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南省中州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在過去的江村,家里的日子是處處圍著灶臺轉的?!霸睢币馕吨鴮τ凇盎稹钡恼瓶兀诶弦惠吔迦说幕貞浿?,除了滿足做飯、燒水等基本的生活需要,灶臺還能用于制備喂養(yǎng)家畜的飼料,或者處理秸稈、木柴等農業(yè)生產中的“剩余物”,其用途涉及到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霸睢庇质桥c江村的民俗文化緊密關聯(lián)的?!把喽埂笔墙迦思业谋貍淦罚磕昵锓诌^后,當?shù)厝思冶闳プ约姨锏乩锊烧梗瑒冮_煮沸,置于灶臺上烘烤翻動,待青豆烘干起皺后即可出鍋,在當?shù)氐娜饲橥鶃碇校3W鳛榧彝サ摹伴T面”用于泡茶待客。江村人尤其是當?shù)貗D女信仰“灶神”,每逢初一、月半以及過年過節(jié),家中婦女都會早早起來,祭灶祈福。在老一輩看來,有了“灶”,日子才有著落;有了“灶”,才能每年熏青豆招待來客,家里才有面子;有了“灶”和“灶神”像,才能按時供奉,以求全家平安。甚至可以說,要是沒了“灶”,房屋就不像一個完整的“家”。同“灶”最相關的吃飯問題也是家中最大的事情。掌管做飯的,一般是家中的女主人,若是婆婆做不動了,“灶”的掌管權便轉交到了兒媳手中。倘若遇上父母外出務農做工,孩子們總是要“當家”的,他們早早就在耳濡目染中學會了有關灶臺的一切。周家民宿的男主人回憶起兒時生活時說道:“不是懷念,是忘不了!小時候我有一個弟弟,還有一個妹妹,不就是三個人做飯嗎?這很好玩的,誰燒火、誰上灶(做菜),都要爭的?!睂τ诤⒆觽儊碚f,灶臺提供了寶貴的社會化機會,讓他們能夠早早地在家庭生活中承擔責任。從空間布局上看,從前農村人家中灶臺與餐桌是在同一個房間的,正是這一方小小的灶間,成為了家人每天相聚、聊天的場所?!巴罟彩场钡挠洃涍B結著大家庭的過往,一位奶奶回憶道,“以前我(家里)有七個人,我女兒女婿兩個,我們兩個,我一對公公婆婆,一個小姑,兩個灶臺,一個燒菜,一個燒飯。(大家)在一個桌子吃,熱鬧的、開心的呀。幾個人說說話,鬧忙鬧忙的。”另一方面,也只有共用一個灶吃飯,才算得上“一家人”。因此,兄弟分家又叫“另起爐灶”,即從此“各用各家灶,各吃各家飯”。正是在“圍著灶臺過日子”的生活實踐中,家庭生活的知識得到了傳承,家庭成員的角色分工得到了確認,“家”也作為一個整體得到了再生產。三十余年來,在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下,江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更新。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xiàn)代化的灶具逐漸進入了村民的視野,一方面為江村人的生活帶來了切實的便利,另一方面,也不斷沖擊著傳統(tǒng)灶臺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傳統(tǒng)的灶被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視作“不干凈”的存在。人們覺得用灶臺會搞得房間里“煙霧彌漫”,影響住處的整潔和衛(wèi)生。因此,當農村家庭需要裝修或重建房屋時,“灶”總免不了被“請出去”或拆毀的命運?!霸瓉碛性畹?,現(xiàn)在造樓房把它拆了就沒有了。那個灶我小時候就有了,拆掉的時候舍不得!”一位大媽不由得如此感慨。人與“灶”之間難以割裂的情結在具體的行動中得到了體現(xiàn)。事實上,老一輩江村人總在以各種替代性的策略保留“灶”在家中的一席之地。早年,如果一戶人家需要翻新住房,他們常常會在庭院的小平房里重新砌一個灶,甚至專門修建一間小平房來擺放灶臺。近年來,新的住房政策嚴格限制了每戶的房屋總面積,小平房也需要納入總的平方數(shù),為了盡可能保留主樓的面積,人們不愿意在主樓外單獨建小平房,灶陷入了“無處安放”的境地。一些人家開始購買不銹鋼制造的可移動灶臺,甚至請人或自己制作簡易的“灶”,其形態(tài)可謂“千奇百怪”,也是別有一番趣味,這一過程中免不了代際之間的協(xié)商,以求達到某種生活方式上的共識與和解?!霸睢币馕吨鴤鹘y(tǒng),意味著“鄉(xiāng)土本色”,更意味著人們現(xiàn)在與過去生活的連續(xù)性,難以割舍,難以放下。在費孝通先生看來,文化不僅是“物質設備和各種知識的結合體”,還是“依賴象征體系和個人記憶而維持著的社會共同經驗”。“文化振興”正是鄉(xiāng)村振興得以長久開展的保障。圍繞灶的知識、實踐、信仰、記憶和情感綜合在一起,互相交融,成為鄉(xiāng)土社會獨特的“文化”,并延續(xù)至今,這一文化背后,蘊含了社會與生活方式變遷中的常量,那便是中國人的家。對“灶”文化的保護刻不容緩。“灶”不能僅僅被當作紀念館中代表著過去的展品,更要立足于今天和未來。(摘編自孟昕域劉擁華《水鄉(xiāng)文化錄:灶臺邊,是家庭生活的記憶》)材料二:人之所以要有記憶,也許并不是因為他的腦子是個自動的攝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實,人利用此能力,發(fā)展此能力,還是因為他“當前”的生活必需有著“過去”所傳下來的辦法。我曾說人的學習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學習。唯有學會了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這套方式并不是每個人個別的創(chuàng)制,而是社會的遺業(yè)。小白老鼠并不向別的老鼠學習,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體情境里,從“試驗錯誤”的過程中,得到個別的經驗。它們并不能互相傳遞經驗,互相學習。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體系,不但累積了自己的經驗,而且可以累積別人的經驗。上邊所謂那套傳下來的辦法,就是社會共同的經驗的累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化。文化是依賴象征體系和個人的記憶而維持著的社會共同經驗,這樣說來,每個人的“當前”,不但包括他個人“過去”的投影,而且是整個民族的“過去”的投影。歷史對于個人并不是點綴的飾物,而是實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礎。人不能離開社會生活,就不能不學習文化,文化得靠記憶,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記憶力上不能不力求發(fā)展。我們不但要在個人的今昔之間筑通橋梁,而且在社會的世代之間也得筑通橋梁,不然就沒有了文化,也沒有了我們現(xiàn)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江村人每到初一和十五以及過年過節(jié),一定會祭祀“灶神”,他們把“灶”和完整的“家”聯(lián)系在一起。B.過去大家庭“同灶共食”,每家都有兩個灶臺,分別燒菜、燒飯;而分了家就要“另起爐灶”,灶臺成了家庭的象征。C.鄉(xiāng)村傳統(tǒng)土灶是鄉(xiāng)土社會獨特的“文化”,體現(xiàn)了人們現(xiàn)在與過去生活的連續(xù)性,在新時代不能完全丟棄,而應得以繼承。D.動物沒有與人同等的經驗積累能力,而人既可以在生活中獲取直接經驗,也可以從別處獲得間接經驗。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江村的灶臺不僅可用于做飯、燒水,還涉及到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燒家畜的飼料,處理秸稈、木柴等。B.家中掌管做飯的一般是當家的,先是婆婆,然后是兒媳,也有孩子“當家”的,那是父母不在家的時候。C.雖然農村裝修或重建房屋時,傳統(tǒng)的灶不免拆毀,但總還有人很舍不得,用各種替代性的策略保留“灶”。D.材料二中費孝通關于文化是“社會共同的經驗的累積”的觀點,能夠解釋材料一中人們?yōu)楹螌鹘y(tǒng)“灶”難以割舍。3.訪談是指調查員同調查對象接觸,通過有目的的談話收集資料的方法。假如你是孟昕域、劉擁華,材料一中針對周家民宿男主人的回答設計的問題是()A.你認為對于孩子們來說,灶臺能提供寶貴的社會化機會嗎?B.你小時候在耳濡目染中學會了有關灶臺的一切了嗎?C.你小時候遇上父母外出務農做工,有早早當家做飯的經歷嗎?D.你懷念兒時“當家”做飯在家庭生活中承擔責任的生活嗎?4.請根據(jù)材料,談談為何要保護“灶”文化。5.學校要邀請孟昕域作“江村的灶臺與家庭生活”講座,請你結合材料,替他擬出講座提綱?!敬鸢浮?.B2.B3.D4.①“灶”文化與民俗文化緊密相連,意味著人們現(xiàn)在與過去生活的連續(xù)性,難以割舍,難以放下。②文化中具有社會共同經驗,人不能離開社會生活和記憶,“灶”文化也是社會共同經驗和記憶。③延續(xù)至今的“灶”文化是鄉(xiāng)土社會獨特的文化,蘊含著社會與生活方式變遷中的常量。5.①先闡述“灶”在鄉(xiāng)村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燒水做飯等。②重點從“食”的方面展開論述“灶”所蘊含的民俗文化、家庭概念等:如用灶“熏青豆”來泡茶待客,當?shù)丶涝钇砀A曀?,一家人“同灶共食”的溫馨等。③反觀當下,分析現(xiàn)代化的灶具沖擊著傳統(tǒng)灶臺的地位:一些年輕人的錯誤認識,灶臺的逐漸消失等。④呼吁對“灶”所蘊含的鄉(xiāng)土文化的重視、繼承:人與“灶”之間有著難以割裂的情結,“灶”文化是共同記憶的一部分,應得以繼承。【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B.“每家都有兩個灶臺,分別燒菜、燒飯”錯誤。由材料一第九段一位奶奶回憶中的“我(家里)有七個人……兩個灶臺,一個燒菜,一個燒飯”可知,這只是當時“奶奶”家里的情況,而并非所有家都如此,選項以偏概全。故選B?!?