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分類匯編 學生版.doc_第1頁
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分類匯編 學生版.doc_第2頁
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分類匯編 學生版.doc_第3頁
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分類匯編 學生版.doc_第4頁
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分類匯編 學生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分類匯編學生版(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使用)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后,以弘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目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shù)千卷,遣財?shù)撝龋徊魂P豫。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翟、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經紀生業(yè),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xiāng)君。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yè)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于舊。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太祖鎮(zhèn)江陵,弘微為文學。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服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哀戚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九年,東鄉(xiāng)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余所,奴僮猶有數(shù)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豈復見關?!笔?,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wèi)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 (節(jié)選自宋書謝弘微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親,指由于婚姻關系結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C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里強調未用東鄉(xiāng)君家錢財營葬。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后嗣。新家比原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數(shù)千卷書籍,其余財物全不留意。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 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yè)井井有條。謝混去世以后,他掌管產業(yè),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以后,多個方面得到很大發(fā)展,人們見后無不感嘆。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戚過禮,除孝后仍不食葷腥。東鄉(xiāng)君死,留下巨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5分)譯文: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5分)譯文: 2017年高考新課標卷語文試題解析(精編版)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趙憙字伯陽,南陽宛人也。少有節(jié)操。從兄為人所殺,無子,憙年十五,常思報之。乃挾兵結客,后遂往復仇。而仇家皆疾病,無相距者。憙以因疾報殺,非仁者心,且釋之而去。顧謂仇曰:“爾曹若健,遠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將軍李寶降之不肯云聞宛之趙氏有孤孫憙信義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見,即除為郎中,行偏將軍事,使詣舞陰,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尋、邑,憙被創(chuàng),有戰(zhàn)勞,還拜中郎將,封勇功侯。鄧奉反于南陽,憙素與奉善,數(shù)遺書切責之,而讒者因言憙與奉合謀,帝以為疑。及奉敗,帝得憙書,乃驚曰:“趙憙真長者也?!焙蟀輵蚜?。大姓李子春先為瑯邪相,豪猾并兼,為人所患。憙下車,聞其二孫殺人事未發(fā)覺,即窮詰其奸,收考子春,二孫自殺。京師為請者數(shù)十,終不聽。時趙王良疾病將終,車駕親臨王,問所欲言。學|科網王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懷令趙憙欲殺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蓖鯚o復言。其年,遷憙平原太守。時平原多盜賊,憙與諸郡討捕,斬其渠帥,余黨當坐者數(shù)千人。憙上言:“惡惡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師近郡?!钡蹚闹?,乃悉移置潁川、陳留。于是擢舉義行,誅鋤奸惡。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輒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賜爵關內侯。時南單于稱臣,烏桓、鮮卑并來入朝,帝令憙典邊事,思為久長規(guī)。建初五年,憙疾病,帝親幸視。及薨,車駕往臨吊。時年八十四。謚曰正侯。(節(jié)選自后漢書趙憙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將軍李寶降之/不肯/云/聞宛之趙氏有孤孫熹/信義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將軍李寶降之/不肯云/聞宛之趙氏有孤孫熹/信義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將軍李寶降之/不肯云/聞宛之趙氏有孤/孫熹信義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將軍李寶降之/不肯/云/聞宛之趙氏有孤/孫熹信義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下車,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職。