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之小題狂練300題(古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10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9/12/wKhkGWdtiAeAKG4DAAIarbhm0mQ021.jpg)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之小題狂練300題(古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10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9/12/wKhkGWdtiAeAKG4DAAIarbhm0mQ0212.jpg)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之小題狂練300題(古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10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9/12/wKhkGWdtiAeAKG4DAAIarbhm0mQ0213.jpg)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之小題狂練300題(古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10題)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9/12/wKhkGWdtiAeAKG4DAAIarbhm0mQ0214.jpg)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之小題狂練300題(古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10題)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9/12/wKhkGWdtiAeAKG4DAAIarbhm0mQ02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之小題狂練300題(古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10題)一.文言文閱讀(共10小題)1.(2024?廣州)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甲】??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節(jié)選自諸葛亮《誡子書》)【乙】??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丙】??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以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稟,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孔子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蔽何?、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墻①,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節(jié)選自顏之推《顏氏家訓》,有刪改)[注]①因循面墻:沿襲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學習。(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非學無以廣才/卿今者才略B.及魯肅過尋陽/可以無大過矣C.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D.世人婚冠未學/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2)下列對【丙】文中加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二十以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B.二十以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C.二十以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D.二十以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段中的劃線句子。①蒙辭以軍中多務。②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4)三個文段都寫了勸學,其中所體現(xiàn)的對學習的認識有何相同之處?請結合三個文段簡要分析。2.(2024?大慶)古文閱讀。【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選自《孫權勸學》)【乙】嗟乎!師道①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②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③,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④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節(jié)選自韓愈《師說》)【注】①師道:尊師學習的風尚。②出人:超出一般人。③眾人:一般人。④句讀:指斷開句子的知識。(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實詞的含義。①卿今當涂掌事②蒙辭以軍中多務③見往事耳④是故圣益圣(2)選出下列加點虛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A.卿今者才略前者呼,后者應(《醉翁亭記》)B.但當涉獵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記承天寺夜游》)C.學于余能謗譏于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D.惑之不解馬之千里者(《馬說》)(3)選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選出相應位置。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4)下列關于【甲】【乙】兩篇選文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稁熣f》中的“說”就是這種文體。B.【甲】文注重以對話表現(xiàn)人物,其中魯肅、呂蒙的對話,顯示了兩人的融洽關系,正面表現(xiàn)了呂蒙的學有所成。C.【乙】文將“古之圣人”從師而問和“今之眾人”恥學于師進行對比,指出是否尊師重道,是圣愚分野的關鍵所在。D.【甲】【乙】兩文都與學習有關,【甲】文中孫權用自己讀書的切身體會勸呂蒙學習,【乙】文中韓愈對李蟠“能行古道”給予贊揚。(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①及魯肅過尋陽。②作《師說》以貽之。3.(2024?呼和浩特)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問題。【甲】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節(jié)選自《樂府詩集》)【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①宣撫使馬千乘。萬歷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從征播州。良玉別統(tǒng)精卒五百襄糧自隨,與副將周國柱扼賊于鄧坎。明年正月二日,賊乘官軍宴,夜襲。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陽諸軍直取桑木關,大敗賊眾,為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賊平,良玉不言功。良玉馭下嚴峻,每行軍發(fā)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選編自《明史?秦良玉傳》)【丙】明妃郭漱玉竟抱琵琶塞外行,非關圖畫誤傾城。漢家議就②和戎策,差勝防邊十萬兵?!咀⑨尅竣偈瑁▃hù):地名,在重慶,今作石柱。②就:成,成功。(1)下列選項中,對詞語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中的“但”和“但當涉獵”(《孫權勸學》)中的“但”意思相同。B.“千乘以三千人從征播州”中的“從”和“太守歸而賓客從也”(《醉翁亭記》)中的“從”意思相同。C.“賊乘官軍宴”中的“乘”和“公與之乘”(《曹劌論戰(zhàn)》)中的“乘”意思不同。D.“兼通詞翰”中的“通”和“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中的“通”意思不同。(2)請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筑等七寨(3)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②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4)下列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木蘭詩》中作者歌頌戰(zhàn)爭中的英雄,卻不用過多筆墨正面寫戰(zhàn)爭,暗含了作者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B.互文的特點是用簡潔的文字表現(xiàn)豐厚的內容,《木蘭詩》中“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就是例證。C.《明妃》第二句運用毛延壽丑化昭君,丹青誤人的典故,表達出詩人對昭君出塞的同情與惋惜。D.