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緒 論,1、古代漢語課的性質(zhì)及教學(xué)目的是什么? 2、什么是“古代漢語”? 3、古代漢語課的教學(xué)內(nèi)容及重點是什么?,第一單元 左傳,左傳簡介 左傳,原名春秋左氏傳,也叫左氏春秋,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記事的史書。 春秋是魯國一部大事年表性質(zhì)的歷史書。,“傳” (zhun):指注釋或解釋經(jīng)義的文字,也就是闡明經(jīng)義。 春秋三傳:齊人公羊高公羊傳;魯人谷梁赤谷梁傳及左丘明的左傳。,史書編寫體例: 第一種是編年體,即按年月日順序編寫史書的體裁。 第二種是紀(jì)傳體,它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史書體裁,創(chuàng)始于司馬遷的史記。,第三種是紀(jì)事本末體,它以歷史事件為主寫史,始創(chuàng)于南宋袁樞的通鑒紀(jì)事本末。 十三經(jīng)注疏之春秋左傳注疏(晉)杜預(yù),(唐)孔穎達。,鄭伯克段于鄢,一、常識 1、伯:爵位 春秋時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 2、鄭武公:名掘突,桓公之子?;腹?,為周宣王庶弟。史記鄭世家:“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鄭?!?3、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謚號為“武”,“姜”表示母家姓姜。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聯(lián)系。,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沒有姓氏。貴族中女子稱姓,男子稱氏,這是因為氏是用來“明貴賤”的,姓是用來“別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上古同姓不婚,貴族婦女的姓比名更為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區(qū)別,則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 孟姜 伯姬 仲子 叔姬 季羋,出嫁以后如果要加以區(qū)別,就采用下列幾種方法: (1)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國名或氏,如: 齊姜 晉姬 秦贏 陳媯 (2)嫁給別國的國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國名,例如: 秦姬 芮姜 息媯 江羋,(3)嫁給別國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封邑名,例如: 趙姬(趙衰妻) 孔姬(孔圉妻) 秦姬(秦遄妻) 棠姜(棠公妻,棠,邑名),(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或本人的謚號,如: 武姜(鄭武公妻) 昭姬(齊昭公妻) 共姬(宋共公妻) 敬嬴(魯文公妃) 文姜(魯桓公妻),4、先秦語言中分?jǐn)?shù)的幾種表示法: (1)分母分名詞之分子 如:方今大王之兵,不能十分吳楚之一。(史記) (2)分母名詞之分子 大都不過三國之一。(左傳隱元年),(3)分母之分子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元年) (4)分母分子 借弟令毋斷,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記陳涉世家),(5)分母分之分子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zāi)也。(孫子兵法謀攻),初:始也。見釋詁。從刀衣。 段玉裁注:裁衣之始也。衣部曰:裁,製衣也。製衣以鍼,用刀則爲(wèi)製之始,引伸爲(wèi)凡始之偁。此說從刀衣之意。,及:逮也。從又人。及前人也。 辵部:逮,及也。 即:即食也,從皀,卪聲。 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從邑者聲。周禮:歫國五百里爲(wèi)都。,請:謁也。從言靑聲。周禮:春朝秋覲。漢改爲(wèi)春朝秋請。周禮春官諸侯見王六禮: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兵:械也。從廾持斤,幷力之皃。 械者器之緫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下文云從廾持斤,則製字兵與戒同意也。,啟 :敎也。從攴啟聲。 論語曰:“不憤不啟。” (述而) 啟:開也。從戶口。 按後人用啟字訓(xùn)開,乃廢啟不行矣。啟,教也。此字不入戶部者,以口戶爲(wèi)開戶也。,聞:知聲也。從耳門聲。 往曰聽,來曰聞。大學(xué)曰:心不在焉,聽而不聞。,【特殊句式】 1、今京不度,非制也。 2、姜氏何厭之有? 3、公賜之食。 