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全冊導學案(2024年新教材)_第1頁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全冊導學案(2024年新教材)_第2頁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全冊導學案(2024年新教材)_第3頁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全冊導學案(2024年新教材)_第4頁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全冊導學案(2024年新教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全冊導學案(2024年秋季新教材)

第一章機械運動第1節(jié)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學習目標】1.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長度和時間;2.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3.能通過日常經(jīng)驗、物品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測長度和時間?!緦W習重難點】1.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2.秒表的使用及讀數(shù);3.減小誤差的方法?!締栴}思考】判斷長短和大小,人的感覺是否總是可靠的?應該怎么解決這類問題呢?【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長度的測量eq\a\vs4\al(長度的測量)eq\b\lc\{(\a\vs4\al\co1(\a\vs4\al(長度的單位)\b\lc\{(\a\vs4\al\co1(國際單位:米(m),其他單位:km、dm、cm、mm、μm、nm,單位換算:1km=1000m、1nm=10-9m)),測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標卡尺等,正確使用刻度尺:選、觀、放、看、讀、記,特殊測量方法:平移法、轉(zhuǎn)換法等))(1)量程是刻度尺的測量范圍;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2)使用任何一種測量工具時,都要首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3)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如果損壞,可以選擇從其他的整數(shù)刻度線開始測量。使用前:①根據(jù)測量需要選擇合適的刻度尺;②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時:①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②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之保持平行;③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④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記數(shù)時,要帶上單位。可簡稱為“選、觀、放、看、讀、記”。2.時間的測量eq\a\vs4\al(時間的測量)eq\b\lc\{(\a\vs4\al\co1(\a\vs4\al(時間的單位)\b\lc\{(\a\vs4\al\co1(國際單位:秒(s),其他單位:min、h,單位換算:1h=60min、1min=60s)),測量工具:石英鐘、機械秒表、智能手表、,手機秒表等))(1)活動:①分組練習秒表的使用和讀數(shù);②練習測量單擺擺動周期的時間,討論單擺的周期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2)思考:生活中,我們常常采用一些方法來估測長度,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作為“尺”來估測長度?嘗試用這些“尺”來估測物體長度。3.誤差eq\a\vs4\al(誤差)eq\b\lc\{(\a\vs4\al\co1(概念:測量時,受所用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就是誤差,產(chǎn)生原因:與測量的人、工具、環(huán)境有關,誤差與錯誤:錯誤可以避免,誤差不能消除,,只能減小,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二、學習1.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都要首先了解它的_量程和分度值_。2.長度的測量值中,一定要有一位_估讀_值。3.使用秒表要會按表上的按鈕,讀數(shù)時小圈讀_分_,大圈讀秒。4.秒表的使用要熟練,讀數(shù)要正確,每次讀完后要_歸零_?!就卣咕毩暋?.三次測得書桌的長度為1.08m、1.10m和1.05m,書桌的測量值應取(B)A.1.077mB.1.08mC.1.1mD.1.10m2.以下哪個物體的長度接近8mm(C)A.物理課本的長度B.乒乓球的直徑C.木鉛筆的直徑D.圖畫紙的厚度3.有關誤差的正確說法是(C)A.誤差就是測量中產(chǎn)生的錯誤B.使用精密儀器認真測量,可以避免誤差C.誤差可盡量減小,不能夠絕對避免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誤差第2節(jié)運動的描述【學習目標】1.了解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一種運動形式。2.了解參照物的概念及物體相對運動與相對靜止。3.通過選擇的參照物能正確判斷物體運動的相對性?!緦W習重難點】1.參照物的概念及選取。2.判斷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締栴}思考】觀察汽車在公路上行駛的畫面,思考:汽車、公路、樹木,它們分別是運動還是靜止呢?【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機械運動思考如下問題:①你從座位走到黑板前,這一過程中,你的什么發(fā)生了變化?②一輛汽車停在路邊和在路上行駛有什么不同?③說天上飛的飛機是運動的,你根據(jù)什么?機械運動:在物理學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我們周圍的樹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運動的嗎?討論得出:整個銀河系、喜馬拉雅山、獵豹都在做機械運動,而樹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著地球自轉(zhuǎn),同時繞太陽公轉(zhuǎn),它們也在做機械運動??梢姡瑱C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2.參照物(1)活動:把課本放在桌上,課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動課本使課本沿桌面運動。討論回答:選取課桌作標準,尺子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選取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桌是運動還是靜止?選取尺子作標準,課桌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2)得出參照物的概念參照物: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總要選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理解:相對于參照物,某物體的位置改變了,就說它是運動的;位置沒有改變,就說它是靜止的。(3)參照物的選擇:①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與所選的參照物有關。選不同的參照物,對物體運動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②參照物的選擇可以是任意的,但要根據(jù)問題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選取。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1)思考:為什么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結(jié)論不一樣?(2)討論得出: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結(jié)論一般也不一樣,可見: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3)相對靜止:以一方為參照物,另一方是靜止的。(4)相對靜止的條件:運動快慢一樣,方向一樣。(5)相對靜止的應用:空中加油,400m接力賽等。二、學習1.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選取的參照物不同,結(jié)論一般不一樣。2.為了方便研究,通常選取地面或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拓展練習】1.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對于同一個物體的運動,甲說是向北運動的,乙說是向南運動的,丙說是靜止的。請舉例說明。答:可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甲、乙、丙都沿公路南行,甲在小汽車內(nèi),丙在大客車內(nèi),乙騎自行車。小汽車速度最快,自行車最慢,對于大客車來說,甲、乙、丙三人各自以自己為參照物,就會出現(xiàn)上面的情況。2.在美國電影《生死時速》中,一輛正在行駛的公共汽車上發(fā)現(xiàn)被恐怖分子安裝了炸彈,只要車速低于50km/h炸彈就會自動爆炸,如何將車上的乘客安全撤離汽車,談談你的方法,并與看過電影的同學交流。答:將乘客轉(zhuǎn)入另一輛與它同速度同向行駛的汽車上即可。第3節(jié)運動的快慢【學習目標】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緦W習重難點】1.運動快慢的兩種表示方法。2.速度單位的換算及有關計算題。3.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締栴}思考】查閱《龜兔賽跑》的故事,思考:1.運動的描述(1)以地面為參照物,樹木是__靜止__的,兔子是__運動__的,烏龜是__運動__的;(2)以烏龜為參照物,樹木是__運動__的,兔子是__運動__的,地面是__運動__的。2.運動快慢的描述(1)我們平常認為兔子跑得快,是如何來進行判斷的?(2)在這個故事中,結(jié)果是狐貍裁判判定烏龜贏了,說明應該是烏龜跑得快,這又是如何來判斷的?【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運動快慢的描述以龜兔賽跑為例,分析討論生活中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1)相同時間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時間。想想議議:如果兩個人運動的時間不同,經(jīng)過的路程也不同,如何比較它們誰運動得更快?2.速度(1)想想做做:甲、乙兩人在平直公路上騎自行車,甲10s前進50m,乙2s前進8m。怎樣表示這兩人騎車的快慢?提示:可利用剛才學到的比較快慢的方法來思考計算。(2)速度:汽車所通過的路線長度叫路程。路程的單位是長度的單位,米或千米等。1秒、1分、1小時叫做單位時間。只要用物體通過的路程去除以所用的時間,就可以求出物體的速度。知道了速度就能比較它們的快慢了。(3)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4)公式:速度=路程/時間v=eq\f(s,t)計算出上例中甲乙兩人的速度。(5)單位:m/s、km/h由以上計算結(jié)果可知,速度的單位是由長度的單位和時間的單位組成的。