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一篇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一篇這也是一種民族文化傳承,前傳后教的結果,現(xiàn)在的年青人,沒有受到孔圣人的影響,很多東西不會做,所以在此時,茫然了,依念之情不能釋懷。
象寫信那樣立著寫。范本:(總包袱)今逢百曰之期xx包奉上故顯妣x公諱x太君大人正魂收用x年x日x曰同曰火化錢背后:包好后寫一個xxx封xxx字(以后每包均寫)后包袱:比如這是兒子燒的,在包皮上寫上兒子的名字:孝兒xxx奉上。
同曰火化錢比如這是女兒燒的,在包皮上寫上女兒的名字:孝女xxx奉上。同曰火化錢比如這是孫兒燒的,在包皮上寫上孫兒的名字:孝孫兒xxx奉上。
同曰火化錢。。
xx包奉上就是多少包的意思,故顯妣x公諱x太君,比如夫姓李,x就是李公諱,x太君,比如姓趙就是趙太君。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二篇祭奠,是對逝者的一種悼念儀式,中華傳統(tǒng)注重xxx慎終追遠xxx體現(xiàn)中國人民的一種孝文化。
出殯次日清早,晉南聞喜等地講究家人送飯至墓前澆奠,表示清死者同家人再次共進便飯。翼城一帶,家人次日赴墳地致祭時,要用鍬往墳上添新土,使墳丘前后周正,不偏不斜,俗稱xxx扶山xxx。而太原一帶自安葬后,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后清明祭掃時,才允許往墳丘上添土。兩地習俗,相異如此。
到新墳添土、奠紙,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死者安葬后第三天,稱為xxx復三xxx,又叫xxx圓墳xxx、xxx暖墓xxx。一般是死者的長子帶領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xxx服xxx之親都去,如忻州河曲,親友帶上火鍋、柏柴去墳地匯聚,祭奠后食畢而歸。
從人死后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稱為xxx做七xxx或xxx過七xxx。其中一七'稱xxx頭七xxx、三七又稱xxx散七xxx、五七、七七又稱xxx滿七xxx、xxx斷七xxx或xxx盡七xxx,較為重要。
xxx一七xxx,喪家設靈座,供牌位,舉行隆重儀式,受唁開吊。
xxx三七xxx,死者的子女要拿著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喚死者,或上墳焚香接引亡靈回家。
xxx五七xxx,民間認為這一天死者亡靈回家xxx省親xxx,喪家除舉行祭奠,還要延請僧道誦經,親友均來吊唁。晉中祁縣一帶,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xxx蓮花xxx,女亡多蒸一份xxx如意xxx,并按亡者歲數(shù)扎制紙花、剪紙旗,另外再糊一口xxx升xxx,紙旗以谷草桿穿扎,沿路一直從家門口插到墳地。
xxx七七xxx,喪家舉行隆重祭奠,親友都來燒紙,或到墳前祭拜。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三篇中元節(jié)燒包格式寫包袱格式寫法怎么寫
七月半中元節(jié)寫包祭祖稱呼格式民俗風俗
農歷七月半俗稱中元節(jié),也叫鬼節(jié),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jié)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據(jù)傳說,七月初一開鬼門,閻王爺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讓他們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歸人間檢查后代們的善惡情況,在陽間的人們就舉辦一些祭拜活動來款待他們,尤其是中元節(jié)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以此祭拜這些從陰間來的鬼魂?,F(xiàn)將我們這地方過七月半燒包的習俗介紹如下:
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寫有先人名號的祖宗牌掛在家中墻上,牌位下邊的桌上擺放金山、銀山、鮮花、香花、麥芽、盤香、蠟燭等擺設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鮮飯食供奉,供奉時需要先凈手作揖上香,供飯完后需要燒化紙錢。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將紙錢分為約一公分厚一疊一疊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包,分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區(qū)別主要是封皮上有無沙衣和路票,沙衣相當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當于過路的介紹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沒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于死亡未滿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則用于死亡超過三年的先人。
三、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shù)、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于學校里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后人之間的關系,然后才按規(guī)定的稱呼寫包?,F(xiàn)將其體寫法介紹如下:
1、封皮內容解釋: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從右到左各列內容(以花包為例,括號內為解釋)為:
第一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封(中元節(jié)鬼魂勝會之期虔誠準備冥界紙錢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給)
