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第三輪復習:散文閱讀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第三輪復習:散文閱讀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第三輪復習:散文閱讀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第三輪復習:散文閱讀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第三輪復習:散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4年高考語文第三輪復習:散文閱讀一.試題(共20小題)1.(2023?南開區(qū)一模)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釜底游龍李曉君我來龍游在夏日。滿目蒼翠,南面仙霞嶺,北面千里崗巨大的山麓余脈拱起一個馬蹄形盆地,中間河流縱橫,丘陵起伏。暑熱的風中傳來稻香,凝碧的水面荷影迤邐。如此夢中之城仿如故里。龍游別有一種風致。除了地處著名的江山一紹興構造帶上,那板塊在遙遠的時間深處碰撞出天崩地裂的巨大聲響,聳起山麓,衢江自西向東,流經縣城時,像一條盤龍環(huán)繞其間,盡可能澤被更多的土地。這條游龍頗有氣勢,讓我想到象征永生的河流。衢江賦予龍游以靈氣,像巨大的鏡面反射歷史的余光,約一萬年前,荷花山與青碓之間的先人,開始馴稻,點亮農業(yè)文明的曦光。這些頭頂瓦釜、身披獸皮、言語不詳?shù)娜耍缢子昔~,朝著文明啟蒙的晨曦舉起興奮的火把。雨量豐沛,光照充足、草木葳蕤的大地,一支被稱為姑蔑的人群開始建立方國。江河劈開山麓,吞吐天光云影,人們伐木為舟,筑土為室,燒造陶器,開始吟唱贊頌生命與自然的歌謠。我站在衢汀邊,漫無邊際地幻想——江岸樹木蔥蘢,我的腦海中依然回味著在博物館中看到的刻符陶片:其中一枚刻寫著“田”字,另一枚在“出”字內多加了一筆。人們依照在土地播種時的畫面,刻下最初的文字,并以此指向賜予萬物生長的太陽,或許,人們也可以解讀為棲息在江邊的人編織漁網——田,也是網格的象征,是一種漁獵生活的符號化想象??傊拿鞯氖锕庠谡阄髂系暮影渡?,有如炊煙,象征著人類在大地上烙下自己的生命意志和文化屬性。在博物館,另一塊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上以浮雕的形式鐫刻著先人對萬物生靈的敬畏與歡喜:一匹奔馬、一只長尾鳥、一條游魚,三只動物朝著同一個方向,展開了歡快的競逐。一切充滿著生的熱望和活力。無須多言,所有的秘密都似乎藏在這拙樸的雕刻中。它是關于生命、信仰和時間的圖騰。人類的童年,總給人以一種有著無限可能性的蔥蘢可愛的形象。他們每刻下個符號,描下一個圖案,都是一種創(chuàng)造,都在更新和演進著人類文明。在這樣時間之河的段落,沒有世故、暮氣、虛無的戾氣,人類童年時期發(fā)出的啼聲鮮嫩而動人。博物館里的文物無聲地述說他們的故事,你感到他們依然活在你身邊——他們其實從來沒有死去,以血緣的紐帶,代際相傳,在衢江邊建立了新的城市。起初,我并未意識到這種釜底漫游的狀態(tài),除了衢江引起的歷史想象之外,也和地下石窟帶來的視覺震撼有關。龍游石窟至今留給世人諸多未解之謎。這個沉睡千年地下宮殿的發(fā)現(xiàn)源于偶然。三個村民動用四臺抽水泵連續(xù)十七個晝夜的抽水,將一個沉睡在時間之外的地下石窟暴露出來。這個村現(xiàn)在叫石巖背,背山面水,衢江環(huán)繞而過,臨江禪院的鐘聲雨聲般灑落。數(shù)十個大小不一、明顯經過精心布局的人工洞窟,被發(fā)現(xiàn)前均為水淹土埋。巨大的方形撐頂石柱,截面似熨斗狀,細密、規(guī)整的鑿刻斜紋水流一般,在靜謐、闊大的地下暗室里游弋,仿佛水凝固成時間的雕像,而真空的部分則是需要靠想象填充的巨大的歷史謎題。暗紅色石質仿如凝固的火焰,燒灼在大地深處,一道道紋路狀若虎斑。洞高達四十米,石柱粗者需四五人合抱。洞口到洞底鑿有流波形石階??梢韵胍姡獎佑枚嗌偃肆?、需要怎樣的智慧才能建出這規(guī)模宏大的地下建筑。起初,人們認為這里是一個“廢棄的采石場”,但隨著衢江北岸類似的近五十個洞窟被發(fā)現(xiàn),這些星羅棋布的地下工程,顯然難以采石場定案。在科技水平不發(fā)達的千年以前,要完成如此工程浩大的地下設施,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奇特的地理空間必孕育不凡的人。博物館展示的《衢州徐偃王廟碑記》引起我的注意。此記為唐代韓愈所撰。徐偃王是歷史上少有的仁義之君。同為嬴姓之國的徐、秦,其命運不盡相同。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曾說:“周文王以仁義得國,偃王以仁義失國,是仁義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辟韧跽f:“圣人不可殺人以逞已欲,君子不處危邦,楚患者,誕一人而已,我去,則刀兵可息?!毙熨韧跞吲沓?,自愿追隨的民眾數(shù)萬人,居住之地,是為徐地。韓愈說,雖偃王失國而其子孫復得國,使徐國歷史綿延至千六百年,且嗣后子子孫孫繁盛:秦以暴,將六國收歸囊中占有天下后,僅二世而亡,而后代也凋零。評論可謂中允,姑蔑之墟,太末之里。不單龍游至今留有不少徐國后裔,現(xiàn)中國東南的蘇浙皖贛,徐偃王南遷留下的印記比比皆是。據(jù)說徐偃王“目不能縮視細物,望遠乃見”,他不能看清近距離的微小事物,卻能目光遠大,高瞻遠矚,委實是他精神的寫照。古稱太末的龍游,文風鼎盛?!段男牡颀垺返淖髡邉③?、“初唐四杰”之一的楊炯,都曾任太末令。他們注重梳理太末歷史,以文化人,注重教化,一時之間,家頌詩書,儒風遍地。劉勰為官清廉,公道正派;楊炯外放太末,以自己的勤勉與才華贏得了龍游人的尊重。龍游地方著名人物,有稱為“龍丘三賢”的西漢著名隱士龍丘萇、經史大家徐伯珍和唐代享有詩名的徐安貞。衢江岸邊,蟬聲如沸,白日吐焰,綠蔭鋪地。這是一個江南小城,是中國少有以“龍”命名的縣。如果你看到巨大的江龍如何將小城環(huán)繞——江面與大地之上升起一股浩大的古意與靈氣,你便會感到,她擔得起這個名稱。而斯地人民,亦是釜底游龍自有一種矯健、豪邁之氣。這股氣勢,爽爽有讓人感奮、振發(fā)之意。(有刪節(jié))(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A.山麓(lù)迤(yǐ)邐衢(qú)江B.馴(xún)稻葳蕤(ruí)蔥蘢(1óng)C.靜謐(mì)游弋(yè)燒灼(zhuó)D.蘇浙(zhè)隴畝(1óng)屢召(zhāo)不應(2)下列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A.首段概述龍游地勢,從嗅覺和視覺角度寫龍游夏日之美,繼而追溯龍游地質成因,時空轉換,為文章增加了歷史厚度。B.“釜底游魚”喻指處在極端危險境地的人,本文化用此成吾,贊美龍游先人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文明的偉力。C.作者站在衢江邊回味博物館中的陶片和石刻上的圖文,虛實結合,將現(xiàn)實與歷史,游蹤與龍游先人的生活串聯(lián)在一起。D.文章將徐偃王與周文王、秦與徐的國運、偃王視物與常人視物對比,再現(xiàn)了龍游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儒與法、王道與霸道之爭。E.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長短句結合、整散句結合,表現(xiàn)龍游人杰地靈的特點,文章文化底蘊豐厚,語言優(yōu)美。(3)文章尾段寫到“江面與大地之上升起一股浩大的古意與靈氣”,龍游的“古意”與“靈氣”表現(xiàn)在哪里?“古意”與“靈氣”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4)鑒賞文中畫線句子。(5)本文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并分析《釜底游龍》與《釜底龍游》哪一個題目更好。2.(2023?廣安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在苦難中微笑于堅①美國國家檔案館里面有一批照片,自1946年洗印完畢后就再沒有人動過。照片大部分是當時美國軍隊中的攝影兵拍攝的,大約2.3萬張,拍的是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印戰(zhàn)場①的實況。這批照片由于它的資料性而被遺忘。如果不是有幾個人還在記掛著它們,它們很難有重見天日的機會。②山東漢子章東磐組織了一個小組,遠涉大洋,從這2.3萬張照片中刨出500張,編輯了一本書—《國家記憶》。這絕不是幾個人的記憶,而是一個國家的記憶。正像歷史不是抽象的,它總是由時間中的無數(shù)細節(jié)和血肉所組成,國家記憶,其記憶者也是有血有肉的個人。③從2.3萬張照片里挑出500張來呈現(xiàn)一段歷史,有點勉為其難。胡適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他的意思或許是,如何選擇歷史細節(jié)在于歷史學家的立場。如果說在1937年以前,中國各種力量都無法超越狹隘的利益,那么日本的侵略則啟示了超越性時刻的到來——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團結抵抗,這是當時中國唯一的意識。章東磐小組的歷史眼光非同凡響,他們繼承的是那段歷史的超越性,他們的記憶乃是胸懷廣闊的記憶。