常用的長度的單位是m,時間的單位是s,所以速度的單位是m/s,讀作“米每秒”,單位中的分數(shù)線讀作“每”。交通運輸中常用“km/h”作速度的單位。單位換算:1m/s=3.6km/h;1km/h=eq\f(1,3.6)m/s(6)速度單位表示的物理意義:如人步行的速度大約是1.1m/s,表示人步行時1s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1.1m。3.速度的計算例題1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勇奪110m跨欄金牌,成績是12.91s。這項奧運會記錄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輛行駛中的摩托車的速度表指示為30km/h。哪一個的速度比較大?①認真審題、明確題意。②解計算題,要求寫全已知、求、解、答。單位可在已知中統(tǒng)一。③解題過程,根據(jù)要求寫出公式(或由此得到的導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項代入已知數(shù)值和單位。單位要統(tǒng)一到符合解題要求,最后得出計算結(jié)果。④進行檢驗,無誤后,寫出答案。4.勻速直線運動(1)勻速直線運動的定義:如果物體沿著直線運動,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變,這種運動就稱為勻速直線運動。(2)勻速直線運動的理解: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由于物體的運動速度保持不變,所以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但不能認為:在路程一定時,速度與時間成反比。也不能認為:在時間一定時,路程與速度成正比。(3)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想想做做:小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小明記錄了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的關系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試用描點法描出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圖像。時間t/s1234路程s/m1234通過畫圖像,可以看到勻速直線運動的小車運動的路程與時間關系圖像是一條直線。5.變速運動及平均速度(1)思考:從北京開往上海的列車是做勻速直線運動嗎?它的運動有什么特點?從北京開往上海的列車的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這種運動叫做變速運動。這是常見的一種運動。變速運動比勻速運動復雜,在要求不很精確,粗略研究的情況下,可以用平均速度來描述變速運動的快慢。(2)運動物體的速度是變化的運動,叫做變速運動。(3)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速度=總路程/總時間v=eq\f(s,t)二、學習1.運動快慢的比較(1)相同時間比較通過的路程的遠近——觀眾的方法。(2)通過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的多少——裁判的方法。2.速度(1)物理意義: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2)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3)公式:v=eq\f(s,t)(4)單位:m/skm/h3.勻速直線運動:如果物體沿著直線運動,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變,這種運動就稱為勻速直線運動。4.判斷勻速直線運動的方法有:速度的大小不變,運動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兩者同時具備。5.平均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是總路程除以總時間,千萬不能把幾個速度相加求平均值?!就卣咕毩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運動路程長的物體,速度一定大B.物體運動的時間短,速度一定大C.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不變,路程與時間成正比D.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與物體通過的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2.汽車的速度是36km/h,優(yōu)秀短跑運動員的速度是10m/s,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自行車每分鐘通過0.6km的路程,三者速度相比較(D)A.自行車的速度最大B.短跑運動員速度最大C.汽車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樣大3.一個人騎自行車沿平直的公路行駛,第1s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2m,第2s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3m,第3s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4m,則(C)A.前2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3m/sB.前2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2m/sC.前3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3m/sD.后2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4m/s第4節(jié)速度的測量【學習目標】1.將物體運動所經(jīng)歷的時間或路程分解成若干段,測量不同階段的運動速度;2.通過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會正確記錄數(shù)據(jù)。【學習重難點】1.調(diào)整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能讓小車滑得太快。2.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一定要注意秒表的使用。【問題思考】公路上有許多速度監(jiān)測設備,思考:這種測速設備是如何測出車輛的平均速度的?【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測量平均速度思考:①實驗原理是什么?②你能說出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嗎?③你能簡單描述實驗的操作方法嗎?④你會設計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嗎?2.實驗:測量小車運動的速度(1)實驗注意:①分組實驗,每組至少6人;②在斜面上選取三個點:起始點A、終點B和中間位置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這三段路程的長度;③兩個同學配合反復練習秒表的使用,力爭計時準確;④注意斜面的坡度不要太大。(2)實驗過程: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至底部,測出小車到達中點C時的時間和到達終點B的時間。重復上述操作,多次測量。(3)分組展示實驗成果。想想議議:讓小車從中點C處靜止釋放,這樣測得的平均速度與上面的實驗中小車在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二、學習1.實驗原理:v=eq\f(s,t)。2.實驗器材:刻度尺、秒表、斜面、小車、金屬片。3.實驗方法:用秒表測出小車在斜面某段路程上運動的時間t,用刻度尺標出這段路程的長度s,利用v=eq\f(s,t)求出平均速度。【拓展練習】1.某同學參加百米賽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該同學百米賽跑的平均速度是(B)A.6m/sB.8.3m/sC.7.15m/sD.7.75m/s2.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10s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20m,則它在前2s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A)A.等于4mB.大于4mC.小于4mD.以上均有可能3.鋼球沿20m長的斜面滾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滾動25m距離才停止。鋼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滾動時間分別是5s和10s,則鋼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4__m/s,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2.5__m/s,在整個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3__m/s。學習心得:學習總結(jié):第二章聲現(xiàn)象第1節(jié)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學習目標】1.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聲音產(chǎn)生和傳播的條件。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zhì),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不同。4.了解回聲是怎樣產(chǎn)生的,會利用回聲測量距離。5.了解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緦W習重難點】1.聲音的產(chǎn)生是由于物體的振動。2.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向外傳播的。3.如何利用回聲測量距離?!締栴}思考】觀察拉小提琴、吹笛子、鳥鳴和水聲的畫面,思考:它們分別是哪些物體在發(fā)聲?它們在發(fā)聲時有哪些特征?【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聲音的產(chǎn)生:(1)通過實驗研究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實驗同時思考物體發(fā)聲時,有什么共同的特征。①撥動琴弦和皮筋,觀察弦上貼著的小紙條的擺動。搖動鈴鐺,觀察鈴鐺的運動。在鼓皮上撒點碎紙屑,敲鼓,紙屑開始跳動。當紙屑停止跳動時,鼓聲也消失了。把薄尺壓在桌邊,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撥動尺的伸出端使之產(chǎn)生振動,就會聽到聲音——可觀察到發(fā)聲物體在振動。②用手指觸摸喉頭,同時發(fā)聲——觸覺感受發(fā)聲物體在振動。(2)實驗:①敲響音叉,觀察現(xiàn)象。②用玻璃棒攪動水發(fā)出聲音,觀察現(xiàn)象。③用嘴對空瓶吹氣,可以聽到聲音。通過上面的實驗探究可概括出: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發(fā)聲時都在振動,所以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即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3)舉例:小提琴等各種弦樂器的發(fā)聲,是靠琴弦的振動;口琴和風琴的發(fā)聲,是由于氣流的沖擊,琴內(nèi)的簧片發(fā)生振動。蜜蜂和蚊子飛行時發(fā)出的“嗡嗡”聲,并不是用聲帶,因為它們沒有發(fā)出這樣大的聲音的特殊器官,而且只有在飛行時才有聲音產(chǎn)生,原因是它們的翅膀能很快地上下扇動。