后來又常用“下車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將嫌犯拘捕關進監(jiān)獄,然后再作考察,進行犯罪事實的取證工作。C車駕,原指帝王所乘的車,有時因不能直接稱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稱。D京師,古代指國家的都城,三國演義中就經常提到“京師”,現(xiàn)代泛指首都。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趙熹耿直磊落,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節(jié)操,從兄被害,為給從兄報仇,他有備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暫時放過仇家。B趙熹忠于朝廷,除惡得到支持。他雖與鄧奉友善,但屢次譴責鄧謀反,最終受到皇上贊賞。擔任懷令時,堅持誅殺李子春,皇上也拒絕了趙王求情。C趙熹制止禍患,大力推崇義行。他擔任平原太守時,誅殺盜賊首領,但對待余黨卻能區(qū)別處理,只是將他們遷往異地,并教導他們應該棄惡從善。D趙熹忠于職守,身后深享哀榮。他官拜太尉時,南單于稱臣,烏桓等來朝,于是受命對邊事作長久規(guī)劃。他患病去世期間,皇上親自前往慰問吊唁。1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蓖鯚o復言。(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輒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體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許將字沖元,福州閩人。舉進士第一。神宗召對,除集賢校理、同知禮院,編修中書條例。初選人調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契丹以兵二十萬壓代州境,遣使請代地,歲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將。將入對曰:“臣備位侍從,朝廷大議不容不知。萬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則傷國體?!彼烀鼘⒃剺忻茉洪單臅?。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棟聚觀,曰:“看南朝狀元。”及肄射,將先破的。契丹使蕭禧館客,禧果以代州為問,將隨問隨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顧和好體重,吾且往大國分畫矣。 ”將曰:“此事,申飭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歸報,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鄆州。上元張燈,吏籍為盜者系獄,將曰:“是絕其自新之路也?!毕たv遣之,自是民無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嘆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見獄空耳?!编i俗士子喜聚肆以謗官政,將雖弗禁,其俗自息。召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雖不同,從而橫之,方而圓之,使萬眾尤一人?!奔拔鞣接帽?,神宗遣近侍問兵馬之數(shù),將立具上之;明日,訪樞臣,不能對也,紹圣初,入為吏部尚書,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fā)司馬光墓。哲宗以問將,對曰:“發(fā)人之墓,非盛德事?!敝f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數(shù)告老,召為佑神觀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文定。(節(jié)選自宋史許將傳)10下列對文中畫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初/選人調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的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B初選人調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的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C初選人調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的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D初/選人調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的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狀元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一種稱號,指在最高級別的殿試中獲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即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后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隨侍帝王左右的人,他們不僅職位很高,對帝王影響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會官員因年老辭去職務,有時也是官員因故辭職的一種借口。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許將初至北境,盡滅契丹威風。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讓代州,蓄意挑釁。他堅決予以反擊,使對方為占得便宜而返回。B許將善于治理,境內牢獄皆空。他在鄆州任上,因治理得法,當?shù)貨]有犯法之人。當?shù)厥咳藧酆米h論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寬松應對,此俗自然止息。C許將任職兵部,熟悉兵部事務。他擔任兵部侍郎時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靈活用兵,才能做到萬眾猶如一人。神宗問及兵馬之數(shù),他也能作出回答。D許將秉持公正,反對無德之舉。其時司馬光已去世,卻受到朝廷權臣的不公平對待,當皇上征詢許將對此事的意見時,他回答說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將曰:“此事,申飭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2)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fā)司馬光墓。