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教材文言知識必修下冊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教材文言知識必修下冊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教材文言知識必修下冊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教材文言知識必修下冊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教材文言知識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教材文言知識

必修下冊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

原文呈現(xiàn)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日:“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日:'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

哉?”

子路率爾而對目:“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僮;由也為

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p>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

子?!?/p>

“赤!爾何如?”

對目:“非日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目:“異乎三子者之撰?!?/p>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p>

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

歸?!?/p>

夫子喟然嘆目:“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日:“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日:“亦各言其志也已矣?!?/p>

日:"夫子何哂由也?”

日:“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基礎過關

1.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意義。

(1)毋吾以也

以同己,止

(2)鼓瑟希

希同稀,稀疏

(3)莫春者

莫同暮,晚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o

'①夫子喟然嘆日:“吾與點也!”動詞,贊成。

②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介詞,和,跟。

③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介詞,和,同。

④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動詞,親附、親近。

k-------------------------

,①子路率爾而對日急遽而不加考慮。

②率疲弊之卒(《過秦論》)帶領,率領。

(2)率4

③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六國論》)全都,一概。

④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與妻書》)遵從。

I--------------------

,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縱橫。

③方欲發(fā)使送武等(《蘇武傳》)正要。

(3)方(④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方形。

⑤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傳》)端方的人。

⑥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五代史伶官傳序》)

當,正當。

、--------------

,①鏗爾,舍瑟而作起身、站起來。

②作《師說》以貽之(《師說》)寫作、創(chuàng)作。

③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記》)勞作。

(4)作《,

④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奮起。

⑤老大嫁作商人婦(《琵琶行并序》)當作。

⑥遂相騰擊,振奮作聲(《促織》)發(fā)出。

v-----------

(①以吾一日長乎爾代詞,你們。

(5)爾[②鏗.,舍瑟而作放在象聲詞或形容詞后面。

③君冬妾亦然(《孔雀東南飛并序》)代詞,這樣。

'①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謙遜。

②是以太山不讓土壤(《諫逐客書》)辭讓、拒絕。

(6)讓《,

③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蘇武傳》)責備。

④堯讓天下于許由(《莊子?逍遙游》)轉(zhuǎn)讓權力、職位。

1---------------------

'①以吾一日長乎爾介詞,比。

②攝乎大國之間介詞,在。

⑺乎《--------------

③異乎三子者之撰介詞,和,跟。

④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學而》)表疑問的語氣詞。

,①如或知爾,則何以哉連詞,表假設,如果,假如。

②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至于。

③宗廟之事,如會同連詞,或者。

(8)如《----------------

④坐須臾,沛公起如廁(《鴻門宴》)往,到……去。

⑤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狼》)像,如同。

⑥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鄒忌諷齊王納諫》)及,比得上。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解釋其意義。

(1)風乎舞雪名詞作動詞,吹風。

(2)如會同,瞬草事名詞作動詞,端,穿著禮服/章甫,戴著禮帽。

(3)裴瑟希名詞作動詞,彈奏。

(4)次者五六人名詞作動詞,戴帽子。

(5)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詞作動詞,落在后面。

(6)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形容詞作動詞,做小相/做大相。

4.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寫在括號內(nèi),并翻譯句子。

(1)不吾知也。(賓語前置句)

譯文:不了解我啊。

(2)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賓語前置句)

譯文: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

(3)異乎三子者之撰。(狀語后置句)

譯文:我和他們?nèi)粸檎牟拍懿灰粯印?/p>

(4)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僮。(狀語后置句)

譯文:有軍隊來攻打它,接下來又有饑荒。

(5)浴乎沂,風乎舞雪。(狀語后置句)

譯文:在沂水洗洗澡,在舞雪臺上吹吹風。

(6)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定語后置句)

譯文: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

5.將下列有關本課文化常識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

(1)《論語》:儒家經(jīng)典之一,是關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作者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傳弟子。這個語錄集至戰(zhàn)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

輔,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墩撜Z》與

《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再力□上《詩經(jīng)》《尚

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jīng)”。

(2)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乘,音為

sheng,意為“輛”,這里指的是兵車,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

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3)宗廟: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我國古代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

