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考全國統(tǒng)考預測密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眉山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考全國統(tǒng)考預測密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眉山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考全國統(tǒng)考預測密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眉山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考全國統(tǒng)考預測密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眉山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考全國統(tǒng)考預測密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眉山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考全國統(tǒng)考預測密卷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我不知道你們的國家是否從慕尼黑做出的決定中得到好處,但肯定無疑的是,我們不會是最后一個受害者。在我們之后,其他人也將遭遇同樣的命運?!辈牧现械摹拔摇彼淼膰沂茿.英國B.法國C.波蘭D.捷克斯洛伐克2.有學者指出,科學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業(yè)中的成長孕育已經達到了這樣一種程度,以至于企業(yè)都開始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該學者旨在強調A.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工業(yè)發(fā)展 B.企業(yè)致力于新技術研發(fā)C.科學研究以盈利為目的 D.工業(yè)革命促進科技進步3.中國歷史上有監(jiān)察區(qū)轉為行政區(qū)的現象,如漢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等。這其實從本質上反映了A.中央對地方的監(jiān)察力度越來越弱B.中央集權促成地方行政制度變遷C.經濟發(fā)展導致地方行政區(qū)域調整D.疆域變化影響地方行政區(qū)域設置4.如圖“陽臺對話”(1973年,美蘇首腦白宮陽臺上親切交談)向世界傳遞的信息是A.古巴導彈危機結束 B.美蘇關系趨于緩和C.冷戰(zhàn)格局全面終結 D.多極化世界的來臨5.如圖是晚清《淺說畫報》中一幅題為《戰(zhàn)時赤十字會起矣》的版畫(部分)。講述的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上海醫(yī)院醫(yī)學堂的女學生和另外一些女學堂的畢業(yè)生組成紅十字會,到武昌前線幫助革命軍的情形。據此判斷正確的是A.通俗性報刊滿足了市民文化消遣娛樂的需要B.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時也逐漸步入社會C.改良后的旗袍成為城鎮(zhèn)新潮女性的日常著裝D.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6.從《中國工業(yè)資本中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的產值比較表》中,可得出的歷史信息是:A.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官僚資本迅速膨脹B.民族資本發(fā)展得益于南京臨時政府的扶持C.民族資本在國民經濟中居主導地位D.民族資本發(fā)展速度快于官僚資本7.漢代,蜀地百姓“帥導群妾,咸循蠶蔟。分繭理絲,女工是敕?!痹邶R地,平民“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边@反映出當時A.家庭絲織業(yè)生產盛行 B.生產具有標準化的特征C.絲織業(yè)地域分工形成 D.絲織業(yè)商品化趨勢明顯8.如表為某學者對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部分地區(qū)動力應用情況的統(tǒng)計據如表可知,當時的英國A.棉紡織業(yè)發(fā)展極為迅速 B.蒸汽動力趨勢不可逆轉C.水動力在各地仍占優(yōu)勢 D.動力變革推動均衡發(fā)展9.18世紀初,英國首都倫敦和各大城市出售的棉紡織品。成為英國社會非常時髦的東西。有人這樣描述:上自宮廷貴族,下至城市貧民,所有衣衫、圍裙、桌布,褥墊、窗簾等等,幾乎都是印花布。這種狀況對英國社會發(fā)展的深遠影響是A.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習俗B.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C.英國經濟喪失了獨立性D.導致英國貧富差距擴大10.康熙帝曾先后命焦秉貞、冷枚等人繪《耕織圖》,還親自作詩題詠,“復命鏤板流傳,用以示子孫臣庶,俾知粒食維艱,授衣匪易”。這一做法A.確保了農民生活的富足B.促進了中央集權的發(fā)展C.緩解了人地之間的矛盾D.推動了重農理念的傳播11.1953年,周恩來總理宣布:“我們相信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我們愿意同一切愿意維持和平關系的國家恢復和建立貿易關系,發(fā)展和平經濟?!敝芸偫戆l(fā)表此番言論的目的是A.提倡求同存異,以解決國際爭端B.沖破歐美封鎖,改善外貿局面C.實行一邊倒,加入社會主義陣營D.尋找盟友,應對中蘇關系惡化12.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新式產業(yè)發(fā)展進入民營化為主階段”,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直接原因是A.洋務運動的誘導B.戊戌變法的措施推動C.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D.列強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1937年5月17日,中共白區(qū)工作會議在延安開幕。負責北方局工作的劉少奇作了《關于白區(qū)的黨和群眾工作》的報告,深刻批判了黨和群眾工作中存在的“左”的錯誤。他指出:“因為環(huán)境的變動,使得我們黨與群眾工作的工作方式、組織方式和斗爭方式,也必須隨之而全部地實行轉變。”“在我們黨內,在各種群眾工作中還存在著嚴重的關門主義、高慢的宗派主義與冒險主義的歷史傳統(tǒng)。這種惡劣的傳統(tǒng),從‘八七’會議以后的盲動主義就開始了,直至六屆四中全會以后,很長的時間內還沒有肅清。”當時中共中央還沒有對六屆四中全會以來政治路線的錯誤做出明確系統(tǒng)的結論,來自國統(tǒng)區(qū)的代表認為劉少奇否定了他們過去的工作,因此劉少奇的報告在黨內引起了不同意見的爭論。為解決白區(qū)工作會議上的意見分歧,6月1日至4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進行討論,針對不同的意見和爭論,6月3日毛澤東做了長篇發(fā)言,他態(tài)度鮮明,從總的方面肯定了劉少奇的報告:“他系統(tǒng)的指出黨過去在這個問題上所害過的病癥,他是一針見血的醫(yī)生?!泵珴蓶|的態(tài)度在會上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使會議取得較大進展。——劉穎(劉少奇:“一針見血的醫(yī)生”》(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毛澤東稱劉少奇是"一針見血的醫(yī)生”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劉少奇的作為。14.(20分)自山和平等是人類社會的兩大基本價值追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芝諾在《國家篇》中講的“所有人”,指的并不是生活在這一或那一城邦,這一或那一地區(qū)的居民,而是生活在疆域遼闊的亞歷山大帝國這一“世界城邦”的所有的“世界公民";他所講的“看成是我們的同胞和當地居民”,其含義應是消除帝國內各城邦、各地區(qū)、各等級居民之間在政治和法律上的不平等,實現作為“世界公民”的人人平等?!沃覙颉豆畔ED羅馬時期的平等觀念》材料二《社會契約論》一書是他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的理想中的國家是一個小型的民主共和國?!诹⒎üぷ髦?,每個公民都直接參與法律的制定,參加法律的討論和表決。他反對由人民選出的代表來制定法律,他認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吳千度、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三在納粹暴政被最后消滅之后,他們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國家能夠在它們境內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懼和不虞匱乏的自由中,安度他們的一生?!洞笪餮髴椪隆罚?)閱讀材料一,指出芝諾的觀點屬千古希臘哪一思想學派?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學派的主要主張。(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他"的主要政治主張并論述其影響。(3)閱讀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概括《大西洋憲章》的主要內容,并簡述此后英美等國為推動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所做出的努力。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材料信息“慕尼黑做出的決定”說明這個國家是捷克斯洛伐克,故D項正確;英法是《慕尼黑協(xié)定》的制定者,故AB錯誤;波蘭是下一個受害者,故C項錯誤。2、A【解析】