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家中掌管做飯的一般是當家的”錯誤。由材料一“掌管做飯的,一般是家中的女主人”可知,一般是“女主人”,并非“當家的”。由“孩子們總是要‘當家’的”可知,此處“當家”用了引號,表明并非真正的當家。故選B?!?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周家民宿男主人回答時的第一句為“不是懷念,是忘不了!”因此問題設計為“你懷念……嗎?”比較合適;又因為男主人以下的回答是關于兒時做飯的回憶,因此問題設計為“你懷念兒時‘當家’做飯在家庭生活中承擔責任的生活嗎?”比較合適。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①由材料一第16段“‘灶’意味著傳統(tǒng),意味著‘鄉(xiāng)土本色’,更意味著人們現(xiàn)在與過去生活的連續(xù)性,難以割舍,難以放下”可提煉出“意味著人們現(xiàn)在與過去生活的連續(xù)性,難以割舍,難以放下”,這一點在前文中也有例舉,比如“在庭院的小平房里重新砌一個灶,甚至專門修建一間小平房來擺放灶臺”“購買不銹鋼制造的可移動灶臺,甚至請人或自己制作簡易的‘灶’”;再結合“‘灶’意味著傳統(tǒng)”及前文關于“灶”的“熏青豆”“灶神”等民俗的講述可以歸納出“‘灶’文化與民俗文化緊密相連”。②由材料一第17段“文化不僅是‘物質設備和各種知識的結合體’,還是‘依賴象征體系和個人記憶而維持著的社會共同經驗’”可提煉出“文化是依賴個人記憶而維持著的社會共同經驗”,而灶文化作為一種鄉(xiāng)土文化,自然也具有社會共同經驗,比如前文中列舉的“女主人掌管做飯”“周家民宿男主人的回憶”“同灶共食”“另起爐灶”等各種與“灶”相關的吃飯問題,都屬于社會共同經驗的范疇。③由材料一第18段“圍繞灶的知識、實踐、信仰、記憶和情感綜合在一起,互相交融,成為鄉(xiāng)土社會獨特的‘文化’,并延續(xù)至今,這一文化背后,蘊含了社會與生活方式變遷中的常量”可概括為“灶”文化是鄉(xiāng)土社會獨特的文化,蘊含著社會與生活方式變遷中的常量?!?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講座提綱應結合材料一的內容進行擬定,因此按段落順序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即可。①由第1段“家里的日子是處處圍著灶臺轉的”“其用途涉及到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做飯、燒水”“制備飼料”“處理秸稈、木柴”等內容可歸納出“灶”在鄉(xiāng)村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②由第2—10段“熏青豆”、祭灶祈福以及“沒了‘灶’,房屋就不像一個完整的‘家’”、女主人掌管做飯、民宿男主人回憶兒時生活、“同灶共食”“另起爐灶”等例子可以歸納出“灶”蘊含了民俗文化和家庭概念。③由第11—12段“也不斷沖擊著傳統(tǒng)灶臺的地位”“被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視作‘不干凈’的存在”“‘灶’總免不了被‘請出去’或拆毀的命運”等內容可以歸納出現(xiàn)代化的灶具沖擊著傳統(tǒng)灶臺的地位。④由第13—19段“拆掉的時候舍不得”“難以割裂的情結在具體的行動中得到了體現(xiàn)”等內容以及砌新灶、修建小平房放灶、制作簡易灶等例子可以看出人與“灶”之間有著難以割裂的情結;由“依賴象征體系和個人記憶而維持著的社會共同經驗”“蘊含了社會與生活方式變遷中的常量”“對‘灶’文化的保護刻不容緩”等內容可以歸納出“灶”文化的重要意義以及對保護、繼承“灶”文化的呼吁。(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錢塘江盡到桐廬徐則臣桐廬在浙江,隸屬杭州。從杭州的錢塘江坐船,悠悠游游,江闊水緩,霧起波清,就到了富春江段。富春江是錢塘江的中游,跨建德、富陽和桐廬三地。江水中分桐廬縣城。和絕大部分中國人一樣,我最早聽聞桐廬大名,是在中學課本里,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我們背得滾瓜爛熟。誦讀這文章時,我還在故鄉(xiāng),平原上一個偏僻的小地方,沒出過遠門,夾岸高山、千百成峰的軒邈之境無福見識,天山共色和奇山異水更是夢寐中的勝景,《與來元思書》讓一個平原少年對富陽與桐廬心生了神往。后來念中文系,通讀郁達夫,尤其散文名篇《釣臺的春晝》,一讀再讀。文章無疑是妙筆,我于達夫先生彼時的頹唐、思古之幽情和現(xiàn)世的批判,也頗有會心,更記住的是富陽與桐廬的關系,以及嚴子陵和他垂釣的典故。達夫先生與南北朝的吳均,他們兩個人在同一條綿延的大水上,從同一處到了另外的同一處。如他們文中所示,富陽與桐廬,共飲一江之水。的確如此,很多年在我認知里,桐廬與富陽都是結伴在一起的:由富陽必及桐廬,見桐廬也必及富陽;哪怕只見富陽或桐廬其中的兩個字,也必會想起另外的兩個字。沿江兩岸美不勝收,但凡山水入詩入文入畫,乃至口耳流傳,究竟是取材富陽還是桐廬,實在沒法嚴格分野。最著名的例證,莫過于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晚唐詩人韋莊有句詩,“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意思是錢塘江到了桐廬,也就是富春江沿岸,天地造化,美輪美奐,要畫出那山水之大美,想都別想。當然還要說到郁達夫。先生在文章中論及家鄉(xiāng),單及富陽的很少,多半放到富春江邊來談,而當他寫到富春江時,你分明感到那條江是前后延伸的,在他描述的那片大水的上游,隱隱有個別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桐廬。他的富春江是涵蓋富陽和桐廬的大富春江。《兩浙漫游后記》(1934年12月)中寫到看過浙東西的山水后返回家,“仔細加以分析與回思,覺得龔定庵的‘踏破中華窺兩戎,無雙畢竟是家山’的兩句詩”仿佛是為他而做,因為他的“家山”,“是在富春江上”。第一次到富陽是2020年,領郁達夫小說獎。此前我完全不知道,共一條富春江,江水是從富陽流至桐廬,還是從桐廬流到富陽。酒店鄰水,富春江就在窗外浩蕩流淌。12月的浙江早有冷意,江水因此沉郁,只在清早和傍晚才隱約蒸騰出水汽,一艘艘貨運的鐵駁船就在水汽氤氳的江面上孤獨地行走。這情景像極了我寫了多年的京杭大運河。事實上,我對富春江的上心,不惟它是一條歷史和文化的河流,還因為它是錢塘江的一段,而對錢塘江的關注,乃是受運河的影響,我寫京杭運河,與之相關的所有周邊自然都會關注。京杭運河從南到北相交的東西走向的五大水系中,錢塘江是第一條。車到富陽,一看見寬闊涌動的水面,我就跟自己說,在這里,錢塘江叫富春江。今年6月,終于來到桐廬。接下來的兩天,與師友論文學,看了嚴子陵釣臺,更多時間是在山水之間游蕩。這當真是一副大大的好山水,無需多言,此好并非只是山水自身之好,而是其雄奇秀美可以“化人”。關于嚴子陵隱釣桐廬,千百年來褒貶不一,褒揚者贊其高路出世、達觀通透,貶之者斥其虛偽作態(tài)、沽名釣譽。多年前讀到嚴子陵垂釣,我也疑心是文人作秀,要個三顧茅廬的矜持;所謂隱居,也不過是為了討個好價錢。從富陽至桐廬,富春江上漂游一過,想法變了,深感自己的庸俗。真正的好山水可以醒腦,也可以洗心,甚至于改變人的三觀的。其實《與朱元思書》已經寫出來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钡竭@里,多大的野心都能讓你回歸平常心,多宏偉的俗世功業(yè)也都會被拋諸腦后。既如此,為什么嚴光就不能把漢光武帝劉秀給拒了呢?1034年,范仲淹由右司諫被貶桐廬,那會兒桐廬還叫睦州,他在睦州知州任上作有《蕭灑桐廬郡十絕》,詩中有這樣幾句:“使君無一事,心共白云空”;“勞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人生安樂處,誰復問千鐘”。范仲淹是大政治家,既鳶飛戾天又經綸世務,到了桐廬也“息心”“忘反”了,可見富春山水確有療愈和化人的功效。又要說到1934年的郁達夫。文人之大如郁達夫,桐君山再到之后,繁華現(xiàn)代的杭州城也不能令他靈魂安妥,他所“癡想”的,還是桐廬,“或是桐君山,或是釣臺山的附近”。這不正是近兩千年前嚴子陵所作所為嗎?我一介俗人,自是不敢效嚴子陵、范仲淹、郁達夫諸先賢作決絕的釣臺之思,但山水的醒目與清心還是能感受到一二。錢塘江流至桐廬、富陽這一段確實與眾不同,流出了一派高拔脫俗的山水,可謂“天下獨絕”。山水不言,眾皆趨之。這些年因為寫《北上》,在運河上頗多用力,讀到了成千上萬的相關詩文,其豐富與詳盡,簡直就是一部流淌在運河上的中國史,不由得時常感嘆:欲知千年滄桑事,一條大河波浪寬。錢塘江我也感興趣,但時間與精力都有限,無力吃透,只能星星點點地了解。碰到了好機緣,有幸到富陽和桐廬,在富春江上走了走,只這么一段,便感到了錢塘之廣大和幽深。細想也正常,哪一條養(yǎng)育我們的大河,滾滾流淌的只是水呢?必是時與勢的交錯,世道和人心的糾纏,也是歷史與文化的生息。就此意義上,錢塘江盡到桐廬,這一條富春江水,就是一部磅礴流動的文化史和文學史。(節(jié)選自《文匯報》)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年少時便神往富陽與桐廬,后來讀郁達夫,知道了富陽與桐廬的關系,最終因領郁達夫小說獎第一次到富陽,后來又到了桐廬。B.文章并沒有用大篇幅來正面描繪富春江的景色,只是用寥寥幾句描繪了酒店邊富春江浩蕩流淌和一艘艘貨運的鐵駁船行走的場面。C.作者對于嚴子陵的態(tài)度前后不同,以前不以為然,疑心是文人作秀,要個三顧茅廬的矜持,后來才感覺到他拒絕功名利祿的偉大。D.作者認為,郁達夫在《釣臺的春晝》中表達了頹唐、思古之幽情和現(xiàn)世的批判,郁達夫和嚴子陵一樣對桐君山和釣臺山念念不忘。7.關于文中提到作者寫京杭運河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關注富春江,與自己寫京杭運河不無關系,錢塘江是京杭運河五大水系中的一條,錢塘江在富陽一帶叫富春江。B.