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示范教案:兩角和與差的余弦_第1頁
數(shù)學示范教案:兩角和與差的余弦_第2頁
數(shù)學示范教案:兩角和與差的余弦_第3頁
數(shù)學示范教案:兩角和與差的余弦_第4頁
數(shù)學示范教案:兩角和與差的余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示范教案eq\o(\s\up7(),\s\do5(整體設計))教學分析本節(jié)是結合第一章,以圓上點的運動作引子,從中提出問題,引入本節(jié)的研究課題.在教學中要結合教科書中提供的問題背景,充分展示公式推導的思維過程.在正式推導之前,可組織學生談談自己對推導公式的想法,討論、研究和分析可能出現(xiàn)的思路,使學生更好地經歷和參與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活動,體驗數(shù)學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過程.同時,引導學生復習兩個向量數(shù)量積的定義及其坐標運算,復習單位向量的三角表示,并嘗試自己推導兩角和的余弦公式.在公式推出之后,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推導過程進行反思,欣賞用向量方法推導公式的美妙,歸納、總結、發(fā)現(xiàn)公式的結構特點以便掌握和靈活運用.在公式應用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充分注意變形中角的變化,靈活運用“角的代換”的方法,體會化歸思想在三角恒等變換中的應用.利用向量知識探索兩角差的余弦公式時要注意推導的層次性:①在回顧求角的余弦有哪些方法時,聯(lián)系向量知識,體會向量方法的作用;②結合有關圖形,完成運用向量方法推導公式的必要準備;③探索過程不應追求一步到位,可以先不去理會其中的細節(jié),抓住主要問題及其線索進行探索,然后再反思,予以完善;④補充完善的過程,既要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又要用到誘導公式.本節(jié)是數(shù)學公式的教學,教師要遵循公式教學的規(guī)律,應注意以下幾方面:①要使學生了解公式的由來;②使學生認識公式的結構特征加以記憶;③使學生掌握公式的推導和證明;④通過例子使學生熟悉公式的應用,靈活運用公式進行解答有關問題.三維目標1.通過讓學生探索、猜想、發(fā)現(xiàn)并推導“兩角差的余弦公式”,了解單角與復角的三角函數(sh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通過強化題目的訓練,加深對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及邏輯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2.通過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運用,會進行簡單的求值、化簡、證明,體會化歸思想在數(shù)學當中的運用,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聯(lián)系的觀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使學生體會探究的樂趣,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兩角和與差的余弦公式.教學難點:兩角和與差的余弦公式的靈活運用.課時安排1課時eq\o(\s\up7(),\s\do5(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思路1.(直接導入)如果知道了α,β的三角函數(shù),如何計算α+β,α-β的三角函數(shù)呢?下面我們從向量的角度來探究這一問題,接著導入新課.思路2。(復習導入)我們在初中時就知道cos45°=eq\f(\r(2),2),cos30°=eq\f(\r(3),2),由此我們能否得到cos15°=cos(45°-30°)=?這里是不是等于cos45°-cos30°呢?教師可讓學生驗證,經過驗證可知,我們的猜想是錯誤的.那么究竟是什么關系呢?cos(α-β)等于什么呢?這時學生急于知道答案,由此展開新課.推進新課eq\b\lc\\rc\(\a\vs4\al\co1(新知探究))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兩個向量數(shù)量積的定義及其坐標運算,復習單位向量的三角表示:eq\o(OP,\s\up6(→))=(cosα,sinα),eq\o(OQ,\s\up6(→))=(cosβ,sinβ)并進一步講解.我們知道cos(x-eq\f(π,4))可以看作是向量(cosx,sinx)與向量(1,1)的夾角的余弦值,那么cos(α-β)能否也看成是兩個向量夾角的余弦值呢?把cos(α-β)看成兩個向量夾角的余弦,考慮用向量的數(shù)量積來研究.如圖1,在直角坐標系xOy中,以Ox軸為始邊分別作角α,β,其終邊分別與單位圓交于P1(cosα,sinα),P2(cosβ,sinβ),則∠P1OP2=α-β.由于余弦函數(shù)是周期為2π的偶函數(shù),所以,我們只需考慮0≤α-β≤π的情況.圖1設向量a=eq\o(OP1,\s\up6(→))=(cosα,sinα),b=eq\o(OP2,\s\up6(→))=(cosβ,sinβ),則a·b=|a||b|cos(α-β)=cos(α-β).另一方面,由向量數(shù)量積的坐標表示,有a·b=cosαcosβ+sinαsinβ,所以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這就是兩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用-β代替β”的換元方法就可以得到cos(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即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這就是兩角和的余弦公式.