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安徽省江淮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安徽省江淮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安徽省江淮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安徽省江淮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淮名校2024—2025年度高一期中考試

語文

注意事項:

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

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

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新時代應當能夠產生偉大詩人及其偉大詩篇,這是新時代向詩人們提出的新課題。我們急切地向新時

代中國詩人發(fā)出鄭重的吁請:新時代詩歌呼喚崇高美。

詩歌的崇高美,是多樣化的。在百年中國新詩史上,我們既有吶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飆突進的詩

歌;又有國家情懷和人類意識的勇于擔當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長詩《狂雪》等。這種多姿多彩的崇

高“傳統(tǒng)”,在新時代應該得到繼承和發(fā)展。那么,我們在已有豐厚的新詩崇高傳統(tǒng)面前,如何接續(xù)奮

斗、創(chuàng)造出屬于新時代新詩的崇高精神來?

要有始終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論崇高聞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說:“沒有任何東西像真情的流露得當

那樣能夠導致崇高?!彼麖娬{了“真”及其“流露得當”對于崇高產生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強烈而激

動的情感都能產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激越情感方能產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為中心的情懷感、幸

福感、境界感、責任感和光榮感,是治愈新時代詩歌缺鈣的靈丹妙藥。許多詩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會去

“哀民生之多艱”,反而兩耳不聞“人民事”、一心只寫“自我詩”。這種把“個人寫作”和“宏大寫

作”二元對立起來的觀點和現象比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寫作”是非詩的,而唯有欲望性的“個人

寫作”才是詩的。殊不知,“個人寫作”與“宏大寫作”是可以互為借鑒的,從前者出發(fā),可以抵達后

者。

要有莊嚴偉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偉大的心靈的回聲”。這就要求詩人努力克服自我、戰(zhàn)勝自我,

同時要與自然和傳統(tǒng)“競賽”,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對自我和大自然的細枝末節(jié)進行樂此不疲

的摹寫;也不能對古今中外傳統(tǒng)“無主腦”地模仿,而是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要與之對話,乃至對抗,

進而超越它們,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詩藝。田間的《假如我們不去打仗》曾經激勵過多少愛國民眾投

身于中華民族抗戰(zhàn)的偉大事業(yè)!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經鼓舞過多少男女老幼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偉大的詩人必須大公無私、心懷遠大志向,必須統(tǒng)攬全局、無私奉獻、全心全意服務

于人民、國家、社會和歷史進步,同時具備廣博學識和良好學養(yǎng),才能寫出“第一等真詩”。

概言之,新時代的詩歌寫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偽崇高。真正具

有活力、熱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許玷污,更嚴禁消解。畢竟具有崇高美的詩歌不是說服,

而是給人以狂喜、驚嘆和激奮,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凈化和升華。也只有具備如此崇高美的詩歌,才有普遍

性和永久性。

(摘編自楊四平《新時代詩歌呼喚崇高美》)

材料二:

詩歌創(chuàng)作既要表現詩人獨有的情懷,也要走出個體的小世界,表現更為廣闊的社會人生。詩人應當有

社會良知,有一顆對故鄉(xiāng)、祖國、人民的熾熱的愛心,保持對時代、社會、人類的關注。當然,我們不能

只注意社會生活化的表象,我們要多注意社會精神與民眾道德,避免詩歌寫作的社會性被庸俗化、淺顯

化。

每一個詩人都應該不斷探索怎樣才能寫好詩,讓詩歌成為照亮社會、照亮人們心靈的神燈。在創(chuàng)作

中,要把“寫什么”和“怎么寫”結合起來進行考慮。當前的一些詩歌,強調個人的體驗,忽視社會大生

活。其實,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詩人和艾青、穆旦等現代詩人的詩歌實踐中,早

就為我們提供了范例。詩人們既要在個性化的語言和個性化的體驗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詩歌寫作

保持介入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使之產生更加廣泛的社會影響。

詩歌寫作的個性與共性問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個性強調的是獨有的個性體驗,共性強調的是

詩歌的社會性、人民性。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總是能夠用個性化的體驗和語言,去表現具有社會性的對象與

內涵。詩人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應時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矢志追求中不斷改正自己的不足。當前的一些詩人要

么缺鈣,寫出來的東西總是輕飄飄的,遠離生活的本質;要么玩“捉迷藏”,把神圣的詩歌藝術當作玩弄

語言文字的游戲,故意讓人讀不懂,孤芳自賞。這樣的詩人缺乏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是在一種自己釀

造的怪圈里玩弄所謂的詩歌藝術,詩人們照亮的只是自己,其結果是人們把他們遺忘。

回顧新詩發(fā)展的歷程,我們清晰地看到,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總是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與人民同呼吸、共

命運的。近40年來,不少詩人還堅持著對現實生活的抒寫和反映,體現了很好的責任感。他們的作品對

時代進行了深刻的記錄,成為時代和社會的心靈信史。但我們也要看到,一些詩歌作品雖然反映了現實,

但只是表現了生活的表象,是簡單的事項羅列,還上升不到詩歌的層面。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到,關注詩