《明妃》第四句中“差”有“略微”或“甚”的意思,本詩中理解為“甚”更能體現(xiàn)昭君的歷史功績。(5)閱讀完三位巾幗英雄的事跡,同學們圍繞巾幗英雄的形象展開了討論,請你發(fā)表意見,將下面內容補充完整。小語認為:木蘭代父從軍,作為一個征戰(zhàn)沙場的士卒,表現(xiàn)出英勇善戰(zhàn)、堅毅果敢的形象特征。小文認為:良玉小美認為:昭君4.(2024?通遼)感受了古詩文的精神力量,東東再邀你一起閱讀兩篇文言文,學習古人的勸勉智慧?!炯住坑嘤讜r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乙】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shù)引①,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喜怒哀樂,動人必深。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寫②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予友楊君③,好學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志。為尉于劍浦④,區(qū)區(qū)在東南數(shù)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yī)藥,風俗飲食異宜。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養(yǎng)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故予作琴說以贈其行,進琴以為別。(節(jié)選自《送楊寘序》)【注釋】①宮聲數(shù)引:古代的音樂分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文中泛指各種曲調。引,曲調的一種體制。②寫:同“瀉”,傾吐,宣泄。③楊君:即楊寘(zhì),作者的朋友。④劍浦:縣名。(1)請你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A.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過中不至,太丘舍去(《陳太丘與友期行》)B.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C.緩者舒然以和/聞之,欣然規(guī)往(《桃花源記》)D.亦有至者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請你用“/”給【乙】文畫線句斷句(限斷兩處)。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寫其幽思(3)請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②然欲平其心以養(yǎng)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4)【甲】【乙】兩文均為贈序,即臨別贈言,都飽含作者的良苦用心,請結合文章內容,從勸勉藝術、勤奮學習、平和心態(tài)三個方面任選其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受到的啟發(fā)。5.(2024?內蒙古)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炯住苦u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疽摇康澡珣獙ξ暮钗何暮钍箻费蚍ブ猩舰?,克之,以封其子擊②。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比巫唬骸熬弥猩讲灰苑饩芏苑饩雍沃^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注]①中山:中山國,戰(zhàn)國時小國。②擊:魏擊,魏文侯之子,后繼承為君,即魏武侯。(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①臣之妻私臣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③克之④臣是以知之(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窺鏡而自視學而不思則罔B.謂其妻曰其真不知馬也C.臣之妾畏臣乃記之而去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①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②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5)【甲】文中鄒忌進諫的結果是“王曰善”,【乙】文中翟璜應對的結果是“文侯悅”,二人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請結合文本,進行簡要分析。6.(2024?宿遷)古詩文閱讀。參加校文學社組織的“蘭”主題詩文共讀活動?!炯住刻m(明)陳汝言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xiāng)。雖承愛護力,長養(yǎng)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綠葉恐彫傷①。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選自明?簟溪子《蘭史》,中國林業(yè)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注】①雕傷:花木枯萎。雕,同“凋”,凋落,衰敗?!疽摇堪息倥杼m(明)李流芳??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還。夜則苦不寐獨處惘惘非對友生流連酒肆即無以遣日。二月二日,與子薪、韞父、爾凝、家伯季從子,泛舟南郊,聽江君長弦歌。值雨,子薪偕爾凝、君長宿余家。盆蘭正開,出以共賞。子薪故有花癖,燒燭照之,嘖嘖不已。??花雖數(shù)莖,然參差掩映,態(tài)變頗具。其葩或黃或紫,或碧或素,其狀或合或吐,或離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欹,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②,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來而如就③,或往而如奔,或相顧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仰而如羞,或偃蹇④而如傲,或挺而如莊,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語,或獨立而如思。蓋子薪為余言如此,非有詩腸畫筆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詩記之;欲作數(shù)筆寫生,而亦復不果。然是夜與子薪對花?、菡勆鯕g,胸中落落一無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曉,從此病頓減。此花與愛花人皆我良藥,不可忘也。(選自《檀園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刪改)【注】①跋:寫在書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來評價內容或說明寫作經過。②承:捧著。③就:前往。④偃蹇(jiǎn):高聳的樣子。⑤?。毫鲿?,此處指暢快。(1)甲詩“長養(yǎng)非其方”中的“長”字,有同學認為應該讀“cháng”,有同學認為應該讀“zhǎng”。你贊同哪種讀法?談談你的理解。(2)乙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超出三處不得分)。夜則苦A不寐B獨處C惘惘D非對友生E流連F酒肆G即無以H遣日(3)根據(jù)方法提示解釋乙文中加點的詞。文中詞句方法解釋或相顧而如笑【查工具書】顧:①看;②考慮;③拜訪;④反而。A(填序號)或倚而如困【結合語境】或挺而如莊,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語B而亦復不果【課內關聯(lián)】未果,尋病終(《桃花源記》)C(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子薪故有花癖,燒燭照之,嘖嘖不已。(5)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說,好詩往往“自然達意,委婉盡情”,甲詩也有這樣的特點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請梳理乙文中“蘭”能讓作者“從此病頓減”的原因。(7)有感于“蘭”的品質,你想制作一枚蘭花書簽,勉勵自己做“蘭”一樣的人。請結合對詩文的感悟,撰寫書簽上的文字。(不超過50字)7.(2024?濰坊)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唐瑾宇附璘。性溫恭,博涉經史,雅好屬文。年十七,周文聞其名,因召拜尚書員外郎、相府記室參軍事。軍書羽檄,瑾多掌之。從破沙苑,戰(zhàn)河橋,并有功,累遷尚書右丞、吏部郎中。于時魏宣播遷,庶務草創(chuàng),朝章國典,瑾并參之。時燕公于謹勛高望重,朝野所屬。白文帝,言瑾學行兼修,愿與之同姓,結為兄弟。于謹南伐江陵,以瑾為元帥府長史。軍中謀略,多出瑾焉。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沒為仆隸。瑾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輒議免之,賴瑾獲濟者甚眾。及軍還,諸將多因虜掠,大獲財物。瑾一無所取,唯得書兩車,載之以歸?;虬孜牡墼唬骸疤畦笥休w重①,悉是梁朝珍玩?!蔽牡鄢醪恍胖芮彩箼z閱之,唯見墳籍②而已。乃嘆曰:“孤知此人二十許年,明其不以利干義。向若不令檢視,恐常人有投杼③之疑,所以益明之耳。凡受人委任,當如此也。”瑾性方重,有風格。退朝休假,恒著衣冠以對妻子。又好施與,家無余財,所得祿賜,常散之宗族。其尤貧者,又割膏腴田宇以賑之。朝野以此稱之。(節(jié)選自《周書》卷三十二,有刪改)[注]①輜重:出門攜帶的物資,常指軍用物資。②墳籍:古代典籍。③投杼:杼,織布的梭。投杼,表示多謗能動搖信念。(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于謹南伐江陵”中的“南”,與“手自筆錄”中“手”的用法不同。