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三年級科學 教案_第1頁
高英三年級科學 教案_第2頁
高英三年級科學 教案_第3頁
高英三年級科學 教案_第4頁
高英三年級科學 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科學是……教學目標: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包括過程與結(jié)果。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2.愛提問題,想知道為什么。3.意識到科學探究就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guān)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科學知識:1.知道科學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2.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初步了解科學是什么。難點:從科學家的經(jīng)歷中了解科學探究的大致過程。教學方法:講授法教學準備:準備每人一份畫有不同表情的相同大小的人,鉛筆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同學們,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科學”。2.提問:你知道科學是什么嗎?(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1.了解科學是什么。(1)討論“什么是科學?”

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2)引導學生看課本第2頁插圖,開闊一下視野。(3)提問:圖上的人在做什么?讓學生說一說插圖的內(nèi)容,教師適當?shù)丶右匝a充說明。(4)談話:只有科學家那里才有科學嗎?你有沒有做過下面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書中圖片)想一想,你為什么想做這些事情?(學生交流)(5)小結(jié):好奇心讓我們想弄懂許多事情,想知道為什么會是這樣、那樣的。我們的這些經(jīng)歷其實和科學家的工作十分相似,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2.琴納和牛痘的故事。(1)老師講“琴納和牛痘的故事”(2)提問: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琴納是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醫(yī)生。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他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交流)(3)正因為有了這個新發(fā)現(xiàn),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問題?此后,他又分別做了些什么事情?(4)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提出問題——尋找可能的原因——做試驗證明——試驗成功了。)(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復述一遍琴納的故事嗎?學生復述故事。

(6)搜集資料,找出其他科學家在研究活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理解科學是什么。(1)談話: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活動。(2)講解“動起來的小人”制作方法。(學生制作)講解如何“玩”。在學生“玩”之前提出要求: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交流“玩”后的發(fā)現(xiàn)(小人動起來了)(4)閱讀P6教材,了解羅杰特的發(fā)現(xiàn)。(5)小結(jié):只有像羅杰特那樣善于思考,才能把小發(fā)現(xiàn)變成大科學。三、全課總結(jié):1.提問: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告訴我們科學究竟是什么嗎?2.學生分組交流,并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的想法。3.總結(jié):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四、板書設(shè)計1科學是……提出問題科學探究:作出猜測

尋找證據(jù)得出結(jié)論五、溫馨提示我們應該像科學家一樣去探究發(fā)現(xiàn)。六、隨堂練習一、判斷題(1)科學只跟科學家有關(guān),離我們很遙遠。()(2)電影是根據(jù)人眼的視覺暫留原理制作的。()(3)人們根據(jù)德國人羅杰特的正確解釋發(fā)明了電影。()(4)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找答案的過程。()(5)好奇心總是讓我們?nèi)ヌ骄吭S多事物,想知道為什么會是這樣、那樣的。()二、選擇題(1)()發(fā)現(xiàn)了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方法。A、琴納B、李時珍C、居里夫人(2)英國人()發(fā)現(xiàn)了人眼具有“暫時記憶能力”

。A、羅杰特B、愛德華-琴納C、愛迪生(3)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是()。A、提出問題B、尋找證據(jù)C、做出猜測2.做一名小科學家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夠從看到的現(xiàn)象中提出問題,并想辦法探究問題的答案。2.通過探究得出讓紙鸚鵡立于指尖或指環(huán)上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樹立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從小做一位小科學家。2.喜歡將學到的科學知識應用與實際生活中??茖W知識:1.能找出自己的探究與科學家探究活動的相似之處。2.能將探究的結(jié)論運用于小制作或日常生活中。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動與科學家的研究活動的相似之處。難點:找出降低重心使物體平衡的方法。授課時數(shù):1課時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曲別針、卡紙等。學生準備:剪刀、彩筆、夾子等;課前收集自己最喜歡的科學家的資料。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提出問題1.教師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恢畸W鵡(出示紙鸚鵡),可別小看這只紙做的鸚鵡,它能像真的鸚鵡一樣站在我的手上,你信不信?請同學們注意看。(師演示“站立”在手指上的紙鸚鵡)2.教師提問:看到這只能夠站在手指上的紙鸚鵡,你有什么疑問嗎?你現(xiàn)在最想知道些什么?學生回答:3.教師談話:科學家在提出問題后,往往會自己想辦法把問題解決掉,今天就讓我們像科學家一樣,研究一下紙鸚鵡中的科學問題,想辦法把這些問題弄清楚,也做一名小科學家,好嗎?一起來研究第2課《做一名小科學家》(板書課題)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1.想辦法讓紙鸚鵡“站”起來。(1)談話:剛才同學們提出了自己想研究的問題(板書:提出問題),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嘗試著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紙鸚鵡能站立跟什么有關(guān)系?