作者因為寫作《北上》,閱讀了成千上萬與運河相關的詩文,對大運河的文化史和文學史很有研究,感慨其博大精深。C.養(yǎng)育我們的大運河流淌的是歷史與文化,同樣富春江滾滾流淌的是時與勢的交錯、世道和人心的糾纏以及歷史與文化的生息。D.作者在文中插入自己寫作《北上》,將運河與錢塘江對照,突出了錢塘江文化比大運河文化更廣大、幽深,豐富了文章內容。8.文中引用郁達夫《兩浙漫游后記》和范仲淹《蕭灑桐廬郡十絕》,分別有什么作用?9.這篇散文形散神聚,意蘊深遠,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答案】6.C7.D8.①引用郁達夫《兩浙漫游后記》,說明郁達夫心目中的富春江是涵蓋富陽和桐廬的大富春江,同時豐富文章意蘊,家鄉(xiāng)的山水才是絕妙無雙的風景,寄寓了郁達夫對故鄉(xiāng)的懷念。②引用范仲淹《蕭灑桐廬郡十絕》,說明范仲淹到了桐廬也“息心”“忘反”了,更突出強調了富春山水確有療愈和化人的功效。9.①本文不僅寫到了錢塘江的美景,對郁達夫、吳均等文化名人的追憶,還有對自己如何認識并逐步了解錢塘江、桐廬、富陽的概述,體現(xiàn)散文“形散”的特點。②文章始終抒發(fā)對富春江一帶景色的喜愛、贊美之情,突出了錢塘江流至桐廬、富陽這一段的雄奇秀美之景可以“化人”、醒腦、洗心的特點,展現(xiàn)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史和文學史,體現(xiàn)散文“神聚”的特點。③文章于描寫中加入聯(lián)想、議論,引用文化名人的語句,多處表達了自己的主觀思考,豐富了文章的意蘊?!窘馕觥俊?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C.“后來才感覺到他拒絕功名利祿的偉大”錯誤,由原文“富春江上漂游一過,想法變了,深感自己的庸俗”可知,作者的意思是說富春江能讓人回歸平常心,并不是說拒絕功名利祿就很偉大。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品內容的能力。D.“突出了錢塘江文化比大運河文化更廣大、幽深”錯誤,由原文“錢塘江我也感興趣,但時間與精力都有限,無力吃透”“只這么一段,便感到了錢塘之廣大和幽深”分析可知,作者在運河上下的功夫比較多,對于錢塘江了解得不夠。現(xiàn)在在富春江一走,便感到了錢塘江的廣大和幽深。作者并沒有將錢塘江文化比大運河文化進行對比。故選D。【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①由原文“這個地方,就是桐廬。他的富春江是涵蓋富陽和桐廬的大富春江”分析可知,郁達夫心目中的富春江是前后延伸的,是涵蓋富陽和桐廬的大富春江;由原文“因為他的‘家山’,‘是在富春江上’”分析可知,在郁達夫心目中家鄉(xiāng)的山水才是絕妙無雙的風景,繁華現(xiàn)代的城市也不能令他靈魂安妥,表達了他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和懷念。②由原文“‘人生安樂處,誰復問千鐘’。范仲淹是大政治家,既鳶飛戾天又經綸世務,到了桐廬也‘息心’‘忘反’”分析可知,引用范仲淹的《蕭灑桐廬郡十絕》,說明范仲淹到了桐廬也沉醉于山水間,忘俗世的功業(yè),回歸平常心,突出了富春山水確實有療愈和化人的功效?!?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①由原文“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我們背得滾瓜爛熟”“尤其散文名篇《釣臺的春晝》,一讀再讀”“與師友論文學,看了嚴子陵釣臺”等分析可知,文章不僅寫到了錢塘江的美景,更多的是對郁達夫、吳均、嚴子陵等文化名人的追憶,他們將身心融入自然山水,構筑出別樣的生命方式;在此過程中,作者還加入了自己認識并了解錢塘江、桐廬、富陽的文字。全文內容豐富,體現(xiàn)散文“形散”的特點。②由原文“真正的好山水可以醒腦,也可以洗心,甚至于改變人的三觀的?!薄翱梢姼淮荷剿_有療愈和化人的功效”“錢塘江盡到桐廬,這一條富春江水,就是一部磅礴流動的文化史和文學史”等分析可知,文章自始至終寫桐廬的山水之美和這種美對人的生命方式的改變、心靈的凈化、精神的提升,始終抒發(fā)對富春江一帶景色的喜愛、贊美之情,展現(xiàn)錢塘江流至桐廬、富陽這一段的雄奇秀美之景背后蘊含的文化史和文學史,體現(xiàn)散文“神聚”的特點。③由原文“‘或是桐君山,或是釣臺山的附近’。這不正是近兩千年前嚴子陵所作所為嗎?”“流出了一派高拔脫俗的山水,可謂‘天下獨絕’”“錢塘江盡到桐廬,這一條富春江水,就是一部磅礴流動的文化史和文學史”等分析可知,作者在描寫中引用了許多文化名人的語句,并加入合理的聯(lián)想和恰當?shù)淖h論,來探討大河文化的深遠意義,表達了作者的主觀思考,豐富了文章的意蘊。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悟悟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对姟吩唬骸笆F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材料二: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傳》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謂矣。身勞而心安,為之;利少而義多,為之。事亂君而通,不如事窮君而順焉。故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貨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夫驥一日而千里,駑馬十駕則亦及之矣。將以窮無窮逐無極與?其折骨絕筋,終身不可以相及也;將有所止之,則千里雖遠,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后,胡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識步道者,將以窮無窮逐無極與?意亦有所止之與?夫“堅白”“同異”“有厚無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辯,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難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曰:“遲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則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后,胡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厭其源,開其瀆,江河可竭;一進一退,一左一右,六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異也,豈若跛鱉之與六驥足哉?然而跛鱉致之,六驥不致,是無他故焉,或為之,或不為爾!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其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遠矣。(節(jié)選自荀子《修身》)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玉在山A而草木B潤C淵生珠D而崖不枯E為善F不積邪G安有H不聞者乎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即《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305篇詩歌。B.一,專一,與《勸學》中“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的“一”意思相同。C.于,被,“小人役于物”與《赤壁賦》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樣,屬于被動句式。D.跬步,本指一步,跨一腳,引申至舉步、邁步,也被用于形容極近的距離、數(shù)量極少等。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用“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耳不能兩聽”的比喻,證明了建立“赫赫之功”的重要性。B.材料一第二段運用類比論證,以瓠巴鼓瑟魚也會浮到水面來聽、伯牙鼓琴六馬仰首而聽的事來類比,證明有關觀點。C.材料二認為,志意修煉就會傲視富貴,崇尚道義就會藐視王侯,內心反省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D.材料二認為,君子有自己追求的目標,就不去爭論“堅白”“同異”“有厚無厚”,也沒有怪誕駭俗的行為。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2)夫驥一日而千里,駑馬十駕則亦及之矣。14.兩則材料都談到了成為君子需要具有的品格,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CEG11.D12.A13.(1)所以聲音不會因為小而不被聽見,行為不會因為隱蔽而不被看見。(2)良馬一天走一千里的路程,劣馬走十天也能達到(千里)。14.①堅定專一,有了目標就堅持做下去;②即使遇到困境或比不上別人,也不輕易放棄;③不斷積累,一步一步走下去。【解析】【1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山里有玉就連草木都會潤澤,深淵有珠就連崖岸都不會干枯。行善怎么會不可以積累?哪有積善成德而不被廣為傳誦的呢?“玉在山而草木潤”與“淵生珠而崖不枯”,是兩個對稱的句子,句式結構一致,各自單獨成句,故CE處斷開;“安有不聞者乎”為反問句,可判斷在“安”前斷開,故G處斷開。故選CEG?!?