而青蛙的發(fā)聲是通過氣囊的振動,蟬是通過腹部的發(fā)聲器來發(fā)聲的。其他發(fā)聲的例子液體發(fā)聲:泉水叮咚響、海邊的波濤聲等是由于水的流動而引起的。氣體發(fā)聲:笛子、黑管和銅號等管樂器發(fā)聲,是由于通過的氣流使管內(nèi)氣柱振動而發(fā)聲。呼嘯的風聲是由于空氣的振動而產(chǎn)生的。結(jié)論: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振動發(fā)聲。(4)探究思考:聲音是怎樣停止的?振動停止,發(fā)聲體還會發(fā)聲嗎?實驗:用手握住音叉,音叉停止振動,同時也聽不見聲音了。結(jié)論: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2.聲音的傳播提問:聲音是怎樣從發(fā)聲的物體傳播到遠處的?猜想:聲音要傳播出去,可能需要某種物質(zhì)來作媒介。探究活動一:①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nèi),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聲音逐漸變小,直到消失;再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又可以聽見聲音了。結(jié)論:聲音可以在__空氣__中傳播,不能在__真空__中傳播。探究活動二:①先把兩張課桌緊緊地放在一起。一位同學把一只耳朵緊貼在桌子上,同時用手捂緊另一只耳朵,另一位同學輕敲另一張桌面。②再把兩張桌子離開一定距離,重新做一遍。對比兩次聽覺的感受有何不同,說明了什么?結(jié)論: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且比空氣中傳聲的效果好。類似的例子:電影《鐵道游擊隊》片段“戰(zhàn)士們將耳朵貼在鐵軌上來判斷敵情”。鐵軌可以傳聲,它比從空氣傳播得要快,所以戰(zhàn)士們通過鐵軌能更早地發(fā)現(xiàn)敵人的軍車來了;火車和汽車司機常把金屬棒的一端放在發(fā)動機的各個部位上,另一端靠近耳朵。利用金屬棒良好的傳聲特性,傾聽機器內(nèi)部機件的運轉(zhuǎn)聲,判斷機器運轉(zhuǎn)是否正常。探究活動三:①把一個正在響的鬧鐘用塑料袋包上,放入水中仍能聽到鈴聲。②魚兒能聽見拍手聲。結(jié)論: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實際上,液體是很好的傳聲介質(zhì)。我們知道釣魚的時候要保持安靜,否則魚兒通過水聽到岸上響動會跑開。人們發(fā)現(xiàn):在海洋中無線電波和光波都不及聲波傳播得遠,它們在海水中傳播時很快就衰減了。人們根據(jù)這種原理制造出聲吶設備,可用來發(fā)現(xiàn)海面下的潛水艇、礁石及其他水下目標。小結(jié):①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真空不能傳聲。②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聲以波的形式傳播,我們把它叫做聲波。3.聲速在暴風雨的夜里,我們看到電光一閃后,為什么要過一會兒才聽到雷聲?百米賽跑時,為什么終點計時裁判并不是在聽到起點發(fā)令的槍聲才啟動秒表,而是看到槍上一冒煙就按表計時?這些都是因為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1)聲速:聲音傳播的快慢用聲速表示,它的大小等于聲在每秒內(nèi)傳播的距離。單位:m/s或m·s-1。(2)m/s表示的意義:如v=340m/s,表示聲音在空氣中每秒內(nèi)傳播的距離是340m。(3)查教材P37聲速表,思考:問題1:聲音在空氣、液體和固體中傳播的速度關系怎樣?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問題2:聲音在15℃和25℃的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討論小結(jié):一般情況下,氣體中的聲速小于液體和固體中的聲速。聲速的大小不僅跟介質(zhì)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zhì)的溫度有關。4.回聲(1)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形成回聲。(2)人耳聽到回聲的條件:回聲到達耳朵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聲和原聲分開。(3)回聲的應用:①利用回聲可以探測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離等;②可用回聲傳播的時間差,產(chǎn)生混響效果。5.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1)人耳的構造與聽到聲音之間有很大的聯(lián)系,各部分都有對應的作用。(2)人能聽到聲音的過程通常有:①正常情況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的振動,經(jīng)過聽小骨和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jīng),最后到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②骨傳聲:聲音通過頭骨、頜骨傳聲的過程。二、學習1.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不能理解為“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因為振動停止,只是不再發(fā)聲,而原來發(fā)出的聲音仍繼續(xù)存在并傳播。2.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一般是v固體>v液體>v氣體。【拓展練習】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2.小明對著遠處的山崖大喊,經(jīng)過1s后聽到回聲,則小明距山崖170m。第3節(jié)聲的利用【學習目標】1.掌握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2.通過學習,知道聲音可以傳遞信息與能量。3.能夠解答超聲波測量距離的方法,聲音傳遞信息和能量的應用?!緦W習重難點】1.超聲波傳遞信息測量距離的有關計算。2.聲音傳遞能量的應用實例?!締栴}思考】人們從優(yōu)美的音樂中愉悅身心,從彼此的對話中獲得信息,除了人類,動物也可以利用聲,例如大象可以聽見人聽不見的聲音。你能列舉其他的例子嗎?【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列舉出聲的利用實例:牛皮枕筒預警:古代軍隊宿營,士兵頭枕牛皮繃的枕筒可以防止夜間敵人的偷襲;在海里航行的輪船用聲吶探測前方冰山的距離;地震、火山噴發(fā)、臺風等,都伴有次聲波產(chǎn)生,利用這種次聲波可以報警;思考:怎樣把這些應用歸類?①可以根據(jù)在醫(yī)療、工業(yè)、軍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利用分類;②可以根據(jù)聲音的特性分類;③還可以按課本分為“聲與信息”,“聲與能量”。2.聲與信息聲音傳遞信息的實例:通過接收次聲波,可以提前預知地震、火山爆發(fā)、海嘯、臺風等自然災害;蝙蝠在飛行時會發(fā)出的超聲波碰到墻壁或昆蟲時會反射回來,根據(jù)回聲到來的方位和時間,蝙蝠就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醫(yī)生利用聽診器捕獲人體內(nèi)的聲音信息來診斷疾??;利用超聲波可以檢測出鍋爐有沒有裂紋,甚至可以知道裂紋有多大、多深。3.聲與能量實驗:將正在發(fā)聲的揚聲器逐漸靠近燃燒的蠟燭,觀察現(xiàn)象。思考該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小結(jié):燭焰隨著音樂而左右搖擺,說明了聲音能傳遞能量。聲波能傳遞能量通常用的是超聲波,因為超聲波傳遞的能量比其它的聲波更大。要想阻斷聲波傳遞能量,只要用一真空層就能實現(xiàn)。聲波能傳遞能量,通常有很多應用,例如用超聲波清洗物體;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nèi)的結(jié)石等。二、學習1.聲傳遞信息的其他應用實例(1)聽課;聽報告;聽收音機。(2)選西瓜;選泡菜壇;選瓷器。(3)工人從運轉(zhuǎn)的機器聲音判斷運轉(zhuǎn)是否正常。(4)火車進站后,車檢員用小鐵錘敲擊車箱底部的車輪和支撐彈簧便可知道螺絲是否松動、破裂。(5)冬天,地下的自來水管爆裂,檢測工人常用木棒或金屬棒“聽漏”,確定位置。(6)醫(yī)學上運用B超探測病人體內(nèi)病情。2.聲能傳遞能量的其他應用實例(1)利用超聲波清洗鐘表、眼鏡等精細機械。(2)利用超聲波將液體霧化?!就卣咕毩暋?.科學家在對蝙蝠的研究中,曾經(jīng)用黑布將蝙蝠的雙眼蒙上,發(fā)現(xiàn)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飛行,沒有受到一點影響,這是因為__蝙蝠在飛行時發(fā)出超聲波,根據(jù)回聲定位原理來飛行__。2.下列哪項不是超聲波的應用(C)A.超聲波碎石B.超聲波探測海洋的深度C.超聲波測定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D.超聲波清洗精密儀器第2節(jié)聲音的特性【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的特征:音調(diào)、響度、音色。2.知道聲音的音調(diào)與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與發(fā)聲體的振幅和距離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3.通過切身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領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和放大法。4.知道如何區(qū)分音調(diào)、響度和音色。5.會根據(jù)聲音的波形圖,判別聲音的各種特征?!緦W習重難點】1.音調(diào)的高低有關的因素探究。2.響度的大小有關的因素探究?!締栴}思考】蚊子和蝴蝶在飛行時翅膀都在振動,思考:為什么我們可以聽到蚊子嗡嗡聲,卻聽不到蝴蝶的聲音?【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音調(diào):(1)我們接觸到的聲音各種各樣,有的聽起來音調(diào)高,有的聽起來音調(diào)低。(2)探究:音調(diào)的高低與什么因素有關實驗: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撥動。注意使鋼尺兩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振動的快慢和發(fā)聲的音調(diào)。實驗表明:物體振動得快,發(fā)出的音調(diào)就高,振動得慢,發(fā)出的音調(diào)就低。(3)頻率:物體振動的快慢用頻率來表示。頻率就是物體每秒內(nèi)振動的次數(shù),單位是赫茲(Hz),簡稱赫。如:物體在1s的時間里如果振動100次,頻率就是100Hz。再如:蝴蝶翅膀每秒鐘振動約5次,則蝴蝶發(fā)聲的頻率是__5_Hz__。查閱課本P41動物聽聲的頻率圖。猜想結(jié)論:蝴蝶翅膀振動頻率不在人耳聽覺范圍內(nèi),而蚊子翅膀振動頻率正好處在人耳聽覺范圍內(nèi)。所以我們聽得到蚊子的嗡嗡聲,卻聽不見蝴蝶的聲音。(4)音調(diào)的高低與頻率有關:頻率高音調(diào)就高,聽起來尖細;頻率低音調(diào)就低,聽起來低沉。①有經(jīng)驗的養(yǎng)蜂員根據(jù)蜜蜂的嗡嗡聲,就可以知道它們是飛出來采蜜,還是采好了蜜飛回蜂房。因為蜜蜂在不帶花蜜時,翅膀每秒鐘振動約440次,而帶花蜜時發(fā)出的音調(diào)低些。②人的歌聲頻率范圍約為男低音的60Hz到女高音的2500Hz,通常男子說話聲的頻率為95~142Hz,而女子說話聲的頻率為272~553Hz。所以說女子聲音的音調(diào)比男子的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女子聲音比男子的尖。(5)超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音。超聲波特點:能量大,沿直線傳播。(6)次聲波:低于20Hz的聲音。