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設計(全冊)_第1頁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設計(全冊)_第2頁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設計(全冊)_第3頁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設計(全冊)_第4頁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設計(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設計(全冊)本學期教學計劃一、教材分析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包括《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兩個單元容。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fā),廣泛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把握基礎性,體現(xiàn)先進性;容編排圖文并茂,加強了啟發(fā)性,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置豐富多樣,注重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突出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容編寫具有彈性,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研究空間,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要注意類別知識的橫向對比,又要注意結構知識的縱向梳理,還要注意基本知識的多向遷移,搭建過渡橋梁、構建知識網絡,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會貫通。二、教學目標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特征。2、知道動物行為的種類、意義,理解動物行為大多通過運動來完成。3、了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都與它們的行為有密切的聯(lián)系。4、描述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的知識。5、了解生物分類的依據、方法及意義。6、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7、通過進修使學生成心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生物圈的和諧開展。8、積極實踐新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進修成績。三、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通過七年級一學年的生物學研究,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對生物的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備了一定的研究生物學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學生對生物學的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為八年級的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但仍有少數學生的生物學基礎差,研究目標不明確、自制力不強、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時完成作業(yè)、主動性不足、研究效率低下、成績不太理想等現(xiàn)象。因此,通過本學期教學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加強課堂管理和調控和研究方法指導,調動學生研究生物的積極性,讓他們端正學生態(tài)度、研究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課后及時鞏固、持之以恒的良好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研究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四、具體措施1、堅持新課程理念,因材施教,分類分層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研究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2、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進修方式,鼓勵學生會商交流,促進學生間密符合作,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3、進一步進修各地先進的教學經驗,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選擇適宜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4、注重學法指點,分組、分層次設置課堂反饋練,開展進修方法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學會進修,使優(yōu)生得到更好開展,差生得到提高成優(yōu);5、積極開展生物實踐活動,加強實驗教學,努力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調動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五、進度周次日期教學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8.31至9.69.7至9.139.14至9.209.21至9.279.28至10.410.5至10.1110.12至10.1810.19至10.2510.26至11.111.2至11.811.9至11.1511.16至11.2211.23至11.2911.30至12.612.7至12.1312.14至12.2012.21至12.2712.2至1.31.4至1.101.11至1.171.18至1.24第一節(jié)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第二節(jié)線形動物和環(huán)節(jié)動物第三節(jié)軟體動物和節(jié)肢動物第四節(jié)魚第五節(ji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第六節(jié)鳥第七節(jié)哺乳動物國慶放假第八節(jié)動物的運動第九節(jié)先天性行為和進修行為第十節(jié)社會行為第十一節(jié)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復復復中段考試第十二節(jié)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第十三節(jié)細菌第十四節(jié)真菌第十五節(jié)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十六節(jié)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第十七節(jié)病毒第十八節(jié)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第十九節(jié)從種到界第二十節(jié)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第二十一節(jié)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復復溫期末考試第五單元教學計劃教材分析:本單元包括五章:第一章是動物的主要類群,主要介紹了11類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生活方式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課文中附帶了詳細的圖片和說明文字,課堂上應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和閱讀,準確識記。第二章是動物的運動和行為,主要介紹了動物的關節(jié)與肌肉結構,先天性行為、研究行為和社會行為。本章容重在理解,課堂上要多利用例子,詳細講解,幫助學生理解。第三章是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本章容較少,學生認真閱讀即可。第四章是細菌和真菌,主要介紹細菌和真菌的結構,在自然界的作用,人類對它們的利用。本章識記容較多,所以重在閱讀。第五章是病毒,主要介紹了病毒的結構和生活方式。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通過七年級一學年的生物學進修,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對生物的進修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有了一定的進修生物學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學生對生物學的進修有著濃厚的樂趣,為八年級的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但仍有少數學生的生物學基礎差,進修目標不明白、自制力不強、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時完成作業(yè)、主動性缺乏、進修效率低下、成績不太幻想等現(xiàn)象。因此,通過本學期教學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進修樂趣、加強課堂管理和調控和進修方法指點,變更學生進修生物的積極性,讓他們端正學生態(tài)度、進修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課后及時鞏固、鍥而不舍的優(yōu)秀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進修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掌握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性動物等11類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特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②識記關節(jié)、肌肉的結構和運動方式。③理解先天性行為和研究行為的概念,能區(qū)分兩種行為。④掌握社會行為的特性。⑤掌握細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能力目標①嘗試觀察、調查以及資料分析的基本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3、情感目標①嘗試觀察、調查以及資料分析的基本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嘗試在科學探究中控制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以及測量和處理數據的方法,初步養(yǎng)成探究的思維慣。②初步形成愛護生物的情感、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和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念。教學重點:①掌握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性動物等11類動物的形態(tài)布局特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②識記關節(jié)、肌肉的布局和運動方式。③理解先天性行為和研究行為的概念,能區(qū)分兩種行為。④掌握社會行為的特點。⑤掌握細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學難點:1、嘗試觀察、調查以及材料分析的基本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養(yǎng)成探究的思維慣。2、形成愛護生物的情感。教學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2、采取講解和會商相結合的形式,提醒和啟發(fā)學生思考。3、自主探究、學生積極參與4、指點學生會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學方面的東西,進行分析解決實踐題目。5、抓題目關鍵,進行深切分析6、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進度:參照學期計劃第一章教學計劃教材分析:本章共分七節(jié),主要介紹了動物的主要類群,各類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和人類生活的關系。