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答案_第1頁
山東省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答案_第2頁
山東省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答案_第3頁
山東省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答案_第4頁
山東省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名校聯盟20242025學年度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三歷史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DDCBBBADCC題號1112131415答案DBBBC1.D【詳解】根據本題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姜寨聚落遺址復原圖”和“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個墓葬的隨葬品不多,差別也不大”等信息可知,姜寨遺址中墓葬的隨葬品差別不大,說明應該尚未出現貧富分化和等級差別,這屬于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狀況,反映了此時的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人們沒有足夠的剩余物資用于豐富的隨葬品,也難以形成較大的差別,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狀況,不是父系氏族晚期,父系氏族晚期已經有了貧富分化、私有制和等級差別等現象,排除A項;材料中的姜寨聚落屬于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不是原始人群階段,排除B項;姜寨遺址屬于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即將邁入文明的初始形態(tài)一般會有更多諸如城市、國家等特征出現,這是在父系氏族晚期才會具備此特征,排除C項。故選D項。2.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秦統(tǒng)一后使用嚴厲的法令手段來匡飭異俗,激起東方六國的反抗,加速了秦帝國的滅亡,D項正確。秦朝大一統(tǒng)推動了移風易俗,排除A項;秦的暴政導致的農民起義是其滅亡的直接原因,排除B項;法家思想是秦國統(tǒng)一六國的理論指導與材料主旨中秦移風易俗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3.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中國)。北魏孝文帝遣使譴責南朝齊蕭鸞篡位的行為,反映了北魏對政權更替正當性的重視,借此凸顯了北魏的正統(tǒng)地位,C項正確;材料中北魏承認南朝的存在,沒有體現大一統(tǒng)觀念,排除A項;材料中北魏譴責的是南朝的篡位行為,而非南北的民族矛盾,排除B項;北魏強調南朝政權更替不正當是為凸顯自身的正統(tǒng)地位,與儒家思想居主流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C項。4.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中的詩人、詞人分布可知,唐朝時期的詩人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到宋朝時期,詞人集中在長江流域,這主要是因為經濟重心南移帶動文化重心南移,B項正確;政治局勢是影響因素,非主要因素,排除A項;海上絲綢之路興起并不能直接影響詩人的分布,且海上絲綢之路興起于漢代,排除C項;宋代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但不能直接影響詩人、詞人的分布情況,排除D項。故選B項。5.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在傳統(tǒng)中國,民間信仰始終與民眾的日常生產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受社會經濟變化的深刻影響。根據材料可知,當地百姓四時土俗、年中行事幾乎都與桑蠶事業(yè)有關,說明桑蠶業(yè)與當地民生休戚相關。結合所學,可以推斷當地農家經營的商品化程度不斷提升,桑蠶業(yè)甚至已由家庭副業(yè)逐漸成為主業(yè),傳統(tǒng)的農業(yè)結構發(fā)生了變化,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農耕技術,不能說明農耕技術衰退,A項錯誤;自然經濟的解體主要表現為耕織分離、紡織分離等,但材料均未能體現,C項排除;當人們把民間信仰與日常生產、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時候,當宗教活動與生計活動融為一體的時候,信仰的色彩逐漸淡去,演化為代代相傳的習俗,所以不能說明迷信色彩濃厚,且材料的重點并非討論關于“蠶”的社會風俗節(jié)日的傳播,而在于社會關于蠶的重要性的提高體現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B項6.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時期(中國)。據題意可知,乾隆帝至咸豐帝敕諭使用“天朝體制”的次數總體減少,且在咸豐帝后不再出現此用法。由此可見列強的侵略對傳統(tǒng)天朝體制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天朝體制”的外交理念已經不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做出改變,B項正確;從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宗藩關系逐漸解體,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皇帝敕諭使用“天朝體制”的篇數,僅由此無法得出天朝上國迷夢的徹底破滅,排除C項;材料缺乏外交與國際接軌的具體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7.