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細胞生理、血型和輸血原則.ppt_第1頁
血細胞生理、血型和輸血原則.ppt_第2頁
血細胞生理、血型和輸血原則.ppt_第3頁
血細胞生理、血型和輸血原則.ppt_第4頁
血細胞生理、血型和輸血原則.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血細胞生理、 血型和輸血原則,血細胞生理,一、血細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過程 二、紅細胞生理 三、白細胞生理 四、血小板生理,一、血細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過程,血細胞生成的部位: 卵黃囊(早期胚胎)肝、脾(胚胎第二月)骨髓(增強至出生后完全依賴骨髓)肝脾骨髓同時造血(嬰幼兒)脂肪填充骨髓腔(4歲)部分骨髓造血(18歲)骨髓完全(成人) 成人如果出現(xiàn)有髓外造血,已無代償意義,而是造血功能紊亂的表現(xiàn),各類血細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細胞。造血過程也就是各類造血細胞發(fā)育和成熟的過程。通常根據(jù)造血細胞的功能和形態(tài)特征,一般把造血過程分為造血干細胞、定向祖細胞和形態(tài)可以辨別的前體細胞三個階段。 造血干細胞具有自我復(fù)制和多向分化的能力 分化過程: 造血干細胞定向祖細胞前體細胞血細胞,造血的過程 1.造血干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 特點: (1)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Self renewal): 又稱復(fù)制(Replication):干細胞有絲分裂后代細胞仍保持母代細胞的全部特征, (2)多向分化潛能: 分化(Differentiation): 干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可能由于基因發(fā)生重排或易位,使細胞特征發(fā)生改變,與母代細胞特征有所不同。 2.定向祖細胞(Committedprogenitors): HSC進一步分化成為各個系列的祖細胞(較HSC成熟的前體細胞) (1)自我更新能力已大為降低。 (2)對各系列造血生長因子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脾集落形成單位,粒紅巨核巨噬系,淋巴系集落形成單位,B,T,嗜堿系,嗜酸系,巨噬系,粒系,粒單系,巨核系,紅系,二、紅細胞生理,紅細胞的數(shù)量與形態(tài) 形態(tài):雙凹盤狀,直徑7-8m,周邊厚2.5m,中央1 m; 主要成分血紅蛋白(hemoglobin,Hb). 正常值: 成年男性:RBC: 4.0-5.5 1012/L(5.0 1012/L); (Hb): 120-160 g/L 成年女性RBC: 3.5-5.0 1012/L(4.2 1012/L) (Hb): 110-150g/L 新生兒(5天): RBC: 6.0 1012/L; Hb:200g/L,貧血(Anaemia):若血液中紅細胞數(shù)量、血紅蛋白濃度低于正常,則稱為貧血。 常見的貧血癥:缺鐵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大細胞高色素),(二)紅細胞的生理特征與功能,1. 紅細胞的生理特征 (1)可塑變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 of RBC): 正常紅細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變形的能力。紅細胞的這種特性稱為可塑變形性。 容積:90m3 表面積: 140m2(球形-100m2); 通過可塑性變形通過小毛細血管和血竇孔隙; RBC擠過脾竇的內(nèi)皮 細胞裂隙很好的體現(xiàn) 了紅細胞的可塑變形性,影響細胞可塑變形性的因素: 表面積與容積比值越大,變形能力越大; 紅細胞內(nèi)的粘度越大,變形能力越小; 紅細胞膜彈性降低,變性能力減弱。 (2)懸浮穩(wěn)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懸浮穩(wěn)定性:盡管紅細胞比重大于血漿,紅細胞能相對穩(wěn)定地懸浮于血漿中,紅細胞的這一特性稱為懸浮穩(wěn)定性。 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單位時間內(nèi)(第一小時末),紅細胞下沉的速率,稱為紅細胞沉降率。 紅細胞沉降率的正常值: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懸浮穩(wěn)定性機制:紅細胞與血漿間摩擦,阻止紅細胞下沉。 病理: 某些疾病,如活動性結(jié)核、風(fēng)濕熱等,紅細胞彼此能較好地凹面相貼,血沉加快,稱為紅細胞疊連。 影響紅細胞疊連的因素: 影響紅細胞疊連因素存在于血漿。白蛋白、卵磷脂減慢血沉,球蛋白、纖維蛋白原、膽固醇加快血沉。,紅細胞發(fā)生疊連,(3)滲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滲透脆性 :紅細胞對低滲鹽溶液的抵抗能力。