要求學生掌握的主要容有: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群;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性動物等11類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本章的教學要注意創(chuàng)設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調查、表達和交流,激發(fā)其研究生物學的興趣。教學目標:1、動物根據有無脊柱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2、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性動物等11類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動物根據體溫是否恒定,可分為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4、通過對幾種動物的了解,學會總結一類動物的主要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與總結歸納能力5、初步形成動物體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及生活性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基本生物學基本觀點。6、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慣。課時安排:第一節(jié)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1課時第二節(jié)線形動物和環(huán)節(jié)動物1課時第三節(jié)軟體動物和節(jié)肢動物1課時第四節(jié)魚1課時第五節(ji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1課時第六節(jié)鳥1課時第七節(jié)哺乳動物1課時第一節(jié)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教學目標:1、認識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知道水螅和渦蟲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過程與方法:2、通過對幾種動物的了解,學會總結一類動物的主要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與總結歸納能力3、初步形成動物體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及生活性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基本生物學基本觀點。4、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慣。教學重點:知道水螅和渦蟲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教學難點:水螅的捕食和體型,血吸蟲生活史課時:1課時教法:觀察閱讀教具:腔腸動物模型扁形動物模型教學過程:一、導入圖片放映海底世界畫面出示相關圖片,觀看海底景象。思考:固著在海中礁石的XXX,看起來宛如艷麗的花朵,因此有人稱之為”海中之花”.然而,他們卻不是植物,而是動物.那么它們是如何捕食的呢?設計意圖:通過美麗的海底景象,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研究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求知欲。二、互動授課一)腔腸動物學生自學教材第3-4頁,找出水螅的生活環(huán)境、形態(tài)及結構特點與生理功能,組織學生小組自行解決問題。1.水螅的生活環(huán)境是怎樣的?2.水螅的形態(tài)有何特性?3.水螅身體布局是由甚么組成?體壁由幾層細胞組成,體有幾個腔,食物和殘渣由何處進出?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敵?5.結合水螅身體結構,閱讀“觀察與思考”,推測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小組討論并相互驗證答案正確性,統(tǒng)一答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引導學生對比各種腔腸動物,總結出主要特征。學生討論并熟記。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體呈輻射對稱;體壁由兩個胚層組成;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設計意圖:在授課中鍛煉學生的團體協(xié)作能力,速記,分工合作分析歸納,總結能力,讓學生體驗到努力的喜悅,成功的興奮。二)扁形動物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前三段,就渦蟲的生活環(huán)境,結構形態(tài)及主要的生理功能?;卮鹣铝袉栴}:1、渦蟲生活在哪里?樣子如何?2、渦蟲的形態(tài)有何特點?有何意義?教師根據學生回答,作簡要講解。引導學生自學華枝睪吸蟲的圖片,讓學生看圖并參考教材完成以下問題。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點?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點?3、它是如何感染人體的?甚么是寄生?分析各類扁形動物,總結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三、課堂小結,總結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代表動物及主要特征。種類腔腸動物扁形動物代表動物水螅海蜇水母渦蟲血吸蟲主要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板書:1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們與人類的生活有甚么關系?作業(yè):1如果一條小溪原來有水螅,現(xiàn)在沒有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有人喜歡吃生魚片,是否安全,為什么?教學反思:多聽其他老師的課。通過日常聽課和研究,我也認識到自己需要研究的地方還有很多。生物教學是靈活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是活躍的,我們要把握整個課堂,適當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多讓學生來用身邊的例子進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guī)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講清生物的各個概念、含義、特性等,充分利用課件、實物等。第二節(jié)線形動物和環(huán)節(jié)動物教學目標:1、知道蛔蟲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生理功能。2、掌握線形動物和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3、學會做蚯蚓的觀察實驗,能說出蚯蚓的形態(tài)布局與生理功能教學重點:1、線形動物和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重點1、蚯蚓的觀察實驗教法:觀察實驗課時:1課時教具:蚯蚓模型教學過程:一、導入通過講解和圖片了解蛔蟲病發(fā)病時的癥狀: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睡覺時磨牙等?;紫x寄生在人體的什么器官?為什么兒童容易得蛔蟲?。繉W生思考,討論,教師簡要作答并板書。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蛔蟲病的癥狀,引起學生的關注激起好奇心,順利引入新課。二、互動授課一)線形動物指點學生自學教材第8-9頁,完成以下題目。1.蛔蟲有什么特點與寄生生活相適應?2.人類是怎樣感染蛔蟲病的?3.怎樣預防蛔蟲?。啃〗M討論并派學生發(fā)言,教師總結。學生回答過程中,引導學生良好的飲食慣學生找出線形動物主要特征。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學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二)環(huán)節(jié)動物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9-10頁觀察實驗,回答下列問題:4、蚯蚓的身體是由什么構成的?有何意義?5、如何區(qū)分蚯蚓身體的前后端,背面和腹面,摸腹面有什么感覺?6、蚯蚓在玻璃板和紙板上運動,那個快?7、蚯蚓體表粘液有何作用,實驗中為何要保持蚯蚓體表濕潤?8、試驗后怎樣處理蚯蚓?學生做實驗,觀察、撫摸蚯蚓并總結作答,教師點評并板書。討論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教師根據學生回答,作鼓勵性評價。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處理生活渣滓;優(yōu)質魚餌,飼料。)四)引導學生閱讀有關沙蠶、水蛭容,找出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jié)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設想意圖: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自力實驗的能力。通過觀察和總結,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注意能力、分析總結以及準確表達的能力。三、練鞏固四、課堂小結,總結線形動物和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代表動物及主要特征。種類線性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代表動物蛔蟲、蟯蟲、線蟲蚯蚓、沙蠶、蛭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身體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jié)組成;靠剛毛或疣足運動。板書:1線性動物和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們和人類的生活有甚么關系?作業(yè):1如何辨別某個動物是環(huán)節(jié)動物還是線性動物?2舉例,哪些動物是環(huán)節(jié)動物,哪些是線性動物?課后反思:對生物紀律的講解中,要注意指點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結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紀律的適用條件和圍及生物紀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收集材料的能力、團結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和優(yōu)秀的進修慣。第三節(jié)軟體動物和節(jié)肢動物教學目的:1、軟體動物的基本布局特性。2、通過本節(jié)教學,使學生知道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3、通過對當地常見的軟體動物的觀察,使學生學會觀察軟體動物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著手操作和觀察的能力。教學重點:1.軟體動物和人類的關系是本課重點。因為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護和開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這個道理必須讓學生明白。教學難點:1、確定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課難點。因為本章沒有軟體動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節(jié)課又必須讓學生知道哪些動物屬于軟體動物,它們屬于軟體動物的依據是甚么。教法:觀察閱讀課時安排:1課時教具:蝸牛模型蝗蟲模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沒有手,沒有腳,背著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縮到房里頭”請同學猜一下這是什么動物?二、探究新知軟體動物-----縊蟶1、觀察與思考:觀察縊蟶的部結構教師:觀察縊蟶的部結構思考:貝殼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結構運動?靠什么結構呼吸?縊蟶如何獲取食物?1)縊蟶外面有兩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質貝殼,因而稱為雙殼類。