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質風險評價技術要求》_第1頁
《城市地質風險評價技術要求》_第2頁
《城市地質風險評價技術要求》_第3頁
《城市地質風險評價技術要求》_第4頁
《城市地質風險評價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020

CCSP13

DZ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yè)標準

XX/TXXXXX—XXXX

城市地質風險評價技術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urbangeologicalriskassessment

(征求意見稿)

(本草案完成時間:2024年2月1日)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自然資源部發(fā)布

XX/TXXXXX—XXXX

城市地質風險評價技術要求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城市地質風險評價的資料準備、具體方法、評價區(qū)劃和成果編制等技術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以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為主的城市地質風險評價,其它地質風險評價可以參照

執(zhí)行。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8306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

GB50021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

GB/T12328綜合工程地質圖圖例及色標

GB/T14538綜合水文地質圖圖例及色標

GB/T40112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guī)范

GB/T958區(qū)域地質圖圖例

DZ/T0097工程地質調查規(guī)范(1:50000)

DZ/T0290水文地質調查規(guī)范

DZ/T0306城市地質調查規(guī)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城市地質風險urbangeologicalrisk

城市區(qū)人民生命財產、工程活動等受不良地質條件影響產生災害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

城市地質體檢urbangeologicalphysicalexamination

對城市地質結構和地下物理場狀態(tài)進行評價,掌握城市地質危險性現狀的工作。

注:主要包括地質安全事故案例庫建設、基礎條件分析和單要素危險性評價。

城市地質危險性urbangeologicalhazardrisk

城市區(qū)一定發(fā)育程度的地質體在天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對地質本底危險性的

描述。

注: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巖溶塌陷、采空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動斷裂和道路塌陷等危險

性。

城市社會經濟易損性urbansocio-economicvulnerability

指社會經濟系統在面對自然災害或突發(fā)事件時,可能遭受的損失和影響。

1

XX/TXXXXX—XXXX

注:社會經濟系統主要包括人口、經濟和重要基礎設施等分布密度、重要程度等。

城市道路塌陷roadcollapse

由于路基產生變形而導致路面塌陷或沉陷的現象。

城市地質風險評價urbangeologicalriskassessment

根據地質本底危險性和社會經濟易損性確定人民生命財產、工程活動等可能產生災害的嚴重程度。

4總則

目的

摸清城市區(qū)地質安全危險性底數和城市區(qū)歷史地質安全問題發(fā)展趨勢,客觀認識城市區(qū)地質風險

大小,支撐服務城市科學防災減災,保障城市建設和運行安全。

任務

城市地質風險評價的任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掌握城市區(qū)歷史地質安全問題發(fā)展趨勢;

b)摸清城市區(qū)地質安全危險性底數;

c)開展城市區(qū)地質風險評價區(qū)劃。

基本要求

4.3.1評價范圍應不小于城市建成區(qū)(國土三調“201”)范圍。

4.3.2工作流程應按照“資料收集—城市地質體檢—風險評價”三個步驟實施,具體流程參考附錄A的

圖A.1。

4.3.3地理底圖應采用CGCS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高程基準采用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定義的黃海

平均海平面作為統一的高程起算面。

4.3.4評價精度參考DZ/T0306應不低于1:50000,成果圖應使用GIS成圖。

5資料收集

應收集利用城市區(qū)及周邊區(qū)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調查、工程地質調查、環(huán)境地質調查、供水水

文地質勘查、城市地質調查成果、工程地質勘察等資料收集,分析城市不良地質條件,總結城市存在的

主要環(huán)境地質問題,主要收集資料清單整理應按照附錄B中B.1格式。

應分析城市區(qū)及周邊地區(qū)地下水、地面沉降、地應力、地震等監(jiān)測資料,厘清城市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

現狀,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點基本情況清單整理應按照附錄C中C.1格式。

應分析城市區(qū)及周邊地區(qū)地質鉆孔、水文地質鉆孔、工程地質鉆孔資料,整理分析可用于甄別地

質風險、構建三維地質模型的各類鉆孔,可利用鉆孔整理應按照附錄D中D.1格式。

應收集城市人口密度、經濟密度、重大工程等分布資料,描述城市社會經濟易損對象特征。

6城市地質體檢

一般規(guī)定

6.1.1分析城市地質問題類型、分布、孕災環(huán)境和致災因子。

6.1.2單要素危險性評價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巖溶塌陷、采空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活動

