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五與光學相關的實驗(原卷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4/14/wKhkGWcPDUCAQCJ5AAFWfV513Mw169.jpg)
![專題五與光學相關的實驗(原卷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4/14/wKhkGWcPDUCAQCJ5AAFWfV513Mw1692.jpg)
![專題五與光學相關的實驗(原卷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4/14/wKhkGWcPDUCAQCJ5AAFWfV513Mw1693.jpg)
![專題五與光學相關的實驗(原卷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4/14/wKhkGWcPDUCAQCJ5AAFWfV513Mw1694.jpg)
![專題五與光學相關的實驗(原卷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4/14/wKhkGWcPDUCAQCJ5AAFWfV513Mw16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五與光學相關的實驗——精剖細解復習講義知識點1:與光學相關的實驗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目的】探究發(fā)生光的反射現(xiàn)象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的位置關系,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光路的特點?!緦嶒炂鞑摹科矫骁R、激光筆、帶刻度的折板、光屏、支架、量角器等。【實驗裝置圖】【實驗步驟】把一平面鏡放在桌面上,再將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根據(jù)圖甲沿折板平面用激光筆射出一束光線,觀察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并用筆描出,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記錄入射角和反射角,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改變入射光線方向(入射角)重復上述實驗并記錄表格;沿折板中軸(ON)將折板向后轉動,觀察反射光線是否仍在OF上;選擇一次實驗,沿原反射光線反方向改變?yōu)槿肷涔饩€,觀察反射光線判斷光路可逆性;整理器材。【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結論】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1.可折轉白色粗糙硬紙板的作用:①顯示光路,對光線起漫反射作用;②探究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2.實驗應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減小其他光線對實驗的影響,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3.紙板與鏡面的放置要求:紙板與鏡面垂直放置;第6頁共28頁第6頁共28頁4.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分別測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比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5.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將紙板NOF向前或向后折轉,觀察硬紙板上是否顯示反射光線;6.驗證光路是否可逆:將光線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入,觀察新的反射光的傳播路徑是否與原來的入射光線重合;第6頁共28頁第6頁共28頁7.實驗中改變入射角大小,多次實驗的目的:避免實驗的偶然性,讓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8.讓光線緊貼紙板(光屏)射向點的目的:在硬紙板(光屏)上能顯示光路;9.實驗描繪光的傳播路徑的方法:在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上取一個點,將該點與反射點連接;10.區(qū)分每一組的對應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方法:對每一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描繪,或者對每一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進行編號。11.實驗時從紙板前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的原因: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漫反射。2、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時,像的位置、大小跟物體的位置、大小有什么關系?【猜想與假設】像和物體的大小可能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可能相等?!緦嶒災康摹刻骄科矫骁R成像的特點?!緦嶒炘怼抗獾姆瓷涠?。【實驗器材】薄玻璃板、支架、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白紙一張、刻度尺、筆等?!緦嶒炑b置圖】【實驗步驟】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觀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現(xiàn)了蠟燭A的像。;再拿一支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使它與前面蠟燭A的像重合(左右移動,直到從不同位置看上去它們都重合在一起),這時蠟燭B所在的位置就是蠟燭A的像的位置。改變玻璃前蠟燭A的位置,再進行兩次實驗,每次都記下兩支蠟燭的位置;在白紙上畫出玻璃板的位置,移開玻璃板,量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記錄并比較它們的大小,把物點和像點連接起來看是否與鏡面垂直;把測量結果填在表格中?!