殼柔軟身體表面包裹著外套膜,貝殼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2)靠足緩慢運動。3)用鰓呼吸。4)在吸水和排水過程中攝取食物。2、常見的其他軟體動物石鱉、蝸牛、烏賊3、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4、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1)水產養(yǎng)殖:貝類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低脂肪2)藥用:鮑的殼(石決明)、烏賊的殼(海螵鞘)、珍珠粉3)螺殼和珍珠是很好的裝飾品。4)有些軟體動物也對人類有一定危害:釘螺5、觀察與思考觀察蝗蟲、七星瓢蟲、蜘蛛、蝦的圖片或標本,比較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完成表格6、昆蟲蝗蟲、七星瓢蟲等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相似,他們都屬于昆蟲。昆蟲是節(jié)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1)蝗蟲的形態(tài)結構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2)蝗蟲的呼吸體表有氣門,每個氣門都向連通著氣管,氣門是氣體出入蝗蟲身體的門戶,氣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3)外骨骼蝗蟲身體外表面包圍著堅韌的外骨骼。外骨骼對昆蟲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還能防止體水分蒸發(fā)的作用。7、昆蟲的基本特征有一對觸角,三對足,兩對翅膀,等等8、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9、節(jié)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1)蝦、蟹提供了動物蛋白。2)蜜蜂等昆蟲為地球上幾十萬種開花植物傳播花粉3)蝎、蜈蚣、蟬蛻等可以入藥,治療疾病。板書:1軟體動物和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們與人類的生活有甚么關系?作業(yè):1軟體動物的貝殼和昆蟲的外骨骼對動物的生存意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2節(jié)肢動物有什么特征?教學反思: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guī)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guī)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和圍及生物規(guī)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第四節(jié)魚教學目標:1、概述魚的主要特征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識記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的概念。3、形成魚類的形態(tài)布局、生理機能及生活性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基本生物學基本觀點。教學重點:魚類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魚類的呼吸。教法:觀察閱讀教學課時:1課時教具:鯽魚模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提問:1、請說出前三節(jié)研究過的動物類群的名稱和主要特點,并舉例說出幾種每一類群的動物。2、找出以上六類動物的共同特征。引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概念,下面我們先來研究魚類的知識。二、探究新知一)認識多種多樣的魚學生閱讀p20-21魚類的圖片,認識淡水中的“四大家魚”和海洋中的常見的魚類。魚兒離不開水,那它的形態(tài)特征與水中生活究竟是如何適應的呢?二)魚的主要特征1、身體分部:請學生觀察魚圖片,找出身體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訴學生正確的身體分部。2、魚的體形:學生仔細觀察,魚的體形像甚么?這樣的體形對水生生活有何意義呢?指點學生聯(lián)系船只、艦艇的造型特性進行思考并得出魚的體形呈梭形,有利于減小游泳時的阻力。3、魚的體表:魚的體表,較粘滑。因為魚體表覆蓋鱗片,上有粘液。鱗片和粘液對魚的身體有保護作用,粘液可減小游泳時的阻力。4、魚的鰓:教師重點分析鰓呈鮮紅色的原因和鰓的作用。5、魚的鰭:提問:魚靠什么運動?請學生找一找魚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結構,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擺動。使學生分清偶鰭和奇鰭,掌握鰭的穩(wěn)定和游動作用。如果剪去魚鰭,魚的游動會怎樣,如果用筷子和線綁住魚的軀干部和尾部,會怎樣呢?師生共同總結魚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xié)調作用游泳。三)魚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閱讀p23最后兩段,小結魚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三、課堂小結:本節(jié)通過觀察鯽魚,進修了魚的形態(tài)布局和生理功能,并指點學生小結魚的主要特征。板書:1魚的主要特征是甚么?2它與人類的生活有什么關系?作業(yè):1章魚、帶魚、墨魚都是魚嗎?2魚有什么特征?教學反思:生物課堂教學應實際聯(lián)系實踐,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性的必然體現(xiàn),也是適應素養(yǎng)教誨的火急需要的表現(xiàn)。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出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xiàn)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題目和解決題目的能力。此外,在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題的實用性,以及滲入滲出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該當善于觀察,發(fā)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想一些實驗裝配在課堂上演示,激發(fā)學生的進修樂趣。第五節(ji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目標:1、描繪青蛙的形態(tài)布局特性。2、說出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主要特征。3、舉例說出兩棲動物、爬行動物與人的關系。4、說出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概念教學重點:歸結出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兩棲動物的概念。教法:觀察會商教學課時:1課時教具:青蛙模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觀察青蛙和龜的圖片,教師問:1、青蛙和龜既能水中生活,又能陸地生活,然而青蛙屬于兩棲動物,龜屬于爬行動物,這是為甚么呢?2、學生思考,會商交流二、探究新知1、用自己的話描述青蛙的發(fā)育過程,說出他們之間的變化。為甚么青蛙是兩棲動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就是兩棲動物”對嗎?2、探究“青蛙是如何適應這樣的生活的”?1)外部形態(tài)的適應:鼓膜、鼻孔、前肢、后肢2)部結構的適應:肺、皮膚輔助呼吸提示:青蛙的鼓膜類似人的鼓膜,與聲音有關。青蛙的皮膚在呼吸時的作用很重要。青蛙皮膚一旦干燥,很容易死亡3、教師指導,學生交流總結: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4、提問:各類動物的共同特征都是在相互比較中抽象出來的,在認識爬行動物的共同特征前,有必要先溫其他動物的共同特征。1)魚類有什么共同特征?2)哺乳動物、鳥、魚的身體表面有甚么不同?5、出示圖片:壁虎、烏龜和蛇。6、談話:圖中是甚么動物?7、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些有關這幾種動物的知識。8、指點學生認識蜥蜴生活環(huán)境、外部形態(tài)和運動方式①觀察、匯報:蜥蜴生活在甚么地方?蜥蜴的身體是什么樣的?(身體有哪幾個部分?各部分是什么樣的?身體表面有什么?)蜥蜴靠甚么運動?如何運動?②談話:關于蜥蜴,你還知道什么?9、關于爬行動物體表特征——有鱗或甲壁虎、烏龜、蛇的身體表面有鱗或甲,與多數動物有明顯的不同,例如哺乳動物、鳥、各種蟲子的身體表面都沒有鱗或甲。雖然魚的身體表面有鱗,但魚不爬行。所以,我們可以把它們身體表面有鱗或甲,作為爬行動物的又一個共同特征。10、生殖蜥蜴將受精卵產在陸地上,蜥蜴的受精卵較大,卵養(yǎng)料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還有堅韌的卵殼保護,使卵能夠在陸地環(huán)境中發(fā)育成幼蜥。因此,蜥蜴的生殖和發(fā)育可以擺脫對水環(huán)境的依賴,這也是蜥蜴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11、爬行動物的特征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板書:1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們與人類的生活有甚么關系?作業(yè):1蛇為什么是爬行動物?2為什么現(xiàn)在許多稻田里沒有青蛙了?教學反思: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huán)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第六節(jié)鳥教學目標:1、闡明鳥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2、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3、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態(tài)度。教學重點:1、探究和觀察“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使學生能闡明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2、通過對各類鳥類的觀察與比較,使學生能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1、探究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tài)布局特性和生理功能特性這一實驗過程及組織教學。教法:觀察會商教學課時:1課時教具:鳥類模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看課本:認識各種鳥類及與環(huán)境適應的特點?二、探究新知一)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觀察各類鳥類的飛行姿態(tài),思考其生活性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性。思考并想像鳥類為甚么具有這么強的飛行能力。1、下面請各小組參照課本制“探究鳥飛行的特性”的探究計劃。學生分組討論制定探究計劃并互相交流補充完善。提問:1)請同學們根據家鴿的標本觀察來完成自己的探究計劃。你們觀察鳥的體形是怎樣的?你們能聯(lián)想到些什么呢?2)鳥類的體表被覆著什么?有何意義?3)將鳥的翅膀展開,你們能識別出與飛行有關的羽毛嗎?它們在結構上和排列上有何特點?4)由此看出鳥的外部形態(tài)是與空中飛行生活相適應的。2、提問:(1)請大家回憶一下,吃雞肉時哪部分肌肉最發(fā)達?推測一下原因?觀看家鴿的骨骼模型,特別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點?你能作出怎樣的推測?2)鳥類在空中飛行是劇烈的運動,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你們說能量從哪來?3)那么鳥類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性?4)請閱讀表格:從鳥與人的心臟及心搏次數的比較中,你看出了什么?5)鳥類在空中飛行時需要的氧氣量很大,大約是靜止時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統(tǒng)有如何的特性才能滿意這么多氧氣的需求量呢?6)顛末上述的探究活動,請你們歸結一下:鳥類有哪些適于空中飛行生活的特性?3、小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想的。