,3-21,等滲溶液(0.85%NaCl): 紅細胞保持正常大小和雙凹疊狀; 低滲溶液: 體積增加;30%增加呈球形,45-60%增加破裂成影細胞(ghost cell.),正常人: 0.42%NaCl溶液中,紅細胞開始溶血;0.35%NaCl溶液中,紅細胞完全溶血。,等張溶液:能使懸浮其中的紅細胞保持正常形態(tài)和大小的溶液。0.85% NaCl:等滲、等張溶液; 1.9%尿素:等滲溶液。,2.紅細胞的功能 (1)運輸功能(Transportation):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氧和CO2血液中98.5%的氧是與血紅蛋白結(jié)合成氧合血紅蛋白的形式存在的。 O2:Hb; 98.5% O2;1.39mlO2/g; 21mlO2/15g/100ml CO2: 碳酸氫鹽(88%);氨基甲酸血紅蛋白(7%);豐富的碳酸酐酶(加快5000倍) (2)緩沖(緩沖酸堿度變化):多種緩沖對,(三)紅細胞的生成和調(diào)節(jié),1. 紅細胞的生成過程,2.紅細胞生成所需要的物質(zhì) 在紅細胞的生產(chǎn)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蛋白質(zhì)、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的供應(yīng),蛋白質(zhì)和鐵石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而葉酸和維生素B12是紅細胞成熟時所必需的物質(zhì)。此外,紅細胞的生產(chǎn)還需要氨基酸,問維生素B6,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銅、錳、鈷、鋅等。由于紅細胞可以優(yōu)先利用體內(nèi)的氨基酸來合成血紅蛋白,故單純因缺乏蛋白質(zhì)而發(fā)生貧血者較為罕見。 重要的造血原料:蛋白質(zhì)和鐵。 鐵:體內(nèi)過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 (血紅蛋白) , 其中5%由食物補充,95%由體內(nèi)鐵的再利用。 臨床:小紅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蛋白質(zhì):DNA對于細胞分裂和Hb(血紅蛋白)合成有密切關(guān)系,而合成DNA需葉酸和VitB12的參與。,紅細胞成熟的輔助原料: 維生素B12: 鈷胺素: 動物食品,不易缺乏;體內(nèi)儲存1000-3000g,每天僅需1-3 g 內(nèi)因子:胃粘膜壁細胞分泌糖蛋白;內(nèi)因子-維生素B12復(fù)合物;保護維生素B12免受消化液破壞,促進回腸吸收。 葉酸: 廣泛存在于動植物組織,一般不易缺乏;長時間煮沸可破壞50-90%。 作用:維生素B12和葉酸是合成DNA(細胞核)的重要輔酶;維生素B12促進葉酸轉(zhuǎn)變?yōu)樗臍淙~酸而發(fā)揮作用; 當(dāng)維生素B12吸收發(fā)生障礙時,常在34年后才出現(xiàn)貧血,而單葉酸攝入不足或者吸收障礙時,34月就可以發(fā)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大細胞高色素性),3.紅細胞生成的調(diào)節(jié),PO2 RBC Hb,(1)促紅細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 分子量為34000的糖蛋白;組織氧分壓降 低時,血漿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加。 生成:腎皮質(zhì)腎小管周圍間質(zhì)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內(nèi)皮細胞)和肝臟(5-10%)產(chǎn)生。,調(diào)節(jié)因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影響: 促進晚期紅系祖細胞(CFU-E)的增殖,并向原紅細胞分化,抑制CFU-E的凋亡;,加速幼紅細胞的增殖和血紅蛋白的合成,促進網(wǎng)織紅細胞的成熟和釋放;,對早期紅系祖細胞的增殖與分化有一定促進作用( EPO受體數(shù)量少)。,雄性激素 (Male hormone) 成年男性紅細胞高于女性 作用:通過刺激EPO的產(chǎn)生而促進紅細胞生成; 直接刺激骨髓紅細胞生成,雌激素:降低紅系組細胞對EPO的反應(yīng) 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其他調(diào)節(jié)因素,(四)紅細胞的破壞,正常人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為120天。每天約有0.8%的衰老的紅細胞被破壞。90%的衰老紅細胞被巨噬細胞吞噬。,破壞場所,血管內(nèi)(1/3)-血紅蛋白尿,血管外(2/3)-脾功能亢進,三、白細胞生理,(一)白細胞的分類和數(shù)量 正常值:4.0-10 109/L 中性粒細胞 50-70% 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 0.5-5% 分類: 嗜堿性粒細胞 0-1% 單核細胞 3-8% 淋巴細胞 20-40%,各類細胞形態(tài), 生理變異: 年齡:新生兒較高(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 晝夜波動:下午高; 進食、疼痛、情緒激動增加白細胞; 女性妊娠末期增高,分娩更高。