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6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達標檢測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2024秋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6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達標檢測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2024秋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6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達標檢測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2024秋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6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達標檢測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2024秋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6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達標檢測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16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根本緣由是()A.中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B.辛亥革命的影響C.十月革命的影響D.尊孔復古逆流解析:經(jīng)濟基礎確定上層建筑。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國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出現(xiàn)了短暫的春天。中國資產(chǎn)階級劇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這是新文化運動發(fā)生的經(jīng)濟緣由也是根本緣由,故選A項。答案:A2.1916年擔當北大校長后,蔡元培提出了三項管理原則,其第三項是“容許確定的學術自由,保證不同理論與觀點的自由表達,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這事實上()A.促進了新思想的傳播B.讓傳統(tǒng)思想煥發(fā)朝氣C.使北大出現(xiàn)思想混亂D.縱容了守舊勢力的猖狂解析:蔡元培擔當北大校長時,陳獨秀等人正在開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提倡的民主與科學在當時遭到守舊勢力的反對,由此可知蔡元培的管理原則有利于新思想的傳播,故選A項。答案:A3.新文化運動中,激進的民主主義者為了宣揚新道德,將斗爭的矛頭直指()A.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B.北洋軍閥政府C.君主專制制度D.腐朽的舊式文學解析:新文化運動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把斗爭矛頭直指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tǒng)道德。答案:A4.20世紀初,一些學校的女生已經(jīng)起先覺醒,抵制學校開設的“烈女傳”……她們以實際行動抗拒禮教,爭取女性婚姻自由。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說明()A.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文化的普及和旺盛B.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傳統(tǒng)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C.新文化運動樹立了主動進取的科學精神D.新文化運動出現(xiàn)了較偏激的思想和行為解析:題干中的抵制“烈女傳”“抗拒禮教”等關鍵信息都是沖擊傳統(tǒng)禮教的表現(xiàn),是新文化運動促進婦女思想解放的結果。故B項符合題意。答案:B5.陳獨秀說:“鄙意容納異議,自由探討,固為學術發(fā)達之原則;獨至改良中國文學,當以白話為文學正宗之說,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對者有探討之余地,必以吾輩所主見者為確定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辈牧现饕w現(xiàn)了陳獨秀文學革命論的()A.激進色調(diào) B.理性精神C.民主思想 D.革新意識解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革命。依據(jù)材料“獨至改良中國文學,當以白話為文學正宗之說”“必不容反對者有探討之余地”“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可知,陳獨秀堅信文學革命的正確性,不容探討、不容訂正,體現(xiàn)了陳獨秀文學革命論的激進色調(diào),故A項正確;依據(jù)材料可知陳獨秀對文學革命的看法是堅信文學改良的正確,不容探討,這不是理性精神,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民主思想”,故C項錯誤;“革新意識”與材料主旨不符,故D項錯誤。答案:A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陳獨秀說:“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薄胺仟毑荒芤钥捉虨閲?,定入將來之憲法,且應毀全國已有之孔廟而罷其祀?!