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主治醫(yī)師中醫(yī)內(nèi)科學考試大綱-基礎知識_第1頁
2015年主治醫(yī)師中醫(yī)內(nèi)科學考試大綱-基礎知識_第2頁
2015年主治醫(yī)師中醫(yī)內(nèi)科學考試大綱-基礎知識_第3頁
2015年主治醫(yī)師中醫(yī)內(nèi)科學考試大綱-基礎知識_第4頁
2015年主治醫(yī)師中醫(yī)內(nèi)科學考試大綱-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5年主治醫(yī)師中醫(yī)內(nèi)學考試大綱一基礎知識

要點

考試

考試學單元細目

科目

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1

(一)陰陽學說在中2.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1

醫(yī)學中的應用3.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1

4.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1

一、陰陽五1.說明五臟生理功能及相

1

行學說互關系

(二)五行學說在中2.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

1

醫(yī)學中的應用響

3.指導疾病的診斷1

4.指導疾病的治療1

1.藏象的基本概念1

(一)藏象學說的概2.藏象學說的特點1

念和特點3.五臟、六腑、奇恒之腑

中醫(yī)基1

的功能特點

礎理論

1.主要生理功能1

2.生理特性1

(二)心

3.與形、竅、志、液、時

1

的關系

1.主要生理功能1

2.生理特性1

(三)肺

二、藏象3.與形、竅、志、液、時

1

的關系

1.主要生理功能1

2.生理特性1

(四)脾

3.與形、竅、志、液、時

1

的關系

1.主要生理功能1

2.生理特性1

㈤肝

3.與形、竅、志、液、時

1

的關系

(六)腎1.主要生理功能1

2.生理特性1

3.與形、竅、志、液、時

1

的關系

(七)膽膽的生理功能1

(八”胃胃的生理功能1

(九)小腸小腸的生理功能1

(十)大腸大腸的生理功能1

(十一)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1

(十二)三焦三焦的生理功能1

(十三)腦腦的生理功能1

(十四)女子胞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臟與臟之間的關系1

(十五)臟腑之間的

2.腑與腑之間的關系1

關系

3.臟與腑之間的關系1

1.人體之精的生成、貯藏

1

㈠精與施泄

2.人體之精的分類與功能1

1.氣的生成1

2.氣的生理功能1

(二)氣

3.氣的運動1

4.氣的分類1

1.血的生成1

(三)血2.血的運行1

3.血的生理功能1

1.津液的生成、輸布與排

1

(四)津液泄

三、精氣血2.津液的生理功能I

津液神(五)神神的生成與功能1

1.氣為血帥1

(六)氣與血的關系

2.血為氣母1

1.氣能生津1

2.氣能行津1

(七)氣與津液的關

3.氣能攝津1

4.津能生氣1

5.津能載氣1

(八)精血津液之間1.精血同源1

的關系2.津血同源1

1.氣能生精、攝精1

(九)精氣神之間的2.精能化氣1

關系3.精氣化神1

4.神馭精氣1

1.經(jīng)脈與絡脈的區(qū)別1

四、經(jīng)絡(一)經(jīng)絡學說

2.經(jīng)絡系統(tǒng)的組成1

1.十二經(jīng)脈的走向交接規(guī)