次聲波產(chǎn)生于火山爆發(fā)、地震、極光、海嘯、臺風、雷暴、龍卷風等自然災害和核爆炸、火箭發(fā)射、化學爆炸,機器工作時也能產(chǎn)生次聲波,次聲波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次聲波特點:傳播的距離遠,而且不容易被吸收。超聲波與次聲波,人是聽不到的,卻可能在貓、狗等動物的聽覺范圍內(nèi),所以有些災難發(fā)生前,在人類毫無察覺時,貓、狗就已經(jīng)警覺地聽到了。(7)音調(diào)與波形音調(diào)高的聲音波形密集一些,說明聲音的頻率較高;音調(diào)低的聲音波形稀疏一些,說明聲音的頻率較低。2.響度:樂音有音調(diào)高低的不同,也有強弱的不同,如: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個音叉,聽到的聲音的強弱不同。(1)響度:人耳能感受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2)探究:響度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實驗:輕敲隊鼓與重敲隊鼓,注意聽發(fā)出的聲音,并觀察鼓皮上彩色紙屑的跳動情況。輕敲時,聲音小,紙屑跳動緩慢,猶如輕歌曼舞;重敲時,聲音大,紙屑跳動劇烈,猶如狂歡。這說明了什么?有的振動的幅度大,有的振動的幅度小,振動的幅度是用振幅這個物理量來表示的,振幅就是振動物體偏離中心位置的最大距離,振幅越大,振動就越強。探究活動:分組試驗把鋼鋸條緊壓在桌邊上①將鋼鋸條的1/2伸出桌外輕輕撥動;②將鋼鋸條的1/2伸出桌外用力撥動,使其振動發(fā)聲。觀察:鋼鋸條兩次撥動時,振動幅度情況和發(fā)出聲音的特點。討論分析:振動的振幅大,聲音大;振動的振幅小,聲音小。結(jié)論:我們把聲音的大小叫做響度。響度跟物體振動的振幅有關。實際感受:手摸自己的喉嚨,對比感覺一下輕聲說話與大聲說話時聲帶的振動幅度情況。(3)響度還跟人到聲源的距離有關。距離越遠,聽到的聲音越弱。3.音色在大自然中,各種物體發(fā)出的聲音有各自的不同特點。風吹樹葉發(fā)出柔和的沙沙聲,小溪流水發(fā)出輕快的潺潺聲,北風呼呼地怒吼,百鳥唧唧地歡叫。不同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色,或者說具有不同的聲音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通常叫做音品或音色。正因為各種不同的發(fā)聲體發(fā)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我們才可以區(qū)別不同的發(fā)聲體。音色與發(fā)聲體的材料、結(jié)構有關。二、學習1.影響音調(diào)高低的因素有:發(fā)聲體的材料大小、長短、厚薄、松緊等。發(fā)聲體的材料越大、越長、越厚、越松,發(fā)聲體振動越慢,音調(diào)越低。2.音調(diào)、響度和音色是聲音的三個主要的特征,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3.根據(jù)音調(diào)來判別發(fā)聲體,通常是判別同一個發(fā)聲體的好壞。根據(jù)音色來判別發(fā)聲體,通常是判別不同的發(fā)聲體。4.從聲音的波形圖中可以看出聲音的振幅和頻率,能夠比較聲音的音調(diào)和響度?!就卣咕毩暋?.蜜蜂載著花蜜飛行的時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動300次,不載花蜜時平均每秒振動440次,有經(jīng)驗的養(yǎng)蜂人能辨別蜜蜂是飛出采花,還是采了蜜飛回家,養(yǎng)蜂人主要是根據(jù)什么特征來辨別的(A)A.聲音的音調(diào)不同B.聲音的響度不同C.飛行路線形狀不同D.飛行高低不同2.男低音獨唱時由女高音輕聲伴唱,對二人聲音的描述正確的是(A)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調(diào)低,響度大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調(diào)低,響度小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調(diào)高,響度大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調(diào)高,響度小第4節(jié)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學習目標】1.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知道噪聲等級的劃分。2.通過自身體會和實際操作,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huán)保意識?!緦W習重難點】1.理解生活中的噪聲和物理中的噪聲的區(qū)別及聯(lián)系。2.會將控制噪聲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締栴}思考】我們經(jīng)過熱鬧的街道或繁忙的建筑工地時,嘈雜的聲音令我們心煩意亂。思考:這些聲音對人有哪些危害?怎樣可以防止或減弱它們呢?【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噪聲的來源(1)噪聲: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2)噪聲的波形:雜亂無規(guī)則。(3)噪聲的來源:噪聲的來源是非常多的。街道上的汽車聲、安靜的圖書館里的說話聲、建筑工地的機器聲,以及鄰居電視機過大的聲音,都是噪聲。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工作和生活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chǎn)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4)思考:教室和教室周圍有無噪聲?如有,這些噪聲是從哪里來的?我們經(jīng)常有這樣的感受:當課堂紀律很好時,我們會對老師所講的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較為深刻;但是當某一節(jié)課由于某種原因而導致課堂紀律較亂時,這節(jié)課的聽講效果也就特別差,好像對老師講過的知識沒有什么印象。這是因為安靜的環(huán)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鬧的環(huán)境(噪音)會分散人的注意力。2.噪聲的危害(1)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人耳感知聲音強弱的等級。(2)0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噪聲環(huán)境中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3)噪聲的具體危害:心理效應:使人煩躁、精力不集中,妨礙睡眠和休息,影響工作效率。生理效應:頭痛、消化不良、視覺模糊、耳聾等,嚴重的甚至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物理效應:高強度噪聲能夠損壞建筑物等。3.噪聲的控制思考:人耳聽到聲音的途徑是怎樣的?回憶前面學習過關于人耳聽到聲音所經(jīng)過的物理過程:聲源的振動→通過空氣等介質(zhì)的振動傳播→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jīng)反應聽到聲音。分析討論并總結(jié)出可以從三條途徑減弱噪音污染:①堵源頭。安裝消音器或隔音罩、禁止汽車鳴喇叭、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等;②阻傳播。安裝隔音板、植樹造林等;③防入耳。帶耳塞等。舉一反三:①摩托車的消聲器是在哪兒減弱了噪聲?②美麗的揚州火車站掩映在重疊山巒中,從聲學的角度分析這樣做的好處。③觀察機場地勤人員的耳罩,這是采取了哪一種減弱噪聲的方法?4.噪聲的利用:(1)噪聲除草:科學家根據(jù)不同植物對不同噪聲的敏感程度不同,制造出噪聲除草器,其發(fā)出的噪聲使雜草的種子提前萌發(fā),這樣就可以在作物生長之前除掉雜草。(2)噪聲除塵:科研人員研制出一種除塵器,它可以發(fā)出頻率為2000Hz,聲強為160dB的噪聲,這種裝置可用于煙囪除塵。(3)噪聲發(fā)電、噪聲制冷等。二、學習減弱噪聲的方法①防止噪聲產(chǎn)生(聲源處減弱噪聲)②阻斷噪聲傳播(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③防止噪聲進入耳朵(人耳處減弱噪聲)【拓展練習】小明被廣場舞的音樂聲吵醒后很不開心,對他來說,廣場舞的音樂屬于噪聲(選填“噪聲”或“樂音”),于是小明把窗戶關閉,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關閉窗戶后還是感覺很吵,小明又戴上耳罩,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第1節(jié)溫度【學習目標】1.理解溫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值。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緦W習重難點】1.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及有關計算。2.了解不同種類溫度計的區(qū)別,學會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問題思考】1.冰、雪、霧、露、霜等等是怎么形成的?2.四季變換,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溫度(1)實驗:三個燒杯中分別裝有熱水、溫水和冷水,現(xiàn)在請同學將左手食指伸入熱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時間后,將兩支食指同時放入溫水,請說說兩支手指有什么感覺。對于同一杯溫水,兩支手指的感覺不同。左手食指感覺溫水比較涼,右手食指感覺溫水比較熱??梢?,憑感覺判斷物體的溫度高低是不可靠的。所以我們需要科學地測量。(2)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表示。2.溫度計(1)溫度計的種類:準確地測量物體的溫度需要使用溫度計。溫度計的種類很多,有實驗用溫度計,家庭用溫度計——寒暑表,醫(yī)用溫度計——體溫計,等等。(2)溫度計的結(jié)構:外殼、玻璃泡、毛細管、刻度等。(3)溫度計的原理: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4)自制溫度計在小瓶里裝一些帶顏色的水,塞上橡皮塞,橡皮塞上插進一根上端封閉的細玻璃管。把細玻璃管封閉的一端加熱,使玻璃管內(nèi)的空氣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能用這只小瓶分辨出桌面上的兩杯水哪杯溫度高,哪杯溫度低嗎?認真觀察它是如何辨別出兩杯水的溫度高低的。觀察并得出結(jié)論:這只小瓶利用了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思考1:能對小瓶進行一些改進嗎?刻上刻度便于讀數(shù)。思考2:刻上刻度的自制溫度計雖然可以測出溫度,但是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小瓶太大了,不方便,可以縮小為玻璃泡,并將其中的液體改為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將玻璃管的內(nèi)徑變細等。自制的溫度計測量溫度時誤差較大。受到影響的因素:橡皮塞是否緊密,外界大氣壓是否變化,玻璃瓶的硬度,測量液體的多少等。3.攝氏溫度思考:溫度計是怎樣刻上刻度的?常用表示溫度的方法是攝氏溫度。溫度計上有一個字母℃,它表示攝氏溫度。攝氏溫度是這樣規(guī)定的:在標準大氣壓下,規(guī)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溫度為100℃。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例如,人體正常溫度為37℃。4.溫度計的使用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物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③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面相平。