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B.正確。句意:所以君子要堅定專一啊。/蚯蚓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啊。C.正確。句意:小人被外物支配。/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D.“跬步,本指一步”錯誤。“跬步”本指半步。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句意:所以一步一步不停地走,即使是跛足的鱉,也可以抵達千里。故選D?!?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證明了建立‘赫赫之功’的重要性”錯誤,根據(jù)原文“故君子結于一也”可知,是為了證明堅定專一的重要性。故選A。【1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1)“故”,所以;“隱”,隱蔽;“不聞”“不形”,被動句。(2)“驥”,駿馬;“十駕”,馬拉車十天的路程;“及”,到?!?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內容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①根據(jù)材料一第一段“故君子結于一也”,可概括出“君子堅定專一”;材料二第二段“將有所止之,則千里雖遠,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后,胡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辯,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難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可概括出“君子有自己追求的目標,并為了目標努力去做”。②根據(jù)材料二第一段“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可概括出“君子遇到困境而不會懈怠放棄”。③根據(jù)材料二第二段“故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或為之,或不為爾!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可概括出“君子要不斷積累,一步一步走下去”?!緟⒖甲g文】材料一:因此沒有專一精域的精神,就沒有清明的智慧;沒有堅定不移的行為,就不會有巨大的成就。彷徨于歧路的人到達不了目的地,同時事奉兩個君主的人,會被兩者不容。眼睛不能同時看清楚兩樣東西,耳朵不能同時聽清楚兩種聲音。騰蛇沒有腳但卻能飛,梧鼠有五種生存技能卻常常處于困境?!对娊洝飞险f:“布谷鳥在桑樹上筑巢,公平如一地養(yǎng)育它的七只幼鳥,善良的君子們,他們的行為儀態(tài)多么堅定專一,堅定專一不偏邪,思想才會如磐石堅定?!彼跃右獔远▽R话?。過去瓠巴鼓瑟,水中的魚也會浮到水面來聽;伯牙鼓琴,六馬仰首而聽,所以聲音不會因為小而不被聽見,行為不會因為隱蔽而不被看見。山里有玉就連草木都會潤澤,深淵有珠就連崖岸都不會干枯。行善怎么會不可以積累?哪有積善成德而不被廣為傳誦的呢?材料二:志意修煉就會傲視富貴,崇尚道義就會藐視王侯,內心反省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秱鳌氛f:“君子役使外物,小人為外物所支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身體雖然辛苦但心安理得,就去做;利益少而多合乎道義,就去做。如侍奉上國暴君而顯達,不如侍奉能順道而行的窘迫小國之君。所以好的農夫不會因為洪澇、干旱之災而不耕田,好的商人不會因為虧損而不做生意,士君子不會因為貧窮而懈怠于道。良馬一天走一千里的路程,劣馬走十天也能達到(千里)。想要走完無窮之路,追逐沒有終點的所在嗎?(這樣的話,)即使走到骨折筋斷,一輩子也無法到達;如果有止境有目的,那么千里雖遠,也只是或慢或快、或前或后的問題,怎么可能走不到呢?不認識道路的人,是去走那無窮之路,追逐沒有終點的所在呢?還是有所止境?“堅白”“同異”“有厚無厚”的辯說,不能說不精察,然而君子不去爭論,因為君子有自己追求的目標。怪誕駭俗的行為,不是不難做,但是君子不做,因為君子有自己追求的目標。所以說:(學習好比行路,)得路之人在前面停下等著我,我便努力地追趕上去,那么或早、或晚、或先、或后,怎么會不到達同一個地方呢?”所以一步一步不停地走,即使是跛足的鱉,也可以抵達千里;一層一層積累不停,平地最終也能變山丘。堵塞住源頭,開通溝渠,江河也會枯竭;一會兒前進,一會兒后退,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六驥也到達不了遠處。人和人之間才性的差異,哪里會有跛鱉和六驥的差異那么大?然而跛鱉能夠到達,六驥就不能到達,這并沒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為有的做,有的不做?。〉缆冯m近,不走就不可能到達;事情雖小,不做就不會成功,那些整日游手好閑的人,他的成就就不會超出常人多遠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卜算子·萬里籋①浮云辛棄疾萬里籋浮云,一噴空凡馬。嘆息曹瞞老驥詩,伏櫪如公者。山鳥哢②窺檐,野鼠饑翻瓦。老我癡頑合住山,此地菟裘③也?!紓渥ⅰ舰倩H(niè):同“服”踩、踏的意思。②哢(nòng弄):啼鳴。③菟(tú)裘:指隱居之所。出自《左傳》:“使營菟裘,吾將老焉?!?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起筆雄健,以天馬喻英才,天馬在半空中追躡浮云,噴鼻一響,天下的凡馬立刻就覺得自慚形穢。B.詞人以“曹瞞”稱呼曹操,顯得親切,借曹操詩句自抒心志,顯然是自比曹操,寄托了上場殺敵的雄心。C.“山鳥”兩句,形容歸隱處的冷落蕭條和居所的荒僻,人煙稀少,同時也暗示了當時黑暗的政治環(huán)境。D.詞上片寫自己的理想,格調高昂;下片抒情,又拉回到現(xiàn)實生活,情緒迷惘,充滿了悲慨和無奈。16.請從手法、情感兩個角度,比較“老我癡頑合住山,此地菟裘也”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相同之處?!敬鸢浮?5.C16.①手法:都是用典?!皯{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運用了廉頗的典故,“老我癡頑合住山,此地菟裘也”運用了“菟裘”的典故。②情感:都表達了對不被重用的不甘?!皯{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表示自己有決心和能力為國家效勞,同時擔心才能無法施展,壯志不能實現(xiàn);“老我癡頑合住山,此地菟裘也”調侃自己既老又癡,只配住在山林中,空有壯心卻備受冷落?!窘馕觥俊?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同時也暗示了當時黑暗的政治環(huán)境”錯誤?!吧进B哢窺檐,野鼠饑翻瓦”意即山鳥和饑鼠看見詞人,絲毫也不感到畏懼,反而肆意囀鳴、翻瓦。這兩句極寫稼軒居所的荒僻,“暗示了當時黑暗的政治環(huán)境”詞中并未體現(xiàn)。故選C。【1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思想感情的能力。手法上:“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中使用了廉頗的典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趙國名將廉頗在使者面前吃下飯一斗、肉十斤,披甲上馬,以示尚可大用。使者受廉頗仇人郭開的賄賂,回來報告趙王說:“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老我癡頑合住山,此地菟裘也”使用了“菟裘”的典故,“菟裘”出自《左傳》:“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說春秋時,魯國的羽父(公子揮)向隱公請殺子允(后來的魯桓公),以謀求為相。隱公不肯,說他將把國政授予子允,自己則要到菟裘之地退隱。后用此典指謀地告老歸隱。情感上:“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以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將廉頗的故事來自比,表達自己雖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希望被朝廷重用,繼續(xù)為國家和民族效力。廉頗的故事象征著辛棄疾自己,他希望朝廷能夠像趙王重新啟用廉頗那樣,重新啟用自己,但現(xiàn)實卻是朝廷并未給予他應有的信任和重用,這使得他感到悲憤和無奈?!袄衔野V頑合住山,此地菟裘也”中菟裘,指隱居之所,詞人調侃自己,一個既老又癡的村夫,當然只配住在山林中,這里才是理想的隱居之地。他自嘲自己“頑固不化”,實則表現(xiàn)自己抗金復國的理解不會改變。辛棄疾志在恢復,志在沙場上奮勇拼殺建功立業(yè),未曾想,卻要在此荒涼破敗之地隱居度日,懷才不遇的悲憤油然而生。(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勸學》中說將直木烤成符合圓規(guī)的曲度,“__________________”,也不能夠再使其恢復原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告誡我們只有經過學習才能改變自己。