斷裂和城市地面塌陷等危險性評價。

案例庫建設

6.2.1應根據城市不良地質條件和主要環(huán)境地質問題,識別潛在危害城市建設和運行的地質風險。

2

XX/TXXXXX—XXXX

6.2.2主要風險類型包括活動斷裂、地面沉降、崩滑流地質災害、地面塌陷、其他不良工程地質條件

等。風險識別要點參見附錄E的表E.1。

6.2.3在區(qū)分城市主要地質安全類型的基礎上,根據風險識別要點,梳理歷史上城市地質問題事故,

典型地質問題事件案例庫應按照附錄F中F.1格式進行整理。事件入庫標準應按照GB/T40112-2021中

死亡人數超過3人或經濟損失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執(zhí)行。

基礎條件分析

6.3.1應反映影響城市地質風險的地質條件及其空間分布和屬性特征,一般包括基本地質條件圖、不

良地質條件分布圖、地質環(huán)境評價圖和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成果圖。

6.3.2基礎條件圖編制應按照附錄G中G.1要求編制。

單要素危險性評價

6.4.1地面沉降危險性評價

6.4.1.1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包括以下內容:

a)地面沉降易發(fā)程度

地面沉降易發(fā)程度評價以區(qū)內第四紀松散層分布厚度、土層力學性質以及空間分布、含水層發(fā)

育層數及富水性、淺部主要壓縮層發(fā)育等為主要因素,按照一特定的數學統計方法進行綜合評

價,依據評價結果進行易發(fā)程度分區(qū),分為高易發(fā)、中易發(fā)和低易發(fā)等三個級別,具體評價方

法按照(GB/T40112-2021)執(zhí)行。

b)地面沉降現狀

利用收集的累計地面沉降量、地面沉降速率監(jiān)測數據,繪制等值線圖。累計沉降量等值線圖建

議按0-50mm、50-100mm、100-200mm、200-300mm級別劃分,地面沉降速率等值線圖建議按

0-5mm/年、5-10mm/年、10-20mm/年、20-30mm/年、30-40mm/年級別劃分。

c)地面沉降速率預測

地面沉降易發(fā)程度評價以區(qū)內第四紀松散層分布厚度、土層力學性質以及空間分布、含水層發(fā)

育層數及富水性、淺部主要壓縮層發(fā)育等為主要因素,結合地下水開采、工程建設及地下空間

開發(fā)等活動強度預測地面沉降速率建議按發(fā)生階段、發(fā)展階段和趨于穩(wěn)定階段劃分。

6.4.1.2評價方法

根據區(qū)域地面沉降形成機理,結合多年來地面沉降監(jiān)測成果,采取“經驗總結+專家打分”相結合的

方法綜合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并依據上述單因素評價分級進行賦值。各項指標權重及賦值參見表1。

表1地面沉降危險性評價指標權重及賦值表

權重影響因素分級及分值(b)

影響因素j

(aj)321

易發(fā)程度0.15高易發(fā)中易發(fā)低易發(fā)

地質條件

松散沉積物厚度0.15≥10050~100≤50

地面累計沉降量

0.2≥1000500~1000≤500

沉降特征(mm)

沉降速率(mm/年)0.3≥3010~30≤10

沉降預測沉降速率預測(mm/年)0.2發(fā)展階段發(fā)生階段穩(wěn)定階段

地面沉降綜合危險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

???=∑?=1?????……………(1)

式中:

???——地面沉降綜合危險指數;

??——j類影響因素的權重;

??——j類影響因素的分值。

3

XX/TXXXXX—XXXX

注:高鐵、軌道交通等重大工程保護區(qū)兩側200m范圍劃為地面沉降高危險區(qū)(帶)。

6.4.2巖溶塌陷危險性評價

6.4.2.1評價指標

巖溶塌陷危險評價是在巖溶塌陷穩(wěn)定性評價基礎上,綜合考慮對巖溶區(qū)地表承災體產生危害的大

小進行。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地層類型、地貌單元、覆蓋層厚度、距斷層距離、地下水富水性、距地表