這兩個公式分別記為Cα-β,Cα+β.eq\b\lc\\rc\(\a\vs4\al\co1(應用示例))思路1例1求cos105°及cos15°的值.解:cos105°=cos(60°+45°)=cos60°cos45°-sin60°sin45°=eq\f(1,2)·eq\f(\r(2),2)-eq\f(\r(3),2)·eq\f(\r(2),2)=eq\f(\r(2)-\r(6),4);cos15°=cos(45°-30°)=cos45°cos30°+sin45°sin30°=eq\f(\r(2),2)·eq\f(\r(3),2)+eq\f(\r(2),2)·eq\f(1,2)=eq\f(\r(6)+\r(2),4).變式訓練1.不查表求sin75°,sin15°的值.解:sin75°=cos15°=cos(45°-30°)=cos45°cos30°+sin45°sin30°=eq\f(\r(2),2)×eq\f(\r(3),2)+eq\f(\r(2),2)×eq\f(1,2)=eq\f(\r(6)+\r(2),4)。sin15°=eq\r(1-cos215°)=eq\r(1-\f(\r(6)+\r(2),4)2)=eq\r(\f(8-2\r(6)×\r(2),16))=eq\f(\r(6)-\r(2),4).2.不查表求值:cos110°cos20°+sin110°sin20°.解:原式=cos(110°-20°)=cos90°=0.例2已知cosα=-eq\f(4,5)(eq\f(π,2)〈α〈π),求cos(eq\f(π,6)-α),cos(eq\f(π,6)+α).解:因為cosα=-eq\f(4,5),且eq\f(π,2)〈α<π,所以sinα=eq\r(1--\f(4,5)2)=eq\f(3,5).因此cos(eq\f(π,6)-α)=coseq\f(π,6)cosα+sineq\f(π,6)sinα=eq\f(\r(3),2)(-eq\f(4,5))+eq\f(1,2)·eq\f(3,5)=eq\f(3-4\r(3),10);cos(eq\f(π,6)+α)=coseq\f(π,6)cosα-sineq\f(π,6)sinα=eq\f(\r(3),2)(-eq\f(4,5))-eq\f(1,2)·eq\f(3,5)=-eq\f(3+4\r(3),10)。變式訓練已知sinα=eq\f(4,5),α∈(0,π),cosβ=-eq\f(5,13),β是第三象限角,求cos(α-β)的值.解:①當α∈[eq\f(π,2),π)時,且sinα=eq\f(4,5),得cosα=-eq\r(1-sin2α)=-eq\r(1-\f(4,5)2)=-eq\f(3,5),又由cosβ=-eq\f(5,13),β是第三象限角,得sinβ=-eq\r(1-cos2β)=-eq\r(1--\f(5,13)2)=-eq\f(12,13)。所以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eq\f(3,5))×(-eq\f(5,13))+eq\f(4,5)×(-eq\f(12,13))=-eq\f(33,65)。②當α∈(0,eq\f(π,2))時,且sinα=eq\f(4,5),得cosα=eq\r(1-sin2α)=eq\r(1-\f(4,5)2)=eq\f(3,5),又由cosβ=-eq\f(5,13),β是第三象限角,得sinβ=-eq\r(1-cos2β)=-eq\r(1--\f(5,13)2)=-eq\f(12,13).所以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eq\f(3,5)×(-eq\f(5,13))+eq\f(4,5)×(-eq\f(12,13))=-eq\f(63,65).點評:由于α∈(0,π),這樣cosα的符號可正、可負,需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分類的思想,對角α進行分類討論,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的條理性.教師強調分類時要不重不漏.例3利用公式Cα+β證明:cos[α+(2k+1)π]=-cosα。證明:cos[α+(2k+1)π]=cosαcos[(2k+1)π]-sinαsin[(2k+1)π]=-cosα.思路2例1計算:(1)cos(-15°);(2)cos15°cos105°+sin15°sin105°;(3)sinxsin(x+y)+cosxcos(x+y).活動:教師可以大膽放給學生自己探究,點撥學生分析題目中的角-15°,思考它可以拆分為哪些特殊角的差,如-15°=15°-30°或-15°=45°-60°,然后套用公式求值即可.也可化cos(-15°)=cos15°再求值.讓學生細心觀察(2)(3)可知,其形式與公式Cα-β的右邊一致,從而化為特殊角的余弦函數(shù).解:(1)原式=cos15°=cos(45°-30°)=cos45°cos30°+sin45°sin30°=eq\f(\r(2),2)×eq\f(\r(3),2)+eq\f(\r(2),2)×eq\f(1,2)=eq\f(\r(6)+\r(2),4).(2)原式=cos(15°-105°)=cos(-90°)=cos90°=0.(3)原式=cos[x-(x+y)]=cos(-y)=cosy.點評:本例重點是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兩角差的余弦公式進行計算求值,從不同角度培養(yǎng)學生正用、逆用、變形用公式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面公式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變式訓練函數(shù)f(x)=sinx-cosx的最大值為()A.1B.eq\r(2)C。eq\r(3)D.2答案:B例2已知cosα=eq\f(1,7),cos(α+β)=-eq\f(11,14),且α、β∈(0,eq\f(π,2)),求cosβ的值.