(2)蘇軾《赤壁賦》中,蘇子在抒發(fā)了對“水”與“月”的感慨之后,從“變”的角度看待天地所說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月”這一物象,在文人筆下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古詩詞中含有“月明”意象的語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敬鸢浮浚?)雖有槁暴使之然也(2)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取得豐碩成果,理論范式日漸成熟,增強理論自信成為大多數(shù)人的共識與呼吁。但是,仍然有少數(shù)人熱衷于“拿來”,言必稱希臘、文必引西方,對自己的優(yōu)秀理論成果卻視而不見,甚至___A___。一味“拿來”的東西,或因___B___,不能為我所用;或因拿者心懷二志,不能作為借鑒,因而既解決不了我國的實際問題,也成就不了理論自信。拿來主義不是今天才有的。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對國家和民族的危亡局面,我國___C___喊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這有助于當時的國人“睜眼看世界”,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獲得思想解放,因而具有歷史進步意義。但令人遺憾的是,在隨后的歷史發(fā)展中,一些人的拿來主義慢慢地變了味,不再是借鑒揚棄,而是照抄照搬,甚至主張“全盤西化”。于是,大量西方的思想觀念、理論主張被不加辨別地“拿”了進來。久而久之,一味“拿來”傷害了中國理論的原創(chuàng)力,一些中國學者也因此失掉自信:無論概念、理論框架還是研究方法、思維模式,都不顧我國現(xiàn)實和語境,盲目按照西方的模式走,深深打上了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的烙??;而像費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論、張培剛的農業(yè)工業(yè)化理論等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即使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并為國際社會所認可,但是不能引起他們的足夠重視。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上恰當?shù)某烧Z。19.下面句子中的引號,與文中畫橫線處引號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地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B.作為世界公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客觀地分析了現(xiàn)階段培育的雜交水稻的缺點。C.在延安城墻上,曾經看見這樣一個標語:“工人農民聯(lián)合起來爭取抗戰(zhàn)勝利?!盌.鐘揚的學生就像古代的門客一樣“各顯神通”,有做科研的,有做科普的,有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加以修改??缮倭吭鰟h詞語、調整語序,但不得改變原意?!敬鸢浮?8.A.不屑一顧B.水土不服C.有識之士19.C20.而像費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論,張培剛的農業(yè)工業(yè)化理論等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理論,即使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并為國際社會所認可,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足夠重視。【解析】【1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根據(jù)“對自己的優(yōu)秀理論成果卻視而不見”可知,此處語境是指對自己的優(yōu)秀理論成果極端輕視,應用“不屑一顧”。不屑一顧: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B.根據(jù)“不能為我所用”可知,語境是指“拿來”的東西因為不能適應,應用“水土不服”。水土不服:對于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C.語境是指我國的具有才能和遠見卓識的人喊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應用“有識之士”。有識之士:具有才能和遠見卓識的人?!?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標點符號的用法的能力。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引號的用法表示引用。A.表示反語、諷刺;B.表示特定稱謂;C.表示引用;D.表示特殊含義。故選C?!?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畫波浪線的句子主要有兩處語病:一是成分殘缺,“具有”缺少賓語中心語,在“中國特色的”的后面加上“理論”;二是關聯(lián)詞使用不當,應將“但是”改為“也”。修改為:而像費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論,張培剛的農業(yè)工業(yè)化理論等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理論,即使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并為國際社會所認可,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足夠重視。(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雜交水稻是由兩個不同遺傳特性的水稻品種雜交產生的,由于___①___,通過雜交產生的雜交水稻,在體內結合了兩個品種的不同特性,一方面使不同特性在雜交水稻體內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另一方面___②___,因此,雜交水稻能夠表現(xiàn)出較優(yōu)的性狀和較強的生活力。但是,雜種優(yōu)勢只表現(xiàn)在第一代,雜種一代自身結的種子,只能作為糧食,不能傳宗接代。如果把雜種一代結的種子留種,___③___,這第二代的生長情況是怎樣的呢?植株有的像不育系,有的像恢復系,也有的像雜種一代,群體生長極不整齊,植株有高有矮,生育期有長有短,分蘗特性有強有弱,穗型有大有小。這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人們把雜種第二代的這種退化規(guī)律,叫做分離現(xiàn)象,在生產上一般沒有利用價值。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請簡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轉折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75個字?!敬鸢浮?1.①它們之間遺傳特性上的不同②使雜交水稻體內產生一定矛盾③種植下去就是第二代22.雜交水稻雖然結合了不同遺傳特性的兩個水稻品種的優(yōu)點,具有較優(yōu)性狀和較強生命力,但這種雜種優(yōu)勢只表現(xiàn)在第一代,雜種第一代結的種子種植下去會出現(xiàn)分離現(xiàn)象?!窘馕觥俊?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空,根據(jù)下句“通過雜交產生的雜交水稻,在體內結合了兩個品種的不同特性”可知,此處內容為雜交水稻在體內結合了兩個品種的不同特性的原因,再結合上句“雜交水稻是由兩個不同遺傳特性的水稻品種雜交產生的”可知,兩個不同遺傳特性的水稻品種,它們之間遺傳特性上是不同的,所以此處應該填寫“它們之間遺傳特性上的不同”。第二空,根據(jù)上句“在體內結合了兩個品種的不同特性,一方面使不同特性在雜交水稻體內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可知,此處內容為兩個品種特性的另一方面的內容,因為兩個品種的特性不同,那么另一方面的特性應與“相互補充,取長補短”相反,即相矛盾,在結構上應于“一方面使不同特性在雜交水稻體內相互補充,取長補短”一致,應為“使雜交水稻體內……”,所以應該填寫“使雜交水稻體內產生一定矛盾”。第三空,根據(jù)上句“如果把雜種一代結的種子留種”可知,留種的目的是進行種植,再結合下句“這第二代的生長情況是怎樣的呢”可知,雜種一代結的種子種植下去就是第二代,“這”指的就是“第二代”,說明把雜種一代結的種子種植下去了,所以此處應該填寫“種植下去就是第二代”。【2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段主要內容的能力。第一段講了雜交水稻是由兩個不同遺傳特性的水稻品種雜交產生的,因此,雜交水稻能夠表現(xiàn)出較優(yōu)的性狀和較強的生活力,可概括為“雜交水稻雖然結合了不同遺傳特性的兩個水稻品種的優(yōu)點,具有較優(yōu)性狀和較強生命力”;第二段講了雜種優(yōu)勢只表現(xiàn)在第一代,雜種一代自身結的種子,只能作為糧食,不能傳宗接代,雜種第一代結的種子種植下去會出現(xiàn)分離現(xiàn)象,可概括為“這種雜種優(yōu)勢只表現(xiàn)在第一代,雜種第一代結的種子種植下去會出現(xiàn)分離現(xiàn)象”。