1

(二)十二經(jīng)脈2.十二經(jīng)脈的分布規(guī)律1

3.十二經(jīng)脈的表里關系1

4.十二經(jīng)脈的流注次序1

1.奇經(jīng)八脈的主要特點1

2.督脈的循行部位及基本

1

功能

3.任脈的循行部位及基本

1

(三)奇經(jīng)八脈功能

4.沖脈的循行部位及基本

1

功能

5.帶脈的循行部位及基本

1

功能

1.溝通聯(lián)系作用1

(四)經(jīng)絡的生理功2.運輸滲灌作用1

能3.感應傳導作用1

4.調(diào)節(jié)作用1

1.闡釋病理變化及其傳變1

(五)經(jīng)絡學說的應

2.指導疾病的診斷1

3.指導疾病的治療1

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點1

(一)六淫2.六淫各自的性質(zhì)和致病

1

特點

1.病氣的致病特點1

(二)痹氣

2.疫疾發(fā)生與流行的因素1

(三)七情內(nèi)傷七情內(nèi)傷致病的特點1

1.飲食不節(jié)1

(四)飲食失宜2.飲食不潔1

五、病因3.飲食偏嗜1

1.過度勞累1

(五)勞逸失度

2.過度安逸1

1.痰飲的形成1

(六)痰飲

2.痰飲的致病特點1

1.瘀血的形成1

(七)瘀血2.瘀血的致病特點1

3.瘀血的病證特點1

1.胎弱1

(八)先天因素

2.胎毒1

1.正氣不足是疾病發(fā)生的

(一)發(fā)病的基本原1

六、發(fā)病內(nèi)在因素

2.邪氣是發(fā)病的重要條件1

1.環(huán)境與發(fā)病1

(二)影響發(fā)病的主

2.體質(zhì)與發(fā)病1

要因素

3.精神狀態(tài)與發(fā)病1

1.感邪即發(fā)1

2.徐發(fā)1

3.伏發(fā)1

(三)發(fā)病類型

4.繼發(fā)1

5.復發(fā)1

6.合病與并病1

1.邪正盛衰與虛實變化1

(一)邪正盛衰

2.邪正盛衰與疾病轉(zhuǎn)歸1

1.陰陽偏勝1

2.陰陽偏衰1

(二)陰陽失調(diào)3.陰陽互損1

4.陰陽格拒1

5.陰陽亡失1

1.氣虛1

2.氣滯1

(三)氣的失常

3.氣逆1

4.氣陷1

5.氣閉氣脫1

1.血虛1

(四)血的失常2.血行失常1

3.血熱1

1.氣滯血瘀1

七、病機

2.氣虛血瘀1

(五)氣與血關系失

3.氣不攝血1

調(diào)

4.氣隨血脫1

5.氣血兩虛1

1.津液不足1

(六)津液代謝失常

2.津液輸布、排泄障礙1

1.水停氣阻1

(七)津液與氣血關2.氣隨津脫1

系失調(diào)3.津枯血燥1

4.津虧血瘀1

1.風氣內(nèi)動1

2.寒從中生1

(八)內(nèi)生“五邪”3.濕濁內(nèi)生1

4.津傷化燥1

5.火熱內(nèi)生1

1.疾病傳變的概念1

(九)疾病傳變

2.病位傳變1

3.病性轉(zhuǎn)化1

4.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1

1.未病先防1

(一)預防

2.既病防變1

1.正治與反治1

八、防治原

2.治標與治本1

(-)治則3.扶正與祛邪1

4.調(diào)整陰陽1

5.調(diào)理精氣血津液1

6.三因制宜1

一、氣?陰陰陽的基本概念、屬性特征

1

陽?五行

1.奇恒之腑、五臟、六腑

1

的生理功能特點

2.藏象的概念、藏象學說

1

的基本內(nèi)容

二、藏象

3.谷食精氣的輸布運行過

1

4.宗氣、衛(wèi)氣、營氣的循

1

行及作用

1.“陽虛則外寒,陰虛則

內(nèi)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1

內(nèi)寒”的機理

2.“百病生于氣”的發(fā)病

1

三、病機學觀點

3.六淫的致病特點1

內(nèi)經(jīng)4.病機十九條1

5.五臟藏五神及五腑虛實

1

證候

1.熱病治療大法與飲食宜

1

2.“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四、病證1

的病機

3.行痹、痛痹、著痹的成

1

辨別陰陽屬性的重要性與

五、診法1

四診合參

1.正治法與反治法1

六、論治

2.因勢利導治則1

1.人生長壯老的規(guī)律,腎

氣與生長、發(fā)育、生殖的關1

七、養(yǎng)生

1.養(yǎng)生原則及意義1

1.中風表虛證(桂枝湯證)1

(一)太陽病本證1.傷寒表實證(麻黃湯證、

1

大青龍湯證、小青龍湯證)

1.太陽蓄水證(五苓散證)1

1.太陽蓄血證(桃核承氣湯

1

證)

一、太陽病3.熱證(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1

辨證論治湯證、葛根黃苓黃連湯證)

(二)太陽病變證4.脾虛證(小建中湯證)1

5.陰陽兩虛證(炙甘草湯

1

證)

6.熱實結胸證(小陷胸湯

1

證)

7.痞證(半夏瀉心湯證、旋

1

覆代赭湯證)

1.陽明病熱證(白虎加人參

1

湯證)

二、陽明?。ㄒ唬╆柮鞑”咀C2.陽明病實證(調(diào)胃承氣湯

辨證論治證、小承氣湯證、大承氣湯1

證)

傷寒論(二)陽明病變證濕熱發(fā)黃證(茵陳蒿湯證)1

(一)少陽病本證少陽病本證(小柴胡湯證)1

三、少陽病

少陽病兼變證(大柴胡湯

辨證論治(二)少陽病兼變證1

證)

四、太陰病太陰腹痛證(桂枝加芍藥湯

太陰腹痛證1

辨證論治證)

1.少陰寒化證(四逆湯證、

1

真武湯證)

(一)少陰病本證

2.少陰熱化證(黃連阿膠湯

五、少陰病1

證、豬苓湯證)

辨證論治

1.兼表證(麻黃細辛附十物

1

(二)少陰病兼變證證)

