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疆阿克蘇市實驗中學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疆阿克蘇市實驗中學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疆阿克蘇市實驗中學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疆阿克蘇市實驗中學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疆阿克蘇市實驗中學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新疆阿克蘇市實驗中學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1.距今約1萬年,中國進入新石器時代。下列屬于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是()

A.紅山文化B.北京人遺址C.藍田人遺址D.元謀人遺址(★)2.距今約1萬年前,中國進入新石器時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時代。下列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位于長江下游的是()①仰韶文化②紅山文化③河姆渡文化④良渚文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3.從考古發(fā)掘來看,新石器時代,我國家畜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豬,其次是牛、狗和羊,大汶口遺址發(fā)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豬殉葬。這可以作為證據(jù)說明新石器時代()

A.食物種類豐富B.小農經(jīng)濟發(fā)展壯大C.社會貧富分化加劇D.大遷徙生活逐漸退出歷史舞臺(★)4.文獻中從“公天下”轉變?yōu)椤凹姨煜隆?,指的是出現(xiàn)()

A.禪讓制度B.世襲制度C.分封制度D.禮樂制度(★)5.以下象征中國商周時期權力與地位的器物是

A.B.C.D.(★)6.中國古代與家譜相關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內外服制D.井田制(★)7.這一制度的實質是周天子作為國家元首委派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統(tǒng)的政治制度?!斑@一制度”是()

A.禪讓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襲制(★)8.春秋時期,私田出現(xiàn),井田制逐步瓦解魯國等進行稅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國有制向私有制轉變。形成這一轉變的根本原因是

A.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B.農業(yè)生產勞動力的減少C.家庭手工業(yè)快速發(fā)展D.犁耕技術已經(jīng)成熟完善(★)9.下圖為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形勢圖,哪組詞最能概括當時的形勢()①天下共主②禮崩樂壞③戰(zhàn)爭頻仍④民族交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以下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時代特征示意圖,圖示中“大變革”處的內容應是()

A.國家產生B.民族融合C.政權分立D.諸國變法(★)11.孔子的思想賴以流傳的最初載體很可能是()

A.龜甲獸骨B.青銅器具C.竹簡木櫝D.絹帛紙張(★★)12.下列屬于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思想的是()

A.主張“兼愛”“非攻”B.認為人性惡,主張隆禮重法C.提出“相生相勝”理論D.認為人性善,提倡“仁政”(★)13.在秦朝,負責掌管群臣奏章、下達皇帝旨詣、監(jiān)察百官的是()

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三公(★)14.漢初,“承秦制”,又“懲亡秦孤立之敗”,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諸侯王勢力B.在全國分設刺史C.實行郡國并行制D.嚴厲打擊豪強勢力(★)15.如圖漫畫反映了漢代一位皇帝的治國措施,他是()

A.漢文帝B.漢景帝C.漢武帝D.漢元帝(★)16.如圖所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集中表現(xiàn)在下列哪一歷史時期()

A.西漢中后期B.東漢中后期C.唐朝中后期D.明朝中后期(★)17.東晉初,高門士族瑯琊王氏當權。其代表人物王導在朝中擔任宰相,其弟王敦統(tǒng)重兵坐鎮(zhèn)長江中游,內外相應。時稱“王與馬,共天下”。由此可知()

A.社會階層的有序流動B.東晉出現(xiàn)分裂割據(jù)C.東晉門閥政治的發(fā)展D.君主專制得到強化(★★★)18.北魏孝文帝喜好讀書,遍覽經(jīng)史,深受儒學影響,并通過改革,有力地促進了鮮卑與漢族的交融。下列措施與孝文帝改革無關的是()

A.重農抑商,推行縣制B.遷都洛陽,采用漢族官制C.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D.鼓勵鮮卑族與漢族通婚(★★★)19.西晉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開府,坐鎮(zhèn)地方,手握重權。唐玄宗在京城專門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諸王,由宦官管理,稱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孫院”。此后,唐朝沿用該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對皇子皇孫的安置()

A.削弱了藩鎮(zhèn)勢力B.強化了分封體制C.凸顯了專制集權D.動搖了宗法制度(★★★)20.唐太宗從高昌獲取了馬奶葡萄的種植和釀酒技術,使中原出現(xiàn)了葡萄美酒;高麗人王毛仲把養(yǎng)馬技術發(fā)展到極致,使開元、天寶年間的唐朝官馬達75萬匹的規(guī)模;龜茲錦、朝霞錦、桂管布這些周邊紡織技術的引入,使中原紡織業(yè)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這表明()