第三列:故收用(已經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孝祀(陽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運年月日叩化(農歷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2、各列內容寫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邊“封”字前空白處填上包的封數(shù),一包為1封,一馱是2封,按寫給某先人的包總封數(shù)填寫。如果是白包,則“中元勝會之期”處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勝會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為對新亡人需要燒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燒包填寫內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讓燒包的人根據(jù)情況填寫。寫七七白包時,空白處一七寫“首七化財之期”,二七寫“二七化財之期”,以此類推,七七寫“畢七化財之期”;燒一周年包,空白處寫“小祥化財之期”,燒二周年包,空白處寫“大祥化財之期”,燒三周年包,空白處寫“除服化財之期”。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寫,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數(shù)的,則在“上奉”之前填寫封數(shù)。如包是老的寫給小的,則應將“上奉”改為“付與”。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寫“新”字,如果封皮上無“故”字的,則寫“新故”或“新逝”二字?!肮省弊种笫菍懴热说姆Q呼和姓名,不同關系不同輩分的寫法不同。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寫明先人與送包人的關系(具體見附表);其次是男人稱考,女人稱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輩和小輩的則不可稱考妣,直接寫明關系就行;其三是寫姓名和性別,并且姓和名是分開的,如男先人寫“某公某某”(前一“某”為姓,“公”為性別,后二“某某”為名),女先人寫“某母某氏”(前“某”為夫家之姓,后“某”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們多無學名只有小名,而稱小名又不夠尊重就根據(jù)外家之姓稱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別之后把男先人稱老大人把女先人稱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寫給小的,則不分性別只在姓名之后寫“名下”即可。“收用”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這個不用管。第四列:在“孝”字之后寫送包人自己與收包人的關系(自稱)及姓名,這與第三列一樣是比較復雜,不同關系不同輩分的稱呼是不同的(具體寫法見附表)。第五列:這列的寫法比較簡單,把具體燒包那天的農歷年月日寫清楚就行。補充一點,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處寫上一較明顯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經送包人打上封條,非收包人不得拆開,這個“封”字本來是用印章蓋的,但一般人家都沒有印章就用毛筆或軟筆寫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煩了。
四、燒包: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將封好的包燒化送給先人。關于燒包也是有規(guī)則的,不是隨便就拿去燒。燒包的步驟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寫好的包按兩封為一馱先用細繩捆好以便托運;其次喂馬,就是對承擔托運任務的紙馬進行喂料,即找些糧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馬匹的地方讓其吃飽;第三是供馬夫,就是請趕馬的紙人們吃飯,同時還燒紙錢給他們作趕馬費用;第四是上馱子,就是將已捆好的包抬上馬背,實際是將紙馬夾捆好的兩包中間;第五是畫燒包圈,就是用白灰在準備燒包的地方(一般是門口院內)畫一個有出口的圓圈,直徑約一米,出口對著大路方向;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燒一把燃香沿燒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間順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燈指引馬隊出發(fā);第七是砌包,就是將需要燒的包在燒包圈內堆放成有一定空間的形狀(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燒焚化。第八是燒包,就是對堆砌好的包用紙錢點燃焚化,邊燒邊念先人的名字請他們各人來認領自己的錢。在焚化到中途的時候,順便將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銀山、香花、紙花等供品燒掉,同時在燒包圈外另燒一些散紙錢,邊燒邊念請那些無人侍奉的孤魂野鬼們來領用。
帖子相關圖片: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四篇與寫信封一樣,正面由右至左豎排。
第一層:寫寄錢的原因,如:中元寄錢第二層:寫收錢人的姓名,如:故顯考某府諱某某老大人魂下受用;故顯考某公諱某某老大人單魂收用。“魂下受用”、“單魂受用”可接著姓名寫,也可另啟一行左下角書寫。
第三層:寫寄款人姓名。如:孝子某某某、媳某某某。
第四層:寫郵寄(即焚燒)的時間。如:“天運戊子年正月十五日于火中化白”,其中“天運”也可寫為“陰歷”,而年份要用甲子紀年。
有些地方,在“包袱”背面,還要寫一個字:“封”。草體,壓著折紙的縫寫,代表封口,寓意以保證半路不被別的鬼魂順手牽羊。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五篇寫袱子也難嘆做篇欲歌你們看
別看做小事情忙時請人搞不贏
還須要自己懂省時方便又輕松
眾鄉(xiāng)親須記著隨寫隨用全是合
燒與父故顯考顯妣孝男人人曉
燒與祖故祖考下稱孝孫要記倒
故曾祖孝層孫燒與祖考的父親
故高祖孝玄孫燒與曾祖的父親
故天祖孝來孫又是高祖的父親
故烈祖孝弟孫天祖父親要記清
故太祖孝乃孫烈祖父親寫得清
故遠祖孝云孫太祖父親記得清
故鼻祖孝耳孫這是起祖一脈根
上九代乃九族爾等須當要記熟
故伯考或伯妣侄男下寫依古理
故叔考故叔妣孝侄下寫也規(guī)矩
故伯祖伯祖妣下稱侄孫也依古
如遠房高曾祖加一堂字就清楚
故堂兄孝堂弟外房哥哥莫大意
堂伯祖堂叔祖寫堂侄孫也依古
故胞兄孝胞弟自家哥哥要緊記
老丈人岳考妣下稱孝婿方合理
伯岳考叔岳考下稱侄婿方才好