④對于抗戰(zhàn)歷史,人們通常的進入角度是受難——尸體啦、暴行啦、轟炸啦……而在《國家記憶》中,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人們在苦難中微笑。微笑彌漫在許多畫面中。那是什么年代?轟炸機像雨季的烏云一樣不散,到處是炮火硝煙,餐桌旁邊隨時有人死去,但人們在微笑。⑤封面是一位暗含笑容的士兵,他剛剛笑過或者就要微笑。在嚴峻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怎么可以笑呢?我以為大約只是強調一下戰(zhàn)士在面對死亡時的樂觀主義精神。我試圖把這本書中“面帶微笑”的圖片找出來,結果發(fā)現(xiàn)我錯了——我應當把沒有笑容的圖片找出來,因為它們太少。⑥編者在第136頁忍不住用了“面帶微笑”一詞。第6頁,全體在笑。第17頁,18個孩子在笑。第15頁,全體在笑。第137頁,全體在笑。第324頁,全體在笑。第330頁,7個人一齊笑。第338頁,5個人在笑。第339頁,繼續(xù)笑。第343頁,10位女士在笑。第396頁,笑得非常燦爛。第397頁,笑得滿幅都是牙齒。第579頁,一位傷兵在微笑……似乎人們在嘲笑那個沒有笑容的戰(zhàn)爭魔鬼,這是一種微笑的反諷?⑦在第329頁,一位中國空軍士兵正微笑著給自己的情人寫信,旁邊就掛著那位美女的照片。在別的時代、別的地方,我們很難看到這樣的照片,例如在奧斯威辛。⑧戰(zhàn)爭固然殘酷,但當日寇的飛機俯沖向中國大地的時候,人們的生命意識被激發(fā)起來,人們比平時更意識到生活的意義,因此他們在受難時微笑。⑨這些照片大部分是攝影兵拍下的,拍“面帶微笑”的照片并非他們的任務。人們在戰(zhàn)爭中微笑,也許不符合讀者對戰(zhàn)爭場景的觀念和想象,不符合讀者從歷史教科書中得到的那些概念。但作為客觀事實,攝影兵無法不把這一“面帶微笑的抵抗”記錄下來,并且沒有刻意選擇記錄微笑。我注意到本書中也有卡帕拍的幾張照片,攝影師卡帕的照片無疑有著人道主義的立場,他總是選擇那些英勇悲壯的瞬間。但攝影兵不同,他們只是在執(zhí)行將軍們要求記錄這場戰(zhàn)爭的命令,他們不需要人道主義、愛國主義、民族解放戰(zhàn)爭之類的政治立場,他們的照片只是資料,不會出現(xiàn)在《時代》或《生活》雜志的封面。⑩戰(zhàn)爭當然是悲壯的、慘烈的、苦難的,但是人們對待苦難的心態(tài)并不苦難??嚯y是外部的,人們的壓力來自戰(zhàn)爭,而不是內心,那是歷史的苦難而不是心靈的苦難。這是一個時代的表情,在苦難中微笑。?戰(zhàn)爭是被迫的,但人們的心靈是自由的,反抗是自覺自愿的。心靈沒有被限制,心靈的抵抗不是苦難而是喜悅,這種抵抗沒有絲毫的壓抑,是自覺自愿、心甘情愿的,是心靈之自由所致。?與奧斯威辛的苦難不同,那里的人們不僅行動上失去了自由,內心也失去了自由。哀莫大于心死,所以在那里,人們連強作歡顏也不能。可以下令讓他們微笑,但無法命令那笑容不僵硬。只有當心靈是自由的、快樂的、喜悅的時候,人們才會在苦難中微笑。?一張照片就是一處時間的遺址,歷史照片固然反映人們在歷史中曾經做過什么,也自然地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的心境。其實心境是照片最難于掩飾的,因為它從不聽命于表面。越是不刻意捕捉心境,心境越是袒露無遺。這就是《國家記憶》令我驚訝的原因,它遠遠超出了我對歷史的想象和觀念。?還原歷史記憶的過程也像歷史的細節(jié)一樣生動,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有血有肉的個人。遺憾的是此書沒有留下一張章東磐小組的集體合影,我相信那是一群微笑的人。(有刪改)【注】①中印戰(zhàn)場:二戰(zhàn)期間,中國、美國、印度等國在緬甸對日作戰(zhàn)的戰(zhàn)場。(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介紹了《國家記憶》中照片的來歷,從書中頻頻出現(xiàn)的笑容切人,表達了作者對歷史、戰(zhàn)爭、生命的思考:B.文章引用“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意在強調《國家記憶》體現(xiàn)了章東磐小組的立場,贊揚了其歷史的超越性。C.文章將攝影兵和攝影師卡帕所拍的照片進行對比,突出攝影兵的照片客觀記錄了事實,是不帶特定立場的資料。D.文章有較強的思辨色彩,例如文中既指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悲壯,也闡述了戰(zhàn)爭對生命意識的激發(fā),觀點引人深思。(2)歷史照片能“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的心境”,在苦難中微笑的照片展現(xiàn)出那個時代人們怎樣的“心境”?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3)第④~⑦段運用了點面結合和鋪陳手法來表現(xiàn)《國家記憶》一書中人們的微笑。請對此簡要分析。3.(2023?梅河口市校級三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憶當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閑看!曹靖華且說當年北京,我總覺有所不同。盡管歲月飛逝,人世滄桑,而陰丹士林一類的藍大褂“江山”,總穩(wěn)如磐石。男女老幼,富貴貧賤,無不甘為“順民”。春夏秋冬,時序更迭,藍大褂卻總與其主人形影相隨也。溽暑盛夏,儒雅之士,倘嫌它厚,改換紡綢、夏布之類的料子而已。但其實,那也不見得真穿,出門時,多半搭在肘彎上做樣子,表示禮貌罷了。短促的酷暑一過,又一元復始了。其他季節(jié),不管“內容”如何隨寒暖而變化:由夾而棉,或由棉而皮,也不管怎樣“錦繡其內”,外面卻總罩著一件“永恒的”藍大褂。實在說,藍大褂在長衣中也確有可取之處:價廉、樸素、耐臟、經磨,宜于御風沙……對終日在粉筆末的塵霧中周旋的窮教書匠說來,更覺相宜;這不僅使他一出教室,輕輕一撣,便故我依然,且在一些富裕的同類和學子面前,代他遮掩了幾許寒酸,使他側身“士林”,也滿可無介于懷了。不僅此也。在豺狼逞霸,獵犬四出的當年,據(jù)說藍大褂的更大功能,在于它的“魚目混珠”。但其實也不盡然。同樣托庇于藍大褂之下,而竟不知所終者,實大有人在!不過同其他穿著相比,藍大褂畢竟“吉祥”得多了。這雖然是無可奈何中的聊以自慰的看法。某年的秋夜,一個朋友把我從一個地方送到北平。另一個朋友相見之下,驚慌地說:“呀,洋馬褂!不行,換掉!換掉!”我窘態(tài)萬狀,無言以對。殊不知我失掉“民族形式”的裝備也久矣。他忽然若有所悟地轉身到臥房里取了一件藍大褂,給我換上,就講起北平的“穿衣經”來。實在說,我向來是不喜歡“洋馬褂”,喜歡藍大褂的。不過這以前,此一地,彼一地也。穿著藍大褂在異邦馬路上行走,其引人注目,正不亞于狗熊在廣場上表演。而現(xiàn)在和藍大褂重結不解之緣,恰是“適懷我心”了。不久,我就穿著這“適懷我心心”,而且又能“魚目混珠”的藍大褂,到了闊別的十里洋場。不知怎的,也許因為久別重逢,分外興奮的緣故吧,我這如此“土氣”的藍大褂,昨天整整半日,魯迅先生仿佛都沒有發(fā)現(xiàn)。第二天,早飯之后,一同登樓。坐定之后,正不知話題從何開始。窗明幾凈,鴉雀無聲,旭日朗照,滿室生輝。我們恬淡閑適,萬慮俱無。如此良辰,正大好傾談境界也。這時魯迅先生忽然把眉頭一揚,就像哥倫布望見新大陸似的,把我這“是非之衣”一打量,驚異地說:“藍大褂!不行,不行。還有好的沒有?”我感慨地說:“北方之不行也,洋馬褂……”他沒待我說完,就接著說:“南方之不行也,藍大褂呀!洋馬褂倒?jié)M行。還有好的沒有?”我一面答有,一面把那頓成“不祥之衣”的藍大褂下襟往起一撩,露出了皮袍面:這是深藍色的,本色提花的,我叫不出名字來的絲織品,堪稱大方、素雅,而且柔和、舒適。魯迅先生一見,好像發(fā)現(xiàn)了我的保險單一樣,喜不自勝地說:“好,好!滿及格!”他放心了。面露微笑地噴了一口煙說:“沒事別出門。真要出門時,千萬不能穿這藍大褂。此地不流行。否則易被注意、盯梢,萬一被盯上可不得了!”當時的確如魯迅先生所說:“滬上實危地,殺機甚多,商業(yè)之種類又甚多,人頭亦系貨色之一,販此為活者,實繁有徒,幸存者大抵偶然耳?!苯又驼劦讲坏⒁獯┲?,而且要注意頭發(fā)梳整齊,皮鞋擦光,等等。蓬首垢面、衣冠不整、外表古怪,都足引起注意,鬧大亂子。連舉止也都要留神……“這是用犧牲換來的教訓呀?!彼Y論似的這么來了一句,又點起一支煙,吸了一口,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下,接著說:“在上海過生活,就是一般人穿著不留心,也處處引起麻煩。我就遇到過?!彼謬娏艘豢跓?,停頓了一下,用說故事的口氣,從容不迫地一邊回憶,一邊說起來:“有一次,我隨隨便便地穿著平常這一身,到一個相當講究的飯店,訪一個外國朋友。飯店的門丁把我渾身上下一打量,直截了當?shù)卣f:‘走后門去!’”“這樣飯店的‘后門’,通常只運東西或‘下等人‘走的。我只得繞了一個圈子,從后門進去,到了電梯跟前,開電梯的把我渾身上下一打量,連手都懶得抬,用腦袋向樓梯擺了一下,直截了當?shù)卣f:‘走樓梯上去!’”“我只得一層又一層地走上去。會見了朋友,聊過一陣天,告辭了?!薄皳?jù)說這位外國朋友住在這里,有一種慣例:從來送客,只到自己房門為止,不越雷池一步。這一點,飯店的門丁、開電梯的,以及勤雜人員,都司空見慣了。不料這次可破例了。這位外國人不但非常親切而恭敬地把我送出房門,送上電梯,陪我下了電梯,一直送到正門口,恭敬而親切地握手言別,而且望著我的背影,目送著我遠去之后,才轉身回去。剛才不讓我走正門的門丁和讓我步行上樓的開電梯的人,都滿懷疑懼地閉在悶葫蘆中……”他噴了一口煙,最后結束說:“這樣社會,古今中外,易地則皆然??