二)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1、鳥類的體溫不會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改動,是恒溫動物。恒溫動物另有哺乳動物。2、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體溫會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變溫動物。恒定的體溫加強了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動物的分布圍。三)鳥類的主要特征: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呼吸。板書:1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鳥與人類的生活有甚么關系?作業(yè):1鳥的食量大,為甚么不增加體重,影響飛行呢?2鳥的全身為飛行而設計,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教學反思: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導課即一堂課的開始,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而藝術的開課,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親切的感受,不僅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為興奮,而且還會讓學生把研究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研究新知識的情境。新課的導入是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導課激趣激疑,激活學生的“動情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采用問題型、娛樂型、直觀型、實驗型和說課型等開課方式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振作學生精神,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究欲望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研究。這樣,在師生互動配合下,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第七節(jié)哺乳動物教學目標:1、應用比較分析的方法,申明哺乳動物動物的形態(tài)、布局和生理功能特性。2、闡明狼和兔在牙齒等方面與其陸地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性。概述動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3、關注動物棲息地的保護。教學重點:1、家兔適應陸地環(huán)境的主要特性。教學難點:1、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教法:觀察討論教學課時:1課時教具:哺乳動物牙齒掛圖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圖片導入二、探究新知1、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自學課本完成下列問題:1)哺乳動物體表都被毛,體毛有什么好處?2)哺乳動物的生殖方式?2、觀察比較兔和狼的牙齒圖片1)兔和狼的牙齒有什么共同特點?2)兔和狼的牙齒有甚么不同?這與它們的生活性有甚么關系3)牙齒的分化對攝食和消化有什么意義?3、概括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4、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系自學課本回答以下題目1)哺乳動物在自然界有什么作用?2)哺乳動物在人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5、拓展延伸討論:以小狗為例說出哺乳動物哪些特征適于陸地生活?板書:1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是甚么?2它們與人類的生活有什么關系?作業(yè):1為甚么說鯨是哺乳動物?2人類怎樣控制有害動物的數量?教學反思:問題是教學的核心。教師把課前精心準備的相關教學容以思考題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并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看書自學,獨立思考,尋求答案。同時,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消除緊、壓抑、沉悶的情緒。如研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變異”等,可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思考后進行討論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討論過程中及時進行啟發(fā)誘導,既要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又要啟發(fā)學生進行聚合思維,同時還要贊賞學生的大膽見解,并及時指正,整個過程教師要控制好課堂討論時的氣氛,組織好課堂秩序。第二章教學計劃教材分析:運動和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繁衍至關重要。學生通過第一章的研究,已經對各類動物的運動方式以及取食、防御和繁殖行為有了具體的了解,但是對動物運動的結構基礎還缺少深入的探討,也未從總體上認識動物行為的類型和意義。本章容在第一章基礎上,引導學生在更高認知層次上深入認識動物的本質特征,從總體上了解動物如何通過各種行為來適應環(huán)境,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繁衍。教學目標:1、通過對運動系統(tǒng)組成的進修,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布局,認同動物布局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點。2、通過研究運動這一功能,使學生能闡明運動與其他各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3、通過對動物的運動的觀察,使學生能舉例說明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4、說出先天性行為和研究行為的概念。5、辨別先天性行為和進修行為的實例,知道這些行為對生物保存的意義。6、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描述動物的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闡述分工合作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7、舉例說出動物群體信息交流的方式,論述動物群體息交流的意義。課時安排:第一節(jié)動物的運動1課時第二節(jié)先天性行為和研究行為1課時第三節(jié)社會行為1課時第四節(jié)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課時第一節(jié)動物的運動教學目標:1、通過對運動系統(tǒng)組成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認同動物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點。2、通過研究運動這一功能,使學生能闡明運動與其他各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3、通過對動物的運動的觀察,使學生能舉例申明運動對動物保存的意義。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依賴一定布局,認同布局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點。使學生能闡明運動系統(tǒng)與其他各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教學難點: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中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點并能闡明運動與其他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教法:觀察會商教學課時:1課時教具:關節(jié)模型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觀察動物運動的圖片,通過感觀刺激激發(fā)學生興趣,在此情境中引導學生思考:動物所表現(xiàn)的如:捕食、求偶、遷徙等行為的各種各樣的運動是依靠哪些身體結構,它們是怎樣完成各種動作的?帶著這些問號,讓我們開始今天的探究之旅吧!二、探究新知1、運動系統(tǒng)的組成指導觀察哺乳動物家兔和人的骨骼圖,重點觀察家兔和人的四肢骨的組成,引導學生理解運動系統(tǒng)的結構基礎。設疑:骨與骨之間是怎樣連結的?每四名同學組成研究小組,組長負責分工,對照教材上的關節(jié)模式圖解剖觀察雞爪子。培養(yǎng)合作研究解決問題的精神,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實驗安全。小結:骨與骨之間是通過關節(jié)來連接的,它的結構包括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腔,其適合運動的特點是:既牢固又靈活。觀察圖片:展示骨骼肌的結構(肌腹、肌腱)和收縮、舒的形態(tài)變化(收縮:變短變粗;舒:變細變長)給學生一個清晰直觀的印象。肌肉具有受刺激收縮的特性,刺激消失時舒開來。有人把肌肉比喻為拉車的繩子,因為靠繩子只能向前拉而不能向后推。如果讓車倒退,還需要在車后面另拴繩子。因此,任何一個關節(jié)的活動都需要兩塊以上的肌肉協(xié)同作用。2、骨、關節(jié)和肌肉的協(xié)調配合設疑:骨骼肌為什么能使骨動起來,它是怎樣著生在骨上的?動物的運動是靠骨骼肌牽引骨圍繞關節(jié)活動而產生的,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是由骨骼和肌肉組成的。展示屈、伸肘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協(xié)調配合,同時學生做屈、伸肘動作加深理解,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設疑:運動只靠運動系統(tǒng)就能完成各種運動嗎?動物的運動有什么意義?小組會商,總結出動物的運動不但要靠運動系統(tǒng)還要靠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還需要消化、呼吸、循環(huán)等系統(tǒng)的協(xié)調配合才能完成各類運動。動物具有發(fā)達的運動能力,有利于尋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板書:1運動系統(tǒng)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2運動對于動物來說具有什么意義?作業(yè):1鳥的胸肌兩端是否在胸骨上?為什么?2概括骨、關節(jié)、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教學反思: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的研究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研究慣。學生的研究過程的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結構才能真正被接納為認知結構.從而獲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具有積極的探索欲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一切教學材料,生活實際現(xiàn)象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研究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第二節(jié)先天性行為和研究行為教學目標:1、說出先天性行為和研究行為的概念。2、區(qū)分先天性行為和研究行為的實例,知道這些行為對生物生存的意義。3、應用研討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動物行為的原因。教學重點:區(qū)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研究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運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動物的研究行為。教學難點:通過材料分析,申明動物的行為對動物保存的意義。