5.體溫計(1)閱讀課本P62“科學世界”,了解體溫計的使用方法。(2)思考討論:①體溫計是用什么液體的什么性質(zhì)來測量溫度的?是利用水銀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來測量溫度的。②它的刻度范圍是從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圍為什么是這樣?刻度范圍是從35℃~42℃;人體體溫在此范圍。③它的最小一格表示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0.1℃。④測體溫時,為什么要把體溫計接觸人體足夠長時間?因為只有時間足夠長,才能使體溫計中水銀的溫度跟人體溫度相等。⑤測體溫前,為什么要拿著體溫計用力下甩?因為體溫計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細的狹道,水銀收縮時,水銀從狹道處斷開,管內(nèi)水銀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測量的溫度,所以再測量時必須向下甩。⑥體溫計與其他溫度計構造上有什么不同?使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體溫計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間有一處特殊的狹道(縮口),其他溫度計沒有;體溫計每次使用之前,都要甩動到35℃以下,別的溫度計不允許甩。二、學習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表示;2.溫度計的原理:液體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3.溫度計的使用:(1)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3)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面相平?!就卣咕毩暋?.如圖所示為寒暑表和體溫計的一部分,其中__甲__圖是體溫計,其示數(shù)為__38.5℃__;乙圖示數(shù)為__15℃__。2.八(1)班值日生用同一支體溫計正確測出甲同學的體溫為36.5℃,接著又分別測了乙、丙、丁三位同學的體溫,讀數(shù)正確,記錄如下:①甲同學36.5℃;②乙同學36.5℃;③丙同學37.1℃;④丁同學37.1℃,請你判斷上述情況中可能不準確的體溫記錄是(A)A.②和④B.③和④C.①和②D.②和③3.小實驗:試將兩支內(nèi)徑不同、下端玻璃泡內(nèi)水銀量相等的溫度計同時插入同一熱水杯中,觀察水銀柱上升的高度和溫度示數(shù)。(1)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C)A.內(nèi)徑細的升得高,示數(shù)大B.內(nèi)徑粗的升得高,示數(shù)大C.內(nèi)徑細的升得高,示數(shù)一樣D.上升高度一樣,示數(shù)也一樣(2)用這兩支溫度計測同一物體的溫度,內(nèi)徑__細__(選填“粗”或“細”)的溫度計測得的溫度更準確些。第2節(jié)熔化和凝固【學習目標】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義。2.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及熔點和凝固點。3.了解熔化圖像和凝固圖像的物理意義,總結(jié)出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并能用圖像表示出來。【學習重難點】1.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2.熔化和凝固圖像的意義及認識?!締栴}思考】炎熱的夏天,人們都愛吃冰棒解暑,你知道是什么原理嗎?【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物態(tài)變化:(1)物態(tài):物質(zhì)的聚集狀態(tài),叫做物態(tài)。(2)物態(tài)通常有三種: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山Y(jié)合三種狀態(tài)給上述物質(zhì)分類。(3)現(xiàn)象分析:物質(zhì)的三態(tài)變化。留意冰熔化成水,水再凝固成冰的生活現(xiàn)象,觀察并思考: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4)物態(tài)變化:物質(zhì)各種狀態(tài)間的變化叫物態(tài)變化。討論物質(zhì)在各種狀態(tài)之間變化的實例。2.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物質(zhì)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作熔化;物質(zhì)由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作凝固。剛才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結(jié)成冰是凝固。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液態(tài)是熔化,鐵水鑄成工件是凝固。蠟、松香、瀝青、玻璃等物質(zhì)也能熔化和凝固。(2)思考:熔化是在什么條件下發(fā)生的?熔化的過程有什么特點?不同物質(zhì)在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否相同呢?(3)實驗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①提出問題:不同物質(zhì)在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相同嗎?②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zhì)一定會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是不斷上升的,也可能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③設計實驗:A.怎樣安裝這個實驗裝置?將攪拌器和溫度計的玻璃泡插入試管里的海波粉(或蠟)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接觸試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實驗器材的安裝順序:自下而上。B.實驗流程:把試管放在大燒杯的水中,將燒杯放在鐵架臺的陶土網(wǎng)上,用酒精燈加熱。等水溫升至30℃以上時,用攪拌器不停地攪動,每隔半分鐘記錄一次海波(或蠟)的溫度,并觀察海波(或蠟)的狀態(tài)。最后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在坐標軸上畫出海波(或蠟)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C.實驗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實驗中的注意事項:Ⅰ.溫度計要完全浸入被測物體中。Ⅱ.實驗時為使物體受熱均勻,要不斷地進行攪拌。Ⅲ.注意酒精燈的使用安全:嚴禁用一只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燈;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一旦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④進行實驗。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后,待溫度升至30℃左右時開始,每隔大約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或蠟完全熔化后再記錄4~5次。⑤分析和論證:方格紙上的縱軸表示溫度,橫軸表示時間。根據(jù)表中各個時刻的溫度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后將這些點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便得到海波或蠟熔化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說明:圖像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物理量(如溫度)隨另一個物理量(如時間)變化的情況,很直觀。所以科學上常用這種表示方法。根據(jù)你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總結(jié)海波和蠟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個階段的溫度特點。海波與蠟的熔化曲線分析:Ⅰ.AB段。在這段曲線對應的一段時間內(nèi)海波是什么狀態(tài)?溫度怎樣變化?Ⅱ.在曲線上的哪一點海波開始熔化?Ⅲ.在BC段對應的時間內(nèi),海波的狀態(tài)如何?溫度是否變化?這段時間是否對海波加熱?Ⅳ.CD段對應的時間段內(nèi)海波是什么狀態(tài)?溫度如何變化?Ⅴ.蠟在整個過程中溫度怎樣變化?(4)凝固如果讓熔化了的海波冷卻,記下液態(tài)海波在冷卻凝固成晶體過程中的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得到凝固曲線類似下圖所示的形狀。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①DE段表示海波是__液__態(tài),__放__熱(選填“吸”或“放”),溫度__降低__。②EF段表示海波的狀態(tài)是_固液共存_,_放_熱,溫度_不變__。③FG段表示海波的狀態(tài)是_固態(tài)_,_放_熱,溫度_降低_。小結(jié):海波凝固過程中不斷放熱,有固定的凝固溫度,且凝固時溫度不變,思考蠟在凝固時有什么特點?(5)評估和交流: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實驗心得。3.熔點和凝固點:(1)熔點: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雖然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稱為它們的熔點。(2)晶體:具有固定熔點的固體稱為晶體,例如海波、冰、各種金屬等。(3)非晶體:沒有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稱為非晶體,如蜂蠟、松香、玻璃、瀝青等。(4)凝固點:晶體凝固時也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做凝固點。同一種物質(zhì)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非晶體沒有確定的凝固點。(5)預習課本上物質(zhì)的熔點表。提醒:表上的括號“在標準大氣壓下”表明熔點還與壓強有關。(6)思考:①能否用鉛制的容器熔化銅或錫?在南極考察站能使用水銀溫度計測氣溫嗎?②晶體要熔化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反之,凝固呢?4.熔化吸熱,凝固放熱:下面是一段海波的自白,閱讀并回答問題?!拔医泻2ǎ业娜埸c和凝固點都是48℃?,F(xiàn)在我的體溫恰好是48℃,請同學們告訴我,我是應該熔化,還是應該凝固呢?只要你們說得對,我就照你們說的辦?!?1)討論并回答。48℃既是海波的熔點,也是它的凝固點。此時海波是熔化還是凝固,關鍵要看海波是吸熱還是放熱。固態(tài)海波在溫度到達熔點時,吸熱則熔化。液態(tài)海波在達到這一溫度時,放熱則凝固。所以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2)熔化吸熱、凝固放熱的應用:北方的冬季較冷,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通常在菜窖里放幾桶水,水結(jié)冰時放出熱,使窖內(nèi)溫度不致太低?,F(xiàn)在,人們研制出一種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圍內(nèi)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所以,人們將這種材料制成顆粒狀,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壁,天氣熱時顆粒熔化,天氣冷時又凝固成顆粒,能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的溫度。