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論文)混合微藻固定無機碳的影響因素及效果研究.pdf_第1頁
(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論文)混合微藻固定無機碳的影響因素及效果研究.pdf_第2頁
(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論文)混合微藻固定無機碳的影響因素及效果研究.pdf_第3頁
(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論文)混合微藻固定無機碳的影響因素及效果研究.pdf_第4頁
(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論文)混合微藻固定無機碳的影響因素及效果研究.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論文)混合微藻固定無機碳的影響因素及效果研究.pdf.pdf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混合微藻固定無機碳的影響因素及效果研究 i 互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嗣i i i i i i i 高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摘要 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在2 1 世紀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之一,碳減排已成為世界各國環(huán)境 工作者的研究熱點。微藻固碳技術是一項新型的碳減排技術,既能固定氣體中的c 0 2 , 又能吸收利用水中的無機碳( h c 0 3 ) ,減少環(huán)境中的碳排放。本文從自然水體中富集培 養(yǎng)出環(huán)境適應性強的混合微藻,考查了微藻固定氣體中c 0 2 和水中h c 0 3 的影響因素及 固定能力,并構建了微藻固定水中h c 0 3 - 的光生物反應系統(tǒng),確定了微藻光生物反應器 固定水中h c 0 3 的連續(xù)運行效果。本文研究結果對微藻固碳技術的實際應用有借鑒價值。 本文從自然水體中取得了藻種并進行了微藻的富集培養(yǎng)實驗,發(fā)現湖底石塊附著物 中的微藻含量最大、活性最高,而水生6 號培養(yǎng)基為最適宜的混合微藻培養(yǎng)基。在獲得 了充足的藻液之后,本文于夏季室內環(huán)境下進行了微藻固定氣體c 0 2 影響因素實驗,結 果表明,在夏季2 5 3 0 的室溫下,微藻固定c 0 2 最佳操作條件為光照強度1 5 0 0 0l u x 、 進氣c 0 2 濃度1 0 、初始藻液p h9 0 、藻液濃度1 1 0 0m g l 。經計算,在最佳操作條件 下微藻對氣體c 0 2 的固定能力為0 0 8 ( l h ) ,微藻對c 0 2 的固定與自身增長之間的關 系為:每固定1 0gc 0 2 微藻可以增長0 2 2g ,或微藻每增長1 0g 可以固定4 5 2g 的c 0 2 。 本文構建了恒溫光照微藻培養(yǎng)箱搖床實驗系統(tǒng),在此裝置中進行了微藻固定水中 h c 0 3 影響因素實驗。結果表明,微藻固定水中h c 0 3 的最佳操作條件為:溫度3 0 。c 、 光暗比1 2 :1 2 、光照間隔1 2h 、光照強度6 8 0 0l u x 、h c 0 3 。初始濃度1 2 0 0m g l - 1 6 0 0m g l 、 藻液濃度11 0 0m g l 、n 濃度6 0 0 m g l 、p 濃度6 0m g l 。 在確定了微藻固定水中h c 0 3 最佳操作條件后,本文構建了微藻固定水中h c o f 的 光生物反應器連續(xù)運行系統(tǒng),并對其連續(xù)運行固碳效果進行了考查。運行結果表明,該 系統(tǒng)連續(xù)運行時對水中h c 0 3 的去除率可以保持在6 0 左右,對水中的n h 4 + - n 也有較 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達到i 廠8 0 以上,然而系統(tǒng)出水c o d 會有所升高,但對水質影 響并不大。經計算,微藻對水中h c 0 3 的固定能力為0 0 1 5g ( l h ) ,固定水中h c 0 3 。與 自身增長關系為:每固定1 0gh c 0 3 。微藻可增長o 4 1g ,或微藻每增長1 0g ,可固定水 中h c 0 3 。2 4 2g o 關鍵詞:微藻;c 0 2 ;h c 0 3 ;影響因素;光生物反應器 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生學位論文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混合微藻固定無機碳的影響因素及效果研究 a bs t r a c t g 1 0 b a lw a n l l i n gi so n eo ft h em o s ts e v e r ec h a l l e n g e st om a n k i n di nt h e2 1s tc e n t u r y , a n d 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r e d u c t i o nh a sb e c o m e ar e s e a r c hf o c u s t o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n e r s m i c r o a l g a ec a r b o n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i san e w