水體距離、地表承災體分類等。

6.4.2.2評價方法

依據巖溶塌陷的成因機理,采取“經驗+專家打分”相結合的方法綜合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各項指

標權重及賦值參見表3。

表2巖溶塌陷危險性評價指標權重及賦值表

評價指標權重指標分級賦值

震旦系(揚子地層區(qū)二疊系)1

地層類型0.35寒武系(揚子地層區(qū)二疊系)2

奧陶系(揚子地層區(qū)石炭系)3

丘陵山區(qū)1

地貌單元0.15溝谷地區(qū)2

平原地區(qū)3

>400米1

距斷層、接觸帶或褶

0.1200-400米2

皺軸距離

<200米3

貧乏1

上覆地層富水性0.1較豐富2

豐富3

>100米1

距地表水體距離0.0550-100米2

0-50米3

>30米1

覆蓋層厚度0.110-30米2

<10米3

基巖1

上覆地層巖性0.15粘性土2

砂性土3

根據評價指標與權重,巖溶塌陷危險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

???=∑?????

?=1

式中:

???——巖溶塌陷的危險指數;

??——i類影響因素的權重;

??——i類影響因素的分值。

6.4.3采空塌陷危險性評價

6.4.3.1評價指標

根據采空區(qū)分布范圍,結合地面現象、地表移動變形值、開采深厚比等評價指標,采用定性與定量

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采空塌陷危險區(qū)劃分。

6.4.3.2評價方法

4

XX/TXXXXX—XXXX

依據采空塌陷的成因機理,根據GB/T40112-2021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對各評價指標進一步分級

和賦值,參見表5。

表3采空塌陷危險評價指標權重及賦值表

賦值

指標及權重

321

地表存在塌陷地表存在變形地表無變形及

和裂縫;地表及地裂縫;地地裂縫;地表

地面現象0.25

建設工程變形表建設工程有建設工程無開

開裂明顯開裂現象裂現象

地表下沉量mm/a0.20>6020-60<20

移動傾斜mm/m0.10>63-6<3

變形水平變形mm/m0.15>42-4<2

值地形曲率mm/m20.20>0.30.2-0.3<0.2

開采深厚比0.10<8080-120>120

根據評價指標與權重,采空塌陷危險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

???=∑?????

?=1

式中:

???——采空塌陷的危險指數;

??——i類影響因素的權重;

??——i類影響因素的分值。

6.4.4崩塌、滑坡、泥石流危險性評價

6.4.4.1評價指標

根據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范圍,分土質坡和巖質坡,結合地層特征、地下水特征、破面現象及

變形等評價指標,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崩塌、滑坡、泥石流危險區(qū)劃分。

6.4.4.2評價方法

依據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成因機理,根據GB/T40112-2021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對各評價指標

進一步分級和賦值,參見表6、表7。

表4土質坡崩塌、滑坡、泥石流危險評價指標權重及賦值表

發(fā)育特征

指標堆積成因地下水坡高

流土或掉塊坡面變形

類型特征m

權重0.10.10.20.350.25

≥4有流土有掉塊中下部有輕微變形

有地下水2~4有流土上部有輕微變形

濱海堆積、

指標分級≤2無流土無掉塊無坡面變形

湖沼沉積

≥5有流土有掉塊中下部有輕微變形

無地下水

3~5有流土上部有輕微變形

5

XX/TXXXXX—XXXX

≤3無流土無掉塊無坡面變形

≥10有流土有掉塊中下部有輕微變形

有地下水5~10有流土上部有輕微變形

大陸流水堆

積、風積、≤5無流土無掉塊無坡面變形

坡積、殘

積、人工堆≥20有流土有掉塊中下部有輕微變形

無地下水10~20有流土上部有輕微變形

≤10無流土無掉塊無坡面變形

表5巖質坡崩塌、滑坡、泥石流危險性評價指標權重及賦值表

發(fā)育特征

巖層面

(或結坡高

指標地下水特征和巖層流土或坡面變賦值

巖體類型構面)