B.“輒議免之”與成語“淺嘗輒止”中“輒”的意思相同,意為“就”。C.“或白文帝曰”中的“或”,與“或遇其叱咄”中“或”的意思不同。D.“恒著衣冠以對妻子”中的“妻子”是古今異義詞,意為“妻子兒女”。(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于時魏室播遷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愿與之同姓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C.其尤貧者其此之謂乎(《雖有嘉肴》)D.朝野以此稱之策之不以其道(《馬說》)(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博涉經史,雅好屬文。②孤知此人二十許年,明其不以利干義。(4)唐瑾身上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請簡要概括。8.(2024?威海)閱讀下列語段,完成下列各題?!炯住繍凵徴f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芙菜李漁芙薬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一歲一生,其性同也。譜云:“產于水者曰草芙蓉,產于陸者曰旱蓮。”則謂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為命者,非故效顰于茂叔而襲成說①于前人也;以芙菜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shù)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菜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勁葉既生,則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飄之態(tài),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至菡蓄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自夏徂②秋,此時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是芙薬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節(jié)選自《閑情偶寄》,有刪改)【注釋】①成說:通行的說法。②徂(cú):到。(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①濯清漣而不妖②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B.①中通外直②政通人和,百廢具興C.①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②此之謂失其本心D①請備述之②前人之述備矣(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②而兩狼之并驅如故B.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①非故效顰于茂叔而襲成說于前人也/②雜然而前陳者D.①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②箕畚運于渤海之尾(3)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蔓”,名詞作動詞)。B.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該句是判斷句)。C.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芬”,這里是使動用法)。D.【乙】文按照時間順序說明了芙菜“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的特點。(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②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5)請分別概括【甲】【乙】兩文作者愛蓮的主要原因。9.(2024?無錫)閱讀下文,回答問題。??高斗南,字拱極,陜西徽州人。貌魁梧,語音若鐘。洪武中,授四川定遠知縣。才識精敏,多善政。二十九年,與鄭敏、康彥民并坐事,先后被征。耆民①奔走闕下,具列善政以聞。太祖嘉之,賜襲衣、寶鈔遣還,并賜耆民道路費。諸人既還任,政績益著。尋舉天下廉吏數(shù)人,斗南與焉,列其名于彰善榜。擢云南新興知州,新興人愛之不異定遠。居數(shù)年,以衰老乞歸,薦子恂自代,成祖許之。年七十而卒。??鄭敏嘗坐事被逮部民數(shù)千人求宥帝宴勞復其官,賜鈔百錠,衣三襲。居數(shù)年,以廉直入朝。部民復走京師,乞再任,帝從其請。??康彥民,泰和人。洪武二十七年進士。先知青田,調儀真,后歷巴陵、天臺,并著名績。永樂初,罷歸。洪熙元年,御史巡按至天臺??h民二百余人言彥民廉公有為,乞還之天臺,慰民望。御史以聞,宣宗嘆曰:“彥民去天臺二十余年,民猶思之,其有善政可知?!蹦擞脼榻瓕帯#ㄟx自《明史?循吏列傳》,有刪改)[注]①普老:德高望重的老人。(1)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尋舉天下廉吏數(shù)人(尋找)B.成祖許之(答應)C.先知青田(掌管)D.民猶思之(仍然)(2)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鄭敏嘗坐事被逮部民數(shù)千人求宥帝宴勞復其官(3)翻譯下列句子。①耆民奔走闕下,具列善政以聞。②居數(shù)年,以衰老乞歸。(4)本文選自《明史?循吏列傳》,請結合文章概括“循吏”這一類官員的共性特征。10.(2024?常州)閱讀兩則文言,完成問題。甲孫興公①為庾公②參軍,共游白石山,衛(wèi)君長③在坐。孫曰:“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而能作文?!扁坠唬骸靶l(wèi)風韻雖不及卿諸人,傾倒處④亦不近?!睂O遂沐?、荽搜浴#铣?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注釋】①孫興公:孫綽。②庾公:庾亮。③衛(wèi)君長:衛(wèi)永,字君長。④傾倒處:令人佩服的地方。⑤沐浴:沉浸其中并反復品味。乙蘇峻既至石頭①,百僚奔散,唯侍中鐘雅獨在帝側?;蛑^鐘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隨時之宜,而坐待其弊②邪?”鐘曰:“國亂不能匡③,君危不能濟,而各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④將執(zhí)簡而進矣!”(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注釋】①蘇峻既至石頭:指蘇峻起兵謀反。石頭,南京城。②弊:同“斃”,死。③匡:保護。④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以記事于史籍時不加隱諱、秉筆直書著名。(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A.衛(wèi)風韻雖不及卿諸人(表示尊敬)/投諸渤海之尾(眾多)B.傾倒處亦不近(平凡,一般)/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C.或謂鐘曰(有時)/或王命急宣(有人)D.執(zhí)簡而進矣(選拔)/簡拔以遺陛下(選拔)(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①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而能作文。②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3)結合甲乙兩文的中心意思分別寫一句勉勵自己的話。結合甲文:結合乙文:(4)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中“沐浴”一詞,表明孫興公并不認可庾亮對衛(wèi)君長的評價。B.甲文“孫興公為/庾公參軍”與乙文“蘇峻既/至石頭”兩句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是對的。C.乙文出自《世說新語?方正》,這里意在表明董狐是“方正”之人。D.甲、乙兩文都在敘述過程中通過對話來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品格,語言簡練傳神。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之小題狂練300題(古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10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文言文閱讀(共10小題)1.(2024?廣州)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炯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節(jié)選自諸葛亮《誡子書》)【乙】??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丙】??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以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稟,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鬃釉唬骸拔迨詫W《易》,可以無大過矣?!蔽何?、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墻①,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節(jié)選自顏之推《顏氏家訓》,有刪改)[注]①因循面墻:沿襲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學習。(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A.