l yd e v e l o p e dc a r b o nf i x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w h i c hc a n f i xg a s e o u sc 0 2a sw e l la sh c 0 3 i nw a t e r , t h u s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 r e d u c t i o nc a nb ea c h i e v e db y t h i st e c h n 0 1 0 9 y i nt h i sp a p e r , f r e s h w a t e rm i x e dm i c r o a l g a ew h i c hi s e a s yt oc u l t i v a t ea n d a d a p t a b l et oe n v i r o n l n e n tw a s c o l l e c t e da n dc u l t i v a t e dt of i xb o t hg a s e o u sc 0 2a n dh c 0 3 。i n w a r e r a f f e c t i n gf a c t o r so fm i c r o a l g a ec a r b o nf i x a t i o nw e r ea n a l y z e d ,f i x i n gc a p a c i t l e sw 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 ,a n dam i c r o a l g a ep h o t o b i o r e a c t o rw a sb u i l ta n d r u nc o n t i n u o u s l yt oe x a m l n et h e h c 0 1 。c o n t i i m o u sf i x a t i o ne f f e c t ,w h i c hl a i dt h ef o u n d a t i o nf o rt h ep r a c t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m i c r o a l g a eh c 0 3 f i x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m i c r o a l g a ee n r i c h m e n tc u l t u r ee x p e r i m e n tw a sc o n d u c t e df i r s t l y e x p e r i m e n t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t h a tt h ea c t i v i t yo ft h em i c r o a l g a es e p a r a t e df r o mt h el a k er o c ka t t a c h m e n t sw a s t h e h i 吐e s to fs e v e r a ls a m p l e s ,a n dt h ea q u a t i cv ic u l t u r em e d i u m w a st h em o s te f f e c t i v ec u l t u r e m e d i u r nf o r 矗e s h w a t e rm i x e dm i c r o a l g a ec u l t i v a t i o n c 0 2m i c r o a l g a ef i x 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s w e r ec o n d u c t e du n d e rs u 瑚m e :rr o o mt e m p e r a t u r e ( 2 5 c - 30 。c ) c o n d i t i o n ,a n dt h eo p t i m u m o p e r a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w e r ed e t e r m i n e da s :l i g h ti n t e n s i t y 15 0 0 0l u x ;i n l e tc 0 2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10 :i n i t i a lp h9 0 ;m i c r o a l g a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110 0m g l u n d e ro p t i m u m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c 0 2f i x a t i o nc a p a c i t yw a s0 0 8g ( l h ) ,a n d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c 0 2f i x a t i o na n d m i c r o a l g a eg r o w t hw e r e :f o rf i x a t i o no fe v e r y1 0gc 0 2 m i c r o a l g a ec a ng r o w0 2 2g ,o rf o r e v e r y1 0gg r o w t ho fm i c r o a l g a e4 5 2gc 0 2c a n b ef i x e d ac o n s r a n tl i g h ti n c u b a t o r - s h a k i n gt a b l ee x p e r i m e n ts y s t e mw a ss e tu p ,a n dt h ei m p a c t f a c t o re x d e r i m e n t so fm i c r o a l j g a ef i x i n gh c 0 3 。