傾角(或結構面)掉塊形

與坡向

m

關系

權重0.050.10.10.150.150.10.20.15

中下部

有流土

>15°相同>10有輕微3

有掉塊

變形

上部有

有地相同、

8°~15°5~10有流土輕微變2

下水斜交

相同、

無流土無坡面

風化帶,構造破碎<8°相反、<51

無掉塊變形

帶、成巖程度較差斜交

的泥巖中下部

有流土

>15°相同>15有輕微3

有掉塊

變形

指標分

無地上部有

級相同、

下水10°~15°10~15有流土輕微變2

斜交

相反、無流土無坡面

<10°<101

斜交無掉塊變形

中下部

有流土

>12°相同>15有輕微3

有掉塊

變形

有泥頁

層狀有地上部有

巖軟弱相同、

巖體下水8°~12°8~15有流土輕微變2

夾層斜交

相反、無流土無坡面

<8°<81

斜交無掉塊變形

6

XX/TXXXXX—XXXX

發(fā)育特征

巖層面

(或結坡高

指標地下水特征和巖層流土或坡面變賦值

巖體類型構面)

傾角(或結構面)掉塊形

與坡向

m

關系

中下部

有流土

>18°相同>20有輕微3

有掉塊

變形

無地上部有

相同、

下水12°~18°15~20有流土輕微變2

斜交

相反、無流土無坡面

<12°<151

斜交無掉塊變形

中下部

有流土

>18°相同>20有輕微3

有掉塊

變形

有地上部有

相同、

下水12°~18°10~20有流土輕微變2

斜交

均質較

相反、無流土無坡面

堅硬的<12°<101

碎屑巖斜交無掉塊變形

中下部

和碳酸有流土

>20°相同>30有輕微3

巖類有掉塊

變形

無地上部有

相同、

下水15°~20°15~30有流土輕微變2

斜交

相反、無流土無坡面

<15°<151

斜交無掉塊變形

中下部

有流土

>20°相同>25有輕微3

有掉塊

變形

有地上部有

相同、

下水15°-20°15-25有流土輕微變2

斜交

相反、無流土無坡面

<15°<151

較完整堅硬的變質斜交無掉塊變形

巖和巖漿巖類中下部

有流土

>20°相同>40有輕微3

有掉塊

變形

無地上部有

相同、

下水15°~20°20~40有流土輕微變2

斜交

相反、無流土無坡面

<15°<201

斜交無掉塊變形

7

XX/TXXXXX—XXXX

根據評價指標與權重,崩塌、滑坡、泥石流危險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

????=∑?????

?=1

式中: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危險指數;

??——i類影響因素的權重;

??——i類影響因素的分值。

6.4.5活動斷裂危險性評價

6.4.5.1評價指標

根據活動斷裂致災機理,以發(fā)育特征、平均活動速率和地震等級作為評價指標,采用定性與定量相

結合的方式進行活動斷裂危險區(qū)劃分。

6.4.5.2評價方法

依據活動斷裂的致災機制,結合GB/T40112-2021和GB18306-2015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并參見表

8對各評價指標進一步分級和賦值。

表6活動斷裂危險性評價指標權重及賦值表

參考指標

平均活動速

地震震級

指標發(fā)育特征率v賦值

mm/aM

權重0.20.30.4

評估區(qū)有活動斷裂通過,中或晚更新世以

來有活動,全新世以來活動強烈,地面

地裂縫發(fā)育并通過建設用地區(qū)。地表開v>1M≥73

裂明顯;可見陡坎、斜坡、微緩坡、陷坑

等微地貌現象;房屋裂縫明顯

評估區(qū)有活動斷裂通過,中或晚更新世以

來有活動,全新世以來活動較強烈,地面

指標等級

地裂縫中等發(fā)育,并從建設用地區(qū)附近通1≥v≥0.17>M≥62

過。地表有開裂現象;無微地貌顯示;房屋

有裂縫現象

評估區(qū)有活動斷裂通過,全新世以來有微

弱活動,地面地裂縫不發(fā)育或距建設用

v<0.1M<61

地區(qū)較遠。地表有零星小裂縫,不明顯;

房屋未見裂縫

根據評價指標與權重,活動斷裂危險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

???=∑?????