你能不能做出大膽的猜測呢?請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把剛才的問題和你們的猜測寫在實驗記錄表的表格內(nèi)。(師板書:作出猜測)(2)生討論并匯報討論結(jié)果:可能是在紙鸚鵡身上加了些什么。(3)提問: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也做一只能站立在手指上的紙鸚鵡?(4)談話: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猜想,利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材料(紙鸚鵡、橡皮泥、夾子、回形針等),試著去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看哪個組最先讓紙鸚鵡站起來。(給每組同學發(fā)一套材料)(5)學生動手實驗,教師巡視指導。(生嘗試讓紙鸚鵡站在自己的手指上,失敗后會設(shè)法從老師準備的材料中自行選擇繼續(xù)嘗試,小組或成功或失敗。)(6)提問:要想讓紙鸚鵡站起來,需要怎么做?你們又是怎樣做的?(7)匯報實驗結(jié)果。(我們發(fā)現(xiàn)紙鸚鵡每次都是頭朝下掉下來的,可能是因為頭重尾巴輕,所以嘗試著在紙鸚鵡身上加了一塊橡皮泥,讓紙鸚鵡站了起來。)其他組有沒有和他們不一樣的做法呢?(有的組可能用的是夾子、有的用的磁鐵、有的組用的回形針……)(8)觀察:同學們可真會動腦筋,找到了這么多讓紙鸚鵡站起來的方法,真不簡單!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大屏幕上這些讓紙鸚鵡站起來的方法,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9)匯報觀察結(jié)果。(各個組給紙鸚鵡加的東西都不一樣,而且加的位置也不一樣)(10)談話:我們把紙鸚鵡身上加的這些東西都叫做重物好嗎?重物究竟加在哪里紙鸚鵡能夠站起來?請同學們把重物加在紙鸚鵡身上試試,注意觀察紙鸚鵡是用什么部位站在手指上的?把這個位置作為支撐點在鸚鵡圖上用圓點做個記號,再把放重物的位置也用圓點做個記號。(每組的實驗記錄表上,老師已提前畫好了鸚鵡的圖。)(11)學生再次進行嘗試和實踐,找到支撐點和放重物的位置,并認真填圖記錄。(12)匯報交流(實物投影展示各組鸚鵡圖):重物加在哪里紙鸚鵡能夠站起來?(把重物分別加在鸚鵡頭部、身上、尾巴的中間和尾巴尖上,發(fā)現(xiàn)重物加在鸚鵡尾部就能站立起來;加在尾巴尖上時,紙鸚鵡站的最穩(wěn)。)為什么把重物加在鸚鵡尾部就能站立起來?觀察大家在鸚鵡圖上標出的支撐點和重物點的位置,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師板畫鸚鵡,我們發(fā)現(xiàn):重物在支撐點的下面,鸚鵡才會站起來;而且重物越靠下,紙鸚鵡站的越穩(wěn)。)2.想辦法讓更多的物品“站在”手指上。(1)提問:除了紙鸚鵡,老師還給每組準備了三角形紙片、拱形紙片、紙龍蝦等(給每組同學發(fā)一套材料),你能想辦法讓這些物品也站在你的手指上嗎?{板書:尋找證據(jù))(2)學生動手實驗并匯報。(3)師生小結(jié):通過以上活動,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一些不容易站立的物體的支撐點下加上重物,它就能保持平衡。)3.找出讓紙鸚鵡等物體站起來的過程和琴納發(fā)現(xiàn)牛痘可以預防天花過程的相似之處。(1)談話:其實好多科學家也就是這樣進行科學發(fā)現(xiàn)的,比如上節(jié)課講過的琴納和牛痘的故事,在天花大規(guī)模流行時,琴納發(fā)現(xiàn)奶牛場的女工們卻從來沒有得過天花,由此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問題?此后他又做了哪些事情?(2)回顧:在讓紙鸚鵡站起來的活動中我們經(jīng)歷了哪些過程?首先怎么做?然后怎么做的?(先提出“為什么紙鸚鵡能站立起來?”的研究問題,然后作出自己的猜測,通過在紙鸚鵡和許多物體的支撐點下加重物讓它們站起來的方法尋找到證據(jù),從而得出了結(jié)論。板書:得出結(jié)論)(3)思考:請同學們參照實驗記錄表分析,我們今天研究讓紙鸚鵡站起來的過程和琴納發(fā)現(xiàn)牛痘可以預防天花的過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隨著學生的回答和分析,大屏幕出示實驗記錄表格:探究過程“鸚鵡”站立的奧秘琴納發(fā)現(xiàn)牛痘可以預防天花的過程提出問題為什么紙鸚鵡能站立起來?為什么擠奶的女工不得天花?作出猜測可能在紙鸚鵡身上加了什么是不是患過牛痘就不得天花?尋找證據(jù)在許多物體的支撐點下加重物,看能不能站立。分別給8歲男孩和2000多名村民接種牛痘,結(jié)果無一人患上天花。得出結(jié)論重物在支撐點下面,物體會平衡。牛痘可以預防天花。這兩項研究都經(jīng)歷了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尋找證據(jù)——得出結(jié)論這四個過程。)(4)小結(jié):科學家研究科學的過程和我們發(fā)現(xiàn)紙鸚鵡中的科學一樣,都是先提出問題,然后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這就是科學。我們研究讓紙鸚鵡站起來的過程就是一次做科學研究的過程。原來,科學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和科學家一樣的,科學并不神秘,我們也能做一名小科學家。三、拓展延伸,鞏固應用。1.談話:運用今天發(fā)現(xiàn)的這個科學原理,可以讓很多物體站起來,你能做這樣的玩具或物品了嗎?各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打算做什么?用什么材料?怎么做?討論好了,組長上來拿所需要的材料,大家互相幫助,按照設(shè)想的方法試一試。2.學生交流、鞏固前面的發(fā)現(xiàn),根據(jù)自己的設(shè)計進行制作,師巡視指導。3.展示:下面請大家收拾好實驗材料,各小組推薦代表到前面來展示你們小組的研究成果。(1)我們用金屬絲纏繞在鉛筆上,金屬絲兩端各夾一個夾子,鉛筆尖就可以站立在手指上了;(2)還可以將倒立的鉛筆裝飾成跳舞娃娃;(3)可以用飲料瓶裝水后固定鋼絲,運用今天所學知識制作會倒立的雜技小丑玩具,讓小丑表演走鋼絲……4.小結(jié):回顧今天我們做小科學家的經(jīng)歷,說說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生:我知道了怎樣讓一個物體站起來,我們也能像科學家一樣做事情。生:我知道從生活中可以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這就是科學……)確實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疑問,只要細心觀察、思考,就有可能引出科學的發(fā)現(xiàn)。希望同學們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從生活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像科學家一樣去探究,想辦法解決它,就可以進入科學的世界,成為一名真正的小科學家!四、板書設(shè)計:2.做一名小科學家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尋找證據(jù)——得出結(jié)論五、溫馨提示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希望同學們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從生活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像科學家一樣去探究,想辦法解決它,就可以進入科學的世界,成為一名真正的小科學家!六、隨堂練習判斷題(1)科學家做的事情我們根本沒辦法做。()(2)我們所做的活動與科學探究沒有關(guān)系。()(3)物體上輕下重不容易倒。()(4)“紙鸚鵡”