五廟,大夫三廟,土一廟,庶人不準設廟。文中的“宗廟之事”就是指諸侯祭祀祖先的

事。

(4)沐:指洗頭。?。褐赶瓷眢w,相當于今人所說的洗澡。

(5)師旅:古時軍隊的編制,五百人為一“旅”,五旅為一“師”。后以“師

旅”為軍隊的通稱。

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不以長者自居,而是用溫和自謙的話

語打消學生們的顧慮,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親切、輕松、活躍的談話環(huán)境,他說:“以吾

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p>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比較謙虛,從他述志時說的“如其

禮樂,以俟君子”可以看出來。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能力不

足,仍需要學習,對于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之類的事,他表示“端章甫,愿

為小相(焉)”o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寫曾皙彈奏的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的兩句是

“鼓瑟希,鏗爾”o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寫農(nóng)歷三月,天氣漸暖,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定

了的兩句是“莫春者,春服既成”o

(6)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蹲勇贰⒃?、冉有、公西華侍坐》中

孔子對于子路的回答只是一笑,是因為“為國以禮,其言不讓"o

(7)古時,在春天到來之際,人們總會沐浴祈雨,期望一年風調(diào)雨順。這與《子路、曾

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為我們描繪的畫面“浴乎沂,風乎舞雪”一樣。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個小國,他用三年時間做

到“可使足民”;至于禮樂教化,貝U“以俟君子"o

(9)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從曾皙的詢問中可以明確孔子對其他三位

弟子回答的評價,其中“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兩句表明孔子認為公西華可

堪大用。

6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原文呈現(xiàn)

齊宣王問日:“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日:“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末之聞也。無以,則王

乎?”

日:“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日:“可?!?/p>

日:“何由知吾可也?”

日:“臣聞之胡齒乞日: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日:'牛何之?'

對日:,將以釁鐘。,王日:,舍之!吾不忍其轂蛛,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日:,然則

廢釁鐘與?'日:'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日:“有之?!?/p>

日:”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日:“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轂穌,若無罪而就死

地,故以羊易之也?!?/p>

日:“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日:“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p>

日:“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

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p>

王說,日:“《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

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日:“有復于王者日:'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

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日:“否?!?/p>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

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

也。”

日:“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日:“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日:'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日:

'我不能?!遣粸橐玻遣荒芤?。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

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对姟吩疲?/p>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

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

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

之!

“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王日:“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p>

日:“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日:“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

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日:“否,吾不為是也?!?/p>

日:“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

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日:“若是其甚與?”

日:“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

之,后必有災?!?/p>

日:“可得聞與?”

日:“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

日:“楚人勝?!?/p>

日:“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

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

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日:“吾懵,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p>

日:“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土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

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

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

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

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基礎過關

1.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意義。

(1)王說,日

說同悅,高興

(2)為長者折枝

枝同肢,月支體

(3)刑于寡妻

刑同型,典范、榜樣,這里用作動詞,做榜樣

(4)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

采同彩,絢麗的

(5)蓋亦反其本矣

蓋同盍,何不

(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同途,道路

(7)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罔同網(wǎng),張網(wǎng)捕捉,比喻陷害

(8)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頒同斑,“斑白”即頭發(fā)花白

2.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義:從而推廣到。

今義:連詞,連接并列的詞或詞組。

(2)不推恩無以保妻干

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男女兩人結(jié)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3)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古義:古代指中原地區(qū)。

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抵擋。

②以御于家邦治理。

⑴御《----------

③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赤壁賦》)駕。

④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過秦論》)駕馭、統(tǒng)治。

k,-------------------------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連詞,如果。

②以若所為,求若所欲如此。

③不者,著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你們。

(2)若,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如、比得上。

⑤彼與彼年相若也(《師說》)相似、差不多。

⑥若夫淫雨霏霏(《岳陽樓記》)

與“夫”連用,用在開頭以引起下文,近似于“像那”的意思。

V-----------------------------------------------------------------------------------------------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解釋其意義。