i nw a t e rw e r ec o n d u c t e di nt h es y s t e m t h e o p t i m u mo p e r a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w e r ed e t e r m i n e da s :t e m p e r a t u r e3 0 。c ;l i g h t d a r k r a t i o1 2 :1 2 ; l i g h ti n t e r v a l12h ;l i g h ti n t e n s i t y6 8 0 0l u x ;i n i t i a lh c 0 3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12 0 0m g l 16 0 0 m g l :m i c r o a l g a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11 0 0m g l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6 0 0m g l ;p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6 0 m g l h c 0 3 c o n t i n u o u sf i x a t i c me x p e r i m e n tw a sc o n d u c t e di nam i c r o a l g a ep h o t o b i o r e a c t o r e x p e r i m e n t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h c 0 3 r e m o v a lr a t er e a c h e da n ds t a b i l i z e d a ta r o u n d6 0 d u r i n gt h ec o n t i n u o u sr u n n i n g n h 4 + - nw a sa l s of o u n dc o u l db er e m o v e db ym i c r o a l g a e ,t h e r e m o v a lr a t er e a :h e da b o v e8 0 d u r i n g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r u n n i n g e f f l u e n tc o dw a s1 o u l l d w o u l db e1 n c r e a s e da f t e rc a o b o nf i x a t i o nb ym i c r o a l g a e ,b u tt h ei n c r e a s ew a s n o tn o t a b l i :a n d t h ew a t e rq u a l i t yw o u l dn o tb ea f f e c t e ds e r i o u s l y c a l c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s h o w e d t h a tt h ehc 0 1 。 f i x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w a s0 015g ( l h )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h c 0 3 f i x a t i o na n d 跏c r o a l g a eg r o w t hw e r e :f o rf i x a t i o no fe v e r y1 0gh c 0 3 m i c r o a l g a ec a ng r o w 0 41g ,( i rf o r e v e r y1 0gg r o w t z ho f m i c r o a l g a e2 4 2gh c 0 3 。c a nb ef i x e d k e y w o r d s :m i c r c l a l g a e ;c 0 2 ;h c 0 3 。;i m p a c tf a c t o r s ;p h o t o b i o r e a c t o r 課題來源 1 、城市水資源與水環(huán)境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北方濕地多介質環(huán)境中p a i l s 來源解析及污染歸趨( e s k 2 0 10 0 2 ) 2 、哈爾濱市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研究專項資金項目:有機腈類工業(yè)污水一體式生 物處理技術與設備( 2 0 11r f x x s 0 7 6 ) 第1 章緒論 宣i i 置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萱i i i i i 毒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第1 章緒論 1 1引言 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在21 世紀所面臨的最嚴峻和深遠的挑戰(zhàn)之一。