非學無以廣才/卿今者才略B.及魯肅過尋陽/可以無大過矣C.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D.世人婚冠未學/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2)下列對【丙】文中加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A.二十以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B.二十以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C.二十以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D.二十以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段中的劃線句子。①蒙辭以軍中多務。②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4)三個文段都寫了勸學,其中所體現(xiàn)的對學習的認識有何相同之處?請結合三個文段簡要分析?!敬鸢浮浚?)A(2)C(3)①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②這都是從小學習到手仍不厭倦。(4)三個文段都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提倡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并體現(xiàn)了學習的終身性。【分析】譯文:【甲】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v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乙】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眳蚊捎谑情_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xiàn)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志士(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后分別了?!颈咳松谟仔〉臅r期,精神專一,長成以后,思慮分散,這就該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機會。我七歲時候,誦讀《靈光殿賦》直到今天,十年溫習一次還不忘記。二十歲以后,所誦讀的經書,一個月擱置,就生疏了。但人會有困頓不得志而壯年失學,還該晚學,不可以自己放棄??鬃泳驼f過:“五十歲來學《易》經可以沒有大過失了?!辈懿?、袁遺老而更專心致志;這都是從小學習到手仍不厭倦。曾參十七歲才學,而名聞天下;荀卿全屏門湊十歲才來游學,還成為儒家大師:公孫弘四十多歲老年仍不厭倦。曾參十七歲才學,而名聞天下;荀卿五十歲才來游學,還成為儒家大師;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沒有學,就自以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學,也太愚蠢了。幼年學的像太陽剛升起的光芒;老年學的,像夜里走路拿著蠟燭,總比閉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見要好?!窘獯稹浚?)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句意: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你現(xiàn)在的才干和謀略。才:才干/才干。B.句意:等到魯肅經過尋陽的時候。/可以沒有大的過錯了。過:經過/過錯。C.句意: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更:重新/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D.句意:一般人到成年后還未開始學習。/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胡須濃密的人是蘇東坡。冠:成年/帽子。故選:A。(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此句譯為:二十歲以后,所誦讀的經書,一個月擱置,就生疏了。斷句標志:“二十以外”表示時間,后面斷開,“所誦經書”是主語,“一月”是時間狀語,后面斷開,“便至荒蕪矣”是結果。故選:C。(3)本題考查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段中的劃線句子。①重點詞語有:辭,推辭;以,用。句意: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②重點詞語有:皆,都;少,從?。恢?,到;倦,厭倦。句意:這都是從小學習到手仍不厭倦。(4)本題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內容。三個文段都強調了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甲】文提到“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強調了學習對于增長才干和成就學業(yè)的必要性。同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則警示了時間的緊迫性,強調要抓緊時間學習?!疽摇课闹袑O權勸呂蒙學習,也是基于他當權掌事的身份和需要,說明學習對于個人成長和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丙】文則通過不同年齡段的人通過學習取得成就的例子,說明學習不分早晚,但都應盡早開始,并持續(xù)努力。三者都提倡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如【甲】文中的“靜”與“志”,即要求學習時保持內心的寧靜和堅定的志向;【乙】文中孫權鼓勵呂蒙廣泛涉獵,增長見識;【丙】文則強調早教的重要性,并鼓勵人們無論早晚都應堅持不懈地學習。在學習方法上,【甲】文雖未直接說明,但隱含了要通過努力學習來提升自己;【乙】文提出“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即廣泛閱讀以增長見識;【丙】文則通過具體的學習經歷來展示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三個文段都體現(xiàn)了學習的終身性。如【甲】文中的“非志無以成學”強調了堅定志向對于持續(xù)學習的重要性;【乙】文中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開始學習,并在后續(xù)取得顯著進步,說明學習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丙】文則通過列舉不同年齡段的人通過學習取得成就的例子,以及“老而彌篤”的表述,強調了學習不分年齡、應終身進行的觀點。據(jù)此分析提煉概括即可。答案:(1)A(2)C(3)①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②這都是從小學習到手仍不厭倦。(4)三個文段都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提倡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并體現(xiàn)了學習的終身性?!军c評】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2.(2024?大慶)古文閱讀?!炯住砍?,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選自《孫權勸學》)【乙】嗟乎!師道①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②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③,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④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節(jié)選自韓愈《師說》)【注】①師道:尊師學習的風尚。②出人:超出一般人。③眾人:一般人。④句讀:指斷開句子的知識。(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實詞的含義。①卿今當涂掌事當權②蒙辭以軍中多務推托③見往事耳了解④是故圣益圣因此(2)選出下列加點虛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BA.卿今者才略前者呼,后者應(《醉翁亭記》)B.但當涉獵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記承天寺夜游》)C.學于余能謗譏于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D.惑之不解馬之千里者(《馬說》)(3)選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選出相應位置。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4)下列關于【甲】【乙】兩篇選文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BA.“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師說》中的“說”就是這種文體。B.【甲】文注重以對話表現(xiàn)人物,其中魯肅、呂蒙的對話,顯示了兩人的融洽關系,正面表現(xiàn)了呂蒙的學有所成。C.【乙】文將“古之圣人”從師而問和“今之眾人”恥學于師進行對比,指出是否尊師重道,是圣愚分野的關鍵所在。D.【甲】【乙】兩文都與學習有關,【甲】文中孫權用自己讀書的切身體會勸呂蒙學習,【乙】文中韓愈對李蟠“能行古道”給予贊揚。(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①及魯肅過尋陽。②作《師說》以貽之。【答案】(1)①當權。②推托。③了解。④因此。(2)B(3)AC(4)B(5)①等到魯肅經過尋陽。