梢姶┲膊荒艿乳e視之呀?!?961年9月3日追憶(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開篇說當年的北京,人們總是穿著“永恒的”藍大褂,目的是說明藍大褂在北京確有可取之處,與下文形成對照。B.魯迅先生看到“我”的皮袍面,“好像發(fā)現(xiàn)了我的保險單一樣,喜不自勝”是因為上海不流行藍大褂,穿它容易引起麻煩。C.文本最后一段揭示了古今中外不同地域都存在“先敬羅衣后敬人”的世俗風尚,表達了魯迅先生對此種社會現(xiàn)象的鄙夷和憎惡。D.作者回憶了與魯迅先生的交往,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感激和懷念之情。(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開篇以“且說當年北京……”扣題,既引領下文,又反襯出魯迅先生的崇高品質。B.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傳神地表現(xiàn)了“穿著藍大褂在異邦馬路上行走”的寒酸可笑、不合時宜。C.本文熔記敘、描寫、議論于一爐,行文舒緩自然,靈活多姿,語言詼諧風趣,毫無刻意雕琢的痕跡。D.本文結構頗有特色,看似散漫無邊,實際上貫穿著一條線索,那就是“穿衣不能等閑看”。(3)本文的標題樸素中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性,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4)文本對魯迅先生的刻畫很有特色,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是從哪幾個方面刻畫的?請結合文本內容加以分析。4.(2023?河西區(qū)一模)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延安交響劉成章我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xiāng)延安。記得那年離別時,風吹著我的黑發(fā)。今天,當我再來時,頭上已是白雪厚積。雖然我老了,臃腫了,但延安應能認得我;而延安,卻變得令我目眩神迷。眼前是延安嗎?當然是。信天游依舊,革命舊址依舊,寶塔山連同寶塔依舊,依舊的延河依舊嘩嘩啦啦地哼唱著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風,也有幾分當年的感覺??墒牵诉@些,延安變得我也認不出了!棗園那幾棵比我小不了幾歲的大梨樹,曾經給領袖們許多清涼,現(xiàn)在它們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長越茂盛了。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臉上閃爍著梨葉間灑下的光斑,灰布軍裝八角帽,手提小馬扎,瞻仰,流連,圍坐一圈討論。既是重溫滾燙的初心,也是尋找那絕美的伏筆。一隊一隊,摩肩接踵,出入于每一位領袖的窯院,立定天地精神。棗園四周的梁梁峁峁,溝溝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萬嶺,一改當年黃漠漠的干癟的顏色,全都變綠了,水意溶溶,就像秦嶺之南。雨中的棗園,燕子掠翅帶雨,宛若唐寅筆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來,一直被老黃風頻吹的延安,成了翠的延安、濕潤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樣的延安。包心菜似的,寶塔山、鳳凰山、清涼山,緊抱著延安。古書上說:“三山鼎立,太和第一?!碧途褪乔鍥錾剑巾斏系奶蛷R,被巨掌捧著,金碧輝煌??墒乾F(xiàn)在,你退回到鳳凰山上看看吧,清涼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來了,落了好幾個層級。其實,清涼山一點兒也沒有變矮,只是在它的后邊,削平了33個山頭,填埋了更多的溝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屬的懸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絕壁隆起,隆起;鋼筋混凝土的山巒,隆起,隆起。延安新區(qū)燦爛地隆起了。78.5平方千米的遼闊,40余萬人的喜和樂,陜北口音的歌腔笑韻,硬生生地被托起來了,在云中,在霞中,在鷹翅旁。猶記得,古延安溝壑縱橫,街市只在逼仄的夾縫中喘息。而現(xiàn)在,有一種力量,使亙古不變的延安街市,有如莊子筆下的大鵬,一沖上天,好一派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蓬勃景象!也記得,延安城周邊的千百條溝壑,年年月月冷清無人,縱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盡的寂寞,自生自滅。現(xiàn)在,摩天樓叢掩去了溝壑,那樓叢開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彈奏、小曲輕唱:“酒瓶瓶高來酒杯杯低?!蹦且粎惨粎驳鸟R蘭花,一叢一叢的野艾,則成了人們陽臺上的擺設。駕車在延安行走,總會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說地擋住你的去路,你還來不及思索,車子已進入一條條隧道,滿壁燈光,云霞明滅。延安自古挖窯而居,延安的黃土天生是挖窯的好材料?,F(xiàn)在,人們把挖窯的本事發(fā)揮到了極致。無論是楊家?guī)X、大砭溝,還是黃蒿洼、萬花山,處處都有隧道。延安周圍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來了。唐朝詩人章碣的《對月》詩,好像是專門為今天的延安寫的:“瓊輪正輾丹霄去,銀箭休催皓露凝。別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層層?!苯袢罩影?,真是別有洞天。汽車快如銀箭,車輪碾著丹霄,滿眼是水晶臺殿般的隧道風光。上中學的時候,我讀過一首歌謠:“燕子回來找舊窩,找了一天沒著落?!爆F(xiàn)在,我就像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見我的舊窩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塊一塊的牌匾,雖然還彌漫著當年的氣息,但我撲上前去攫住的是一連串的迷失。真可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在舊窩前用手機留了影。延水湯湯,在不遠處流過,在我的心頭流過。此次回延安之前,我和97歲高齡的詩人賀敬之通過話。賀老說,他和我很近。我聽了心里熱乎乎的。賀老和我,都對延安有著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許多前來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隨口背出“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這句詩最貼切地道出了時代的心聲,不管把它放到哪段歷史的詩詞中,都會力壓群芳,引人叫絕。在《回延安》中,詩人還說:一盞盞電燈亮又明,一排排綠樹迎春風……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母親延安換新衣。此刻,面對母親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這樣了?!耙槐K盞電燈”“一排排綠樹”,早已是過去的故事。而母親延安,也絕不只是換了一件新衣。被鎖在山溝里、千百年閉塞著的延安——風,通了;氣,通了;經脈,通了!面對如此巨大的變化,我一時想不出恰當?shù)恼Z言,索性借用賀老寫過的一句唱詞來表達我的感觸: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來又面生。回看革命的來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們的隊伍一直載歌載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歡慶我們黨的百年輝煌之際,陽光照透的林間,光線有如各種琴弦,其間還有笛子、嗩吶、圓號、薩克斯,一場恢宏的交響樂,響徹云天。朋友們最知我心,安排我住在離寶塔山最近的賓館。每當暮色四合,寶塔山上的燈光嘩啦一下全亮了,寶塔山紅了,如火焰燃燒,也點燃了我的心。我想起母親告訴我,1937年春天,當我過滿月的時候,劉志丹去人同桂榮媽媽給我做了一雙老虎鞋;我想起,我騎在南關大禮堂的短墻上玩耍,適逢來開會的毛澤東走過,他慈愛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幾秒;我想起,在清涼山上的新華廣播電臺,在那貼著自氈的小窯洞演播室里,我稚嫩的嗓音乘著電波飛遍全國……我這個出生在延安的孩子,是呵護著長大的。然而我深知,延安不是我一個人的。延安,是冼星海的延安,是石魯?shù)难影?,是賀敬之的延安,是全國人民的延安,是永恒的革命圣地。作為地地道道的延安人,我的心,將永遠伴著延河奔流的強勁節(jié)拍而跳動。(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臃腫(yōng)笑韻(yùn)隧道(suí)摩肩接踵(zhǒng)B.擎天(qíng)干癟(biě)攫?。╦ué)載歌載舞(zài)C.強勁(jìn)溝壑(hè)閉塞(sè)目眩神迷(xuàn)D.瞻仰(zhān)挖窯(yáo)琴弦(xuán)蓊蓊郁郁(wěng)(2)賞析文中畫橫線的語句。