2.疑似證(四逆散證)1

1.寒熱錯雜證(烏梅丸證)1

六、厥陰病2.厥陰病寒證(當歸四逆湯

厥陰病本證1

辨證論治證、吳茱萸湯證)

3.厥陰熱利(白頭翁湯證)1

七、霍亂病霍亂病辨治(理中丸證)

霍亂病辨治1

辨證論治

八、陰陽易瘴后勞復證(竹葉石膏湯

瘞后勞復病瘞后勞復證證)1

辨證論治

金匱要一、痙濕喝(一)痙病證治柔痙證治(瓜萎桂枝湯證)1

略病篇1.風濕在表證(麻黃杏仁惹

1

位甘草湯證)

(二)濕病證治

2.風濕兼氣虛證(防己黃黃

1

湯證)

1.風濕歷節(jié)證(桂枝芍藥知

二、中風歷1

歷節(jié)病證治母湯證)

節(jié)病篇

2.寒濕歷節(jié)證(烏頭湯證)1

血痹重證(黃黃桂枝五物湯

(一)血痹證治1

三、血痹虛證)

勞病篇1.虛勞失精證(桂枝加龍骨

(二)虛勞病證治1

牡蠣湯證)

2.虛勞腰痛證(腎氣丸證)1

3.虛勞不寐證(酸棗仁湯

1

證)

1.虛熱肺痿(麥門冬湯證)1

(一)肺痿證治2.虛寒肺痿(甘草干姜湯

四、肺痿肺1

證)

癰咳嗽上氣

1.邪實壅滯證(拿防大棗瀉

病篇1

(二)肺癰證治肺湯證)

2.血腐膿潰證(桔梗湯證)1

1.胸痹病機1

2.類證鑒別1

3.胸痹主證(瓜簍藏白白酒

(一)胸痹證治1

五、胸痹心湯證)

痛短氣病篇4.胸痹急證(慈松附子散

1

證)

心痛急證(烏頭赤石脂丸

(二)心痛證治1

證)

1.脾胃虛寒證(大建中湯

1

六、腹?jié)M寒證)

腹?jié)M證治

疝宿食病篇2.寒實內(nèi)結證(大黃附子湯

1

證)

七、痰飲咳飲停心下證(苓桂術甘湯

痰飲證治1

嗽病篇證)

肺胃熱盛,氣津兩傷(白虎

八、消渴?。ㄒ唬┫首C治1

加人參湯證)

便不利淋病

上燥下寒水停證(瓜婆瞿麥

篇(二)小便不利證治1

丸證)

1.濕熱并重證(茵陳蒿湯

1

九、黃疸病證)

黃疸證治

篇2.濕重于熱證(茵陳五苓散

1

沖)

十、婦人妊(一)痼[病證治瘤病漏下證(桂枝茯苓丸1

娠病篇證)

肝脾失調(diào)證(當歸芍藥散

(二)腹痛證治1

證)

(一)崩漏證治虛寒夾瘀證(溫經(jīng)湯證)1

十一、婦人

氣滯痰凝證(半夏厚樸湯

雜病篇(二)梅核氣證治1

證)

1.風溫病的傳變規(guī)律1

(一)主要溫熱類溫

2.春溫病的傳變規(guī)律1

病的傳變規(guī)律

3.暑溫病的傳變規(guī)律1

1.衛(wèi)分證治(銀翹散、桑菊

1

飲)

2.氣分證治(宣白承氣湯、

1

清燥救肺湯)

3.營分證治(清營湯)1

4.熱陷心包證治(清宮湯、

一、溫熱類

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1

溫病

(二)溫熱類溫病主丹)

要證治5.熱盛動風證治(羚角鉤藤

1

湯)

6.血分證治(犀角地黃湯)1

7.真陰耗竭證治(加減復脈

1

湯)

8.虛風內(nèi)動證治(三甲復脈

1

湯、大定風珠)

溫病學

9.后期正虛邪戀證治(黃連

1

阿膠湯、青蒿鷲甲湯)

(一)主要濕熱類溫1.濕溫病的傳變規(guī)律1

病的傳變規(guī)律2.伏暑病的傳變規(guī)律1

1.濕溫病初發(fā)證治(三仁

1

湯、蕾樸夏苓湯)

2.濕困中焦證治(雷氏芳香

1

化濁法、三仁湯)

3.濕阻膜原證治(雷氏宣透

1

膜原法)

二、濕熱類

4.濕熱中阻證治(王氏連樸

溫?。ǘ駸犷悳夭≈?

飲)

要證治

5.濕熱蘊毒證治(甘露消毒

1

丹)

6.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證治

(菖蒲郁金湯、蘇合香丸、1

至寶丹)

7.暑濕郁阻少陽證治(蒿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