4、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5、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 6、制,巖邑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7、對曰:“君何患焉?”,齊桓公伐楚,史記齊世家: 二十九年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船中蔡姬習(xí)水蕩公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蔡亦怒嫁其女桓公聞而怒興師往伐,謚號: 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等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謚號一般是死者生前事跡和品德的概括,但有些往往是虛偽不符合事實的。,謚 法,謚法是給予謚號的標(biāo)準(zhǔn)。謚號是固定的一些字,這些字被賦予特定的涵義,用來指稱死者的美德、惡德等。謚號大致可分為三類:,1、表揚的 如: 經(jīng)緯天地曰文 布義行剛曰景 威強叡德曰武 柔質(zhì)慈民曰惠 圣聞周達曰昭 圣善聞周曰宣 辟土服遠曰桓 聰明睿智曰獻,2、批評的:如:,亂而不損曰靈 好內(nèi)遠禮曰煬 殺戮無辜曰厲,3、同情的:如: 恭仁短折曰哀 在國遭憂曰愍 慈仁短折曰懷 上古謚號多用一個字,也有用兩三個字的,如:周平王、鄭武公、齊桓公、秦穆公、魏安釐王、趙孝成王、貞惠文子 。,后世謚號除皇帝外,大多用兩個字,如:宣成侯(霍光)、 忠武侯(諸葛亮)、文忠公(歐陽修)、武穆王(岳飛)。,此外,還有私謚,這是有名望的學(xué)者死后其親友門人所加的謚號,如東漢時陳寔死后,海內(nèi)赴吊者三萬余人,謚為文范先生;晉代陶淵明死后,顏延年為他作誄(敘述死者生前事跡,表示哀悼,后來成為一種哀祭的文體)謚為靖節(jié)徵士等。,師:二千五百人爲(wèi)師。從帀從 。 小司徒曰:五人爲(wèi)伍,五伍爲(wèi),五爲(wèi)卒,五卒爲(wèi)旅。五旅爲(wèi)師。 周禮師氏注曰:師,敎人以道者之稱也。,涉:徒行濿水也。從沝步。 濿,各本作厲,誤。濿,或砅字也。砅本履石渡水之偁,引申爲(wèi)凡渡水之偁。釋水曰:繇膝以上爲(wèi)涉。毛傳同。許云徒行者,以別於以車及方之、舟之也。許意詩所言揭、厲皆徒行也,皆涉也,故字從步。,風(fēng):,次:不前不精也。從欠二聲。 前當(dāng)作歬。不歬不精皆居次之意也。當(dāng)作從二欠。從二故爲(wèi)次。 注意:次之本義為帳篷。詳見王寧訓(xùn)詁與訓(xùn)詁學(xué)。,綏:車中把也,從糸從妥。徐鍇曰:禮,升車必正立執(zhí)綏,所以安也。當(dāng)從爪從安省。說文無妥字 。,1、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寡人是徵。 2、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 3、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 4、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晉靈公不君,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趙盾曰:“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長,先君愛之;且近於秦,秦故好也。立善則固,事長則順,奉愛則孝,結(jié)舊好則安?!辟Z季曰:“不如其弟樂。辰嬴嬖於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趙盾曰:“辰嬴賤,班在九人下,其子何震之有!且為二君嬖,淫也。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國,僻也。母淫子僻,無威;陳小而遠,無援:將何可乎!”使士會如秦迎公子雍。賈季亦使人召公子樂於陳。,靈公元年四月,秦康公曰:“昔文公之入也無衛(wèi),故有呂、郤之患?!蹦硕嗯c公子雍衛(wèi)。太子母繆嬴日夜抱太子以號泣於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而外求君,將安置此?”出朝,則抱以適趙盾所,頓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屬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賜;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猶在耳,而棄之,若何?”,趙盾與諸大夫皆患繆嬴,且畏誅,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為靈公。發(fā)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趙盾為將,往擊秦,敗之令狐。