自18 世紀工業(yè) 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度地依賴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大量的 溫室氣體進入大氣,導致溫室效應( g r e e n h o u s ee f f e c t ) 不斷加劇。到目前為止,溫室效應 已經非常嚴重,我們身邊的種種跡象已經證明全球氣候正在經歷顯著的變化【l 】。各國研 究者認為,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將有可能升高1 5 4 5 c 2 , s 】,人類社會將會陷入 一片混亂。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2 0 0 9 年1 2 月7 日至1 8 日,世界氣候大會在哥本哈 根隆重舉行,氣候變化問題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首要議題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國 的廣泛重視。 c 0 2 是最重要的溫室氣體,如何減少c 0 2 的排放是緩和溫室效應的關鍵。此外,在 目前的廢水處理出水中往往含有較高濃度的h c 0 3 ,如果水中的無機碳大量進入自然界, 將有可能轉化為c 0 2 進入大氣,從而造成加劇溫室效應的風險【4 】。因此,如何固定無機 碳、減少碳排放成為各國環(huán)境工作者的研究重點。本文對一種新的無機碳固定技術 微藻固碳技術進行了研究,對混合微藻固定氣體c 0 2 以及水中h c 0 3 。的能力進行了考查。 微藻固碳技術不但能夠達到碳減排的目的,收獲的藻種還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5 ,6 。因此, 微藻固碳技術的研究對于創(chuàng)建低碳型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1 2 c 0 2 固定與利用方法 在六種主要的溫室氣體中,c 0 2 在大氣中的含量最高,而且對全球升溫的貢獻權重 也最大,達到4 7 以上【7 1 。2 0 0 9 :年1 1 月2 5 日國務院召開的常務會議決定,到2 0 2 0 年, 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c c ) 2 排放量要比2 0 0 5 年下降4 0 4 5 。因此,碳減排工作將 是我國環(huán)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c 0 2 的固定技術主要有:c 0 2 封存、c 0 2 礦物碳酸 化固定、利用c 0 2 合成有機產品、離子液體固定c 0 2 以及微藻固碳等。 1 2 1 c 0 2 封存 c 0 2 的封存技術是指將工業(yè)生產中所產生的c 0 2 進行收集,通過各種方式將收集的 c 0 2 儲存起來,以避免c 0 2 排入大氣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c 0 2 的封存技術一般可分為 地質封存和海洋封存。地質封存即地下封存,其關鍵是要選擇符合封存要求的、具有適 當封閉條件的地質結構。目前地質封存主要有沉積盆地深部咸水層封存、油氣田封存以 及不可開采煤層封存三種【8 】。地質封存具有相當可觀的封存量,根據我國以上三種地質 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生學位論文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葡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結構的容積來計算,我國國土的c 0 2 地質封存總量可達1 4 5 1 0 1 2 t 左右9 1 。在這三種封 存方式中目前應用比較多的是油氣田封存,將c 0 2 注入油氣田用以驅油或驅氣,不盡實 現了c o :z 的封存,同時還能提高石油或天然氣的采收率。海洋封存是指將工業(yè)生產產生 的c 0 2 輸送至深海海底進行封存。占地球面積7 2 的海洋雖然能夠提供相當可觀的c 0 2 封存量,但是海洋封存c 0 2 可能會對海洋環(huán)境造成負面影響,比如使海水酸化等。因此, c 0 2 的封存技術雖然具有很大的c 0 2 封存量,但同時也具有明顯的不足之處,如地質封 存的高難度高成本以及海洋封存對海洋生物的危害等。此外,c 0 2 的封存并沒有減少地 球上的c 0 2 總量,被封存的c 0 2 存在意外逸出的可能性。 1 2 2 c 0 2 礦物碳酸化固定 c 0 2 礦物碳酸化固定技術的設想是由s e i f r i t z 在1 9 9 0 年提出的,該技術是利用c 0 2 可以與c a 、m g 硅酸鹽礦石發(fā)生自發(fā)反應生成穩(wěn)定碳酸鹽的特性,模仿并強化c a 、m i ;硅 酸鹽礦物的風化過程【l0 1 。c 0 2 礦物碳酸化固定技術可以實現c 0 2 的永久固定,同時淚比 其他c 0 2 固定技術具有較小的環(huán)境風險。由于c 0 2 與鈣鎂硅酸鹽礦石的自發(fā)反應非常緩 慢,因此該技術的關鍵在于如何提高c 0 2 碳酸化的反應速率,縮短反應時間。通過:羞行 礦石預處理、加入添加劑、去除礦石表面生成的s i 0 2 表面層等方法,目前c 0 2 碳酸化 反應時間已經由幾十小時縮短到了幾小時【1 1 l 。近年來,國外開展了利用富含c a 、m g 元 素并且呈堿性的固體廢棄物作為原料進行c 0 2 碳酸化固定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1 2 , 1 3 。c 0 2 礦物碳酸化固定技術雖然具有較好的c 0 2 固定效果和較低的環(huán)境風險,但目 前的技術水平仍;卞能解決反應速率低、反應條件苛刻等缺點,而且運行成本也比較高。 因此該項技術尚不能實現大規(guī)模的c 0 2 固定。 