故姑考故姑妣要稱內侄方有理
簿父命故亡男這是老子來化錢
故岳祖孝孫婿自依這個寫得去
燒家公故外祖孝外甥孫要依古
舅祖考外甥孫燒與舅公寫得清
伯內祖叔內祖孝外侄孫要依古
故舅考孝外甥燒與舅父寫得清
故表兄孝表弟血表兄弟寫得去
妻外祖外孫婿妻子外祖寫得去
同緣兄同緣弟后夫燒與前夫去
故襟兄孝襟弟這是姨夫又通直
岳寄父孝寄婿妻子保爺講得去
故姨父孝姨侄燒與姨爹又通直
寄外祖寄外孫這是母親寄拜的
寄外甥寄母舅這是化袱干母舅
故盟兄孝盟弟拈香兄弟寫得去
孝盟侄故盟叔與父拈香須記熟
故鄰尊孝鄰侄毗鄰居舍無親識
故鄰祖孝鄰孫燒與鄰人不得親
故嫡妣孝庶男燒與大娘莫作難
故庶妣孝嫡男燒與小媽又何難
故姻兄孝姻弟燒與親家莫忘記
故姻翁孝姻侄燒與親家老父親
故姻伯孝姻侄姐妹公婆須記得
外甥婿內舅考妻子母舅須記倒
故契兄孝契弟好朋好友寫得去
故世兄孝世弟同窗認識也寫去
夫正配寫遇妾燒與夫君須記得
故賢妹孝愚姐以大燒小可以寫
故良人孝拙荊燒與夫君寫得清
故拙夫存夫君燒與妻夫須記清
故夫祖未亡人妻子改嫁化錢程
故胞嫂孝胞妹小姑燒與嫂嫂們
故胞妹稱胞嫂燒與妹妹也合巧
故弟媳稱哥哥燒與弟媳也不多
故妯娌孝妯娌母嬸之間亦如此
故胞兄孝胞妹姐妹孤單無理問
故姐丈孝內弟姐子要稱同胞弟
故妹丈孝內兄妹子要稱同胞兄
故戚叔孝門賓未曾過門老丈人
繼岳考孝繼婿前夫死后招來的
故恩師孝門生學生燒與老先生
故師父孝門徒一切藝師小徒從
孝徒弟示寂師和尚燒與長老師
羽化師孝門徒道人徒弟寫得熟
清寂師......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六篇我國民間祭祀祖先的一種形式。民間每逢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寒衣節(jié),為表“思時之敬”,大都給死去的宗親上墳燒紙。但是有的由于某些原因不能上墳的,就以燒包袱代之。
包袱通常是一個大紙口袋,豎一尺,寬一尺五寸。素包袱皮是全白的,只是中間貼一藍簽,以便書寫亡人名諱之用?;òてな窃谝粋€大白紙或紅紙口袋上印上水墨單線的圖案,四周黑框內是佛教梵文音譯的《往生神咒》;中間印一蓮座的牌位,用來填寫亡人名諱。
牌位的右上方印著“金銀財寶冥衣一封”,可根據(jù)情況在下邊填上“戊子清明祭用”、“周年祭用”等字樣;左下方是填寫祭祀人姓名之處,還印有兩個古裝的小人兒,據(jù)說是隋朝的羊角哀、左伯桃(隋封守靈之吏)。
每份包袱皮還附著一張四寸見方的木刻版水墨印刷的“冥國郵政”的郵票。裝好冥錢冥衣后,貼在包袱背后。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七篇倘遇農歷初七、十七、二十七,稱「撞七」,提前一日半夜做七。死后第七日稱第七日稱「頭七」,俗以死者此日始知己死,亡靈將歸宅哀哭,故于午夜后即哀哭致祭至中午,前延請道僧誦經,開魂路,舉行法懺?!割^七」由兒子辦理,「二七」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兒負責,「四七」也是小七,「五七」為出嫁孫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七七」又稱「滿七」或「圓七」由兒子辦理有始有終,功德圓滿?,F(xiàn)代人由于工商業(yè)發(fā)達工作忙碌,有將七七四十九天縮短的情形,以縮為二十四天為例,其方式為「頭七」與「七七」各七天,中間每隔二天為「七」即為二十四天,在居喪期間未出殯前不過節(jié),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做七除上壽者照七七四十九日為尾七外,未上壽者即俗所謂「死人快過日」,一般多自二七起短為六日,因此實則做尾七為第四十三日。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八篇現(xiàn)在知道的,或者完全按古制操作的少了,不過學習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一、喪葬文化:七七。
亦稱“齋七”、“燒七”、“做七”等。舊時漢族喪葬風俗,流行于全國各地,即人逝世后(或出殯后),于“頭七”起即設立靈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做一次佛事,設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
此個風俗,在漢代尚無記載,應該與佛教傳入中國有關,南北朝時開始流行,一直流傳到今天,佛教《瑜珈論》說:人死后,為尋求生緣,以七日為一期,如七日終,不得生緣,則更續(xù)七日,至第七個七日終,必生一處,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薦之習俗。
第七個七日,民間又稱為“斷七”、“盡七”、“滿七”。比較受重視的是五七與盡七。
二、“七七”期間的具體禮儀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
人逝后的第一個七天、第三個七天和第七個七天,叫做“大七”?,F(xiàn)在,做七一般不搞道場、法事之類的,但一些特殊的風俗與講究還是保留了下來,譬如設靈座、解怨結、布施等。另外,除了在家祭奠,很多人為了更好地表達對故人的思念,逐漸選擇到親人的安息之地,開展做七的儀式,做近距離祭祀與交流。
三、做七七的具體儀式
1、設靈座
頭七要設靈座,供遺像。正午前布置好遺像,遺像前擺上一香爐、兩燭臺。
2、擺三方
正午前準備齊所有物品,先上供果,擺三方(正方、左方、右方)。
3、點立燭
正午前由么兒(不分男女)點燭。若無子女的,最小的侄子(女)可代替;若無侄子(女),親緣關系近,與子女平輩者最小者點燭。
4、寫酒
由老大倒第一杯酒,隔一分鐘老二倒第二杯酒,若有老三,再隔一分鐘老三將酒杯倒?jié)M;隔三分鐘,酒席下,上方給老人那一杯倒入墓碑四周,獻給逝者,左右兩杯一杯酹天,一杯酹地。若無子女的,侄子(女)可代替;若無侄子(女),親緣關系近,與子女平輩者按大小倒酒。
5、添飯(供糕)
緣自原禮儀中的“供羹飯”。從設靈座開始,一日三餐,供奉亡者,一般為素菜,直至七七結束。如果是在墓前舉行,則當場供奉一餐。變更供奉糕點,與單純供奉水果區(qū)別開來,不能上豆花(民間稱,做七上豆花兄弟姐妹不和),總共上三碗。
6、燒錫箔元寶
用紙糊幾個大信封一樣的包袱,內裝錫箔元寶,包袱中間寫上逝者姓名,上款寫逝者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歿于某年某月某日,下款寫燒包袱者的地址、姓名,供奉時焚燒。
7、宣祭文
個性化祭文(這個可以沒有,祭文也可以請人代寫)
8、親人祭拜
長子(不分男女)點燭;次子(不分男女)點香(拿香時,左手向外,右手向內,香比頭部略高,以示尊敬;點時要平,意為燒平安香;插香時,一般以雙手插之,以示尊敬),向逝者一鞠躬;一開始點燭點香,若無子女的,侄子(女)可代替;若無侄子(女),親緣關系近,與子女平輩者按大小點燭點香,其他親朋好友依次點香,向逝者一鞠躬;所有親人站成橫排,向逝者三鞠躬(晚輩行跪拜禮);祭拜完后,水果給小孩吃,添福添壽。
四、其他遇七期,又如何做?