,齊晉鞌之戰(zhàn),史記晉世家:(景公)八年使卻克于齊齊頃公母從樓上觀而笑之所以然者卻克僂而魯使蹇衛(wèi)使眇故齊亦令人如之以導(dǎo)客卻克怒歸至河上曰不報齊者河伯視之,(頃公)六年春晉使卻克于齊齊使夫人帷中而觀之卻克上夫人笑之卻克曰不是報不復(fù)涉河歸請伐齊晉侯弗許齊使至?xí)x卻克執(zhí)齊使者四人河內(nèi)殺之八年晉伐齊齊以公子強質(zhì)晉晉兵去十年春齊伐魯衛(wèi)魯衛(wèi)大夫如晉請師皆因卻克晉使卻克以車八百乘為中軍將士燮將上軍欒書將下軍以救魯衛(wèi)伐齊六月壬申與齊侯兵合靡笄下癸酉陳于鞌 (齊世家 ),屨j 朱殷 yn 擐hun 枹f 綦q 轏zhn 肱gng 縶zh 茷fi,前:不行而進謂之歬。 從止在舟上。 乏:說文:“春秋傳曰:反正為乏?!敝溉狈?,缺少,如“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不介馬而馳之: 杜注:介,甲也。 先秦打仗是車戰(zhàn),戰(zhàn)車四馬,中間兩匹馬是服馬,左右兩邊為驂馬。作戰(zhàn)之前的一項準(zhǔn)備工作,就是由御者把馬的尾巴挽起來,打成一個結(jié)。否則礙事。,說文:“,系馬尾也?!倍巫ⅲ骸按水?dāng)依玉篇作結(jié)馬尾,廣韻作馬尾結(jié)也,結(jié)即今之髻字?!敝祢E聲說:“結(jié)馬尾如人之?!?“髻”是的后出字。說文髟部:“,簪結(jié)也。”又說文糸部:“紒,馬尾韜也?!薄绊w,劍衣也?!边@里韜指裹馬尾之衣。今之“手套”字與之同源。齊侯未結(jié)馬尾而戰(zhàn),故“驂絓于木”了。,敗績:章太炎新方言:“績,蹟(跡)之假借。古代車戰(zhàn),勝者車跡循其陣勢,有條不紊;敗者,胡沖亂撞,車跡混亂,故曰敗績 。 ”,轏,注:士車。 疏:“周禮巾車:士乘棧車,鄭玄云:棧車不韋鞔而漆之。 轏與棧字異,音義同耳。”今按:說文:“棧:棚也,竹木之車曰棧。從木戔聲。”集韻:“轏,臥車也?!被蜃鬏u。此車用竹片或木條做成車棚,是打仗時的輜重車,白天可供應(yīng)軍需,晚上供下層軍官睡覺。,今之棧道(在懸崖上用木條等搭成的便道)、客棧(住宿,放貨兩用的客店)、棧房(堆物之棚子)、棧子(房頂椽與瓦之間鋪的木條、竹片、樹枝、蘺芭等)皆類此。,齊侯免,求丑父,三入三出。每出,齊師以帥退。入于狄卒,狄卒皆抽戈楯冒之。以入于衛(wèi)師,衛(wèi)師免之。遂自徐關(guān)入。齊侯見保者,曰:“勉之!齊師敗矣?!?辟女子,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痹唬骸颁J司徒免乎?”曰:“免矣?!痹唬骸捌埦c吾父免矣,可若何!”乃奔。齊侯以為有禮,既而問之,辟司徒之妻也。予之石窌。,春秋繁露竹林: 自是后頃公恐懼,不聽聲樂,不飲酒食肉,內(nèi)愛百姓,問疾吊喪,外敬諸侯,從會與盟,卒終其身,家國安寧。,【特殊語法】 1、將為戮乎? 被動句。為,wi介詞,被。 2、人不難以死免其君。難:意動用法,不把當(dāng)作難事。 3、郤克傷于矢。 4、從左右,皆肘之。,怎樣查字典辭書,一、如何查檢字音和字義 (一)我國字典的編排體例: 按音序編排: 依漢語拼音字母排: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依注音字母順序編排(解放前叫國語字母):注音字母的聲母是:勹(b)(P)(m)匚(f)萬(v)(d)(t)(n)(l)(g)(k)廠(h)(j)(q)(X)(zh) 彳(ch)(sh) (r) (z) (c)(s)),注音字母的韻母是:()(o)(e)(ie)(i)(ei)(o)(ou)(n)(en)(n)(en)(er)(i)(u)()(e),依平上去入四聲及韻部編排的,如廣韻、集韻有206部,佩文韻府、辭通、經(jīng)籍籑詁有106韻等。,2、按部首和筆畫排列的,即所謂部首檢字法。 漢字的偏旁和部首是有區(qū)別的。 偏旁指漢字中合體字的各個組成部分,如“河”字,由“氵”和“可”兩個偏旁組成;“崗”由“山”和“岡”兩個偏旁組成。其中“水”和“山”表示意義的類屬,叫形旁(文字學(xué)上叫形符、意符);“可”和“岡”表示讀音,稱聲旁(文字學(xué)上叫聲符)。,部首是東漢許慎編寫說文解字時創(chuàng)立的一種字書編排依據(jù),也是后代查檢按漢字的部首編排的字典、詞典的一種依據(jù)。它按漢字的字形結(jié)構(gòu),取其相同部分,分部排列,這個相同的部分放在眾字之首,故稱部首。如木、水、火、人字,合體字也有作部首的,如音、黃、黑、鼻等。,由此看來,單字無所謂偏旁;部首卻是獨體、合體字所共有的。獨體字,往往就是部首字。 部首排列法,一般是按筆畫的多少,由少到多排列的。同一個部首下的字,一般也是按筆畫的由少到多排列(說文除外)。,部首查字法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一般情況下,依部首編排的字典都以形旁為部首,尤其是早期的字典,如問、聞、間;辮、辯、瓣、辨;潁、穎;蠃、羸、贏等,分屬不同的部首。,第二,同一個偏旁字,有時充當(dāng)形旁,有時充當(dāng)聲旁,如土在杜、肚中是聲旁,在堤、型中是形旁。多數(shù)字的部首在左,但有些在上、在下、在外圍、在中間等,如桃、杏、梨、國、間、徙。,第三,不同的辭書,取部首不完全一樣,說文540部,康熙字典214部,辭源(新)214部,辭海(舊)214部、(新)250部,漢語大字典200部。同一個字,各書定部別也有差別,如聞、問、間三字,說文、康熙字典、辭源分列三部,而辭海均在門部。酒,古在酉部,今在水部。