題目要求使用包含轉折關系的句子,可用表轉折關系的連詞“但”把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主要內容連接起來,得出答案:雜交水稻雖然結合了不同遺傳特性的兩個水稻品種的優(yōu)點,具有較優(yōu)性狀和較強生命力,但這種雜種優(yōu)勢只表現(xiàn)在第一代,雜種第一代結的種子種植下去會出現(xiàn)分離現(xiàn)象。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沒有愛的閱讀,沒有敬重的知識,沒有心的教養(yǎng),是戕害性靈的最嚴重的罪過之一?!谌蹲x書:目的和前提》以上三句話都出自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學習之道”中的文章,請任選其中一則或數(shù)則確定立意,結合自身經歷和感悟,寫一篇發(fā)言稿,談談你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敬鸢浮柯浴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材料是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學習之道”中的文章中的三句話。“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意為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這句話強調了學習要懂得尋求幫助、借助外物的重要性;“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意為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哪里去考慮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這句話闡述擇師不在“年齡”,而在于是否“聞道(明白道理)”,告訴人們要打破局限,拋卻陳規(guī),善于向身邊優(yōu)秀的人學習。“沒有愛的閱讀……是戕害性靈的最嚴重的罪過之一”,這句話從閱讀、知識和教養(yǎng)三個方面,告訴人們只有培養(yǎng)起健全、光明的個性或人格,教育才能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三則材料,分別強調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學會:汲取他人的長處、借鑒他人的智慧;尊重老師,虛心求學,從善如流,善于在生活實踐中學習知識;關心人格成長,重視個性培養(yǎng),將人之品德當作學習的前提??忌梢灾贿x其中一則展開立意,也可以選多則多角度立意,要注意題目中“談談你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和思考”的任務指令,寫作時要結合實際,對學習體會進行重點論述。寫作時,考生可以先提出觀點,如借力而勝,收獲成功;然后從借力的內涵“尋求幫助,汲取智慧,借鑒經驗”和借力的意義“靈活變通,節(jié)約時力,啟發(fā)新知”兩方面進行論述,并適當援引論據(jù);再結合題目中的任務指令,聯(lián)系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進一步論證“借力”的重要性;最后強調觀點,收束全文。立意:(1)借助外物﹐成就自己。(2)能者為師,擇善而從。(3)健全人格,以愛潤智。(4)尊重經驗,吸取教訓。河南省中州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在過去的江村,家里的日子是處處圍著灶臺轉的?!霸睢币馕吨鴮τ凇盎稹钡恼瓶?,在老一輩江村人的回憶中,除了滿足做飯、燒水等基本的生活需要,灶臺還能用于制備喂養(yǎng)家畜的飼料,或者處理秸稈、木柴等農業(yè)生產中的“剩余物”,其用途涉及到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霸睢庇质桥c江村的民俗文化緊密關聯(lián)的。“熏青豆”是江村人家的必備品,每年秋分過后,當?shù)厝思冶闳プ约姨锏乩锊烧?,剝開煮沸,置于灶臺上烘烤翻動,待青豆烘干起皺后即可出鍋,在當?shù)氐娜饲橥鶃碇?,常常作為家庭的“門面”用于泡茶待客。江村人尤其是當?shù)貗D女信仰“灶神”,每逢初一、月半以及過年過節(jié),家中婦女都會早早起來,祭灶祈福。在老一輩看來,有了“灶”,日子才有著落;有了“灶”,才能每年熏青豆招待來客,家里才有面子;有了“灶”和“灶神”像,才能按時供奉,以求全家平安。甚至可以說,要是沒了“灶”,房屋就不像一個完整的“家”。同“灶”最相關的吃飯問題也是家中最大的事情。掌管做飯的,一般是家中的女主人,若是婆婆做不動了,“灶”的掌管權便轉交到了兒媳手中。倘若遇上父母外出務農做工,孩子們總是要“當家”的,他們早早就在耳濡目染中學會了有關灶臺的一切。周家民宿的男主人回憶起兒時生活時說道:“不是懷念,是忘不了!小時候我有一個弟弟,還有一個妹妹,不就是三個人做飯嗎?這很好玩的,誰燒火、誰上灶(做菜),都要爭的?!睂τ诤⒆觽儊碚f,灶臺提供了寶貴的社會化機會,讓他們能夠早早地在家庭生活中承擔責任。從空間布局上看,從前農村人家中灶臺與餐桌是在同一個房間的,正是這一方小小的灶間,成為了家人每天相聚、聊天的場所?!巴罟彩场钡挠洃涍B結著大家庭的過往,一位奶奶回憶道,“以前我(家里)有七個人,我女兒女婿兩個,我們兩個,我一對公公婆婆,一個小姑,兩個灶臺,一個燒菜,一個燒飯。(大家)在一個桌子吃,熱鬧的、開心的呀。幾個人說說話,鬧忙鬧忙的。”另一方面,也只有共用一個灶吃飯,才算得上“一家人”。因此,兄弟分家又叫“另起爐灶”,即從此“各用各家灶,各吃各家飯”。正是在“圍著灶臺過日子”的生活實踐中,家庭生活的知識得到了傳承,家庭成員的角色分工得到了確認,“家”也作為一個整體得到了再生產。三十余年來,在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下,江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更新。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xiàn)代化的灶具逐漸進入了村民的視野,一方面為江村人的生活帶來了切實的便利,另一方面,也不斷沖擊著傳統(tǒng)灶臺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傳統(tǒng)的灶被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視作“不干凈”的存在。人們覺得用灶臺會搞得房間里“煙霧彌漫”,影響住處的整潔和衛(wèi)生。因此,當農村家庭需要裝修或重建房屋時,“灶”總免不了被“請出去”或拆毀的命運?!霸瓉碛性畹?,現(xiàn)在造樓房把它拆了就沒有了。那個灶我小時候就有了,拆掉的時候舍不得!”一位大媽不由得如此感慨。人與“灶”之間難以割裂的情結在具體的行動中得到了體現(xiàn)。事實上,老一輩江村人總在以各種替代性的策略保留“灶”在家中的一席之地。早年,如果一戶人家需要翻新住房,他們常常會在庭院的小平房里重新砌一個灶,甚至專門修建一間小平房來擺放灶臺。近年來,新的住房政策嚴格限制了每戶的房屋總面積,小平房也需要納入總的平方數(shù),為了盡可能保留主樓的面積,人們不愿意在主樓外單獨建小平房,灶陷入了“無處安放”的境地。一些人家開始購買不銹鋼制造的可移動灶臺,甚至請人或自己制作簡易的“灶”,其形態(tài)可謂“千奇百怪”,也是別有一番趣味,這一過程中免不了代際之間的協(xié)商,以求達到某種生活方式上的共識與和解?!霸睢币馕吨鴤鹘y(tǒng),意味著“鄉(xiāng)土本色”,更意味著人們現(xiàn)在與過去生活的連續(xù)性,難以割舍,難以放下。在費孝通先生看來,文化不僅是“物質設備和各種知識的結合體”,還是“依賴象征體系和個人記憶而維持著的社會共同經驗”?!拔幕衽d”正是鄉(xiāng)村振興得以長久開展的保障。圍繞灶的知識、實踐、信仰、記憶和情感綜合在一起,互相交融,成為鄉(xiāng)土社會獨特的“文化”,并延續(xù)至今,這一文化背后,蘊含了社會與生活方式變遷中的常量,那便是中國人的家。對“灶”文化的保護刻不容緩。“灶”不能僅僅被當作紀念館中代表著過去的展品,更要立足于今天和未來。(摘編自孟昕域劉擁華《水鄉(xiāng)文化錄:灶臺邊,是家庭生活的記憶》)材料二:人之所以要有記憶,也許并不是因為他的腦子是個自動的攝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實,人利用此能力,發(fā)展此能力,還是因為他“當前”的生活必需有著“過去”所傳下來的辦法。我曾說人的學習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學習。唯有學會了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這套方式并不是每個人個別的創(chuàng)制,而是社會的遺業(yè)。小白老鼠并不向別的老鼠學習,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體情境里,從“試驗錯誤”的過程中,得到個別的經驗。它們并不能互相傳遞經驗,互相學習。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體系,不但累積了自己的經驗,而且可以累積別人的經驗。上邊所謂那套傳下來的辦法,就是社會共同的經驗的累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化。文化是依賴象征體系和個人的記憶而維持著的社會共同經驗,這樣說來,每個人的“當前”,不但包括他個人“過去”的投影,而且是整個民族的“過去”的投影。歷史對于個人并不是點綴的飾物,而是實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礎。人不能離開社會生活,就不能不學習文化,文化得靠記憶,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記憶力上不能不力求發(fā)展。