解:∵α、β∈(0,eq\f(π,2)),∴α+β∈(0,π).又∵cosα=eq\f(1,7),cos(α+β)=-eq\f(11,14),∴sinα=eq\r(1-cos2α)=eq\f(4\r(3),7),sin(α+β)=eq\r(1-cos2α+β)=eq\f(5\r(3),14)。又∵β=(α+β)-α,∴cosβ=cos(α+β)cosα+sin(α+β)sinα=(-eq\f(11,14))×eq\f(1,7)+eq\f(5\r(3),14)×eq\f(4\r(3),7)=eq\f(1,2).變式訓練1.求值:cos15°+sin15°.解:原式=eq\r(2)(eq\f(\r(2),2)cos15°+eq\f(\r(2),2)sin15°)=eq\r(2)(cos45°cos15°+sin45°sin15°)=eq\r(2)cos(45°-15°)=eq\r(2)cos30°=eq\f(\r(6),2)。2.已知銳角α、β滿足cosα=eq\f(4,5),tan(α-β)=-eq\f(1,3),求cosβ.解:∵α為銳角,且cosα=eq\f(4,5),∴sinα=eq\f(3,5)。又∵0〈α<eq\f(π,2),0〈β<eq\f(π,2),∴-eq\f(π,2)〈α-β〈eq\f(π,2).又∵tan(α-β)=-eq\f(1,3)〈0,∴cos(α-β)=eq\f(3,\r(10))。從而sin(α-β)=tan(α-β)cos(α-β)=-eq\f(1,\r(10)).∴cosβ=cos[α-(α-β)]=cosαcos(α-β)+sinαsin(α-β)=eq\f(4,5)×eq\f(3,\r(10))+eq\f(3,5)×(-eq\f(1,\r(10)))=eq\f(9\r(10),50).eq\b\lc\\rc\(\a\vs4\al\co1(課堂小結))1.先由學生自己思考回顧公式的推導過程,觀察公式的特征,特別要注意公式既可正用、逆用,還可變形用,并掌握運用變角和拆角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幾點小結:(1)怎么聯(lián)系有關知識進行新知識的探究?(2)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方面:對公式結構和功能的認識,三角變換的特點.2.教師畫龍點睛:本節(jié)課要理解并掌握兩角差的余弦公式及其推導,要正確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解題,在解題時要注意分析三角函數(shù)名稱、角的關系,準確判斷三角函數(shù)值的符號.多對題目進行一題多解,從中比較最佳解決問題的途徑,以達到優(yōu)化解題過程,規(guī)范解題步驟,領悟變換思路,強化數(shù)學思想方法之目的.eq\b\lc\\rc\(\a\vs4\al\co1(作業(yè)))課本本節(jié)練習B組1~5.eq\o(\s\up7(),\s\do5(設計感想))1.本節(jié)課是典型的公式教學模式,因此本節(jié)課的設計流程從“實際問題→猜想→探索推導→記憶→應用”.它充分展示了公式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主動探索數(shù)學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同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推導證明新知識,并學會記憶公式的方法,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索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根據(jù)高中三角函數(shù)的知識特點,讓學生真正嘗試到探索的喜悅,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的美,產生一種成功感,從而提高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eq\o(\s\up7(),\s\do5(備課資料))備用習題1.若-eq\f(π,2)<α<β〈eq\f(π,2),則α-β一定不屬于的區(qū)間是()A.(-π,π)B.(-eq\f(π,2),eq\f(π,2))C.(-π,0)D.(0,π)2.已知α、β為銳角,cosα=eq\f(3\r(10),10),cosβ=eq\f(\r(10),10),則α+β=________.3.不查表求值:(1)sin80°cos55°+cos80°cos35°;(2)cos80°cos20°+sin100°sin380°.4.已知:sinθ=eq\f(1,5),θ∈(eq\f(π,2),π),求cos(θ-eq\f(π,3))的值.5.已知:sinα=eq\f(2,3),α∈(eq\f(π,2),π),cosβ=-eq\f(3,4),β∈(π,eq\f(3π,2)),求cos(α-β)的值.6.已知函數(shù)f(x)=Asin(x+φ)(A>0,0<φ〈π),x∈R的最大值是1,其圖象經過點M(eq\f(π,3),eq\f(1,2)).(1)求f(x)的解析式;(2)已知α、β∈(0,eq\f(π,2)),且f(α)=eq\f(3,5),f(β)=eq\f(12,13),求f(α-β)的值.參考答案:1.D2。eq\f(π,2)3.(1)原式=sin80°sin35°+cos80°cos35°=cos(80°-35°)=cos45°=eq\f(\r(2),2).(2)原式=cos80°cos20°+sin80°sin20°=cos(80°-20°)=cos60°=eq\f(1,2).4.解:∵sinθ=eq\f(1,5),θ∈(eq\f(π,2),π),∴cosθ=-eq\r(1-sin2θ)=-eq\r(1-\f(1,25))=-eq\f(2\r(6),5).∴cos(θ-eq\f(π,3))=cosθcoseq\f(π,3)+sinθsineq\f(π,3)=-eq\f(2\r(6),5)×eq\f(1,2)+eq\f(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