②寫了《師說》來送給他【分析】譯文:【甲】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頗多?!眳蚊捎谑情_始學習。等到魯肅經過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xiàn)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后,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后分別了?!疽摇堪?!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才智不及圣人也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這個緣故吧?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啊!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的停頓,并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知句子停頓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愿問老師;學習了小的卻丟了大的。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窘獯稹浚?)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①句意:你現(xiàn)在當權管事。當涂:當權。②句意: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辭:推托。③句意:了解歷史罷了。見:了解。④句意: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是故:因此。(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不同,……的情況/……的人;B.相同,只是;C.不同,向/在;D.不同,賓語前置的標志/定語后置的標志。故選:B。(3)本題考查句子的斷句。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根據(jù)句意進行分析。句意為: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故斷為: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故選:AC。(4)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確B.有誤,魯肅、呂蒙的對話,是從側面表現(xiàn)了呂蒙的學有所成。故選:B。(5)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①中重點詞語有:及,等到;過,經過。句意為:等到魯肅經過尋陽。②中重點詞語有:作,寫作;以,來。句意為:寫了《師說》來送給他。答案:(1)①當權。②推托。③了解。④因此。(2)B(3)AC(4)B(5)①等到魯肅經過尋陽。②寫了《師說》來送給他【點評】文言文內容理解題,解題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3.(2024?呼和浩特)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問題?!炯住繓|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節(jié)選自《樂府詩集》)【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①宣撫使馬千乘。萬歷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從征播州。良玉別統(tǒng)精卒五百襄糧自隨,與副將周國柱扼賊于鄧坎。明年正月二日,賊乘官軍宴,夜襲。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陽諸軍直取桑木關,大敗賊眾,為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賊平,良玉不言功。良玉馭下嚴峻,每行軍發(fā)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選編自《明史?秦良玉傳》)【丙】明妃郭漱玉竟抱琵琶塞外行,非關圖畫誤傾城。漢家議就②和戎策,差勝防邊十萬兵?!咀⑨尅竣偈瑁▃hù):地名,在重慶,今作石柱。②就:成,成功。(1)下列選項中,對詞語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DA.“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中的“但”和“但當涉獵”(《孫權勸學》)中的“但”意思相同。B.“千乘以三千人從征播州”中的“從”和“太守歸而賓客從也”(《醉翁亭記》)中的“從”意思相同。C.“賊乘官軍宴”中的“乘”和“公與之乘”(《曹劌論戰(zhàn)》)中的“乘”意思不同。D.“兼通詞翰”中的“通”和“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中的“通”意思不同。(2)請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筑等七寨(3)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②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4)下列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木蘭詩》中作者歌頌戰(zhàn)爭中的英雄,卻不用過多筆墨正面寫戰(zhàn)爭,暗含了作者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B.互文的特點是用簡潔的文字表現(xiàn)豐厚的內容,《木蘭詩》中“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就是例證。C.《明妃》第二句運用毛延壽丑化昭君,丹青誤人的典故,表達出詩人對昭君出塞的同情與惋惜。D.《明妃》第四句中“差”有“略微”或“甚”的意思,本詩中理解為“甚”更能體現(xiàn)昭君的歷史功績。(5)閱讀完三位巾幗英雄的事跡,同學們圍繞巾幗英雄的形象展開了討論,請你發(fā)表意見,將下面內容補充完整。小語認為:木蘭代父從軍,作為一個征戰(zhàn)沙場的士卒,表現(xiàn)出英勇善戰(zhàn)、堅毅果敢的形象特征。小文認為:良玉良玉從夫抗敵,作為一個指揮作戰(zhàn)的女將領,表現(xiàn)出智勇雙全、治軍嚴明的形象特征。小美認為:昭君昭君出塞和親,作為一個維護和平的“使者”,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奉獻自我的形象特征?!敬鸢浮浚?)D(2)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筑等七寨(3)①遠行萬里投身戰(zhàn)事,像飛一樣地越過一道道關塞山嶺。②(秦良玉)統(tǒng)率的部隊號稱白桿兵,被遠近的敵人害怕。(4)A(5)良玉從夫抗敵,作為一個指揮作戰(zhàn)的女將領,表現(xiàn)出智勇雙全、治軍嚴明的形象特征。昭君出塞和親,作為一個維護和平的“使者”,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奉獻自我的形象特征?!痉治觥繀⒖甲g文:(甲)到各地集市買駿馬,馬鞍和鞍下的墊子,馬嚼子和韁繩,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飛一樣跨過一道道的關隘,越過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將士們身經百戰(zhàn)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zhàn)多年得勝歸來。(乙)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給石砫宣撫使馬千乘。明萬歷二十七年,馬千乘帶領三千人馬跟隨明朝官軍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帶領五百精兵攜帶軍糧跟隨出征。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賊軍乘明朝官軍舉行宴會時,夜襲明軍。秦良玉夫婦首先打敗賊軍的偷襲,并且追擊到賊軍老巢,連續(xù)攻破七座寨子,將賊軍打得大敗。他們的戰(zhàn)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賊亂后,秦良玉沒有向朝廷請功。但是她管制部下卻十分嚴格,每當行軍發(fā)令,全軍肅靜嚴整。她所率領的軍隊號稱“白桿兵”,令遠近的敵軍都十分忌憚。秦良玉為人富有膽略和智謀,擅長騎馬射箭,并且通曉詩文,風度沉靜文雅。(丙)抱著琵琶走向塞外,并非因為畫中的形象傾國傾城。漢家通過和平策略來應對邊疆問題,這比部署十萬大軍來防御邊疆要好得多。【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文中詞語的理解。ABC.正確,D.有誤,兩個“通”都是“通曉,明白”的意思。故選:D。(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首先理解句意:秦良玉及其丈夫馬千乘首先擊敗了敵人,隨后追入敵境,連續(xù)攻破了金筑等七個營寨。據(jù)此可以進行斷句: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筑等七寨。(3)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①重點詞:萬里,遠行萬里;赴,奔赴,投身;戎機,戰(zhàn)事;若飛,像飛一樣;度,跨過,越過。句意:遠行萬里投身戰(zhàn)事,像飛一樣地越過一道道關塞山嶺。②重點詞:號,號稱;憚,害怕。句意:(秦良玉)統(tǒng)率的部隊號稱白桿兵,被遠近的敵人害怕。(4)本題考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A.有誤,本詩沒有用大量的筆墨描寫戰(zhàn)爭的原因是為了突出木蘭在戰(zhàn)場上的勇敢和堅強,更多的是出于對家庭的責任感和對家鄉(xiāng)的思念。BCD.正確。故選:A。