我們不但要在個人的今昔之間筑通橋梁,而且在社會的世代之間也得筑通橋梁,不然就沒有了文化,也沒有了我們現(xiàn)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江村人每到初一和十五以及過年過節(jié),一定會祭祀“灶神”,他們把“灶”和完整的“家”聯(lián)系在一起。B.過去大家庭“同灶共食”,每家都有兩個灶臺,分別燒菜、燒飯;而分了家就要“另起爐灶”,灶臺成了家庭的象征。C.鄉(xiāng)村傳統(tǒng)土灶是鄉(xiāng)土社會獨特的“文化”,體現(xiàn)了人們現(xiàn)在與過去生活的連續(xù)性,在新時代不能完全丟棄,而應得以繼承。D.動物沒有與人同等的經驗積累能力,而人既可以在生活中獲取直接經驗,也可以從別處獲得間接經驗。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江村的灶臺不僅可用于做飯、燒水,還涉及到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燒家畜的飼料,處理秸稈、木柴等。B.家中掌管做飯的一般是當家的,先是婆婆,然后是兒媳,也有孩子“當家”的,那是父母不在家的時候。C.雖然農村裝修或重建房屋時,傳統(tǒng)的灶不免拆毀,但總還有人很舍不得,用各種替代性的策略保留“灶”。D.材料二中費孝通關于文化是“社會共同的經驗的累積”的觀點,能夠解釋材料一中人們?yōu)楹螌鹘y(tǒng)“灶”難以割舍。3.訪談是指調查員同調查對象接觸,通過有目的的談話收集資料的方法。假如你是孟昕域、劉擁華,材料一中針對周家民宿男主人的回答設計的問題是()A.你認為對于孩子們來說,灶臺能提供寶貴的社會化機會嗎?B.你小時候在耳濡目染中學會了有關灶臺的一切了嗎?C.你小時候遇上父母外出務農做工,有早早當家做飯的經歷嗎?D.你懷念兒時“當家”做飯在家庭生活中承擔責任的生活嗎?4.請根據(jù)材料,談談為何要保護“灶”文化。5.學校要邀請孟昕域作“江村的灶臺與家庭生活”講座,請你結合材料,替他擬出講座提綱?!敬鸢浮?.B2.B3.D4.①“灶”文化與民俗文化緊密相連,意味著人們現(xiàn)在與過去生活的連續(xù)性,難以割舍,難以放下。②文化中具有社會共同經驗,人不能離開社會生活和記憶,“灶”文化也是社會共同經驗和記憶。③延續(xù)至今的“灶”文化是鄉(xiāng)土社會獨特的文化,蘊含著社會與生活方式變遷中的常量。5.①先闡述“灶”在鄉(xiāng)村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燒水做飯等。②重點從“食”的方面展開論述“灶”所蘊含的民俗文化、家庭概念等:如用灶“熏青豆”來泡茶待客,當?shù)丶涝钇砀A曀祝患胰恕巴罟彩场钡臏剀暗?。③反觀當下,分析現(xiàn)代化的灶具沖擊著傳統(tǒng)灶臺的地位:一些年輕人的錯誤認識,灶臺的逐漸消失等。④呼吁對“灶”所蘊含的鄉(xiāng)土文化的重視、繼承:人與“灶”之間有著難以割裂的情結,“灶”文化是共同記憶的一部分,應得以繼承?!窘馕觥俊?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B.“每家都有兩個灶臺,分別燒菜、燒飯”錯誤。由材料一第九段一位奶奶回憶中的“我(家里)有七個人……兩個灶臺,一個燒菜,一個燒飯”可知,這只是當時“奶奶”家里的情況,而并非所有家都如此,選項以偏概全。故選B?!?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家中掌管做飯的一般是當家的”錯誤。由材料一“掌管做飯的,一般是家中的女主人”可知,一般是“女主人”,并非“當家的”。由“孩子們總是要‘當家’的”可知,此處“當家”用了引號,表明并非真正的當家。故選B。【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周家民宿男主人回答時的第一句為“不是懷念,是忘不了!”因此問題設計為“你懷念……嗎?”比較合適;又因為男主人以下的回答是關于兒時做飯的回憶,因此問題設計為“你懷念兒時‘當家’做飯在家庭生活中承擔責任的生活嗎?”比較合適。故選D。【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①由材料一第16段“‘灶’意味著傳統(tǒng),意味著‘鄉(xiāng)土本色’,更意味著人們現(xiàn)在與過去生活的連續(xù)性,難以割舍,難以放下”可提煉出“意味著人們現(xiàn)在與過去生活的連續(xù)性,難以割舍,難以放下”,這一點在前文中也有例舉,比如“在庭院的小平房里重新砌一個灶,甚至專門修建一間小平房來擺放灶臺”“購買不銹鋼制造的可移動灶臺,甚至請人或自己制作簡易的‘灶’”;再結合“‘灶’意味著傳統(tǒng)”及前文關于“灶”的“熏青豆”“灶神”等民俗的講述可以歸納出“‘灶’文化與民俗文化緊密相連”。②由材料一第17段“文化不僅是‘物質設備和各種知識的結合體’,還是‘依賴象征體系和個人記憶而維持著的社會共同經驗’”可提煉出“文化是依賴個人記憶而維持著的社會共同經驗”,而灶文化作為一種鄉(xiāng)土文化,自然也具有社會共同經驗,比如前文中列舉的“女主人掌管做飯”“周家民宿男主人的回憶”“同灶共食”“另起爐灶”等各種與“灶”相關的吃飯問題,都屬于社會共同經驗的范疇。③由材料一第18段“圍繞灶的知識、實踐、信仰、記憶和情感綜合在一起,互相交融,成為鄉(xiāng)土社會獨特的‘文化’,并延續(xù)至今,這一文化背后,蘊含了社會與生活方式變遷中的常量”可概括為“灶”文化是鄉(xiāng)土社會獨特的文化,蘊含著社會與生活方式變遷中的常量?!?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講座提綱應結合材料一的內容進行擬定,因此按段落順序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即可。①由第1段“家里的日子是處處圍著灶臺轉的”“其用途涉及到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做飯、燒水”“制備飼料”“處理秸稈、木柴”等內容可歸納出“灶”在鄉(xiāng)村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②由第2—10段“熏青豆”、祭灶祈福以及“沒了‘灶’,房屋就不像一個完整的‘家’”、女主人掌管做飯、民宿男主人回憶兒時生活、“同灶共食”“另起爐灶”等例子可以歸納出“灶”蘊含了民俗文化和家庭概念。③由第11—12段“也不斷沖擊著傳統(tǒng)灶臺的地位”“被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視作‘不干凈’的存在”“‘灶’總免不了被‘請出去’或拆毀的命運”等內容可以歸納出現(xiàn)代化的灶具沖擊著傳統(tǒng)灶臺的地位。④由第13—19段“拆掉的時候舍不得”“難以割裂的情結在具體的行動中得到了體現(xiàn)”等內容以及砌新灶、修建小平房放灶、制作簡易灶等例子可以看出人與“灶”之間有著難以割裂的情結;由“依賴象征體系和個人記憶而維持著的社會共同經驗”“蘊含了社會與生活方式變遷中的常量”“對‘灶’文化的保護刻不容緩”等內容可以歸納出“灶”文化的重要意義以及對保護、繼承“灶”文化的呼吁。(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錢塘江盡到桐廬徐則臣桐廬在浙江,隸屬杭州。從杭州的錢塘江坐船,悠悠游游,江闊水緩,霧起波清,就到了富春江段。富春江是錢塘江的中游,跨建德、富陽和桐廬三地。江水中分桐廬縣城。和絕大部分中國人一樣,我最早聽聞桐廬大名,是在中學課本里,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我們背得滾瓜爛熟。誦讀這文章時,我還在故鄉(xiāng),平原上一個偏僻的小地方,沒出過遠門,夾岸高山、千百成峰的軒邈之境無福見識,天山共色和奇山異水更是夢寐中的勝景,《與來元思書》讓一個平原少年對富陽與桐廬心生了神往。后來念中文系,通讀郁達夫,尤其散文名篇《釣臺的春晝》,一讀再讀。文章無疑是妙筆,我于達夫先生彼時的頹唐、思古之幽情和現(xiàn)世的批判,也頗有會心,更記住的是富陽與桐廬的關系,以及嚴子陵和他垂釣的典故。達夫先生與南北朝的吳均,他們兩個人在同一條綿延的大水上,從同一處到了另外的同一處。如他們文中所示,富陽與桐廬,共飲一江之水。的確如此,很多年在我認知里,桐廬與富陽都是結伴在一起的:由富陽必及桐廬,見桐廬也必及富陽;哪怕只見富陽或桐廬其中的兩個字,也必會想起另外的兩個字。沿江兩岸美不勝收,但凡山水入詩入文入畫,乃至口耳流傳,究竟是取材富陽還是桐廬,實在沒法嚴格分野。最著名的例證,莫過于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晚唐詩人韋莊有句詩,“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意思是錢塘江到了桐廬,也就是富春江沿岸,天地造化,美輪美奐,要畫出那山水之大美,想都別想。當然還要說到郁達夫。先生在文章中論及家鄉(xiāng),單及富陽的很少,多半放到富春江邊來談,而當他寫到富春江時,你分明感到那條江是前后延伸的,在他描述的那片大水的上游,隱隱有個別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桐廬。他的富春江是涵蓋富陽和桐廬的大富春江?!秲烧懵魏笥洝罚?934年12月)中寫到看過浙東西的山水后返回家,“仔細加以分析與回思,覺得龔定庵的‘踏破中華窺兩戎,無雙畢竟是家山’的兩句詩”仿佛是為他而做,因為他的“家山”,“是在富春江上”。第一次到富陽是2020年,領郁達夫小說獎。此前我完全不知道,共一條富春江,江水是從富陽流至桐廬,還是從桐廬流到富陽。酒店鄰水,富春江就在窗外浩蕩流淌。12月的浙江早有冷意,江水因此沉郁,只在清早和傍晚才隱約蒸騰出水汽,一艘艘貨運的鐵駁船就在水汽氤氳的江面上孤獨地行走。這情景像極了我寫了多年的京杭大運河。事實上,我對富春江的上心,不惟它是一條歷史和文化的河流,還因為它是錢塘江的一段,而對錢塘江的關注,乃是受運河的影響,我寫京杭運河,與之相關的所有周邊自然都會關注。京杭運河從南到北相交的東西走向的五大水系中,錢塘江是第一條。