(1)然后從而刑之名詞作動詞,處罰。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詞作動詞,穿。

(3)然而不手者,未之有也名詞作動詞,為王,使天下百姓歸順。

(4)和?之以桑名詞作動詞,栽種。

(5)為肥甘不足于口與?缺口蒙不足于體與形容詞作名詞,美味的食物/輕軟暖和的衣

月艮。

(6)是以君子匹庖廚也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7)考吾老,以及人之老;仙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詞作動詞,敬愛/愛護。

(8)齊恒、晉文之事可得I,平使動用法,使……聽到。

(9)抑王興甲兵,用士臣使動用法,使……興起/使……處于險境。

(10)朝秦楚使動用法,使……朝見。

5.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寫在括號內(nèi),并翻譯句子。

(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狀語后置句)

譯文:慎重辦理學校教育,用善事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告誡他們。

(2)莫之能御也。(賓語前置句)

譯文:沒有誰能夠抵擋。

(3)未之有也。(賓語前置句)

譯文:從來沒有這種事。

(4)夫子之謂也。(賓語前置句)

譯文:(這話)說的就是您(這樣的人)啊。

(5)然則一羽之不舉。(賓語前置句)

譯文:那么舉不起一根羽毛。

(6)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主謂倒裝句)

譯文:百姓認為我吝嗇是理所當然的啊。

(7)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被動句)

譯文:百姓沒有受到愛護,是您不肯施恩的緣故。

6.將下列有關本課文化常識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

(1)《孟子》:儒家經(jīng)典著作,“四書”之一,為孟子及其弟子所作,成書大約在戰(zhàn)國中

期。書中記載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動?,F(xiàn)存《孟子》七篇,理論純

粹宏博,文章氣勢磅礴。

(2)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后泛指學校。《史記?儒林列傳》:“聞三代之道,鄉(xiāng)

里有教,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薄稘h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傲⒋髮W以教于國,設庠序以

化于邑?!?/p>

7庖丁解牛《莊子》

原文呈現(xiàn)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畸,害然向然,奏刀酷

然,英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日:“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

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

批大郤,導大嶷,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罄之未嘗,而況大輒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硼。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

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硼。

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鐮然已解,如土

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p>

文惠君日:“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

基礎過關

1.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意義。

(1)若然向然

向同響,發(fā)出響聲

(2)技蓋至此乎

蓋同盍,何、怎么

(3)批大郤

郤同隙,空隙

2.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

(1)依乎禾理

古義:這里指牛體的自然結(jié)構(gòu)。

今義:天然的道理。

(2)因其」然

古義:本來的結(jié)構(gòu)。

今義:表示承認某個事實,引起下文轉(zhuǎn)折;表示承認甲事實,也不否認乙事實。

(3)里繆,每至于族

古義:即使這樣。

今義: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應,表示承認甲事為事實,但

乙事并不因為甲事而不成立。

(4)吾見其灌為

古義:難以下刀。

今義:使人為難;多虧(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客套話,用于感謝別人代自己做事。

(5)視為止,行為遲

古義:動作因此。

今義: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出來的活動。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o

(①庖丁錚刀對日放下,舍棄。

(1)釋<②懷王竟聽鄭袖,復替去張儀(《屈原列傳》)釋放,赦免。

③請復衛(wèi)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國語?晉語四》)消除,解脫。

I.----------------

'①技善至此乎同“盍”,何、怎么。

②蓬亦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同“盍”,何不。

(2)蓋《③屈平之作《離騷》,事自怨生也(《屈原列傳》)副詞,大概。

④今己亭亭如羊矣(《項脊軒志》)傘蓋。

⑤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并序》)掩蓋,遮蔽。

k,----------------

'①萬中《經(jīng)首》之會副詞,又。

②夫我不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

指示代詞,這樣。

(3)乃,③無傷也,是乃仁術也(《齊桓晉文之事》)_副詞,表判斷,是。

④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_人稱代詞,你的。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副詞,竟。

⑥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屈原列傳》)連詞,于是,就。

'①蕨庖月更刀眾。

②每至于康(筋骨)交錯聚結(jié)的地方。

(4)族《③士大夫之談(《師說》)類。

④聯(lián)秦者秦也(《阿房宮賦》)滅族。

⑤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家族。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解釋其意義。

(1)肩之所倚,足之所印名詞作動詞,踩。

(2)良庖岑更刀名詞作狀語,每年。

(3)而刀刃者無序形容詞作名詞,厚度。

5.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寫在括號內(nèi),并翻譯句子。

(1)技經(jīng)肯繁之未嘗,而況大軾乎?。ㄙe語前置句)

譯文:脈絡相連和筋骨相結(jié)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嘗試,更何況那些大骨呢!