思考:人們常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話是什么道理?雪在熔化時要吸熱,所以化雪時更冷。二、學習1.熔化:物質(zhì)從固態(tài)到液態(tài)的過程。2.凝固:物質(zhì)從液態(tài)到固態(tài)的過程。3.晶體與非晶體:(1)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有固定的熔化溫度。(2)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不斷吸熱,溫度不斷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4.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5.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6.晶體熔化的條件:①溫度達到熔點;②繼續(xù)吸熱;晶體凝固的條件:①溫度降到凝固點;②繼續(xù)放熱。【拓展練習】1.下圖所示的是某種物質(zhì)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請你根據(jù)圖像回答下列問題:(1)這種物質(zhì)是晶體還是非晶體?(2)在第6min時,這種物質(zhì)處于固態(tài)還是液態(tài)?(3)這種物質(zhì)的熔點是多少?可能是什么物質(zhì)?答:(1)這種物質(zhì)是晶體;(2)在第6min時,這種物質(zhì)處于固態(tài),還未熔化;(3)這種物質(zhì)的熔點是80℃,可能是萘。2.從氣溫為-6℃的室外取一塊冰拿到22℃的房間內(nèi),它會不會立即開始熔化?為什么?答:不會。因為把冰從氣溫為-6℃的室外拿到室溫22℃的房間內(nèi),-6℃的冰應該先升高溫度,即達到冰的熔點0℃后,再繼續(xù)吸熱才能熔化。所以,冰不會立即開始熔化。第3節(jié)汽化和液化【學習目標】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2.了解沸騰現(xiàn)象,知道什么是沸點。3.知道蒸發(fā)可以致冷。【學習重難點】1.知道沸騰的特點。2.了解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締栴}思考】1.曬在太陽下的衣服一會兒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去了?2.在白色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排盡空氣后封口,并將其放入熱水中,觀察塑料袋的變化;再將塑料袋從熱水中取出,觀察塑料袋的變化。【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物質(zhì)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稱為汽化,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稱為液化。(2)思考并列舉一些生活和自然現(xiàn)象中汽化現(xiàn)象的實例。濕衣服晾干、水壺里水燒開、打火機打火、使用液化石油氣、灑在地上的水消失、洗過的頭發(fā)用吹風機吹干等等。(3)汽化現(xiàn)象可分為兩類:蒸發(fā)和沸騰。2.沸騰(1)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提出問題:水在沸騰時有什么特征呢?水在沸騰后繼續(xù)加熱,溫度會不會越來越高?實驗成功的關鍵是要縮短水沸騰前的加熱時間,既能節(jié)約能源,又能減少污染。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呢?討論并提出各種方案:①燒杯小一些,加熱的水少一些;②燒杯上加一帶孔的紙蓋;③將普通酒精燈改為三芯酒精燈。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思考:①點燃酒精燈后,溫度計的示數(shù)變化;②當溫度升高時,水中是否出現(xiàn)氣泡?這些氣泡是怎樣變化的?③水沸騰過程中繼續(xù)對它加熱,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否變化?④沸騰的水停止加熱,水還會繼續(xù)沸騰嗎?⑤水沸騰時,燒杯里水面以上的部分是否透明?分析論證:①沸騰是液體內(nèi)部和表面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②液體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③沸騰過程是吸熱過程。由實驗現(xiàn)象可知:隨著對水加熱,水的溫度__上升__,達到某一溫度時,水開始__沸騰__,此后,雖然繼續(xù)對水加熱,但水的溫度不變_。(2)沸點:各種液體沸騰時都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作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預習課本沸點表,討論:①能不能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沸水的溫度?②實驗時水沸騰時的溫度為什么不是100℃而是96℃?各組水沸騰時的溫度為什么不同?(3)影響液體沸騰的因素:①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②同一種液體的沸點與氣壓的高低有關。液體表面的氣壓越大,沸點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③液體的純凈度。(4)思考:①水煮雞蛋時,只要水不干雞蛋就不會焦,而油炸雞蛋時,油沒干雞蛋也會焦,這是為什么?②紙鍋為什么能燒開水?3.蒸發(fā)(1)蒸發(fā):蒸發(fā)是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且只發(fā)生在液體表面的汽化現(xiàn)象。(2)思考:①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是什么感覺?②把酒精反復涂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溫度計讀數(shù)有什么變化?③如果溫度計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溫度計讀數(shù)會變化嗎?(3)蒸發(fā)致冷:液體在蒸發(fā)過程中吸熱,致使液體和它依附的物體溫度下降。(4)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觀察生活中是怎樣曬衣服的?由此你想到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小結(jié):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液體的溫度、表面積、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在液體表面積和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一定時,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fā)_越快_;在液體的溫度和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一定時,液體表面積越大,蒸發(fā)_越快_;在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的溫度一定時,液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流動越快,蒸發(fā)_越快_;想想議議: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加快或減慢蒸發(fā)的事例,試著說明理由。(5)蒸發(fā)和沸騰比較:相同點:它們是汽化現(xiàn)象的兩種方式。不同點:發(fā)生位置、發(fā)生溫度、發(fā)生程度。4.液化:(1)液化有兩種方式:①所有的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液化。如草地上的露珠。②在一定溫度下,壓縮氣體的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將氣體液化的最大好處是體積縮小,便于儲存和運輸。如液化石油氣。(2)氣體液化時要放熱。(3)想想議議:冬天手冷時,用嘴向手上“哈氣”(即緩慢地吹氣),手會感到暖和。若用勁兒向手上吹氣,手不但不會暖和,反會覺得更冷。都是從嘴中出來的氣,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覺呢?二、學習1.汽化吸熱,有兩種方式:沸騰和蒸發(fā)。2.液化放熱,有兩種方法:降溫和加壓?!就卣咕毩暋?.火箭發(fā)射時,為了保護發(fā)射臺的鐵架不被火箭向下噴射的高溫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員在臺底建造了一個大水池。當高溫火焰噴到水中時,產(chǎn)生了迅速擴展的龐大的白色“氣團”,在這一過程中包含的物態(tài)變化是__汽化__和__液化__。(均填寫物態(tài)變化名稱)2.水壺中的水沸騰后,仍放在火爐上加熱,水的溫度將(B)A.升高B.不變C.忽高忽低D.降低3.在18℃的房間里,放有一杯酒精,將溫度計放入酒精中,示數(shù)穩(wěn)定后取出,觀察它的示數(shù),會發(fā)現(xiàn)(C)A.高于18℃B.低于18℃C.先下降,后上升D.一直等于18℃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C)A.霧是漂浮在空氣中的水蒸氣B.露是大量水冰晶吸熱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C.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能液化D.壓縮體積可以使所有氣體液化第4節(jié)升華和凝華【學習目標】1.知道什么是升華和凝華。2.知道升華吸熱,凝華放熱。3.能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緦W習重難點】1.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能應用升華吸熱和凝華放熱。2.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環(huán)?!締栴}思考】冬天里的雪花是怎樣形成的?【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升華和凝華(1)在試管中加少許碘,塞緊蓋子后放入熱水中。一會兒,當固態(tài)的碘變?yōu)樽仙庹魵獬錆M試管后,從熱水中拿出,再放入涼水中,碘蒸氣又會變?yōu)楣虘B(tài)的碘。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物態(tài)現(xiàn)象。把觀察到的物理現(xiàn)象填入下面的橫線上。加熱時:碘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條件是吸熱。冷卻時:碘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條件是放熱。結(jié)論:物質(zhì)從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的現(xiàn)象叫做升華,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的現(xiàn)象叫做凝華。(2)升華過程吸熱,凝華過程放熱。2.升華(1)觀察生活中的升華現(xiàn)象:①衣柜的樟腦球變?。虎诙炝涝谕饷娴谋鶅龅囊路兏闪?;③雪人沒有熔化卻變小了。(2)干冰:是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在壓縮體積和降溫的條件下,會變成無色液體,再降低溫度,會變成雪花般的固體,經(jīng)過壓縮,就會成干冰,它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可以在-78℃時直接變成無色二氧化碳氣體。