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小學(xué)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8單元 好的故事(課堂實錄)_第1頁
人教部編版小學(xué)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8單元 好的故事(課堂實錄)_第2頁
人教部編版小學(xué)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8單元 好的故事(課堂實錄)_第3頁
人教部編版小學(xué)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8單元 好的故事(課堂實錄)_第4頁
人教部編版小學(xué)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8單元 好的故事(課堂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好的故事

一、導(dǎo)入。

師:(出示投影,一組照片)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粋€好的故事,我的故事

從一條老街開始。老街上有一家歷史悠久的小酒店,有一間名叫跨湖的書

院,有一座總有游客端著相機(jī)去拍照的老房子。老街的旁邊是一條寬闊的

河,對岸也都是老房子。老街的出口是一座橋,站在橋上眺望,可以望見遠(yuǎn)

處的亭子,傳說站在這個亭子上可以望見遠(yuǎn)處的大海。出了老街向右轉(zhuǎn),

寬闊的河道一直陪伴在馬路邊,河上有橋,河邊有塔,還有廣袤的田野,河

上有金色的倒影。最后我到了這里。請問,有誰知道我的行走路線?

生1:蘭亭。

師:沒錯,終點是蘭亭。那前面呢?

生2:前面我感覺是鑒湖。

師:沒錯,紹興的每一條河流都是鑒湖,可惜還是沒有具體路線。

(學(xué)生都面露迷惘的神色)

師:太遺憾了。我們身處象牙塔,卻忽略了很多身邊的美景。這條老街

就是我們一中前面的偏門老街。(學(xué)生作恍然大悟狀)出了老街往右拐的馬

路叫“山陰路”,沿著“山陰路”一直往前走,經(jīng)過婁宮鎮(zhèn),最后到達(dá)蘭亭。

這就是我的“好的故事”,這也是魯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在先生的日記

里,我找到了這樣一條記載:

(投影:1913年6月26日“同三弟至大路浙東旅館偕伍仲文乘舟游蘭

亭,又游禹陵,歸路經(jīng)東郭門登陸,步歸”。一一《魯迅日記》)

師:我們剛才領(lǐng)略的就是當(dāng)年先生的行船路線。今天,讓我們一起感知

先生的《好的故事》。請大家翻開課本。

二、初品課文。

師:請大家在預(yù)習(xí)的基礎(chǔ)上,再次細(xì)細(xì)品讀課文,注意其中的字詞。

(默讀3分鐘左右)

師:我們先來解決一下課文的字詞問題。

(請一組學(xué)生逐一朗讀,糾正錯誤)

師:我們常常說,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實看文也是一樣的。請大家說說,

你對《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

生3: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寫的景物很美。他寫到的烏柏啊、野花

啊,都寫得很美麗,同時也很細(xì)膩。

師:又美麗又細(xì)膩,這是你對“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

生4:我的第一感覺這是一篇很悠閑的小品文。

生5:我的第一印象是這篇文章很有一種畫面感,在讀的時候腦子里

會印出這個畫面。但同時,我也看不懂他為什么要這么寫。

師:那可以問問前面兩位同學(xué)為什么這么寫,他們都說了,這文章很美,

很悠閑之類的。

(生3、生4搖頭)

師:原來你們也不是很懂。我想告訴大家,其實這篇貌似又美又悠閑的

文章,看不懂是正常的,你要一下子能看懂,那反而是不正常的。因為它選

自魯迅先生的《野草》散文集。我們都知道《野草》是非常難讀的。但總

的來說,《好的故事》可以給我們留下一個比較亮、比較美的感性的印象。

三、細(xì)品課文。

師:我們可以先來看看,魯迅先生寫“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幾節(jié)?

生6:從第三節(jié)到第八節(jié),“現(xiàn)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幽雅,

有趣,而且分明”。

師: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出來,所謂的“好的故事”不過是魯迅

先生的一個夢。(“夢”字由學(xué)生與教師共同說出)先生從“昏沉的夜”開

始,做了一個夢,最后又回到了“昏沉的夜”。這就是整篇《好的故事》的

結(jié)構(gòu),這樣的圓形結(jié)構(gòu),讓我想到了我們曾經(jīng)學(xué)過的另一篇課文。

生(眾):《荷塘月色》。

師:這個《好的故事》是魯迅先生的“好的故事”,你覺得它與一般的

“好的故事”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

生7:我覺得魯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好像并沒有具體的情節(jié)。他只

是把他所經(jīng)過的地方繪成一幅圖畫,而這個“好的故事”就在這幅圖畫里

面°

師:畫面感很強(qiáng),但是沒有具體的情節(jié)。還有其他特殊的地方嗎?比如,

這個畫面都以一種怎樣的形式呈現(xiàn)?如果你去寫山陰道邊的景物你會怎么

寫?現(xiàn)在先生是怎么寫?