應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動物的進修行為。教法:觀察閱讀教學課時:1課時教具:迷宮模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我知道有不少同學家里現(xiàn)在或者曾經養(yǎng)過寵物。不知道大家有有利用這個假期好好地觀察過它們?,F(xiàn)在我就請幾位同學給大家說說你家的寵物有哪些特別有趣的、讓你印象深刻的行為。二、探究活動學生自學,仔細思考,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1、什么是先天性行為?舉例說明2、什么是研究行為?舉例說明3、分析實例,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研究行為?4、對比資料3和資料2,先天性行為和研究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5、比較資料3和資料4,先天性行為有哪些局限性?6、不同動物的進修能力有差別嗎?進修行為有遺傳因素的作用嗎?三、知識新授1、先天性行為特性: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決定的舉例:貓吃老鼠——取食行為烏賊釋墨——防御行為鳥類育雛——繁殖行為公雞斗架——攻擊行為2、研究行為特點:由遺傳物質決定,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舉例:小貓跟母貓進修捕鼠本領大山雀偷喝牛奶3、在所描述的動物行為中,資料1和3是先天性行為,資料2、4、5都是研究行為。4、對比分析資料1和資料2可以知道,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往往是一些簡單的,出生時就必不可少的行為,如初生的小袋鼠發(fā)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備爬向母親育兒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來。而研究行為則是動物來斷適應多變的環(huán)境,得以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越復雜,需要研究的行為也就越多,動物就是在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研究不斷地獲得新的行為的,所以說,動物的研究行為是比先天性行為更為高級的一種行為。5、比較材料3和材料4可以知道,先天性和赤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雖然美國紅雀豢養(yǎng)金魚的行為是出于本能,但這對于美國紅雀來說是一種浪費,因為它豢養(yǎng)的金魚對本物種的延續(xù)沒有任何意義;從另一角度說,任何動物都不成能靠父母豢養(yǎng)一生,如果一種生物一生只具有先天性行為而沒有進修行為,這種生物就會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敵害等被大自然淘汰,研討發(fā)現(xiàn),就連就低等的原生動物草履蟲,也是有進修能力的。6、不同動物的研究能力是有差別的,動物越低等,研究能力也就越差,走迷宮的蚯蚓要經過2000次以上的嘗試攻錯誤才能學會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而走復雜迷宮的鼠研究就快得多,對于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或不同種動物來說,即使研究條件相同,研究的速度也會有差異,這是因為研究行為也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四、課堂小結動物的行為從取得路子的不同分為先天性行為和進修行為。動物通過不同的途徑來研究新的行為,包括條件反射、嘗試法和頓悟研究。將一種刺激物與一件事情聯(lián)系在一起就是條件發(fā)射;嘗試法是動物通過反復的練,越來越熟練地進行某種行為的研究過程;頓悟研究是不經歷嘗試階段,運用已經知道的知識學做新的事情或解決一個問題。動物越高等,研究能力越強,研究某種行為時“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少。板書:1如何辨別先天性行為和進修行為?2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的生存有什么意義?作業(yè):1嬰兒吃奶是甚么行為?對于他保存有甚么意義?2動物越高等,研究行為越多嗎?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想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后,可讓他們親自設想實驗。在實驗條件答應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本人設想實驗和按書用做的覺得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yǎng)他們自力且科學地思考題目的能力,又能培養(yǎng)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第三節(jié)社會行為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描述動物的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闡述分工合作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2、舉例說出動物群體信息交流的方式,論述動物群體息交流的意義。3、認同合作與交流的緊張性。4、認同群體的力量大于個體,群體中合作交流的緊張性,生物與環(huán)境是一個整體。培養(yǎng)對生命科學的樂趣和探索肉體。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進修樂趣,培養(yǎng)其優(yōu)秀的進修態(tài)度。教學重點:1、動物的群體生活對個體及種族延續(xù)的意義。2、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推理和假設,設想并施行實驗。教學難點:1、社會行為形成的本質和意義。探究題目的提出、方案的設想與施行。2、動物是如何傳遞信息的。教學課時:1課時教法:會商閱讀教具:螞蟻模型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課前布置學生觀察螞蟻、的取食過程。1、螞蟻的取食行為有何特點?2、哪些是群體生活的動物?二、探究新知活動1、社會行為的概念群體生活的動物具有一系列的社會行為。教師引導學生在以上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并最終引導學生共同探討社會行為的特征。營業(yè)群體生活;群體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生活。如螞蟻、蜜蜂等。2、社會行為的特征放錄像:蜜蜂的群體生活。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看錄像,引導學生分析討論蜜蜂的社會行為特點。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并提問:1)白蟻群體成員有哪些?它們的職能分別是什么?2)在狒狒的群體中哪一個是首領?為什么?第二課時)3、引導學生在研究社會行為特征的基礎上提出問題。1)群體中不同個體之間是如何實現(xiàn)分工合作的?2)人類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4、探究新知活動一)群體中的信息交流動物群體是如何進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蜜蜂、螞蟻信息交流的錄像。問題:①蜜蜂和螞蟻是如何進行信息交流的?②長尾猴又是怎樣交流的?二)探究螞蟻的通訊①教師提供資料:觀察螞蟻取食時,一只螞蟻發(fā)現(xiàn)食物,會迅速返回巢穴,一會兒,一大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奔向食物所在地。讓學生根據資料提出問題、作出假設。②每四人一組閱讀教材提示,擬定計劃,進行探究。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可以不按教材中的實驗進行。③提醒:螞蟻喜歡吃甚么?如何飼養(yǎng)螞蟻?觀察螞蟻的取食行為時饑餓狀態(tài)和吃飽的狀態(tài)哪一個效果好?如何能更好地控制螞蟻的行為?可否用其它的一些物體代替紙片?5、小結:動物的社會行為有什么特征: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形成等級。本節(jié)課通過同學們查資料、舉例,我們知道了許多營社會行為的動物,通過觀察、分析營群體生活動物的特點,歸納總結出了社會行為的概念和特征;采用分析、討論、歸納觀察法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培養(yǎng)了大家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拓展了大家的思維空間。板書:1動物的社會行為具有哪些特征?2信息交流對動物生存有什么意義?作業(yè):1哪些動物群體有最占優(yōu)勢者,你能舉出例子嗎?2人類的社會行為與動物有什么異同嗎?教學反思:初中生在研究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研究特點:(1)研究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研究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xiàn)更明顯;(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fā)展(3)研究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后,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研究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學目標: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2、通過資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3、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成員的觀點。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教學重點: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成員的觀點。教學難點:1、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學會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教學課時:1課時教法:閱讀會商教具:動物傳播花粉和種子的圖片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介紹唐代墨客XXX和XXX筆下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扒Ю嵇L啼綠映紅”。使學出產生比較,突出動物和這個大自然的關系。二、探究新知整體感知:動物在生物圈中是一個重要成員,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離不開動物的存在。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動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使它們更好的為人類服務。明確:在植物部分里我們知道綠色植物養(yǎng)育著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那么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又如何呢?指點:學生閱讀教材P61-63.從三個方面會商、分析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再組織學生交流、總結出以上結論。1、動物在生態(tài)均衡中的緊張作用指導學生分析、討論課本上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時。建議各小組應把一種動物放到生物圈中去考慮。因為每一種動物都是生物圈中食物鏈和食物網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如果這個環(huán)節(jié)斷了,就會影響食物鏈的其他生物的生存。出示食物鏈圖例指點學生總結: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類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類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列老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生態(tài)均衡。2、動物在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展示一幅由出產者、耗費者、分解者組成的食物網的圖。