,第四,掌握部首的變體,如火(灬)、心(忄、);水(氵)、阝(左為阜,右為邑)等。,3、號碼法:現(xiàn)在最通行的是四角號碼法。 這種方法是王云五1925年首創(chuàng)的,1963年漢字查字法整理工作組作了一些修改,公布了新的四角號碼查字法,這種方法是把方塊漢字按四個角的筆畫,分成十種,分別用09十個數(shù)碼來代替。,十個數(shù)字分別代表一些筆形,如口訣所示: 橫一豎二三點捺, 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點下有橫變零頭。,四角號碼查字法 :,(二)幾種常見的字典 (1)新華字典:商務(wù)印書館出版。收單字8500左右,復(fù)詞3200左右,這是大家較熟悉的。 (2)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收古漢語常用字3700多個,酌收雙音詞2000多個。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先釋本義,然后列引申義,假借義,并引例句幫助理解。后附難字表,收2600多字,只注音、釋義,不舉例。這是初學(xué)古漢語者的一部較好的工具書。,(3)康熙字典:課本有詳細的介紹。其214部首按筆畫分布有如下號角: 一二在子三丑寅 四卯辰巳五午尋 六在申未七在酉 八九戌部余亥存 (4)中華大字典:徐元誥、歐陽溥存編纂,1915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1958年新一版。共收字48000多,是漢語大字典以前我國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除去正文本字外,兼列籀、古、省、或、俗、譌諸體,近代的方言、翻譯的新字,也都采入。它能查出一般字典查不出的僻字、怪字;同時這部字典側(cè)重于古義的詮釋,引用了大量的古書例句,字義解釋和引證也較完備簡明。,(5)說文解字 簡稱說文。東漢許慎(字叔重)著。成書于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它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專著,也是第一部比較完備的字典。全書共十四卷,又?jǐn)⒛恳痪恚翊嫠纬跣煦C校定本,每卷分上下,共三十卷。收字9353個,重文1163個。,許慎依“六書”的原則,按文字形體及偏旁結(jié)構(gòu),分列540部,首創(chuàng)部首編排法。把九千多字分別列入540個部首中,對后世檢字法有深遠的影響。,說文把同一部首的字都歸在這個部首之下。如“李、松、楊、桃”等在木部。又把形體相似或意義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如“人、從、比、北”;同部首的字又盡量把意義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如“言部”的“訕、譏、誣、誹、謗”。這樣,540部首就分為若干大類,成為有一定系統(tǒng)的部首體系。,說文收錄了漢代能見到的古文字(重文),先列小篆的形體,然后進行解說。每字先說字義,后釋形體。,歷代研究說文的人很多,清代有“說文四大家”,他們是: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桂馥(說文義證),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其中段、朱兩家影響最大。,(6)經(jīng)籍籑詁 清代阮元主編,書成于嘉慶三年(1798),這是一部專門收集唐代以前各種古書注解的字典,每字之下,羅列唐以前各種古書注解對這個字的解釋,解釋相同或相近的放在一起。 經(jīng)籍籑詁在編排上用的是韻目排列法,按當(dāng)時作詩通用的平水韻106韻編次被釋的字,每一韻為一卷,共分一百零六卷。世界書局影印本經(jīng)籍籑詁的前面附有筆畫索引。,二、如何查檢詞語、典故及其他 (一)實詞 1、爾雅:是我國第一部詞典,這部書淵源甚古,在相當(dāng)長的時期內(nèi),經(jīng)過許多人增補,最后成書于漢代。它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代漢語詞匯,提供了先秦古書里的原始解釋,成為一部“釋古今之異名,通方俗之殊語”的工具書。,全書按分類排列,把同義詞歸為一類,分成釋詁、釋言、釋訓(xùn)、釋親、釋宮、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十九篇。,每篇內(nèi)對詞語的訓(xùn)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把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分別成組,每組用一個常用詞加以解釋,如釋詁第一條為:“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quán)輿始也?!绷硪环N是采取了在大組分類之后,再分成小組解釋或互相解釋的方法,如釋天篇在“星名”這一組中,有“北極謂之北辰,何鼓謂之牽牛,明星謂之啟明”等小組。這是一部釋義的訓(xùn)詁詞典。對了解古代社會歷史情況、古代天文地理以至古物情況都有幫助。