緦嶒灁?shù)據(jù)】次數(shù)物到玻璃板的距離/cm像到玻璃板的距離/cm像與物大小比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實驗結論】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對應點)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偨Y: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①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便于確定到像的位置(玻璃板反射光的同時透光)。②選擇較薄的玻璃板的原因:防止蠟燭通過玻璃板的前后兩個表面兩次反射成兩個像,影響實驗效果。③在室內光線較暗的環(huán)境下或用茶色玻璃: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觀察。④玻璃板與桌面垂直放置: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⑤用兩只形狀外形相同的蠟燭目的: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⑥刻度尺的作用:便于確定像和物體與玻璃板距離的關系。⑦實驗中多次測量目的: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⑧實驗方法為等效替代,用未點燃的蠟燭代替點燃的蠟燭,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用未點燃的蠟燭代替點燃的蠟燭的像,比較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實驗應在暗環(huán)境下進行,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玻璃板要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確保像與物能夠完全重合。判斷平面鏡成虛像的操作: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將光屏置于原蠟燭的位置,光屏上不能成像。測得蠟燭和像到平面鏡距離不相等的原因:玻璃板后的蠟燭與像沒有完全重合;玻璃板太厚;實驗過程中玻璃板改變了位置。3、探究光折射的特點實驗觀察:讓一束光從空氣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觀察光束在空氣和水中的徑跡。光束進入水中以后傳播方向是否發(fā)生了偏折?向哪個方向偏折?實驗發(fā)現(xiàn)(如下圖所示),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傳播方向發(fā)生了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規(guī)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從水或其他介質中斜射入空氣中時(如下圖所示),折射光線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垂直入射時時傳播方向不改變(如下圖所示);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隨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介質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與法線形成的角越大。總結如下表所示:4、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目的】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緦嶒炘怼抗獾恼凵涠伞!緦嶒炂鞑摹抗饩咦⑼雇哥R、蠟燭、光屏等?!緦嶒炑b置圖】【實驗步驟】按照以上裝置圖安裝好實驗器材,并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調至同一水平高度;讓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入凸透鏡,在另一側移動光屏,直至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點,焦距等于光屏到透鏡的距離;將蠟燭移到凸透鏡兩倍焦距以外,記錄下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并移動光屏直至觀察到清晰的像為止,記錄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并將以上距離和像的特點記錄在表格中;將蠟燭逐漸往凸透鏡移近,并在等于二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一倍焦距和小于一倍焦距處各記錄下各自的距離和像的特點?!緦嶒灁?shù)據(jù)】【實驗結論】為了方便觀察,本實驗應選擇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凸透鏡的選?。焊鶕?jù)光具座的量程選取,一般情況下,光具座的量程大于凸透鏡的四倍焦距;實驗器材的放置順序:由左向右依次為蠟燭、凸透鏡、光屏;實驗前調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焦距的測量及判斷:①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經(jīng)凸透鏡后,在凸透鏡的另一側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測出光斑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即可;②利用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像來確定焦距;成實像時眼睛的觀察方法:①眼睛注視光屏上的像;②去掉光屏,從光屏一側(即蠟燭與眼睛在凸透鏡異側)通過透鏡,逆著折射光線觀察蠟燭所成的像;實驗過程中蠟燭燃燒的時間越長,蠟燭越短,燭焰的位置越低,像的位置越高;可將光屏或蠟燭向上移動或將凸透鏡和光屏同時向下移動;動態(tài)規(guī)律: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光屏上找不到像、像不完整、像沒成在光屏中央的原因: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沒有在同一高度;物距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物距太小,像距太大,超過了光具座的量程。