應用:①干冰粉噴灑到舞臺上,迅速升華吸熱,使周圍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產(chǎn)生“白霧”以渲染氣氛;②干冰粉噴灑到盤子上,不僅可以渲染氣氛,還可以利用升華吸熱冷卻食物;③人工降雨。3.凝華(1)觀察生活中的凝華現(xiàn)象:霜、冰花、霧凇。(2)想想議議:水的三種狀態(tài)分別是水、冰和水蒸氣。給圖填字,說明它們?nèi)咧g的轉(zhuǎn)化過程以及吸熱、放熱的關系。(3)這些自然現(xiàn)象的成因分別是怎樣的?云、霧、露、雪、霜、雨。4.水資源與水循環(huán)(1)水資源:水資源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是人類生活的源泉。能夠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占淡水資源總量的0.3%,因此保護水資源十分重要。(2)水循環(huán):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在水、水蒸氣、冰這三種狀態(tài)之間,在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溫度下,經(jīng)歷著六種物態(tài)變化的循環(huán)轉(zhuǎn)化,構成了水循環(huán)。二、學習1.物質(zhì)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升華,該過程吸熱。2.物質(zhì)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華,該過程放熱?!就卣咕毩暋?.下面哪些現(xiàn)象是升華(A)A.放在木箱中的衛(wèi)生球過一段時間會變小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C.灑在地上的水變干了D.放在冷凍室的鮮肉變硬了2.日光燈用久了,兩頭會發(fā)黑,這是燈絲(C)A.先凝華后升華形成的B.凝固形成的C.先升華后凝華形成的D.先升華后凝固形成的3.下列關于物態(tài)變化的現(xiàn)象,說法正確的是(D)A.冬天,樹木及地面上結(jié)霜是凝固現(xiàn)象B.霧的形成是汽化現(xiàn)象C.冬天,晾在室外結(jié)成冰的衣服會直接變干,是蒸發(fā)現(xiàn)象D.冬天,晾在室外結(jié)成冰的衣服會直接變干,是升華現(xiàn)象第四章光現(xiàn)象第1節(jié)光的直線傳播【學習目標】1.知道什么是光源;知道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會用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解釋一些現(xiàn)象。3.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了解光年是長度單位。【學習重難點】1.知道光的直線傳播,知道光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速度不同。2.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簡單的光現(xiàn)象?!締栴}思考】伴隨著舒緩的音樂,欣賞一幅幅美麗的城市夜景。思考:是什么使城市的夜晚如此美麗?【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光源:(1)思考:生產(chǎn)和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發(fā)光?(2)光源:能發(fā)光的物體叫作光源。分類: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光的直線傳播:(1)思考:打開電燈,我們就可以看見它的光,這是由于光從燈泡到達了我們的眼睛,那么,光的傳播有什么特點?(2)與同學相互討論,生活中光傳播的一些畫面。(3)探究:光是怎樣傳播的?①實驗:在暗室中發(fā)射一束光,讓其在空氣中傳播。實驗觀察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徑是沿直線傳播的。②實驗:發(fā)射一束光,讓其在水中傳播。觀察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光在水中的傳播路徑是_沿直線傳播的_。③實驗:發(fā)射一束光,讓其在有機玻璃中傳播。觀察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光在有機玻璃中的傳播路徑是_沿直線傳播的_。④小結(jié):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_直線傳播的_。3.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及現(xiàn)象:思考: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什么應用呢?①激光準直;②射擊瞄準要注意“三點一線”;③隊列;④千手觀音;⑤小孔成像;⑥手影游戲,影子;⑦日食和月食的形成。4.光的傳播速度:(1)思考:雷聲和閃電在同時同地發(fā)生,但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說明什么?光速比聲速快。(2)光速:c=3×108m/s(3)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快。(4)光在水中的速度大約是空氣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約是空氣中的2/3。(5)光年:光在真空中傳播一年所經(jīng)過的距離。光年是一個長度單位。二、學習1.光源:能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2.光的傳播: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一定沿直線傳播。3.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及生活現(xiàn)象:(1)應用:激光準直、射擊瞄準……(2)生活現(xiàn)象:影子、日(月)食……4.光速:c=3×108m/s。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快。光年是長度單位。【拓展練習】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A.太陽和月亮都是光源B.光在同種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C.人看見物體是由于人眼發(fā)出光線射到物體上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2.在太陽光垂直照射的塑料棚頂上有一個很小的“△”形小孔,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C)A.“△”形B.“▽”形C.圓形D.無規(guī)則形狀3.太陽光傳到地球上需要的時間約為8min20s,則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__1.5×108__km。第2節(jié)光的反射【學習目標】1.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fā)生反射。2.認識光反射的規(guī)律,了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3.理解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緦W習重難點】1.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用光的反射解釋一些簡單現(xiàn)象?!締栴}思考】許多物體本身并不發(fā)光,但我們卻能夠看見。思考: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光的反射(1)想想議議:在漆黑的夜晚,我們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電視,怎樣才能看到呢?為什么?我們能看見太陽、電燈,是由于它們能發(fā)光,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這是光的直線傳播。我們能看見不發(fā)光的物體,是由于它們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這是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的相關概念:垂直于鏡面的直線叫做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反射角。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提出問題:光在反射時遵循什么規(guī)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2)設計實驗: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紙板ENF豎直的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于鏡面。(3)進行實驗:①使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點,經(jīng)平面鏡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畫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觀察反射光的方向是否改變。多做幾次,用不同顏色的光記錄每次光的徑跡。用量角器測量ON兩側(cè)的角的大小。②將紙板NOF向后或向前折,觀察在紙板上是否還有反射光。(4)分析論證:由上述實驗,我們可以得到結(jié)論:光在發(fā)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__同一__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__兩側(cè)__;反射角__等于__入射角。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①認識“三線兩角”:②輔助練習:如圖甲,AO是__反射__光線,BO是__入射__光線,ON是__法__線,∠AON是__反射__角,∠BON是__入射__角。如圖乙,入射光線與鏡面夾角為20°,則入射角等于__70°_,反射角等于__70°_,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等于__140°_。3.光路的可逆性:(1)思考:如果把入射光的方向改為逆著反射光的方向,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新的反射光的方向會逆著原來入射光的方向。這表明: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反射可逆在生活中的現(xiàn)象:生活中有很多現(xiàn)象可以說明光路的可逆性。例如,如果你在一塊平面鏡中看到了另一位同學的眼睛,那么,不論這個平面鏡多么小,你的同學也一定會從這塊平面鏡中看到你的眼睛。4.鏡面反射和漫反射(1)鏡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整、光滑的表面,被平行的反射的現(xiàn)象。漫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被向著四面八方反射的現(xiàn)象。(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例子①光污染:由于大量的高樓采用玻璃幕墻、磨光的大理石等作為裝飾,太陽光在其表面發(fā)生鏡面反射,反射的光過于刺眼而干擾人們正常生活,造成光污染。②由于漫反射,我們才能從各個方向看到不發(fā)光的物體。二、學習1.光的反射現(xiàn)象:光在傳播到不同物質(zhì)時,在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zhì)中的現(xiàn)象。