它在我國語義學(xué)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它對材料的分類較原始,有很大局限性,而且詞義解釋有的過于籠統(tǒng)。,屬于爾雅系統(tǒng)的詞典還有: 舊題漢朝孔鮒:小爾雅 魏張揖 廣雅 明方以智 通雅 清吳玉搢 別雅,2、釋名:劉熙編,成書于東漢末年,是我國第一部用聲訓(xùn)方法探求名源的詞典,也是一部百科名詞的詞典。共二十七篇,它是根據(jù)字義編纂的,但解釋詞義完全采取音訓(xùn)的辦法。編者編這部書的目的在于探討各種名稱得名的由來,書名就表現(xiàn)了其旨趣。這部書不同于以往的書,只給字詞下個簡單的定義;而是在釋義之后,進一步指出這個詞得名的原因。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漢代的語音和方言,了解古書中的詞義和事物。缺點是有些解釋有所穿鑿附會。清人畢沅撰有釋名疏證,闡釋釋名的內(nèi)容,糾正其缺失,可參考。,3、聯(lián)綿字典:符定一編撰,北京京華印書局1934年出版,這是一部解釋六朝以前古書上雙音詞的大型詞典,有詞,有詞組。在編排上按照詞的第一個音節(jié)的書寫形式,依照字形的部從關(guān)系,分部編排。前有敘例,聲紐表,韻部表、部首,后有跋尾、附錄和部首式的字典索引。在其雙音詞或詞組之下若有不同詞義時,則加以注解。它對研究古典文學(xué)作品和古漢語詞匯是比較有用的。,5、方言:全稱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西漢楊雄著。今本十三卷。體例仿爾雅,類集古今各地同義的詞語,大部分注明通行范圍。材料來源有古代的典籍,有直接的調(diào)查,可以看出漢代語言分布情況,是研究古代詞匯的重要材料。晉郭璞撰方言注,清戴震撰方言疏證,錢繹撰方言箋疏,都對此書加以整理、闡發(fā)。 6、辭源、辭海(參見教材),7、詩詞曲語詞匯釋:近人張相著。中華書局1957年出版。此書匯集唐宋元明間流行于詩詞曲中的特殊用語,全書匯集單字和短語,標(biāo)目537個,附圖六百多個,分條八百多。凡字詞有兩個以上意義的,都以一義作一項,各舉數(shù)例,細辨其大同小異,說明情味、語意之不同。本書編排無明顯規(guī)則,大約虛詞在前,實詞殿后,逐條隨便比次。書后有“語辭筆畫索引”,可供查找使用。此書既能幫助讀詩詞曲的人了解這些特殊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也可供研究語文和編輯詞典的人們作參考。,8、小說詞語匯釋:陸澹安編著,1964年中華書局出版。該書采白話體的通俗小說的詞語(包括方言、口語、行業(yè)術(shù)語等)共八千余條;并將不必注釋的成語二千余條另輯為小說成語匯纂一卷附于書后。 這部書對于我們讀懂小說(以明清為主)的語句,理解其含義是有幫助的。 9、漢語大詞典(參教材),(二)虛詞: 1、經(jīng)傳釋詞:清王引之著,搜集周、秦、西漢古書中虛字160個,主要解釋其特殊用法。編排次序是按古聲母的順序排列的。(參見教材) 2、詞詮:近人楊樹達著,1928年出版。(參見教材),3、古書虛字集釋: 裴學(xué)海撰,中華書局1954年重刊本。本書共收周秦兩漢之書的常用虛字290個,凡已為前人解說完備的虛字一律不收。因它對前人有關(guān)虛字的著作作了補充和糾正,故有些虛詞,若查普通講文言虛詞的書仍不得其解時,不妨查這本書。,4、文言虛字:呂叔湘著。新知識出版社1957年出版,本書收集了古漢語中常見虛詞的用法,可解決文言虛詞的一般性問題。它對虛詞的解釋,簡明扼要,淺顯易懂,可供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參考。,5、文言虛詞:楊伯峻著,中華書局1965年出版,收詞三百多個。該書的優(yōu)點是:每個虛字的用法講得通俗、明確而具體。引用的例句大都采自較常選讀的作品,且每個例句都有現(xiàn)代漢語的譯文,便于讀者使用。對初學(xué)古漢語的人比較適用。,(三)韻書 1、廣韻:宋代陳彭年等重修,收字26194個,分206個韻部,計平聲57,上聲55,去聲60,入聲34部,所收之字先釋義后注音,并把許多同音字都排在該字頭之下,作為一組,其體例如下圖所示。,2、中原音韻:元代周德清撰,根據(jù)元代北曲用韻,分19部,首倡“平分陰陽,入派三聲”之說,每部的字均按陰、陽、上、去排列,以入聲分別派入陽平、上、去三聲。此書記述和反映了元代北方話的語音實況,是研究近代普通話語音的重要資料。 3、詩韻新編:1965年4月中華書局出版,以普通話字音為標(biāo)準(zhǔn),分為18部:麻波歌皆支兒齊微開模魚侯豪寒痕唐庚東。有凡例可參。,(四)有關(guān)漢字形體的字典 1、真草隸篆四體大字典:陳和祥編,1926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其書以楷書為字頭,將其草、隸、篆各體分別列在字頭之下,便于讀者查閱某字之草、隸、篆有哪些不同寫法。,2、甲骨文編:中國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編,1965年中華書局影印,1982年重版。這是一部收集殷虛甲骨刻辭的字典。它充分利用了甲骨文出土后已經(jīng)著錄的資料,從中錄定了正篇1723字和附錄2949字,共計4672個單字。甲骨文刻辭中所見的已釋和未能釋定的單字,大致上已稱齊備,可供研究、查考甲骨文字之用。