歌的時代性、社會性、人民性,與注重詩歌的藝術性,是合二為一的事情,不能顧此失彼。

(摘編自劉曉平《新詩寫作要體現時代性和人民性》)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百年來,中國新詩的崇高美多姿多彩,諸多優(yōu)秀作品為新時代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B.新時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應以凈化和升華思想為價值取向,極力避免真平庸,警惕偽崇高。

C.當前一些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故意讓人讀不懂,孤芳自賞,主要原因是他們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

D.詩人應該對新時代有深刻的認知,超越“小我”,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真情的恰當流露對詩歌崇高美的產生有重大影響,詩人具有始終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方能創(chuàng)造出屬

于新時代新詩的崇高精神。

B.“他/一個人/在玩/手機/游戲”,這樣的詩歌缺少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只不過是一種玩弄語言文字

的游戲。

C.詩歌創(chuàng)作既要關注社會生活表象,也要關注詩歌的時代性、社會性、人民性,二者同等重要。

D.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要避免詩歌寫作的社會性被庸俗化、淺顯化,關注社會大生活,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照亮社

會、照亮人們心靈的詩歌。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詩人在語言技藝上的精進和成熟,一定是在和時代的回應關系中完成的。

B.偉大的詩人一定有偉大的抱負,即使遇到人生逆境,也會勇敢地去搏擊。

C.新時代詩歌與互聯(lián)網的聯(lián)動,是詩歌打開自我空間、走進百姓生活的新路徑。

D.在新時代,我們要寫出更多敢于承擔社會歷史責任、對藝術風骨負責的好詩。

4.材料一第四段使用了兩個感嘆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

5.請分析《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從哪些方面體現了材料二所提到的“詩歌寫作的個性和共性問題”。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郭沫若

無數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梅鶋邀惖谋北蟮那缇皢?!

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來了的滾滾的洪濤喲!

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努力喲!啊啊!力喲!力喲!

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

【答案】LC2.C

3.D4.①原文使用感嘆句式,表達了對田間、賀敬之獨特詩藝及崇高心靈的贊嘆之情,表達感情強烈,

具有感染力。

②有力地論證了詩人要具有莊嚴偉大的崇高思想的觀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5.①詩歌寫作的個性是詩人獨有的個性體驗。這首詩體現了郭沫若在五四前后體驗到的狂飆突進的社會氛

圍,以及個人急欲改變落后中國的熱烈愿望。

②詩歌寫作的共性是社會詩歌的社會性、人民性。這首詩表達了當時的人民對推倒舊社會建立新社會的強

烈呼喚,是時代的先聲。

③這首詩使用了個性化的熱烈直白的語言,表現了當時社會摧枯拉朽破舊立新的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

【解析】

【導語】這兩篇文章探討了新時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理想方向,一是詩歌應具備崇高美,強調真情流露和崇高思

想,二是詩歌應兼顧個性與共性,體現社會性和人民性。文章指出詩人需要既關注個人體驗,又能聯(lián)系廣

泛的社會背景,創(chuàng)作出既具個性化語言又具有社會啟示的作品。它們呼吁詩人在新時期要承擔社會責任和

使命感,促使新詩在藝術性和時代性之間找到平衡,從而具有普遍性和持久的感染力。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若能力。

C.“主要原因是他們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錯誤,原文是“這樣的詩人缺乏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沒

有強調“主要原因”。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內容進行判斷的能力。

C.“二者同等重要”錯誤。依據原文“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總是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的"''只是表現了生活的表象,是簡單的事項羅列,還上升不到詩歌的層面”可知,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性、

社會性、人民性更重要。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中心觀點是“當下的詩歌寫作要體現時代性和人民性”。

A.強調重心是詩人的語言技藝問題。

B.關注的是詩人在遇到人生逆境時的勇敢精神。

C.僅指出新時代詩歌寫作在“詩歌與互聯(lián)網的聯(lián)動”方面的變化。

D.“寫出更多敢于承擔社會歷史責任、對藝術風骨負責的好詩”與材料二觀點吻合。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效果的能力。

①原文中以“田間的《假如我們不去打仗》曾經激勵過多少愛國民眾投身于中華民族抗戰(zhàn)的偉大事業(yè)!”