(3)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引用賀敬之《回延安》中的詩句起到哪些作用?(4)結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抒發(fā)了哪些情感?(5)下列對本文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A.文章將現(xiàn)實與回憶相穿插,拉開了時空距離,在今昔對比中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延安的巨大變化。B.本文以革命圣地延安為主要寫作對象,以質樸的語言介紹了延安的變化,情感由開頭平淡到結尾逐漸變得濃郁。C.文章既有自然景觀的描摹,也有風俗人情的展示,流露出對童年歲月的懷念,彌漫著無盡的生活氣息。D.作者引用《對月》詩表現(xiàn)了當今延安的隧道風光,表達了對詩人章碣神奇預測能力的驚嘆。E.作者筆下棗園中的“大梨樹”,是縈繞作者情思的延安記憶,既見證了領袖們那段崢嶸歲月,又吸引全國各地的人們去感受那段革命歷程。5.(2023?河東區(qū)一模)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青瓦流年劉景明??①贛南的青瓦非同尋常,古樸素雅,沉穩(wěn)寧靜。聚集的房屋樓宇、散落的茶亭寺廟,哪里少得了它的形影蹤跡???②最初,我從甲骨文字形中,窺測到瓦的久遠存在。它點綴了西周少許屋脊,普蓋東周春秋的棟梁。瓦與磚并驅于秦漢,合成了“秦磚漢瓦”??梢?,燒瓦技術,比我想象的速度來得快。早在公元前640年,它起始北方,波及南方繼而興盛,甚至傳播到國外,歐亞洋瓦房就融入中國遺風,世代相傳,日新月異。??③贛南的瓦共泥一色,流行青灰色彩的瓦片,俗稱“青瓦”。瓦匠,在古時中原遷徙過來的祖輩當中,編入手藝一族,被叫成“玩泥巴巴”的做瓦佬。??④老家的村子,遍布黏土洼地。做瓦佬選定坡地,刨開表層沙泥石土,精取純凈的黃泥巴,鏟進糞箕,裝上獨輪車,倒入瓦坊的蓄泥池。泥土堆滿半畝大的池子,引進渠水浸泡。兩個晝夜后,池中浮現(xiàn)的球泡沉破,做瓦佬便將水牛牯灌飽米糠鹽水、喂夠青草,然后,罩上它的眼睛,拿根鞭條牽它進池。做瓦佬前行,水牛牯隨后,如耕耘稻田般循環(huán)踩泥翻泥,推石磨一樣轉來轉去。做瓦佬赤膊露肌,汗珠落雨樣密集;水牛牯鼻呼粗氣,搖尾拍臀,持續(xù)干到“八道犁九遍耙”為止。??⑤做瓦佬把一團團稠軟熟泥兜到瓦坊一角,堆成一條弧形泥墩胚子,用弓形的竹片拉根鐵線把它切成四個等份。接著,便換成削筆刀模樣的木塊鋼絲刀向泥胚平拉,割出一片三分厚的薄泥,雙手像揭紙張那樣托起來。圓桶模型臺邊,做瓦佬將這塊泥片包緊在圓桶外壁的貼布上,拿著木梳狀劃片,圍繞轉軸旋轉一圈,在外壁劃出四條凹界,旋即提去晾曬地放置。等它風干掀開貼布,自然裂成四片瓦胚。這期間,有四個圓桶和貼布輪流替換,褪下來的浸入木盆里,保持潤滑不滯泥胚。這些情形類似于如今的手機、電腦屏幕貼保護膜。??⑥瓦窯酷似平臥的客家圍屋,窯內容納三四棟房屋的用瓦量。一座瓦窯,里頭不悶氣,不暗火,不出“生瓦”,是要有絕活的,它跟剝竹筍恰好相反。做瓦佬先在窯底墊平一層火磚,請幾個幫手外挑擔內傳送,自己窯內掌控把關。找個中心點起堆,砌成半圓形,上下層瓦背靠背垂直,沿吊繩橫排豎列。每圈隔開兩片瓦寬的間隙,再朝外圍一層層、一圈圈積砌,然后借助靠窯壁的梯子,堆到兩個人的高度。窯膛內的瓦胚造型,好像陀螺。??⑦燒窯用劈開的干柴,開始不封閉窯門,燒一陣細火預熱,烘烤幾個時辰,去除濕氣,均衡溫度。等聞到股股焦炭味時,就塞嚴窯門,只留一道洞口,不斷地將一根根木柴丟進去,熊熊烈火嗡嗡作響,窯頂濃煙如火箭發(fā)射噴向云天。燒完十立方米的柴火,封住洞口,四周放水冷卻三日開窯。新出窯的瓦片,青里透灰,色澤亮堂。輕輕一敲,如古銀元發(fā)出清脆的“當當”聲,讓人垂涎。??⑧我的一位堂叔,做了大半輩子瓦,深諳這門手藝的訣竅。堂叔家里人丁多家道寒,他年少時跟表兄學成瓦藝,租賃了一塊集體山地挖窯。秋冬季節(jié),晴多雨少,勁風吹地,堂叔集中在這個時節(jié)動工生產。遇突來的驟雨,那些來不及蓋塑料薄膜而被毀在篷外的瓦胚,只得重新拉回泥池。燒窯的木柴,是平時雇工推大板車砍回來。兒時的我同幾個小伙伴,有個周末幫堂叔進山砍柴,闖進封山育林區(qū),被護林員逮住了,堂叔費盡口舌賠禮說情,才把鎖在茅屋里的我們“解救”出來。??⑨燒瓦點火前夕,有個儀式稱作“打瓦祭”。堂叔從灶前點亮油燈火,一路護送到窯前,燒著松毛引燃干柴。之后,朝窯前正門宰殺一只狗崽,狗血滴入泥土,祈禱燒瓦吉利,不出紅顏色的“次瓦”。??⑩堂叔在村民中享有的威望,在眾多門類的手藝人中排得上號。蓋新房子的最后一槽收尾瓦,主人要請?zhí)檬逵H自交疊鋪設,寓意堂叔的技藝源遠流長,新房的隔音隔熱,防雨防漏效果千秋如故。辦“下水”宴時,堂叔被邀到首席桌上坐,帶頭喝下第一杯敬酒,即興拉開“華廈落成”的慶賀序幕。???我年幼時常去瓦窯坊玩耍,撿拾零散的殘瓦當鍋灶,摘些樹葉、野菜之類的東西,玩起“炒小菜”的兒童游戲。有次偷偷動了真,用磚頭架起瓦片,搭成灶臺模樣,燒火煨烤紅薯,一陣風吹得火苗四濺,把旁邊一堆喂牛的稻草燒了個精光。那一回,我被奶奶一頓鞭條抽打。???不知何時起,我看見村前屋后聳立的松、杉、樟、榕等樹種跟前,繁星般插上了裹緊紅布條的瓦片。放置了紅布瓦片的樹,統(tǒng)稱“社官”樹,沒人敢去砍樹移瓦。每年大年初二,村民們端齋飯、放鞭炮膜拜“社官”,然后增添新瓦新布,以求“十年樹木”長存,風調雨順常駐。多少年來,古樹星羅棋布濃陰匝地,與青灰瓦片交相輝映。???我鄉(xiāng)下的老屋,早已不居住了,那些祖上用過的磙子、礱磨、風車和蓑衣、斗笠等農具,靜靜地擺滿各個角落。前些年,堂叔家拆土屋建樓房,他把曾經相依為命的整套做瓦工具,統(tǒng)統(tǒng)收拾過來存放,還挑了一籮陳年舊瓦。他說,衣服穿破洞了,可以縫塊補丁;老屋漏雨,再找瓦添上可難了。上次,一位年逾八旬,半個世紀前移居陜西的至親爺爺,攜子孫三代回老家祭祖,沿村子四周轉了一大圈,努力喚醒消逝的記憶。面對已變成花木觀賞園的瓦窯舊址,他講起最早發(fā)掘的瓦窯遺址,如陜西的岐山和鳳翔秦雍城均有完好遺存。因此,他提議這里也立塊碑石,記載瓦窯的流年軼事。家族的后生們圍在老人身邊拍照合影,定格了意味深長的瞬間。???若干年以后,倘或聊起瓦的話題,我想村里人照樣會津津樂道。(1)下列文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贛南(ɡàn)水牛牯(ɡǔ)泥墩(dūn)B.瓦胚(pēi)模樣(mó)陀螺(tuó)C.間隙(jiān)深諳(ān)煨烤(wēi)D.勁風吹地(jìn)蓑衣(suō)流年軼事(yì)(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A.開篇點明贛南青瓦的特點:古樸素雅,沉穩(wěn)寧靜。運用設問的修辭突出青瓦在贛南建筑中隨處可見,有非同尋常的重要地位。B.第③段介紹青瓦俗稱的由來,由物及人,引出“做瓦佬”,為下文細致描繪青瓦制作工藝做鋪墊。C.本文語言樸實,運用方言,親切自然。第⑤段選用讀者熟知的事物類比,將陌生的制作工藝生動細致地描繪出來。D.文中描寫燒瓦點火前舉行“打瓦祭”儀式,大年初二村民放鞭炮膜拜“社官”樹,對這些封建迷信活動作者并不贊同。E.文章深婉地敘述了贛南青瓦興衰歷程,文勢起伏、文采搖曳,讓人追懷相隨的同時,又滲透了時代氣息與文化價值。(3)讀到文中劃線句子,你是否也有一種畫面感?請從賞析的角度說說畫面感由何而來。(4)請簡要概括青瓦制作過程,并探究作者為什么花大量筆墨細致描繪青瓦制作工藝?(5)縱觀全文,作者通過記寫青瓦抒發(fā)了哪些情感?6.(2023?南崗區(qū)校級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文本一災年李娟烏倫古河從東往西流,橫亙阿爾泰山南麓廣闊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唯一的綠痕?;囊爸兴械拇迩f、草場、耕地都緊緊傍依在這條河的兩岸,像冰天雪地中的人們傍依著唯一的火堆。什么都離不開水。這條唯一的河被兩岸村莊和耕地源源不斷地吸吮,等流經中下游我們的阿克哈拉小村,就已經很淺窄了。若是頭一年遇上降雪量少的暖冬,更是幾近斷流。因為北疆的河流差不多全靠積雪融匯。這一年正是罕有的早年。在灌溉時節(jié),因搶水而引起的糾紛此起彼伏。輪到哪塊地澆灌時,哪塊地的主人便日夜守著水閥不敢離開。被褥也鋪在水渠邊,提防睡覺時水流被人截走。暖冬不但會引起旱災,還會引起蝗災及其他嚴重的病蟲害。不夠冷的話,凍不死過冬的蟲卵。此外,干旱令本來就異常貧瘠的戈壁灘更加干涸,幾乎寸草不生。南面沙漠中的草食野生動物只好向北面烏倫古河畔的村莊和人群靠近,偷吃農作物。這也是很嚴重的農業(yè)災害之一。然而正是這一年,我媽滿懷期待地獨自在烏倫古河南岸廣闊的高地上種了八十畝菜花地。菜花苗剛長出十公分就慘遭鵝喉羚的襲擊。一夜之間,八十畝地給啃得干干凈凈。雖說遠遠近近有萬余畝的葵花地及打瓜地都被鵝喉羚糟蹋了,但誰也沒有我媽損失嚴重。一來她的地在這萬畝耕地的最邊緣,直接敞向荒野,總是最先淪陷;二來她的地少,不到一百畝。沒兩下就全給啃沒了。而那些承包了上千畝的大戶,特經啃。最后多少會落下幾畝沒顧上啃的……當然,哪能這么比較……我媽只好又買來種子補種了一遍。天氣暖和,又剛下過雨,土壤墑情不錯,第二茬青苗很快出頭。然而地皮剛剛泛綠時,一夜之間又被啃光了。沒有辦法,無奈的她咬牙又補種了第三遍。很快,第三茬種子重復了前兩茬的命運。我媽傷心透頂,不知找誰喊冤。不久,她聽說野生動物歸林業(yè)局管。便跑到城里找縣林業(yè)局告狀。林業(yè)局的人倒很爽快,滿口答應給補償。但是——“你們取證了嗎?”“取證?”我媽懵了,“啥意思?”“就是拍照啊。”那人微笑著說,“當它們正啃苗時,拍張照片。我媽大怒!種地的頂多隨身扛把鐵锨,誰見過揣照相機的?再說,那些小東西警覺非凡,又長著四條腿,稍有動靜就撒開蹄子跑到天邊了。