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5-安徽省淮北市樹人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第一次階段考試試題一、單選題(每題1.5分,共40題)1.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指出“蓋天子、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傳子、不立嫡,則無以弭天下之爭;卿、大夫、士者,圖事之臣也,不任賢,無以治天下之事”。這表明殷周時期()A.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混亂現(xiàn)象B.家國同構的政治特色C.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的等級關系D.世襲和選賢同時并存2.秦漢時期,朝廷因俗而治,在邊疆地區(qū)實行一種與內地郡縣基本一樣而又有所區(qū)分的行政區(qū)劃制度,建立“屬國”、“道”等行政機構,確保疆域完整。由此可見,這一舉措()A.使貴族政治退出歷史舞臺B.完善了郡國并行制度C.標記著君主專制起先確立D.有利于加強中心集權3.羅馬法學家西塞羅在注釋《十二銅表法》時曾指出:“最聞名之《十二銅表法》包括兩個法令,其中之一是消退任何為個人利益而違反法律的行為,另一個則是禁止判決羅馬公民以死刑,唯在公民大會的除外。”這表明《十二銅表法》()A.代表了貴族意志B.彰顯了個人利益至上C.維護了公民利益D.促進了民主政治建設4.1866年,美國國會推出的憲法第14條修正案(1868年批準)規(guī)定:美國公民誕生后的身份依據不再是當時所在州,而是美國國土。從今美國公民身份干脆與聯(lián)邦綁定。這一規(guī)定()A.強化了對公民的監(jiān)控力度B.激化了中心與地方的沖突C.推動了國家認同觀念發(fā)展D.修正了邦聯(lián)制原則的弊端5.民國初年,各種政治力氣分化組合,全國各地接連成立了數(shù)百個號稱為“黨”或“會”的政黨或政治派別,如“中華民國聯(lián)合會”“統(tǒng)一黨”“統(tǒng)一共和黨”等等。民國初年黨派林立反映出()A.不同社會階層嚴峻對立B.政黨政治漸漸趨于成熟C.國民急迫希望參政議政D.統(tǒng)一成為時代發(fā)展潮流6.1927年11月,井岡山依據地成立了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1928年2月,井岡山區(qū)及其旁邊地區(qū)均為工農革命軍駕馭,遂川、寧岡工農兵政府相繼成立。這些革命斗爭()A.創(chuàng)建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氣B.打破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C.建立了與國民政府全面對峙的政權D.探究了革命依據地的建設發(fā)展7.《共產黨宣言》指出:“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定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這一論斷()A.標記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B.是對唯物史觀的集中表述C.供應了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依據D.揭示出當時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8.2024年年初,新任武漢市委書記在“抗疫斗爭”取得肯定成果時公開提出要對武漢人民進行“感恩教化”,感恩黨中心和政府。消息一出,全國嘩然,在一片抨擊聲中,最終他不得不暗自撤回這“感恩令”。這主要是因為“感恩令”現(xiàn)象()A.背離了“主權在民”原則B.破壞了中心集權原則C.違反了“社會契約”精神D.踐踏了自由同等權利9.1990年,時任外交部長的錢其琛出席聯(lián)合國第四十五屆大會。會議期間,他絡繹不絕地分別會見了60多個國家的外長或領導人,闡述了中國對海灣問題的立場,不贊成大國對海灣地區(qū)的軍事卷入。這主要體現(xiàn)出中國政府()A.主動開展多邊外交活動B.堅決反對美國構建單極世界C.努力推動大國國際合作D.重建冷戰(zhàn)后國際政治新秩序10.關于“中間地帶(美蘇中間的國家或地區(qū))"的構想,毛澤東在1946年8月6日首次提出。新中國成立后一度不用這個概念。1955年萬隆會議后,毛澤東重新提出“中間地帶”的外交戰(zhàn)略。這種變更()A.著眼于“一邊倒”外交的需求B.利于新中國外交環(huán)境的改善C.促使西方孤立中國外交失敗D.助推“求同存異”方針的發(fā)展11.當今世界,美國代表的西方世界,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正在走向終結,而中國或者東方、南方的新興國家正在崛起。由此可知,當今世界()A.國際秩序日趨混亂B.霸權爭奪更加的激烈C.地區(qū)沖突不斷加劇D.多極化趨勢得到加強12.有學者指出:美國在享受自主的同時又強調群體的意義,把清教徒式的宗教精神與物質崇拜相結合,極力推動經濟全球化又主見世界文化的“美國化”,同時國內也充斥著多元化的少數(shù)族裔訴求和沖突。據此,該學者認為美國()A.社會已經完全撕裂B.種族主義問題嚴峻C.文化具有沖突性質D.實行單邊主義政策13.西漢晁錯提出“貴粟”政策,凡是向官府繳納粟米的百姓,國家依據其所納糧食的多少,授予其凹凸不等的爵位或免除其刑罰。文帝接受并實行了這一政策,商人們競買爵位,國家糧儲大增,農夫的生活亦有改善。這說明西漢()A.糧食生產虛假旺盛B.商人壟斷了糧食買賣C.政府重農而不抑商D.農夫勞動主動性下降14.江南松江府崇明縣“(乾隆二十年)核計崇商買米之數(shù)不過二十余萬石,(乾隆四十年)近則遞年加增,已買至三十余萬石”。到清后期,崇明縣“民間食米,皆仰給于上江(今安徽等地)”。這一變更說明()A.江南農業(yè)生產日益衰退B.農家副業(yè)占據主導地位C.重農抑商政策逐步松弛D.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15.下表所示是19世紀上半期英國國民收入統(tǒng)計狀況摘要。由此可推知,當時英國()時間最富有者的比例財寶占國民收入的比例1801年1.1%25%1848年1.2%35%1867年2%40%A.工業(yè)化帶來了嚴峻社會問題B.民眾生活狀況日益惡化C.工業(yè)革命滋生貧富分化現(xiàn)象D.自由主義思潮正在流行16.16世紀,世界新舊大陸的經濟作物廣泛種植與外貿增多,白銀出現(xiàn)跨洲際流淌,各大洲紛紛成為世界市場的組成部分。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根源在于()A.新航路開拓引發(fā)了“商業(yè)革命”B.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形成C.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快速發(fā)展D.白銀成為西歐社會上層的追求17.