全書編制了順序的號數(shù),卷末附檢字一卷,使用方便。,3、金文編(附續(xù)編):容庚著,1959年科學(xué)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查找金文的專門詞典,全書收金文18000條,其確可肯定或撰者以某家考釋可從的有二千字。大體依說文解字分部排比,各字上注有篆文,編排字碼,重文系列各字之下。每一金文都注明出處,書末附有“器目”和檢字。,4、古籀匯編:徐文鏡編。1934年商務(wù)印書館石印本。這是以說文解字為主,以小篆為字頭,將散見于鐘鼎字原說文古籀補殷虛文字類編等書的古文字分別附列于字頭之下,因而可以把它視為匯集古文字形體的字典。同時,對初學(xué)辨認(rèn)甲文和金文的人,也是一部較好的指引門徑的書。,(五)類書 中國古代百科全書式的資料匯編,它把古書記載的有關(guān)材料,按類加以編纂,讀者可以按類查檢需要的材料(也有按韻編排的)。,1、藝文類聚一百卷,唐高祖時歐陽詢等編,是我國最古的類書之一。中華書局于1965年出有精裝本上、下兩冊。該書引用唐以前古書1431種,但絕大部分已失。全書分為46部:天、歲、地州、郡、山、水。每部下又分細目,例如“天部”又分:天、日、月、星、云、風(fēng)、雪、雨十二個細月。在每條細目下,征引唐以前古書關(guān)于天、日、月等的解釋。此書保存了不少珍貴資料,成為富有學(xué)術(shù)價值的類書之一。,2、太平御覽一千卷,宋李昉等編纂。中華書局1958年縮印再版,分四大冊。該書初名太平編類。后因是寫給宋太宗趙炅閱覽的,故改名太平御覽。全書分五十五部,每部分若干門,全書分四千五百五十八門,共五百萬字。引用古書達1690(據(jù)總目提要,實為1591)種,今存者十分之二三。由于該書征引材料豐富,特別是引書比較完整,而且是引用整篇整段的文字,加上分類較細,便于查檢,因而為后代學(xué)者所重視。查找一般詩文典故,常用此書。,3、佩文韻府 清張玉書等編,成書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這書按韻編排,正集444集,拾遺112卷。“佩文”是清代皇帝的書齋名。清光緒丙戌年同文書局石印本,商務(wù)印書館1973年影印精裝本。這部書收集單字約一萬,按平上去入四聲標(biāo)韻目,每聲都依韻目分?jǐn)?shù)十部,共106部。每一部收入同韻的字,一一注音釋義;每個單字下排列尾字和這個字相同的詞語,按二、三、四等字?jǐn)?shù)順序排列,詞語下舉書證、列典故,以經(jīng)、史、子、集為序。本書可供查找詩詞文句典故時參考。,(六)政書:專門講不同時代的典章制度名物的書。 1、通典二百卷,唐杜佑撰,記自上古至唐玄宗天寶末年。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有系統(tǒng)有門類、專載歷代制度的書,是我們了解唐以前的禮文儀節(jié)、典章制度的重要工具書。 2、續(xù)通典一百五十卷,清乾隆年間官修。記載從唐肅宗至德元年至明末約一千年的典章制度,以明代史料為最多。,3、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元馬端臨撰,1937年商務(wù)印書館出版。記自上古至宋寧宗。它在通典的基礎(chǔ)上加以推廣和補充寫成。凡唐天寶以前史跡,作了拾遺補缺的工作,從天寶以后至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馬氏續(xù)修成功??晒z宋寧宗以前的典章制度者參考。 4、續(xù)文獻通考二百五十卷,清乾隆年間官修。記載從宋寧宗嘉定年間至明末四百多年間政治、經(jīng)濟制度的沿革。,(七)叢書: 匯集一類或各類的書在一起,以便讀者訪求的,稱為叢書。其功績往往在于使一些不很顯赫、不甚流傳的書籍得以保存和流傳。大致分為總類和專類兩部分。總類即各類書兼收并蓄,專類是專收同一時代、地區(qū)、作者、學(xué)術(shù)門類的書籍??傤愔饕撬膸烊珪瑢n惖娜纾?1、十三經(jīng)注疏專收經(jīng)學(xué)書籍。 2、小學(xué)匯函專收有關(guān)文字音韻訓(xùn)詁的書。 3、全唐文清嘉慶朝敕編。 4、全宋詞今人唐圭璋編。 5、小說六十四種 6、古今小說 7、六十種曲,一、古今詞義異同的基本情況 (一)詞義基本相同,沒有變化。這主要屬基本詞匯部分,如天地人牛羊馬,日月風(fēng)雨雪霜,東西南北左右上下,大小輕重短長等。,古今詞義的異同,(二)詞義迥異,或已經(jīng)消失了的詞。 如綢,纏繞,楚辭湘君:“薜荔柏兮蕙綢”。行李:外交使者。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君亦無所害”?,F(xiàn)在二詞分別指絲織品綢緞和出門人攜帶的衣物。,已經(jīng)消亡了的詞如說文解字中關(guān)于牛的字有(bi,兩歲牛)犙(sn,三歲牛) (t,黃?;⑽模┑?,現(xiàn)在已不用了。對迥異的詞,我們必須知道其古義,否則會造成誤會或無法通解古書。對已消亡的詞,閱讀古籍時查一下字典就可以解決。,(三)詞義有了變化的,這指的是同中有異的情況。如左傳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敵國。”這里的“敵國”并非指與己相為仇敵的國家,而是指與己地位相匹敵的國家。這是我們閱讀古書的難點,也是重點。