(5)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良玉隨從丈夫抗擊敵人,在戰(zhàn)場上表現(xiàn)出智勇雙全、治軍嚴明的特點,而昭君出塞,則表現(xiàn)出她深明大義,能夠自我奉獻,是一個維護和平的“使者”形象。圍繞這些內容可以概括。示例:良玉從夫抗敵,作為一個指揮作戰(zhàn)的女將領,表現(xiàn)出智勇雙全、治軍嚴明的形象特征。昭君出塞和親,作為一個維護和平的“使者”,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奉獻自我的形象特征。答案:(1)D(2)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筑等七寨(3)①遠行萬里投身戰(zhàn)事,像飛一樣地越過一道道關塞山嶺。②(秦良玉)統(tǒng)率的部隊號稱白桿兵,被遠近的敵人害怕。(4)A(5)良玉從夫抗敵,作為一個指揮作戰(zhàn)的女將領,表現(xiàn)出智勇雙全、治軍嚴明的形象特征。昭君出塞和親,作為一個維護和平的“使者”,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奉獻自我的形象特征。【點評】理解詩歌內容的方法多種多樣,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閱讀背景資料?: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經歷、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等,有助于深入理解詩歌的主題和情感。2.分析詩歌結構?:注意詩歌的段落劃分、節(jié)奏韻律、押韻方式等。詩歌的結構往往與其內容緊密相連,通過結構分析可以揭示詩歌的層次和邏輯。3.解讀意象與象征?:詩歌中常使用豐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來表達情感和主題。解讀這些意象和象征,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4.(2024?通遼)感受了古詩文的精神力量,東東再邀你一起閱讀兩篇文言文,學習古人的勸勉智慧?!炯住坑嘤讜r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乙】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shù)引①,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喜怒哀樂,動人必深。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寫②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予友楊君③,好學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志。為尉于劍浦④,區(qū)區(qū)在東南數(shù)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yī)藥,風俗飲食異宜。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養(yǎng)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故予作琴說以贈其行,進琴以為別。(節(jié)選自《送楊寘序》)【注釋】①宮聲數(shù)引:古代的音樂分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文中泛指各種曲調。引,曲調的一種體制。②寫:同“瀉”,傾吐,宣泄。③楊君:即楊寘(zhì),作者的朋友。④劍浦:縣名。(1)請你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CA.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過中不至,太丘舍去(《陳太丘與友期行》)B.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C.緩者舒然以和/聞之,欣然規(guī)往(《桃花源記》)D.亦有至者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請你用“/”給【乙】文畫線句斷句(限斷兩處)。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寫其幽思(3)請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②然欲平其心以養(yǎng)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4)【甲】【乙】兩文均為贈序,即臨別贈言,都飽含作者的良苦用心,請結合文章內容,從勸勉藝術、勤奮學習、平和心態(tài)三個方面任選其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受到的啟發(fā)?!敬鸢浮浚?)C(2)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寫其幽思。(3)①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多說一句話。②但是要平和他的心態(tài),調養(yǎng)他的疾病,那么彈琴也能夠有一點好處吧。(4)示例:甲文通過敘述自己求學的艱難和勤奮的經歷,勸勉馬生要勤奮學習。乙文通過敘述自己學習樂曲,時間一長,不覺病還在身上,勸勉楊真以彈琴寄托情懷,排遣憂愁,養(yǎng)神祛病。我們在平時勉勵別人時,也要運用現(xiàn)身說法的勸勉方法,這樣有較強的說服力,容易讓對方接受?!痉治觥繀⒖甲g文:【甲】我小的時候就愛好讀書。家里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天氣特別寒冷的時候,硯池里的墨水結成堅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寫完畢,趕快跑著去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的圣賢的學說。又憂慮不能與才學淵博的老師和有名的學者交往,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當?shù)赜袑W問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一屋子,他從不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多說一句話;等待他高興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終于能夠有所收獲。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深冬時節(jié),刮著猛烈的西北風,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洗腳,用被子給我蓋上,很久才暖和過來。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吃。跟我住在一起的學生,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裝飾著紅纓和寶石的帽子,腰上掛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渾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當中,卻沒有一點羨慕他們的意思。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大概我求學時的勤勞和艱苦就是這樣?!疽摇课以浀昧藨n勞的病癥,退下來閑居,沒有醫(yī)治好。后來在朋友孫道滋那里學習彈琴,學習了五聲和幾支樂曲,時間一長覺得很快樂,不知道那疾病還在自己身上呢。彈琴作為一種技藝是很小的,等這種技藝到了極點,大的是宮調的聲音,小的是羽調的聲音,按著琴弦迅急彈奏,聲調便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變化,聲音急促的,顯得很凄慘;聲音和緩的,顯得很舒暢。喜、怒、哀、樂的情緒,一定會深深地打動聽者的心弦。它能夠憑耳朵聽出來,能夠隨手彈出來,宣泄心中的憂郁的情思,那么感動人心,也是極為深切的。我的朋友楊君,喜歡研究學問,很會寫文章,屢次參加進士考試,都不得志。(后來)在劍浦擔任縣尉。小小的劍浦在東南方幾千里以外,這樣,他心里確實有不平之處。并且(他)從小(身體)又多疾病,可是南方又缺少名醫(yī)良藥,風俗與家鄉(xiāng)不同。以他多病的身體,抱著不平的心態(tài),生活在風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夠長久地沉悶下去呢?但是要平和他的心態(tài),調養(yǎng)他的疾病,那么彈琴也能夠有一點好處吧。因此我寫了這篇談琴的文章來給他送行,把琴贈給他當作臨別的紀念。【解答】(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要根據(jù)具體的語境來分析辨別詞義。A.名詞,客舍/動詞,離開;B.名詞,中間/動詞,參與;C.相同,助詞,……的樣子;D.語氣助詞,啊/代詞,哪里。故選:C。(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句意:它能夠憑耳朵聽出來,能夠隨手彈出來,宣泄心中的憂郁的情思。“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寫其幽思”,是三個句式相同的短句,后兩處承前省略了“其”,寫聽琴、彈琴和功效,為三層意思。故斷為: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寫其幽思。(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①中重點詞語有:或,有時;叱咄,訓斥。句意為: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多說一句話。②中重點詞語有:然,然而;欲,想要。句意為:但是要平和他的心態(tài),調養(yǎng)他的疾病,那么彈琴也能夠有一點好處吧。(4)本題考查閱讀啟示。甲、乙兩文均為贈序,即臨別贈言。