表2所示是關于同治、光緒年間洋務派的重大活動。據此可知()表2時間重大活動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設造船廠于福州,附設船政學校光緒六年(1880年)李鴻章設水師學堂于天津,設電報局并請修鐵道光緒十一年(1885年)李鴻章設天津武備學堂A.洋務運動有利于國防近代化B.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C.洋務運動涉及的領域較單一D.“實業(yè)救國”思想成為時代潮流18.19世紀末,外國資本被允許在中國投資設廠,國人和部分企業(yè)家對各個產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看得更為清晰,從“實業(yè)振興”到“棉鐵主義”,“重工”漸漸從“重商”的話語體系中擺脫出來,這一轉變的出現(xiàn)()A.說明重商思想發(fā)生根本變更B.反映出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C.優(yōu)化了國民經濟的結構比例D.推動了清末民初的工業(yè)化建設19.1998年,國務院將“國家安排委員會”更名為“國家發(fā)展安排委員會”,并于2003年改組為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2006年起先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將“安排”改為“規(guī)劃”。這反映了我國()A.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B.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C.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突破D.對外開放逐步擴大20.1964年,國家計委提出“三五安排”初步設想:第一,大力發(fā)展農業(yè),基本解決人民的吃穿用問題;其次,適當加強國防建設,努力突破尖端技術;第三,與支援農業(yè)和加強國防相適應,加強基礎工業(yè)。該設想()A.持續(xù)了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策略B.是否定十多年經濟建設閱歷的結果C.推動了經濟體制進一步改革D.是黨主動探究經濟發(fā)展道路的成果21.下表是20世紀初無錫部分鄉(xiāng)村秀才的人生境遇簡表。這說明當時()蔣標以算學、汽學兩科中生員。廢科舉前任高小算學教習、小學校長,后任榮巷女學教員,人民國,以經商為主。張時良24歲以數(shù)學第一名中生員,后任江南格致書院數(shù)學總教授。人民國,歷任萬安市學務委員、董事等職。俞家振21歲中生員,1907年肄業(yè)于江灣蠶桑學校、蘇州法政學堂,任無錫自治籌備參議員。人民國,任縣議事會議員、省立育蠶試驗分所所長、縣公署第四科科長等職。A.科舉考試以選拔好用人才為主B.傳統(tǒng)的社會階層流淌方式變更C.廢除科舉使底層士人失去生計D.地方政權的民主建設成就突出22.1912年1月11日,《民立報》以“天下興亡,匹婦有責”為題刊登文章,一字之差使人頓生換了人間之慨!這說明()A.民國時期民眾思想觀念有所變更B.陳獨秀號召新青年追求男女同等C.女子起先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會D.南京國民政府頒布了移風易俗的法令23.《國家工業(yè)復興法》是由聯(lián)邦政府提出企業(yè)與政府合作,依靠工業(yè)的自治和自律來復興工業(yè)的一次試驗。1935年,最高法院在審理“謝氏兄弟家禽公司訴合眾國”案中,裁定《國家工業(yè)復興法》違憲,依據其制定的各項行業(yè)法規(guī)馬上被廢除?!秶夜I(yè)復興法》被廢除反映了()A.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制約B.企業(yè)與政府合作出現(xiàn)裂痕C.美國即將走出經濟危機D.自由主義觀念仍影響深刻24.20世紀30年頭的美國,幾乎全部行業(yè)都低迷,但好萊塢的電影卻乘勢騰飛,喧鬧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給觀眾帶來快樂和希望,出現(xiàn)一批家喻戶曉的明星。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A.民眾購買力提高B.政府注意扶持消遣業(yè)C.經濟的快速發(fā)展D.民眾躲避現(xiàn)實的心態(tài)25.有學者說:“‘新經濟政策’對經濟的寬松自不待言,但列寧仍舊設法使國家限制了土地運用權,并限制了他所稱的‘制高點’——銀行業(yè)、外貿、重工業(yè)和運輸業(yè)?!边@反映出蘇(俄)聯(lián)()A.高度集中經濟體制的建立B.進行了經濟政策的根本調整C.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大趨勢D.復原了資本主義的市場模式26.斯大林認為,假如將用來購買汽車和機器的資金用來購買布匹,蘇聯(lián)就會在用新技術武裝起來的資本主義包圍面前處于手無寸鐵的狀況。在工業(yè)化建設上,斯大林明確表示決不能放慢速度,必需竭力加快速度。據此可知,蘇聯(lián)()A.工業(yè)化建設要滿意國防的須要B.抓住國際機遇加快工業(yè)化C.極力抵制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D.工業(yè)成就得益于人們奮斗精神27.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習近平主席先后同柬埔寨首相、蒙古國總統(tǒng)會談會見,同俄羅斯等外國領導人通電話,向韓國等國家的領導人致電慰問,共享防疫、抗疫的中國閱歷和中國方案。這主要說明當前我國()A.疫情防控處于世界領先水平B.注意發(fā)展與周邊國家的關系C.醫(yī)療體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D.主動應對重大衛(wèi)生突發(fā)事務28.20世紀70年頭初,美國首次出現(xiàn)貿易逆差,1984年,美國貿易逆差增加到1687億美元。作為應對之策,美國對日本實行強制自愿出口限制、加征反傾銷稅和懲處性關稅、發(fā)動匯率戰(zhàn)等綜合性手段打壓日本產品出口,以挽救日益蕭條的美國制造業(yè);美國對歐盟也實行了相應措施。美國的這些做法()A.是為緩解經濟危機實行的必要舉措B.體現(xiàn)出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沖突與利益沖突C.是以貿易手段維護經濟和政治霸權D.用所謂公允的國際規(guī)則重構國際政治經濟秩序29.唐代書法藝術“尚法”,主動浪漫且感性,楷書、草書多樣發(fā)展,法意相參;宋代書法藝術“尚意”,向內收斂,消極沉靜,理性,行書大興,以閑適為主調,意趣兼?zhèn)?。這一變更反映出宋代()A.政局變動的頻繁B.書法技巧的成熟C.理學思想的影響D.商品經濟的發(fā)展30.王陽明與弟子之間的問答集《傳習錄》中最出名的一句話“滿街皆是圣人”,在王陽明看來,無論是庶民還是圣人都有同樣的心,但是他們都在私欲前止步,毫不懷疑圣人的權威性。