二七至七七,相對于頭七,少了設靈座的環(huán)節(jié)。
三七在供飯后增添了“接亡靈”與“放焰口(布施)”的內容:接亡靈時,孝子(女)擎香火哭喊亡人稱謂?,F(xiàn)代禮儀中,由家屬分別喊出逝者的稱呼,并說出一句緬懷的心里話。焰口為梵語譯音,也稱“面然”,是對餓鬼王的稱呼。俗說,為了避免逝者投身為餓鬼,應對鬼神進行布施。現(xiàn)簡化為,親屬在墓周圍放上幾盤糕點,作為布施,祈禱逝者平安。
五七與頭七比......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九篇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豎排,寫給祖人的格式,依次寫“寒衣化袱XX包”、“上奉”、“故祖考XX公XX老大人收”、“孫XX曾孫XX玄孫XX祀”。
如果死者的兒子活著,寫包袱時稱呼、落款以兒子為主。即:依次寫“寒衣化袱XX包”、“上奉”、“故考XX公XX老大人收”、“男XX率孫XX曾孫XX玄孫XX祀”。包袱的背面寫上“封”字。如若不能到墳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幾個給“力夫”,包袱正面寫“力夫”二字即可。
包袱的反面都只寫一個字:“封”,草體,壓著折紙的縫寫,代表封口,在郵寄的路上不要讓別人拿了去。有說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寫“封”字,還要寫上亡故的地點,詳細程度類似郵遞,但無須具體門牌。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十篇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十一篇舊俗,農歷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陰間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間被閻王放出來,到陽間接受后人的祭祀。
這個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將此當作一種習俗。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
農歷進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間,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紙錢,一張八開紙裁成三張,每張紙在打印時,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單數(shù)。打印好后,用白紙包好,三、七、九張錢紙成單數(shù)包一包。
寫包袱: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豎排,寫給祖人的格式,依次寫xxx中元化袱包xxx、xxx上奉xxx、xxx故祖考公老大人收xxx、xxx孫曾孫玄孫祀xxx;如果死者的兒子活著,寫包袱時稱呼、落款以兒子為主。即:依次寫xxx中元化袱包xxx、xxx上奉xxx、xxx故考公老大人收xxx、xxx男率孫曾孫玄孫祀xxx。包袱的背面寫上xxx封xxx字。如若不能到墳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幾個給xxx力夫xxx,包袱正面寫xxx力夫xxx二字即可。
有說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寫“封”字,還要寫上亡故的地點,詳細程度類似郵遞,但無須具體門牌。
這里列出一下寫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寫頭包,后面的包袱則寫以某字為號第XX。
包袱的反面都只寫一個字:封。草體,壓著折紙的縫寫,代表封口,在郵寄的路上不要讓別人拿了去。
正面的寫法就較復雜了。譬如在陰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某人給故去的父親寫包袱,正面就這樣寫。
中元寄錢
故顯考某府諱某某老大人
魂下受用
即日化
子某某某某某某
媳某氏某某某
如果是給故去的母親寫包袱,中間一行則改為“故顯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錢”,講的是燒包袱寄錢的原由、時間。人剛死,燒包袱過去,謂伴棺寄錢;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燒包袱過去,分別為“元旦寄錢”、“端陽寄錢”、“中元寄錢”、“中秋寄錢”。
中間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體部分,注明收錢人的稱謂、姓名?!肮省?,死也?!帮@考”、“顯妣”是父親、母親的敬稱,至于父母是否“顯”過,并不重要。如果是孫輩給祖輩燒包袱寄錢,則要寫“顯祖考”、“顯祖妣”?!澳掣?,表明是某家的事?!爸M”要朝右挪半個字,上輩人的名字,是不能隨便說隨便寫的。男的接著寫名諱。女的寫姓氏即可,不寫名字。我的祖母那一輩女人也沒有學名,只有小名。而母親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袄洗笕恕?、“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稱。無論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稱呼,這是公平的。陰間與陽間價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后可能升天,王公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獄。
“魂下受用”,讓人看到晚輩跪在逝者魂靈前,雙手捧錢高舉過頭頂,孝順地呈上。
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羅列,其實并不簡單。男人的配偶只能寫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寫姓氏。未出嫁的女兒、孫女可以寫名字,但出嫁后成了別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寫了。
伴隨郵給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時,人們還會寫上一兩個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間寫“地盤業(yè)主孤魂野鬼”,右側寫“魂下受用”。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十二篇潮汕中元節(jié)七月半習俗
農歷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節(jié)”。中元節(jié)潮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祭孤”,潮人有祭祖、搶孤、放焰口、演戲、游燈等民俗活動。
1、恤孤