站起來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撐點的下面。()(5)降低重心,可以使物體站起來。()選擇題(1)回形針放在鸚鵡的(),可以使鸚鵡站在指尖上。A、頭部B、尾部C、背部(2)使物體站在手指上的秘密是()。A、重物在支撐點的下面B、重物在支撐點上C、重物在支撐點的上面三、科學小實踐把科學家與相關(guān)事件連起來。羅杰特天花琴納電影李時珍《本草綱目》居里夫人雜交水稻袁隆平鐳第一單元測試題填空題1.()讓我們有問不完的“為什么”,并驅(qū)使我們不斷地尋找問題的答案。2.英國醫(yī)生羅杰特發(fā)現(xiàn)了人眼具有()。3.()發(fā)現(xiàn)了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辦法。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1.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找答案的過程。()2.物體上輕下重不容易倒。()3.我們所做的活動與科學探究沒有關(guān)系。()4.科學探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得出結(jié)論并不容易。()1.尋找有生命的物體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2.能夠運用文字、圖表等記錄有關(guān)的觀察、調(diào)查結(jié)果。3.能夠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動的方法與結(jié)果。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2.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愛生命??茖W知識:1.知道大自然中有種類繁多的有生命物體,認識常見的動物與植物。2.知道生物體的基本特征和共同需求。教學重難點:重點:初步了解有生命物體具有的共同特征。難點:在尋找到的物體中找出有生命物體的特征授課時數(shù):1課時教學方法:觀察實踐教學準備:紙、筆、觀察記錄單教學過程:一、談話導新課昨天老師讓同學們?nèi)バ@里尋找有生命的物體。你尋找到有生命的物體了嗎?美麗的大自然中處處都有生命的火花在閃爍,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尋找有生命的物體。(板書課題)二、小組交流匯報1.談話:現(xiàn)在將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2.小組討論,交流、匯報。3.小結(jié):科學家將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有生命物體—生物和無生命物體—非生物。三、交流討論“為什么說它們是有生命的”1.提問:為什么說它們是有生命的?2.小組討論。3.匯報。4.小結(jié)。因為它們都要吃東西;它們都需要呼吸;它們都能繁殖;它們對刺激都有反應;它們都能長大;它們具有生物體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所以它們是有生命的。四、辨別明理、拓展升華1.觀察P13下圖,提問:圖中這些是有生命的物體嗎?2.討論:你為什么說它是有生命的或是沒有生命的?五、全課總結(jié)教師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師生共同總結(ji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體,常見的生物有植物、動物等。它們共同特征是都需要呼吸、需要水、都能生長發(fā)育,都能繁殖后代。六、板書設(shè)計1、尋找有生命的物體能生長需要營養(yǎng)生物的共同特征需要呼吸繁殖后代會死亡七、隨堂練習1、我們校園里有生命的物體有、、、等2、有生命的物體共同特征有、、、。

八、溫馨提示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生物是多樣性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愛生命2、校園里的植物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會對各種各樣的植物進行觀察比較。2.能描述一些常見植物的不同特征。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體驗認識植物的樂趣,感受到植物的美,產(chǎn)生親近自然的感覺。2.意識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應該珍惜,不損傷一草一木??茖W知識:1、知道大自然中有種類繁多的植物。2.認識到植物的多樣性3.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教學重難點:重點: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態(tài)方面的一些特征。難點:找出植物的相同之處授課時數(shù):1課時教學方法:觀察實踐法討論法教學準備:植物的圖片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1.教師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在校園里找到了有生命的物體,說說有生命物體有哪些?學生匯報:2、師生小結(jié):我們將這些有生命物體分為植物和動物。3.教師談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我找到的這些有生命物體中的植物,好嗎?(板書課題)二、認識校園里的植物1.整體認識植物:(1)談話:出示校園里大樹圖片,觀察大樹。(可說名稱,也可描述外形)(2)提出觀察任務(wù):這些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是什么樣子的?這些植物長得有什么特點?(要求從高矮、外形困擴等方面描述植物)(3)交流后讓學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順序給這些植物排序,說說矮的、高的植物各有什么特點。(4)小結(jié):植物的外部形狀是各種各樣的。2.局部觀察植物(1)出示圖片:提出觀察任務(wù):我們要去觀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樹皮、樹葉和花。①講解如何觀察樹皮:先看一看,有什么不同?②講解如何觀察樹葉:在樹枝的一個節(jié)上看葉子是怎樣長的?③講解如何觀察花:比較兩種花形狀的不同。(2)師生觀察后交流3.比較植物的相同之處。(1)師提問:它們有很多不同,那它們?yōu)槭裁炊冀凶鲋参锬??我們觀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點?(2)交流討論:有根、莖、葉等組成部分,位置相對固定等。三、對植物進行分類1、師:植物種類繁多,世界上45萬種,難記嗎?科學家為了方便人們?nèi)フJ識它們,把它們分成的很多類,你能對這些植物分類嗎?(P17)2、小組討論,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先說標準,再分。3、說說你想怎樣分類,你分類的標準是什么?四、總結(jié)全課教師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學生回憶本課所學。師生總結(jié):植物的種類多樣,樹皮、樹葉的形狀也多種多樣,樹葉的生長形式也不同,但都能呼吸、生長、死亡、繁殖等。根據(jù)不同標準,我們可以對植物進行不同的分類。五、板書設(shè)計2、校園里的植物對生葉的生長方式互生輪生一年生年齡多年生環(huán)境陸生植物植物分類水生植物莖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六、溫馨提示大家在觀察植物時注意安全,同時不能傷害它們。七、隨堂練習一、判斷題(1)樹的皮都是很粗糙的。()(2)各種樹的葉子都是一樣的。()(3)花開五顏六色,它的形狀也各式各樣。()(4)植物的葉子生長方式有:對生、互生、輪生等。()二、請把葉子和葉子的生長方式連起來?;ド喩鷮ι?