而16世紀后半期的思想家李贄卻把圣人的權威看作是問題,論述“夫圣人亦人耳……不能無勢力之心;雖盜跖,不能無仁義之心”(《道古錄》),努力把圣人平民化。兩者思想的共同點是()A.提倡平民的特性解放B.受商品經濟發(fā)展的影響C.徹底打破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D.體現(xiàn)反對君主專制主見31.文藝復興時期,學者和藝術家可以接近的不僅有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還有歐幾里德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進了物理學和數(shù)學探討。這表明,文藝復興()A.不再以宗教為主要題材B.堅持追思懷古的創(chuàng)作原則C.促進了近代科學的興起D.構建自然和諧的理性社會32.據學者探討,杜甫在唐代詩壇的地位不高,其詩歌在當時流傳也不廣泛。北宋中期,以王安石、蘇軾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推崇杜甫,認為其詩寄予著深痛沉郁、憂國憂民的意志,蘊含著義理和法度。因此,杜甫的地位快速提高,被譽為“詩圣”。這反映了北宋中期()A.文學藝術旺盛B.理學成為官方哲學C.社會沖突尖銳D.崇文抑武風氣深厚33.受牛頓力學體系的影響,洛克提出了天賦人權和社會契約的主見;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斯賓塞提出了證明白人殖民擴張合理性的理論。這說明近代自然科學()A.客觀上傳播了資產階級價值觀B.適應了西歐早期殖民擴張的須要C.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D.促進了啟蒙運動的產生34.有學者評價16—17世紀的科技革命時認為,“科技革命使得自基督教興起后的每件事情都黯然失色。它把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降低到這樣的程度,就似乎它們只不過是幾段插曲,只不過是中世紀基督教內部的嬗變”。該學者意在強調()A.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歷史局限性B.中世紀基督教蘊含著現(xiàn)代精神C.科技革命推動社會轉型的重大意義D.科技革命否定了宗教神學體系35.據學者探討,嚴復號稱是國內最懂西學之人,歸國之后,官任天津水師學堂教習,卻始終要為一個舉人的名義,在福建和京師兩地奔波,參與考試。直到科舉被廢,也沒有考上。這主要可以用來說明()A.近代化歷程的艱難B.科舉制度的不合理C.西學與中學差異大D.教習職位的地位低36.1922年,梁啟超指出:“如今‘新文化運動’這句話,成了一般讀書社會的口頭禪。馬克思差不多要和孔子爭席,易卜生差不多要推倒屈原。這種心理……雖然流淌的方向和結果,現(xiàn)在還沒有非常看得出來,單論由靜而動的那點機勢,誰也不能不說他是進化?!绷簡⒊J為,當時中國()A.進步與反動的思想斗爭激烈B.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廣泛傳播C.社會思潮出現(xiàn)多元并存局面D.社會進化思想已成時代共識37.梁啟超推崇墨子的“兼愛”,認為這才是社會正義、同等、進步之所在;孫中山也認為“墨子所講的‘兼愛’與教會所講的‘博愛’是一樣的?!笨芍獌烧叨迹ǎ〢.提倡復興傳統(tǒng)道德文化B.賜予傳統(tǒng)文化新的時代內涵C.關注治國理念的本土化D.主見托古改制宣揚革命思想38.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歷程經驗了多個階段。下列口號或學習內容按階段先后依次排列,正確的是()①“伸民權”“設議院”②師夷長技③文學革命④創(chuàng)立民國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39.孫中山在《國民政府建國大綱》中提出:“一完全自治之縣,其國民有干脆選舉官員之權,有干脆罷免官員之權……每縣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選國民代表一員,以組織代表會,參預中心政事?!庇纱丝梢妼O中山主見()A.干脆民主B.主權在民C.三權分立D.民生主義40.1919年12月,《新青年》公開宣布:我們信任真的民主政治,必會把政權安排到人民全體,就是有限制,也是拿有無職業(yè)做標準,不拿有無財產做標準……對于一切擁護少數(shù)人私利或一階級利益,眼中沒有全社會華蜜的政黨,恒久不忍加入。這表明當時部分學問分子()A.否定財產私有的合理性B.主見深化推行政黨政治C.反思西方民主政治制度D.宣揚民主科學啟發(fā)民智二、材料閱讀(共40分)41.(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87年憲法的制定和批準,使美國從一個松散的國家聯(lián)盟變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使邦聯(lián)一舉變成多民族的統(tǒng)一國家?!氨緫椃ê鸵罁緫椃ㄋ鶓贫ǖ暮媳妵?,以及依據合眾國的授權締結或所應締結的條約,均應為國家的最高法律。”憲法為美國締造了一個嶄新的政府體制,為美國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第一次把聯(lián)邦制、分權制、制衡制和人民主權等啟蒙思想家的抽象理論變成了現(xiàn)實,保證了美國政局的穩(wěn)定。對于聯(lián)邦的權力基礎和來源問題,憲法采納了一種創(chuàng)建性的方法來處理,啟用“人民”這個現(xiàn)實而又抽象的政治群體作為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基礎。用人民作為聯(lián)邦的權力基礎和權力來源,這就轉換了美國的國家性質。——據楊鵬飛《美國1787年憲法的成就與其缺陷疏漏及彌補》材料二清王朝沿襲歷代,以六部“經理庶政”處理國家之事。清代承襲明制,六部之上設有內閣。清初以來,設立世襲的議政王大臣,彼時因有議政處,是以議政王大臣承充辦理軍國大事,議政王大臣會議則是實權機構,凡軍國大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商定。自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之后,皆系軍機大臣每日應皇帝之召,承旨遵辦,全部議政空銜,著不必兼充。——摘自于王思治《從清初的吏治看封建官僚政治》(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美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并分析其體現(xiàn)了哪些政治理念或思想。(6分)(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清朝前期中心政治機構的制度性變更,概括指出當時中美政治制度的不同之處。(7分)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6世紀,江南市鎮(zhèn)進入高速發(fā)展時期。