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晚清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這些標題大多涉及西方的體育競技、軍事操練、學習西方水師的相關信息,這折射出了晚清時期強兵御侮的現實要求,A項正確;材料是關于方的體育競技、軍事操練、學習西方水師的相關信息,無法得出西式教育發(fā)展的相關信息,與題意無關,排除B項;新聞報道具有時效性的特點,但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晚清政府開展軍事體制改革的具體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8.D【詳解】據材料信息可知,在晚清時期的歌謠體童蒙讀物中,除了對西方科技的描述外,還有如“諸君準備新人格,革命風潮逼遠東”西方政治制度和資產階級革命的描述,體現了晚清時期西學東漸由學習西方科技到學習西方制度的轉變,D項正確;材料中“革命風潮逼遠東”不符合洋務運動時期的時代特征,此時期并沒有革命風潮,排除A項;材料中“諸君準備新人格”體現了并沒有拋棄走君主立憲的改良道路,排除B項;立憲派的宣傳品中不會出現“革命風潮逼遠東”的描述,排除C項。故選D項。9.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蘇區(qū)允許白區(qū)私商開采鎢礦,有利于保障蘇區(qū)財政的穩(wěn)定,因此目的為服務蘇區(qū)物資保障的大局,C項正確。材料只提到鎢礦的開采,不屬于完備的產業(yè)體系,排除A項;新民主主義經濟強調多種經濟成分并存,而材料強調私商對蘇區(qū)鎢礦的開采,排除B項;材料只提到私人資本,無法體現多種所有制的經濟形式,排除D項。故選C項。10.C【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中國初期(中國)。據本題材料可知,漫畫中反映的是帝國主義列強在近代對中國的侵略,同時漫畫中還表現了美國依托日本向臺灣和朝鮮伸出了侵略的手,反映的是新中國初期,美國為代表的“聯合國軍”入侵朝鮮,中國人民保家衛(wèi)國,C項正確;材料強調是“侵略”,并不僅限于“孤立中國”,排除A項;1945年日本已經投降,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冷戰(zhàn)重心的轉移,此時重心依舊在歐洲,排除D項。故選C項。11.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2世紀(西方)。據材料“免除賦稅”“自由地成立行會”“擁有審判權”“獲得選舉市長的權利”??芍鞘惺忻裣碛幸欢ǖ慕洕貦唷ⅹ毩⒌乃痉▽徟袡?、政治和行政管理權,獲得一定程度的自由,D項正確;特許狀是城市法律性的從國王或領主那里得到一種特權證書來保障權利,不是政治性的獨立于國家的政治實體,排除A項;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排除B項;推動城市崛起發(fā)展是客觀作用,不是主觀意圖,旨在加強國王權力,排除C項。故選D項。12.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西歐)。據材料信息可知,中世紀西歐的莊園制經歷了三個階段,逐步發(fā)展完善,成為封君封臣制的經濟基礎,適應了西歐當時社會的情況,推動了封建社會走向穩(wěn)定,B項正確;封君封臣制下,封臣和封君各有其權力和義務,雖然采邑可以繼承,同時以效忠和提供軍役作為其義務,僅通過材料不能得知封臣地位提高,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封君封臣制下,各級貴族擁有較大權力,沒有形成強大的王權,排除C項;材料涉及莊園經濟的發(fā)展,沒有涉及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B項。13.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大交換指的是新世界(美洲)和其他大陸之間的生物、人種、疾病、文化的交流,在這一過程中,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對整個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態(tài)和科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哥倫布大交換推動了世界歷史的整體化發(fā)展進程,B項正確;新航路的開辟導致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A項;價格革命壯大了商業(yè)資產階級的力量,排除C項;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即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完成后,排除D項。故選B項。14.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材料“如果法國——可能如此——發(fā)出(革命的)信號,但斗爭的結局將決定于……德國”“而只要英國還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那么即便法國和德國都不能保證最終贏得勝利”體現的是恩格斯主張工人運動應該突破國家范疇,實現聯動,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B項正確;材料與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性無關,排除A項;社會主義實現的必然性與生產力發(fā)展程度有關,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階級矛盾不平衡的說法,排除D項。故選B項。15.