拍“正在啃”的照片?恐怕得用天文望遠鏡拍吧!總之,這是令人沮喪的一年。盡管如此,我媽還是播下了第四遍種子。所謂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會比完全放棄強一點點。說起來,鵝喉羚也很可憐。它們只是為饑餓所驅。對它們來說,大地沒有邊界,大地上的產出也沒有所屬。它們白天在遠方徘徊,遙望這邊唯一的綠色地域。夜里悄悄靠近,一邊急促啃食,一邊警惕傾聽……它們也很辛苦啊,秧苗不比野草,長得稀稀拉拉,就算是八十畝地,啃一晚,上也未必填得飽肚子。于是有的鵝喉羚直到天亮了還舍不得離去,便被憤怒的農人開車追逐、撞斃。但人的日子又好到哪里去呢?春天已經完全過去,眼下這片上萬畝的耕地仍舊空空蕩蕩。無論如何,第四遍種子的命運好了很多。似乎一進入七月,鵝喉羚們就熬過了一個難關,從此再也沒有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去了哪里?哪里水草豐美?哪里暗藏秘境?哪里是它們真正的歸宿?這片大地平坦無物,其實,與濃茂森林一樣擅于隱瞞??傊谒牟绶N子一無所知地出芽了,分外蓬勃。畢竟它們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選自《遙遠的向日葵》有刪改)文本二“非虛構”寫作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一種新式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寫作方式,它給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價值和意義?!胺翘摌嫛笔切侣剬懽鞯囊粋€變體,它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既然來源于新聞寫作,它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保證新聞的某些特性。它首先就要求寫作者能夠深入生活、腳踏實地地進行創(chuàng)作。其次,“非虛構”并不拋棄作品的文學性,甚至在種種文學表達的手段方面更加豐富。當然,受時代的影響,近年來的“非虛構”文學還直面社會、民生等諸多問題,追求作品給讀者帶來深入人心的震撼等等。李娟的散文正是順應了當下“非虛構”的風潮,展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魅力。(選自《論李娟的非虛構散文創(chuàng)作》,有刪減)(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用“災年”作為標題,直截了當?shù)馗爬宋恼碌闹饕獌热?,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為全文奠定了哀傷的感情基調。B.文章開頭描繪了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既能夠體現(xiàn)出當?shù)厝藗兩顥l件艱苦,又為下文“缺水的災年”作了必要的鋪墊。C.文章中母親承包的土地不夠多,所以不像那些承包大戶那樣能夠經受得住鵝喉羚的破壞,因而她的損失最為嚴重。D.文章中母親在“告狀”過程中被工作人員要求“取證”,由于拍不到“證據(jù)”不能獲得賠償,母親非常憤怒。(2)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語言在無奈中略顯幽默,又充滿了生活氣息。比如八十畝地和上千畝地的比較,林業(yè)局要求“取證”的無理要求。B.文章敘述詳略得當,前三次“種向日葵”傾注了大量的筆墨,最后一次則一筆帶過,重點突出,主次分明。C.文章用擬人的手法來寫動物,其手法不僅是修飾文辭的工具,更是主觀情感情不自禁的流露,是感情的外化。D.文章結尾段運用了排比的修辭進行追問,使語句節(jié)奏緊湊,啟發(fā)讀者思考鵝喉羚的命運,提高了文章思想深度。(3)有評論說在文本一的“母親”身上,“依稀看到了海明威筆下‘老人’的影子,但作為女性,母親又有著更為豐富細膩的情感表現(xiàn)”。請概括兩個文學形象的相同之處并分析文中母親在各種情形下的情感表現(xiàn)。(4)李娟的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憑借其“非虛構”寫作獲得了第七屆魯迅散文獎,請根據(jù)文本二的理論,分析文本一是如何體現(xiàn)“非虛構”寫作的特點的。7.(2023?房山區(qū)一模)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問題。夜的眼睛北方的冬天,夜幕早早便已降下,罩上寒冷的大地。大地上的人們裹得嚴嚴實實的,行色匆匆,似乎要急急趕往溫馨的地方。而我,則乘坐公交趕往求學之地——北京師范大學,簡稱北師大。北師大,位于新街口外大街。這是一條不算特別繁華的大街,沒有大超市與大商場,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車行至此,路上只見寥寥幾人匆匆急行。公交車呼嘯而過,帶來陣陣寒風,翻卷著飛舞的雪花。學校兩旁好多店鋪的燈光都已安睡,只有幾盞路燈寂寞地看著趕路的行人。整條街沉寂得連落雪的聲音都能聽見。簌簌的落雪聲與我行走在雪地上發(fā)出的“撲撲”聲相伴,讓夜行的我不再孤單。走在學校東門的天橋上,腳下是來來往往的車輛。車燈閃爍的亮光,仿佛在告訴我這座城市還沒有沉睡;可我卻感覺兩旁的街道似乎已經淺眠。突然,遠處有一兩個光點閃射出讓眼睛驚喜的明輝。漸漸走近,才發(fā)現(xiàn)在高大的法國梧桐樹后竟還有一兩盞亮著的燈。燈光映照的屋內有人影晃動,應該是個店鋪!我驚喜地跑過去一看,果真如此!從店鋪的擋風簾內漏出的點點燈光,在這條昏暗的大街上顯得格外醒目,似乎在告訴路人,冬天的溫暖就在這里!撥開簾子,走進明亮的燈光里,一股沁人心脾的書香便撲面而來,猶如春天的氣息,掃去冬日的寒冷。放眼望去,店鋪內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書,像在列隊歡迎我的到來。這是一家小書店。面積不大,書卻不少。隨處可見饒有興趣地找書或翻看的顧客,或站,或坐,或蹲。無聲的靜默中,別有書香浸潤的溫馨。一向愛書的我驚喜不已:想不到在這嚴寒的冬夜,在這幽寂的街旁,竟然還有這么一家可愛的小書店,擺放著好多自己想讀的書!我曾到過西單圖書大廈。那里仿若書的海洋,滿眼都是各種各樣的書,不過要從中找到心儀的書卻并不容易。在這家小書店,書并不算多,而純文學作品、教育理論專著、新出版的外文書……一本本想讀的書就擺在眼前,讓我喜不自勝。我急忙從書架上取下一本,輕輕打開,靜靜翻閱。精美的印刷,溫馨的書香,早已讓冬夜的嚴寒離我而去。買了幾本心愛的書后走出小書店?;仡^望去,那簾中透出的暖暖的微光依然閃爍在我的眼中……北師大四周的小巷里,有好幾個這樣的小書店,樸實中蘊含溫馨。從北師大校門口涌出的學生,常常留連在這些小書店中。而我,到了這樣的小書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親切而自在。尤其難得的是,大凡我想買的書都能從書店中找到。每每夜幕拉開,小書店的燈光便一一亮起,召喚著像我這樣愛讀書的人。我從這樣的書店里買過很多書。其中有《莊子夢蝶——心靈自由之旅》。莊子的文章很難懂,但這本書的作者王少農先生卻將難懂的文字演繹得生動有趣,發(fā)人深省。印象深刻的還有何頻的《看草》。書中寫草木的榮枯,寫對人生與社會的思索。那些或長或短的文字,就像都市里或白或灰的水泥林里美麗動人的盆景,既賞心悅目,又啟悟人生。作者用心獨到,文字雋永優(yōu)雅,奇趣橫生,每每令我沉迷。從小書店讀到這樣的好書,常常讓我喜出望外,并且愿意省下錢去買回來?;氐剿奚幔蜷_好書,慢讀細品,就像在享受一頓頓饕餮大餐。一本本好書就這樣在每一個靜靜的夜晚伴我成長,而我的成長離不開這些像夜的眼睛一般的書店。這些書店也給了我一雙夜的眼睛,讓我看淡了功利,悟出了智慧,讓我的頭腦一天天敏銳,讓我的心靈一天天豐盈。畢業(yè)后離開北京,我依然堅持夜讀的習慣。有時在嚴寒的冬晚,靜靜的屋內只有自己輕輕走過地板的聲音。搬來久違的爐子,小心翼翼地擦掉上面布滿的灰塵;敲碎幾根從市場上買來的環(huán)保木炭,用液化氣燒紅,一根一根地放到爐子上;暖氣便自爐里盈盈溢出,彌漫在房間?;馉t融融,溫上一杯飄著熱氣的茶,讓茶香彌散。在溫暖安靜的屋子里,我滿懷喜悅地走近書架,像是檢閱自己的士兵。白天,總是忙碌于各種各樣的瑣事,耳朵總是被各種各樣的聲音誘惑,現(xiàn)在一切歸于沉寂,只有滿屋的書。從書架上選到手中的一本書,靜靜地與我相伴。融融的火爐上茶香漸漸氤氳開來,我的心也漸漸沉靜下來,書本上的文字便漸漸浮了上來。當我手中的書不知不覺間被爐火烤暖,當我的目光輕輕滑過一行行文字,我的靈魂便隨之自由地飛翔。在這樣的夜讀中,詩歌悠遠的意境撥弄著我寧靜的心弦,散文優(yōu)美的文字將我的心靈帶到遙遠的地方,小說中個性鮮明的人物、曲折動人的情節(jié)與別具意蘊的環(huán)境常常讓我癡迷不已……穿過時光隧道聆聽先賢的哲語,飛躍長河高山接受大師的教誨;喜悅的火苗不時躍動在我心上,酣暢的感覺常常讓我物我兩忘。每一本書中的文字都讓浸潤其中的靈魂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改變。夜讀的書香與茶香,幽幽地彌漫在每個忙碌的白天過后的夜晚,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閱讀的積累常常讓我靈感萌生,不能自抑,于是便下筆成文,投往各地報刊。當我的文字從報刊上起飛,我的心靈也隨之激昂起繼續(xù)夜讀的力量,而夜讀的力量則不斷給我增添在生活的海洋里積極進取的力量。那些被夜的眼睛照亮的晚上,就這樣給了我一雙看到理想和價值的夜的眼睛,給了我無盡的動力和希望……(取材于莫景春的同名散文)(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似乎已經淺眠淺眠:比擬夜晚的街道幽靜昏暗B.