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對調物與光屏的位置,光屏上還能成清晰的像,說明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用紙遮住凸透鏡一部分(或凸透鏡缺一角),光屏上仍會成完整的像,像會變暗些。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加透鏡時像的變化問題:加遠視鏡(凸透鏡),光線提前會聚,要使光屏上能成像,光屏需靠近凸透鏡;加近視鏡(凹透鏡),光線推遲會聚,要使光屏上能成像,光屏需遠離凸透鏡。換透鏡時焦距發(fā)生變化,凸透鏡越厚,焦距越小。燭焰作為發(fā)光體的不足分析:①燭焰形狀不穩(wěn)定,不易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②蠟燭會越燒越短,像偏離光屏的中央;③燭焰亮度不大。用LED燈替代蠟燭的好處:①成像更清晰、更穩(wěn)定;②準確比較物與像的大小。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總結:物距與焦距的關系光路圖(請完成下列作圖)像距與焦距的關系成像特點動態(tài)成像規(guī)律應用u>2ff<v<2f倒立、縮小、實像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晃锞鄿p小,像距增大,像變大;照相機u=2fv=2f倒立、等大、實像計算焦距f<u<2fv>2f倒立、放大、實像投影儀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虛像物距減小,像距減小,像變??;放大鏡成實像時:成虛像時:當物體從遠處向焦點靠近時,像逐漸變大,遠離凸透鏡。(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體與像的速度關系:①當u>2f,物體比像移動得快;②當f<u<2f,物體比像移動得慢。虛像,物、像同側正(放大);實像,物、像異側倒(放大或者縮?。?。實驗: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2023?陽春市二模)小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實驗次數(shù)入射角反射角130°30°240°40°360°30°475°75°(1)除了圖中器材外,還應補充的測量儀器是。(2)實驗時讓一束光貼著紙板入射是為了。(3)實驗中使用可折轉的硬紙板,這樣可以方便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是否在同一平面內。(4)為了得到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關系的普遍規(guī)律,應當。(5)小李的實驗記錄如表所示。其中有一個數(shù)據(jù)錯誤,你認為原因可能是。(6)如圖所示,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B沿FO方向射到O點,這束光將沿圖中的OE方向射出。這說明。2.(2023秋?章丘區(qū)期中)在進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實驗中,同學們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平面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A、B是粘在一起的兩塊硬白紙板,紙板B可繞垂直于鏡面的接縫ON轉動。實驗次數(shù)12入射角30°50°反射角30°50°(1)實驗時,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同時顯示在紙板上,應把紙板A和紙板B與平面鏡放置:硬紙板應選擇(填“光滑”或“粗糙”)的使實驗效果更明顯;(2)將一束光貼著紙板A沿E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B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F,接著將紙板B繞ON向后翻折,如圖乙所示,則紙板B上(填“能”或“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在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即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如圖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E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3)若讓另一束光沿FO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將沿OE方向射出。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光路是的;(4)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的關系,應進行的操作是(選填序號);A.改變光線EO與ON的夾角B.沿ON向后轉動紙板FC.改變紙板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5)小明實驗兩次次測得的數(shù)據(jù)由上表1可知,可知反射角入射角(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同組小紅同學指出應多次實驗,目的是。3.(2023春?西峰區(qū)校級月考)如圖為某實驗小組“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1)為了顯示光路,硬紙板要(選填“光滑”或“粗糙”);(2)將入射光線AO向ON靠近時,看到反射光線OB(選填“靠近”或“遠離”)ON;(3)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向O點,光將沿圖甲中的方向射出,說明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的;(4)某同學在實驗時,讓入射光線如圖AO沿紙板E射向鏡面,然后轉動紙板F,使紙板F和紙板E在同一平面內,但在F上沒有發(fā)現(xiàn)反射光線,其原因可能是;(5)實驗時,小明發(fā)現(xiàn)每次用鉛筆把光的傳播路徑描下來非常不方便。認真思考后,他認為在正確操作時,只要在光的傳播路徑上標記兩個點就能確定了,他用到的光學知識是。