?=1

式中:

8

XX/TXXXXX—XXXX

???——活動斷裂的危險指數;

??——i類影響因素的權重;

??——i類影響因素的分值。

6.4.6道路塌陷危險性評價

6.4.6.1評價指標

根據GB50021—2009中對不良地質作用和特殊巖土體相關規(guī)定,結合城市地面塌陷形成機制,道路

以距暗河暗浜距離、表層填土厚度、首層飽和粉(砂)土頂板埋深、10m以淺飽和粉(砂)土厚度、軟

土層厚度與評價深度的比值等作為評價指標,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活動斷裂危險區(qū)劃分。

6.4.6.2評價方法

依據道路塌陷的致災機制,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并參見表9對各評價指標進一步分級和賦值。

表7道路塌陷地質危險性評價指標權重及賦值表

首層飽和粉10m以淺飽軟土層厚度

表層填土層(砂)土頂和粉(砂)與評價深度

指標與暗河暗浜距離

厚度(m)板埋深土厚度的比值

(m)(m)(%)

權重0.20.20.250.250.1

界線范圍內>3<2>5>50

界線周邊10m

1.5-32~53~530~50

指標等級

界線10m以外<1.5>5<3<30

根據評價指標與權重,道路塌陷危險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

????=∑?????

?=1

式中:

????——道路塌陷的危險指數;

??——i類影響因素的權重;

??——i類影響因素的分值。

7城市地質風險評價

一般規(guī)定

7.1.1通過城市地質體檢得到的單要素危險性,結合城市社會經濟易損性,定量化評價城市地質風險。

7.1.2城市地質風險評價包括城市社會經濟易損性評價、單要素風險評價和綜合風險評價等工作,為

城市地質風險區(qū)劃提供定量依據。

7.1.3城市地質風險各單要素風險評價中包括多種量綱和數量級都不同的危險性指標和經濟社會易損

性因子,每個指標內部又包括若干指標,為了消除各指標的量綱和數量級的差異,需對每一個指標值進

行規(guī)范化處理。各個指標規(guī)范化計算采用公式:

9

XX/TXXXXX—XXXX

Aijmini

Dij

maximini

式中:

Dij——j區(qū)第i個指標的規(guī)范化值;

Aij——j區(qū)第i個指標值;

mini——第i個指標值中最小值;

maxi——第i個指標值中最大值。

城市社會經濟易損性評價

7.2.1評價要求

城市社會經濟易損性評價是對城市區(qū)人口、經濟和重要基礎設施等分布密度、重要程度的描述,采

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經濟社會易損區(qū)劃分。

7.2.2評價指標

城區(qū)內人口、經濟和重要基礎設施密度越高,經濟社會易損性越大,其中重要基礎設施可作為最大

保護對象,具有“一票否決權”。

7.2.3評價方法

根據各城市特點,采取“經驗+專家打分”相結合的方法綜合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并采用自然分級

法對各評價指標進一步分級和賦值。

表8城市社會經濟易損性評價指標權重及賦值表

權重影響因素分級及分值(b)

指標j

(aj)321

人口密度(萬人/km2)0.3≥0.20.1~0.2≤0.1

房屋面積占比≥0.10.1~0.4≤0.4

重要基礎設施0.2

軌道交通密度(km/km2)0.2≥0.10.1~0.4≤0.4

經濟密度(億元/km2)0.3≥1.21.2~2.0≤2.0

根據評價指標與權重,經濟社會易損性指數V計算公式如下:

?

?=∑?????

?=1

式中:

V——易損指數;

??——i類影響因素的權重;

??——i類影響因素的分值。

單要素風險評價

7.3.1評價要求

在對城市內主要地質風險危險性評價的基礎上,采用相應的數學方法,疊加經濟社會易損性進行綜

合分析,劃分各地質風險的高風險區(qū)、主要易損體等。

7.3.2評價指標

主要指標包括上述地質安全危險性和經濟社會易損性兩個指標。

7.3.3評價方法

根據危險性和易損性評價,城市地質風險指數R計算公式如下:

??=??×?

式中:

10

XX/TXXXXX—XXXX

??——第i類風險指數;

??——第i類危險指數;

V——社會經濟易損指數。

綜合風險評價

7.4.1評價原則和指標

在對城市內主要單要素地質風險危險性評價的基礎上,采用相應的數學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劃分城

市地質安全綜合風險區(qū),為城市地質安全綜合風險防控提供支撐。

7.4.2評價方法

綜合地質風險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巖溶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活動斷裂及城市地面塌

陷等,采用上述評價結果,通過各個風險的權重進行綜合分析。計算公式如下: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