由材料信息“企業(yè)都開始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可以得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人們對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工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已經有了深刻認識,故A正確;B項只看到表面現象,故錯誤;科學研究以盈利為目的不是材料主旨,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不出工業(yè)革命促進科技進步,故D錯誤。3、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漢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本來都是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后來固定為地方的一級行政區(qū),說明中央集權促成地方行政制度變遷,故選B;材料不能表明中央對地方監(jiān)察力度削弱,A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經濟發(fā)展和疆域變化,CD錯誤。4、B【解析】

材料中美蘇兩國首腦在1973年進行親切交談,結合當時冷戰(zhàn)的背景可知這一時期雙方關系開始趨向緩和,B正確;古巴導彈危機發(fā)生在20世紀60年代,A排除;冷戰(zhàn)格局的終結是在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后,C排除;材料體現的是美蘇之間的關系,與多極化世界無關,D排除。故選B。5、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部分女醫(yī)學生和女學堂的畢業(yè)生組建紅十字會去前線支援武昌革命,說明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時也逐漸步入社會,B正確;材料與市民文化消遣娛樂無關,A排除;材料未涉及改良后的旗袍成為城鎮(zhèn)女性的日常著裝,且改良旗袍在中國大規(guī)模流行是在中華民國成立后,C排除;當時辛亥革命剛剛爆發(fā),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不符合武昌起義的史實,D排除。故選B。6、D【解析】