濒斞冈凇犊袢巳沼洝分薪琛翱袢恕敝趯懙溃骸拔曳_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頭,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細致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材料二愚之非難孔子之動機,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適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強欲以不適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會國家,將為文明進化之大阻力也。——陳獨秀《復辟與尊孔》(1)從上述材料看,陳獨秀和魯迅都把矛頭指向什么?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2)材料二中,陳獨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進步意義?答案:(1)封建禮教。封建禮教是專制統(tǒng)治的思想基礎;袁世凱尊孔復古,企圖復辟帝制。(2)看待:陳獨秀認為以孔教為核心的儒學不適應當時的中國,反對封建文人利用儒學中落伍于時代的思想欺瞞人民,儒學已成為社會進步的阻力。意義:對反對復辟帝制,維護民主共和有進步意義?;A鞏固1.有學者這樣評價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歷史事務:“它是在科學與民主的旗幟下進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各種各樣的‘主義’傳入中國,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該事務是()A.維新變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解析:維新變法主見實行君主立憲制,與材料“科學與民主”無關,故A項錯誤;辛亥革命主見實行民主共和,與材料“科學與民主”無關,故B項錯誤;新文化運動高舉“科學與民主的旗幟”,推動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故C項正確;五四運動屬于政治運動,而非材料“一場思想文化運動”,故D項錯誤。答案:C2.蔡元培在《答林琴南書》中指出:“《新青年》雜志中,偶有對于孔子學說之指責。然亦對于孔教會等托孔子學說以攻擊新學說者而發(fā),初非干脆與孔子為敵也?!边@表明新文化運動指責孔子學說()A.忽視了孔子學說的價值B.與當時的特定環(huán)境相關C.以弘揚傳統(tǒng)文化為目的D.出現(xiàn)了全盤否定的傾向解析:依據(jù)材料“對于孔教會等托孔子學說以攻擊新學說者而發(fā),初非干脆與孔子為敵也”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新文化運動指責孔子學說是對當時社會上出現(xiàn)“尊孔復古”逆流的回應,故B項正確。材料信息沒有涉及新文化運動對孔子學說價值的相識,故A項錯誤;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核心思想是“民主”“科學”,后期宣揚馬克思主義,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主旨并非是新文化運動全盤否定孔子,故D項錯誤。答案:B3.1916年,陳獨秀說:“共和立憲而不出于多數(shù)國民之自覺與自動,皆偽共和也,偽立憲也,政治之裝飾品也?!贝藭r他()A.反對民主共和制 B.強調(diào)思想啟蒙C.主見開展國民革命 D.高舉社會主義大旗解析:材料說明陳獨秀認為當時的共和立憲不是出于民意,不是真正的共和,陳獨秀開展新文化運動,力圖促進國人的思想解放,因此選B項。答案:B4.陳獨秀認為:“舉凡一事之興,一物之細,罔不訴之科學法則,以定其得失從違;其效將使人間之思想云為,一遵理性。而迷信斬焉,而無知妄作之風息焉?!边@說明陳獨秀()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B.提倡科學的看法和方法C.主見打破舊道德,提倡新道德D.提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解析:依據(jù)所學學問可知,材料中陳獨秀這段話的含義是但凡事物,皆有其科學法則。遵照科學法則,則可以去除迷信,去掉無知。陳獨秀強調(diào)科學的進步性,意在用科學與理性啟蒙國人,故選B項;A、C兩項在材料中未體現(xiàn),解除;D項中“自然科學”與材料中“科學法則”不同,前者是基本學問,后者是科學看法和方法,解除。答案:B5.《新青年》創(chuàng)刊時即大力提倡民主與科學,但其后十余年間所發(fā)表的特地論述民主與科學的文章并不多。盡管如此,“民主”與“科學”仍舊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基本口號。這主要因為民主與科學是()A.改造中國的迫切要求 B.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潮流C.西方興起的歷史閱歷 D.提倡文學革命的須要解析:民主和科學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利用民主和科學改造中國的迫切要求,盡管新文化運動時期特地論述民主和科學的文章不多,但它依舊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基本口號。答案:A6.陳旭麓認為:“自今人視之,提倡新文化運動的人們對中西文化的比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確,而存在明顯的偏向?!边@里“偏向”主要表現(xiàn)在()A.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B.堅決批判專制獨裁C.全盤否定傳統(tǒng)文化 D.大力宣揚馬克思主義解析:據(jù)“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確”,可知“偏向”是新文化運動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確定否定或確定確定的片面性,故選C項。答案:C7.有一位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說:“凡道理、智識、文學樣樣都該學外國人,才能生存于20世紀,做一個文明人?!