美麗動人的盆景盆景:比喻精致而生動的文字C.檢閱自己的士兵士兵:比擬整齊排列的書籍D.漸漸氤氳開來氤氳:形容煙云彌漫的樣子(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描寫夜晚冷寂的街道,意在襯托小書店溫馨的氛圍。B.作者寫西單圖書大廈,是為了在對比中突出小書店書少。C.作者以溫暖安靜的環(huán)境描寫烘托自己讀書時喜悅的心情。D.作者寫自己的文章發(fā)表,間接表現(xiàn)了夜讀產生的影響力。(3)請簡要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題目的內涵及表達效果。8.(2023?太原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文本一:途中梁遇春今天是個瀟灑的秋天,飄著零雨,我坐在電車里,看到沿途店里的伙計們差不多都是懶洋洋地在那里談天,看報,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為今天實在有點冷起來了。還有些只是倚著柜頭,望望天色??傊娂姅_擾的十里洋場頓然現(xiàn)出閑暇悠然的氣概,高樓大廈的商店好像都化作三間兩舍的隱廬,里面那班平常替老板掙錢、向主顧賠笑的伙計們也居然感到了生活余裕的樂處,正在拉閑扯散地過日,仿佛全是古之隱君子了。路上的行人也只是稀稀的幾個,連坐在電車里面上銀行去辦事的洋鬼子們也燃著煙斗,無聊賴地看報上的廣告,平時的燥氣全消,這大概是那件雨衣的效力罷!到了北站,換上去西鄉(xiāng)的公共汽車,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別有一種風味的。外面的蒙蒙細雨是看不見的,看得見的只是車窗上不斷地來臨的小雨點,同河面上錯雜得可喜的纖纖雨腳。此外還有粉般的小雨點從破了的玻璃窗進來,棲止在我的臉上。我雖然有些寒戰(zhàn),但是受了雨水的洗禮,精神格外地清醒。已攖世網,醉生夢死久矣的我真不容易有這么清醒,這么氣爽。再看外面的景色,既沒有像春天那嬌艷得使人們感到它的不能久留,也不像冬天那樣樹枯草死,好似世界是快毀滅了,卻只是靜默地,一層輕輕的雨霧若隱若現(xiàn)地蓋著,把大地美化了許多。我不禁微吟著鄉(xiāng)前輩姜白石的詩句,真是“人生難得秋前雨”。其實我是個最喜歡在十丈紅塵里奔走道路的人。在路途中我們的心境是最宜于靜觀的,最能吸收外界的刺激的。我們通??偸怯惺赂?,正經事也好,歪事也好,我們的注意免不了特別集中在一點上,只有路途中,尤其走熟了的長路,在未到目的地以前,我們的方寸是悠然的,不專注于一物,卻是無所不留神的,在匆匆忙忙的一生里,我們此時才得好好地看一看人生的真況。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說起,途中是認識人生最方便的地方。車中、船上、人行道可說是人生博覽會的三張入場券,可惜許多人把它們當做廢紙,空走了一生的路。我們有一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彼^行萬里路自然是指走遍名山大川,通都大邑,但是我覺得換一個解釋也是可以。一條路你來往走了幾萬遍,湊成了萬里這個數(shù)目,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算是懂得人生的人了。俗語說道:“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蔽覀儾恍椅吹萌脬鶾注],只好多走些路,來見見世面罷!對于人生有了清澈的觀照,世上的榮辱禍福不足以擾亂內心的恬靜,我們的心靈因此可以獲到永久的自由,可見個個的路都是到自由的路,并不限于羅素先生所欽定的;所怕的就是面壁參禪,目不窺路的人們,他們自甘淪落,不肯上路,的確是無法可辦。讀書是間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詮,便非真諦,所以我覺得萬卷書可以擱開不念,萬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但是我覺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樣能與自然更見親密。旅行的人們心中只惦著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緊張的,實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并且天下的風光是活的,并不拘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巖,旅行的人們所看的卻多半是這些名聞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贊美的勝地。旅行的人們也只得依樣葫蘆一番,做了萬古不移的傳統(tǒng)的奴隸。這又何苦呢?并且只有自己發(fā)現(xiàn)出的美景對著我們才會有貼心的親切感覺,才會感動了整個心靈,而這些好景卻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絕不能強求。我生平所最賞心的許多美景是從到西鄉(xiāng)的公共汽車的玻璃窗得來的。我坐在車里,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蕩,看著老看不完的十八世紀長篇小說有時閉著書隨便望一望外面天氣,忽然覺得青翠迎人,遍地散著香花,晴天現(xiàn)出不可描摹的藍色。我頓然感到春天已到大地,這時我真是神魂飛在九霄云外了。甜蜜的東西看得太久了也會厭煩,真真的好景都該這樣一瞬即逝,永不重來。此外在熱狂的夏天,風雪載途的冬季我也常常出乎意料地獲得不可名言的妙境,滋潤著我的心田。會心不遠,真是陸放翁所謂的“何處樓臺無月明”。自己培養(yǎng)一個易感的心境,那么走路的確是了解自然的捷徑。我們從搖籃到墳墓也不過是一條道路,當我們正寢以前,我們可說是老在途中。途中自然有許多的苦辛,然而四圍的風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極有趣的,值得我們跋涉這程路來細細鑒賞。除開這條悠長的道路外,我們并沒有別的目的地,走完了這段征程,我們也走出了這個世界,重回到起點的地方了科學家說我們就歸于毀滅了,再也不能重走上這段路途,主張靈魂不滅的人們以為來日方長,這條路我們還能夠一再重走了幾千萬遍。將來的事,誰去管它,也許這條路有一天遍歸于毀滅。我們還是今天有路今天走罷,最要緊的是不要閉著眼睛,朦朦一生,始終沒有看到了世界。1929年11月5日選自《中華散文有年精華》,有刪改)[注]入泮:清代考中秀才為“入泮”。文本二:梁遇春的散文,談讀書、論學問、聊愛情、議友誼,也寫發(fā)呆、坐車踏青、觀火,甚至也寫睡懶覺,傷春悲秋,忙碌與無聊。無論哪篇散文的觀照點,都是一反常規(guī)、新穎奇特的,都閃現(xiàn)著奇思妙想、智慧靈動。(摘編自趙燕《異質思維的書寫——梁遇春散文特質略論》)(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從作者在秋雨中行路所見開始寫起,抒發(fā)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字里行間蘊含著濃郁的情感和睿智的哲思。B.在作者看來,走路可以讓我們直接地了解人生,讓我們的心靈不被世上的榮辱禍福擾亂,獲得永久的自由。C.文章第三段寫真正的美景需要自己去發(fā)現(xiàn)、而且得之偶然,絕不能強求,我們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率真、灑脫的個性。D.作者在結尾引用科學家的觀點,揭示了“每個人旅途的終點是死亡”這一客觀現(xiàn)實,也流露出悲觀情緒。(2)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善用簡筆與繁筆描繪車窗外景色,第一段用簡筆勾勒秋季細雨中的黯淡,第三段用繁筆渲染春、夏冬三季的妙境。B.文章第二段“三張人場券”一句,形象地說明許多人忽略了“途中”這一認識人生的地方,表達了作者的惋惜之情。C.文章結尾寫道“我們從搖籃到墳墓也不過是一條道路”,“搖籃”與“墳墓”反差鮮明,畫面感強,也能引發(fā)讀者深思。D.作者博古通今,駕馭語言的功力非常深厚,文章通篇用的是流暢的白話,間或有典雅文言穿插其中,文白相映成趣。(3)文本一的標題“途中”有哪些含義?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4)文本二論述了梁遇春散文的特質,請加以概括,并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9.(2023?山東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翡冷翠①山居閑話徐志摩在這里出門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個晴好的五月的傍晚,正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比如去一果子園,那邊每株樹上都是滿掛著詩情最秀逸的果實,假如你單是站著看還不滿意時,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嘗鮮味,足夠你性靈的迷醉。陽光正好暖和,決不過暖;風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里吹拂過來。