引導學生分析其中吃與被吃的關系,從而知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網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形成循環(huán)的情況。3、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明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機物。給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梢哉f:植物時動物最大的“恩人”那么動物也不能做“忘恩負義”的小人呀!就尋找一切機會去報這個大恩大德。其中就有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引導學生分析PPT上四幅畫中動物如何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的。再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動物幫助植物的行為是不是一種“報恩”行為?總結:這是生物圈中常見的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板書:1動物對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均衡有甚么作用?2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化中有什么作用?3動物對植物生長繁殖有什么影響?作業(yè):1使用農藥和引入天敵控制害蟲,哪種方法好?為甚么?2有人說如果蜜蜂消失了,許多植物會受到影響,人的生活也會受到影響。你以為正確嗎?教學反思:興趣是研究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并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研究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xiàn)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引發(fā)他們解釋生物現(xiàn)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欲。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后,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第四章教學計劃教學目標:1、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2、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的培養(yǎng)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3、描述出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4、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5、結合生活實踐,推測細菌的生殖方式。6、了解各種食用真菌的形態(tài),識記青霉、曲霉的形態(tài)結構。7、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營養(yǎng)方式、細胞結構。8、描繪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9、列舉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10、許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細菌和真菌。11、探究食品腐敗原因,使學生明白——食品的保存與細菌、真菌有關。教學重點:1、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性;2、探究活動“檢測不同環(huán)境中的細菌和真菌”。3、探究活動中小組成員要做好分工,在規(guī)定的工夫做好觀察記錄。4、細菌形態(tài)布局的特性及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和生殖方式。5、細菌的結構及其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6、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測。7、認識真菌繁殖的方式、營養(yǎng)方式、細胞布局。8、能認識常見的真菌、霉菌的形態(tài)布局。9、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10、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的共生。1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12、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的共生。課時安排:第一節(jié)細菌和真菌的分布1課時第二節(jié)細菌1課時第三節(jié)真菌1課時第四節(jié)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課時第五節(jié)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1課時第一節(jié)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目標:1、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性2、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的培養(yǎng)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3、小組合作能力,認同嚴謹,持之以恒的科學態(tài)度。4、指點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現(xiàn)象,鼓勵學生主動介入、樂于探究、開辟立異、交流和合作的肉體。5、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探究活動“檢測不同環(huán)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教學難點:探究活動中小組成員要做好分工,在規(guī)定的工夫做好觀察記錄。教法:觀察會商教學課時:1課時教具:培養(yǎng)皿培養(yǎng)基教學過程:一、引入:展示大型的真菌及霉菌實物,至于細菌,肉眼無法看見,誰能替老師想辦法,讓大家見見細菌的“廬山真面目”?二、探究新知:一)、細菌、真菌培養(yǎng)的一般方法課前培訓過的兩位同學當小老師,在講臺上演示細菌真菌培養(yǎng)的一般方法。引導學生提問,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二)辨別細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性1、將課前培養(yǎng)的菌落實物分發(fā)給各小組。布置自學容:2、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教師及時點評并給予鼓勵。三)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圍展示實物、圖片,指點學生說出細菌和真菌分布的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表達能力)(四)制定探究活動的方案布置設計探究方案,提醒學生注意設計對照組。巡視和指導、參與設計,及時激勵。每組發(fā)給兩套裝有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五)根據書中提醒設想探究步驟討論:①沒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為甚么不能翻開培養(yǎng)皿?②為甚么要有兩套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各有甚么作用?③培養(yǎng)基應在如何的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兩套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都需要在同一環(huán)境中培嗎?④為甚么培養(yǎng)用的培養(yǎng)皿和培養(yǎng)基,在接種前必須高溫處理?為甚么要用無菌棒?⑤提醒4相當于細菌、真菌培養(yǎng)方法中的哪一個步驟?⑥細菌、真菌的分布情況如何?⑦甚么環(huán)境條件下不成能有細菌和真菌?在這個探究中,不成能有細菌和真菌的情況存在嗎?是甚么情況?為甚么?⑧細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須具有哪些基本條件?作業(yè):1細菌和真菌菌落的特性是甚么?2細菌的生長條件是甚么?板書:第一節(jié)細菌和真菌的分布1、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性2、采用細菌和真菌的培養(yǎng)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3、細菌的生活條件課后反思: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xiàn),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列舉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xiàn)代科技知識,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要求的分組實驗有具備條件,一個個都要開展,實驗過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第二節(jié)細菌教學目標:1、描繪出細菌的形態(tài)布局特性。2、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3、結合生活實際,推測細菌的生殖方式。4、通過觀察細菌的結構和動植物細胞結構圖并進行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5、通過了解細菌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和XXX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fā)展離不開實驗技術的進步,更要依靠科學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嚴謹的科研作風。通過對細菌繁殖方式的研究研究,認識到細菌繁殖速度很快,生活慣不衛(wèi)生很容易被細菌感染,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衛(wèi)生慣。教學重點:細菌形態(tài)結構的特點及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和生殖方式。教學難點:細菌的布局及其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測。教法:觀察會商教學課時:1課時教具:細菌圖片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通過復細菌的分布情況。從生活實例出發(fā),提出一系列問題,哪里有細菌,你的手上有細菌嗎?你的課桌上、書上、鋼筆上有細菌嗎?我們用肉眼能看到細菌嗎?二、探究新知一)細菌的發(fā)現(xiàn)1、質疑過渡:為什么我們時時刻刻在與細菌打交道,卻又不了解細菌呢?(細菌微小,肉眼看不見)2、學生閱讀書本的相關容,從中可以獲取以下的重要信息。①細菌的發(fā)現(xiàn):17世紀后XXX②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證明細菌的由來并提出巴氏消毒法)。3、小結:通過閱讀,你對于科學的發(fā)現(xiàn)有什么新的認識?二)細菌的形態(tài):1、質疑過渡:細菌很小,所以我們雖然時時刻刻在接觸它們,卻看不到,那么,它們的形態(tài)、到底是怎樣的呢?2、屏幕展示細菌形態(tài)圖片,使學生對細菌的三種形態(tài)有一個理性的認識,然后介紹一些與學生身體健康有關的細菌,如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三)細菌的結構:1、質疑過渡:細菌的形態(tài)不同,但基本結構相同,細菌的結構怎樣呢?2、展示細菌結構圖片。學生就細菌結構進行討論,總結細菌的結構的特點。3、比較細菌細胞與動植物細胞布局。四)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1、質疑過渡:根據細菌的結構,推測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是怎樣的?2、學生分組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植物的營養(yǎng)方式然后與學生一起總結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異養(yǎng)(腐生和寄生)五)細菌的生殖方式:1、質疑過渡:我們熟悉的植物是怎樣繁殖的?