、校園里的小動物科學探究: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去比較,掌握對比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2.意識到動物之間也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科學知識:1、知道動物的多樣性。2、知道動物有相同之處,如都有運動的能力,都由小長大,繁殖后代,都有對食物.水.空間等的需求。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概括小動物的特征。難點:圍繞小動物如何開展探究性活動教學方法:講授法、觀察法授課時數(shù):1課時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校園里的植物,我們知道了植物的共同特征:它們都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結(jié)構(gòu)特點,都需要水分、空氣、陽光、都能長大,都要呼吸等生命需求,那么,動物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課《校園里的動物》,板書課題。二、組織探究活動1.交流在校園里發(fā)現(xiàn)的小動物。(1)教師談話:課前大家已經(jīng)在校園里尋找過小動物了,說說你們在校園里發(fā)現(xiàn)過哪些小動物?能簡單描述出它們的形態(tài)嗎?(2)學生交流。(3)教師提問:課前老師布置大家到校園里捉蝸?;蛭浵伒模銈冏降搅藛??2.觀察蝸牛和螞蟻(配合課件)(1)教師談話:每個小組就觀察自己從校園里捉來的小動物。(2)教師提問:我們應該怎樣觀察這些小動物呢?在觀察時應該注意什么?(3)學生學習書上的觀察蝸牛和觀察螞蟻的方法,(4)師生共同討論并總結(jié)觀察時的注意點:不要發(fā)出大的響動,以免小動物受到驚嚇;不要用手直接觸摸,以免小動物受到傷害;靜靜地觀察一段時間,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特性。觀察時要把觀察到的記下來或畫下來。畫的時候要畫得“像”,不要進行藝術(shù)加工。(5)教師提供材料,學生分組觀察.記錄,教師巡視并指導(6)全班展示.交流,教師適時補充蝸牛與螞蟻的外形特征和行為習慣。3.概括小動物的共同特征(1)談話:我們仔細觀察了蝸牛.螞蟻,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學生小組內(nèi)討論。(3)全班交流。(小動物的相同點可以從生命的共同特征方面找出,如能夠繁殖.長大.呼吸.吃東西.運動等,不同點也是每一類動物特有的特征,如生活環(huán)境.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三、給常見的動物分類。1、看教科書第21頁,提問:你認識這些動物嗎?還認識哪些動物?2、談話:我們來給它們分類,說說你想怎樣分類。3、學生活動。4、學生匯報,交流分類依據(jù)。四、全課總結(jié)教師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學生回憶本課所學。師生總結(jié):動物的種類多樣,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運動環(huán)境等多種多樣,但都能呼吸、生長、死亡、繁殖等。根據(jù)不同標準,我們可以對動物進行不同的分類。五、科學素養(yǎng)訓練根據(jù)一種或幾種標準將你所發(fā)現(xiàn)的或知道的動物進行分類。六、板書設(shè)計3、校園里的小動物水生動物生活環(huán)境陸生動物物植物分類水陸兩棲水中游的運動方式地上走的天上飛的七、溫馨提示要關(guān)愛小動物,不傷害小動物。八、課堂練習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非洲象);世界上最高的動物是(長頸鹿);海洋中最大的動物是(鯨魚)。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1.在觀察生物的活動中要注意安全?!ā蹋?.觀察活動中不要驚嚇小動物?!ā蹋?.在觀察動物中,可直接觸摸.抓舉動物。…(×)4、植物·動物·人科學探究:1、能夠?qū)又参?、人進行觀察,比較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2、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和交流觀察的結(jié)果。3、能利用集合圖(圈圖)表現(xiàn)生物類別之間的關(guān)系。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2.意識到動物之間也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之處??茖W知識:1、知道動物的多樣性。2、知道動物有相同之處,如都有運動的能力,都由小長大,繁殖后代,都有對食物.水.空間等的需求。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難點:找出植物、動物、人的相同與不同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授課時數(shù):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講述:同學們,上兩節(jié)課我們通過觀察和比較,認識到了植物和植物之間、動物和動物之間都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今天我們接下來探討一下植物、動物和人之間的不同與相同。(板書課題)二、動物和植物的觀察與比較1、出兔子和蘿卜的不同之處,看誰找得多。2、再找找兔子和蘿卜的相同之處:3、、討論并匯報。(1)兔子和蘿卜有哪些不同之處?兔子:能運動、要吃青菜和蘿卜、全身長毛、耳朵特別長、……蘿卜:不能運動、生長需要土壤、有根和葉子兩部分組成、葉子是綠色的……(2)兔子和蘿卜的相同之處有哪些?它們都能長大,都需要空氣、陽光和水分,都需要養(yǎng)份……4、把你比較的結(jié)果填寫在P65活動記錄上。5、再找一找其它的動植物進行比較。青蛙荷花三、人與黑猩猩的比較1、談話:四人小組間相互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填寫到P65活動記錄第2題的表格。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完成得又快又好。2、學生討論,充分表達各小組意見,班級集體交流后,把表格的要求的內(nèi)容填完整。四、比較人、植物、動物之間的不同與相同之處1、觀察教材第24頁中的兩幅圖,說一說,動物、植物和人之間有什么不同之處和相似之處?把討論的結(jié)果填寫在P65活動記錄上。2、小結(jié):人類也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要愛護大自然,保護動物,珍惜植物,把自己也看作大自然的一份子。生命的世界包含了我們所看到的一切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它們都是有生命的物體。五、拓展1、談話:根據(jù)教材第24頁的插圖,各種各樣的筆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用一幅圈圖來表示。請你用同樣的方法把有生命的物體——植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表示出來。2、學生討論交流填寫有生命物體、人、動物、植物的圓圈圖。六、板書設(shè)計:4、植物·動物·人生物人動物植物生物人動物植物七、溫馨提示人類也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要愛護大自然,保護動物,珍惜植物。八、課堂練習:一、填空:有生命物體的共同特征有()、()、()、()。二、選擇題1、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A、人會勞動B、人會說話C、人能夠直立行走2、兔子和蘿卜的不同之處是()。A、蘿卜不能跑動B、兔子要吃東西C、蘿卜不能呼吸1、生命離不開水教學目標科學探究能夠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植物體內(nèi)含水的多少。