生8:我可能會用一些比較長的句子,會用一些修辭,比如比喻什么的。

而先生好像就用一些詞語,感覺就像是把一些意象拼起來,像詩一樣。

師:意象的拼接。這個說法好。除了意象的拼接之外,我們可以看看,

這些烏柏、新禾、野花、雞、狗、叢樹、枯樹、茅屋、塔和伽藍(lán)等等,都

以一種怎樣的形式呈現(xiàn)?

生(眾):倒影。

師:這一點非常特殊。如果我去寫山陰道上的景物,可能我也沒有具體

的情節(jié),可能我也只是一些意象的拼接,可是我會不會把所有山陰道上的

景物都放到倒影中去寫?也許,這是屬于魯迅非常獨特的地方。所以,我覺

得,這個“倒影”倒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東西。

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個“倒影”究竟有哪些獨特之處。魯迅先生寫景

的段落主要集中在第五節(jié)和第七節(jié),我們就把第五節(jié)到第七節(jié)這三段來讀

一遍。大家慢慢讀。

(學(xué)生朗讀“我仿佛記得曾坐小船經(jīng)過山陰道……”)

四、深入文本,共析“倒影”,通過“倒影”來進(jìn)一步了解“好的故事”

的豐富內(nèi)涵與象征意義。

1.初步感知“倒影”特點。

師:大家看看,這些倒影都有些怎樣的特點?讀讀這些句子,“搖動,擴(kuò)

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fù)近于原形”等等,全部都在講倒影。

生9:我覺得他寫的倒影就像人的記憶的碎片一樣,都在不停地動

著。

師:好,我把你說的這個“動”字寫下來。

(板書:動)

生9:像村里比較和睦、比較安詳?shù)那榫?,有許多雜的東西在那里。

師:我注意到了你的這句話“有許多雜的東西”。

生10:他所描繪的故事仿佛時刻處于動態(tài)。而且先生所描寫的都是那

些很普通很常見的景色。很多很雜。

師:又普通,又雜,東西特別的多。

(板書:雜)

兩位同學(xué)都提到了“動”,它從來都沒有平穩(wěn)下來過,這個“動”會給

你怎樣的感覺?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一樣?xùn)|西始終處在“動”的狀態(tài),

它沒有安靜,沒有安寧,不穩(wěn)定,它會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生n:感覺美好的東西會忽然消失,有擔(dān)心與不安。

師: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生11:在夢境中。

師:有點擔(dān)心、不安、猶豫與害怕。

生12:比較斑駁。

師:這個詞語用得好,我也把這個寫下來。

(板書:斑駁)

生13:感覺像在放連環(huán)畫般的絢爛。

師:你可以結(jié)合前面兩個男生的回答,東西很雜,又雜又斑駁。

生13:非常豐富,充斥的東西比較多。

師:具體充斥的都是哪些東西?

生13:烏柏、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lán)、

農(nóng)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又樸素又常

見。

師: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又樸素又常見的景物組合在一起,卻有著很

不尋常的意味在里面。我們來咀嚼一下。烏柏是蒼老的,新禾卻是稚嫩的;

叢樹是郁郁蔥蔥的,枯樹卻是老態(tài)頹現(xiàn)的;塔和伽藍(lán)是佛教中的東西,茅屋

卻是民間生活中的東西;村婦、村女和農(nóng)夫是俗人,而和尚卻是僧人。大家

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

生(眾):好像是對立的,兩個對立的概念放在一起。

師:這也是魯迅先生一個很常見的寫作習(xí)慣。比如先生有一篇很著名

的文章,叫《為了忘卻的記念》,還有一句很著名的詩,叫“于無聲處聽驚

雷”。我們常常說,人除了有意識之外,還有潛意識,我們能不能這樣理解,

這也是先生的一種潛意識的表現(xiàn)呢?他不自覺地就把兩個矛盾的東西放到

了一塊兒。我們也可以借此窺探一下先生的內(nèi)心。

前面同學(xué)們也提到,整篇《好的故事》顏色非常的斑駁與絢爛,那么大

家有沒有注意到,第二段景色描寫中,顏色開始變得單一起來了。它以怎樣

的顏色呈現(xiàn)給我們?