(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碉。(狀語后置句)

譯文:因此十九年了而我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

(3)視為止,行為遲。(省略句)

譯文:眼睛因為(筋骨交錯聚結(jié)的地方)而凝視不動,動作也因此慢下來。

6.根據(jù)成語意思填寫成語(要求:出自本課)。

(1)庖丁解牛:比喻技術高超熟練,運用起來得心應手。

(2)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練,輕而易舉。

(3)目無全牛: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

(4)躊躇滿志:文中指悠然自得,心滿意足?,F(xiàn)在形容對自己的現(xiàn)狀或取得的成就非

常得意。

(5)切中肯?。罕扔髑兄幸?,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6)批郤導嶷:從骨頭連接處劈開,無骨處則就勢分解。比喻善于從關鍵處入手,順

利解決問題。

(7)新硼初試:比喻初次施展剛剛掌握的本領。

(8)官止神行:形容技藝十分純熟,得心應手,或?qū)δ骋皇挛镉型笍亓私狻?/p>

(9)善刀而藏:將刀擦凈,收藏起來。比喻辦事有所收斂,適可而止。

7.將下面有關本課文化常識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

《莊子》:道家學派經(jīng)典著作,該書由莊周及其門徒、后學共同編著完成,現(xiàn)存33篇,分一

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肚f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

術、美學、審美觀等內(nèi)容。《莊子》一書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奇巧的結(jié)構(gòu),堪稱

中國先秦散文的豐碑,魯迅稱贊“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

也”。

單元整合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D)

(吾與點也(贊成)

A.1為長者折枝,謂人日(告訴)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對待)

(夫子吧之(嘲笑)

B.]以御于家邦(治理)

(如土等地(散落,卸落)

(風乎舞等,啄而歸(唱歌)

C.]彼節(jié)者有何(空隙)

(故以羊易之也(改變)

(此惟救死而恐不嫡(足)

D.1乃中《經(jīng)首》之含(節(jié)奏)

(庖丁錚刀對日(放下)

解析A項,“遇”指接觸。B項,“哂”指微笑。C項,“易”指替換。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C)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然已解,如土委地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

(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其若是,熟能御之

,等刀而藏之

。,〔善推其所為而己矣

解析C項,均為“誰”。A項,或者/好像。B項,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縱橫。D項,揩

拭/擅長。

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相同的一項是(D)

A.視為止,行為遲

B.不推恩無以保賽于

C.百姓皆以王為霞也

D.他人有心,予忖虐之

解析D項,古今義均為“揣測”。A項,古義:動作因此。今義: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出

來的活動。B項,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男女兩人結(jié)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C

項,古義:吝惜,舍不得。今義:親愛,喜愛。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活用類型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A)

①風乎舞雪②鼓瑟希③三子者出,曾皙后④然后從而刑之⑤為肥甘不足于口與

⑥是以君子《庖廚也⑦欲辟土地,朝秦楚⑧良庖歲更刀⑨而刀刃者無序

A.①②③④/⑥/⑤⑨/⑦/⑧

B.①②④/③⑤⑥⑨/⑦/⑧

C.①②⑧/③④⑥/⑤⑨/⑦

D.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

解析①②③④為名詞作動詞,⑥為形容詞作動詞,⑤⑨為形容詞作名詞,⑦為使動用

法,⑧為名詞作狀語。

5.下列句子中,與其他三項句式不同的一項是(B)

A.不吾知也B.申之以孝悌之義

C.莫之能御也D.技經(jīng)肯繁之未嘗

解析B項是狀語后置句,其他三項均為賓語前置句。

8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原文呈現(xiàn)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日:“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日:“臣

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眨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

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

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朝濟而夕設

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基礎過關

1.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意義。

(1)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給

(2)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同悅,高興

(3)失其所與,不知

知同智,明智

2.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

(1)行李之往來

古義:外交使者。

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2)微去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個人,指秦穆公。

今義: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3)若舍鄭以為率道豐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

今義:請客的主人。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既東封鄭使動用法,使……成為疆界。

②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六國論》)封賞。

③籍吏民,封府庫(《鴻門宴》)封閉。

封《?