(種子和孢子),那細菌又是怎樣繁殖的呢?2、課件展示細菌的生殖過程3、課件展示芽孢的形成過程及芽孢遇到適宜條件萌發(fā)過程。4、師生小結:細菌靠分裂進行生殖。有些細菌在生長發(fā)育后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幾乎無處不在。作業(yè):2細菌的繁殖方式是什么?板書:第二節(jié)細菌1、描繪出細菌的形態(tài)布局特性: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鞭毛2、推測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異養(yǎng)3、推測細菌的生殖方式:分裂教學反思:在教學中,初中進修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臨失敗以后心中的天平失衡,進修的熱情、進修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于此,在教學中我試著應用了失敗教誨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題目。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yǎng)成健康心理——不怕貧苦、不怕失敗、敢于挑戰(zhàn),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我長期細心觀察了研究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fā)現(xiàn)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研究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優(yōu)越感使他們養(yǎng)成怕麻煩--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傊?,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主體積極介入、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進修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進修方式的改動,能激發(fā)學生的進修樂趣,讓課堂煥發(fā)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第三節(jié)真菌教學目標:1、了解各種食用真菌的形態(tài),識記青霉、曲霉的形態(tài)結構。2、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營養(yǎng)方式、細胞結構。教學重點:1、認識真菌繁殖的方式、營養(yǎng)方式、細胞布局。2、能認識常見的真菌、霉菌的形態(tài)布局。教學難點:1、觀察能力的訓練。2、怎樣識別青霉和曲霉。教具:真菌圖片教法:觀察會商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復回顧:細菌的細胞結構與生活特征二、自主預一)各種各樣的真菌1、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有哪些?在形態(tài)布局上有甚么特性?(菌體組成、細胞個數、基本布局)2、結合課文的圖片,說一說:青霉和曲霉在形態(tài)和顏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點?3、根據細胞的數目,我們可將真菌分為哪兩大類?試舉例說明,并說說這些真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4、霉菌、酵母菌、蘑菇等真菌的細胞布局和動、植物細胞及細菌細胞相比有甚么異同?5、為什么蘑菇是真菌而不是植物?酵母菌是真菌而不是細菌?6、霉菌、蘑菇都是真菌,它們的營養(yǎng)方式是什么?7、如果你想要吃美味的蘑菇,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容易采到?這說明什么?由此,我們可推測,真菌的生活需要哪些條件?二)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靠甚么生殖的?孢子長在哪一個部位?真菌的孢子在甚么樣的環(huán)境下,才能發(fā)育成新個體?三、課堂小結四、達標測評1、酵母菌和細菌在結構上的主要不同是()A酵母菌有細胞壁B酵母菌有成形的細胞核C酵母菌有液泡D酵母菌不含葉綠體2、以下關于真菌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A細胞有真正的細胞核B體不含葉綠體,營養(yǎng)方式為異養(yǎng)C都是多細胞個體D都能進行孢子生殖3、蘑菇經常出現(xiàn)在森林中,但是它卻不是植物,原因是()A蘑菇細胞沒有細胞壁B蘑菇細胞中沒有細胞核C蘑菇細胞中沒有葉綠體D蘑菇細胞中沒有菌絲板書:第三節(jié)真菌1、了解各種食用真菌的形態(tài),識記青霉、曲霉的形態(tài)結構。2、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營養(yǎng)方式、細胞結構。作業(yè):1青霉和曲霉的形態(tài)布局有甚么特性?2真菌的繁殖方式是甚么?教學反思: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導課即一堂課的開始,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而藝術的開課,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親切的感受,不僅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為興奮,而且還會讓學生把研究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研究新知識的情境。新課的導入是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導課激趣激疑,激活學生的“動情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采用問題型、娛樂型、直觀型、實驗型和說課型等開課方式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振作學生精神,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究欲望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研究。這樣,在師生互動配合下,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第四節(jié)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目標:1、描繪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2、列舉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3、通過觀察與思考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對不同的問題評價這一技能訓練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評價能力。4、辯證地認識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能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學重點: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2、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的共生。教學難點: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2、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的共生。教法:閱讀討論教學課時:1課時教具:物質循化圖片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動畫演示:參天大樹倒下,慢慢消失;動物死亡后的尸體,逐漸消失;蘋果慢慢腐爛,最終消失了·······提出問題:它們?yōu)槭裁聪Я??它們消失后什么都沒有留下嗎?你知道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是怎樣循環(huán)的嗎?二、探究新知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huán)1)討論:學生分組討論以上三個問題,并由組長做好記錄或總結,最后回答2)動畫展示“真菌和細菌在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3)學生根據對動畫展示的觀察,再次思考剛才的三個題目,并修正本人的答案,回答(4)找部分同學根據題目的分析,概括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引起動物和人患病1)過渡:人和動物會患很多的疾病,其中,大多數是細菌和真菌引起的。2)觀察:學生觀察課本的有關圖片,了解細菌和真菌會使人和動物患哪些疾病。(3)擴展:同學們會商:你還知道哪些疾病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三)與動植物共生1)閱讀:同學們仔細觀察課本圖,并閱讀有關的材料后回答:地衣體的真菌和豆科植物根瘤的根瘤菌分別是真菌和細菌,它們對地衣和豆類植物有甚么影響?分析這兩種現(xiàn)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2)閱讀課文,了解細菌和真菌對動物和人的有利之處四)技能訓練細菌和真菌對植物遺體有分解作用,為驗證這個問題,有些同學設計了以下三種實驗方案,請同學們評判一下,哪種最好1、閱讀,討論:學生閱讀并討論哪種最好2、辯論:找部分同學回答,其他同學提出不同的看法,辯論。3、得出結論:在充分辯論的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最佳的實驗設計方案。并總結一個好的實驗方案應具備哪些條件。三、課堂小結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具有極其緊張的作用,它們促進了自然界的物質循環(huán)。它們對人和動植物的作用也是兩方面的,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們應該抑制或消除有害的方面,促進和利用有益的方面。作業(yè):1共生的定義2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huán)中起什么作用?板書:第四節(jié)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描述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2、列舉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教學反思:問題是教學的核心。教師把課前精心準備的相關教學容以思考題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并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看書自學,獨立思考,尋求答案。同時,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消除緊、壓抑、沉悶的情緒。如研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變異”等,可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思考后進行討論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討論過程中及時進行啟發(fā)誘導,既要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又要啟發(fā)學生進行聚合思維,同時還要贊賞學生的大膽見解,并及時指正,整個過程教師要控制好課堂討論時的氣氛,組織好課堂秩序。最后,師生一起進行歸納、總結。針對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將課堂訓練引入競爭氛圍,以不同方式讓學生作答,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研究的主動性,防止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防止養(yǎng)成思維隋性。第五節(jié)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學目標:1、許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細菌和真菌。2、探究食品腐敗原因,使學生明白——食品的保存與細菌、真菌有關。3、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發(fā)酵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思考能力。通過多媒體演示,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收集信息能力。