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意識到水哺育著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科學知識1.知道水是生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離不開水。2.了解常見蔬菜中水的含量。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水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難點:想各種辦法,比較物體中的含水量教學準備:紗布、水果刀、小燒杯、彩筆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新課:1.同學們,在上一個單元的教學中,我們認識了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知道生命世界是豐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離不開一樣物體,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我們都離不開它。(板書課題)2.你們知道人類不喝水會怎樣?學生回答。那么你還知道哪些生物也離不開水?3.小組交流4.你知道動植物為什么離不開水呢?5.水是動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幾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中都發(fā)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水是生命之源,生命離不開水。二、自主學習:1.哪些地方有水。(1)師生討論:哪些地方有水?(2)認識植物體內(nèi)有水。(3)學生想辦法把帶來的植物體內(nèi)的水擠出來,看看它們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誰想的辦法好。比如手擠、搗碎、壓汁機等等。(4)讓學生感受植物體內(nèi)有水。(5)讓學生比較哪種植物體內(nèi)含的水多?哪種植物體內(nèi)含的水少?(6)我們在吃食物時也補充了大量的水。還補充了大量的維生素等等營養(yǎng)。(7)注意事項:注意安全。小刀不要傷著手、損壞桌子等。2.比較人體及各種食物中的含水量。(1)談話: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人、動植物體內(nèi)都有水,那么,我們?nèi)梭w內(nèi)究竟含多少水呢?你們猜猜看。(2)老師邊講解邊畫圖:人體內(nèi)有65%的水,給這部分扇形圖上淡藍色。(3)學生活動:對照P27圖中各種食物的含水百分數(shù),請給扇形圖涂顏色,用淡藍色表示水所占的比例。3.觀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1)談話:我們每天從食物中汲取了很多水分??茖W研究表明:正常人每天要喝2~3升水,相當于一大雪碧瓶,如果我們不吃食物,能活兩三個星期,可要是小草不喝水,也許三天也活不了。那么,你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嗎?(2)學生討論設(shè)計實驗的方案(3)師生共同完成實驗裝置,課后觀察,要求學生完成P66的活動記錄。三、小結(jié)講述:生命離不開水,水就像母親的乳汁一樣,哺育著地球上所的生命。四、課后作業(yè):比較胡蘿卜和土豆哪個含水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證明你的想法?五、板書設(shè)計1生命離不開水人體65%是水六、溫馨提示:水是生命之源,我們應該保護及節(jié)約水資源。七、隨堂練習1.判斷題(1)水是動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幾乎在所有的生命活動中都發(fā)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2)一般情況下,如果連續(xù)7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3)生命離不開水,水就像母親的乳汁一樣,哺育著地球上所有的生命。()(4)沒有水,仙人掌也會一直生活下去。()(5)一般情況下,人體65%是水。()2.選擇題(1)一般情況下,如果連續(xù)()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A、5B、3C、7(2)一般情況下,蔬菜的()是水。A、65﹪B、76%C、90%2、觀察水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2.能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意見。科學知識1.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2.知道認識物體可用看、聞、嘗、摸等方法。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運用科學方法認識水的各種性質(zhì)。難點:選擇用具,把水運到1米或更遠處的空桶中。教學準備:分組實驗器材:透明塑料瓶、牛奶,白糖,白醋,水演示材料:不同形狀的器皿白酒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1.(出示一瓶白酒)猜猜今天老師帶來的是什么?你的依據(jù)是什么?2.要想準確辨別出我們周圍的東西,只靠看是不好下結(jié)論的,看只是觀察的一種方法,你知道觀察還有哪些方法?(板書:觀察方法:眼看、鼻子聞、嘴巴嘗)(當學生說到“聞”的時候,及時演示“聞”的正確方法)3.我們今天就應用各種觀察方法來觀察水(揭示課題)。請各個小組長上來領(lǐng)取一瓶礦泉水。二、探究水的特點1.觀察水,找出水的特點(1)大家發(fā)現(xiàn)這瓶子上的瓶蓋有什么特別的嗎?(有個小洞,一會兒大家要品嘗的時候就對著自己的嘴巴擠進去一點水,這樣比較衛(wèi)生)。你還有什么疑問嗎?(2)現(xiàn)在就請大家用看、聞、嘗的方法來觀察瓶子里的水,找出水的特點!并完成實驗記錄單。(3)學生分組觀察,完成實驗記錄。(4)學生交流、匯報。教師根據(jù)匯報板書: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注意區(qū)分氣味和味道)(5)通過我們眼睛看、鼻子聞、嘴巴嘗,我們找出了水的特點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6)如果是你不認識的物體,能隨便就去聞、去嘗嗎?為什么?(總結(jié)出:一看二聞三嘗)(7)現(xiàn)在我們再來觀察剛才老師帶來的這一瓶是不是水。(8)現(xiàn)在你認為要準確辨別一種物體應該怎樣做?(運用各種感官觀察,綜合判斷)2.應用觀察方法,辨認各種液體,快速找出水。(1)如果把剛才的這瓶水和糖水、白醋、牛奶放在一起,你能又快又準確地把這瓶水找出來嗎?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辨認出這些東西,并為它們貼上標簽。(2)分組實驗:辨別各種液體。(3)交流辨別液體的方法。(牛奶有顏色、不透明,白醋雖透明但有氣味,糖水雖透明沒有氣味但有味道。)(4)首先用眼睛看,找到牛奶;接著用鼻子聞,能找到醋;最然后用舌頭嘗,能找到糖水;只有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那杯才是水。(板書:觀察順序:看→聞→嘗)三、認識液體1.剛才我們通過牛奶,糖水,白醋和水之間的不同點把它們辨認出來了。其實它們還有著共同的地方呢,你能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嗎?2.師演示:往不同形狀的器皿里倒液體。3.討論交流。像水這樣會流動,并且沒有固定形狀的物體叫液體。提問:你還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液體?4.