《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寫給東陽馬生的臨別贈言,作者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歷,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并與太學生優(yōu)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說明學業(yè)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yōu)劣,以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專心治學。《送楊寘序》是作者寫給去遠方當官的友人的贈序,根據(jù)“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然欲平其心以養(yǎng)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等語句可知,通過敘述自己因為憂勞的病癥而學習彈琴,時間一長,不覺病還在身上,勸勉仕途不得志且身體多疾病的楊寘以彈琴寄托情懷,排遣憂愁,養(yǎng)神祛病。從勸勉藝術來看,兩文都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通過現(xiàn)身說法,勸勉同鄉(xiāng)或友人,有很強的說服力,感情真摯,有很強的感染力。從勤奮學習來看,《送東陽馬生序》的作者敘述自己求學之路的艱難坎坷,“蓋余之勤且艱若此”,告訴馬生只有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學有所成,勤奮學習是取得成績的源泉。由此可見,學習成功與否,關鍵在于主觀是否努力,與客觀條件關系不大。在學習中我們要有苦中作樂,以苦為樂的思想,同時也應該要好好珍惜我們現(xiàn)有的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努力學習。從平和心態(tài)來看,甲文中“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運用對比手法,將“同舍生”的豪華裝束,與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對比,突出作者內心的充實和平和。乙文中“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然欲平其心以養(yǎng)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說明彈琴時心境平和,令人感受到快樂,慢慢地會忘掉病痛。根據(jù)以上分析,從勸勉藝術、勤奮學習、平和心態(tài)三個方面任選其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受到的啟發(f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C(2)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寫其幽思。(3)①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多說一句話。②但是要平和他的心態(tài),調養(yǎng)他的疾病,那么彈琴也能夠有一點好處吧。(4)示例:甲文通過敘述自己求學的艱難和勤奮的經歷,勸勉馬生要勤奮學習。乙文通過敘述自己學習樂曲,時間一長,不覺病還在身上,勸勉楊真以彈琴寄托情懷,排遣憂愁,養(yǎng)神祛病。我們在平時勉勵別人時,也要運用現(xiàn)身說法的勸勉方法,這樣有較強的說服力,容易讓對方接受?!军c評】文言文內容理解題,解題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5.(2024?內蒙古)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炯住苦u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恚胍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庇谑侨氤娡?,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疽摇康澡珣獙ξ暮钗何暮钍箻费蚍ブ猩舰伲酥?,以封其子擊②。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比巫唬骸熬弥猩讲灰苑饩芏苑饩雍沃^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注]①中山:中山國,戰(zhàn)國時小國。②擊:魏擊,魏文侯之子,后繼承為君,即魏武侯。(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①臣之妻私臣偏愛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面指責③克之戰(zhàn)勝④臣是以知之因(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A.窺鏡而自視學而不思則罔B.謂其妻曰其真不知馬也C.臣之妾畏臣乃記之而去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C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①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②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5)【甲】文中鄒忌進諫的結果是“王曰善”,【乙】文中翟璜應對的結果是“文侯悅”,二人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請結合文本,進行簡要分析。【答案】(1)①偏愛②當面指責③戰(zhàn)勝④因(2)D(3)C(4)①能夠在公眾場所指責諷刺(寡人的)過失,傳到寡人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②魏文侯向群臣問道:“我是怎樣的君主?”(5)甲文中鄒忌是以自己切身體驗進行類比(設喻說理),這樣既親切自然,又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乙文翟璜先肯定對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會直言進諫的道理,這樣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意見?!痉治觥繀⒖甲g文:【甲】鄒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艷美麗。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美?”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邊來,鄒忌同他坐著談話,又問他:“我和徐公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次日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美麗;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妾認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庇谑巧铣菀婟R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里侍妾一類女子和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沒有誰不偏愛您的,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的,全國范圍內的老百姓沒有誰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來,大王悠所受的蒙蔽很深啦?!饼R威王說:“好?!本拖铝嗣睿骸八械拇蟪?、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可得中等獎賞;在集市、市場等公共場合指責譏刺(寡人的)過失,使我聽到的,可得下等獎賞?!泵顒傁逻_,群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不時還有人偶然進諫:滿一年以后,就是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內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戰(zhàn)勝敵國?!疽摇课何暮钆蓸费蜃庸ゴ蛑猩?,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給他的兒子擊。魏文侯向群臣問“我是怎樣的君主?”群臣都說“您是仁愛的君王”。任座說:“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賞給您的弟弟,卻把它封賞給您的兒子,怎么能說是仁?”文侯發(fā)怒了,任座跑了出去。文侯又問翟璜,翟璜回答說“您是仁君?!蔽暮顔柕溃骸澳鷳{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聽說國君仁愛臣子就直率。剛才任座的話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愛。”文侯高興了,就讓翟璜叫任座回來,他親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當作上等客人?!窘獯稹浚?)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①句意:我的妻子偏愛我。私:偏愛。②句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面刺:當面指責。③句意:攻破了它??耍簯?zhàn)勝。④句意:我因此知道您仁愛。以:因。(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用法。A.有誤。表順承/表轉折,“卻”。B.有誤。代詞,他/感嘆語氣,“其實”。C.有誤。助詞,的/代詞,這件事。D.正確。表比較,相當于“比”。故選:D。(3)本題考查斷句。根據(jù)句意“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賞給您的弟弟,卻把它封賞給您的兒子,怎么能說是仁?”