他帶來一股幽遠的淡香,連著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著你的顏面,輕繞著你的肩腰,就這單純的呼吸已是無窮的愉快;空氣總是明凈的,近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景的全部正像畫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閑暇的鑒賞。做客山中的妙處,猶在你永不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態(tài);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你愛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個牧童,扮一個漁翁,裝一個農夫,裝一個獵戶;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領結,你盡可以不用領結,給你的頸根與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條這邊艷色的長巾包在你的頭上,學一個太平軍的頭目,或是拜倫那埃及裝的姿態(tài);但最要緊的是穿上你最舊的舊鞋,別管他模樣不佳,他們是頂可愛的好友,他們承著你的體重卻不叫你記起你還有一雙腳在你的底下。這樣的玩頂好是不要約伴,我竟想嚴格的取締,只許你獨身;因為有了伴多少總得叫你分心。平常我們從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們執(zhí)事的地方,那無非是在同一個大牢里從—間獄室移到另一間獄室去,拘束永遠跟著我們,自由永遠尋不到我們;但在這春夏間美秀的山中或鄉(xiāng)間你要是有機會獨身閑逛時,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時候,那才是你實際領受,親口嘗味,自由與自在的時候,那才是你肉體與靈魂行動一致的時候;朋友們,我們多長一歲年紀往往只是加重我們頭上的枷,加緊我們腳脛上的鏈,我們見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淺水里打滾作樂,或是看見小貓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嘗沒有羨慕的時候,但我們的枷,我們的鏈永遠是制定我們行動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單身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裸體的小孩撲入他母親的懷抱時,你才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單是活著的快樂是怎樣的,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因此你得嚴格的為己,極端的自私,只許你,體魄與性靈,與自然同在一個脈搏里跳動,同在一個音波里起伏,同在一個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們渾樸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嬌柔,一經同伴的抵觸,他就卷了起來,但在澄靜的日光下,和風中,他的姿態(tài)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無阻礙的。你一個人漫游的時候,你就會在青草里坐地、仰臥,甚至有時打滾,因為草的和暖的顏色自然的喚起你童稚的活潑;在靜僻的道上你就會不自主的狂舞,看著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種種詭異的變相,因為道旁樹木的陰影在他們紆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樂;你也會得信口的歌唱,偶爾記起斷片的音調,與你自己隨口的小曲,因為樹林中的鶯燕告訴你春光是應得贊美的;更不必說你的胸襟自然會跟著漫長的山徑開拓,你的心地會看著澄藍的天空靜定,你的思想和著山壑間的水聲,山舞里的泉響,有時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時激起成章的波動,流,流,流入涼爽的橄欖林中,流入嫵媚的阿諾河去……并且你不但不須邀伴,每逢這樣的游行,你也不必帶書。書是理想的伴侶,但你應得帶書,是在火車上,在你住處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獨自漫步的時候。什么偉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優(yōu)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風籟中,云彩里,山勢與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顏色與香息里尋得?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葛德說,在他每一頁的字句里我們讀得最深奧的消息。并且這書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爾帕斯與五老峰,雪西里與普陀山,萊茵河與揚子江,梨夢湖與西子湖,建蘭與瓊花,杭州西溪的蘆雪與威尼市②夕照的紅潮,百靈與夜鶯,更不提一般黃的黃麥,一般紫的藤花,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長,同在和風中波動——他們應用的符號是永遠一致的,他們的意義是永遠明顯的,只要你自己性靈上不長瘡疤,眼不盲,耳不塞,這無形跡的最高等教育便永遠是你的名分,這不取費的最珍貴的補劑便永遠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認識了這一部書,你在這世界上寂寞時便不寂寞,窮困時不窮困,苦惱時有安慰,挫折時有鼓勵,軟弱時有督責,迷失時有南針。一九二五年六月作(有刪改)【注】①翡冷翠,現(xiàn)通譯佛羅倫薩,意大利中部城市,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②葛德,現(xiàn)通譯歌德;阿爾帕斯,現(xiàn)通譯阿爾卑斯;雪西里,現(xiàn)通譯西西里;萊茵河,現(xiàn)通譯萊茵河;梨夢湖,現(xiàn)通譯萊芒湖;威尼市,現(xiàn)通譯威尼斯。(1)關于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將居家、辦公之地說成是大牢里的獄室,雖有夸大色彩,但也形象而充分地顯出了日常文明社會對人的種種羈絆與束縛,讓人印象深刻。B.“書”在文中是現(xiàn)代文明和知識的象征,但跟大自然這部“最偉大”的書相比,就顯得膚淺、愚笨至極,難以給人以督責和引導。C.取名“閑話”,可見作者并不是要寫某次具體的出游經歷,而是在平日所見的基礎上進行了泛化處理,從而引領“你”做一場解放身心的詩性漫游。D.作者用飄逸、秀美、抒情的筆調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個不加雕飾、不受拘束、沒有羈絆的自然純美的世界,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崇尚自由、揮灑性靈的心聲。(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們渾樸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嬌柔,一經同伴的抵觸,他就卷了起來”運用擬物的修辭手法,把“天真”說成是嬌柔脆嫩的含羞草,可謂奇思妙想。B.“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故意不加標點,給人一種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的意味,表達出作者因性靈解放帶來的巨大愉悅感。C.文章采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描述,兩種敘事方式自由切換,既便于直抒胸臆,又營造了娓娓閑話的親切氛圍,有意外之效。D.全篇行文看似自由,卻暗藏章法:開篇總寫山居環(huán)境之美,接下來三個段落具體描述做客山中之妙,最后贊美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3)文中說“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結合全篇概括讀懂這部書的必要條件。(4)徐志摩是新月派詩人,新月派詩歌的“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主張在本篇散文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10.(2023?新鄉(xiāng)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我們的祖宗比你闊——發(fā)現(xiàn)漠川伍嘉祥大年初四到廣西興安靈渠懷古,在水街偶爾發(fā)現(xiàn)一張古村落的照片,細打聽,此乃興安縣東部最偏遠山區(qū)的一個叫溪川的地方,于是馬不停蹄徑直前往。此鄉(xiāng)藏于溪川大峽谷深處,汽車在新開的盤山公路上兜轉了一個多小時,懸崖下是干涸了的五里峽大水庫。