一個個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經濟繁華的市鎮(zhèn)涌現(xiàn)。其中,專業(yè)市鎮(zhèn)占絕大多數(shù),如松江府的朱涇、楓涇。據清人記載,“前明數(shù)百家布號,皆在松江楓涇、朱涇樂業(yè),而染坊、踹坊、商賈悉從之”。市鎮(zhèn)是一個充溢活力的商業(yè)中心、工業(yè)中心,手工作坊主及其雇傭的工匠是其人口的重要部分?!幾圆窇椚嚎傋濉吨袊ㄊ贰凡牧隙趶娦羞M入的外國資本主義沖擊下,上海等口岸城市的近代經濟畸形發(fā)展,其與西部地區(qū)的比較優(yōu)勢日漸突出。有的口岸城市甚至超越集行政中心與經濟中心于一體的傳統(tǒng)城市。近代商辦企業(yè)絕大多數(shù)集中于東部沿海,至1949年,東部沿海工業(yè)產值約占全國的70.2%?!幾詤撬傻苤骶帯吨袊洕乩怼返炔牧先?978年,中共中心確定實行對外開放,1980年在廣東、福建設立經濟特區(qū)。此后,對外開放逐步深化。90年頭初,在困難的國內外形勢下,中心依舊確定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做出了以上海開發(fā)為標記的一系列深化對外開放的決策。上海日益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帶動長江三角洲等地區(qū)的新飛躍?!幾怨筲x主編《中國當代史》等(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明代江南經濟發(fā)展的特點。(6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述明代以來東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變更及緣由。(9分)4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幾千年來,宏大的倫理與宗教傳統(tǒng)已經構造了我們這個世界的精神圖景。盡管在不同的種族、語言、宗教和文化乏(之)間甚至內部存在沖突與沖突,但是,大勢所趨,人類試圖跨越種種分界線,追求相互接觸和溝通的努力從未休止。事實上,正是這種不同倫理和價值系統(tǒng)的相遇相通給人類的文化、思想注入了生命力。文明對話以人類文明的多元性為前提,它承認同等與差別。假如沒有同等,就沒有共同的基點;假如沒有差別,就沒有溝通的必要。當同等成為對話的基礎時,差別將使這種為對話付出的共同努力具有令人憧憬、必要和富有意義的成果?!幾远啪S明《文明對話的話境:全球化與多樣性》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自擬論題并進行闡述。(論題明確、具體,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
歷史答案一、單選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DDCCCDBAAB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CDACADAD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DDCADCCB題號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CCACACBCBC1.【答案】D【解析】“不傳子、不立嫡,則無以弭天下之爭”說明當時存在嫡長子繼承制,“不任賢,無以治天下之事”說明賢能之臣在當時得到任用,故選D項;A項與“不傳子、不立嫡,則無以弭天下之爭”不符,解除A項;商代還未出現(xiàn)家國同構的政治特色,解除B項;C項與“不任賢,無以治天下之事”無關,解除C項。2.【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朝廷因俗而治,在邊疆地區(qū)實行一種與內地郡縣基本一樣而又有所區(qū)分的行政區(qū)劃制度……確保疆域完整”可知,秦漢時期在邊疆地區(qū)建立的“屬國”、“道”等行政機構,與郡縣基本一樣,因此能夠加強中心集權,同時又因俗而治,順應當?shù)仫L俗,能夠進一步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故選D項;貴族政治退出歷史舞臺的說法過于肯定,不符合史實,解除A項;秦代并沒有實行郡國并行,解除B項;秦統(tǒng)一六國后就建立了君主專制制度,解除C項。3.【答案】C【解析】消退任何個人和機構的特權(除公民大會外),禁止判決羅馬公民死刑,這些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平安的規(guī)定,表明《十二銅表法》維護公民利益,故選C項;“其中之一是消退任何為個人利益而違反法律的行為,另一個則是禁止判決羅馬公民以死刑,唯在公民大會的除外”,表明不是代表貴族意志,代表的是公民意志,解除A項;彰顯個人利益至上與材料強調《十二銅表法》維護公民利益不符,解除B項;材料強調《十二銅表法》維護公民利益,沒有體現(xiàn)促進民主政治建設,解除D項。4.【答案】C【解析】1866年的修正案加強了美國公民和國家的聯(lián)系,這有助于推動美國公民對國家的認同,故選C項;材料并未論述對公民的監(jiān)控問題,解除A項;材料論述的是美國公民身份的認定依據,并未體現(xiàn)激化了中心與地方的沖突,解除B項;對邦聯(lián)制弊端的修正是《1787年憲法》規(guī)定的聯(lián)邦制原則,解除D項。5.【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各種政治力氣分化組合,全國各地接連成立了數(shù)百個號稱為‘黨’或‘會’的政黨或政治派別”可知,民國初年,各種政治力氣分化組合成立政黨或政治派別,結合所學,政黨是社會中肯定階級或階層的活動分子,為了實現(xiàn)某種目標而有安排地組織起來的一種政治組織,民國初年黨派林立,表明國民急迫希望參政議政,故C項;民國初年黨派林立與不同社會階層嚴峻對立沒有干脆關系,解除A項;民國初年,黨派才剛剛興起,尚未成熟,解除B項;依據所學,“中華民國聯(lián)合會”“統(tǒng)一黨”“統(tǒng)一共和黨”等黨派的基本宗旨是鞏固全國統(tǒng)一,建設完全共和政治,選項表述不符合史實,解除D項。6.【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1927年11月,井岡山依據地成立第一個紅色政權,1928年2月,井岡山及其旁邊地區(qū)工農革命軍駕馭,遂川、寧岡工農兵政府相繼成立,這些革命斗爭漸漸探究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也探究了革命依據地的建設的方式,故選D項;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共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起先,解除A項;1930年,國民政府起先實施對依據地的“圍剿”,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B項;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正式建立與國民政府相對峙的政權,解除C項。