車到富陽,一看見寬闊涌動的水面,我就跟自己說,在這里,錢塘江叫富春江。今年6月,終于來到桐廬。接下來的兩天,與師友論文學,看了嚴子陵釣臺,更多時間是在山水之間游蕩。這當真是一副大大的好山水,無需多言,此好并非只是山水自身之好,而是其雄奇秀美可以“化人”。關于嚴子陵隱釣桐廬,千百年來褒貶不一,褒揚者贊其高路出世、達觀通透,貶之者斥其虛偽作態(tài)、沽名釣譽。多年前讀到嚴子陵垂釣,我也疑心是文人作秀,要個三顧茅廬的矜持;所謂隱居,也不過是為了討個好價錢。從富陽至桐廬,富春江上漂游一過,想法變了,深感自己的庸俗。真正的好山水可以醒腦,也可以洗心,甚至于改變人的三觀的。其實《與朱元思書》已經寫出來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到這里,多大的野心都能讓你回歸平常心,多宏偉的俗世功業(yè)也都會被拋諸腦后。既如此,為什么嚴光就不能把漢光武帝劉秀給拒了呢?1034年,范仲淹由右司諫被貶桐廬,那會兒桐廬還叫睦州,他在睦州知州任上作有《蕭灑桐廬郡十絕》,詩中有這樣幾句:“使君無一事,心共白云空”;“勞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人生安樂處,誰復問千鐘”。范仲淹是大政治家,既鳶飛戾天又經綸世務,到了桐廬也“息心”“忘反”了,可見富春山水確有療愈和化人的功效。又要說到1934年的郁達夫。文人之大如郁達夫,桐君山再到之后,繁華現(xiàn)代的杭州城也不能令他靈魂安妥,他所“癡想”的,還是桐廬,“或是桐君山,或是釣臺山的附近”。這不正是近兩千年前嚴子陵所作所為嗎?我一介俗人,自是不敢效嚴子陵、范仲淹、郁達夫諸先賢作決絕的釣臺之思,但山水的醒目與清心還是能感受到一二。錢塘江流至桐廬、富陽這一段確實與眾不同,流出了一派高拔脫俗的山水,可謂“天下獨絕”。山水不言,眾皆趨之。這些年因為寫《北上》,在運河上頗多用力,讀到了成千上萬的相關詩文,其豐富與詳盡,簡直就是一部流淌在運河上的中國史,不由得時常感嘆:欲知千年滄桑事,一條大河波浪寬。錢塘江我也感興趣,但時間與精力都有限,無力吃透,只能星星點點地了解。碰到了好機緣,有幸到富陽和桐廬,在富春江上走了走,只這么一段,便感到了錢塘之廣大和幽深。細想也正常,哪一條養(yǎng)育我們的大河,滾滾流淌的只是水呢?必是時與勢的交錯,世道和人心的糾纏,也是歷史與文化的生息。就此意義上,錢塘江盡到桐廬,這一條富春江水,就是一部磅礴流動的文化史和文學史。(節(jié)選自《文匯報》)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年少時便神往富陽與桐廬,后來讀郁達夫,知道了富陽與桐廬的關系,最終因領郁達夫小說獎第一次到富陽,后來又到了桐廬。B.文章并沒有用大篇幅來正面描繪富春江的景色,只是用寥寥幾句描繪了酒店邊富春江浩蕩流淌和一艘艘貨運的鐵駁船行走的場面。C.作者對于嚴子陵的態(tài)度前后不同,以前不以為然,疑心是文人作秀,要個三顧茅廬的矜持,后來才感覺到他拒絕功名利祿的偉大。D.作者認為,郁達夫在《釣臺的春晝》中表達了頹唐、思古之幽情和現(xiàn)世的批判,郁達夫和嚴子陵一樣對桐君山和釣臺山念念不忘。7.關于文中提到作者寫京杭運河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關注富春江,與自己寫京杭運河不無關系,錢塘江是京杭運河五大水系中的一條,錢塘江在富陽一帶叫富春江。B.作者因為寫作《北上》,閱讀了成千上萬與運河相關的詩文,對大運河的文化史和文學史很有研究,感慨其博大精深。C.養(yǎng)育我們的大運河流淌的是歷史與文化,同樣富春江滾滾流淌的是時與勢的交錯、世道和人心的糾纏以及歷史與文化的生息。D.作者在文中插入自己寫作《北上》,將運河與錢塘江對照,突出了錢塘江文化比大運河文化更廣大、幽深,豐富了文章內容。8.文中引用郁達夫《兩浙漫游后記》和范仲淹《蕭灑桐廬郡十絕》,分別有什么作用?9.這篇散文形散神聚,意蘊深遠,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敬鸢浮?.C7.D8.①引用郁達夫《兩浙漫游后記》,說明郁達夫心目中的富春江是涵蓋富陽和桐廬的大富春江,同時豐富文章意蘊,家鄉(xiāng)的山水才是絕妙無雙的風景,寄寓了郁達夫對故鄉(xiāng)的懷念。②引用范仲淹《蕭灑桐廬郡十絕》,說明范仲淹到了桐廬也“息心”“忘反”了,更突出強調了富春山水確有療愈和化人的功效。9.①本文不僅寫到了錢塘江的美景,對郁達夫、吳均等文化名人的追憶,還有對自己如何認識并逐步了解錢塘江、桐廬、富陽的概述,體現(xiàn)散文“形散”的特點。②文章始終抒發(fā)對富春江一帶景色的喜愛、贊美之情,突出了錢塘江流至桐廬、富陽這一段的雄奇秀美之景可以“化人”、醒腦、洗心的特點,展現(xiàn)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史和文學史,體現(xiàn)散文“神聚”的特點。③文章于描寫中加入聯(lián)想、議論,引用文化名人的語句,多處表達了自己的主觀思考,豐富了文章的意蘊?!窘馕觥俊?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C.“后來才感覺到他拒絕功名利祿的偉大”錯誤,由原文“富春江上漂游一過,想法變了,深感自己的庸俗”可知,作者的意思是說富春江能讓人回歸平常心,并不是說拒絕功名利祿就很偉大。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品內容的能力。D.“突出了錢塘江文化比大運河文化更廣大、幽深”錯誤,由原文“錢塘江我也感興趣,但時間與精力都有限,無力吃透”“只這么一段,便感到了錢塘之廣大和幽深”分析可知,作者在運河上下的功夫比較多,對于錢塘江了解得不夠。現(xiàn)在在富春江一走,便感到了錢塘江的廣大和幽深。作者并沒有將錢塘江文化比大運河文化進行對比。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①由原文“這個地方,就是桐廬。他的富春江是涵蓋富陽和桐廬的大富春江”分析可知,郁達夫心目中的富春江是前后延伸的,是涵蓋富陽和桐廬的大富春江;由原文“因為他的‘家山’,‘是在富春江上’”分析可知,在郁達夫心目中家鄉(xiāng)的山水才是絕妙無雙的風景,繁華現(xiàn)代的城市也不能令他靈魂安妥,表達了他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和懷念。②由原文“‘人生安樂處,誰復問千鐘’。范仲淹是大政治家,既鳶飛戾天又經綸世務,到了桐廬也‘息心’‘忘反’”分析可知,引用范仲淹的《蕭灑桐廬郡十絕》,說明范仲淹到了桐廬也沉醉于山水間,忘俗世的功業(yè),回歸平常心,突出了富春山水確實有療愈和化人的功效?!?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①由原文“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我們背得滾瓜爛熟”“尤其散文名篇《釣臺的春晝》,一讀再讀”“與師友論文學,看了嚴子陵釣臺”等分析可知,文章不僅寫到了錢塘江的美景,更多的是對郁達夫、吳均、嚴子陵等文化名人的追憶,他們將身心融入自然山水,構筑出別樣的生命方式;在此過程中,作者還加入了自己認識并了解錢塘江、桐廬、富陽的文字。全文內容豐富,體現(xiàn)散文“形散”的特點。②由原文“真正的好山水可以醒腦,也可以洗心,甚至于改變人的三觀的。”“可見富春山水確有療愈和化人的功效”“錢塘江盡到桐廬,這一條富春江水,就是一部磅礴流動的文化史和文學史”等分析可知,文章自始至終寫桐廬的山水之美和這種美對人的生命方式的改變、心靈的凈化、精神的提升,始終抒發(fā)對富春江一帶景色的喜愛、贊美之情,展現(xiàn)錢塘江流至桐廬、富陽這一段的雄奇秀美之景背后蘊含的文化史和文學史,體現(xiàn)散文“神聚”的特點。③由原文“‘或是桐君山,或是釣臺山的附近’。這不正是近兩千年前嚴子陵所作所為嗎?”“流出了一派高拔脫俗的山水,可謂‘天下獨絕’”“錢塘江盡到桐廬,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內部實驗室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必要性分析
- 商業(yè)決策支持系統(tǒng)的嵌入式技術解析
- 2025中國聯(lián)通楚雄州分公司運營公司招聘26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浙江限公司校園招聘113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分公司高校畢業(yè)生招聘93人(遼寧)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限公司招聘10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板坯連鑄機行業(yè)相關投資計劃提議范本
- 2025中國煙草鄭州煙草研究院招聘4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國建筑一局(集團)限公司軌道交通項目部總工程師招聘1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國交通建設集團限公司招聘20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建筑起重司索信號工共40頁PPT課件
- 江蘇省無錫市2022年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糧食儲備庫擴建工程防水施工方案
- 羅西尼亞那第二號,Rossiniana No.2;朱利亞尼,Mauro Giuliani(古典吉他譜)
- 經顱多普勒超聲(TCD)
- 高壓蒸汽滅菌效果監(jiān)測記錄簿表(完整版)
- 作文考試專用稿紙 (A3完美打印版)
- 電廠一次調頻試驗方案
- 裝修公司驗收單
- 染色體標本的制作及組型觀察
- 2003年高考全國卷.理科數(shù)學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