4.(2023?濮陽一模)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平面鏡M水平放置,白色紙板立在平面鏡上,紙板由E、F兩部分組成,可繞豎直接縫ON翻折。(1)應該在較的環(huán)境下進行該實驗,且應使紙板與平面鏡保持;(2)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F上會顯示出反射光線OB,若光線沿BO入射,則反射后光線沿OA射出,這說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3)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由此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ON同一平面內。5.(2023秋?朝陽區(qū)期中)小剛利用如圖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次數(shù)123入射角30°45°60°反射角30°45°60°(1)如圖甲所示,實驗時,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紙板ENF(右側可繞ON翻折)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應于鏡面。(2)在探究的過程中,得到如表格所示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角入射角。(3)讓光沿圖甲中FO方向照射到鏡面,它會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的。(4)如圖乙所示,小剛將右側紙板沿PQ剪開,將上半部分向后折,則在上半部分紙板上(選填“會”或“不會”)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6.(2023?廣東模擬)小華發(fā)現(xiàn)小轎車的前擋風玻璃是傾斜安裝的,由此他想借助玻璃板,A、B兩個完全相同的棋子,白紙,鉛筆等器材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如圖甲所示。(1)為了完成實驗,還需要添加的測量工具是;實驗時,由于環(huán)境太暗難以找到棋子A的像,小華解決的辦法是用手電筒照射棋子(選填“A”或“B”);(2)換用更薄的玻璃板,三次改變棋子A的位置,得到三組物、像位置點,如圖乙所示,接下來他的操作是。通過實驗得到的結論是: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3)實驗中,小華透過玻璃板看到棋子A的兩個像A′、A″,分別在白紙上標記棋子A與兩個像的位置如圖丙所示,通過分析可知玻璃板的厚度為mm;(4)小轎車前擋風玻璃是傾斜安裝的,從光學角度分析,這樣安裝的好處是(任寫一條)。7.(2023?淅川縣一模)小胖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該實驗應在較(選填“明亮”或“黑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現(xiàn)有5mm和1cm的玻璃板,應選擇(選填“5mm”或“1cm”)的玻璃板(2)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選取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3)實驗時,在B處放一張白紙,白紙上(選填“有”或“沒有”)A的像。(4)點燃蠟燭A后,小胖將蠟燭B放在玻璃板另一側移動,此時人應該從(選填“A”或“B”)側觀察,發(fā)現(xiàn)蠟燭A的像始終在蠟燭B的左側,無法與蠟燭B重合,這時小胖可以將玻璃板適當(填“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一定角度即可。(5)解決問題后,將蠟燭B放在如圖所示位置時,剛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那么可以得出:像與物的大小。(6)若將圖中玻璃板向左移動10cm,這時需要將蠟燭B移動到cm刻度處,才能再一次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8.(2023?龍馬潭區(qū)模擬)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實驗時,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2)選用兩根外形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關系。(3)除圖中提供的器材外,實驗中還用到一種測量工具,它是。(4)在尋找蠟燭A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選填“A”或“B”)的一側觀察。實驗時小明發(fā)現(xiàn)蠟燭A的像較暗,用手電筒對著玻璃板照射蠟燭A的像,(選填“能”或“不能”)使像變亮。(5)若將光屏放在蠟燭B所在的位置,直接觀察光屏,(選填“能”或“不能”)看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選填“實”或“虛”)像;(6)若在玻璃板背面放置一塊不透明木板(如圖),則在玻璃板中(選填“能”或“不能”)看到蠟燭A的像。9.(2023?興化市三模)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蠟燭A與蠟燭B大小相同)(1)如圖甲,小明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他認為透過玻璃板不僅能看到蠟燭A的像,而且能看到后面的蠟燭B,移動蠟燭B使其與蠟燭A的像重合,進而可以確定,并可以比較像與物的大小。(2)小華思考后覺得小明的方案并不妥,因為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其透過玻璃板看到的是蠟燭B的像與A的像重合,所以蠟燭B的位置并不是A的像的真實位置,此方法測得的像距(選填“偏大”或“偏小”)。(3)他們對實驗進行改進,經(jīng)討論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方案:將兩塊平面鏡分開一定的距離并固定于不銹鋼框架上,將蠟燭A放在平面鏡前,可以看見蠟燭通過平面鏡成上下兩段不完整的虛像,此像雖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他們用此方案確定了蠟燭A像的位置,具體操作是。10.(2023?清江浦區(qū)校級二模)如圖1所示,將茶色玻璃板作為平面鏡豎直放置在一張方格紙上,并準備了兩個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鉛筆、手電筒等。