7.【答案】B【解析】據材料“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定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強調經濟基礎確定上層建筑,這是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故選B項;此材料內容是《共產黨宣言》的一部分主見,但不是其發(fā)表的意義,解除A項;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依據是階級斗爭觀,解除C項;材料觀點客觀描述了社會發(fā)展的本質,而不是批判資本主義制度,解除D項。8.【答案】A【解析】據材料“新任武漢市委書記在‘抗疫斗爭’取得肯定成果時公開提出要對武漢人民進行‘感恩教化’,感恩黨中心和政府。消息一出,全國嘩然,在一片抨擊聲中,最終他不得不暗自撤回這‘感恩令’”,武漢市委書記感謝黨中心和政府,對武漢人民進行“感恩教化”,事實上違反了“主權在民”的原則,人民是國家權力的來源,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賜予的,故選A項;材料主要強調政府與人民的關系,與中心集權關系不大,解除B項;“社會契約”主要體現(xiàn)在憲法層面,解除C項;自由同等強調人民的權利,而材料強調的是權力來源,解除D項。9.【答案】A【解析】中國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對世界和平和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與材料中“出席聯(lián)合國第四十五屆大會”“分別會見了60多個國家的外長或領導人”相符,故選A項;材料中“對海灣問題的立場”不等于單極世界,以偏概全,解除B項;“60多個國家”,沒有這么多大國,解除C項;材料中“對海灣問題的立場”不等于冷戰(zhàn)后國際政治新秩序,以偏概全,解除D項。10.【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間地帶(美蘇中間的國家或地區(qū))”,是指不依靠美蘇、不受美蘇限制,1955年萬隆會議之后,中國迎來了與亞非拉新興民族國家建交的熱潮,有利于中國擺脫美蘇的限制,發(fā)展“中間地帶”的外交戰(zhàn)略,故這一變更加強了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友好往來,有利于中國外交環(huán)境的改善,故選B項;“一邊倒”政策是指中國倒向蘇聯(lián)限制的社會主義陣營,與材料中“中間地帶(美蘇中間的國家或地區(qū))”的構想不符,解除A項;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年中國先后與17國建交,打破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企圖孤立中國的政策,解除C項;“求同存異”方針是萬隆會議上中國提出的促進大會圓滿勝利的方針,與材料“1955年萬隆會議后,毛澤東重新提出‘中間地帶’的外交戰(zhàn)略”不符,解除D項。11.【答案】D【解析】據材料“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正在走向終結,而中國或者東方、南方的新興國家正在崛起”可知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故選D項;據材料“走向終結……正在崛起”說明國際秩序正在轉型,而不是日趨混亂,解除A項;據材料“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正在走向終結,而中國或者東方、南方的新興國家正在崛起”反映的是多極化發(fā)展,而不是爭奪霸權,解除B項;據材料“中國或者東方、南方的新興國家正在崛起”可知多種力氣興起,不等于出現(xiàn)地區(qū)沖突,更不能說明沖突加劇,解除C項。12.【答案】C【解析】由題干中的“在享受自主的同時又強調群體的意義”、“極力推動經濟全球化又主見世界文化的‘美國化’”、“國內也充斥著多元化的少數(shù)族裔訴求和沖突”等信息可得,美國文化具有自相沖突的特征,故選C項;A的說法不符合史實,美國社會仍舊作為一個整體有序的存在,解除A項;題干中只有“國內也充斥著多元化的少數(shù)族裔訴求和沖突”能夠體現(xiàn)出種族主義問題,所以B以偏概全,解除B項;題干提到的是美國自身文化的特性,而不是美國對外政策,解除D項。13.【答案】C【解析】“重農抑商”政策是指國家要激勵男耕女織的農業(yè)生產,限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貴粟”表明政府重農,不抑商與材料中“商人們競買爵位”相符,故選C項;“貴粟”政策促進了糧食生產,材料中“國家糧儲大增”是真旺盛,解除A項;商人只是“凡是向官府繳納粟米的百姓”的一部分,解除B項;“貴粟”政策導致農夫勞動主動性提高,解除D項。14.【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乾隆二十年時崇商買米不過二十余萬石,乾隆四十年時已買至三十余萬石,清后期,崇明縣民間食米大都仰賜予安徽等地,這說明崇明縣越來越多依靠市場購買糧食,體現(xiàn)了農產品的商品化,故選D項;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不能說明農業(yè)生產衰退,解除A項;農產品的商品化與農家副業(yè)的地位無關,解除B項;清朝仍舊實行重農抑商政策,且材料內容與政府經濟政策無關,解除C項。15.【答案】A【解析】據表格信息,隨著英國工業(yè)革命的進一步發(fā)展,至1867年,最富有者的財寶占據了國民收入的40%,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反映出工業(yè)化帶來了嚴峻的社會問題,故選A項;民眾生活狀況日益惡化屬于表象,不屬于本質,解除B項;貧富分化屬于表象,不屬于本質,解除C項;材料未涉及當時的經濟思想,解除D項。16.【答案】C【解析】從材料“世界新舊大陸的經濟作物廣泛種植與外貿增多,白銀出現(xiàn)跨洲際流淌,各大洲紛紛成為世界市場的組成部分”,涉及的是經濟作物、外貿、白銀、世界市場等經濟名詞,結合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發(fā)展,推動了新航路開拓,歐洲出現(xiàn)商業(yè)革命、世界市場雛形等新的經濟現(xiàn)象,故材料現(xiàn)象的根源是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發(fā)展,故選C項;新航路開拓引發(fā)的商業(yè)革命的表現(xiàn)是歐洲對外貿易的商品數(shù)量和種類增加,對貿易的范圍擴大,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故材料中的現(xiàn)象是商業(yè)革命的表現(xiàn),與問題“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根源在于”不符,解除A項;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形成是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與材料時間“16世紀”不符,解除B項;材料不僅體現(xiàn)了白銀在洲際的流淌,還體現(xiàn)了經濟作物、外貿和世界市場等經濟名詞,故白銀成為西歐社會上層的追求不是材料現(xiàn)象的根源,解除D項。