有可能被掏空的是 ( )a甲乙b甲 戊c乙丙丁d丙丁戊 15.風力侵蝕作用強烈,常形成風蝕地貌的地區(qū)是( )。 a、濕潤地區(qū) b、海濱地區(qū) c、干旱地區(qū) d、高原地區(qū)16造成埃及“獅身人面像”嚴重缺損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流侵蝕作用 b風化和風蝕作用 c冰川侵蝕作用 d海蝕作用17由于板塊張裂形成的是:( ) a 里海 b紅海 c 馬里亞納海溝 d 喜馬拉雅山18、下列沙丘圖中,正確表示移動沙丘的是:( )19下列地貌是由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是:( )a 黃土高原 b 長江三峽 c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 d 山麓沖積扇 20下列關于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的產物 b地殼運動引起的巖層斷裂、變形,叫做斷層 c地殼上升運動常造成巨大的褶皺山脈d華山、廬山、泰山都是背斜構造造就的二、判斷題21巖石圈是指地殼和地幔組成的圈層。 ( )22. 內力作用中,地殼運動使塑造地表形式的主要方式。 ( )23從地表形態(tài)上看,背斜向上拱起,一定形成山嶺。 ( )24在地球內部圈層結構中,地殼“漂浮”在軟流層之上。 ( )25. 各種巖石都可以轉化為沉積巖。 ( )26巖石圈包含地殼和上地慢頂部 ( ) 27.背斜的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 ( )28.山地的形成與發(fā)展都與內力作用有關,而與外力作用無關。 ( )29. 就全球規(guī)模而言,地殼運動以垂直運動為主,水平運動為輔。 ( )30.地勢和氣候上的優(yōu)勢,是高原地區(qū)聚落分布在河漫灘平原的主要原因。 ( )三、綜合題巖漿bac圖2631、讀右圖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中方框內填寫三大類巖石和物質名稱a_b_c_(2)寫出各數碼所表示的地質作用名稱:冷凝作用,_作圖27用,_作用,高溫熔化作用。(3)從_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_的產生這個變化過程就是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運動過程。 32.讀巖漿巖生成示意圖(如圖),回答問題: (1)圖中a處的巖石為三大類型中的_巖,b處為_巖(2)如果用c、d分別表示花崗巖和玄武巖請將字母填入圖中適當位置,并指出花崗巖和玄武巖的形成有何不同?_ (3)巖石a、b接觸地帶可能形成_巖。(4)a、b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理由是 _ (5)地層a、b的形成順序是_若在此地的地層中發(fā)現(xiàn)了貝殼化石,說明此地曾為_環(huán)境。 33、讀下面某地地質結構示意圖28,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處所示地質構造為 ,理由是: ;地形上表現(xiàn)為: ,形成該種地形的原因是: 。(2)圖中c處的地質構造為 。(3)圖中所示褶皺和斷層構造主要是由于內力作用還是外力作用造成的? 。 (4)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按地質構造與圖中字母 相同。(5)a、b兩處,有可能找出油氣資源的是 ,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的是 ,要在圖示區(qū)域建一東西向的隧道,a、b、c三個地方最好選擇 處。34讀“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回答: (1)圖210三幅圖為圖29中a、b、c三河段河谷的橫向剖面圖,能正確反映圖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該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蝕作用是 和 ;能正確反映圖1中c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該河段的主要河流侵蝕作用是 。(2)若a河段的縱剖面圖如圖211所示,則形成的地理景觀最有可能的是 au形谷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d三角洲平原(3)圖1中河岸d、e中,最有可能首先出現(xiàn)淺灘的是 ,原因是 。 第一節(jié)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 a 2 b 3 d 4 b 5. c 6. c 7 d 8、a 9. c 10 b 11 c 12 d 13. c 14 b 15. c 16 b 17 b 18、a 19 d20 a 二、判斷題21b 22. a 23b 24b 25. a 26b 27. b 28. b 29. b 30. a三、綜合題31、 (1)從最下面方框依逆時針方向排列:巖漿巖;沉積巖;變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