小結(jié):能流動是它們的共同點,像水那樣能流動、沒有固定形狀的物質(zhì)我們就稱為液體。四、總結(jié):1.上完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運用各種觀察方法找出了水的特點,還知道了要辨別一種物體必須要綜合運用各種感官來進行觀察判斷,不能隨便下結(jié)論)你還有什么問題嗎?2.水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液體,生命離不開水,關(guān)于水還有許多奧秘,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有關(guān)水的知識。五、板書設(shè)計:2、觀察水觀察的方法:看→聞→嘗水的特點:無色、透明無氣味、無味道易流動沒有固定形狀——液體(水、醋、油…….)六、溫馨提示對與我們不知道的物體不能隨便嘗。七、隨堂練習一、判斷題1、水是白色的。()2、不了解的物體,我們不能隨便聞或嘗。()3、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二、簡答:認識物體常用的方法有哪些?3、神奇的水教學目標科學探究通過觀察與實驗,理解水的毛細現(xiàn)象和表面張力、壓力、浮力、溶解等,獲得對水的初步認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樣利用水的特征為生活服務(wù)。科學知識:1.了解水的各種有趣現(xiàn)象——毛細現(xiàn)象、表面張力、水的壓力和浮力,溶解。2.能指認日常生活中的上述現(xiàn)象。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認識水的毛細現(xiàn)象、水的溶解現(xiàn)象。難點:認識水的表面張力、水的浮力實驗。教學準備:1.實驗用品細紙條、有顏色的水等。2.玻璃杯、紅色的水、紙巾、布條、塑料條、一元硬幣、曲別針、滴管、燒杯、盤子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上兩節(jié)課,我們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所有的有生命物體都離不開它,還通過觀察水了解了水的一些基本特征,請大家回憶一下,水是一種什么樣的物體?上節(jié)課我們對水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將進一步認識水。二、學習新課:(一)會“爬”的水1.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現(xiàn)在我們做個實驗,看看水是不是往低處流呢?老師準備了一個裝水的盤子,為了讓同學們便于觀察,滴了幾滴紅墨水,現(xiàn)在把紙條、布條、塑料條的一端垂直放入水中,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2.學生匯報觀察結(jié)果3.講述:水會沿著紙條、布條往上爬,而沒有沿著塑料條往上爬,你們覺得這種現(xiàn)象神奇嗎?你們想不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來一起探究神奇的水。(板書課題)4.揭秘會“爬”的水(1)活動1探究要求:①仔細觀察紙條、布條、塑料條這三種材料有什么不同之處?并記錄下來。②把紙條、布條、塑料條的底部垂直放入水中約5秒鐘,觀察現(xiàn)象③用滴管在紙條、布條、塑料條上滴一滴水,觀察現(xiàn)象(2)小組實驗,教師巡視。(3)剛才各小組成員配合得很好,觀察得也很仔細。誰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組的實驗結(jié)果。(4)學生分組觀察,討論、交流。(5)談話:通過實驗我們看到水會沿著布條、紙條往上爬或向四周擴散。為什么塑料條卻不能呢?是因為布條和紙條上有許許多多的小孔,正因為有這些小孔才存住了水,產(chǎn)生了水往上爬或向四周擴散的現(xiàn)象。(6)小結(jié):水沿著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擴散的現(xiàn)象,叫做毛細現(xiàn)象。(板書:毛細現(xiàn)象)(7)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毛細現(xiàn)象?(8)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你注意過這些現(xiàn)象?(課件展示)①滴一滴墨水在作業(yè)本上,用粉筆把它吸干②干抹布擦水③部分浸在水里的毛巾全濕了④潮濕的墻根(二)會“團結(jié)”的水。1.有一句歌詞是“團結(jié)就是力量”,我相信我們班也是一個團結(jié)的集體,大家團結(jié)友愛,一起學習,一起勞動,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那么水和水之間會不會像我們同學一樣團結(jié)呢?2.猜一猜:一元的硬幣能容納多少滴水?先把猜測的結(jié)果記錄下來,再親自動手做一做。3.活動2:探究要求:(1)硬幣在桌面上要放平,不要碰撞實驗桌。(2)滴管離硬幣近一些,要慢慢地滴,滴在硬幣中間,同時記下水流出前的滴數(shù)。(3)在滴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水在硬幣上的形狀,要與硬幣成水平方向觀察,記錄下滴數(shù),畫出水表面的形狀。4.學生分組實驗、記錄、匯報交流5.談話:剛才我們往硬幣上滴水,事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猜想,小水滴們的團結(jié)精神真讓我們感到神奇6.把曲別針輕輕放入裝滿水的杯子里,預測放多少枚曲別針水會溢出來。再試一試,看看預測得對不對。(1)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記錄。(2)提問: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經(jīng)滿了,還能再裝下幾枚曲別針,裝入曲別針后,杯面上的水為什么會鼓出來但是又不會流下來?7.小結(jié):小水珠非常地團結(jié),手拉手抱得緊緊的,使得水的表面盡量縮小,這個團結(jié)的力,我們科學上就叫它表面張力。8.提問:你還見過生活中水的表面張力的現(xiàn)象嗎?(課件展示:水滴、露珠、水黽的滑行)三、課堂小結(jié)今天我們認識了水的兩個神奇之處,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四、鞏固應用:填寫課后活動記錄五、課外拓展欣賞一滴水的神奇視頻六、板書設(shè)計3.神奇的水會“爬”的水——水的毛細現(xiàn)象會“團結(jié)”的水——水的表面張力七、溫馨提示看到水的神奇,做實驗時,要節(jié)約用水八、隨堂練習1、下面屬于水的毛細現(xiàn)象是()。A、水滴B、毛巾吸汗C、曹沖稱象2、裝滿水的杯子里不能再裝進別的物體了。()3、用粉筆吸墨水、潮濕的墻根都是水的毛細現(xiàn)象。()第二課時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神奇的水的兩個神奇的地方,就是水會自己向上爬,水還會象人一樣團結(jié)在一起,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認識水的神奇。二、新課學習(一)會噴射的水。1.實驗:用釘子在瓶上從上向下把3個一樣大小的孔,觀察水流有什么不同?2.出示圖片:清潔工人用巨大的水龍頭來沖洗海岸。通過實驗和圖片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水的神奇之處在哪里?加壓后,水可以從孔隙中噴射出來。(二)會“托舉”的水。1.實驗:拿一個玻璃杯裝半杯水,然后不斷往里面丟東西,看看水可以托舉起哪些東西,而又有什么東西水托不動,沉下去了?2.出示圖片:萬噸巨輪在水面上。為什么輪船和裝載的貨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動它?3.小結(jié):水有浮力。物體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則物體就可以浮起來,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則就會沉下去。4.