潮汕民間俗稱此節(jié)為“七月半”,圍繞此日為中心各地各選取不同日子、時間進行形式多樣的“恤孤”活動,祭拜的對象是死前沒有家屬、死后沒人奉祀的無主鬼魂之類群體,所以叫做“施孤”。
在潮語土話中,稱“施”音為“薛”,比如詞匯“閃失”等發(fā)音就是如此,因此時至今日,民間稱呼“薛孤”的發(fā)音詞語其實正是指這項祭祀活動。
2、祭拜祖先
潮俗在中元節(jié),也要祭祀祖先。潮汕的施孤普渡,不限定在這一天;不過這一日是正日,比較隆重。一般的,由善堂或父母會等組織善信備辦三牲粿品到義冢埔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隆重者舉行盂蘭勝會,搭孤棚(祭壇),陳列大量三牲粿品、酒飯、紙錢、紙扎衣物,請和尚、道士到來念經、主祭。
祭品除上述食物外,還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還有活豬、活羊和耕牛。祭拜之后,散發(fā)實物,或編號散發(fā)竹簽牌子,讓觀眾去搶,這就是所謂搶孤。
3、做七樣棵晶
惠來縣中元節(jié)要做七樣棵晶:新婦仔、荷葉包、三角樓、六角樓、雞規(guī)團、石榴仔和另一件普通果品。
潮安中元節(jié)也制作多種果品,其中有一種叫“鯉魚果”,用糯米皮包米餡,捏成鯉形狀,皮為紅色,點綴節(jié)日的拜祖物品。
4、拖死鬼
“拖死鬼”即通過神巫請死去的人來對話。這個神巫通常是婦女,人們用布蒙上她的眼睛,點上香,周圍的人念咒,使其入迷。神巫就成了人鬼對話的媒體,人們可以通過她同死去的人談話。當“死鬼”拖完時,即念“日落西山是冥昏,家家處處人關門,雞鵝鳥鴨上條了,請阮童姐回家門?!边@樣才能使神巫解除昏迷狀態(tài),讓其清醒復原。
這種民俗顯然是一種迷信活動,但民間信者不少。除了七月,其他月份也有人請神巫“拖死鬼”。
5、放焰口
在放大焰口時,要派船溯韓江至距城百余里的三河壩,趕在儀式開始前,邊返航邊點燃一只只用大陶缽制成的豆油燈,并把它們放下江里,意在引領八方孤魂野鬼前來受祭。
當法師高坐祭臺之上,敲響引鐘,帶領座下一幫僧眾誦念經文后,便將座邊一盤盤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復三次。這種儀式便稱為“放焰口”?!把婵凇眰髡f是印度的一種餓鬼的名稱。這種鬼喉頭細如針孔,常出口噴火焰。法師誦經是使他們的喉頭放開擴大,才能咽得下食物。
6、游燈
過去,潮安等地中元節(jié)此日午后,小孩子忙著趕制鯉魚燈,他們要模仿上元(元宵)節(jié)游燈,做一個小小的游樂。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豎上一個鯉魚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蠟燭,點起火來,便算是簡單的小鯉魚燈了。
不過,七月十五給人們認為是“鬼節(jié)”,因此這一夜,大人不準孩子在附近游玩至深夜,而且要早點睡覺,這樣,在游燈戲樂上,不免披上一層灰色的陰影。
7、祈豐收
中元節(jié)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lián)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谷豐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
于是,孩子們常喜歡悄悄跑到別家門口偷割“稻谷”,并常因此而引起家長們的爭吵和動武。清乾隆《普寧縣志》載該縣中元節(jié)“至夜插香列燭于路”、“農民插竹掛紙錢于田中以祈谷”。七月半正值水稻揚花季節(jié),此俗或許是農民祭稻谷之神,或許是祈鬼靈以助農事。
農歷七月半“普渡”風俗:施孤
潮汕地區(qū)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有一種稱為“普渡”的風俗活動。普渡,即普渡眾生,也叫“施孤”。施孤,即施舍食物給孤魂餓鬼,也有施舍于孤寡之意?!逗j柨h志》記載:“七月賽盂蘭會,謂之施孤,又曰普渡”。由“普渡”及“施孤”的字義理解,是一種高尚的人文主義關懷情操,跟封建迷信應一分為二看待。
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
道教典籍記載:道教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由此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jié)”、“中元節(jié)”、“下元節(jié)”。
道教認為,中元節(jié)這天,是地官判定人間和陰間善惡的一天,道士要在這一天誦經畫符咒,為囚徒和餓鬼解脫罪惡,使囚徒能悔罪,又使孤魂野鬼獲得施濟后,不再到人間作惡。
佛教的盂蘭會恰好與道教的中元節(jié)在同一天,不僅日子相同,內容亦相似,其主旨皆是普渡眾生救苦救難,施濟饑餓和救助孤苦。
盂蘭會,又稱盂蘭勝會或盂蘭盆會?!坝厶m”是梵文的譯音,意為“救倒懸”。“盂”是盛液體的器皿,潮汕話把這類器皿稱為“盆”,所以又稱“盂蘭盆會”。佛教典籍記載七月十五是為佛祖xxx寄生節(jié),又稱報親恩節(jié),最后則轉變?yōu)椤熬鹊箲摇钡挠厶m會?!熬鹊箲摇钡牡渚鋪碜詘xx弟子的目連,佛教典籍中有“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救母之后佛祖接受建議,將報親恩節(jié)轉成為盂蘭會,佛家弟子在七月十五這天修孝道,以報答父母祖宗養(yǎng)育之恩。自南北朝至唐代之后,佛教盛行于中國,盂蘭會蔚為全國的民間風俗。
施孤也叫祭孤,是指人間把祭品施舍給陰間的孤魂餓鬼。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在舊社會潮汕城鄉(xiāng)普遍大辦施孤。但施孤的日期不限于這一天,七月十五前后甚至七月內都可以。為什么施孤可以不限具體日子?傳說七月整個月,陰府的地獄門開放,地獄里的孤魂餓鬼可以走出挨饑忍餓、慘遭折磨的地府,到人間享受香火。有“七月初一開孤門,七月三十關孤門”的俗談。潮人把七月十五作為施孤的正日,故也稱這一天為鬼節(jié),而把七月稱為鬼月。
由于迷信鬼神,以前人們對七月總是懷著一種恐懼的心理,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紀的人,深信夜幕降臨之后,幽靈就會四處飄蕩。許多家庭,不準孩子們夜間出家門,偶爾家中有人患了急癥,往往懷疑沖撞惡鬼,于是禱神拜佛,祈求驅邪祛病。據(jù)說那些“陰氣重”、“陽光低”的人,也必須關在家里,這些人不僅夜間在外面要和鬼碰撞,還會白日見鬼。人們相信鬼的存在,對度鬼節(jié)也就更誠心了。
潮汕的施孤,其來源是上述的宗教原因,但各地舉行的施孤儀式卻不盡相同。一般在城鎮(zhèn)或較大的鄉(xiāng)村,都要搭孤棚,由善堂或道觀主持,臺上布置經座,懸掛神仙佛像,擺設一些法器,然后把大量的五牲裸品、酒、飯、紙錢、水果和冥衣物等搬置棚上,燒香點燭,由和尚或道士等神教人物登臺誦經作法,舉行施祭儀式。儀式結束后把那些可以拋擲的祭品撒到孤棚下,讓那些貧苦者搶拾,俗稱搶孤。一些不能拋擲的祭品,則編號散發(fā)竹簽牌子,由搶到簽牌者對號領取祭品。
澄海、普寧等地在施孤時還用竹、紙扎塑一或二尊兩三丈高身披白甲的青面獠牙鬼王,俗稱“孤王”,置于孤棚旁或庵堂門邊(根據(jù)施孤地點定位),其意義是鎮(zhèn)守施孤祭壇,監(jiān)視及制服那些搗亂的孤魂惡鬼,保證施孤禮儀的了頃利進行。施孤結束后孤王與紙錢一起燒焚送上天。