边@反映新文化運動()A.孕育了維新變法思想B.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C.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D.存在全盤確定西方文化的傾向解析:依據(jù)“凡道理、智識、文學樣樣都該學外國人,才能生存于20世紀,做一個文明人”可知對西方文化存在全面確定的看法,故D項正確。答案:D8.《共產(chǎn)黨》的目標受眾是具有初步共產(chǎn)主義覺悟的學問分子;《勞動界》《勞動者》《勞動音》等工人報刊,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事例,重點向工人群眾介紹勞動創(chuàng)建世界、勞動創(chuàng)建價值、勞資對立、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等;《中國青年》則貼近青年、貼近現(xiàn)實、貼近革命,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青年學生面臨的詳細實際結合起來。以上史實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報刊在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注意()A.在與讀者溝通中的互動傳播B.各報刊相互協(xié)作的組合傳播C.出版專號特刊進行集中傳播D.針對不同讀者群體分眾傳播解析:材料表明近代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早期報刊在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體,在傳播內(nèi)容、語言風格等方面體現(xiàn)出分眾傳播的思路和特點,故D項正確;互動傳播是指媒體與受眾之間良好的溝通溝通,簡單達成編者與受眾之間的對話與信任,從而使媒體能夠真正贏得受眾,擴大媒體的傳播效果,但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故A項錯誤;組合傳播是將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報刊作為一個整體,各報刊功能定位明確,各具特色、相互聲援,在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相互協(xié)作、相互補充,但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故B項錯誤;集中傳播是指在確定時間及報道空間內(nèi),短期集中反復地反映某一事物的方法,專號特刊是集中傳播的重要方式。但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故C項錯誤。答案:D實力提升9.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運動的回顧》中指出:“前清時候的學生也有做革命事業(yè)的,但他們都是離了學生的地位,而且是個人行動的,若用學生的資格,大家聯(lián)合起來,去做關系國家社會的事業(yè),是沒有的。”這一變更主要緣于()A.學生社會地位的提高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C.新文化運動解放思想 D.學生社會責隨意識增加解析:學生社會地位在1919年前后并沒有顯著的變更或者提升,故A項錯誤;清政府的統(tǒng)治在1912年就已經(jīng)被推翻,故B項錯誤;在1919年的新文化運動之后,青年學生的民族民辦法識極大增加,起先實行聯(lián)合的方式去謀求國家獨立與民族富強,故C項正確;這一時期,雖然學生的社會責隨意識的確增加,但究其根本緣由,則還是1919年新文化運動的結果,故D項錯誤。答案:C10.下表為《新青年》中所關注的部分重大事務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由此可以看出該雜志()歷史事務提及次數(shù)辛亥革命47袁世凱稱帝133世界大戰(zhàn)448十月革命287巴黎和會87五四運動45A.關注國內(nèi)外政治局勢演化 B.宣揚主題是馬克思主義C.成為近代影響最大的報刊 D.關注中國社會生活變遷解析:由材料中提及次數(shù)比較多的“世界大戰(zhàn)”“十月革命”“袁世凱稱帝”可知《新青年》關注國內(nèi)外政治局勢,故A項正確;材料強調(diào)的是《新青年》關注的重大事務而非詳細思想內(nèi)容,故B項錯誤;近代影響最大的報刊是《申報》,故C項錯誤;材料強調(diào)的是近代重大事務而非社會生活的變遷,故D項錯誤。答案:A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題目。材料一1916年2月,陳獨秀明確指出:晚清以來,在西學東漸的沖擊下,中國為變更自己的落后現(xiàn)狀,已經(jīng)進行了政治制度層面的改革,但未見奏效,究其緣由,是因為國人的倫理價值觀念未有根本變更。他斷言:“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納共和立憲制,復欲于倫理上實行保守綱常階級制,以收新舊調(diào)和之效,自家沖撞,此確定不行能之事?!彼J為要使民主站住腳跟,就必需反對儒家綱常之說。所以他認為,不進行根本價值觀念的轉變,中國人就沒有可能實現(xiàn)民主?!苡衿肌缎挛幕\動中啟蒙思想家改造中國國民性思想的思索》材料二1917年1月,胡適發(fā)表了聞名的《文學改良芻議》。這篇文章成為文學革命“第一個發(fā)難的信號”,在中國文壇和思想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1918年,魯迅則以他卓越的短篇小說,“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但是,在文學革命過程中,部分學問分子盲目地否定中國文學遺產(chǎn),盲目地仿照西洋文學,出現(xiàn)了洋八股,硬搬硬套形形色色的文學上的“主義”?!獡?jù)楊加印、張利滿《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等整理(1)依據(jù)材料一概括陳獨秀的主要思想,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其形成的緣由。(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