和“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經鼓舞過多少男女老幼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兩處感嘆句,表達了對田

間和賀敬之獨特詩藝及其崇高心靈的敬仰與贊嘆。這種感嘆句式不僅表達了強烈的感情,還增添了文字的

感染力,使讀者更能體會到詩歌激勵人心的力量和詩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②這些感嘆句不僅在情感上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力地論證了詩人應當具備莊嚴偉大的崇高思想

這一觀點。通過引用田間和賀敬之的作品,文章展示了詩歌在社會和歷史中的深遠影響,強調詩人的責任

感和使命感,從而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論證力度,讓讀者意識到時代性、人民性與詩歌藝術性結合的重

要性。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運用材料內容的能力。

由原文“詩歌創(chuàng)作既要表現詩人獨有的情懷……”“詩人們既要在個性化的語言和個性化的體驗上下功

夫,……”可知,詩歌寫作的個性是詩人獨有的個性體驗?!读⒃诘厍蜻吷戏盘枴敷w現了郭沫若獨有的個

性體驗和情感表達。他在詩中通過意象如“白云”“北冰洋的晴景”和“無限的太平洋”等,抒發(fā)了個人

在五四運動前后、在激烈變革的社會氛圍中應激而發(fā)的強烈情感?!盁o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

把地球推倒”,這突出表現了郭沫若個人急欲改變落后中國的熱烈愿望。

由原文“也要走出個體的小世界,表現更為廣闊的社會人生。詩人應當有社會良知,有一顆對故鄉(xiāng)、祖

國、人民的熾熱的愛心,保持對時代、社會、人類的關注”“共性強調的是詩歌的社會性、人民性”可

知,詩歌寫作的共性是社會詩歌的社會性、人民性。這首詩的壯闊意象和強烈呼喊并不僅限于個人的激昂

情感,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全社會對推翻舊制度、建設新社會的迫切愿望。詩中反復強調的

“力”,不僅是個人意志的體現,也是對整個民族力量覺醒的贊美,“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

努力喲”,表達了當時的人民對推倒舊社會建立新社會的強烈呼喚,是時代的先聲。

由原文“總是能夠用個性化的體驗和語言,去表現具有社會性的對象與內涵”可知,個性化的語言非常有

張力。“啊??!……啊??!力喲!力喲!”“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

喲!”,詩歌運用強烈的語氣詞和簡短的排比修辭,這些個性化的熱烈直白的語言,表現了當時社會摧枯

拉朽破舊立新的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

(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澄河邊上

茹志鵑

這是一九四七年的夏天。解放軍粉碎了敵人重點進攻的計劃后,作戰(zhàn)略性轉移。敵人乘機前阻后追。

大部隊迅速轉移了,掉在后面的是二十多個傷、病、弱的同志。臨時組成的一個小隊,由警衛(wèi)連副連長周

玉兆帶領,在后面慢慢地走。上級規(guī)定,明天傍晚前,小隊定要趕到總集合地,與大隊會合。

周玉兆是領隊,一連兩個月的惡性瘧疾,加上頭部又掛了輕花,人瘦落了形,但樣子十分剽悍。他攙

扶著文工團里的小余,走在隊伍前面。

近黃昏的時候,小隊來到了澄河邊上。烏云從四面推來,天色越來越昏暗,不一會兒暴雨從天上直瀉

下來。澄河水在猛漲,已漲到河灘邊一排柳樹的半腰了。

背后傳來的槍炮聲,一陣緊似一陣,一陣近似一陣。

會議決定,由兩個同志出去尋找當地老鄉(xiāng),了解一下哪里有淺灘,并搞些吃的,其余的同志留在河

邊,用綁腿、用背包帶子連接起來,試驗拉繩過河。周玉兆帶了文工團的小余,就向離河較近的一個村子

走去。

忽然,周玉兆停住腳步,他聽見有一個聲音,便小心地向發(fā)出聲音的方向走去。

兩個人仔細一看,原來他們腳跟前是一片瓜地,在瓜地的那頭,有一個老人正光著頭,彎著腰,在瓜

地里走著。

“老大爺?!敝苡裾鬃哌^去輕輕地叫了一聲。這老人年紀相當大了,眉毛很白很長,搭在眼皮上,頭

發(fā)也白了。他滿臉淚痕,眼睛一眨不眨地看了半天,才顫巍巍地說道:

“同志,你們來啦?”

“是,老大爺。我們……,前面部隊過去多少時候了?”

老人向他們打量了一下?!澳銈円^河是不是?”

周玉兆點點頭,把大致的情況說了一遍。

老人聽后,沉吟了一會,便說:“不怕,河水再大,一定叫你們今晚過河?!?/p>

留在河邊的同志拉繩過河沒有試成功。這時老人急忙地把他們叫了來,又不知從哪里挖了一籃地瓜,

點起火,要大家烤衣服、煮地瓜吃,安排完這一切,老人便不見了。

忽然,河堤那邊傳來一種古怪的聲音,周玉兆凝神聽了一會,便和小余加快腳步向河邊走去。一會

兒,他們望見那位老人站在河堤上,高高地舉起鋤頭,在地上掘著什么東西。周玉兆走近一看,見堤上堆

了一堆土,一條剛掘出來的小溝,已從堤的里邊快通到河邊。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過來,就一步搶

過去奪下鋤頭,喘吁吁地說道:“大爺,你……”

老人一見他,也不奇怪,平靜地說道:“你來得正好,快回去叫同志們來,準備過河。”“大爺,我

們就是死,也不能禍害老百姓。”周玉兆激動得渾身打顫。

老人不言語,只是把鋤頭又奪過去,緩和地解釋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來得太急,開

一點口子,水一有了出處,流頭就緩了,人在河里淌水走也能過去了。”