提問:你知道水還有其他什么本領(lǐng)嗎?(三)水溶解物質(zhì)的性質(zhì)探究1.動動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觀察方糖的變化。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塊不見了,而水會變甜。像這樣的現(xiàn)象就是溶解。水能夠溶解許多物質(zhì)。2.分組實驗:仔細觀察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3.討論:還有哪些物質(zhì)也能溶解在水里?三、全課總結(jié)今天我們繼續(xù)認識了水的兩個神奇之處,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四、作業(yè):把你的研究并總結(jié)出的水的特點寫在活動記錄上。五、板書設(shè)計3、神奇的水會“爬”的水——水的毛細現(xiàn)象會“團結(jié)”的水——水的表面張力會“噴射”的水——水有壓力會“托舉”的水——水有浮力能溶解一些物質(zhì)的水——水的溶解現(xiàn)象六、溫馨提示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安全及實驗室衛(wèi)生。七、隨堂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能溶于水的物質(zhì)是(

B

)A、面粉B、食鹽C、沙粒2、水黽能伏在水面上,是因為()。A、它身體很輕

B、水有浮力C、水的表面張力二、科學小實踐連線,將水的性質(zhì)與對應現(xiàn)象用線連起來磚鋪的地面反潮浮力我們喝的糖水表面張力輪船在海面上航行溶解現(xiàn)象荷葉上的露珠毛細現(xiàn)象4、地球上的水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夠從適當?shù)那榫持?,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2.能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意識到可用淡水資源的缺乏。2.深刻感悟水污染的嚴重后果和節(jié)水的好處。科學知識: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資源十分有限。2.知道污染的水對自然界和人類自身有害。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淡水資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現(xiàn)象。難點:分析數(shù)據(jù),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資源。教學準備:圖片、杯子、小勺、滴管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水的很多神奇之處,水對我們?nèi)祟愓媸翘匾?。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我們的水資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嗎?今天我們來學習《地球上的水》。二、認識水在地球上的分布1.提問:除了我們說過的,你們還知道哪些地方有水?2.(出示教材36頁“地球的主要水域”圖片)講解:這是整個地球展開的地圖,有顏色的是陸地,白色的是海洋,請同學們給海洋圖上藍色。3.學生涂色4.討論:涂完后,你有什么感覺?5.小結(jié):地球表面70%被水覆蓋,只有30%是陸地。在陸地上面,還有河流、湖泊、小溪等,地底下還有地下水,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水球。從太空上看地球,整個地球是藍色的。三、認識淡水資源的匱乏1.談話: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水,我們會缺水嗎?2.學生討論3.講解: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極少量的淡水,而淡水絕大部分又儲藏在南極和北極的冰川中,大氣中有小部分看不見的水蒸氣,只有河流、湖泊和淺層地下水可以供人類使用。4.體驗活動:(參照教材P36要求)5.交流:做了這個活動,有什么感受?四、了解水污染情況及處理辦法1.交流:說說自己周圍水的狀況。2.提問:你們周圍的水是怎樣被污染的?對人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3.學生討論4.講解:農(nóng)業(yè)上噴灑農(nóng)藥、施加化肥,工廠中排放有毒氣體,生活中亂扔垃圾等人類活動都會對水源造成污染,嚴重時將導致動植物死亡,人體中毒得病。后果是十分嚴重的。5.(出示一杯污水)你們能想辦法將這杯水變得干凈一些嗎?6.學生討論后分組實驗過濾的方法。五、進行節(jié)約用水教育1.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的現(xiàn)象?2.討論: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來節(jié)水、護水呢?3.學生交流4.小結(jié)六、全課總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匯報講述: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世界水日”呼喚地球兒女珍惜每一滴水。珍惜每一滴水,就是珍惜生命。從今天起,從現(xiàn)在起,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吧!七、作業(yè):設(shè)計一張節(jié)約用水的手抄報八、板書設(shè)計4、地球上的水淡水:3%咸水:97%九、溫馨提示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十、隨堂練習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1、水是白色透明的液體。()2、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對我們生活沒有影響。()3、固體、液體、氣體都有可能溶解在水里。()4、地球上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用不完。()5、不了解的物體,我們不能隨便聞或嘗。()1.常見材料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材料。2.能夠?qū)ΤR姴牧习磥碓催M行簡單分類。3.能針對材料的特點進行研究并提出問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意識到人們?yōu)榱藵M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fā)明、生產(chǎn)新材料??茖W知識:1.知道材料有天然,也有人造的。2.能夠認識一些常見材料。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關(guān)系。難點:區(qū)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新課:1.同學們,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物品的,我們要感謝制造物品的人,使我們的生活這樣幸福美滿。請大家觀察一下我們身上和教室里都有哪些物品?它們又是哪些材料制成的?2.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做好記錄。3.學生匯報討論結(jié)果4.我們認真觀察了教室里許多物品,它們的材料多種多樣,有紙、木頭、金屬、塑料等材料做成的,這些材料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板書)二、學習新課1.給常見材料分類:(1)講述:我們在生活中認識了許多材料,你們能給它們分類嗎?(2)學生分組討論,給這些材料分類。(3)提問:同學們在給這些材料分類時是按什么標準分的?怎么分?