生(眾):紅色。

師:先生在第二段景色描寫中,出現(xiàn)了一個中心意象,大紅花和斑紅花,

并且所有的意象都被夾雜了紅色。

(板書:紅)

2.點明“象征”。

師:我前面講到,《好的故事》選自先生的《野草》,而對于《野草》,

先生自己是這樣形容的:“我所有的哲學(xué)都包括在《野草》里面”,自然,

也包括在他的《好的故事》里面。這種借非常具體的事物,來表達(dá)一種非

常抽象的思想與情感的手法,叫做象征。舉個例子說明一下,比如我們紹興

的市花是蘭花,有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在自己家里放上一盆蘭花,這其

實也是一種象征。因為文人墨客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幽靜而優(yōu)雅的,而蘭花

給人的感覺也是幽靜而優(yōu)雅的。有的時候,文人墨客希望借這盆蘭花告訴

來拜訪他的人,我就是一個如蘭花般的人,富貴于我如浮云。這其實就是象

征。借具體的事物,來表達(dá)抽象的思想與感情。所以,我們在討論《好的故

事》的種種時,必然離不開對這種手法的審視。

3.深入探討“倒影”特點,體味先生情感,以文字形式呈現(xiàn)。

師: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為太硬,但用勁嚼

了,便會發(fā)現(xiàn)真是回味無窮。我們不妨試著來嚼嚼看。

(投影:請結(jié)合文中的具體語句和“倒影”的某個特點來嘗試詮釋“倒

影”的背后藏著先生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倒影”的特點前面大家都已經(jīng)講至%我也已經(jīng)寫在了黑板上,大

家在這些特點中選擇一個,我們嘗試著結(jié)合具體的語句來體味一下先生藏

于背后的情感。大家可以寫在課文上。(板書:倒影一一動雜斑駁紅)

(學(xué)生獨立寫作約10分鐘)

生14:畫面畢竟是水中的倒影,亦真亦幻,交融擴(kuò)散。一滴水珠落下,

這畫面便像水暈一樣層層地蕩開,起起伏伏,穿梭于現(xiàn)實與夢境中?;蛟S先

生當(dāng)時生活的年代很動蕩,他怕失去這些安寧的生活,這些美好,就像水中

的倒影一樣,可以看出先生當(dāng)時起起伏伏的心境,怕失去這個美麗的夢。

師:最后一句是點睛句。

生15:這個夢給我的感覺是內(nèi)心被溫暖明媚的水包圍著,讓我不免去

猜想,先生當(dāng)時的心中充滿著怎樣溫柔明媚的風(fēng)景,但他的內(nèi)心卻又像這

倒影一樣是動搖的,擔(dān)心著好的東西會離開他。那些斑駁的事物可以象征

著他生活中遇到過的許許多多美好的事情,這些東西融在水里,就像交織

在他的心間一樣,讓他總記得,支撐著他在黑暗中不斷地前行。

師:你的文字很漂亮,你的理解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我注意到你這一

句話“內(nèi)心被溫暖明媚的水包圍著”,同時,這水又是動蕩的,又是讓人害

怕失去的。

生16:這個好的故事不過是先生的夢。夢中的新禾、烏柏等等景物的

描寫,也體現(xiàn)出夢中景物的雜,同時也體現(xiàn)出先生對故鄉(xiāng)種種細(xì)小事物的

懷念與喜愛,對于美好夢境的追求。

師:你談到了他對故鄉(xiāng)的懷念,這種情感肯定有,因為當(dāng)時先生離開家

鄉(xiāng)很多年了。

生17:我想說的是昏沉的夜。它給我的感覺是作者想要描寫的是現(xiàn)實

的黑暗,后來寫到很多美麗的東西,這其實是黑暗現(xiàn)實之下對美好生活與

和平的向往。他的描寫之所以如此細(xì)膩與紛雜,其中也有他對故鄉(xiāng)的懷念

和深深的眷戀。

師:你結(jié)合了前面所有同學(xué)的回答,還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昏沉的

夜”。能這樣比較起來閱讀很有想法。

(教師板書:昏沉的夜)

五、體味“昏沉的夜”。

師:既然這位同學(xué)提到了昏沉的夜,我們不妨來看看,昏沉的夜是個怎

樣的夜。

(板書:昏沉的夜一一是個怎樣的夜?)

前面同學(xué)們都提到,“好的故事”雖然虛幻,但可能象征著先生心中的

希望、美好。(板書:好的故事一一美好虛幻希望)

那么“昏沉的夜”又象征著什么?前面有同學(xué)提到,它可能象征著社會

的黑暗。我們可以先來看看,這個“昏沉的夜”除了黑之外,還有著一些怎

樣的特征。

要真正理解這個“昏沉的夜”的精髓,離不開一個標(biāo)點,請大家注意第

一節(jié)倒數(shù)第二個標(biāo)點,是一個冒號。冒號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前面那兩句話

絕對是解釋冒號后面的“昏沉的夜”的關(guān)鍵的句子。我們來看看這個句子:

“鞭爆的繁響在四近,煙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斌w味一下,這是個

怎樣的夜。

生18:孤單的。“鞭爆的繁響在四近”再加上文章最后的時間是2月

24日,提示我們,這應(yīng)該是個過年的時候。

師:你這個點找得真準(zhǔn)。

生18:鞭炮在響,而他卻獨自一個人抽著煙拿著書聽著鞭炮的聲響享

受著夜的黑暗,我覺得他非常孤獨。

師:我覺得你很感性。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過年的時候鞭炮的響

聲并不是連著響的,而是響一聲,停一下,再響一聲,再停一下,而在響聲與

響聲的中間,在那空白里,卻比較容易讓人傷感孤獨。所以說,喧囂之后的

孤獨更容易讓人心生涼意。你還提到了煙草,那我們不如把這個煙草留給

后面那位同學(xué)講吧,她已經(jīng)很想講了。

生19:我想的跟她也差不多?!盎璩恋囊埂笔莻€很寂寞的夜。另外,一

個人會抽煙,往往是因為他比較煩或者比較憂愁,并且這種情緒難以排遣,

所以選擇抽煙來遮掩或逃避。這里,魯迅先生也是一樣,在過年的時候,別

人在喧囂,他卻很寂寥,用抽煙來排遣自己的情緒,他是孤獨而寂寞的。

師:你提到的,一個人在很寂寞很孤獨的時候會抽煙。讓我想到了曾經(jīng)

讀到過的一個句子,叫“寂寞是一支煙”。大家可以想想,煙霧在什么樣的

情況下可以包圍著你。如果我走近你,我對你說一句話,對你打一個手勢,

這個時候你身邊還會有煙霧嗎?煙霧也好,鞭炮也好,都是很虛幻的東西,

當(dāng)我走近你的時候,你的身邊便只有我,而沒有煙霧了。先生為什么會被煙

霧包圍,因為他身邊沒有人,只有他自己孤獨地坐著。所以,這個昏沉的夜,

不僅僅黑暗,也是個寂寞而孤獨的夜晚。

(板書:昏沉的夜一一黑寂寞)

六、深入探討“昏沉的夜”,探究背景,體味魯迅的寂寞心情。

師:那么,先生為什么會如此的寂寞?

讀文章有一點非常重要,知人論世,還要了解文章寫就之前的背景以

及作者的心情,只有了解了這些,才有可能真正地讀懂一篇文章。那我們就

來了解一下,當(dāng)時,先生的寂寞,緣何而來。

(投影:后來《新青年》的團(tuán)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jìn),

我又經(jīng)驗了一回同一戰(zhàn)陣中的伙伴還是會這么變化,并且落得一“作家”

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不過已經(jīng)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

叫做隨便談?wù)?。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夸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后印成

一本,謂之《野草》。

——魯迅)

師:在沙漠中走來走去的魯迅,失掉了同伴的魯迅,顯然是十分寂寞的。

如果說“好的故事”是明媚而美好的,它象征著魯迅的希望;那么“昏沉的

夜”便是黑暗的,孤獨的,與希望相對,它是一一

生(眾):絕望的。

(板書:昏沉的夜一一黑寂寞絕望)

七、繼續(xù)深入文本探究先生面對絕望的人生態(tài)度。

師:我們再次來回顧一下課文的結(jié)構(gòu),它從一個昏沉的夜開始,做了一

個關(guān)于“好的故事”的夢,然后又回到了昏沉的夜。也就是說,先生從絕望

開始,進(jìn)入虛幻而美好的希望,最后又回到了絕望,你可以想象,先生心中

的絕望有多么重。但是如果只有絕望,那么他便不是偉大的魯迅了。所以,

先生在文章的結(jié)尾,還有一句話:“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

沉的夜……”絕望是無法避免的,但“我”的心里卻總是記著這個“好的

故事”,這又是怎樣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呢?

生20:這是魯迅的一種積極而樂觀的精神。即便現(xiàn)實再怎樣的絕望,

可是他對這美好卻有著積極的向往。他對美好的東西積極地追求著。

師:他有著對美好的向往。整個故事的結(jié)構(gòu)從絕望開始,經(jīng)由希望,再

入絕望,你覺得先生對待絕望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這個絕望在先生心中的分

量是怎樣的?

生20:應(yīng)該還是比較重的。在現(xiàn)實與夢境之間,先生存著一種矛盾的

心情。

師:我們在前面講倒影的時候說,先生會自然而然地把兩個互相矛盾

的東西放在一起。能不能說,其實先生自己本身的思想也是很掙扎、很矛

盾的,對吧?

生21:我覺得他在絕望中還是存在著一絲的希望。他希望用自己的力

量可以去影響現(xiàn)實。

師:一絲希望。說到這里,我想給大家推薦先生的一篇文章,《〈吶喊〉

自序》,從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