④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荊軻刺秦王》)封裝。

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登山祭天,以紀功勛。

V--------------------------------------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解釋其意義。

(1)與鄭人明名詞作動詞,結(jié)盟。

(2)旁縮而出名詞作狀語,在夜間。

(3)罩濟而專設版焉名詞作狀語,在早晨/在傍晚。

(4)且君嘗為晉君蝎矣動詞作名詞,恩惠。

(5)君亦無所害動詞作名詞,害處。

(6)越國以鄙跡形容詞作名詞,遠地,指鄭國。

(7)共其乏限形容詞作名詞,缺少的資糧。

(8)鄰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削弱。

(9)且西干士也數(shù)詞作動詞,從屬二主。

(10)越國以郵遠意動用法,以...為邊邑。

(11)既東封鄭使動用法,使……成為疆界。

5.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寫在括號內(nèi),并翻譯句子。

(1)是寡人之過也。(判斷句)

譯文:這是我的過錯。

(2)若亡鄭而有益于君。(狀語后置句)

譯文: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

(3)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

譯文:晉國,哪會有滿足的時候呢?

6.將下列有關本課文化常識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

(1)《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

明所作,全稱《春秋左氏傳》,別稱《左氏春秋》,和《春秋公羊傳(公羊傳)》

《春秋谷梁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2)子:①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或美稱,單獨使用時相當于“您”。在儒家經(jīng)典《論

語》中,“子”特指孔子。

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五等爵位分別是公、侯、伯、子、男。

爵位是古代帝王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如課文中所稱“晉侯”。

③子,地支的第一位。十二地支可用來紀時、紀月,23點至次日1點被稱為子時,農(nóng)

歷十一月被稱為子月。地支與天干配合,還可以紀日、紀年。

(3)寡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對自己的—

謙稱。此外,一般人謙稱自己時用的詞語有鄙人、在下(其他謙辭也可)等,

尊稱對方時常用的詞語有閣下、足下(其他敬辭也可)等。

(4)大夫:在西周以后的諸侯國中,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大夫世襲,

有封地。后來大夫成為一般任官職者的稱呼。

9鴻門宴司馬遷

原文呈現(xiàn)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日:“沛公欲王關

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表椨鸫笈?,日:“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

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日:“沛公居山東

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

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

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目:“毋從俱死也。”張良日:“臣為韓王

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日:

“為之奈何?”張良日:“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日:“甄生說我日:'距關,毋內(nèi)諸

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绷既眨骸傲洗笸跏孔渥阋援旐椡鹾酰?沛公默然,日:

“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日:“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眨?/p>

“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日:“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

良?!迸婀眨骸笆肱c君少長?”良日:“長于臣?!迸婀眨骸熬秊槲液羧?,吾得兄事

之?!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人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日:“吾入關,

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

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日:“旦

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迸婀眨骸爸Z。”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

王。因言日:“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

之?!表椡踉S諾。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日:“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

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

郤?!表椡跞眨骸按伺婀笏抉R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

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日:

“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

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日:“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p>

日:“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項莊拔劍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埲眨骸按似纫?!臣請入,與之同命?!眹埣磶矶苋胲婇T。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

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跟日:“客何為者?”張良日:“沛公之參乘樊噲者

也?!表椡跞眨骸皦咽?!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日:

“賜之彘肩?!眲t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日:

“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

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日:'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

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

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日:“坐?!狈畤垙牧甲?。坐須臾,沛公

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日:”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

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于是遂

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日:“大王來何操?”日:“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

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睆埩既眨骸爸斨Z?!碑斒菚r,項王軍在

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

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日:“從此道至吾軍,

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p>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日:“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