(4)學生匯報討論結(jié)果。(5)教師總結(jié):材料的分類方法很多,人們一般把材料分為兩類:直接來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來自于大自然,而是經(jīng)過加工處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如紙、鐵、玻璃和塑料等,它們是人造材料。(6)指導學生看書中插圖,你們還能把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嗎?(7)學生進行分類。2.觀察、研究身邊常見的物品。(1)講述:我們身邊的物品都是由各種各樣的材料制成的,我們今天就來研究研究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同學們可以觀察自己的球鞋或者其他物品,研究他們制作的材料。(2)學生分組選擇身邊的物品進行研究,做好記錄。(3)匯報研究結(jié)果。(4)提問:人們?yōu)槭裁匆x擇這些材料來制作這些物品呢?(5)學生討論、匯報。(6)教師總結(jié)(7)拓展:任選一件有兩種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研究他們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點?(8)分組研究、討論。3.認識一些新型材料。(1)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一些新型材料的資料,在全班進行交流。(2)教師也可以介紹有關(guān)“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知識。(3)學生談?wù)劻私饬诉@些新型材料后有什么感想、體會。三、拓展應用:1.觀察家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2.如果讓你發(fā)明一種新型材料,你將發(fā)明什么材料,用來做什么?四、板書設(shè)計1、常見材料天然材料:直接取用人造材料:改造后取用五、隨堂練習1、直接來自大自然的材料,我們稱為();加工處理來自大自然的材料,材料的性質(zhì)特點發(fā)生了改變,這樣的材料我們稱為()。2、寫出5種生活中常見的天然材料。5種生活中常見的人造材料。六、溫馨提示材料的利用對人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健康。正確使用材料,注意安全與健康。2.紙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紙進行研究。2.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符號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jié)果,并進行交流。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紙的生產(chǎn)過程,意識到要節(jié)約用紙科學知識:知道紙的一般特征和常見用途,并能把紙的性質(zhì)和用途聯(lián)系起來。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紙的一些性質(zhì)和特點。難點:用形象化的方法交流研究紙的結(jié)果教學準備:視頻、不同類型的紙。一、導入新課:講述:我們知道我們周圍的物品是由各種各樣的材料做成的。例如書是由紙做成的,桌子是由木頭做成的等等,今天我們來重點認識一下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和常用的材料:紙。(板書)二、學習新課:1.提問:隨著科技的進步,紙的品種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廣,在我們?nèi)粘I钪?,你見過哪些紙?它們都有什么用途?2.學生分組討論,說出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3.出示各種紙制品,提問:為什么要用紙來做這些物品?為什么要用不同類型的紙來做這種物品?主要是運用了這種類型的紙的什么特性?(板書紙的各種特性)4.研究紙的性質(zhì):(1)講述:紙有很多有趣的性質(zhì):同一張紙從縱向、橫向的結(jié)實程度是不一樣的;紙的表面看上去十分光滑,放大鏡下卻是另一番景象;有的紙吸水性強,有的吸水性弱……。(2)實驗研究:①不同方向紙的結(jié)實程度實驗。把報紙按縱向、橫向裁下兩條長寬一樣的紙條;把裁下的紙條對折后相互勾住,兩個人拉一拉,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②用放大鏡觀察紙。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紙的表面和撕開后紙的毛邊,并描述出自己看到的樣子。③吸水性實驗。學生動手小心地將有顏色的水在每種紙的中央滴一滴,觀察哪種紙上的顏色擴散得最快或最慢。討論:滴水時要注意哪些問題,為什么要注意這些問題?④透明度實驗。把幾種紙分別對著光亮看一看。比較哪種紙的透明度好。學生認真填寫活動記錄。5.小結(jié):通過以上研究我們認識了紙的一些特點,紙具有物美價廉、工藝簡單、用途廣泛的特點,所以很受人們歡迎。6.了解造紙的過程。(1)談話:自從人類發(fā)明了紙,它的用途就越來越廣泛。那你知道在紙發(fā)明之前人們是用什么來記錄文字的呢?(2)觀看視頻造紙(3)閱讀P45資料:大多數(shù)的紙的主要原料來自木材,廢紙、稻草、舊棉布等也可以造紙。造紙的過程:砍伐樹木→剝?nèi)淦ぁ鷮⒛绢^切成小片→將木片煮爛成漿→攪拌紙漿→漂白紙漿→瀝干水分→烘干水分后壓成紙張。(4)木材是造紙的主要原料,那么隨著用紙量的增加,會發(fā)生什么問題?(一是樹木被大量砍伐后會影響環(huán)境質(zhì)量;二是造紙廠的污水污染了河流)(5)為了保護木材資源,我們要注意節(jié)約用紙。不亂撕本子,不使用紙質(zhì)賀卡,制作電子賀卡三、全課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們有那些收獲?學生回憶并進行總結(jié)。總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紙具有不同性質(zhì),不同紙具有不同的用途。我們在生活中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性質(zhì)不同的紙。造紙的原料是木材,為了保護木材資源,我們要節(jié)約用紙。四、板書設(shè)計2、紙砍伐樹木剝?nèi)淦⒛绢^切成小片造紙的過程:將木片煮爛成漿攪拌紙漿漂白紙漿瀝干水分烘干水分后壓成紙張六、隨堂練習1、大多數(shù)紙的主要原料來自(),()、()、()也可以用來造紙。2、排序題把用木料機械化造紙的流程編號按造紙的生產(chǎn)過程排列起來。漂白紙漿②剝?nèi)淦あ蹫r干水分④將木頭切成小片⑤將木片煮爛成漿⑥烘干水分壓成紙張⑦攪拌紙漿順序是:七、溫馨提示節(jié)約用紙,愛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3.紡織材料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shù)墓ぞ?,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2.能夠根據(jù)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意識到人們?yōu)榱藵M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fā)明、產(chǎn)生新材料。科學知識:1.認識一些常見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qū)別、特點和用途。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一些紡織材料的性質(zhì)差異。難點:如何正確比較紡織材料的吸水性。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討論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談話: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們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材料紙。但許多地方用紙作材料是不可行的,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我們生活中另一種不可缺少的材料,我們穿的衣服都是由它們織成的。它就是:紡織材料。(板書課題)二、學習新課1.認識各種各樣的紡織材料。(1)講述:人類最早用獸皮和樹葉裹體,后來逐漸掌握了紡織麻、棉、蠶絲等天然纖維的技術(shù)。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纖維技術(shù)的發(fā)展,又給紡織材料增添了許多新的成員。(2)觀察P47圖片,這些布料都是由常見的紡織材料織成的。不同的材料織成的布可以做成不同的衣物,比如:有棉布衣物、羊毛衣、尼龍衫、絲綢襯衫和領(lǐng)帶等。(3)觀察圖片,認識純羊毛標志及一些紡織成分標志。同學把自己穿的衣服脫下來,認一認上面的標記,你知道這些衣物是由什么紡織材料織成的嗎?(4)學生分組進行,通過紡織材料的標志來識別不同的紡織材料。(5)小結(jié):棉、尼龍、羊毛、滌綸、聚脂……,尼龍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纖維,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2.研究比較棉布和尼龍的不同。(1)講述:尼龍和棉布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比較兩種紡織材料的不同。(2)比較結(jié)實程度實驗。①實驗過程:從布料中抽出纖維;用放大鏡觀察;再拉一拉。②學生分組實驗。③匯報實驗結(jié)果。(3)比較燃燒后的氣味實驗。①將棉布和尼龍分別燒一燒,然后用手扇著聞一聞。②提問:兩者的氣味有什么不同?③分組匯報實驗結(jié)果。④小結(jié)。(4)比較吸水性實驗。①裁剪同樣大小的尼龍、棉布各一塊;②把它們同時沉入水中;③過一會,比較一下看哪種布料吸的水多?④學生分組實驗、匯報。⑤想一想:你還有其他檢驗尼龍和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