1 2 3 利用c 0 2 合成有機產品 利用c 0 2 合成有機產品,是指用c 0 2 作為有機合成的基本原料,在適當的反應條件 下與其它原料一起合成有機物。比較常見的兩種方式是c 0 2 與醇反應生成碳酸酯以及 c 0 2 與胺反應生成氨基碳酸酯【l4 1 。碳酸酯與氨基碳酸酯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這 種固碳技:術不但固定了c 0 2 ,還實現的c 0 2 的利用,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國內外研究 者對利用c 0 2 合成有機產品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不論采用何種途徑,c 0 2 的活化都是其 關鍵問題。不同的活化方法和不同的活化狀態(tài)能夠決定c 0 2 被利用的反應途徑。目。f u 經 常采用的c 0 2 活化方法主要有電化學活化、光化學活化、配位活化、熱解活化以及生物 活化等【l4 | 。此外,有研究者發(fā)現,在某些過渡金屬的催化作用下,c 0 2 可以與過渡金屬 絡合物發(fā)生插入反應,生成c 0 2 配位化合物,達到c 0 2 固定的目的【l5 1 。然而,這項研 究目前還處于基礎研究階段,距離實際應用于c 0 2 固定以及有機產品的生產還有較滅差 第1 蘋緒論 一i i i i i 薯i i i 葛i 葺i i i i i i i i 亨i i 距。利用c 0 2 合成有機產品雖然可以實現c 0 2 的有效利用,但面對巨大的c 0 2 排放量, 這項技術并不能滿足大量固定c 0 2 的要求。 1 2 4 離子液體固定c 0 2 離子液體是指全部由陰陽離子組成的,在低于1 0 0 * c 時呈液態(tài)的有機鹽【1 6 】。某些離 子液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對c 0 2 具:有較高的溶解度,利用這一性質可以實現c 0 2 的固定。 離子液體具有熱穩(wěn)定性、不揮發(fā)性、不可燃、溶解能力強、結構性質可調以及環(huán)境友好 等特性,在c 0 2 的固定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由于僅靠單純的物理作用,常規(guī)離子液體 固定c 0 2 的能力是有限的。近年來,在常規(guī)離子液體固定c 0 2 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了具有 更強c 0 2 固定能力的各種離子液體,包括功能型離子液體、聚合型離子液體、支撐離子 液體膜以及離子液體與分子溶劑的混合體等【1 7 】。這些新型的離子液體具有更強的溶解性 能、更好的傳質條件,對c 0 2 的固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目前離子液體固定 c 0 2 的研究大多是針對于高濃度的純c 0 2 氣體,要實現直接且有選擇性地高效固定廢氣 中的c 0 2 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1 2 5 微藻固碳 微藻是一類在淡水、海洋分布廣泛的自養(yǎng)植物,其具有光合效率高、繁殖速度快、 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的特點。微藻的生物量倍增時間一般為2 4 小時甚至更短,因此可以實 現短時間的大量繁殖。微藻固碳技術就是利用藻類的光合作用,吸收環(huán)境介質中的無機 碳用于合成自身物質,從而達到固碳的效果。與前面幾項固碳技術不同,微藻不僅能夠 利用氣體的c 0 2 ,同時還能利用水中的h c 0 3 。因此,微藻具有更全面的固碳能力,除 了固定空氣中的c 0 2 外,去除水中的溶解性h c 0 3 對于碳減排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微藻在固定無機碳的同時,自身快速繁殖,將無機碳轉化為有機物,收獲的藻體可以用 于生產生物柴油、藻蛋白等高價值產品。而用微藻生產的生物柴油是一種比化石燃料更 加清潔的能源,其燃燒產生的c 0 2 和c o 的排放量僅為化石燃料的1 0 1 8 】。因此,微藻 固碳技術在固定空氣和水中的無機碳的同時,還能收獲新型能源等高價值產品,具有一 舉兩得的功效。目前,國內外對微藻固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微藻對氣態(tài)c 0 2 的固定,而 對微藻固定水中h c 0 3 的研究比較少。下面將對微藻固定無機碳的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 詳細介紹。 1 3 微藻固定無機碳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從上世紀9 0 年代開始,一些發(fā)達國家便開始了微藻固定煙道氣中c 0 2 以及密閉空 間中c 0 2 的去除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1 9 , 2 0 】。近年來國內外關于微藻 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生學位論文 i i i i i i 虧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固碳的研究也多集中于微藻固定c 0 2 的研究,對微藻固定水中h c 0 3 - 無機碳的研究較少。 目前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微藻固定無機碳的機理、固定無機碳藻種的選育、微藻固定無 機碳的影響因素、微藻光生物反應器的研制、微藻的水處理功效、微藻固碳基因工程方 面的研究以及微藻的綜合利用等方面。 