在許多地方由于參加施孤的人家很多,孤棚無法容納千家萬戶的祭品,還需在孤棚下面擺設大量的飯桌,供各戶人家陳放祭物。飯桌有主辦單位籌借的,也有自備的。施孤人家都把香燭分散插在祭品,施孤之后祭品同樣分給貧窮者。
另有些地方在河邊設道場,請僧尼、道士念經,晚上又在河邊放水燈。飯食和其他祭品則用竹篾制成的盤子裝著,食物下面奠著剪紙的花,食物有擺在桌上的,也有擺在地下墻角的。沒有集體舉行施孤祭禮的村落,施孤時或把禮品擺在門口,或擺至巷口。祭品有互贈的,也有施濟窮人的,依各村風俗而定。
施孤正日,好些鄉(xiāng)鎮(zhèn)還演潮劇或紙影(木偶戲),用陽氣壓陰氣,以吉祥沖邪惡。
頭七寫包袱格式范文第十三篇中元節(jié)習俗與包袱寫法
謝五八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jié)來臨,按民間風俗,各地都忙于“接公公奶奶”回家祀奉。但也有一些人對中元節(jié)習俗知之甚少,特別是一些年輕人,或者平時接觸這種儀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么“接”,怎么“送”,怎么“祭”,怎么寫封包。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于是,每年都有人跑來問我,或打電話問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但這都是個對個解答,不夠大眾了解,為了普及,在此作文以答。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三元”之說,即: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jié),慶新年,吃元宵;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jié),谷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jié),食寒食,紀念賢人?!短隙葱`寶三元玉京玄都大獻經》稱:“三元者,元,本也。但以上三官為萬物之行本,故曰三元?!鳖}解稱:“一切眾生,生死命籍,善惡錄,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過,毫分無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檢勾;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檢勾;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檢勾。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統(tǒng)攝?!辟n福天官叫紫微大帝,赦罪地官叫清虛大帝,解厄水官叫洞陰大帝。又說,這“三元”又分別是這“三官”的生日。另外,八月十五日稱中秋節(jié),攜老登高,為敬老日,但不在“三元”之內。
一、中元節(jié)概說
一般地說,認為中元節(jié)源出于道教。據(jù)《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于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圣,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道教《太上三官經》又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認為:上元節(jié)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節(jié)是地官赦罪日,下元節(jié)是水官解厄日。所以中元日要赦免亡魂的罪責,普渡孤魂野鬼。這就說明,至少在東漢時期就有“鬼魂解脫回家探親”的文字記載了。其實,農歷七月十五日,正值“立秋”時令前后,所以叫“小秋”時節(jié)。此時,已有若干農作物開始成熟,有小量秋收了,為不忘先人,民間用新米等供奉祭祖,向祖先報告秋成,讓先祖“嘗新”。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時節(jié),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這樣就形成了中元祭祖的民俗。只是道教產生之后,把這一民間習俗上升為理論,并加以神化而已,因此中元節(jié)的真正起源要遠遠早于道教產生的東漢,應當是由狩獵社會轉化為農業(yè)社會時期。因為中元節(jié)有用新成熟的農作物祭奠祖宗這一背景情節(jié),只有農耕社會才有“新谷祭祖”的物質條件與“祭祖沖動”或“思想動機”——見新思舊——見谷思祖的動因。
中元節(jié)的時間,一般為農歷的七月十五日,但有些地區(qū)為七月十六日,有些地區(qū)為七月十四日。如湖南中部的梅山地區(qū)所屬縣市就是七月十四日,在七月十四日這一天傍晚就要將先祖送走。先祖拿著后代打發(fā)的錢財,先到揚州街上看“竹子戲”,然后才回地府。
中元節(jié)俗稱“七月半”,也叫“鬼節(jié)”,佛教稱為“盂蘭盆節(jié)”,每年到七月初(梅山地區(qū)是七月初十),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封包。民間傳說,七月初一開鬼門,閻王爺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讓他們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歸人間檢查后代們的善惡情況,在陽間的人們就舉辦一些祭拜活動來款待他們,尤其是中元節(jié)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以此祭拜這些從陰間來的鬼魂。在梅山地區(qū),中元節(jié)也不叫“中元節(jié)”或“鬼節(jié)”,還是直接就叫“接公公奶奶”或“七月半”。
農歷進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間,每天正午前焚香,由家中男丁用金屬“錢戳”打印紙錢。紙張是用竹子造的的專用紙,叫“燒紙”,大小規(guī)格為9cm×。十幾張紙為一疊,每疊紙在打印時,只能打印三排,每排打七個或九個戳印,要成單數(shù)。戳印狀如古代銅錢,一排戳印代表一串錢,三排戳印就是一吊錢,為三百緡。打印好后,把緊疊的紙一張張松開,便于焚化時燃燒。然后按需要以三、七、九、十一、十三??等單數(shù)為一疊,用小包袱紙包好?,F(xiàn)在市面上有現(xiàn)成的機械打印錢紙買,省去了許多事。
二、怎樣接送與祭祀祖先
1、接先祖。到了七月初一或初十,在傍晚時分,拿一掛鞭炮,三根香,一疊蓬松的散錢紙,由家長帶領一家老少,在屋前坪里或屋前路口,燒錢紙,焚香,行鞠躬禮,作揖,恭迎先祖,為首者要說恭迎先人禱告詞,如:“公公,奶奶,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jié),我們全家在此恭迎你們回家,希望你們吃好、玩好,并保佑全家老少健康平安??”等等。然后鳴炮,一路燒紙錢引先祖回家。