17.【答案】A【解析】由材料“左宗棠設造船廠于福州,附設船政學?!?、“李鴻章設水師學堂于天津,設電報局并請修鐵道”、“李鴻章設天津武備學堂”可知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創(chuàng)辦了造船廠、電報局、學堂等,有利于國防近代化,故選A項;材料只提及洋務派的部分活動,不能說明是近代化的開端,解除B項;材料反映出洋務運動涉及不同的領域,解除C項;19世紀末,民族資產階級提出“實業(yè)救國”的思潮,解除D項。18.【答案】D【解析】據材料“‘重工’漸漸從‘重商’的話語體系中擺脫出來”可知,19世紀末工業(yè)生產越來越受到重視,“棉鐵主義”說明重工業(yè)也得到了肯定的發(fā)展,這些推動了清末民初的工業(yè)化建設,故選D項;A項“根本變更”說法過于肯定,解除A項;民族危機的加深與否與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程度有關,材料中的轉變與此無關,解除B項;國民經濟的結構比例指的是各個產業(yè)之間的輕重比例,材料信息與此無關,解除C項。19.【答案】A【解析】從材料中國家安排委員會名稱的變更,以及把“五年安排”改為“五年規(guī)劃”,體現(xiàn)出我國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指令性安排色調漸漸減弱,指導性的規(guī)劃特點明顯,反映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經濟發(fā)展以宏觀調控為主,取代安排指令,故選A項;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但體現(xiàn)不出材料中國家機構和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的變更特點,解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國家安排委員會名稱和指導經濟發(fā)展的“安排”變?yōu)椤耙?guī)劃”,沒有涉及經濟結構的調整,解除C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國家機構和指導經濟發(fā)展的名稱的變更,沒有涉及對外開放,解除D項。20.【答案】D【解析】據材料“1964年,國家計委提出‘三五安排’初步設想:第一,大力發(fā)展農業(yè),基本解決人民的吃穿用問題;其次,適當加強國防建設,努力突破尖端技術;第三,與支援農業(yè)和加強國防相適應,加強基礎工業(yè)”,可知三五安排試圖協(xié)調農業(yè)同以國防工業(yè)為代表的重工業(yè)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這是黨主動探究經濟發(fā)展道路的成果,故選D項;60年頭國民經濟進行經濟調整,注意協(xié)調農業(y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之間的關系,解除A項;60年頭經濟調整是鞏固經濟建設的成果而不是否定,解除B項;60年頭經濟體制并沒有發(fā)生變更,解除C項。21.【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從20世紀初無錫部分鄉(xiāng)村秀才的人生境遇簡表中可以看出,這些人一般以新學考中生員,然后在大中小新式學堂教書,而蔣標在民國時以經商為主;張時良成為市學務委員、董事;俞家振擔當議員、科長等職務,這說明近代中國社會的劇變影響了這些秀才的人生境遇,職業(yè)選擇更加多元化,并非傳統(tǒng)社會中只要通過科舉考試就成為官僚階層的一員,故選B項;材料反映這些鄉(xiāng)村秀才的人生境遇,與科舉考試選拔什么樣人才無關,解除A項;科舉考試廢除后,科舉士子職業(yè)選擇更加多元化,并非失去生計,解除C項;材料反映鄉(xiāng)村秀才的職業(yè)發(fā)展,與地方政權民主建設無關,解除D項。22.【答案】A【解析】據材料“天下興亡,匹婦有責”反映了中華民國成立后女性地位得到重視,傳統(tǒng)男尊女卑的觀念向男女同等轉變,故選A項;新青年的說法源于陳獨秀領導的起先于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此時尚早,解除B項;《民立報》重視女性社會作用的文章難以反映女子廣泛參與社會活動的現(xiàn)實狀況,解除C項;《民立報》的文章非政府法令,解除D項。23.【答案】D【解析】“提出企業(yè)與政府合作”的法案被廢除說明反對國家干預,自由主義影響深刻,故選D項;最高法院的裁定是正常的履職行為,該法是國會通過的,體現(xiàn)對立法權的制約,解除A項;企業(yè)與政府合作出現(xiàn)裂痕是對現(xiàn)象的概括,不符合“反映”,解除B項;該法案被廢除跟美國即將走出危機無關,解除C項。24.【答案】D【解析】由材料“20世紀30年頭的美國,幾乎全部行業(yè)都低迷,但好萊塢的電影卻乘勢騰飛”可知經濟危機擴散,人們?yōu)榱司徑饩駢毫Σ饺胗霸和苿与娪爱a業(yè)的發(fā)展,反映了民眾躲避現(xiàn)實的心態(tài),故選D項;經濟危機期間購買實力降低,解除A項;材料并未提及政府的扶持,解除B項;經濟危機期間經濟蕭條,解除C項。25.【答案】C【解析】由材料“新經濟政策對經濟的寬松自不待言,但列寧仍舊設法使國家限制了土地運用權,并限制了他所稱的制高點——銀行業(yè)、外貿、重工業(yè)和運輸業(yè)”可知新經濟政策加強對土地運用權和國家經濟命脈的限制,這些舉措有利于蘇俄利用國家資本主義方式實現(xiàn)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故選C項;高度集中經濟體制是斯大林模式的特點,解除A項;新經濟政策不是根本調整,并未變更社會主義的屬性,解除B項;新經濟政策只是利用商品和市場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并不是全面復原資本主義市場模式,解除D項。26.【答案】A【解析】為了快速增加經濟實力和國防力氣,蘇聯(lián)實行了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方針,由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為重工業(yè)的發(fā)展供應資金,滿意國防的須要與材料“蘇聯(lián)就會在用新技術武裝起來的資本主義包圍面前處于手無寸鐵的狀況”相符,故選A項;國際機遇,與材料中“資本主義包圍面前”不符,解除B項;“假如將用來購買汽車和機器的資金用來購買布匹,蘇聯(lián)就會在用新技術武裝起來的資本主義包圍面前處于手無寸鐵的狀況”,材料強調的是抵制資本主義國家的武裝侵略而非經濟危機,解除C項;材料“假如將用來購買汽車和機器的資金用來購買布匹,蘇聯(lián)就會在用新技術武裝起來的資本主義包圍面前處于手無寸鐵的狀況”是強調工業(yè)化的資金來源,解除D項。