(1)實驗中“調整棋子B位置”的操作過程中,人眼應該一直在玻璃板(選填“前”或“后”)側觀察;(2)將玻璃板沿所在平面向右平移,像將移動;(選填“向左”“向右”或“不會”)(3)移去棋子,在該位置放置光屏,(選填“透過”或“不透過”)玻璃板觀察光屏,發(fā)現(xiàn)光屏上沒有像,所以棋子A所成的像是虛像;(4)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手電筒的作用是;(5)若把棋子A換為點燃的蠟燭,將會發(fā)現(xiàn)它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如圖2所示),其中離玻璃板較遠的像,是來自蠟燭的入射光經(jīng)過玻璃板形成的。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B.兩次反射、一次折射C.一次反射、兩次折射D.兩次反射、兩次折射實驗:探究光折射的特點11.(2022春?潮陽區(qū)校級期中)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做“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實驗:細心的陳遠君同學發(fā)現(xiàn),當光以較小的入射角從玻璃磚斜射入空氣中時,既能觀察到反射光線,又能觀察到折射光線,如圖所示。當入射角的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折射光線就消失了,而反射光線變得跟入射光線一樣亮。老師告訴遠君這種現(xiàn)象在物理學中叫做“全反射”,并讓遠君同學將每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并查閱相關資料,制成了以下表格。請你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回答以下問題:入射角i0°10°30°40°41.2°41.8°42°折射角α0°15.2°48.6°74.6°81°90°/反射能量5%7%43%77%84%100%100%(1)光從玻璃斜射向空氣時,折射角入射角,反射光線比入射光線(選填“亮”或“暗”)。當入射角i≥°時,反射能量達到100%,此時發(fā)生全反射;(2)當光由玻璃垂直射入空氣中時,(選填“能”或“不能”)發(fā)生全反射;(3)根據(jù)光路可逆,當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時,折射角入射角(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因此(選填“能”或“不能”)發(fā)生全反射。12.(2022?高州市校級開學)某同學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點實驗,如圖是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光路。實驗中發(fā)現(xiàn),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通過實驗還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論:①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②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折射角等于零。該同學根據(jù)上述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和結論②總結出了光的折射特點。(2)請你對該同學通過上述探究實驗得出光的折射特點的過程作出評價。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請簡要說明理由:。13.(2023秋?普陀區(qū)校級期中)在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某小組同學讓一束激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實驗現(xiàn)象如圖(A)所示。逐漸增大入射角,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如圖(B)、(C)、(D)和(E)所示。請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歸納得出初步結論。(1)分析比較圖(A)、(B)和(C)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關系以及變化規(guī)律,可以得出初步結論:。(2)為了進一步探究折射光線產(chǎn)生和消失的條件,該小組同學必須對入射角在范圍內的情況進行實驗探究。(3)當光從空氣斜射向水中時,也會出現(xiàn)“看不見”的現(xiàn)象嗎?說出你的觀點并解釋:。14.(2023春?蜀山區(qū)校級月考)小明同學在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時,意外發(fā)現(xiàn):當光沿某方向從玻璃磚射向空氣時,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卻變得更亮,老師告訴他這是光的全反射現(xiàn)象。課后,小明查到光從玻璃射向空氣時的一些數(shù)據(jù)如表。入射角i0°10°20°30°40°41.2°41.8°42°折射角r0°15.2°30.9°48.6°74.6°81°90°/反射能量5%7%26%43%77%84%100%100%(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光從玻璃斜射向空氣時,當入射角時,反射能量達到100%,就發(fā)生了全反射現(xiàn)象;(2)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圖中圖線(選填“a”或“b”)反映了上述實驗中的兩角關系。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15.(2023秋?東莞市校級期中)某學習小組“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進行了如下操作:(1)安裝并調節(jié)燭焰、透鏡、光屏,使它們三者中心大致在,這樣做的目的是。(2)當蠟燭放在如圖甲所示位置時,調節(jié)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選填“放大”或“縮小”)、(選均“倒立”或“正立”)的實像,生活中的(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就是利用這樣的成像原理工作的。