2、祭祀先祖。先祖接到家里后,在桌子上擺上荼水、果品、點心等,侍奉剛進屋的“老客”。以后一日三餐都要侍奉好茶、好酒、好飯菜。侍奉的茶杯、酒杯、碟子與飯碗的數(shù)量,按習俗不同,有些地方是八個,有的地方是三個(取《道德經》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意。在這里,三,表示無限多)。用八個的,桌子四方每方擺二個;用三個的,三個并排擺放在上座位(即所謂的“正位置”,一般在房門對應的方位)。農村有廳堂的,如果在廳堂的方桌上敬祖,杯碗碟則擺放在神龕位置(大門所對方位)。祭祀的秩序,一般是先焚香燒紙,禱告,先祭酒,次祭飯菜,再祭茶。祭祀時在每個碗上擺一雙筷子,然后在每一個碗上用筷子點一下菜,口云:“請公公、奶奶、父母喝酒,吃飯,呷菜。多呷點?!笔昼娭涟胄r后撤掉飯菜。先拿下碗上的筷子,然后把碗筷移開,邊撤筷子時邊說:“請放下?!比缓髶Q上茶杯??谠疲骸罢埞?、奶奶、父母喝茶?!笔昼姾蟪返舨璞?,口云:“請放下?!奔漓氲牟?、酒、飯都不要太滿,茶、酒盛杯子的三分之一,飯盛一勺,就可以了。天天如斯。先祖吃過后再陽間的人吃,就吃祭過先人的飯菜,據(jù)說先人吃過的東西有保佑作用,活人吃了好。
3、送先祖。送先祖的儀式與接先祖差不多。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祭過晚飯后,等到傍晚,就開始送公公奶奶了。先擺上水果茶點,家長進行禱告:“今天是中元日,是公公奶奶在陽間的最后一天,今天晚上你們就要打轉了,我們打發(fā)你們一些金銀財寶,你們拿到陰家去用。包袱上都寫了名諱,各自莫拿錯了。公公奶奶要保佑子孫內外發(fā)達,全家身強體健,官運亨通,財源滾滾,無災無難。小孩子好養(yǎng)好帶,老年人無病無痛,讀書的考上重點大學,當官的連升三級,經商辦企業(yè)的早成億萬富翁??”然后燒紙焚香,家長拿著燃燒著的紙錢在前面引路,其他人拿著鞭炮、香燭、封包、引火助燃用的稻草在后,從家里魚貫而出,到達屋前的路口停下來(引路的紙錢不能熄滅,一疊快燒完了再點燃一疊,次第向前引),先鋪上稻草,再把裝有紙錢、元寶、衣物的包袱放在稻草上,在旁邊插上香燭,然后點燃香燭、稻草、包袱,作揖、鞠躬。并祈禱、告別:“公公奶奶,父親母親,中元節(jié)就要結束了,你們又要回到地府去,我們盡管舍不得,但沒有辦法,只有多打發(fā)你們一點錢物,你們在陰家好受用?,F(xiàn)在時間尚早,你們先到揚州街上看了戲再回去。明年中元節(jié)再會?!边€有一些父子之間,母女之間的體己話都可以告白,誠如活著時告別一樣。
三、怎樣寫包袱
在中元節(jié)期間,要為先人準確一些金錢財物,如金條、元寶、冥錢、鈔票、衣帽、鞋襪、日用品管?,F(xiàn)在還有美元、歐元、英鎊、人民幣、汽車、電視、電腦、手機等現(xiàn)代物品,陰家也與時俱進了。這些東要用用包袱包起來,便于攜帶與郵寄。有的用籠箱裝起來,顯得更客氣。包袱或籠箱的封面就要寫上姓名地址、物品名稱、數(shù)量等,便于投遞與收執(zhí)。但是現(xiàn)代人對這種老格式比較陌生,不會寫?,F(xiàn)在市面上有現(xiàn)成的包袱買,印上了格式,但一些人還是不會填空。下面介紹包袱的寫法。
包袱又叫封包,原本指的是兩種東西,前者指封緘,亦指封緘著財物、文書等的封套。后者指用布包起來的衣物包裹。后來兩種含義重疊了。如:唐代元結《心規(guī)》:“其甚也,則須封包裹塞,不爾,有滅身亡家之禍。”又如。宋洪邁《夷堅三志·胡廿四父子》:“乾道元年冬,弋陽某客子獨攜包袱來宿?!?/p>
對于冥用品,本著“陰陽一理”的理念,也比照陽間的包袱寄包裹。冥用包裹分為小封包與大包袱。小封包為包裹紙錢時用,是由草紙裁剪而成,一般是長,寬16cm。行文由右至左豎排五行,依次寫“今逢中元大會處備冥財一束”、“化奉”、“祖考(妣)×公××老大人(孺人)陰府受用”、“孝孫××謹具”、“天運××年七月十四日化行”。小封包的數(shù)量一般是多個的,每個都要如是寫好。每一個祖宗可以封多包,以每個晚輩的名義分別署名,也可以夫妻的名義署名,也可以全家的名義署名(可以寫“××率全家謹具”)。寫好后,小封包可以單獨焚化,也可套在大包袱內與其他物品一起焚化。
小封包模式如下:
冥用大包袱由草紙折疊而成,包袱一般為45cm×50cm規(guī)格。正面共分五行由右至左豎排,書寫格式:依次寫“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孫××曾孫××玄孫××謹具”。如果死者的兒子活著,寫包袱時的稱呼、落款以兒子為主。即:依次寫“中元化袱包”、“上奉”、“故顯考×公××
老大人收”、“男××率孫××曾孫××玄孫××謹具”。包袱的背面寫上“封”字,表示封口,在郵寄的路上不要讓別人拿了去。如果是給故去的母親寫包袱,中間一行則改為“故顯妣×府×老孺人收”。除了給先人包袱外,一般還要給車夫力士一個包作為報酬,包袱正面寫“車夫力士”四字即可。有的還寫上一兩個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間寫“地盤業(yè)主,孤魂野鬼”,右側寫“魂下受用”。也就是給“墳山地主”與無人祭祀孤魂野鬼的份子錢。
包袱較通用的模式如下圖:
有的包袱格式還要寫上地點,詳細程度類似郵遞,一般用過去的地址,只詳細到相當于今天社區(qū)的廟隍就可以了。如“湖南省寶慶府新化縣太陽四都福景山廟隍”。至于這個地址,有寫亡故之地的,有寫安葬之地的,有寫故鄉(xiāng)之地的,有寫祭祀人之地的,都可以。但筆者認為,以寫祭祀人之地為妥。第一,較之不會出錯。年長月久,上面幾代人死于何處,葬于何處,甚至故鄉(xiāng)為何處,都很難弄清楚了,詳細的通訊地址更難查找。而祭祀人自己的地址就明了得多。第二,因遷徙、搬新居等原因,祭祀人之地往往是變動的,而郵件寫祭祀人住所之地,可以讓收件人記住其地址,下次中元節(jié)不會走錯地方。第三,寫郵件發(fā)出之地城隍廟的地址,其實就是把包袱交給城隍,讓神通廣大的城隍代為分發(fā)郵件,保準不會誤事。城隍擔當了郵局的角色,城隍就是地保,是管理陰魂的地方官,是經常與陰曹地府打交道的,而且城隍有陰魂花名冊,哪個陰魂在哪里清楚得很。其實,中元節(jié)的包袱是不用寫地址的,因為是當面交給先人帶走的,無需地址。只有在其他時間燒化包袱時才需要寫地址,因為那是郵寄,不是自帶。
如果包袱較多,又是寄給同一個祖先的,可以只寫第一包,其他的包袱可以寫以“×字號第××”。如“父字號第二”、“父字號第三”??“母字號第二”,“母字號第三”??省去了許多筆墨。
包袱右邊的“中元寄錢”,講的是燒包袱寄錢的原由、時間。人剛死,燒包袱過去,謂“伴棺寄錢”;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燒包袱過去,分別為“元旦寄錢”、“端陽寄錢”、“中元寄錢”、“中秋寄錢”。中間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體部分,注明收錢人的稱謂、姓名?!肮省?,亡也?!帮@考”、“顯妣”是對已故父親、母親的敬稱。至于父母是否“顯”過,并不重要。如果是孫輩給祖輩燒包袱寄錢,則要寫“顯祖考”、“顯祖妣”。男性寫名諱,女性寫姓氏即可,不寫名字。“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稱。無論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稱呼?!按笕恕边^去是對王公貴族等高位者的尊稱;“孺人”是過去對婦女的封號,七品官的妻子可為封孺人。到了陰間,乞丐與帝王都平等了,都用“大人”、“孺人”稱謂?!摆じ苡谩?,指給祖先帶回陰曹地府用的。后面是寄件的名字與投郵時間。對于落款,過去男士寫名字,媳婦寫姓氏,未嫁女寫名字,已嫁女不署名,現(xiàn)在都可以署名、寫名字了。落款還要注意輩分稱謂。年份要用甲子,不用公元,如今年為“甲午”年。月份與日子也要用陰歷,不用陽歷。