27.【答案】D【解析】由材料“習近平主席先后同柬埔寨首相、蒙古國總統(tǒng)會談會見,同俄羅斯等外國領導人通電話,向韓國等國家的領導人致電慰問,共享防疫、抗疫的中國閱歷和中國方案”可知中國與國際社會攜手抗疫,用實際行動支持國際抗疫,說明我國主動應對重大衛(wèi)生突發(fā)事務,呈現(xiàn)了我國的大國擔當,故選D項;材料并未提及中國的防疫措施,不能體現(xiàn)出中共的疫情防控水平,解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同應對疫情而非發(fā)展外交關系,解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出中共的醫(yī)療改革成就,解除C項。28.【答案】C【解析】據材料“美國對日本實行強制自愿出口限制……等綜合性手段打壓日本產品出口,以挽救日益蕭條的美國制造業(yè)”可知,美國這些做法帶有強權色調,目的是愛護本國利益,是以貿易手段維護經濟和政治霸權,故選C項;這些做法違反了正值貿易原則,并非必要舉措,解除A項;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沖突即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沖突,材料信息與此無關,解除B項;據材料“強制”“打壓”等詞可知,這些做法并非是公允的國際規(guī)則的體現(xiàn),解除D項。29.【答案】C【解析】由材料“宋代書法藝術尚意,向內收斂,消極沉靜,理性,行書大興,以閑適為主調,意趣兼?zhèn)洹笨芍未鷷ㄋ囆g相較于唐代書法,更加內斂和理性,這是受到宋代理學思想,強化道德修養(yǎng)的影響,故選C項;政局變動頻繁不符合史實,解除A項;宋代書法追求理性,不能體現(xiàn)出書法藝術的成熟,解除B項;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促使藝術家更進一步表達特性,與材料信息不符,解除D項。30.【答案】B【解析】據材料“無論是庶民還是圣人都有同樣的心,但是他們都在私欲前止步,毫不懷疑圣人的權威性。而16世紀后半期的思想家李贄卻把圣人的權威看作是問題”,可知王陽明強調要限制私欲,李贄則強調正值的私欲,這是由于明朝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兩者從不同的角度針對當時的社會經濟而提出的主見,故選B項;王陽明不提倡特性解放,解除A項;王陽明和李贄都沒有徹底打破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解除C項;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中黃宗羲反對君主專制,解除D項。31.【答案】C【解析】據材料“學者和藝術家可以接近的不僅有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還有歐幾里德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進了物理學和數(shù)學探討”可知文藝復興即促進了思想解放又促進了自然科學的興起,故選C項;據所學文藝復興的主要題材依舊是宗教,解除A項;據所學文藝復興的本質是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綻開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追思懷古只是形式而非原則,解除B項;據所學理性社會是啟蒙運動的追求,解除D項。32.【答案】C【解析】北宋時期社會貧富差距大,人民生活困苦,階級沖突尖銳,而文人推崇杜甫的詩,理由是“認為其詩寄予著深痛沉郁、憂國憂民的意志,蘊含著義理和法度”,事實上是借以表達對當時社會問題的感慨和反思,故此推動杜甫地位的提高,故選C項;從材料可知文人推崇杜甫的理由是杜甫的詩具有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特點,沒有涉及其他文學藝術的代表,不能體現(xiàn)出文學藝術旺盛,解除A項;理學成為官方哲學是在南宋以后,與材料“北宋中期”時間不符,解除B項;崇文抑武風氣會推動文人地位的提高,但與材料中北宋文人“認為其詩寄予著深痛沉郁、憂國憂民的意志,蘊含著義理和法度”而推崇杜甫詩作的內容不符,解除D項。33.【答案】A【解析】據材料“受牛頓力學體系的影響,洛克提出了天賦人權和社會契約的主見;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斯賓塞提出了證明白人殖民擴張合理性的理論”可知近代自然科學影響了近代思想,故選A項;適應了西歐早期殖民擴張的須要只反映了部分材料信息即“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斯賓塞提出了證明白人殖民擴張合理性的理論”,解除B項;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是馬克思主義學說,材料沒有反映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解除C項;材料只是說明白近代自然科學對部分啟蒙思想家的影響,不能擴大為對啟蒙運動的作用,解除D項。34.【答案】C【解析】文中“科技革命使得自基督教興起后的每件事情都黯然失色”體現(xiàn)了科技在社會轉型方面的巨大作用,故選C項;文中沒有強調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局限性,解除A項;文中沒有體現(xiàn)中世紀的基督教蘊含現(xiàn)代精神,解除B項;文中體現(xiàn)了科技的作用但沒有體現(xiàn)否定神學體系,解除D項。35.【答案】A【解析】據材料“嚴復號稱是國內最懂西學之人,歸國之后,官任天津水師學堂教習,卻始終要為一個舉人的名義,在福建和京師兩地奔波,參與考試。直到科舉被廢,也沒有考上”,可知嚴復雖然最懂西學,但并沒有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說明傳統(tǒng)思想根深蒂固,近代化歷程艱難,故選A項;材料“嚴復號稱是國內最懂西學之人”“直到科舉被廢,也沒有考上”只能說明考試內容不合理,不能充分證明科舉制度的不合理,解除B項;材料強調嚴復重視科舉考試,并不是西學與中學的差異,解除C項;嚴復參與科舉考試的緣由不是因為教習職位低,而是受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解除D項。36.【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1922年,梁啟超指出,在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中,馬克思、孔子、易卜生、屈原同時存在,雖然不知道這種心理流淌的方向和結果是什么,但由靜而動的變更,就是進步,這說明梁啟超認為當時的中國是文化多元并存,故選C項;梁啟超指出了當時中國社會存在的思想文化現(xiàn)狀,但并未定性為進步或反動,解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多種思想文化的并存,并非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解除B項;多種思想文化的并存發(fā)展體現(xiàn)了進化,但并非進化成為時代共識,解除D項。