(3)實驗過程中,蠟燭會逐漸變短,為了使蠟燭的像能始終成像在光屏的中央,應將光屏調整。(選填“向上”或“向下”)。(4)若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則光屏要向(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使像再次清晰地呈現(xiàn)在光屏上。(5)當光屏上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時,如果突然飛來一只小昆蟲落在凸透鏡上,我們觀察光屏時,將會在光屏看到。A.燭焰你的下半部分B.燭焰像的上半部分C.燭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變暗D.燭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變(6)若有一個新凸透鏡,小明通過探究,記錄并繪制了物距u與像距v之間的關系圖象,如圖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cm。16.(2023秋?西豐縣期末)小明用自制“水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1)實驗前,應在光具座上調節(jié)燭焰、“水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2)此時成像的特點是(請完整描述),生活中(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成像特點與此相同。(3)小明想起老師說過應先測量“水凸透鏡”的焦距,再探究成像規(guī)律,于是他將蠟燭和光屏均向(選填“左”或“右”)移動,直至在光屏上找到一個的像時,測量物距,再用測量得出的物距除以2可以得出焦距。(4)若保持蠟燭和“水凸透鏡”如圖所示的位置不變,試圖將焦距調整為15cm,應緩慢調節(jié)“水透鏡”的厚度,使其厚度(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同時前后移動光屏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現(xiàn),此時折射光為平行光。17.(2023秋?南京期末)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1)如圖甲,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焦距為cm;(2)實驗前為了使像能夠成在光屏中央,必須調整燭焰、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如圖乙,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質是倒立、的實像,若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移動透鏡至cm刻度線處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3)如圖丙,將蠟燭放在圖示位置,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若切除凸透鏡中間的陰影部分,再將剩余部分靠攏在一起,則蠟燭能成(選填0、1、2、3)個像,如不切除凸透鏡中間的陰影部分并把陰影部分用黑紙遮擋起來,此時在光屏上成(選填編號:①一個部分像、②一個全像、③兩個部分像、④兩個全像)。(4)如圖丁,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副眼鏡,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了。將光屏向透鏡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則該眼鏡是眼鏡(選填“近視”或“遠視”)。18.(2023秋?洛南縣期末)小東同學用一個焦距未知的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1)如圖1所示,用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最小、最亮的光斑,該凸透鏡的焦距為cm。(2)實驗前,小東發(fā)現(xiàn)所成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如圖2所示,則應向(選填“上”或“下”)調整光屏,使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如圖3所示,當蠟燭移至35cm刻度線處時,移動光屏(圖中光屏未畫出)到某一位置時,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該像為倒立、(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生活中的(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4)圖3中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調換,光屏上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原因是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的;該像是(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5)在實驗過程中,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突然,一只飛蟲落到了凸透鏡表面上,則光屏上出現(xiàn)(選填“飛蟲的像”“飛蟲的影子”或“仍是燭焰的像”)。19.(2023秋?開原市校級期末)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剛選用了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1)他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調節(jié)到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燭焰的像。(2)實驗時,蠟燭燃燒變短,燭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會向方移動。(3)如果用不透明紙板將凸透鏡上半部分遮住,結果(填序號)。A.沒有影響B(tài).