“不行。”周玉兆不等他說完,就堅決地說道,口氣很硬,毫無商量的余地,而且把鋤頭又奪過來,

把土推進溝里。

老人一看他動手填溝,便暴跳起來,大聲吼道:“給我放手?!?/p>

周玉兆一聽,便回身抱住了老人,含淚說道:“大爺,我們是人民的部隊,活著是為了老百姓,死了

也是為了老百姓。”

老人不等他說完一揮手說道,你們坐下來聽我說:“這澄河向來就是水猛流急,有一年夏天,雨水

多,也象今年這樣,我下到水里,被河水沖著,命已去了半條。正在這緊要關頭,我忽然想起河堤上橫生

著一棵老樹。我一想到這棵樹,心里頓時有了指望,一有了指望,人也不慌了,心也定了,力氣也生出來

7,就拼命堅持,淌到那棵大樹跟前,抱住了那根樹枝。你們看,‘指望’這東西,看不見,抓不著,可

是有多大的力量。一個人過日子,要是沒個指望,那是活不下去的,活著也沒有趣?,F在,你們就是老百

姓的指望。這個道理,你們懂了吧!”

“懂了,老大爺。”周玉兆激動地對著繁星點點的天空,對著澄河,對著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暗暗

地發(fā)誓:只要有一口氣在,他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隊一起打回來。周玉兆站起身,拿起鋤頭,更用力地去

填那條溝。他不知哪里來的力氣,一下子把一條溝填得結結實實。

槍炮聲不知什么時候停止了,這也許是個不好的征兆。堤下面,澄河不平靜地奔流著,滿河閃動波

光,河灘邊露出一排半截的楊柳樹,柳絲浸在水里。

老人坐在那里,不說話,他皺起眉,看著黑沉沉的河水,凜然不動。過了一會兒,他站起來說道:

“我去看一看。你們在這里等著。”說完,就大步流星地走了。

一度沉寂的槍聲,又響了起來,而且很近很激烈。

河水沒有退,而且還在漲,高地上的水,都在匯流入河。兩頓飯的工夫,老人就氣喘吁吁地跑來了。

后面還跟來了兩個中年老鄉(xiāng),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肩擔。

“好了,好了,我捉了兩條‘水鰻‘來了?!崩先撕鋈蛔兊糜诛L趣又活潑,長眉毛一聳一聳的,高興

非凡。那兩位被叫做“水鰻”的老鄉(xiāng),笑嘻嘻地跟大家打了招呼,也沒多說話,就和老人動手綁扎扁擔。

東方蒙蒙發(fā)白,天快亮了。老人和那兩位老鄉(xiāng)也把扁擔綁扎好了。他們把扁擔扎成兩個棋盤式的空心

筏子,兩個老鄉(xiāng)一人扛著一只走到水邊。

老人送到水邊,剛才那副高興樣子,忽然又不見了,神態(tài)又變得冷靜、嚴峻。他嘴唇動了一陣,決斷

地說道:“同志們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你們過河去。記住我們的澄河,明年我老頭子還是種瓜,等

同志們來吃……”

周玉兆站在水里,仰面望了望河堤上的老人,在這一剎那間,他忽然感到自己不是在撤退,而是在向

前挺進。

小隊漸走漸遠了,他們帶著一個不可摧毀的信念走遠了。河邊仍然站著那個人影,佝僂了身子,一動

不動...

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九日(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寫“敵人乘機前阻后追”“明天傍晚前”,點明解放軍小隊與大部隊會合的形勢危急、時間緊迫,營

造了緊張的氛圍。

B.小說將“槍炮聲”與“澄河水在猛漲”放在一起進行敘述,構成了小說的特定環(huán)境,揭示小隊渡河的

意外和變故。

C.周玉兆阻止老人挖溝時,“口氣很硬,毫無商量的余地”,表現出周玉兆性格急躁不講究人情。

D.與《百合花》那個連名字都沒有的通訊員不同,作者在本文中刻畫了一位有名有姓的領隊周玉兆,意

在塑造解放軍的傳奇英雄人物。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小隊要渡河開頭,以順利渡河結尾,整體色調由陰郁轉向明朗;這使小說富于變化,耐人尋

味。

B.小說巧妙設計渡河情節(jié),描寫出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場面,與英勇無畏的戰(zhàn)士、淳樸無私的老人等人物形

象有機串聯(lián),體現了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

C.小說采用全知視角展開敘事,講述小隊在老鄉(xiāng)幫助下渡河的故事,視野開闊,自由靈活,給人以統(tǒng)觀

全局的感覺。

D.小說中人物的語言生活化、口語化,親切自然,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動鮮活,躍然紙上。