翻越群山,出得谷口,眼前豁然開朗,遠處青山環(huán)抱,前方是廣闊的平疇,一片規(guī)模宏大粉墻登瓦的古民居群依坡而筑,兩條小河流水潺潺在村前交匯,成片成片筆直的銀杏樹做指蒼穹,可惜季節(jié)已過,要不這里準是一片金色的童話世界,好一處世外桃源??!漠川鄉(xiāng)榜上村安適得很,沿著碎青石塊鋪就的狹長古樸小巷蜿蜒而行,高墻窄巷中古老的層樓疊院,戶戶相連,我一下子驚呆了;閉塞的山村何以有如此氣派的房子?高高的封火墻,二進三進的深宅院落,宅內的天井、廳堂、廂房布局與徽派民居相似,磚木石雕雖不及徽州民居繁婚,但仍不失精細。少了點微商的奢華大氣,倒是多了點桂北古宅的素雅。石磨石雄石白石門鼓石門檻石水柜風情依舊,凌亂無章的農家陳設和殘舊破敗的老屋農舍卻在訴說著主人的清貧,恰恰也坦露出他們的率真而不做作。當我仰望著早已褪色斑駁的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撫摸著早已風干百年的皴裂門屏窗欞上的雕花,與貓在瑟瑟寒風老屋中制作熏肉的主人追緬他們祖上昔日的輝煌時,一種歷史滄桑感撲面而來,仿佛走進了一個塵封著的久遠年代。雖是過大年,整個村落卻是靜悄悄的,除了家家門前的春聯(lián),難覓到節(jié)慶的氣氛。人們都躲在家中宰雞熏肉,整條村子的巷陌中只有三個老人和一條慵懶的黃狗在閑待著享受午間的冬陽。沒有那些出了點名氣的古村名鎮(zhèn)人擠人的喧鬧躁動,更沒有絲毫令人興味索然的商業(yè)銅臭,安謐寧靜,百年前如此,于今亦然。村民們雖未至于“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但依然安靜閑逸、慈厚淳樸,固守著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一池枯萎的荷,一株寂寞的山茶,盡管殘山剩水,冷雀寒鶴,依然過著最平凡最生動也最安樂的煙火日子。遺風撲面,古趣盎然,偌大一個保留著人文環(huán)境原生態(tài)的古村落呈送給我們幾個外來客,實在太奢侈了。然而更令我大吃一驚的,是許多宅門上赫然掛著的一塊塊匾額和散落在路邊的幾處旗桿夾,看得出匾額是新造的,主人是在炫耀祖上的榮光:“云南省檢察廳廳長陳直明”“欽授云南知縣陳直廉”“誥封陳克昌通奉大夫”“道光例授國學京監(jiān)陳崇禮”……“我們的祖宗當年比你闊!”村民的一番話令我進村時的疑團頓釋,榜上村原名蓮花村,開村之祖陳俊原是湖北黃岡人,明初洪武三年隨靖江王朱守謙入桂,因護駕有功擢升四品參將,駐兵深圳大咖啡旺道,遺絡后留戀深川山水,便留下夾開柱散葉;其后人歷輕數(shù)代關心輕帶,成為混川第一大族。陳俊的第十三代孫陳克昌擅商,靠販賣土特產到江浙粵桂,逐成首富,廣置四產3000多畝。陳克昌前后用了20多年在蓮花村修建了古民宅30多座和碉樓2棟,明清兩代該村先后出了7名進士、18名文舉人、2名武舉人、7名賁生;還有四男四婦先后皆被朝廷誥封為通奉大夫、二品夫人。一個偏遠的小小山村,如今也不是800人,古代竟有40多人獲取功名或皇封,實在叫人嘆為觀止。后來蓮花村易名“榜上村”,也緣于此。村中的半山坡上有一棵壽逾千年的古樟樹,枝繁葉茂,郁郁蔥蔥,氣勢非凡,村民視之為神木。樹高十丈,冠幅三畝,我等10人試著仍抱不合攏。古詩曾有對巨木“下根磅礴達九淵,上枝搖蕩凌云煙”的贊譽,此律鉆天入地之偉岸,謂之“嶺表第一棹”當不為過。村前的古墓園是檐上村人榮耀的象征。這個桂北第一大墓是陳克昌之孫陳秉彝(官至貴州通判)為祖父母所建,并且奏請朝廷為之追贈語封。大墓高3米余、寬近10米,墓道長60米、寬15米,兩旁的望柱、石斛、石馬、石翁仲整齊對列,兩塊光緒帝語封的聶質負碑高達6米,恢宏壯觀。站在墓園眺望,遠處青山煙臭繚繞,村前小河如玉帶纏腰,村后巨樟參天,實在是一塊風水寶地,怪不得出了這么多俊彥英才。大約4億年前,漠川大峽谷是桂林古海下的一條海溝。滄海桑田,億萬年后抬升上來的峽谷陸地山休因此保留了大量的古海洋生物化石。晚古生代泥盆紀的腕足類、貝類、珊瑚類、苔蘚類、三葉蟲等化石在溪川的幾個村子里幾乎俯首可拾。當?shù)厝瞬蛔R是寶,幾百年來采石筑橋修路建房,取之不斷,殊為可惜!直到地質工作者發(fā)現(xiàn)建于1888年的“化龍石拱橋”橋身上的石料居然有許多古海洋生物化石,才逐步解開“漠川化石谷”的萬古之謎。舊時的湘桂古驛道穿漠川大峽谷而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修筑了五里峽水庫,高峽出平湖,漠川反而一下子被封閉了30多年,到縣城只能步行一天一夜翻越幾座大山。近年新修筑了盤山公路才使得地處深山腹地荒僻的它重新回到精彩的外面世界中來,恰恰被水庫封閉了的這30多年,它由富返貧,由興而衰;恰恰這30多年,也正是外面世界被鋼筋混凝土閉騰得天翻地覆、面目全非的時候。一如塞翁失馬,這一封閉倒是使溪川古墓園和古民居群得以完整保留。(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少了點徽商的奢華大氣,倒是多了點桂北古宅的素雅”把榜上村的房子與徽派民居相比較,寫出了榜上村建筑的特點。B.“凌亂無章的農家陳設和殘舊破敗的老屋農舍卻在訴說著主人的清貧”,運用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寫出了榜上村的現(xiàn)狀。C.文中第四、五兩段使用了不少數(shù)量詞語,卻并不造成閱讀上的枯燥乏味,反而使讀者更清楚地了解了榜上村的歷史和特色。D.文中第一段寫到了五里峽水庫,最后一段又寫到了五里峽水庫,作者這樣安排的主要用意是照應前文,使文章結構完整。(2)作者以“我們的祖宗比你闊”為主標題有什么用意?(3)聯(lián)系文章內容簡要分析作者在漠川有哪些發(fā)現(xiàn)。11.(2023?浦東新區(qū)校級模擬)閱讀下文,完成問題。一棵樹能站多久?耿立①平原深處上的木鎮(zhèn),沒有人能說清樹能站多久。②在我家的老院,空閑地隨意地栽種著各式樣的樹,花椒、榆樹,槐樹,椿樹,棗樹、梨樹、杏樹,這些樹每個季節(jié)早晚都不一樣,有脾性有語言,父母能聽得懂,這些樹是父母生命的一部分,父母對樹有敬畏也有寵愛。③母親說一九四二年的大旱來臨的時候,人們還沒感覺,老鼠就從房屋的縫隙,從地邊,從樹上下來,他們成群結隊,義無返顧地逃,隨著老鼠出逃的人活了下來,后來想逃的也沒有力氣逃了,幾千里的大旱,河南山東餓死上千萬的人。④那些年,樹沒有逃,樹往哪逃呢?那些樹還在老地方頑強地站著,在院子里,在村頭。⑤樹不拋棄它立根的土地,人們回來了,但有些人沒有回來,回來的是一把骨殖,埋在這片土地里,旁邊栽種一棵樹,那靈魂就開始在樹下生活。⑥我知道父親有一個遺傳爺爺?shù)牧晳T,好背靠樹干剔牙,剛吃過飯,還要喝碗水喘口氣。⑦“樹枝是樹扎在天上的根吧!”⑧冷不丁父親說出了這沒頭沒尾的話,我們看不見樹扎在泥下的根,但看到越過房檐的樹枝,是啊,樹是有兩部分組成,那些地下的躲藏在土里的根,那些劃拉在空白中的枝梢。我們猜想地下的根,他們呼吸地氣,采集養(yǎng)分,我有時胡亂想,樹根該是木鎮(zhèn)最敏感的神經吧,她把細部把觸角伸到泥土的深處,他們最理解泥土,他們抱著泥土。有時泥土累了,他們撓泥土的咯吱窩,直到泥土咯咯笑出聲,笑的抽筋,父親說那是驚蟄了。父親的手也像皴皮斑駁的樹根,他也在泥土里摸索,這手指也吸收泥土里的養(yǎng)分,什么時候,手指不能接受泥土的養(yǎng)分,那人也該成了泥土的養(yǎng)分,回歸到泥土里。⑨但我們能知道多少樹的秘密,在我們不知道的夜里,樹躲藏在我們的察覺之外,那時候的樹是什么模樣?即使高過房檐的樹枝,我們知道多少呢?有些事是神秘的,樹也是如此,長成一棵樹不易,就如我家老院里的杏樹,鄰居家蓋房打夯,雖然離我家的老院還有幾十米的距離,隔著幾家的屋檐,幾處土墻,但沒多少時間,那花也開晚了,果也掛少了,你說奇怪不?第二年還是如此,驚蟄三天了,這棵杏樹,才遲遲疑疑地打點了花苞,勉強地露出了笑,像春天也蹣蹣跚珊遲遲疑疑,不想親近木鎮(zhèn)了。連續(xù)幾年那棵老杏,都是高踞在我家的老院,不再繁花似錦,只幾朵素素的花,像一個個翹凸的嘴唇,但說的什么我沒聽懂。⑩父親是聽懂了,父親說這樹被驚嚇了,得幾年才緩勁過來,是的,在我們看不見的地帶,樹有樹的生存的方式。早春,木鎮(zhèn)的樹大都還沒長出葉子,要不了幾天,幾場東南風一吹,那在屋角的樹,原先還半死不活的樹枝頭上,就像一下長出了角,有紅的,有綠的,好像要斗牛場上的牛的犄角。其實木鎮(zhèn)的人看到那樹枝,就說:發(fā)青了。那代表春天來了,對杏樹也說:發(fā)青了,他們言簡意賅,一針見血,他們不像詩人說春意在鬧,這是完全不同的對春天的看法。?有的樹,是被人砍下死去的,那是木匠相中了或者有人想拿樹來換錢了,確實很多的樹不是它想活多久就活多久的,有一年,就是春分那天,一個響雷,把我家老院的杏樹劈開了一半,父親以為這棵老杏要死呢,誰知第二年的驚蟄夜里,沒有炸雷,沒有雞叫,只是我家的狗突然汪汪對著父親睡的屋子狂吠,父親打開房門,吃了一驚,滿滿的星光下,那枝頭的杏花像商量好了,一下子都張開了小嘴,是他們一起對著屋門喊父親了么,小嘴吹出:唔……唔……。興許那時父親睡的沉,父親沒聽到,那狗子看不下去了,就狂吠,父親看到杏花開了,用手撫摸一下還剩半拉身子的老杏,回到屋里對我說:咱家的老杏沒死。?我感到我的枕上有淚,不知是父親的還是我的。?但木鎮(zhèn)的樹有時也會老死的,樹在那里站著站著,有時候就空了,誰要踢上一腳,那樹干就轟然仆地,是啊,樹老會死,但父親說木鎮(zhèn)的樹很少能老死,像人一輩子經歷七災八難,能活成個老頭可不容易。?后來,我在填寫履歷時,在親戚社會關系一欄,真想填上老杏,年齡:八十,戶口住址:木鎮(zhèn):黨派:無:與本人關系:老杏比我高一個輩分,是我的父輩。(選文有刪改)(1)第⑧段畫線句運用比擬,請賞析其妙處。(2)第⑩段段末寫出了木鎮(zhèn)人與詩人對春天的看法不同,試分析其用意。(3)文章最后一段很有特色,請聯(lián)系全文進行賞析。(4)本文入選《文學與人生》???,請結合文章,從手法和內容的角度概述入選理由。12.(2023?江蘇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