,二、古今詞義的發(fā)展和變化 (一)詞義的范圍不同了(指詞的外延所及) 1、詞義擴大:“江”、“河”,上古專指長江和黃河,現(xiàn)指一切江河?!捌ぁ惫糯斧F皮,是帶毛的,去毛的叫“革”。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焉傅?”成語中有“食肉寢皮”。擴大指人和動植物的皮。“睡,坐寐也?!?史記商君列傳:“孝公既見衛(wèi)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睌U大為任何睡眠方式。韻會:“臉,目下頰上也?!卑拙右自佂跽丫姡骸拜p勻兩臉花,淡掃雙眉柳。”今擴大為整個面部。,2、詞義縮小。 “金”在先秦泛指金屬,“金文”指殷周時鑄刻在銅器上的銘文。說文把“銀”叫“白金”,“銅”叫“赤金”,“鐵”叫“黑金”。后來逐漸專指黃金了。說文:“金,五色金也。黃為之長,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臭”,先秦指氣味,易曰:“二人同言,其臭如蘭”。后專指穢惡的氣味。又如“宮”,上古指住房。墨子:“號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宮”。秦漢以后縮小專指帝王居室?,F(xiàn)指比較高大的建筑物或一些專用的公共活動場所,如文化宮、少年宮、科學(xué)宮等。,3、詞義轉(zhuǎn)移,即詞義由甲范圍轉(zhuǎn)移到乙范圍。 涕:本指眼淚,后轉(zhuǎn)指鼻涕。詩陳風(fēng)澤陂:“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泵珎鳎骸白阅吭惶?,自鼻曰泗?!?腳:脛也,本指小腿,后指足。 湯:本指開水、熱水。孟子告子上:“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成語有“赴湯蹈火”。后來指煮食物后所得的汁液或烹調(diào)后汁特多的副食。,(二)詞的感情色彩不同了。如: 爪牙: 在先秦指武臣,也泛指輔佐君主的人,是一個褒義詞。詩小雅祁父:“祈父,予王之爪牙?!睗h書李廣傳:“將軍者,國之爪牙。”后來變成的貶義詞?,F(xiàn)代漢語詞典:“爪和牙是猛禽、猛獸的武器,比喻壞人的幫兇”。 謗 :本是中性詞:議論,“國人謗王”。后變?yōu)橘H義詞,指造謠中傷。,(三)詞義的輕重不同了。 恨:在先秦義同“憾”,指遺憾。報任安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于后也?!焙笾赋鸷?。周人曰憾,漢人曰恨。 誅:本指責(zé)備,批評。論語:“於予與何誅?”成語有“口誅筆伐”。后指誅滅,殺戮。,三、辨別古今詞義異同時應(yīng)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古今詞義的不同,難的不在迥別,而在微殊。因為細微的差別易生誤解。如“步”,相當(dāng)于今之兩步;“坐”,相當(dāng)于今之“跪”?!俺摺保軡h代相當(dāng)于今之23厘米;“布”,粗布,即麻、葛織的布,后代范圍擴大了。(“布衣”指平民。)“售”,原指把東西賣出去,廣韻:“賣物出手?!?晏子春秋:“有酒酸不售”。后專指賣的行為。,(二)考察古今詞義的異同時,要注意詞義異同的系列性,把相關(guān)的詞放在一起來考察。如同義詞和反義詞的搭配問題?!案F富”現(xiàn)代為一對反義詞,古代“富”與“貧”相對,“窮”與“達”相對。論語學(xué)而:“貧而樂,富而好禮”。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薄岸唷痹诠糯小百澝馈?、“自傲”之義;“少”有輕視、批評之義。如:史記商君列傳:“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碧K秦列傳:“素習(xí)知蘇秦,皆少之”。,(三)詞與概念的對應(yīng)問題。一個概念,古可用一個詞表示,今多用一個詞組。如肱上臂;股大腿;脛小腿;領(lǐng)脖子。 (四)古和今是相對的,應(yīng)歷史地對待詞義,不能搞一刀切。“誅”在先秦時指批評、責(zé)備,但秦漢時已有“誅滅”之義,晁錯賢良文學(xué)對策:“害民者誅?!避髯诱摚骸罢D紂,斷其首?!?單音詞 復(fù)音詞 同義詞,一、單音詞、復(fù)音詞 古代漢語中單音節(jié)詞占絕大多數(shù),復(fù)音詞居少數(shù),詩經(jīng)單音詞占90%;左傳占89%,史記占80%,紅樓夢占36%,水滸傳占30%以下。古代漢語的復(fù)音詞中有相當(dāng)一部分是聯(lián)綿詞和疊音詞。,通過語法關(guān)系結(jié)合成的復(fù)音詞有其凝結(jié)過程: 從同義詞臨時組合到詞:最初某些同義詞的組合沒有固定形式,幾個同義詞可以自由組合,甚至可以顛倒;古人對這一類同義詞又常常加以區(qū)別。 這一類復(fù)音詞的每一個詞素往往存在著一定的獨立性,在此是詞素,在彼又是單詞。, 偏義復(fù)詞,用兩個單音節(jié)的近義詞或反義詞作為詞素組成一個雙音詞,其中一個詞的意義成為這個復(fù)音詞的意義,另一個詞素只作為陪襯,不起意義作用。,二、聯(lián)綿詞:單純的復(fù)音詞,兩個音節(jié)代表一個意義,不能拆開解釋或使用。 雙聲聯(lián)綿詞:唐棣 蝤蠐 蒹葭 葡匐 邂逅 顛倒 拮據(jù) 參差 玄黃 黽勉 猶豫。 