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變暗(4)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動到距凸透鏡5cm處時,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選填“能”或“不能”)得到蠟燭的像,此時凸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是。(5)小剛用發(fā)光二極管制作了一個“F”形光源(如圖甲)代替蠟燭,放在離透鏡20cm處,調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的形狀應該是圖乙中的(填序號)。20.(2023秋?依安縣期末)小明同學用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1)實驗前需調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比較規(guī)范的操作是(填序號)。A.將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測的方法調節(jié)B.將三者靠攏,然后用目測的方法調節(jié)C.將三者分散排列,用刻度尺分別測量高度進行調節(jié)(2)實驗過程中,當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如圖甲所示時,在光屏上可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的實像。(3)在成像清晰的情況下,用一張不透明紙把透鏡上半部分遮擋住,看到的(填“像部分消失”、“像完整亮度不變”或“像完整亮度變暗”)。(4)實驗過程中隨著蠟燭的燃燒,可觀察到光屏上的像向(選填“上”或“下”)移動。(5)通過實驗觀察可知,在圖乙中左邊的蠟燭通過凸透鏡不可能形成的像是。(6)固定透鏡位置如圖甲所示,蠟燭由圖示位置逐漸向右移動到標尺“30cm”刻度處,通過移動光屏,光屏上始終出現(xiàn)清晰的像,在此次移動過程中,蠟燭和光屏之間的距離變化是。(填序號)A.始終變大B.始終變小C.先變小后變大D.先變大后變小E.保持不變(7)如圖甲,在凸透鏡前放一個老花鏡,結果光屏上像變模糊不清了,保持蠟燭、凸透鏡的位置不動,應將光屏(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1.(2023秋?上杭縣期中)如圖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1)實驗中,紙板應平面鏡放置;(2)使一束光貼著紙板A沿EO方向射向平面鏡,圖觀察反射光線在紙板B上的位置,描繪出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徑跡,如圖甲所示。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記錄于表格中。實驗時要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并進行測量比較,目的是;實驗次數(shù)123入射角30°45°60°反射角30°45°60°A.減小誤差B.尋找普遍規(guī)律比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的結論是;(3)圖甲中若讓光逆著OF的方向射向平面鏡,會看到反射光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光反射時,光路是的;(4)在圖乙中,將紙板B沿PQ剪開,把紙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轉。實驗時發(fā)現(xiàn)在紙板B的上半部分(選填“能”或“不能”)看見反射光線,表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內。22.(2023秋?平原縣期中)在“制作小孔成像觀察儀”活動中,需要在紙筒的A端蒙上用半透明薄紙做成的光屏,再將紙筒插入易拉罐中(易拉罐頂部已切去),如圖所示。(1)小孔成像原理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態(tài)補償款禁養(yǎng)協(xié)議書(2篇)
- 環(huán)境監(jiān)測設備研發(fā)合同(2篇)
-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14.1用有序數(shù)對表示位置聽評課記錄
- 粵人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一節(jié) 美洲概述》聽課評課記錄5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1.2《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聽評課記錄1
- 華師大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1課《古代埃及》聽課評課記錄1
- 北師大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9.1《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聽課評課記錄
- 部編人教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11課《古代日本》聽課評課記錄
-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一單元堅持憲法至上第二課保障憲法實施第2框加強憲法監(jiān)督聽課評課記錄(新人教版)
-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聽評課記錄《5.3 分餅》(1)-北師大版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選擇題】專項練習100題附答案
- 結構力學仿真軟件:STAAD.Pro:橋梁結構建模與分析教程
- 1-1《送瘟神》課件-高教版中職語文職業(yè)模塊
- CB-T4528-2024《船舶行業(yè)企業(yè)應急管理要求》
- 22G101三維彩色立體圖集
- (正式版)HG∕T 20644-2024 彈簧支吊架選用標準
- 中心醫(yī)院消防施工組織設計
- 港口自動化與智慧港口發(fā)展方向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qū)2024年八年級下冊物理期末經(jīng)典試題含解析
- 項目采購管理培訓
- 精益生產(chǎn)工作匯報(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