37.【答案】B【解析】墨子的“兼愛”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梁啟超和孫中山將之與社會正義、同等、進步和教會所講的“博愛”聯(lián)系起來,這是賜予傳統(tǒng)文化以近代的時代內涵,故選B項;梁啟超和孫中山將墨子的“兼愛”與社會正義、同等、進步和教會所講的“博愛”聯(lián)系起來,不是為了復興傳統(tǒng)道德文化,而是要宣揚改良和革命思想的須要,解除A項;題干中提到的社會正義、同等、進步和教會所講的“博愛”不屬于治國理念,解除C項;梁啟超和孫中山是為了宣揚其制度變革的須要而從傳統(tǒng)文化中找尋可以借鑒的東西,來削減宣揚的阻力,二人不都主見托古改制,也不都主見革命,解除D項。38.【答案】C【解析】①“伸民權”、“設議院”是19世紀末維新派在維新變法時期提出的口號;②師夷長技,最早是鴉片斗爭之后林則徐、魏源提出的,19世紀60年頭到90年頭的洋務運動也采納了師夷長技的口號;③文學革命是1915年起先的新文化運動的內容;④創(chuàng)立民國是1905年成立的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按階段先后依次排列正確的是②①④③,選擇C項符合題意。39.【答案】B【解析】據材料“國民有干脆選舉官員之權,有干脆罷免官員之權”“選國民代表一員,以組織代表會,參預中心政事”反映孫中山主見國民享有選罷官員、參與中心政事的權利,說明孫中山堅持實現(xiàn)民眾的政治權利,故選B項;“干脆選舉官員之權,有干脆罷免官員之權”“得選國民代表一員,以組織代表會,參預中心政事?!斌w現(xiàn)代議制民主和干脆民主相結合,解除A項;三權分立指中心最高權力一分為三,通常為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相互制衡,解除C項;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指“平均地權”“核定地價”,材料強調的是民權而非民生,解除D項。40.【答案】C【解析】據材料“真的民主政治,必會把政權安排到人民全體……對于一切擁護少數(shù)人私利或一階級利益,眼中沒有全社會華蜜的政黨,恒久不忍加入”可知當時學問分子反思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故選C項;材料中“不拿有無財產做標準”沒有否定財產私有的合理性,解除A項;材料“眼中沒有全社會華蜜的政黨,恒久不忍加入”可知談論是否加入政黨,而不是推行政黨政治,解除B項;材料主旨是民主政治,解除D項。二、材料閱讀41.【答案】(1)特點:①聯(lián)邦體制,集權中心;②三權分立,相互制衡;③憲法至上,人民主權;④通過修正案,加以完善。(3分,隨意三點可得滿分)思想:啟蒙思想的影響,反對封建專制,主見民主共和;提倡三權分立、權力制衡;國家契約論,人民主權論。(3分,答出3點即可)(2)變更:從持續(xù)明朝六部內閣制,保留傳統(tǒng)議政王大臣會議,到后來取消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干脆聽命于皇帝的軍機處。(1分)不同之處:①性質不同:美國是資本主義政治制度;(1分)中國是封建主義政治制度。(1分)②政體不同:美國是三權分立制度,立法、司法和行政權相互制衡;(2分)中國是君主專制制度,軍機處為皇帝決策的執(zhí)行機構。(2分)【解析】(1)第一小問特點,據材料一“使邦聯(lián)一舉變成多民族的統(tǒng)一國家”“第一次把聯(lián)邦制……變成了現(xiàn)實”可知,聯(lián)邦體制,集權中心;據材料一“第一次把……分權制、制衡制……變成了現(xiàn)實”并結合所學美國共和制確立的學問可知,三權分立,相互制衡;據材料一“本憲法和依據本憲法所應制定的合眾國法律,以及依據合眾國的授權締結或所應締結的條約,均應為國家的最高法律”“第一次把……人民主權……變成了現(xiàn)實”可知,憲法至上,人民主權;據所學美國共和制確立的相關學問可知,美國國會此后對1787年憲法進行過多次修正,因此其特點還包括通過修正案、加以完善。其次小問思想,據材料一“第一次把……啟蒙思想家的抽象理論變成了現(xiàn)實”并結合所學啟蒙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 2 Were Family!Section B 2a-2b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中山大學《黑白圖像》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飯店正式合同范本
- 多路水溫測量儀項目效益評估報告
- 西安電力高等??茖W校《漫談智能制造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2025年河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招聘博士30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甘孜職業(yè)學院《工商管理學科論文寫作指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防城港職業(yè)技術學院《商業(yè)銀行業(yè)務模擬操作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葵花收購合同范本
- Unit 6 Work quietly C Read and write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上冊
- 學校小賣部承包合同范文
- 2025年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DB 63- T993-2011 三江源生態(tài)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
- 北京市東城區(qū)2025年公開招考539名社區(qū)工作者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子護眼臺燈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浙江省溫州樂清市融媒體中心招聘4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夏季廣東廣州期貨交易所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上海市嘉定工業(yè)區(qū)農村青年干部招聘22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獸醫(yī)基礎》練習題及參考答案
- 2025年煤礦探放水證考試題庫
- 農業(yè)機械設備運輸及調試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