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語文(北京卷)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題。秦廢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綰等言:“燕、齊、荊地遠,不置王無以鎮(zhèn)之,請立諸子。” 始皇下其議,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笔蓟试唬骸疤煜鹿部鄳?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蘇子曰:圣人不能為時,亦不失時。時非圣人之所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已。三代之興,諸侯無罪不可奪削,因而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周衰,諸侯相并,齊、晉、秦、楚皆千馀里,其勢足以建侯樹屏。至于七國皆稱王,行天子之事,然終不封諸侯。久矣,世之畏諸侯之禍也,非獨李斯、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當然,如冬裘夏葛,時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獨見也,所謂不失時者,而學士大夫多非之。漢高帝欲立六國后,張子房以為不可,李斯之論與子房無異。高帝聞子房之言,知諸侯之不可復,明矣。然卒王韓信、彭越、英布、盧綰,豈獨高帝所為,子房亦與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蔽糁摲饨ㄕ呱醣?,宗元之論出,而諸子之論廢矣,雖圣人復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氣必爭,爭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爭之端而亂之始也。自書契【1】以來,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父子兄弟相賊殺,有不出于襲封而爭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禮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終不能已篡弒之禍。至漢以來,君臣父子相賊虐者,皆諸侯王子孫,其馀卿大夫不世襲者,蓋未嘗有也。近世無復封建,則此禍幾絕。仁人君子,忍復開之歟?故吾以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論,當為萬世法也。(取材于宋蘇軾東坡志林)注釋:【1】書契:指有文字記載。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然后屬疏遠 屬:親屬B諸侯更相誅伐 更:交替C子房亦與焉 與:參與 D不能易也 易:交換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A以有侯王 爭必以利B三代之興 知諸侯之不可復C而學士大夫多非之 而諸子之論廢矣D襲封而爭位者 君臣父子相賊虐者1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請立諸子請立各位皇子為諸侯王B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諸皇子和功臣們皆封侯并用國家的賦稅重賞他們C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廢除封侯的制度設置郡守,能行得通嗎D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分封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時勢使然12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時非圣人之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已。自三代圣人以禮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終不能已篡弒之禍。1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題“秦廢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廢除了三代以來分封諸侯的國家制度。B始皇不急于說出己見,而讓群臣議論丞相的諫言,群臣多贊成丞相的意見。C廷尉李斯深諳時移世變,以史為鑒,力排眾議,反對恢復分封諸侯的制度。D蘇東坡學養(yǎng)深厚,縱論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縣制各有優(yōu)劣。14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話做出的判斷。請用自己的話具體說明作者做出這個判斷的直接依據。(5分)三、(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晉太傅安九世孫也。父藺,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貞幼聰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風眩,每發(fā)便一二日不能飲食,貞時年七歲,祖母不食,貞亦不食,親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貞論語孝經,讀訖便誦。八歲,嘗為春日閑居五言詩,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謂所親曰:“此兒方可大成,至如風定花猶落,乃追步惠連【注】矣?!蹦晔?,略通五經大旨。尤善左氏傳,工草隸蟲篆。十四,丁父艱,號頓于地,絕而復蘇者數(shù)矣。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仍謂貞曰:“孝子既無兄弟,極須自愛,若憂毀滅性,誰養(yǎng)母邪?”自后少進饘粥。太清之亂,親屬散亡,貞于江陵陷沒,暠逃難番禺,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禪,暠還鄉(xiāng)里,供養(yǎng)貞母,將二十年。太建五年,貞乃還朝。及始興王叔陵為揚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為記室,辟貞為主簿。貞度叔陵將有異志,因與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輒辭以疾,未嘗參預,叔陵雅欽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連逮,唯貞與卓獨不坐。后主乃詔貞入掌中宮管記,遷南平王友。府長史汝南周確新除都官尚書,請貞為讓表,后主覽而奇之。嘗因宴席問確曰:“卿表自制邪?” 確對曰:“臣表謝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慶曰:“謝貞在王處,未有祿秩,可賜米百石?!敝恋氯?,以母憂去職。頃之,敕起還府。貞累啟固辭,敕報曰:“雖知哀煢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還府也?!必懓з?,終不能之官舍。