疊韻聯(lián)綿詞:崔嵬 扶蘇 勺藥 倉庚 綢繆 婆娑 逍遙 窈窕, 既雙聲又疊韻:輾轉(zhuǎn) 契闊 觱發(fā) 栗烈 非雙聲疊韻: 芙蓉 蝴蝶 (一般是外來音譯詞),三、同義詞的辨析 1、什么是同義詞? 同義詞是指語言中意義相同或相近的一組詞。意義相同的叫等義詞;相近的叫近義詞。 等義詞一般在對偶句、異文材料或避諱時用。如: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陶淵明詩)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勸學(xué)) 強自取折,柔自取束。(大戴禮記引), 楚荊(秦) 民人(唐) 邦國(漢) 治理(唐) 恒常(漢) 元玄(清) 世代(唐) 啟開(漢),2、同義詞間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1)所指對象有別:如 肌、肉:“肌”指人的肉,不能指稱禽獸的肉?!叭狻敝盖莴F的肉。除非“骨肉”連用,肉一般不指人肉。,皮、膚、革:“皮”、“革”,指獸皮,帶毛的叫“皮”,去毛的叫“革”;“膚”是人皮的專稱。在古代,“皮”、“革”不指人的皮膚,只有在罵人時才說“食其肉,寢其皮”。這是把對方當(dāng)禽獸看待了。,(2)范圍、程度有別 樹木:在“樹木”這個意義上相同,但其范圍不同?!皹洹眱H指樹;“木”則可指木材、木制品或與樹木有關(guān)的東西。如: a. 行將就木(棺材) b. 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guān)三木。(刑具) c.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葉), 饑、餓:在“吃不飽”上同義,但程度有差別,“饑”是沒有足夠的東西吃;“餓”是完全沒有東西吃,餓壞了的意思。同樣的還有“疾”、“病,疾”指一般的病,“病”指因受傷、害病、挨餓等而病得很重。,(3)感情色彩不同 弒、殺、誅:都有“殺”義。但“弒”一般指下殺上,含有對殺人者譴責(zé)之義;“誅”,指殺有罪之人,含有對被殺者的貶斥之義;“殺”,中性詞。,周、比:結(jié)成朋友,關(guān)系親近,但“周”是褒義詞,“比”是貶義詞,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后代二者合用,意義相當(dāng)于“比”,鄒陽獄中上梁王書:“義不茍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4)語法功能上的差異 恥、辱:用作動詞時,“恥”一般是意動用法,“辱”一般為使動用法。 a. 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b. 臣辱戎士。左傳成公二年,畏、懼:“畏”多用作及物動詞,“懼”多用作不及物動詞;懼用作及物動詞時,往往是使動詞用法,畏字很少有使動用法。畏有敬服的意思;懼沒有這個意義。,四、同源詞: 同出一個語源,后來分化成若干意義相關(guān)而不完全相同的一組詞,叫同源詞。 確定同源詞,有三個必要條件: 讀音必須相同或相近。(根據(jù)上古音) 意義相同、相近或相關(guān)。(核義素) 有古代訓(xùn)詁資料或字形為證據(jù),證明它們出自同一語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產(chǎn)制造業(yè)生產(chǎn)設(shè)備智能化升級改造方案
- 財務(wù)會計準(zhǔn)則測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與市政學(xué)發(fā)展趨勢試題及答案更新
- 鄉(xiāng)村畜牧產(chǎn)業(yè)發(fā)展扶持協(xié)議
- 五保戶供養(yǎng)合同協(xié)議書
- 市場開發(fā)合作規(guī)劃協(xié)議書
- 行政管理中的決策心理學(xué)應(yīng)用探索試題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制定計劃試題及答案策略
- 自考行政管理團隊合作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市政學(xué)重要考點分享試題及答案
- 2025團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全國防災(zāi)減災(zāi)日專題培訓(xùn)課件
- 2025-2030中國氯氧化鉍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說明文閱讀 測試卷(含答案解析)
- 視頻監(jiān)控介紹課件
- 統(tǒng)計學(xué)試題及答案解析
- 跨學(xué)科實踐制作微型密度計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學(xué)期
- 2025屆高考語文作文備考之審題立意30道選擇題訓(xùn)練(附答案)
- 21. 三黑和土地 課件
- 挖掘機理論試題及答案
- 2025 中小學(xué)征訂教輔謀利問題整治工作自查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