1 3 1 微藻固定無機碳機理 關于微藻固定無機碳機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藻的無機碳營養(yǎng)方面。研究發(fā)現, 在c 0 2 、h 2 c 0 3 、h c 0 3 、c 0 3 厶這四種無機碳形態(tài)中,并不是所有形態(tài)的無機碳都能被 微藻利用。作為一類光合自養(yǎng)綠色植物,氣態(tài)的c 0 2 是微藻能夠利用的無機碳形態(tài)而 h 2 c 0 3 和c 0 3 2 - - - 般被認為不能被微藻所利用 2 1 1 。至于h c 0 3 。,a n g e l s t e i l l 【2 2 1 于1 9 1 0 年 首次提出h c 0 3 ??梢宰鳛樗参锏臒o機碳源,微藻對h c 0 3 的利用證明了這一觀點。 如圖1 1 瞄”所示,在接近中性的條件下,水中的無機碳主要以h c 0 3 的形式存在,而h c o ,。 屬于可以被微藻所利用的無機碳形態(tài),因此,利用微藻固定水中h c 0 3 無機碳引起i 廣各 國研究者的關注。 z碡豁玨 舔 21 鷹 爭l 圖1 1 水中h 2 c 0 3 、h c 0 3 和c 0 3 2 - 隨p h 變化曲線 微藻對h c 0 3 的利用與藻種和環(huán)境條件有關。海水中的c 0 2 濃度僅為0 0 1 4m m o l l ( 1 5 。c ) ,而h c 0 3 。的濃度則達到2 1m m o l l ( 1 5 。c ) ,因此,大多數的海洋藻類都具有將 h c 0 3 作為無機碳源的能力【2 4 1 。這些藻類具有某些特殊的機制,從而能夠強化微藻對 h c 0 3 。的吸收利用。許多研究者認為碳酸酐酶( c a ) 與微藻利用h c 0 3 具有密切的關:系。 碳酸酐酶能夠催化h c 0 3 和c 0 2 之間的相互轉化,分為胞外碳酸酐酶和胞內碳酸酐酶兩 種。胞外碳酸酐酶在微藻細胞外催化h c 0 3 轉化為c 0 2 ,c 0 2 再通過自由擴散或主動運 輸的方式進入細胞內被吸收利用;胞內碳酸酐酶則在細胞內將儲存在細胞內的h c 9 3 。 轉化為c o 2 供藻細胞吸收利用2 5 1 。某些藻類并不具有胞外碳酸酐酶,但它們可以通過主 4 e 器 樂 a 乏 e , 駐 舔 袋 , 第1 章緒論 i i i i i i i i i i i 莓ii ii 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動運輸的方式將h c 0 3 直接吸收至細胞內,再由胞內碳酸酐酶催化轉化為c 0 2 【2 引。還有 研究者認為,對于在細胞內存在鈣化作用的微藻,h c 0 3 可以不通過碳酸酐酶而直接提 供c 0 2 : 2 h c 0 3 + c a 2 + 一c a c 0 3 + c 0 2 + h 2 0 【2 7 】 除了海洋微藻能夠利用h c 0 3 外,在無機碳源不足的環(huán)境條件下,許多淡水微藻也 能夠通過一種二氧化碳濃縮機s u ( c c m 機制) 來維持一定的光合效率。這種機制與海洋微 藻利用h c o f 的機制類似,包括兩種方式:h c 0 3 通過離子交換蛋白的主動轉運通過細 胞膜,在細胞內被碳酸酐酶分解為c 0 2 供細胞利用;h c o f 直接被胞外碳酸酐酶分解為 c 0 2 ,c 0 2 再通過擴散作用進入藻細胞。c c m 機制即通過這兩種方式來保證藻細胞內有 充足的c 0 2 供給1 ,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力口氧酶( r u b i s c o ) 禾l j 用,以維持穩(wěn)定的光合作用強 度【2 8 1 。r u b i s c o 是光合作用( :3 途徑中的關鍵酶,它所催化的反應是無機碳轉化為有機 碳的主要途徑。t h o r n s 等【2 9 】提出了以葉綠體的精細結構和生理學為基礎的c c m 模型, 考查了碳酸酐酶與r u b i s c o 的相互作用機制,并利用這種模型研究了葉綠體的各組成部 分對c c m 機制的特定作用。 b j o r k 等【3 0 1 研究了不同j 不境條件對微藻無機碳代謝的影響,研究發(fā)現微藻u l v a l a c t u c a 在天然海水中主要吸收利用h c 0 3 。,而在p h 被調至6 5 的海水中只能利用c 0 2 而不吸收h c 0 3 。不同的藻種對無機碳源的選擇也不同。綠藻門微藻和褐藻門微藻都具 有較強的吸收利用h c 0 3 - 的能力:,而大多數紅藻門微藻吸收利用h c 0 3 的能力都非常弱 【2 4 】;h u e r t a s 和l u b i a n 【3 1 比較了幾種微藻無機碳代謝的種類,研究發(fā)現微藻n g a d i t a n a 吸收利用h c 0 3 的能力很強,而微藻n m a c u l a t a 則更加傾向于吸收利用c 0 2 。 1 3 2 藻種的選育 微藻種類繁多,各種微藻的無機碳代謝情況不盡相同,有些微藻只能利用c 0 2 作為 碳源,而有些藻種則可以同時吸收利用c 0 2 和h c 0 3 。因此,要利用微藻實現無機碳的 高效固定,必須根據所要固定的無機碳的形態(tài)選擇適宜的藻種。目前國內外對高效固定 無機碳藻種的選育大多都是固定氣體c 0 2 的藻種。 ( 1 ) 國外研究者對固定無機碳藻種的選育 近年來國外的研究成果表明,不論是固定煙道氣中的高濃度c 0 2 還是密閉空間中的 微量c 0 2 ,藍藻門微藻和綠藻門微藻都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尤其以綠藻門中的小球藻 ( c h l o r e l l a ) n 碳效果最好。w a t a n a b e 等【3 2 】從稻田水中取得藻種,并在一圓柱形生物反應 器( 高4 0 c m ,直徑8 c m ) 內培養(yǎng)馴化得到一種小球藻c h l o r e l l as p h a 1 。該藻種最高可以 耐受5 0 的c 0 2 濃度。