時尚書右丞徐祚、尚書左丞沈客卿俱來候貞,見其形體骨立,祚等愴然嘆息。吏部尚書姚察與貞友善,及貞病篤,察往省之,問以后事。貞曰:“弱兒年甫六歲,情累所不能忘,敢以為托耳?!笔且棺洹:笾鲉柌煸唬骸爸x貞有何親屬?”察因啟曰:“貞有一子年六歲?!奔从须烽L給衣糧。(節(jié)選自陳書列傳第二十六,有刪改)【注】惠連:謝惠連,南朝宋文學家。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B工草隸蟲篆 工:擅長C唯貞與卓獨不坐 坐:受株連而獲罪D貞累啟固辭 啟:稟告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晉太傅安九世孫也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B若憂毀滅性,誰養(yǎng)母邪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C太建五年,貞乃還朝 良乃入,具告沛公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慶曰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B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C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D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謝貞天性聰慧,小時候讀過不少典籍,有的讀過就能背誦,有的粗通大意;他八歲時寫的詩就深得長輩稱贊。B謝貞受府長史周確委托,為他撰寫辭讓都官尚書的表文。陳后主讀過之后,懷疑該表文不是周確親筆所作。C謝貞非常孝順,小時候祖母因病難以進食,他便也不進食;父親去世他悲痛欲絕,之后,奉養(yǎng)母親未曾間斷。D母親去世后,謝貞一心守喪,極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嘆息。他憂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長期供他兒子吃穿。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貞度叔陵將有異志,因與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轍辭以疾,未嘗參預。叔陵雅欽重之,弗之罪也。(6分)(2)吏部尚書姚察與貞友善,及貞病篤,察往省之,問以后事。(4分)三、(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王充者,會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嘗從軍有功,封會稽陽亭。一歲倉卒國絕,因家焉,以農桑為業(yè)。世祖勇任氣,卒咸不揆于人。歲兇,橫道傷殺,怨仇眾多。會世擾亂,恐為怨仇所擒,祖父汎舉家擔載,就安會稽,留錢唐縣,以賈販為事。生子二人,長曰蒙,少曰誦,誦即充父。祖世任氣,至蒙、誦滋甚,故蒙、誦在錢唐,勇勢凌人。末復與豪家丁伯等結怨,舉家徙處上虞。建武三年,充生。為小兒,學&科網與儕倫遨戲,不好狎侮。儕倫好掩雀、捕蟬、戲錢、林熙,充獨不肯,誦奇之。六歲教書,恭愿仁順,禮敬具備,矜莊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嘗笞,母未嘗非,閭里未嘗讓。八歲出于書館,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丑得鞭。充書日進,又無過失。手書既成,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經明德就,謝師而專門,援筆而眾奇。所讀文書,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其論說始若詭于眾,極聽其終,眾乃是之。以筆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為利害見將。常言人長,希言人短。能釋人之大過,亦悲夫人之細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為基,恥以材能為名。眾會乎坐,不問不言,賜見君將,不及不對。見污傷,不肯自明;位不進,亦不懷恨。貧無一畝庇身,志佚于王公;賤無斗石之秩,意若食萬鐘。得官不欣,失位不恨。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淫讀古文,甘聞異言。世書俗說,多所不安,幽處獨居,考論實虛。充為人清重,游必擇友,不好茍交。所友位雖微卑,年雖幼稚,行茍離俗,必與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結俗材。俗材因其微過,蜚條陷之,然終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論衡自紀篇,有刪節(jié))8對下列各句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歲兇,橫道殺傷。 兇:兇險B閭里未嘗讓 讓:責備C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 諷:背誦D游必擇友,不好茍交 茍:草率,隨便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一歲倉卒國絕,因家焉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B或以書丑得鞭勉 以行操為基C處逸樂而欲不放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D俗材因其微過 其孰能譏之乎10下列句子分編為四組,其中全都表現(xiàn)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組是與儕倫遨戲,不好狎侮禮敬具備,矜莊寂寥以筆著文,亦如此焉賤無斗石之秩,意若食萬鐘幽處獨居,考論實虛行茍離俗ABCD1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1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王充極少說別人的短處,而愿意說別人的長處。他為人清高自重,被人誣陷,也不加辯白。B王充幼年時恭順仁厚,未曾受父母責備鞭打。他追求好名聲,喜歡結交杰出高雅的朋友。C王充做官時不計較俸祿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國君和將領召見時他考慮不周到就不對答。D文章從生活、讀書、做官等多方面來寫王充的為人處事,多采用對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鮮明,又言簡意賅,富有節(jié)奏感。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會世擾亂,恐為怨仇所擒。(3分)(2)其論說始若詭于眾,極聽其終,眾乃是之。(3)淫讀古文,甘聞異言。(2分)語文I二、文言文閱讀(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汪容甫先生行狀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學。貧不能購書,助書賈鬻書于市,因遍讀經史百家,過目成誦。年二十,應提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