8.本文對老人的“眉”有幾處動作描寫,細膩地表現了老人的心理,請分別找出并賞析。

9.請分析小說結尾段的妙處。

【答案】6.A7.B

8.①“眉毛很白很長,搭在眼皮上”中的“搭”字刻畫了老人在解放軍撤離后失去指望的精神狀態(tài)。

②“他皺起眉,看著黑沉沉的河水”中的“皺”字表現出老人幫助同志們渡河時的焦急、思索之態(tài)。

③“長眉毛一聳一聳的,高興非凡”中的“聳”字傳達出老人找到渡河之法后的愉悅和興奮之

情。

9.①人物:凸顯了凜然堅定、甘愿犧牲的擁軍老人形象。

②主題:揭示了信念這一主題,表現了對軍民魚水情深的贊頌。

③讀者:省略號結尾,引發(fā)讀者想象,留有更多回味空間。

【解析】

【導語】《澄河邊上》是茹志鵑創(chuàng)作的小說,故事背景設定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細致描繪了解放軍臨時小隊

的艱難境地和老百姓無私幫助的情節(jié)。文章通過周玉兆和老人的互動展現了魚水情深的軍民關系。情節(jié)設

計在緊張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中又充滿人情的溫暖,尤其是老人幫助小隊渡河的智慧與堅定信念,都是對共產黨為

人民服務宗旨的呼應,表達了對革命先輩和人民群眾的敬意。人物真實可感,情感充盈動人。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B.“揭示小隊渡河的意外和變故”錯誤?!靶≌f將‘槍炮聲‘與‘澄河水在猛漲’放在一起進行敘述”

是對環(huán)境的描寫,但這主要是為了突出小隊當前的險境和緊張氛圍,而不是揭示渡河的意外和變故。小說

的重點在于表現軍民團結一心,共克難關的精神,而非單純追求意外性和變故感。

C.“表現出周玉兆性格急躁不講究人情”錯誤?!翱跉夂苡?,毫無商量的余地”,并不是不講人情,而

是因為他心系百姓。

D.“意在塑造解放軍的傳奇英雄人物”說法錯誤。本文的主題是凸顯軍民之間的魚水情,刻畫了一位有

名有姓的領隊周玉兆,能夠增加故事的真實性,并不是意在塑造解放軍的傳奇英雄人物。

故選Ao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鑒賞文章的藝術特色的能力。

B.“描寫出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場面”錯誤,小說的重點不是描寫戰(zhàn)爭場景,而是刻畫解放軍小部隊在與敵

人周旋、渡過艱難險阻過程中,與當地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因此,這里的渡河情節(jié)更多地表現了解放軍與

老百姓之間的緊密關系,體現出軍民聯(lián)手、相互信任的深情厚誼,而非直接展示戰(zhàn)斗場面。

故選B。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及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第一處描寫是“這老人年紀相當大了,眉毛很白很長,搭在眼皮上,頭發(fā)也白了",其中動詞是“搭”,

長長的眉毛搭在眼皮上,讓整個人看起來缺乏精氣神,再結合后文“他滿臉淚痕,眼睛一眨不眨地看了半

天”可知,老人是在張望著已經離開的解放軍隊伍,他舍不得他們離開,“搭”字刻畫了老人在解放軍撤

離后失去指望的精神狀態(tài)。

第二處描寫是“老人坐在那里,不說話,他皺起眉,看著黑沉沉的河水,凜然不動”,其中動詞是

“皺”,皺眉的動作體現老人的內心是憂慮的,再結合前后文的情節(jié)可知,解放軍小隊急于渡河,但河水

湍急,形

勢危急,老人想幫助他們,“皺”字表現出老人幫助同志們渡河時的焦急、思索之態(tài)。

第三處描寫是“老人忽然變得又風趣又活潑,長眉毛一聳一聳的,高興非凡”,其中動詞是“聳”,長眉

毛一聳一聳可以表現老人內心是喜悅的,結合文中“好了,好了,我捉了兩條‘水鰻’來了”可知,老人

找來了幫手,可以解決渡河的難題了,“聳”字傳達出老人找到渡河之法后的愉悅和興奮之情。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從人物塑造上看,結尾段中“河邊仍然站著那個人影,佝僂了身子,一動不動……”一句塑造了老人的形

象,他“一動不動”的身影體現了他內心的凜然和堅定,他為了幫助解放軍順利渡河不惜破壞自己的莊

稼,凸顯了老人的擁軍形象。

從主題上看,“小隊漸走漸遠了,他們帶著一個不可摧毀的信念走遠了”直接點明了信念這一主題,所以

尾段點明主旨,深化小說贊美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

從讀者角度看,文段最后是“一動不動……”,文章是以省略號來結尾的,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意猶

未盡之感,會讓讀者想象到很多種老人此后的狀態(tài),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辱書云,欲相師。仆道不篤,業(yè)甚淺近,環(huán)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

也。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

況敢為吾子師乎?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

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

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仆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

嶺,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既自

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材料二: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

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

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

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

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

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熰嵶印⑷屎?、師襄、老聃。鄭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則必有

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

以貽之。

(韓愈《師說》)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獨韓愈奮A不顧B流俗C犯笑D侮E收召F后學G作H師說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聞有師”與“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中的“師”字意思不同。