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40—90年代(世界)。根據表格中國際會議的時間、地點、名稱及主要內容可知,聯合國召開的不同層次、主題的國際環(huán)境會議,體現出全球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需要國際性的合作,C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使得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因果關系,只是列舉了一些重要的國際性會議討論環(huán)境問題,希望各國關注并協(xié)同解決,排除A項;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呈不斷惡化的趨勢是召開這些會議的背景,但并非材料主旨,材料主旨是通過召開國際性會議促進各國之間的合作,來更好的解決環(huán)境問題,排除B項;材料中涉及到的是聯合國召開的國際會議,并未涉及到具體的有識之士對環(huán)境問題的關注與重視,與題意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6.(1)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經濟。表現:城市發(fā)展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市民生活豐富多彩;城市經濟功能增強;城市數量多,規(guī)模大。(2)陳寅恪先生這句話反映出了宋朝的繁榮。表現有:中央集權加強,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達,商業(yè)繁盛,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勾欄瓦肆等娛樂場所出現,市民生活豐富多彩;三大發(fā)明成熟并外傳,這是近代科學發(fā)展的先聲;文學藝術日益世俗化、平民化、大眾化;對外貿易繁榮且范圍廣闊,海外貿易稅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詳解】(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代(中國)。第一小問補充標題,根據材料一“研究兩宋時期的經濟”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經濟。第二小問表現,結合所學知識宋朝城市的特點進行說明即可。具體來說,城市發(fā)展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市民生活豐富多彩;城市經濟功能增強;城市數量多,規(guī)模大。(2)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代(中國)。首先,分析這句話的含義,其反映了宋朝的繁榮。其次,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朝繁榮的表現。據材料一“兩宋時期的經濟”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經濟發(fā)達,商業(yè)繁盛,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勾欄瓦肆等娛樂場所出現,市民生活豐富多彩;據材料二“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tài)”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三大發(fā)明成熟并外傳,這是近代科學發(fā)展的先聲;據材料三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對外貿易繁榮且范圍廣闊,海外貿易稅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據材料四“制度上承認了商人的入仕權”等信息得出,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政治上,中央集權加強,社會穩(wěn)定;在文化上,文學藝術日益世俗化、平民化、大眾化。17.(1)結論:閱報社是啟蒙與救亡的時代產物。理由:列強侵華,民族危機不斷加深;中國社會各階層掀起救亡圖存的運動;從閱報社名字寓意的角度分析,反映了人們挽救民族危機的愿景。(2)回答能,理由:從材料丙中閱報社創(chuàng)辦者的身份、原因和影響的角度作答?;卮鸱瘢碛桑簭氖茈A級和時代的局限,材料丙中的閱報社及其創(chuàng)辦者對帝國主義和反動的清政府認識不清的角度作答?!驹斀狻浚?)本題是特點類、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末(中國)。結論:根據甲圖清末閱報社創(chuàng)辦情況及乙中閱報社名字頻次表看,閱報社在清末數量迅速增長,可見閱報社是啟蒙與救亡的時代產物。乙表顯示閱報社名字中高頻詞匯體現啟蒙、救亡、圖強等時代特征,說明伴隨著列強侵華,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中國社會各階層掀起救亡圖存的運動;閱報社名字寓意更是反映了人們挽救民族危機的愿景。理由:根據材料內容可知,甲圖顯示閱報社數量增長迅速,尤其從19世紀末至1906年,乙表顯示閱報社名字中高頻詞匯體現啟蒙、救亡、圖強等時代特征,這反映了當時社會發(fā)展的趨勢。(2)本題是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末(中國)。結論:根據材料“王子貞的演說得到了北京騾馬市講報說書處、西城閱報處等閱報處、講報所的響應,他們都參與到了對‘國民捐’運動的宣傳中。隨后,運動得到全國各地民眾的支持”可得出王子貞的演說體現了閱報社啟蒙民眾、救亡圖強的功能,因此材料丙一定程度上能夠論證問題(1)的結論;不足:根據材料“王子貞的演說得到了北京騾馬市講報說書處、西城閱報處等閱報處、講報所的響應,他們都參與到了對‘國民捐’運動的宣傳中。