可以斷為: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ABD.有誤。C.正確。故選:C。(4)本題考查句子翻譯。①注意關鍵詞,市朝:集市、市場等公共場所。聞:這里做動詞,使……聽到。翻譯:能夠在公眾場所指責諷刺(寡人的)過失,傳到寡人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②注意關鍵詞,于:向、對。倒裝句。翻譯:魏文侯向群臣問道:“我是怎樣的君主?”(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概括。【甲】鄒忌采用的是類比(設喻)說理的勸說方法。他開未直言勸諫齊威王,而是以小見大,講述自己與徐公“比美”的經歷,并把自己“三思”的結果告訴齊威王,通過類比,讓方威王自己去領悟“王之蔽甚矣”和應該采取的浦施;鄒忌坦然自陳自己的“比美”經歷和“閨房小語”設喻類比,以切身體驗切入進諫正題,自然親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為齊威王所接受。【乙】翟璜先肯定對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會直言進諫,而任座的話就很直率。這樣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意見。答案:(1)①偏愛②當面指責③戰(zhàn)勝④因(2)D(3)C(4)①能夠在公眾場所指責諷刺(寡人的)過失,傳到寡人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②魏文侯向群臣問道:“我是怎樣的君主?”(5)甲文中鄒忌是以自己切身體驗進行類比(設喻說理),這樣既親切自然,又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乙文翟璜先肯定對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會直言進諫的道理,這樣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意見?!军c評】句子翻譯的基本要求:1.實詞虛詞,一一對應。做到不曲解,不遺漏。2.特殊句式,一一落實。按照現(xiàn)代漢語習慣,體現(xiàn)句式特點。3.語意語氣,流暢貫通。盡力與原文遣詞造句特點、語氣、語言風格保持一致。6.(2024?宿遷)古詩文閱讀。參加校文學社組織的“蘭”主題詩文共讀活動?!炯住刻m(明)陳汝言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xiāng)。雖承愛護力,長養(yǎng)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綠葉恐彫傷①。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選自明?簟溪子《蘭史》,中國林業(yè)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注】①雕傷:花木枯萎。雕,同“凋”,凋落,衰敗?!疽摇堪息倥杼m(明)李流芳??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還。夜則苦不寐獨處惘惘非對友生流連酒肆即無以遣日。二月二日,與子薪、韞父、爾凝、家伯季從子,泛舟南郊,聽江君長弦歌。值雨,子薪偕爾凝、君長宿余家。盆蘭正開,出以共賞。子薪故有花癖,燒燭照之,嘖嘖不已。??花雖數(shù)莖,然參差掩映,態(tài)變頗具。其葩或黃或紫,或碧或素,其狀或合或吐,或離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欹,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②,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來而如就③,或往而如奔,或相顧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仰而如羞,或偃蹇④而如傲,或挺而如莊,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語,或獨立而如思。蓋子薪為余言如此,非有詩腸畫筆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詩記之;欲作數(shù)筆寫生,而亦復不果。然是夜與子薪對花劇⑤談甚歡,胸中落落一無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曉,從此病頓減。此花與愛花人皆我良藥,不可忘也。(選自《檀園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刪改)【注】①跋:寫在書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來評價內容或說明寫作經過。②承:捧著。③就:前往。④偃蹇(jiǎn):高聳的樣子。⑤?。毫鲿常颂幹笗晨?。(1)甲詩“長養(yǎng)非其方”中的“長”字,有同學認為應該讀“cháng”,有同學認為應該讀“zhǎng”。你贊同哪種讀法?談談你的理解。(2)乙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超出三處不得分)。夜則苦A不寐B獨處C惘惘D非對友生E流連F酒肆G即無以H遣日(3)根據(jù)方法提示解釋乙文中加點的詞。文中詞句方法解釋或相顧而如笑【查工具書】顧:①看;②考慮;③拜訪;④反而。A①(填序號)或倚而如困【結合語境】或挺而如莊,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語B困倦而亦復不果【課內關聯(lián)】未果,尋病終(《桃花源記》)C實現(xiàn)。(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子薪故有花癖,燒燭照之,嘖嘖不已。(5)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說,好詩往往“自然達意,委婉盡情”,甲詩也有這樣的特點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請梳理乙文中“蘭”能讓作者“從此病頓減”的原因。(7)有感于“蘭”的品質,你想制作一枚蘭花書簽,勉勵自己做“蘭”一樣的人。請結合對詩文的感悟,撰寫書簽上的文字。(不超過50字)【答案】(1)“長養(yǎng)非其方”中的“長”應讀“zhǎng”?!伴L養(yǎng)”指養(yǎng)育、生長,在此處“長”是動詞,讀“zhǎng”更合適,意思是雖然受到人們的愛護,但生長養(yǎng)育的方式并非適宜它原本的生長環(huán)境。(2)BDG(3)A①B困倦。C實現(xiàn)。(4)子薪向來有喜愛花的癖好,點起蠟燭照著蘭花,不停地贊嘆。(5)甲詩語言自然質樸,如“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以簡潔的語言描繪蘭生長在深山中散發(fā)幽香的自然狀態(tài)。情感表達委婉,借蘭被移出深山卻生長不佳,委婉地表達了對蘭離開適宜環(huán)境的同情,也暗含對人才遭遇不公的感慨。(6)乙文中“蘭”能讓作者“從此病頓減”的原因有:一是盆蘭盛開,姿態(tài)優(yōu)美,給作者帶來美的享受;二是與友人共同賞花,暢快交談,心情愉悅;三是盆蘭與愛花人讓作者內心豁達,忘卻煩惱。(7)書簽文字:愿如蘭之高潔,處幽谷而自芳,歷風霜仍幽香?!痉治觥孔g文:【甲】蘭花生長在深山中,香氣濃郁散發(fā)出幽遠的芳香。偶然被世人欣賞,就把它移植到高大的廳堂。雨露不能按時降下,根株離開了故鄉(xiāng)。雖然承受著人們的愛護之力,但是生長養(yǎng)育它并非適宜的方式。冬季寒霜冰雪降落,綠色的葉子恐怕會凋零受傷。哪里比得上在山林溝壑之中,到了時節(jié)自然綻放芬芳?!疽摇考何茨甏禾?,我北上到濠梁,生病返回。夜晚就苦于不能入睡,獨自憂愁,如果不對著朋友,流連于酒肆,就沒有辦法消遣時日。二月二日,和子薪、韞父、爾凝、家伯季的侄子,在南郊泛舟,聽江君長彈弦唱歌。正趕上下雨,子薪和爾凝、君長住在我家。盆中的蘭花正在開放,拿出來一起觀賞。子薪向來有喜愛花的癖好,點起蠟燭照著蘭花,不停地贊嘆。蘭花雖然只有幾莖,但是參差不齊相互掩映,姿態(tài)變化很豐富。它的花有的是黃色有的是紫色,有的是碧綠有的是素白,它的形狀有的閉合有的綻放,有的分離有的聚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端正有的傾斜,有的俯身如同俯瞰,有的仰頭如同承接,有的平展如同作揖,有的傾斜如同斜視,有的前來如同靠近,有的前往如同奔跑,有的相互對視如同歡笑,有的相互背對如同嗔怒,有的掩面仰頭如同害羞,有的高聳如同驕傲,有的挺拔如同莊重,有的倚靠如同困倦,有的群聚朝向如同交談,有的獨自站立如同思考。這是子薪對我說的情況,不是有作詩繪畫才華的人,不能作出這樣的形容。我已經因為生病不能寫一首詩來記錄;想要作幾筆畫來寫生,也最終沒有做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福州貨運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庫
- 2024-2025學年九年級科學上冊第4章代謝與平衡第1節(jié)食物與營養(yǎng)作業(yè)設計新版浙教版
- 2024-2025學年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章有理數(shù)及其運算2.12用計算器進行運算教案新版北師大版
- 《橋梁監(jiān)測方案》
- 個人簡歷表格模板14篇
- 教師個人年度工作成效總結
- 秋季學期六年級語文組工作總結
- 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節(jié) 中國的地形》聽課評課記錄3
- 青年干部培訓計劃
- 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3.2《參與民主生活》聽課評課記錄
- 韓國《寄生蟲》電影鑒賞解讀
- 走進奇妙的幾何世界
- 三對三籃球賽記錄表
- 礦山電工知識點講解
- 物業(yè)公司服務質量檢查流程
- 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生產工藝全流程詳述
- 員工輪崗申請表-模板
- 2022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測試題庫及答案
- 中國心胸外科的歷史和現(xiàn)狀
- 人教版9年級全一冊英語單詞表
- 三門峽水利工程案例分析工程倫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