,(二) 白細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生理特性: 變形運動(除淋巴細胞);化學(xué)趨向性(chemotaxis);吞噬(phagocytosis),(二)白細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各類白細胞均參與機體的防御功能。白細胞所具有的變形、游走、趨化、吞噬、和分泌等特性是執(zhí)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礎(chǔ)。 除淋巴細胞外,所有的 白細胞都能伸出偽足做變形運動。憑借這種運動,白細胞得以穿過毛細血管壁,這一過程稱為白細胞滲出 白細胞朝向某些化學(xué)物質(zhì)運動的特性,稱為趨化性。能吸引白細胞發(fā)生定向運動的物質(zhì),稱為趨化因子。,1. 中性粒細胞, 多形核白細胞 變形游走和吞噬能力強;血中停留時間約6-8h。,循環(huán)池(血液循環(huán)),邊緣池(小血管壁),相互交換。,功能:防御、保護機體(非特異性細胞免疫系統(tǒng));吞噬細菌;吞噬、清除衰老的紅細胞及抗原-抗體復(fù)合物。,2. 單核細胞: 胞體大、無顆粒、吞噬能力弱,巨嗜細胞(Macrophage):直徑增大,融酶體顆粒增加,酶含量增加;吞噬能力顯著增強,功能: (1)吞噬并消滅致病微生物; (2)參與激活淋巴細胞的特異性免疫功能; (3)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3.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 明顯周期變化(清晨少,午夜多),與糖皮質(zhì)激素的晝夜變 化有關(guān) 嗜酸性顆粒(過氧化物酶、堿性蛋白質(zhì));無溶菌酶;吞噬能力微弱,功能: (1)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在速發(fā)型過敏反應(yīng)中的作用。通過: 前列腺素E抑制嗜堿性粒細胞合成和釋放生物活性物質(zhì);吞噬嗜堿性粒細胞排出的顆粒;組胺酶破壞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的組胺。,(2)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yīng)。粘著蠕蟲,釋放顆粒所含的堿性蛋白和過氧化物酶損傷蠕蟲。,寄生蟲感染、過敏反應(yīng)時,嗜酸性粒細胞增多。,4.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 胞漿含有嗜堿性顆粒,顆粒內(nèi)含有肝素、 組胺、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慢反應(yīng)物質(zhì)。,肝素:抗凝血物質(zhì);可作為酯酶的輔酶,加快脂肪分解為脂肪酸的過程。,組胺和慢反應(yīng)物質(zhì):增加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收縮支氣管平滑肌,導(dǎo)致蕁麻疹、哮喘等過敏反應(yīng)。,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細胞,聚集于局部,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在過敏反應(yīng)中的作用。,5.淋巴細胞(Lynphocyte): 屬于一種免疫細胞,根據(jù)細胞生長、表面標(biāo)志和功能分為T細胞(胸腺依賴)和B細胞(骨髓依賴)兩種。,T細胞主要與細胞免疫有關(guān),B細胞主要與體液免疫有關(guān)。,(三)白細胞的生成和調(diào)節(jié),白細胞的發(fā)育過程與紅細胞相似,其分化過程和增殖受一組造血生長因子(又稱集落刺激因子)的調(diào)節(jié):另外,還有一類抑制性因子可抑制其分化和增殖過程。淋巴細胞生成過程較為特殊。淋巴細胞分化出來后分別進入骨髓和胸腺,相應(yīng)的發(fā)育成B細胞和T細胞,然后隨血液運轉(zhuǎn)到淋巴結(jié)和脾,在某種抗原的激發(fā)下分化和增殖成為真正具有免疫功能的細胞。在生長成熟過程中,淋巴細胞還受到白細胞介素的調(diào)節(jié)。 白細胞壽命長短不一。中性粒細胞進入組織34d后將衰老、死亡,若參與吞噬活動則可以發(fā)生自溶現(xiàn)象。淋巴細胞能進行增殖分化。,四、血小板生理( Physiology of Platelet ),(一)血小板的數(shù)量和功能 血小板的形態(tài):骨髓內(nèi)巨核細胞脫落而成,不規(guī)則圓形小體,長1-4m ,無胞核;各種顆粒和致密體:顆粒含脂蛋白;顆粒含血小板代謝酶載體;顆粒含微管和吞噬顆粒; 致密體儲存5-HT、ADP、ATP、Ca 2+等. 正常值:正常成年: (100-300) 109/L 正常變異:6-10%; 午后較清晨高,冬季較春季高,靜脈血高,劇烈運動、妊娠中晚期高。 功能: (1)生理止血; (2)維持血管內(nèi)皮細胞完整性。