4、通過對本節(jié)研究,使學生辯證地看待細菌和真菌,培養(yǎng)辯證唯物觀點。通過本節(jié)研究,激發(fā)同學研究生物興趣,熱愛自然科學情愫,激發(fā)同學的創(chuàng)造激情。教學重點:1、發(fā)酵現(xiàn)象及發(fā)酵食品制作離不開細菌和真菌。2、食品腐敗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教學難點:1、發(fā)酵現(xiàn)象及發(fā)酵食品離不開細菌和真菌。2、食品防腐敗的保存辦法。教法:閱讀會商教學課時:1課時教具:氣球酵母菌蔗糖瓶子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當前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特別是生物科學技術,克隆技術、轉基因藥品、干細胞移植等都是人們存眷熱點。另外國際嚴重事件中炭疽熱、核泄漏、生物武器等,也是人們關心的焦點。請同學們注意,我剛才說到的熱點和焦點信息中,你能指出哪些是和細菌、真菌有關嗎?二、探究新知1、演示實驗:發(fā)酵現(xiàn)象教師:(拿出課外活動小組已做好的有關發(fā)酵現(xiàn)象的實驗,其實驗效果接近書P84頁上發(fā)酵現(xiàn)象圖)請同學觀察我拿出的這個瓶有何特點?為什么瓶會不斷產生氣體呢?學生認真觀察作答(瓶不竭有氣泡產生,瓶口套的小氣球在不竭地膨脹變大。瓶放進了糖和酵母。)學生活動:演示實驗開始進行實驗。1)學生:介紹實驗用具,即玻璃瓶或礦泉水瓶、糖、酵母、小氣球、溫開水2)學生:介紹實驗步驟3)學生:具體操作。操作步驟如下:(a)先將溫開水中倒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攪拌,倒入玻璃瓶或礦泉水瓶,再往瓶放入一些溫開水。(b)將一癟小氣球套在瓶口。2、對實驗拓展—延長教師:同學們請繼續(xù)觀看講桌上瓶子(已具實驗效果的瓶子),如果這里面我放的不是糖,而是面粉和酵母;如果不是糖和酵母,而是牛奶和乳酸菌,如果不是牛奶和乳酸菌,而是麩皮、XXX、紅糧混在一起再放入醋酸菌;如果不是這樣,我又換成糯米,接種上曲霉,那又會是甚么樣呢?3、嘗試甜酒的制作。實驗注意事項:1)制作甜酒的工具操作過程要保持清潔。2)酒曲和糯米比例一般為1∶6.3)在甜酒制作過程中,要盡量少翻開。(為甚么?)本實驗需較長工夫(冬季3天左右)。4)溫度要保持30℃(為什么?)。5)記錄實驗現(xiàn)象。6)糯米蒸熟,一般需20分鐘左右。4、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多媒體課件播放容:教師請學生列舉剛才所看到的食物保存方法。1)低溫保存魚(2)真空保存熟肉制品(3)干燥保存香菇等干果4)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5)高溫瞬時殺菌的牛奶、啤酒等6)糖潰保存鮮果制成果脯(7)熏蒸保存肉成品食品腐敗變質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這些細菌和真菌可以從食品中獲得有機物,并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腐爛??梢?,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就是把食品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的生長和繁殖。5、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食品的制作離不開細菌和真菌,而細菌和真菌也可以使食物腐敗。同樣,細菌、真菌可以使動植物和人患病,人也可以利用細菌和真菌來對疾病進行防治。教師:請同學們查看本人收集到的各類藥品申明書,特別是有關抗生素的申明書。并結合書P87頁第一自然段,對抗生素有所了解:明白抗生素是由真菌產生的,用來殺死致病細菌的??茖W家利用細菌繁殖速度很快這一特性,利用細菌,把生物某種基因轉入細菌部,使細菌能出產出藥品,以滿意臨床藥物的供給,減輕病人的痛苦。這種藥品叫“轉基因藥品”。目前轉基因技術是國際熱點題目,希望同學們積極收集有關材料,存眷我國轉基因和國際上其他國家對轉基因的研討的進展情況。6、細菌與清潔能源和環(huán)境保護生物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已延伸到各個領域。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能夠成功地運用細菌——來處理某些環(huán)境污染問題。細菌、真菌做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huán)。細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在我們的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和生活垃圾中,其實還有很多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是不是可以作為細菌、真菌的食物呢?1)有氧條件下——細菌將有機物徹底分解2)無氧條件下——可制成甲烷氣體做為燃料3)污水處理原理——利用微生物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三、課堂小結感同學們能夠課下認真收集材料,特別是有關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細菌與環(huán)境保護有關信息,對于老師來講有收藏價值,希望同學們更加努力,將來都成為有用之才。作業(yè):1保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2甜酒的制作步驟是什么?板書:第五節(jié)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1、許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細菌和真菌。2、探究食品腐敗原因,使學生明白——食品的保存與細菌、真菌有關。3、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發(fā)酵現(xiàn)象課后反思:學生的進修過程的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顛末學生本人的思維。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布局才能真正被接納為認知布局。從而取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題目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具有積極的探索愿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一切教學材料,生活實踐現(xiàn)象指點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進修過程本身組成一個解決題目的過程。第六節(jié)病毒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說出病毒的種類。2、說出病毒的結構和生活。3、列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主動研究、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關注病毒與其他生物的關系,特別是與人類的關系。認同病毒可以為人類利用,樹立辯證的觀點。關愛艾滋病人,共享生命。教學重點:1、病毒的結構與生活。2、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難點:病毒的布局教學課時:1課時教具:病毒圖片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提出疑問,了解學生認知:吃“糖丸”有什么用?(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明確:吃“糖丸”為預防疾病,為后面研究“糖丸”是“減毒病毒”作鋪墊。)為什么“糖丸”能預防“小兒麻痹”?今天課上容可以解答。二、探究新知1、病毒的發(fā)現(xiàn)過程疑問:病毒到底是個什么東西,與細菌一樣嗎?敘述:病毒的發(fā)現(xiàn)過程。指點提問:病毒的發(fā)現(xiàn)過程申明病毒具有甚么特征?2、認識病毒“小”的特征。能列舉一定的根據申明病毒“小”的特征。啟發(fā):病毒有多???試著用類比的方法用身邊熟悉的兩個事物比較病毒與細胞的大小。講解:病毒對于細胞相當于籃球與一個摩天大廈。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要用納米來計量大小。44實例說明:有一次,我的一個同學拿來一份雞的血液,說可能這只雞患有雞瘟,想拿到學校的顯微鏡下查一查。老師馬上說你一定查不到。向學生提出疑問:老師為什么這么說?3、病毒形態(tài)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部遺傳物質病毒的生活:生活在活細胞。與病毒有關的疾?。毫鞲?,雞瘟,口蹄疫,肝炎,煙草花葉“病”。觀察圖片,識別幾種病毒形態(tài)。通過教師引導,分析得出結論: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是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提出疑問:通過以上的研究,你判斷病毒是生物還是非生物,為什么?(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復以前學過的生物特征及細胞結構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得出答案。)4、病毒分類:植物病毒、動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分析,得出結論:根據寄生的細胞不同,寄生在動物細胞,稱動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細胞,稱植物病毒。5、病毒與人類的關系病毒不但在疾病預防上有作用,轉基因技術也與病毒有關,還有基因治療,這些常常是通過病毒作為載體達到轉基因或基因治療的目的。三、課堂小結作業(yè):1病毒的種類有哪些?2病毒的結構是什么?板書:第六節(jié)病毒1、說出病毒的種類。2、說出病毒的布局和生活。3、列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后,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yǎng)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yǎng)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第六單元教學計劃教學目標:1、嘗試根據植物和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2、列舉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3、在嘗試分類活動中,對動物和植物的主要類群的有關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4、使學生在日常的研究和生活中樹立分類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5、掌握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6、明白“種”是最基本單元,同時生物的親緣關系是最密切的。7、概述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8、通過小組合作研究,培養(yǎng)學生與人溝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通過展示與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情景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明性思維能力。9、通過對本節(jié)進修,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唯物辯證觀點及介入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學生對圖片的觀察及教師的介紹,培養(yǎng)學生愛護生靈、愛護地球的情感。10、了解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并能舉例說明。11、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合作等能力。12、關注我國珍稀動植物,增進愛護生物的情感,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參與意識和公民意識。教學重難點:1、讓學生通過梳理所學的生物知識,研究生物分類方法。2、引導學生在嘗試分類的活動中,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3、說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4、概述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5、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