2.光的反射定律:光在發(fā)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就卣咕毩暋?.在下圖中,根據(jù)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判斷并畫出相應的反射光線或入射光線。2.如下圖所示,欲使用一平面鏡將斜射的陽光豎直向下射入井中,請你用作圖的方法確定應當怎樣放置平面鏡。3.(多選)一個雨后的晚上,天剛放晴,地面雖已干,但仍有不少水潭。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斷正確的是(BC)A.迎著月光走時,地面上較暗處是水潭B.迎著月光走時,地面上較亮處是水潭C.背著月光走時,地面上較暗處是水潭D.背著月光走時,地面上較亮處是水潭4.在暗室里用手電筒照射一塊毛玻璃,觀察反射光的方向。然后用蘸水的濕毛巾擦毛玻璃,再用手電筒照射毛玻璃,觀察反射光的方向。比較前后兩次反射光有何變化。討論這是為什么。答:手電筒照射一塊毛玻璃,其反射光為漫反射,故在各方向都能看清毛玻璃。濕毛巾擦毛玻璃后,水會將毛玻璃的粗糙面填平,從而形成鏡面反射,如果人眼正處于反射的區(qū)域,就會得到非常強的光線,如果人眼沒處于反射的區(qū)域,則眼中得不到玻璃的反射光線。第3節(jié)平面鏡成像【學習目標】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4.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5.通過“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緦W習重難點】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平面鏡的應用?!締栴}思考】岸邊的柳樹與它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思考柳樹的倒影有什么特點呢?它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思考:在你照鏡子的時候可以看見鏡子里有另一個“你”,鏡子里的這個“你”稱為你的像。①鏡子中的這個像和你的大小一樣嗎?當你改變與鏡子的距離時,像的大小改變嗎?②你的像在什么位置?像到鏡子的距離是多少?鏡子中所成的像有什么特點?(2)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時,像的位置、大小跟物體的位置、大小有什么關系?猜想:像到鏡面的距離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大小相同。設計實驗:①我們雖然可以看到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鏡后放置一塊光屏,屏上不會呈現(xiàn)物體的像。因此,我們無法用尺子去測量像的位置和大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②怎樣尋找像的位置?③用什么方法比較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系?④用什么方法比較物和像的大小關系?⑤根據(jù)實驗計劃,你準備選擇哪些實驗器材?進行實驗: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紙上豎立一塊玻璃板,沿著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代表平面鏡的位置,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玻璃板前,通過移動未點的蠟燭,找到點燃蠟燭的像的位置,在紙上標記蠟燭和像的距離,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復上述操作。分析論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①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②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③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④像是虛像。2.平面鏡成像的原理:(1)用畫圖的方式來表達像和物的關系。①在蠟燭上任選一點S。②從S發(fā)出的光中任選兩條入射光,其反射光線如圖所示。③如果人眼正處在這兩條反射光線的傳播路徑上,眼睛就會覺得這兩條光線好像是從這兩條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在鏡后的交點S′射出的,我們把S′叫做S的虛像。④物體上的每個點在鏡子里都有一個虛像點,所有的虛像點就組成整個物體的虛像。(2)實像和虛像的區(qū)別:①實像:能夠呈現(xiàn)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實像,實像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形成的。如:小孔成像。②虛像:只能用眼睛觀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現(xiàn)的像叫做虛像,虛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如:平面鏡所成的像。(3)例題講解: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A′B′。問題:1.7m高的人照鏡子,鏡子高1m,則鏡中的像為多高?問題:人離鏡子越遠,像越小,這種說法對嗎?(4)思考:岸邊的樹木和山峰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你能說明其中的道理嗎?3.平面鏡成像的應用(1)有些面積較小的店鋪,在一面墻上鑲上大的平面鏡,就會在視覺上產(chǎn)生面積似乎增加一倍,顯得十分氣派,某些居家也采用同樣的方法增加視覺空間,顯得格外豪華寬敞。(2)在生活中,只要善于巧妙利用平面鏡,就能增加許多美景,增添許多樂趣。如:照鏡子、商店墻上的鏡子、排練房中的大鏡子。(3)思考:①測視力時要求眼睛到視力表的距離是5m。那么在3m的房間里能測視力嗎?如何測?②月球與地球相距3.8×108m,當我們在1.5m深的池中看到“月亮”時,它距池面有多遠?這個“月亮”與天空中的月亮等大嗎?③為什么我們看到的“月亮”要???(“近大遠小”的原因)4.凸面鏡與凹面鏡的特點及其應用(1)凸面鏡:能起擴大視野的作用,如汽車后視鏡、街頭路口處的反光鏡等。(2)凹面鏡:能會聚光線。如:汽車前燈的反光裝置、利用凹面鏡制成的太陽灶燒水等。二、學習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2)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3)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像是虛像。2.實像和虛像:(1)實像:能夠呈現(xiàn)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實像,實像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實像是由實際光經(jīng)會聚形成的。如:小孔成像。(2)虛像:只能用眼睛觀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現(xiàn)的像叫做虛像,虛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就卣咕毩暋?.物體AB在鏡里有像A′B′,但若在A′B′和平面鏡后面之間放一個物體遮擋,你是否還能在平面鏡里看見像A′B′(B)A.不能B.能C.能,像變暗D.能,像變小2.人站在平面鏡前,當他向平面鏡走近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C)A.像變大,像到鏡面的距離變小B.像變大,像到鏡面的距離變大C.像不變,像到鏡面的距離變小D.像不變,像到鏡面的距離不變3.下面說法正確的是(B)A.汽車的后視鏡是凹面鏡B.在街頭丁字路口拐彎處的反光鏡是凸面鏡C.手電筒的反光裝置相當于凸面鏡D.凸面鏡和凹面鏡對光線的作用不遵守光的反射規(guī)律4.通過平面鏡看到鐘上時針、分針的位置如圖所示,則鐘所指示的時間是__10__點__0__分。第4節(jié)光的折射【學習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其特點。2.能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現(xiàn)象?!緦W習重難點】1.會通過實驗探究光的折射特點。2.會用折射規(guī)律解釋常見的折射現(xiàn)象?!締栴}思考】有趣的現(xiàn)象:海市蜃樓。思考:海市蜃樓是怎樣形成的呢? 【學習過程】一、學習新課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定律(1)光在發(fā)生折射時,折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__同一__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__兩側(cè)__;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時,折射角__小于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減小)時,折射角__增大(或減小)__;當光線從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__大于__入射角。(2)進一步明確“三線兩角”的概念:入射光線、法線、折射光線和入射角、折射角如圖所示。(3)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猜想:如果讓入射光線逆著原來折射光線的方向入射,現(xiàn)在的折射光線將怎樣射出?實驗:光從玻璃射入空氣中。首先用筆在光從空氣射入玻璃時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位置分別做上一個標記。現(xiàn)在讓入射光線逆著原來折射光線的方向入射,觀察現(xiàn)在折射光線的位置。對比兩個光路圖,說明折射光路具有什么性質(zhì)?觀察現(xiàn)象并得出結(jié)論: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4)思考:如果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是否發(fā)生折射現(xiàn)象?射到空氣中的光線將向哪個方向偏折?畫圖表示你的想法。你在作出這個猜測時,作了什么樣的假設?實際做做,看這種假設和猜想是否正確?3.光的折射現(xiàn)象:(1)折射使池水“變淺”;(2)折射使樹木“變高”;(3)折射使鉛筆“錯位”;(4)海市蜃樓。二、學習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中時,傳播方向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定律:光在發(fā)生折射時,折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cè);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減小)時,折射角增大(或減小);當光線從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拓展練習】1.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在豎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蠟燭,對著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蠟燭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時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蠟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A.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