當反應條件設定為氣體流速2 5 0m l m i n 、c 0 2 濃度1 0 、光照 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生學位論文 i i i i i i i i i 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宣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強度5 5 0 0 01 u ) ( 時,c h l o r e l l as p h a 1 固定c 0 2 速率達到最大值6 0 4g m d 。s u n g 等3 3 1 選育出了一種能夠耐受高c 0 2 濃度和高溫的小球藻c h l o r e l l as p k r 1 ,同時這種小球藻 還能適應很寬的p h 范圍。在c 0 2 濃度達到3 0 、溫度達到4 0 的條件下,c h l o r e l l as p k r 1 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因此這種小球藻非常適合于固定煙道氣中的c 0 2 。 h a n a g a t a 等【3 4 】篩選出了五種能夠耐受高c 0 2 濃度的微藻,其中尤其以自然水體中常見的 淡水綠藻門微藻斜生柵藻( s c e n e d e s m u so b l i q u u s ) 和小球藻( c h l o r e l l a ) 固碳效果和耐受能 力最佳。斜生柵藻比小球藻能夠耐受更高濃度的c 0 2 ,而小球藻則能夠耐受更高的溫度。 ( 2 ) 國內研究者對固定無機碳藻種的選育 國內研究者選育出的高效固定c 0 2 的藻種的大多為綠藻門微藻。岳麗紅等 3 5 1 從沈陽 市郊稻田泥水混合物中取得藻種,培育出了一種小球藻c h l o r e l l as p z y - 1 。這種小球藻 在光照強度為5 5 0 0 0l u x 、通入氣體c 0 2 濃度為1 0 時對c 0 2 的固定速率可以達到三0 2 3 g l d 。然而隨著c 0 2 濃度的增加,c h l o r e l l as p z g - 1 對c 0 2 的固定速率逐漸下降,當 c 0 2 濃度達到7 0 時,固定速率僅為0 2 3 4 9 l d ,可見這種微藻并不能耐受高濃度的c 0 2 , 但固定較低濃度的c 0 2 效率較高。郭禎等【3 6 】考查了亞心形扁藻( p l a t y m o n a s s u b c o r d i 且) 玎1 1 i s ) 對不同濃度c 0 2 的固定能力。在光照強度3 0 0 0l u x 、溫度2 5 的條件下, 分別將含c 0 2 濃度為5 、1 0 、1 5 的氣體通入亞心形扁藻藻液,經過1 0 日培養(yǎng)后藻 液濃度分別增長3 6 倍、2 6 倍和2 3 倍。可見亞心形扁藻比較適于在低c 0 2 濃度的環(huán)境 下生長,但也能夠耐受較高濃度的c 0 2 。c h a n g 等【3 7 調查了臺灣湖泊、稻田、海洋及溫 泉中的2 0 0 多種微藻,從中篩選出一種單細胞綠藻c h l o r e l l as p n t u h 1 5 。在光照強度 為3 0 0 0 0l u x 、溫度為3 0 的條件下,這種微藻能夠耐受濃度高達6 0 的c 0 2 ,固定速 率為0 11 ,一0 13 9 i 。d 。 可見,國內外研究者選育出的固定無機碳藻種大多為綠藻門微藻,尤其以小球藻最 多。小球藻、斜生柵藻等淡水綠藻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廣泛,藻種易于獲得。這些微藻不 盡能夠固定氣態(tài)的c 0 2 ,還能夠通過c 0 2 濃縮機制固定水中的h c 0 3 。各國研究者對淡 水綠藻固定氣體c 0 2 進行了廣泛研究,但關于淡水綠藻固定水中h c o s 的研究為數不多。 1 3 3 微藻固定無機碳的影響因素 微藻固定無機碳效果的影響因素包括進氣c 0 2 濃度、溫度、光照強度、p h 等,此 外水中的n 、p 濃度、鹽度等也會影響微藻的生長狀態(tài),從而對微藻固定無機碳的效果 產生影響。 ( 1 ) c 0 2 濃度的影響 高春燕等3 8 1 考查了進氣中c 0 2 濃度對c 0 2 去除率的影響。研究發(fā)現,在光照強度 第1 章緒論 暑眚;置i i i i i i i i i i l l l l l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3 5 0 0l u x 、溫度2 0 。c 、進氣流量2 0 0m l m i n 的條件下,c 0 2 去除率隨進氣中c 0 2 濃度的 升高先快速升高,然后增速減緩。夏建榮和高坤山 3 9 】研究發(fā)現在較高濃度c 0 2 條件下培 養(yǎng)的蛋白核小球藻細胞葉綠體明j 顯增多,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因此這種蛋白和小球 藻具有較高的光合作用強度,對無機碳的固定速率也比較快。 ( 2 ) 溫度的影響 溫度是微藻生長重要的影響因素,不同的微藻種類適應的生長溫度也不同。雖然微 藻對環(huán)境溫度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在較低、較高的環(huán)境溫度下都能夠存活,但溫度對微 藻固定無機碳的速率具有明顯的影響。一般微藻光合固碳效率比較高的溫度范圍為2 0 3 0 c 左右,但小球藻c h l o i r e l l as p k r 1 在4 0 。c 的高溫下仍能維持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 保持較好的固碳效果【3 3 1 。高春燕等【3 8 1 考查了溫度對小球藻固定氣體c 0 2 效果的影響, 分別在1 5 、2 0 、2 5 、3 a l 、3 5 的溫度條件下在光生物反應器中進行了c 0 2 的固 定實驗,結果表明小球藻固定c 0 2 最適宜的溫度范圍為2 5 - 3 0 。c 。 ( 3 ) 光照強度的影響 趙素芬和何培民 4 0 考查了光照強度對紅色和綠色品系長心卡帕藻( k a p p a p h ) r c u s a l v a r e z i i ) 生長狀態(tài)的影響。