B.“以為狂人”與“以為輪”(《勸學》)中的“以為”意思不同。

C.“而恥學于師”與“青,取之于藍”(《勸學》)的“于”意思不同。

D.“句讀之不知”與《勸學》中的“蚓無爪牙之利”句式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韋中立想要拜柳宗元為師,柳宗元沒有答應韋中立的請求,是因為柳宗元跟韋中立相比,道

德修養(yǎng)并不深,不適合當他的老師。

B.材料一中柳宗元認為,韓愈就是因為做了人師而遭人攻擊的,如果自己答應韋中立的請求,不僅會使

自己遭人攻擊,就連韋中立也會遭人攻擊。

C.材料二中作者認為圣人愈發(fā)圣明,愚人愈發(fā)愚蠢,源于“從師而問”;圣人圣明,是因為踐行從師的

風尚,愚人則相反。

D.材料二中“六藝”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經書。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2)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韓愈在《師說》一文中多處運用對比論證方法,批判當時社會“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請分條概

括。

【答案】10.CEG

11.D12.A

13.(1)韓愈因此得到了狂人村名聲,他住在長安,煮飯都來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東奔

去。像這樣的情況有好幾次了。

(2)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們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

14.①古之圣人從師而問,今之眾人恥學于師。②愛子擇師而教,于己身恥學于師。③巫醫(yī)樂師百工互相

學習,士大夫恥言師與弟子。

【解析】

【導語】韓愈的《師說》和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都圍繞“師道”進行探討?!稁熣f》通過對古

今從師態(tài)度的對比和士人、百工對待師徒關系的差異,批判了當時恥學于師的社會風氣,同時強調從師求

學的重要性?!洞痦f中立論師道書》則以柳宗元的個人經歷和觀點,闡明自己謙遜于不敢為人師、害怕被

世俗所責,并指責當時人們對“師”的態(tài)度。兩篇文章均以各自不同的視角凸顯了魏晉以降社會中師道的

淪落及對恢復“師道”的呼喚。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只有韓愈奮然不顧時俗,冒著人們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輩學生,寫作《師說》。

“不顧”的賓語是“流俗”,C處斷句;

“犯”的賓語是“笑侮”,E處斷句;

“收召”的賓語是“后學”,G處斷句。

故選CEGo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現象及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A.正確。老師/從師學習。句意:沒聽說還有老師。/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很久了。

B.正確。認為、把……看作/把……制成。句意:把他看作狂人。/用的工藝把它制成車輪。

C.正確。介詞,向/介詞,從。句意: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

D.錯誤。賓語前置句,應為“不知句讀”/定語后置句,應為“蚓無利爪牙”。句意:不通曉句讀。/蚯

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

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是因為柳宗元跟韋中立相比,道德修養(yǎng)并不深,不適合當他的老師”錯誤,原文“仆道不篤,業(yè)甚

淺近,環(huán)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這是柳宗元自己謙虛的說法。

故選Ao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是”,因此;“不暇”,來不及;“東”,向東奔去;“數”,多次,好幾次。

(2)“之”,這些;“不齒”,不與同列,看不起;“乃”,竟然;“及”,比得上。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方法、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①由“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看出,

古人圣賢尚且從師而問,而今普通人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形成了鮮明對比,突顯了現世的荒謬。

②由“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看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愿意擇優(yōu)師教,而在自己身

上卻羞于求學,矛盾之中揭示出成人自大而誤己的現象。

③由“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看出,巫醫(yī)樂師百

工等通常被君子們看不起的人,尚且能互相學習,而以學識為名的士大夫卻視談師為羞,反映出士大夫清

高而不實際的缺陷。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承蒙您來信說,想要認我做老師。我的道德修養(yǎng)不深,學識非常淺薄,從各方面審察自己,我看不出

有值得學習的東西。雖然經常喜歡發(fā)些議論,寫點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為都是正確的。沒有想到您從京

城來到偏遠之地,竟幸運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來就沒有什么可取的東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別

人的老師。做一般人的老師尚且不敢,更何況敢做您的老師呢?

孟子說“人們的毛病,在于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從魏、晉以來,人們更加不尊奉老師。在當今的時

代,沒聽說還有老師,如果有,人們就會嘩然譏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韓愈奮然不顧時俗,冒著人們

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輩學生,寫作《師說》,就嚴正不屈地當起老師來。世人果然都感到驚怪,相聚咒

罵,對他指指點點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編造謠言來攻擊他。韓愈因此得到了狂人

的名聲,他住在長安,煮飯都來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東奔去,像這樣的情況有好幾次了。

我過去聽說庸、蜀的南邊,經常下雨,很少出太陽,太陽一出來就會引起狗叫。我以為這是過分夸大

的話。六七年前,我來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遇到下大雪,越過了五嶺,覆蓋了南越的幾個州。這幾

個州的狗,都驚慌地叫著咬著,瘋狂奔跑了好幾天,直到沒有雪了才停下來,這以后我才相信過去所聽說

的話。如今韓愈已經把自己變成了蜀地的太陽,而您又想使我成為越地的雪,我豈不要因此受到辱罵嗎?