,過程:血管受損 內(nèi)皮下膠原暴露 vWF與膠原纖維合 vWF變構(gòu) GPIb與變構(gòu)的vWF結(jié)合 血小板粘附于膠原纖維上,(二)血小板生理特性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telet,1.粘附(Adhesion): 血小板與非血小板表面的粘著。,主要成分:血小板膜糖蛋白(GP),內(nèi)皮下成分(主要膠原纖維),血漿von Willebrand因子(vWF)。,2.釋放(Releasing): 血小板中致密體、顆粒或融酶體內(nèi)物質(zhì)的排出。,致密體:5-HT、ADP、ATP、Ca2+。,顆粒:-血小板巨球蛋白、血小板因子(PF4)和(PF5)、vWF、纖維蛋白原、凝血酶敏感蛋白、血小板源生長因子等。,3.聚集(Aggregation): 血小板彼此相互聚集成團的反應(yīng);血小板血栓,反應(yīng)物質(zhì):纖維蛋白原、Ca2+、血小板膜上GPb/a,致聚劑: (1)生理性致聚劑:ADP、腎上腺素、5-HT、組胺、 膠原、凝血酶、前列腺素。 (2)病理性致聚劑:細菌、病毒、免疫復(fù)合物、藥 物。,聚集的兩個時相: (1)第一聚集時相:迅速;組織釋放ADP;可逆性;(2)緩慢;血小板釋放ADP;不可逆聚集。,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多數(shù)也引起血小板釋放;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釋放幾乎 同時發(fā)生;血小板釋放物質(zhì)進一步促進血小板的活化、聚集,加速止血過程。,血小板聚集的調(diào)控: 正常情況下,內(nèi)皮細胞產(chǎn)生的PGI2和血小板產(chǎn)生的TXA2之間保持動態(tài)平衡,使血小板不致聚集。, 阿司匹林抑制環(huán)加氧酶,減少TXA2的生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4.收縮(Contraction): 血小板收縮蛋白系統(tǒng):肌動蛋白、肌凝蛋白、微管等血小板活化,胞漿Ca2+濃度增加,血小板收縮(血塊回縮),5.吸附(Adsorb): 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漿中多種凝血因子(、XIII),使局部凝血因子濃度升高,有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止血。,血小板的破壞,血小板進入血液以后,其壽命為714天,但只在最初兩天具有生理功能。用51C或者32P標(biāo)記血小板并觀察其破裂情況,證明血小板的破壞隨血小板的日齡增高而增多。衰老的血小板在脾、肝和肺組織中被吞噬破壞。此外,在生理性止血活動中,血小板聚集后,其本身將解體并釋放出全部活性物質(zhì),表明血小板出衰老外,還可在發(fā)揮其生理功能時被消耗。,血型和輸血原則,1901年,奧地利科學(xué)家Karl Landsteiner (18681943) 發(fā)現(xiàn)ABO血型系統(tǒng)(ABO blood-group system) , 獲得了193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xué)及醫(yī)學(xué)獎,此后他又發(fā)現(xiàn)了MN、P、Rh等血型,贏得了“血型之父”的譽稱。,血型和輸血原則,一、血型與紅細胞凝集 二、紅細胞血型 三、輸血原則,一、血型與紅細胞凝集,1 、血型:血細胞(紅細胞膜)的特殊抗原的類型 2 、紅細胞凝集:將血型不相容的兩個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上并使之混合,則紅細胞凝集成簇 本質(zhì):抗原-抗體反應(yīng) 凝集原:特異性取決于紅細胞膜上的特異性蛋白質(zhì)或糖脂 凝集素:能與紅細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應(yīng)的特異性抗體,為-globulin,血液的凝固、凝集與凝聚的比較,二、紅細胞血型,(一)ABO血型系統(tǒng) 1 ABO血型系統(tǒng)分型,依據(jù):紅細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ABO血型系統(tǒng)的亞型,ABO血型亞型的臨床意義 引起血型誤定: 如果血清效價低, 易將亞型漏掉造成錯誤: A2 O; A2BB,.ABO血型系 統(tǒng)抗原特異 性的決定簇: RBC膜上 糖蛋白或糖 脂的寡糖鏈 決定了抗原 的特異性。 A、B抗原 是在H抗原基 礎(chǔ)上形成的.,(二) ABO血型系統(tǒng)的抗原,(三)、 ABO血型抗體 ABO血型系統(tǒng)存在天然抗體IgM,分子量大,不能通過胎盤,(四)、 ABO血型的遺傳 由位于9號染色體上的A、B、O三個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和B基因為顯性基因,O為隱性基因,故組成6個基因型,4個血型表現(xiàn)型。,5 ABO血型的鑒定,(二)RH血型系統(tǒng),RH血型系統(tǒng)的抗原與分型 1 、發(fā)現(xiàn):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紅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