其研究結果表明,雖然同為長心卡帕藻,但紅色品系和綠色 品系長心卡帕藻所適應的光照強度差別很大。紅色品系長心卡帕藻只能適應較弱的光照 強度,光照過強會抑制其生長;而綠色品系長心卡帕藻更加適于在強光下生長,較弱的 光照強度不能滿足其生長要求,綠色品系長心卡帕藻所適應的光照強度達到了紅色品系 的5 倍左右。高春燕等 3 8 】在進氣流量6 0 0m l m i n 、c 0 2 濃度1 、溫度2 0 。c 的條件下考 查了光照強度對小球藻固定c 0 2 效果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光照強度過低時小球藻的 光合作用強度較低,對c 0 2 的固定效果較差;而光照強度過高時,小球藻對c 0 2 的固定 也會受到抑制,這是由于過強的光照引起的氧化光解會對小球藻細胞造成損害。在其實 驗條件下,小球藻固定c 0 2 的最適宜光照強度為3 5 0 0l u x 。 ( 4 ) p h 的影響 劉玉環(huán)等【4 1 】考查了p h 對二形柵藻( s c e n e d e s m u sd i m o r p h u s ) n 定c 0 2 速率的影響。 在控制p h 為7 5 時,二形柵藻對進氣中3 3 3 的c 0 2 固定速率達到最大值0 9 9 l d 。 許海等【4 2 】通過在藻液中加入p h 緩沖劑固定藻液的初始p h ,考查了p h 對幾種淡水微藻 生長狀況的影響。實驗發(fā)現不同的藻種適應的p h 范圍有較大差異,如雷氏衣藻 ( c h l a m y d o m o n a sr e i n h a r d t i i ) 迢) 宜在p h 為7 的中性條件下生長,而斜生柵藻( s c e n e d e s m u s o b l i q u u s ) 貝j j 更適合在p h 達到1 0 左右堿性條件下生長。而當藻液中沒有加入p h 緩沖劑 時,藻液的p h 會隨著微藻的生長發(fā)生變化,微藻的生長狀況明顯要差于p h 固定在適 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生學位論文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宜范圍內的藻液。然而藻液p h 并不是對所有微藻的生長都有顯著影響,徐敏等 4 3 :研究 發(fā)現能夠耐受高濃度c 0 2 的海灘綠球藻( c h l o r o c o c c u ml i t t o r a l e ) 的生長受p h 的影響不 大。 ( 5 ) n 、p 濃度和鹽度的影響 藻液中的n 、p 濃度和藻液的鹽度對微藻的生長也有明顯的影響。n 、p 是微藻生 長重要的營養(yǎng)元素,藻液中n 、p 缺乏對微藻細胞內酶等蛋白質的合成影響極大,會使 微藻的生長發(fā)育收到嚴重影響。然而藻液中n 、p 濃度過高時,對微藻的生長也會造成 不良影響。梁瑛:等【4 4 】考查了n 、p 濃度對綠色巴夫藻( p a v l o c av i r i d i s ) 生長的影響,實驗 發(fā)現當藻液中n 、p 不足時綠色巴夫藻生長緩慢;當n 、p 濃度過高時藻液同樣表現出 生長受到抑制的:跡象;只有在n 、p 濃度分別為8 8 0g m o l l 和3 6 3p m o l l 時,藻液生 長最為旺盛,葉綠素相對含量也最高,此時的n 、p 濃度即為綠色巴夫藻培養(yǎng)的最適n 、 p 濃度。趙素芬和何培引4 0 】考查了鹽度對長心卡帕藻( k a p p a p h y c u sa l v a r e z i i ) 生長狀兄的 影響,分別在2 3 、2 8 、3 2 、3 5 、4 l 五個鹽度等級下進行了紅色和綠色品系長心卡怕藻 的培養(yǎng)。實驗結:果表明紅色品系長心卡帕藻適宜的鹽度范圍為2 8 3 2 ,而綠色品系長心 卡帕藻則能適應更寬的鹽度范圍2 3 3 2 。 1 3 4 微藻光生物反應器 微藻的培養(yǎng):療式主要有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開放式的光生物反應器主要適用于微 藻的大規(guī)模培養(yǎng),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操作簡便的優(yōu)點,但缺點是藻種易受污染、 培養(yǎng)條件不穩(wěn)定,無法實現單一藻種的高密度培養(yǎng)。封閉式光生物反應器一般具有相對 復雜的結構,具有較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對微藻培養(yǎng)過程中的各項參數進行有效控制, 培養(yǎng)條件穩(wěn)定,能夠實現單一藻種的高密度培養(yǎng)。利用微藻固定無機碳需要特定的高效 固碳藻種,而且要對這些微藻的培養(yǎng)條件進行嚴格的控制。因此,在微藻固碳領域:長多 使用封閉式光生物反應器,而各種新型封閉式光生物反應器也成為各國研究者的研究熱 點。 目前的封閉式光生物反應器主要有柱狀氣升式、管道式、平板式、浮式薄膜袋、攪 拌式發(fā)酵罐等幾種形式 4 川。新型光生物反應器的開發(fā)思路主要是提高光生物反應器的光 傳遞效率、光能利用率,提高傳質效率以及為微藻創(chuàng)造更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西班牙的f g a c i e nf e r n a n d e z 等【4 6 j 設計了一種氣升式平行管光生物反應器,如圖1 2 所示。這種光生 物反應器:具有巨大的光接收面積,藻液在平行管中循環(huán)接受光照,液層厚度小,因此能 夠獲得較高的光傳遞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在這種反應器中進行的微藻連續(xù)培養(yǎng)實驗表 明,微藻的最高產率可以達到1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