不僅我會被辱罵,人們也會因此辱罵您。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材料二: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惑難?。」糯氖ト?,他們超出一般人很

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就

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出于這吧?

愛自己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啊!那

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難問

題的。不通曉句讀,不能解決疑惑,不通曉文句的去向老師請教,有疑惑不能理解的卻不向老師請教,小

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

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yōu)槭裁醋I笑,就

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

乎諂媚了?!卑Γ」糯鷱睦蠋煂W習的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

些人,君子們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p>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鬃釉脏嵶印⒃诤?、師襄、老聃為師。鄭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

子??鬃诱f: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

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

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興八首①(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②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③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注】①《秋興八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時創(chuàng)作的以遙望長安為主題的

組詩。②信宿:再宿。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③抗疏:臣子對君命或有所抑制,上疏進諫。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觸景生情,感發(fā)詩興。詩人日日獨坐江樓,秋氣清明,江色寧靜,而這種寧靜給詩人帶來的卻是

煩擾不安。

B.頷聯(lián)以虛實結合的手法描繪了漁人泛舟水上、燕子空中翻飛的動態(tài)美景。

C.頸聯(lián)運用典故,詩人以匡衡上書進諫、劉向整理經典自比,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D.本詩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抒懷,將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結合在一起,整體基調悲壯蒼涼。

16.尾聯(lián)借“同學少年”表達詩人獨到的思想情感,這與《沁園春?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形象有何不

同?請結合詩歌作簡要分析。

【答案】15.B16.①尾聯(lián)中的“同學少年”穿輕裘,乘肥馬,過著富貴的生活,一個個都飛黃騰達,卻

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國之殘破。②《沁園春?長沙》中的“同學少年”才華橫溢,意氣風發(fā),熱情

奔放,心懷國家,勵志高遠,一腔青春熱血,神采飛揚。

【解析】

【導語】此詩通過描繪秋景,抒發(fā)了詩人對功名不遂的感慨和對故國故人的思念。前兩聯(lián)描繪山水寧靜與

飛燕翻飛的畫面,觸動詩人心中愁緒。后兩聯(lián)借用典故,表達自己功名落空的無奈和對往昔好友仕途顯赫

的感嘆,深藏憂國傷時之情。整體風格清麗自然,感情深沉而不失蒼涼。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B.“頷聯(lián)以虛實結合的手法”錯誤,這里漁人泛舟、燕子翻飛都是眼前所見的實景,并非虛實結合。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的意象的能力。

尾聯(lián)“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意思是,年少時一起求學的同學大都已飛黃騰達了,他們在長

安附近的五陵,穿輕裘,乘肥馬,過著富貴的生活。尾聯(lián)借“同學少年”之得意反襯自己不得意的處境。

想到同學少年多已騰達得意,輕裘肥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國之殘破,一個“多”

字,一個“自”字,表現了詩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視之情。

《沁園春?長沙》中“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兩句,描寫出同學之間的友誼,表現出當代青少年的積

極?;叵脒^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游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

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

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還記得嗎?那時我們在江水深

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船?“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一個“恰”字,統(tǒng)領

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歸園田居》中,“,”兩句用遠景鏡頭描繪出村莊朦朧、寧靜的特點。

(2)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

(3)古代詩人經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聲來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圍,唐詩中這樣的例子就有不少,如

【答案】①.曖曖遠人村②.依依墟里煙③.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④.則知明而行無

過矣⑤.風急天高猿嘯哀,⑥.渚清沙白鳥飛回(謝公宿處今尚在,泳水蕩漾清猿啼)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書寫:曖、墟、博、知。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越來越多同學喜歡向AI提問,并進一步開展深度學習。以下是小剛同學向AI

提出問題后,AI給出的答案。

在這個世界上,勞動是最古老而又永恒的旋律。它如同大地的脈搏,推動著人類文明的車輪滾滾向

前。無論晨曦初露還是夕陽西下,勞動的身影總是A存在于每一個地方,它是我們生活的基石,是我們

夢想的搖籃。

清晨,當薄霧被第一縷陽光穿透,灑在農田上時,農民們就開始了一天的辛勤。他們的身影在晨光中

拉長,與這片土地緊緊相連,仿佛每一滴汗水都化作了金黃的麥浪,每一份努力都匯聚成了豐收的喜悅。

走進工廠,機器的轟鳴聲中夾雜著工人們忙碌的腳步聲。他們身穿工裝,頭戴安全帽,在流水線上熟練地

操作著機器,將一件件產品從原材料變成精美的成品。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勞動者的身影同樣不可或缺。

無論是烈日炎炎下的清掃,還是夜幕低垂下的巡邏,亦或是風雨無阻的送遞,勞動者都用辛勤勞動來創(chuàng)造

更加美好的物質生活。

勞動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它創(chuàng)造了物質財富,(甲)。在田野上,勞動是土地與生命的對話,是汗水