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表椡跞眨骸芭婀苍冢俊绷既眨?/p>

“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表椡鮿t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

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日:“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

矣!”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基礎過關

1.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意義。

(1)距關,毋內(nèi)諸侯

距同拒,據(jù)守

內(nèi)同納,接納

(2)張良出,要項伯

要同邀,邀請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棄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同早,早些

(5)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戮同黝,并、合

(6)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同隙,隔閡、嫌怨

2.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

(1)沛公居山不時

古義:峰山以東,泛指東方六國之地。

今義:山東省。

(2)約為嫡陽

古義:親家,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今義:結(jié)婚的事;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系。

(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第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

今義:形容詞,異乎尋常的,特殊的;副詞,十分,極。

(4)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申

古義:黃河以北/黃河以南。

今義:河北省/河南省。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然不自富能先入關破秦料想。

②今者項莊拔劍舞,其一常在沛公也意圖。

③目似瞑,意暇甚(《狼》)神情、態(tài)度。

(1)意《,

④醉翁之富不在酒(《醉翁亭記》)情趣,意趣。

⑤囊括四海之鼠并吞八荒之心(《過秦論》)野心。

⑥豈意其至此哉(《促織》)意料、猜測。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來一項王道歉。

②乃令張良留期謝罪。

(2)謝,③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

④阿母期媒人(《孔雀東南飛并序》)拒絕。

⑤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并序》)告訴,告知。

k-----------------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解釋其意義。

(1)沛公軍霸匕名詞作動詞,駐軍。

(2)沛公欲干關中名詞作動詞,稱王。

(3)籍吏民,封府庫名詞作動詞,造冊登記。

(4)范增數(shù)目項無名詞作動詞,遞眼色。

(5)型人如恐不勝名詞作動詞,用刑,處罰。

(6)道芷陽間行名詞作動詞,取道。

(7)吾得一事之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

(8)常以身矍蔽沛公名詞作狀語,像翅膀一樣。

(9)此其志不在個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

(10)素看留侯張良形容詞作動詞,交好,友善。

(11)秋毫不敢有所近形容詞作動詞,據(jù)為己有。

(12)項伯殺人,臣適之使動用法,使……活命。

(13)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使動用法,使……止步/使……進入。

5.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寫在括號內(nèi),并翻譯句子。

(1)此亡秦之續(xù)耳。(判斷句)

譯文:這不過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繼者罷了。

(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判斷句)

譯文:現(xiàn)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們是魚,肉。

(3)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被動句)

譯文:否則,你們這些人都將被他俘虜!

(4)吾屬今為之虜矣!(被動句)

譯文: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

(5)不然,籍何以至此?(賓語前置句)

譯文:不然的話,我憑什么到這個地步呢?

(6)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句)

譯文:大王來時攜帶了什么東西?

(7)沛公安在?(賓語前置句)

譯文:沛公在哪里?

(8)孰與君少長?(固定句式)

譯文:他和你年齡誰大誰小?

6.將下列有關本課文化常識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

(1)《史記》: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

漢武帝太初年間共約三千年的歷史。《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書》《太史公記》或

《太史記》。全書有本紀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表十篇、書

八篇,共一百三十篇。它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

騷》”。

(2)史書體例,主要有六種:

①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

②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

③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南宋的袁樞在編撰《通

鑒紀事本末》時創(chuàng)立了此種體例。

⑷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如《戰(zhàn)國策》。

⑤通史:連貫敘述各個時代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⑥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以上六種史書體例是按不同標準劃分的,實際上,同一史書可能同時屬于多個不同史書體

例。如《史記》屬于紀傳體、通史,《三國志》屬于紀傳體、國別體、斷代史。

(3)古代方位與禮儀:

①室內(nèi)宴會座次: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東(東向),次為南向,再次為北

向,西向為侍座。主人一般坐東向西,所以稱“東家”;最尊貴的客人坐西向東,

稱為“西賓”或“西席”。

②朝堂座次:君主坐北向南,臣子向北。所以,居君主之位也可稱“南面”,對君主

稱臣則可稱“北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