再舉一例寫法:
第一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封(指中元節(jié)鬼魂勝會之期虔誠準備冥界紙錢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上奉(指恭敬地奉送給)第三列:故收用(指給已經故去的××老人收用)第四列:孝祀(指陽世孝人××祭奠的)第五列:天運年月日叩化(指農歷××年××月××日跪拜焚化)
四、包袱上的稱謂
寫包袱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相互稱謂。根據(jù)輩分不同,彼此的稱呼也不同,弄不好就要出笑話。
首先,要清楚常用的十八代稱謂:鼻遠太烈天高曾祖考已子孫曾傳來晜仍云耳。因為不太好記,我曾經給它編成一個五言歌訣就好記多了:“鼻遠太烈天,高曾祖考已。子孫曾傳來,晜仍云耳止?!?/p>
1、直系血親相互稱謂:
上九代:稱鼻祖。包袱寫法:故鼻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耳孫。
上八代:稱遠祖。包袱寫法:故遠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云孫。
上七代:稱太祖。包袱寫法:故太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仍孫。
上六代:稱烈祖。包袱寫法:故烈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晜[kūn]孫。
上五代:稱天祖。包袱寫法:故天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來孫。
上四代:稱高祖。包袱寫法:故高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玄孫。
上三代:稱曾祖父。包袱寫法:故曾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曾孫。
上二代:稱祖父。包袱寫法:故祖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孫。
上一代:稱父親。包袱寫法:故顯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男
2、旁系血親、姻親、表親、繼親、世親、夫妻、故友、其他等相互稱謂:
因內容較多,為簡便計,下面用列表式:
孝家稱呼
包袱寫法
父之兄:稱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稱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稱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稱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稱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孫母之兄或弟:稱舅故舅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爺:稱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孫母之堂兄:稱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諱老大人收用堂外侄父之姐夫:稱姑父故姑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內侄具父之姐妹:稱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父之姑爺:稱故姑公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內侄孫叩父之姑娘:稱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孫叩同父母之姐:稱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胞姐之丈夫:稱姐夫故姐夫收用內弟叩母之姐夫:稱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母之姐妹:稱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妻之父:稱岳父故岳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婿叩妻之伯爺:稱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諱老大人收用侄婿叩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諱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妻之祖父:故內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孫婿叩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爺公諱老大人收用表侄叩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內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內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乾爹之父親:故寄祖考老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財務管理標準推行計劃
- 娛樂休閑行業(yè)前臺服務心得
- 互聯(lián)服務銷售工作總結
- 電商倉庫管理員服務職責
- 紡織原料采購工作總結
- 語言學校前臺工作總結
- 水產加工廠保安工作總結
- 第二單元 一年級下教案
- 2023年四川省德陽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2卷含答案
- 2022年江蘇省宿遷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1卷含答案
- 校園廣播系統(tǒng)施工安裝方案
- 掛籃檢查驗收記錄表
- 小學勞動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 《眼科常見疾病護理》
- 2023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知識點提綱
- 暫緩執(zhí)行拘留申請書
- 乙肝五項操作規(guī)程(膠體金法)
- 15《石獅》(說課稿)- 2022-2023學年美術五年級上冊 嶺南版
- 醫(yī)學課件-新生兒腹瀉護理查房教學課件
- 蘇教版中外戲劇名著選讀《玩偶之家》評課稿
- 運用PDCA循環(huán)提高標本送檢率品管圈QCC成果匯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