與希望的交融,它讓土地B充滿了旺盛的生機,也讓農人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在工廠里,勞動

讓冰冷的機器煥發(fā)出生命的光芒,也讓工人們感受到了自己作為社會建設者的驕傲與自豪。有一些勞動

(乙),實際上也能在平凡中書寫偉大。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往往忽視了勞動的真正意義。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勞動的價值,尊重每一位

勞動者的付出。社會中的每一份勞動都是大機器中的一個齒輪,正是因為無數勞動者的共同努力,社會才

得以不斷進步,文明才得以不斷傳承。

18.將畫橫線處文字轉換為成語,讓語言更簡潔典雅,但不可改變原意。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表述不當,請寫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

原意。

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

字。

21.文章最后一句將“社會中的每一份勞動”比喻成“大機器中的一個齒輪",這一喻體的選擇是否貼

切,請給出評價。

22.根據AI的答案,你認為小剛提出的問題可能是什么?這個問題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請簡要分析。

【答案】18.A無處不在B生機勃勃

19.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灑在農田上時,農民們就開始了一天的辛勤勞作。

20.甲:更在于它塑造了人的精神世界乙:看似平平無奇

21.示例1:貼切。①準確形象地表現了每一份勞動的重要性和相互之間的關聯(lián)性。②契合主旨,強調了

每個勞動者在社會整體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他們共同為社會進步所做的貢獻。

示例2:不貼切。喻體選擇①過于生硬和冰冷,②忽略了勞動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

22.①小剛提出的問題可能是:勞動的價值是什么?

②示例一:這一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因為AI的答案從物質和精神兩個角度,能夠完整地闡釋“勞動

的價值”。

示例二:這一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為概念不夠清晰,分析勞動價值的角度不夠多維,理據不夠

充分,等等。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成語的能力。

A處,”存在于每一個地方”,即無論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數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圍極大。故應為“無所

不在”。無所不在:無論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數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圍極大。

B處,由“在田野上,勞動是土地與生命的對話,是汗水與希望的交融”可知,“充滿了旺盛的生機”,

即土地上充滿生命力,故應為“生機勃勃”。生機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中途易轍,“灑在農田上”的主語應為“陽光”,而前句主語是“薄霧”,可把“當薄霧被第一縷陽光穿

透”改為“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

成分殘缺,在句末添加“勞作”。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能力。

甲處,根據“不僅僅在于"可知,補寫處連接詞應為“更在于”,表示遞進關系;再根據后文“在田野

上,勞動是土地與生命的對話……也讓農人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可知,此處強調勞動對人精神的

影響,故可填“更在于它塑造了人的精神世界”。

乙處,根據后文“實際上也能在平凡中書寫偉大”可知,此處強調勞動的平凡,故可填“看似平平無奇”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示例一:句子把“社會中的每一份勞動”比喻成“大機器中的一個齒輪”,也就是把社會比喻成“大機

器”,把“每一份勞動”比喻成“一個齒輪”,機器的運轉需要每個齒輪的運動,這就強調了每一份勞動

的重要性;機器是由無數個齒輪構成了,每個齒輪必須都運轉,協(xié)調運作才能讓機器正常使用,這就強調

了“每一份勞動”相互之間的關聯(lián)性。

句子說“正是因為無數勞動者的共同努力,社會才得以不斷進步,文明才得以不斷傳承”,這個比喻契合

主旨,強調了每個勞動者在社會整體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他們共同為社會進步所做的貢獻。故貼切。

示例二:由“無數勞動者的共同努力”強調勞動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大機器中“齒輪”,它們是標準化

的零件,勞動性質完全一樣,將“社會中的每一份勞動”比喻成“大機器中的一個齒輪”,不僅不能突出

勞動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且喻體選擇過于生硬和冰冷。故不貼切。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概括要點,推斷問題的能力。

第一問:

由“在這個世界上,勞動是最古老而又永恒的旋律”“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往往忽視了勞動的真正

意義。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勞動的價值,尊重每一位勞動者的付出。社會中的每一份勞動都是大機器中的一

個齒輪,正是因為無數勞動者的共同努力,社會才得以不斷進步,文明才得以不斷傳承”等可知,文本主

要強調勞動的價值,故小剛提出的問題可能是''勞動的價值是什么”。

解答第二問時,觀點要明確。

如認為可以解決,可以結合“勞動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它創(chuàng)造了物質財富……也讓農人的心中充滿了對未

來的憧憬”等內容,分析A1的答案從物質和精神兩個角度,能夠完整地闡釋“勞動的價值”;

如認為不能解決,可以結合“清晨,當……灑在農田上時,農民們就開始了一天的辛勤”“走進工廠,機

器的轟鳴聲中夾雜著工人們忙碌的腳步聲”“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勞動者的身影同樣不可或缺”分析,這

種抒情性很強的表述其實是模糊了真正的觀點,使得概念不夠清晰;還可以結合“勞動的價值,不僅僅在

于它創(chuàng)造了物質財富……在工廠里,勞動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