材料表明官僚資本發(fā)展速度遠遠低于民族資本,排除A;根據表格中的時間“1920年到1936年”可以知道,當時不是南京臨時政府,是處于北洋軍閥和南京國民政府期間,故B錯誤;題干表格只反映了經濟中的工業(yè)資本,不能說明民族資本在國民經濟中居主導地位,占主導地位的是自然經濟,故C錯誤;根據題干表格數據可以知道,1920年到1936年民族工業(yè)產值和比重均高于官僚資本,故民族工業(yè)發(fā)展速度快于官僚資本,故D正確。7、A【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百姓”“平民”“分繭理絲”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業(yè)領域絲織業(yè)生產盛行,故答案為A項;材料沒有反映出標準化特征,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絲織業(yè)的地域分工,排除C項;材料沒有說明這種生產是面向市場,看不出商品化趨勢明顯,排除D項。8、B【解析】

根據表格可知,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大部分地區(qū)蒸汽動力的馬力數超過水動力,總馬力數遠超水動力,說明蒸汽動力趨勢不可逆轉,B正確;題干列舉的工廠不一定是棉紡織廠,排除A;C與表格數據不符,排除;各地蒸汽動力使用明顯不平衡,排除D。9、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8世紀英國棉紡織行業(yè)的發(fā)展,后來由于市場的需求,棉紡織品難以供應,所以要求在生產領域進行革新,材料中的現象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故選B。這種狀況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習俗發(fā)生改變的表現,排除A;CD兩項在材料無法體現,排除?!军c睛】本題主要考查工業(yè)革命,要求學生結合工業(yè)革命的背景特征來分析,學生要有一定的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的能力。10、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康熙皇帝命人繪制《耕織圖》,充分體現了康熙帝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視和對農事辛勞的深切認知,這一做法推動了重農理念的傳播,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中“確保”一詞表述絕對,與統(tǒng)治者具有重農思想沒有必然關系;B選項錯誤,重視農業(yè)與中央集權沒有直接關系;C選項錯誤,統(tǒng)治者具有重農思想與緩解人地矛盾沒有直接關系。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11、B【解析】“求同存異”是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故排除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采取經濟封鎖、外交孤立的方式;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狀況,周恩來在1953年提出材料中的主張.故B正確.;與我們相信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不符,故C排除;中蘇關系惡化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故排除D。12、C【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列強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瓦解了自然經濟,清政府為償還賠款,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使民間出現辦廠熱潮,故C選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的誘導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的原因,甲午戰(zhàn)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破產,故A選項錯誤;導致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新式產業(yè)發(fā)展進入民營化為主階段”的出現主要與當時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限制有關,而不是戊戌變法的措施推動,并且戊戌變法開始于1898年,故B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強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是在一戰(zhàn)期間,而不是這時期,故D選項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原因:尖銳指出白區(qū)工作中存在"左”的錯誤問題;認識到“左”的錯誤危害(或答出“阻礙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與爭取群眾的多數”等具體危害);旗幟鮮明地表明我黨必須轉變工作方式等。(2)簡評:劉少奇忠誠黨和人民革命事業(yè);他敢于擔當,勇于修正黨內存在的“左”的錯誤;他心系人民群眾,重視群眾工作;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窘馕觥?/p>

本題以劉少奇的相關作為和思想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1)原因:根據“深刻批判了黨和群眾工作中存在的“左”的錯誤?!钡贸黾怃J指出白區(qū)工作中存在"左”的錯誤問題;根據“他系統(tǒng)的指出黨過去在這個問題上所害過的病癥,他是一針見血的醫(yī)生?!笨傻贸稣J識到“左”的錯誤危害(或答出“阻礙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與爭取群眾的多數”等具體危害);根據“因為環(huán)境的變動,使得我們黨與群眾工作的工作方式、組織方式和斗爭方式,也必須隨之而全部地實行轉變。”可得出旗幟鮮明地表明我黨必須轉變工作方式等。(2)簡評: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從劉少奇忠誠黨和人民革命事業(yè)、他敢于擔當,勇于修正黨內存在的“左”的錯誤、他心系人民群眾,重視群眾工作、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等角度進行分析概括。14、(1)學派:斯多亞學派主張:邏各斯是貫穿萬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順應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2)政治主張:強調“主權在民”和“社會契約”;建立共和政體;實行直接民主影響:否定了封建王權的合法性,描繪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藍圖;成為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導;直接影響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建立;被稱為人民主權的捍衛(wèi)者(3)內容:表示了兩國反對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決心。努力:1941年9月,蘇美英三國在莫斯科簽訂關于美英以武器供應蘇聯的第一個議定書。1942年1月,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解析】

(1)一問根據材料一“消除帝國內各城邦、各地區(qū)、各等級居民之間在政治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