A.民族交流促進了經(jīng)濟發(fā)展B.中原王朝工商業(yè)落后C.唐朝民族政策凸顯務實性D.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21.研究發(fā)現(xiàn),內有帳篷形象(遺物或壁畫)的墓葬,東漢時分布于當時邊疆地區(qū)的內蒙古、遼寧、山西及甘肅等地;魏晉南北朝時期數(shù)量增多,分布范圍擴大,但集中在北方及西北地區(qū),中原地區(qū)也有少數(shù)發(fā)現(xiàn),隋唐時期主要分布在關中地區(qū)。據(jù)此可知()

A.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逐步交融B.經(jīng)濟重心逐漸南移C.北方的主要民居類型發(fā)生變化D.邊疆和內地一體化(★★)22.中國古代某一時期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它由中央委任的官員為各地人才評定等級,朝廷依此授以相應的官職,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該制度是()

A.宗法制B.察舉制C.九品中正制D.科舉制(★★)23.唐初進士科主要考時務策、經(jīng)義,唐高宗時加試雜文(詩賦),唐玄宗時改為考詩賦為主。這一演變()

A.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B.實現(xiàn)了考試公平公正C.增加了考試科目D.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24.貞觀年間,唐太宗接受宰相封德彝的建議,發(fā)布了征召中男(十六歲到二十歲的男子)入伍的詔令。而魏征認為這是“竭澤而漁”,連續(xù)數(shù)次駁回這個詔令。當時魏征供職的部門最有可能是()

A.中書省B.門下省C.尚書省D.兵部(★★)25.與租庸調制相比較,唐朝后期實行的兩稅法的最大特點是

A.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B.改變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C.減輕農民的勞役負擔D.加強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26.中國是紙的發(fā)明地,敬惜字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經(jīng)過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知書寫用紙的發(fā)明可能是在()

A.西漢B.唐代C.北宋D.元代(★★)27.從漢武帝時期開始,中華大地從東北到西南,從草原到嶺南,凡是中央王朝統(tǒng)治所及之地,無不漸染儒風,最終都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這反映了

A.無為而治推動思想統(tǒng)一B.法制建設有利文教發(fā)展C.國家統(tǒng)一促進文化認同D.開疆拓土助力漢賦傳播(★★)28.飛天是我國石窟藝術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飛天形象的變化反映出()

大同云崗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飛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審美特色北魏遷都洛陽后開鑿的龍門石窟中,飛天的服飾、舞具都有中原漢風

A.書法藝術成熟B.北方民族交融C.江南經(jīng)濟開發(fā)D.南北政權對峙(★★)29.“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倍鸥Α稇浳簟分忻枥L的情景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

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B.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C.唐玄宗實行一系列改革D.宋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30.東晉葛洪《抱樸子·審舉篇》記載,“靈、獻之世,臺閣失選用于上,州郡輕貢舉于下,故時人語曰:‘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索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這表明當時的選官制度()

A.注重門第不利于寒門子弟入仕B.在事實上不能選拔出有用之才C.重才輕德的選拔依據(jù)弊端漸顯D.在執(zhí)行過程中標準背離了初衷二、材料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時穿有鼻環(huán)的牛尊戰(zhàn)國時的鐵制農具私田出現(xiàn)材料二士人周游列國,頗受重用。他們的活躍推動了學術文化的繁榮,當時出現(xiàn)眾多學說、學派,各自提出對政治社會乃至宇宙萬物的看法,彼此論戰(zhàn)辯駁,形成百家爭鳴的思想文化繁榮局面?!幾浴吨型鈿v史綱要(上)》(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的新現(xiàn)象。(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3)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并概括百家爭鳴的影響。(★★)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曹丕頒布的九品官人法,定品時家世門第逐漸成為最重要因素。隋煬帝時,實行按照才學標準選拔文士的科舉制?!幾浴吨袊糯喪贰凡牧隙未婆e放寬了錄取范圍,名額也成倍增長,加大了對儒家經(jīng)典義理的闡釋,還實行了殿試,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幾浴端纬婆e制度》等(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的選拔標準。(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宋朝科舉制的新變化。(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中國古代的科舉制。(★★)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底,莫如語言。語言消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其改革之心,可謂勇矣?!幾詤嗡济恪秲蓵x南北朝史》材料二唐太宗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