隨后,運動得到全國各地民眾的支持”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丙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且材料丙中的閱報社及其創(chuàng)辦者對帝國主義和反動的清政府認識不清。18.示例:理解:19491952年,新中國面臨著國內經濟百廢待興,國際上帝國主義虎視眈眈的局面。對十月革命的隆重紀念,著眼于塑造蘇聯形象,倡導向其學習,向中國人民展現社會主義的美好愿景以此動員群眾搞好國內建設,鞏固新生政權。隨著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艱辛探索的不斷推進,中蘇之間開始出現分歧,因此,19531959年紀念十月革命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國內各項事業(yè)發(fā)展;與此同時,紀念活動比較注重突出國際意義,以此協(xié)調中蘇關系。進入20世紀60年代,國內經濟形勢十分嚴峻,世界局勢也充滿動蕩,中國不僅處于美蘇爭霸的冷戰(zhàn)環(huán)境中,而且與蘇聯的分歧逐漸公開化。因此,對十月革命紀念活動數量減少,內容也更多強調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外交從來都是內政的延續(xù),十月革命紀念活動服務于中國共產黨建構自身話語體系的需求,這才是其發(fā)展變化的深層原因。十月革命紀念活動的發(fā)展過程與中蘇關系變化有相關性,也與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自身的發(fā)展需要密切相關。中國共產黨以紀念十月革命為契機,努力詮釋自己的社會主義理念,在一系列紀念活動中既有延續(xù)也有創(chuàng)新?!驹斀狻勘绢}為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19491966年中國。據材料可知,19491966年中國共產黨紀念十月革命的活動經歷了三個時期,結合所學可知,十月革命紀念活動的形式、內容和特點與國內、國際形勢以及中蘇關系發(fā)展變化有關。19491952年,新中國面臨著國內經濟百廢待興,國際上帝國主義虎視眈眈的局面,中蘇關系比較好。這一階段十月革命紀念活動規(guī)格較高、規(guī)模較大、宣傳較廣,目的是倡導向蘇聯學習,動員群眾搞好國內建設。1953—1959年中國進行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艱辛探索,中蘇之間開始出現分歧。這一階段十月革命紀念活動內容逐漸轉向歌頌中國國內的發(fā)展成就和彰顯十月革命紀念的國際意義,主要目的是促進國內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協(xié)調中蘇關系。1960—1966年國內經濟形勢十分嚴峻,世界局勢也充滿動蕩,中國與蘇聯的分歧逐漸公開化。這一階段十月革命紀念活動規(guī)范性、熱度下降,內容轉向彰顯中國道路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正確道路。最后作總結:19491966年的十月革命紀念活動既有對建黨以來傳統(tǒng)做法的延續(xù),又呈現出新的特色,這些變化與中蘇關系變化有相關性,也與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自身的發(fā)展需要密切相關。19.示例:《現代化·全球化》?,F代化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全球化則是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然而,在拉美地區(qū)的現代化進程中,全球化卻帶來了復雜的影響。19世紀末,拉美地區(qū)開始嘗試工業(yè)化,但由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少有成就。20世紀初,拉美各國在凱恩斯主義和拉美經委會發(fā)展主義理論的指引下,開展了進口替代工業(yè)化的現代化進程,取得了重要進展。墨西哥和巴西等國創(chuàng)造了經濟奇跡。然而,20世紀80年代后,全球化的浪潮帶來了新自由主義改革,拉美地區(qū)的現代化進程受到了沖擊。原來生氣勃勃的現代化運動逐漸停滯,現代化進程變成了非工業(yè)進程。到90年代,拉美地區(qū)出現了一系列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這表明,全球化在推動現代化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不平等和不穩(wěn)定。拉美地區(qū)在全球化中處于依附地位,其根本的依附地位難以改變。這啟示我們,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要注重自主發(fā)展,根據自身國情制定合適的發(fā)展戰(zhàn)略,避免過度依賴外部力量。同時,國際社會也應該努力構建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傊?,現代化和全球化是相互關聯的,但我們需要在全球化中尋求平衡和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道路,以實現真正的現代化和進步?!驹斀狻勘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近現代世界。設問是以“現代化·全球化”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首先,根據題意得出論題:《現代化·全球化》。其次,根據材料“19世紀末,最早融入全球化、獨立半個世紀之久的拉頭,在個別地方開始嘗試工業(yè)化,卻少有成就,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奔八鶎W可知,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全球化則是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然而,在拉美地區(qū)的現代化進程中,全球化卻帶來了復雜的影響。19世紀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